期刊文献+
共找到124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彩超引导下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在治疗动静脉内瘘狭窄中的应用
1
作者 邱创业 李文霞 +2 位作者 刘世贞 李杏爱 胡国强 《中国医药科学》 2025年第1期75-78,87,共5页
目的探讨彩超引导下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PTA)在血液透析患者自体动静脉内瘘狭窄治疗中的应用及效果。方法选取因自体动静脉内瘘瘘口或瘘口后流出道局限性静脉狭窄,2022年8月至2024年2月在江门市中心医院肾内科行彩超引导下PTA治疗的60... 目的探讨彩超引导下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PTA)在血液透析患者自体动静脉内瘘狭窄治疗中的应用及效果。方法选取因自体动静脉内瘘瘘口或瘘口后流出道局限性静脉狭窄,2022年8月至2024年2月在江门市中心医院肾内科行彩超引导下PTA治疗的60例血液透析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比较行PTA前后狭窄部位内径、内瘘自然血流量及透析血流量,统计患者术后发生的并发症。结果彩超引导下PTA治疗后狭窄部位内径、血管内自然血流量、透析血流量明显优于术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并发症总发生率为10%,其中有5例局部血肿,1例少量附壁血栓。对症处理后均缓解,无血管破裂、感染、症状性肺动脉栓塞等严重并发症。结论彩超引导下PTA治疗自体动静脉内瘘狭窄,不良反应较少,效果较好,安全性较高,术后即可透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透析 内瘘狭窄 彩超 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引导下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治疗自体动静脉内瘘狭窄的临床效果观察 被引量:5
2
作者 武亮 祁桠楠 +2 位作者 焦文翠 严鹏 温会欣 《山东医药》 CAS 2024年第5期78-81,共4页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PTA)治疗自体动静脉内瘘狭窄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80例血液透析自体动静脉内瘘狭窄患者,根据治疗所行术式不同分为PTA组60例及外科组20例,PTA组行超声引导下PTA治疗,外科组行内瘘切除重建术治疗...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PTA)治疗自体动静脉内瘘狭窄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80例血液透析自体动静脉内瘘狭窄患者,根据治疗所行术式不同分为PTA组60例及外科组20例,PTA组行超声引导下PTA治疗,外科组行内瘘切除重建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前、术后3 d时自体动静脉内瘘狭窄血管的超声参数,包括内径(D)、横断面积(S)、狭窄部位峰值流速(Vmax)、肱动脉阻力指数(RI)、收缩期最大流速(PSV);比较两组手术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初级通畅率;比较两组术前及术后7 d血清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VEGF-A)、白细胞介素6(IL-6)、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结果两组术前自体动静脉内瘘狭窄血管D、S、Vmax、RI、PSV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与同组术前比较,术后3 d两组D、S均升高,Vmax、RI、PSV均下降(P均<0.05);与外科组术后3 d比较,PTA组D、S均升高,Vmax、RI、PSV均下降(P均<0.05)。两组手术技术成功率、手术临床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术后3、6、9个月初级通畅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术前血清MCP-1、VEGF-A、IL-6、hs-CRP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与同组术前比较,术后7 d血清MCP-1、VEGF-A、IL-6、hs-CRP均下降(P均<0.05);与外科组术后7 d比较,PTA组血清MCP-1、VEGF-A、IL-6、hs-CRP均下降(P均<0.05)。结论超声引导下PTA治疗自体动静脉内瘘狭窄临床效果良好,且应用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 自体动静脉内瘘狭窄 超声介入术 血液透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下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治疗自体动静脉内瘘狭窄及术后再狭窄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李岩岩 宋丹丹 +2 位作者 祝文婷 夏伟 程艳 《罕少疾病杂志》 2024年第4期110-111,114,共3页
目的分析超声下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PTA)治疗自体动静脉内瘘(AVF)狭窄的效果。方法选取郑州市第三人民医院血液净化中心的2018年1月-2022年5月期间收治的AVF狭窄者42例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分析,均行超声下PTA治疗,收集纳入对象的基... 目的分析超声下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PTA)治疗自体动静脉内瘘(AVF)狭窄的效果。方法选取郑州市第三人民医院血液净化中心的2018年1月-2022年5月期间收治的AVF狭窄者42例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分析,均行超声下PTA治疗,收集纳入对象的基线资料以及围术期临床资料,观察手术前后透析血流量、狭窄处血管内径变化,统计临床成功率、技术成功率与并发症发生率、术后3个月、6个月、9个月、12个月初级通畅率、次级通畅率以及术后6个月、12个月的内瘘再狭窄发生率。结果技术成功率为97.61%(41/42);临床成功率达97.56%(40/41);术后3个月、6个月、9个月、12个月初级通畅率分别为94.59%(35/37)、78.38%(29/37)、62.16%(23/37)、51.35%(19/37);术后3个月、6个月、9个月、12个月次级通畅率分别为100.00%(37/37)、97.30%(36/37)、91.89%(34/37)、86.49%(32/37);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为13.51%(5/37);术后6个月再狭窄率为21.62%(8/37),术后12个月再狭窄率为48.65%(18/37);术后透析血流速度、狭窄处内径均大于术前(P<0.05)。结论超声下PTA治疗AVF狭窄患者效果显著,可改善内瘘通畅率,增加透析血流速度与狭窄处内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 自体动静脉内瘘 血液透析 狭窄 通畅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静脉内瘘超声引导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规范化操作流程专家共识(第1版)
4
作者 中国医院协会血液净化中心分会血管通路专业组 王玉柱 +4 位作者 刘宗旸 王沛 张丽红 何强 陆明晰 《中国血液净化》 CSCD 2024年第12期881-890,共10页
狭窄、闭塞是动静脉内瘘最常见的并发症,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是该并发症的一线治疗方法。近年来,超声引导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在我国逐渐开展,但目前各医院治疗理念与技术操作不统一,有些医生细节掌握不到位、器材应用欠规范,因此治疗效... 狭窄、闭塞是动静脉内瘘最常见的并发症,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是该并发症的一线治疗方法。近年来,超声引导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在我国逐渐开展,但目前各医院治疗理念与技术操作不统一,有些医生细节掌握不到位、器材应用欠规范,因此治疗效果欠理想,手术相关并发症发生率较高;与此同时,尚有很多医院有开展此技术的需求。鉴于此,本专家共识由中国医院协会血液净化中心分会血管通路专业组组成编写委员会,结合循证医学证据及临床实践经验,系统介绍了动静脉内瘘超声引导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的规范化操作流程。希望在本共识指导下,我国动静脉内瘘超声引导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能够进一步普及、规范并提高,造福广大血液透析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静脉内瘘 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 超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体动静脉内瘘的动脉-瘘管直径比对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后血管通路通畅性影响的临床研究
5
作者 罗旭阳 杨薇 +3 位作者 康宇薇 马石杰 范译 邓菲 《中国血液净化》 CSCD 2024年第11期854-858,共5页
目的探讨自体动静脉内瘘的动脉-瘘管直径比对行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percutaneous transluminal angioplasty,PTA)的患者手术后1年血管通路通畅性的影响。方法符合研究要求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70例作为研究对象,对患者进行12个月的随访... 目的探讨自体动静脉内瘘的动脉-瘘管直径比对行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percutaneous transluminal angioplasty,PTA)的患者手术后1年血管通路通畅性的影响。方法符合研究要求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70例作为研究对象,对患者进行12个月的随访。当患者因再次失功需再次行PTA手术或进行内瘘再造时结束随访,将初级通畅时间<12个月分为A组(n=24),初级通畅时间≥12个月为B组(n=46),观察透析通路PTA后的初级通畅性。收集2组患者的基本临床资料,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A组患者年龄(t=8.237,P<0.001)、内瘘动脉-瘘管直径比(t=4.251,P<0.001)高于B组。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较高的内瘘动脉-静脉直径比是PTA手术后1年内再狭窄的独立预测因素(OR=0.000,95%CI:0.000~0.033,P=0.002)。ROC曲线分析显示内瘘动脉-静脉直径比曲线下面积(AUC)为0.788(95%CI:0.667~0.909,P<0.001),具有预测价值,其内瘘动脉-静脉直径比临界值为0.752。约登指数为0.576,敏感度为75.0%,特异度为82.6%。结论动脉-瘘管直径比高的PTA治疗患者手术后1年内存在较高的再次内瘘失功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透析 内瘘 动脉-瘘管直径比 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腔内支架成形术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的效果分析 被引量:1
6
作者 厉胜 晋炳申 《中国社区医师》 2024年第9期41-43,共3页
目的:分析经皮腔内支架成形术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的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3年3月首都医科大学石景山教学医院北京石景山医院收治的86例下肢动脉硬化闭塞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43例。对照组实施球囊扩... 目的:分析经皮腔内支架成形术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的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3年3月首都医科大学石景山教学医院北京石景山医院收治的86例下肢动脉硬化闭塞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43例。对照组实施球囊扩张术,观察组实施经皮腔内支架成形术。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4)。治疗后,两组跛行距离及踝肱指数大于治疗前,且观察组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观察组脑梗死、脑出血、截肢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各项生活质量评分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经皮腔内支架成形术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的效果较好,可增加跛行距离,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 经皮腔内支架成形术 球囊扩张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腋窝入路臂丛神经阻滞在血液透析患者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中的疗效观察
7
作者 贾成博 蔡庆莉 姜燕 《中国血液净化》 CSCD 2024年第7期542-545,共4页
目的探讨经腋窝入路臂丛神经阻滞在血液透析患者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percutaneous transluminal angioplasty,PTA)中的疗效。方法选取2020年12月—2021年12月于齐齐哈尔建华医院肾内科的60例因自体动静脉内瘘狭窄需行PTA的患者。采取随... 目的探讨经腋窝入路臂丛神经阻滞在血液透析患者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percutaneous transluminal angioplasty,PTA)中的疗效。方法选取2020年12月—2021年12月于齐齐哈尔建华医院肾内科的60例因自体动静脉内瘘狭窄需行PTA的患者。采取随机分组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局部浸润麻醉,n=30)及臂丛神经阻滞组(腋窝入路臂丛神经阻滞麻醉,n=30)。手术后进行疼痛评分及疼痛管理满意度调查,观察2种麻醉方式手术时间、手术及麻醉并发症发生情况、内瘘狭窄、内瘘初级通畅率等。结果对照组患者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高于臂丛神经阻滞组(t=2.571,P=0.011),臂丛神经阻滞组对疼痛管理满意度评分更高(t=-5.305,P<0.001)。2组患者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270,P=0.788)。对照组2例患者涉及动脉病变,手术过程中出现动脉痉挛,停止腔内器械刺激,给予药物治疗后缓解,余患者及臂丛神经阻滞组患者无手术并发症及麻醉并发症发生。手术后对照组、臂丛神经阻滞组患者内瘘最窄处直径、内瘘自然血流量、透析时血流量分别较手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52.789、-44.140;-16.741、-19.528;-8.776、-9.550,均P<0.001)。2组手术后内瘘最窄处直径(t=0.374,P=0.710)、内瘘自然血流量(t=1.017,P=0.313)、透析时血流量(t=-1.181,P=0.242)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对照组PTA后1、3、6、12个月的初级通畅率为93%、87%、54%、21%,臂丛神经阻滞组为93%、90%、61%、25%,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Log Rank χ^(2)=0.307,P=0.579)。结论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在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PTA手术过程中可提供安全、有效的镇痛效果。与局部浸润麻醉比较,具有较高的患者满意度,且对12个月初级通畅率无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臂丛神经阻滞 局部浸润麻醉 血液透析 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 自体动静脉内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腔内球囊扩张术及支架置入术治疗血液透析患者中心静脉狭窄长期临床效果分析 被引量:14
8
作者 石勇胜 傅麒宁 +1 位作者 胡良柱 刘杨东 《中国血液净化》 2016年第10期569-572,共4页
目的探讨中心静脉狭窄/闭塞透析患者经皮腔内球囊扩张术(percutaneous transluminal angioplasty,PTA)或支架置入术(percutaneous transluminal stenting,PTS)的远期通畅率及治疗费用。方法对我中心于行PTA或PTS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 目的探讨中心静脉狭窄/闭塞透析患者经皮腔内球囊扩张术(percutaneous transluminal angioplasty,PTA)或支架置入术(percutaneous transluminal stenting,PTS)的远期通畅率及治疗费用。方法对我中心于行PTA或PTS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单纯PTA 3,6,12,24月初级通畅率为88.2%,73.3%,57.1%,37.5%,次级通畅率为94.1%,86.7%,71.4%,50.0%;PTA+PTS 3,6,12,24月初级通畅率为88.9%,66.7%,33.3%,0%,次级通畅率为100%,83.3%,66.7%,33.3%。首次PTA平均费用为20 938.50元,首次PTS平均费用为32 599.58元。结论目前介入治疗费用较高,远期通畅率仍有赖于技术发展获取进一步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心静脉狭窄 维持性血液透析 经皮腔内球囊扩张术 经皮腔内支架置入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腔内治疗在高血压合并动脉粥样硬化性肾动脉狭窄老年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及安全性 被引量:5
9
作者 王凯 蒋国民 +3 位作者 田丰 李绍钦 贾中芝 恽文伟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23-25,共3页
目的观察高血压合并动脉粥样硬化性肾动脉狭窄(ARAS)老年患者经皮腔内治疗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45例老年高血压合并ARAS患者,采用经皮腔内治疗,术后随访12个月,观察治疗前后患者血压、降压药物种类、肾功能变化情况以及肾动脉支架通畅... 目的观察高血压合并动脉粥样硬化性肾动脉狭窄(ARAS)老年患者经皮腔内治疗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45例老年高血压合并ARAS患者,采用经皮腔内治疗,术后随访12个月,观察治疗前后患者血压、降压药物种类、肾功能变化情况以及肾动脉支架通畅情况。结果 45例患者共51支肾动脉均成功完成经皮腔内治疗。术后5 d,患者收缩压为(157.78±12.36)mm Hg、舒张压为(94.87±6.12)mm Hg,血肌酐为(161.15±11.37)μmol/L,舒张压与术前比较,P<0.05;术后6个月时分别为(145.64±11.57)mm Hg、(77.42±7.63)mm Hg、(159.18±13.45)μmol/L,收缩压及舒张压与术前比较,P均<0.05;术后12个月时分别为(142.36±9.79)mm Hg、(74.97±8.82)mm Hg、(160.86±9.73)μmol/L,收缩压及舒张压与术前比较,P均<0.05。患者服用降压药物种类术前为(2.96±1.07)种,术后为(1.80±0.23)种,两者比较,P<0.05。所有患者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4例患者因出现肾动脉支架再狭窄再次行经皮腔内肾动脉成形术。结论经皮腔内成形术治疗老年高血压合并ARAS效果好且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动脉粥样硬化 肾动脉狭窄 经皮腔内肾动脉成形术 经皮肾动脉支架置入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引导下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在自体动静脉内瘘血栓形成治疗中的疗效研究 被引量:12
10
作者 刘慢慢 徐丽云 +1 位作者 王莎莎 陈伟珍 《中国血液净化》 CSCD 2022年第6期436-440,共5页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percutaneous transluminal angioplasty,PTA)在自体动静脉内瘘(autogenous arteriovenous fistula,AVF)血栓形成治疗中的疗效。方法选择浙江省台州医院肾内科2016年1月~2020年11月因AVF血栓形成...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percutaneous transluminal angioplasty,PTA)在自体动静脉内瘘(autogenous arteriovenous fistula,AVF)血栓形成治疗中的疗效。方法选择浙江省台州医院肾内科2016年1月~2020年11月因AVF血栓形成接受超声引导下PTA治疗(PTA组)或开放性手术治疗(开放性手术组)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患者一般情况,手术相关情况及并发症,随访12月,观察第3、6、9、12月初级通畅率、次级通畅率。结果该研究共纳入125例AVF血栓形成患者为研究对象,PTA组共46例,开放性手术组共79例,手术前2组间血栓形成时间(t=0.315,P=0.753)、麻醉方式(χ^(2)=2.896,P=0.102)、手术时间(t=0.183,P=0.885)、AVF手术成功率(χ^(2)<0.001,P=1.0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TA组治疗费用高于开放性手术组(t=8.660,P<0.001)。术后随访,PTA组和开放性手术组第3月、6月初级通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016、0.352,P=0.156、0.553);PTA组第9月、12月初级通畅率低于开放性手术组(χ^(2)=5.787、7.224,P=0.016、0.007);PTA组较开放性手术组手术后12个月次级通畅率无显著性差异(χ^(2)=0.186,P=0.667)。结论对AVF血栓形成患者,超声引导下PTA安全有效、创伤小、手术后恢复快、可重复性强,能够延长内瘘使用寿命,保护患者宝贵的血管资源,是治疗AVF血栓形成的一种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体动静脉内瘘 血栓形成 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 开放性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在嵌顿的带涤纶套隧道型血液透析导管拔除并原位换管中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6
11
作者 王道洋 马续祥 +4 位作者 黄玉萍 周玉叶 卓丽 纵晓英 王德光 《中国血液净化》 CSCD 2022年第12期924-928,共5页
目的探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引导下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percutaneous transluminal angioplasty,PTA)辅助嵌顿的带涤纶套隧道型血液透析导管(tunneled cuffed catheter,TCC)拔除并原位更换的临床应... 目的探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引导下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percutaneous transluminal angioplasty,PTA)辅助嵌顿的带涤纶套隧道型血液透析导管(tunneled cuffed catheter,TCC)拔除并原位更换的临床应用。方法收集蚌埠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肾内科2018年11月~2021年10月因颈内静脉TCC导管功能不良收治入院的11例MHD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是在更换带TCC导管过程中发现导管嵌顿,根据透析导管内径大小引入不同直径操作杆的球囊,对原TCC导管体内段全程扩张,松解纤维鞘后拔除嵌顿的透析导管,使用更大型号的球囊对纤维鞘进行后扩张,原位置入新的TCC导管。手术后随访5~35个月,观察TCC导管临床使用情况。结果PTA辅助拔管成功率100%,原位再置管成功率91%,所有TCC导管拔除及原位更换过程中均未发生心律失常、血管破裂损伤、血气胸、纵膈血肿及心包填塞等严重并发症;随访期间1例患者行肾移植,1例死于多发性骨髓瘤,透析导管血流量分别为200ml/min,240ml/min,其余患者TCC导管透析时血流量多在220~240ml/min。结论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辅助嵌顿带涤纶套隧道型血液透析导管拔除并原位更换新的带涤纶套隧道型血液透析导管,手术安全性及成功率较高,可作为处理带涤纶套隧道型血液透析导管嵌顿的首选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嵌顿带涤纶套隧道型血液透析导管 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 再次置管 维持性血液透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及支架置入术对左心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3
12
作者 耿庆信 张兴华 +3 位作者 朱兴雷 唐元升 邵建华 郭文彬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03年第2期85-87,共3页
目的 :探讨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 (PTCA)及支架置入术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冠心病 )左室收缩和舒张功能的影响。方法 :对 2 2例经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证实的至少有一支一处大于 5 0 %狭窄的冠心病患者行PTCA及支架置入术 ,手... 目的 :探讨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 (PTCA)及支架置入术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冠心病 )左室收缩和舒张功能的影响。方法 :对 2 2例经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证实的至少有一支一处大于 5 0 %狭窄的冠心病患者行PTCA及支架置入术 ,手术前后分别用二维和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检测心脏收缩和舒张功能指标。结果 :PTCA及支架置入术后左室射血分数 (LVEF)、E峰、E/A、E峰减速度 (Edc)均升高 ,A峰降低。结论 :PTCA及支架置入术治疗冠心病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 血管内支架植入术 冠心病 左心功能 超声心动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腔内室间隔心肌消融术的远期随访 被引量:5
13
作者 朱汉东 朱国英 +4 位作者 苏晞 陈国洪 蔡建华 宋丹 彭剑 《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 2011年第2期121-124,共4页
目的研究梗阻型肥厚性心机病患者行经皮腔内室间隔心肌消融术(PTSMA)的远期疗效。方法对67例梗阻型肥厚性心肌病患者在PTSMA后进行随访,随访时间为术后2周、6个月、1年,以后每年电话随访一次,最长至8年。记录主要心血管事件(包括死亡、... 目的研究梗阻型肥厚性心机病患者行经皮腔内室间隔心肌消融术(PTSMA)的远期疗效。方法对67例梗阻型肥厚性心肌病患者在PTSMA后进行随访,随访时间为术后2周、6个月、1年,以后每年电话随访一次,最长至8年。记录主要心血管事件(包括死亡、心力衰竭、心肌梗死、脑卒中、严重心律失常)、临床心功能(NYHA分级)、患者自我评估的运动耐力和病情改善情况。结果 1年、4年、8年生存率分别为98.5%、95.3%、93.0%。全因死亡率为6.0%,猝死发生率为1.5%,年均猝死发生率为0.2%。4例死亡(6.0%)原因分别为心源性休克、心力衰竭、脑栓塞、猝死。1例(1.5%)术后2d急性前壁心肌梗死,1例(1.5%)术后3d出现迟发的一过性Ⅲ度房室传导阻滞,1例(1.5%)术后12个月因心房颤动导致局灶性脑梗死。无PTSMA手术相关的永久性起搏器植入病例。其余病例的临床心功能由术前NYHA(3.2±0.6)级改善至术后6个月NYHA(1.4±0.4)级(P<0.01)、术后1年NYHA(1.5±0.5)级(P<0.01)及末次随访时NYHA(1.6±0 7)级(P<0.01)患者自我评估的运动耐力改善[术前爬(2.7±3.7)层楼vs术后爬(5.1±3.4)层楼,P<0.01]自我评估病情好转比例为91%。结论 PTSMA后远期的心功能改善、生存率高、死亡率和猝死发生率低,提示PTSMA是梗阻型肥厚性心肌病的有效治疗方式之一。围术期死亡和急性心肌梗死病例少见,但提示手术风险大,仅推荐在有经验的医疗中心推广。合并心房颤动者,需预防脑卒中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腔内室间隔心肌消融术 心肌病 梗阻性 存活率 手术后并发症 随访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引导下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在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狭窄中的应用 被引量:15
14
作者 刘正亮 李秀勇 张继强 《分子影像学杂志》 2021年第6期974-977,共4页
目的探讨维持血液透析患者自体动静脉内瘘狭窄行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的应用。方法对2018年1月~2019年12月在本院进行血液透析并发动静脉内瘘狭窄的4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在术前采用超声评估血管,术中采用超声指导... 目的探讨维持血液透析患者自体动静脉内瘘狭窄行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的应用。方法对2018年1月~2019年12月在本院进行血液透析并发动静脉内瘘狭窄的4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在术前采用超声评估血管,术中采用超声指导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治疗,统计手术技术成功率、临床成功率、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手术前后患者的血流指标。结果介入超声可清晰显示狭窄部位,引导内瘘狭窄行球囊扩张手术进程。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后彩超显示40例患者血管狭窄及血栓消失,治疗技术成功率100%,临床成功率100%。仅2例患者出现穿刺点皮下轻度血肿,所有患者均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术后动静脉内瘘狭窄处内径、透析血流量、内瘘血流量均较术前明显增加(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内瘘狭窄行腔内血管成形术具有较高的成功率及开通率,可作为一种安全有效的引导方法,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透析 超声 动静脉内瘘 狭窄 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心肌梗死患者急诊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围术期谵妄综合征临床分析 被引量:11
15
作者 董剑廷 周敏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CAS 2004年第8期620-622,共3页
目的回顾性分析近4年急性心肌梗死(AMI)的老年患者急诊行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PTCA)围术期的急性谵妄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以期增加对这一组疾病的认识,减少高危患者的病死率。方法共检测AMI患者急诊PTCA86例,26例入选研究组。对其... 目的回顾性分析近4年急性心肌梗死(AMI)的老年患者急诊行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PTCA)围术期的急性谵妄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以期增加对这一组疾病的认识,减少高危患者的病死率。方法共检测AMI患者急诊PTCA86例,26例入选研究组。对其病史资料,实验室检查和入院后发生谵妄的患者评定谵妄的严重程度。结果血氧分压和血氧饱和度、年龄、并发多种躯体疾病、心肺复苏和使用呼吸机使谵妄发生率明显增加。结论本组患者中谵妄的发生率为25.7%。所有患者均为一过性谵妄,年龄越大,谵妄发生率越高,血氧饱和度、氧分压变化是预示谵妄发生与否的敏感指标。采用静脉持续注射地西泮或咪哒唑仑控制谵妄症状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死 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 谵妄 老年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引导下内瘘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的护理 被引量:6
16
作者 陈宇 钟影雪 +3 位作者 胡波 黄盛玲 黄德绪 尹良红 《护士进修杂志》 2017年第21期1982-1984,共3页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动静脉内瘘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PTA)的围手术期护理对手术成功的重要作用。方法收集2015年5月-2016年2月我院动静脉内瘘狭窄患者32例,行超声引导下的PTA治疗。结果 32例次球囊扩张治疗内瘘狭窄成功率为96.88%,术后无...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动静脉内瘘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PTA)的围手术期护理对手术成功的重要作用。方法收集2015年5月-2016年2月我院动静脉内瘘狭窄患者32例,行超声引导下的PTA治疗。结果 32例次球囊扩张治疗内瘘狭窄成功率为96.88%,术后无感染发生。结论做好动静脉内瘘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围手术期的护理,可有效地提高球囊扩张治疗的成功率,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透析 彩色多普勒超声 动静脉内瘘狭窄 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 围手术期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引导下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与切除重建术治疗复杂性内瘘狭窄效果对比分析研究 被引量:6
17
作者 肖磊娟 朱润章 +5 位作者 孙皓 李晓峰 段分分 滕王成 高占辉 楼季庄 《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 2023年第8期692-696,共5页
目的:探讨并比较超声引导下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percutaneous transluminal angioplasty,PTA)和传统切除重建手术在血透患者动静脉内瘘(arteriovenous fistula,AVF)非单纯吻合口处狭窄诊治中的疗效及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在2017年0... 目的:探讨并比较超声引导下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percutaneous transluminal angioplasty,PTA)和传统切除重建手术在血透患者动静脉内瘘(arteriovenous fistula,AVF)非单纯吻合口处狭窄诊治中的疗效及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在2017年01月-2020年06月期间南京明基医院因非单纯吻合口处狭窄造成动静脉内瘘功能不良而行PTA治疗或切除重建手术共263例患者临床与随访资料。通过统计学方法分析两种手术方式解除内瘘狭窄的效果。结果:患者中PTA组(研究组)205例次,切除重建组(对照组)58例次。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内瘘狭窄类型、狭窄数量、内瘘功能不良表现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TA患者的初级通畅率在术后12个月、术后24个月均低于切除重建手术患者(P<0.05)。PTA组患者的次级通畅率在术后24个月高于切除重建手术患者(P<0.05)。Ⅰ+Ⅱ+Ⅳ型狭窄、3处及以上狭窄是初级通畅的危险因素,Ⅰ+Ⅱ+Ⅳ型狭窄、3处及以上狭窄也是次级通畅的危险因素,PTA手术是次级通畅的保护因素(P<0.05)。结论:非单纯吻合口处狭窄病例,超声引导下PTA术和切除重建术均有可靠的开通率,PTA术后狭窄复发率高于切除重建组(P<0.05),但能够延缓内瘘废弃从而保护血管资源(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引导 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 切除重建术 动静脉内瘘狭窄 血液透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对动静脉内瘘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后通畅率的影响 被引量:3
18
作者 黎淮 翟亚玲 +4 位作者 袁亮 郝丽 闫军放 张丹凤 王德光 《中国血液净化》 CSCD 2020年第8期554-558,共5页
目的观察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eutrophil-lymphocyte ratio,NLR)对自体动静脉内瘘(autologous arteriovenous fistulas,AVF)狭窄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percutaneous transluminal angioplasty,PTA)术后通畅率的影响。方法纳入2018年... 目的观察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eutrophil-lymphocyte ratio,NLR)对自体动静脉内瘘(autologous arteriovenous fistulas,AVF)狭窄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percutaneous transluminal angioplasty,PTA)术后通畅率的影响。方法纳入2018年6月~2019年7月在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肾内科成功行PTA术患者84例,收集临床和随访资料。根据术前NLR水平分为高NLR组和低NLR组,对比2组基线资料,采用Log-rank检验分析2组间通畅率,使用COX多因素回归分析影响PTA术后通畅率的因素。结果男47例,女37例,平均随访时间(263.51±120.41)d。高NLR组较低NLR组术后再狭窄率高(χ^2=7.683,P=0.006),高NLR组血镁水平较低(t=2.486,P=0.015),高NLR组AVF通畅率低于低NLR组(Log Rank检验,χ^2=7.885,P=0.005)。结论高NLR是影响PTA术后AVF通畅率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 动静脉内瘘 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 通畅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简化的经皮腔内溶栓术治疗人工血管内瘘血栓形成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4
19
作者 姚国明 李香茶 +1 位作者 胡日红 陈洪宇 《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 2019年第6期532-533,共2页
血栓形成是人工血管内瘘(arteriovenous graft,AVG)失功的主要原因之一,目前治疗血栓的方法主要有:(1)直接药物溶栓;(2)外科血栓清除,包括经皮腔内溶栓术和Fogarty导管取栓术等;(3)经皮机械血栓清除术(percutaneous mechanical thrombec... 血栓形成是人工血管内瘘(arteriovenous graft,AVG)失功的主要原因之一,目前治疗血栓的方法主要有:(1)直接药物溶栓;(2)外科血栓清除,包括经皮腔内溶栓术和Fogarty导管取栓术等;(3)经皮机械血栓清除术(percutaneous mechanical thrombectomy,PM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栓形成 血管内瘘 经皮腔内 溶栓术 临床研究 FOGARTY导管取栓术 人工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引导下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与内瘘切除重建术治疗血液透析通路狭窄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8
20
作者 刘远浩 郝国军 唐斌 《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 2020年第8期723-724,共2页
近年来,终末期肾病(end-stage kidney disease,ESRD)已成为世界范围内危害人类健康的公共卫生问题。血液透析(hemodialysis,HD)是ESRD患者主要的治疗方案[1]。血管通路是HD顺利进行的前提条件,是维持性血液析(maintenance hemodialysis,... 近年来,终末期肾病(end-stage kidney disease,ESRD)已成为世界范围内危害人类健康的公共卫生问题。血液透析(hemodialysis,HD)是ESRD患者主要的治疗方案[1]。血管通路是HD顺利进行的前提条件,是维持性血液析(maintenance hemodialysis,MHD)患者的生命线。对于MHD患者,中国血液透析用血管通路专家共识认为:血液透析用血管通路首选自体动静脉内瘘(ateriovenous fistula,AVF)[2]。但长期反复穿刺压迫刺激、吻合口内膜增生、动脉硬化及血栓形成等因素会引起内瘘口及其周围血管狭窄甚至闭塞,导致内瘘功能不良,这将危及血液透析的顺利进行甚至患者的生命。超声引导下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percutaneous transluminal angioplasty,PTA)和内瘘切除重建术均可用于动静脉内瘘狭窄、血栓导致的通路功能不良或失功。本研究旨在分析比较PTA和内瘘切除重建手术治疗血液透析患者AVF狭窄的临床疗效,现具体汇报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 自体动静脉内瘘 血管通路 终末期肾病 功能不良 血液透析 临床疗效 血栓形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