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7篇文章
< 1 2 1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微创经皮肾穿刺碎石取石术的手术配合 被引量:7
1
作者 管迅 余茹 《护理学杂志》 2005年第2期43-44,共2页
总结 2 0例微创经皮肾穿刺碎石取石术 (MPCNL)的配合要点。提出正确准备各种仪器并调节其参数 ,协助医生准确定位是其关键。
关键词 结石 输尿管结石 经皮肾穿刺碎石取石术 手术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创经皮肾穿刺碎石取石术治疗上尿路结石 被引量:6
2
作者 沈军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08年第3期260-261,共2页
目的探讨采用微创经皮肾穿刺碎石取石术(minimally invasive percutaneous nephrolithotomy,mPCNL)治疗上尿路结石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我院2003年10月~2006年12月使用KarlStorzF8/9.8硬性输尿管镜联合国产气压弹道碎石机,采用mPCNL... 目的探讨采用微创经皮肾穿刺碎石取石术(minimally invasive percutaneous nephrolithotomy,mPCNL)治疗上尿路结石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我院2003年10月~2006年12月使用KarlStorzF8/9.8硬性输尿管镜联合国产气压弹道碎石机,采用mPCNL治疗上尿路结石127例。结果125例一次穿刺成功,2例穿刺失败中转开放手术,结石清除率89.8%(114/127)。手术时间78~185min,平均108min;术后肾造瘘管留置5~11d,平均7d;术后住院5~12d,平均8.1d。输血2例。1例术后8d肾造瘘口大出血,经高选择性肾动脉栓塞止血治愈。117例获随访1~16个月,平均5.3月,B超或X线片检查,未见结石复发。结论mPCNL具有结石清除率高、创伤小、恢复快、住院时间短等优点,是治疗上尿路结石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肾穿刺碎石取石术 尿路结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引导下不同浓度罗哌卡因横突间阻滞在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中的比较
3
作者 易勤国 王超威 +2 位作者 詹宇悦 葛琼 占丽芳 《临床麻醉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1040-1045,共6页
目的 观察和比较超声引导下不同浓度罗哌卡因横突间阻滞在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的术中麻醉效果及术后早期镇痛作用。方法 选择2024年1月至2025年1月择期行单侧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患者87例,男53例,女34例,年龄18~64岁,BMI 18.5~28.0 kg/m^(... 目的 观察和比较超声引导下不同浓度罗哌卡因横突间阻滞在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的术中麻醉效果及术后早期镇痛作用。方法 选择2024年1月至2025年1月择期行单侧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患者87例,男53例,女34例,年龄18~64岁,BMI 18.5~28.0 kg/m^(2),ASAⅠ或Ⅱ级。采用随机数字法将患者分为三组:0.25%罗哌卡因组(L组)、0.375%罗哌卡因组(M组)和0.5%罗哌卡因组(H组),每组29例。三组均于T_(10)水平肋横突上韧带后间隙使用不同浓度罗哌卡因25 ml行单点超声引导下横突间阻滞,术中VAS疼痛评分≥4分时静注芬太尼0.1 mg。记录术后0~24 h平均VAS疼痛评分的曲线下面积(AUC_(VAS))。记录阻滞起效时间、阻滞平面数、术中芬太尼使用情况、术后1、2、6、12、24 h静息和活动时VAS疼痛评分、术后首次按压镇痛泵时间、术后24 h内舒芬太尼总用量以及术后24 h内恶心呕吐、低血压、穿刺点血肿、感染、局麻药中毒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与L组比较,M组阻滞起效时间明显缩短,术中芬太尼使用率明显降低(P<0.05);H组术后0~24 h的AUC_(VAS)明显减小,阻滞起效时间明显缩短,术中芬太尼使用率和术后1、2、6 h静息和活动时VAS疼痛评分明显降低,术后首次按压镇痛泵时间明显延长,术后24 h内舒芬太尼总用量明显减少,术后使用镇痛泵累积概率明显降低(P<0.05)。与M组比较,H组术后0~24 h的AUC_(VAS)明显减小,阻滞起效时间明显缩短,术后1、2、6 h静息和活动时VAS疼痛评分均明显降低(P<0.05)。Cox回归分析显示,与L组比较,H组按压镇痛泵的概率降低43%(HR=0.57,95%CI 0.37~0.90,P=0.02)。L组和M组各有2例(7%)患者出现恶心呕吐,H组有3例(10%)患者出现恶心呕吐、1例(3%)出现低血压,三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与0.25%和0.375%罗哌卡因比较,0.5%罗哌卡因用于超声引导下横突间阻滞起效更快、镇痛维持时间更长,术后早期镇痛效果更佳,可作为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患者以横突间阻滞为主要麻醉方式时的推荐浓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横突间阻滞 经皮碎石石术 超声引导 罗哌卡因 加速术后康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良无管化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治疗2~3cm肾下盏结石后肾下盏解剖结构的变化及对术后清石率的影响
4
作者 吴韬 王亮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83-190,共8页
目的:探讨改良无管化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percutaneous nephrolithotomy,PCNL)治疗2~3 cm肾下盏结石后肾下盏解剖结构变化及对术后清石率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9月至2023年9月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泌尿外科收治的300例2~3 cm肾下盏结... 目的:探讨改良无管化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percutaneous nephrolithotomy,PCNL)治疗2~3 cm肾下盏结石后肾下盏解剖结构变化及对术后清石率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9月至2023年9月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泌尿外科收治的300例2~3 cm肾下盏结石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经改良无管化PCNL治疗术后疗效将患者分为清除组(n=253)和残余组(n=47),对2组患者一般资料进行单因素分析,采用限制性三次样条回归法分析肾下盏解剖结构参数变化与术后结石残余的关系;采用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进行影响因素分析,并基于此构建列线图预测模型,绘制校准曲线、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对模型的诊断效能进行评估。结果:2组患者在肾功能不全史(P=0.017)、肾下盏长度(infundibular length,IL)(P<0.001)、结石数量(P=0.025)、结石CT值(P=0.001)、肾下盏宽度(infundibular width,IW)(P<0.001)、手术时间(P=0.002)、肾盂漏斗部夹角(infundibulopelvic angle,IPA)(P<0.001)、肾盂肾下盏高度(pelvic caliceal height,PCH)(P<0.001)、血尿酸(uric acid,UA)(P<0.001)、尿素氮(blood urea nitrogen,BUN)(P=0.014)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显示调整后IL、PCH、IW、IPA仍是术后结石残余的危险因素;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结石数量、结石CT值、IL、PCH是影响患者经改良无管化PCNL治疗肾下盏结石残余的独立危险因素,IW、IPA是保护因素(均P<0.05);利用以上影响因素进行列线图预测模型构建,得到回归方程为Logit(P)=-2.567+0.1109×X_(1)+1.170×X_(2)-0.226×X3+0.023×X4-0.442×X5+0.714×X6,其一致性指数0.893(95%CI=0.878~0.901),ROC曲线分析显示,模型AUC为0.888(95%CI=0.869~0.897),灵敏度为0.827,特异度为0.795,区分度较好;校准曲线提示该模型准确度较高。结论:改良无管化PCNL治疗2~3 cm肾下盏结石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肾下盏结石患者可通过充分考虑解剖结构方面影响因素进行合理制定治疗方案,从而进行针对性预防,提高患者术后结石清除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良无管化经皮碎石石术 2~3 cm下盏结石 下盏解剖结构 清石率 影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引导下椎旁神经阻滞与全身麻醉在经皮肾镜取石术中的应用比较 被引量:1
5
作者 段江锋 王健阁 +2 位作者 乾孝园 孙嘉豪 张雪军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8-13,共6页
目的比较超声引导下椎旁神经阻滞(paravertebral block,PVB)与全身麻醉在经皮肾镜取石术(percutaneous nephrolithotomy,PCNL)中的麻醉效果。方法2023年1月~2024年3月我院行284例经皮肾镜碎石术,其中椎旁阻滞麻醉78例(PVB组)、全身麻醉... 目的比较超声引导下椎旁神经阻滞(paravertebral block,PVB)与全身麻醉在经皮肾镜取石术(percutaneous nephrolithotomy,PCNL)中的麻醉效果。方法2023年1月~2024年3月我院行284例经皮肾镜碎石术,其中椎旁阻滞麻醉78例(PVB组)、全身麻醉206例(全麻组),经倾向性评分匹配,2组各61例,比较2组手术时间、输液量、术后血红蛋白变化、术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术后并发症等。结果2组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过程中生命体征稳定,术中均未出现明显心动过缓、呼吸抑制、低血压等麻醉并发症。2组手术开始前心率(heart rate,HR)[(66.5±10.4)次/min vs.(77.5±11.7)次/min,t=-5.471,P=0.000]、手术结束时HR[(60.5±8.4)次/min vs.(71.0±12.3)次/min,t=-5.472,P=0.000],手术开始前平均动脉压(mean arterial pressure,MAP)[(97.2±11.9)mm Hg vs.(103.1±12.3)mm Hg,t=-2.694,P=0.008]、手术结束时MAP[(85.2±8.8)mm Hg vs.(94.3±11.6)mm Hg,t=-4.892,P=0.000],手术开始前SpO_(2)[(99.0±1.1)%vs.(99.6±0.6)%,t=-3.347,P=0.001]、手术结束时SpO_(2)[(99.2±1.1)%vs.(99.8±0.4)%,t=-4.122,P=0.000]差异有显著性,但均在正常范围内。PVB组手术时间显著短于全麻组[55.0(41.5,75.5)min vs.95.0(65.0,130.0)min,Z=-5.173,P=0.000]。PVB组术后血红蛋白变化[5(2,11)g/L vs.8(4,11)g/L,Z=-2.099,P=0.036]、术后疼痛VAS评分[1(1,1)分vs.1(1,2)分,Z=-3.342,P=0.001]、术后住院时间[3(2,3)d vs.4(3,6)d,Z=-6.016,P=0.000]、住院费用[(14499.4±2141.0)元vs.(19634.2±3846.8)元,t=-9.109,P=0.000]显著低于/短于全麻组。2组术中输液量[600(600,600)ml vs.600(600,1100)ml,Z=-1.800,P=0.072]、术后排气时间[1(1,1)d vs.1(1,1)d,Z=-1.045,P=0.296]、一期结石清除率[88.5%(54/61)vs.82.0%(50/61),χ^(2)=1.043,P=0.307]差异无显著性。PVB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全麻组[6.6%(4/61)vs.19.7%(12/61),χ^(2)=4.604,P=0.032]。结论超声引导下PVB能维持PCNL术中患者生命体征稳定,缩短手术时间,减少出血量,减轻术后疼痛,减少术后并发症,缩短术后住院时间,节省医疗费用,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旁神经阻滞 全身麻醉 经皮石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逆行插管联合部分无管化经皮肾镜取石术的安全性与有效性
6
作者 杨光远 孙晓松 +2 位作者 乾孝园 梁复超 秦凌辉 《实用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9期3072-3077,共6页
目的评估非逆行插管联合部分无管化经皮肾镜取石术(NR-ST-PCNL)的安全性与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3年10月至2025年6月湖北文理学院附属襄阳市中心医院采用经皮肾镜取石术(PCNL)治疗合并一定肾积水(肾盂分离度>10 mm)的上尿路结石... 目的评估非逆行插管联合部分无管化经皮肾镜取石术(NR-ST-PCNL)的安全性与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3年10月至2025年6月湖北文理学院附属襄阳市中心医院采用经皮肾镜取石术(PCNL)治疗合并一定肾积水(肾盂分离度>10 mm)的上尿路结石患者213例,入选病例分为两组。A组(非逆行插管)109例,B组(逆行插管)104例。主要观察终点为术后并发症。次要观察终点为手术时间、结石清除率、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术后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结果A组在术后并发症[7.3%(8/109)vs.18.3%(19/104),P=0.017]、手术时间[51.00(37.00,65.00)min vs.71.50(55.00,90.75)min,P<0.001]、术后VAS评分[1.00(0.00,1.00)vs.1.00(0.00,2.00),P=0.008]、术后住院时间[3.00(2.00,3.00)d vs.4.00(4.00,4.00)d,P<0.001]、住院费用[17028.00(15178.05,17934.50)元vs.20653.00(19176.25,22630.00),P<0.001]低于B组。两组在结石清石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肾盂分离度>10 mm的上尿路结石患者,由经验丰富的术者实施NR-ST-PCNL,在结石清除率与传统术式相当的前提下,可降低并发症风险、缩短手术与住院时间并减少医疗支出,是一种安全高效的临床优化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逆行插管 部分无管化 经皮石术 盂分离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肾结石合并系统性红斑狼疮行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评估
7
作者 乔佳佳 田聪 +1 位作者 黄晓波 刘军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745-749,共5页
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是一种病因不明的慢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几乎可影响所有器官,约50%的SLE患者会出现明显的肾受累[1-2]。SLE与肾结石关系的研究甚少见,Osman等[3]指出肾结石可能是风湿性疾病的突出特征,... 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是一种病因不明的慢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几乎可影响所有器官,约50%的SLE患者会出现明显的肾受累[1-2]。SLE与肾结石关系的研究甚少见,Osman等[3]指出肾结石可能是风湿性疾病的突出特征,SLE所导致的肾小管改变会促进肾结石的形成,但这种关系至今尚未明确。对于SLE合并肾结石患者,鹿角型结石、尿pH高比较常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性红斑狼疮 经皮碎石石术 感染性结石 围手术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穿刺造瘘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治疗肾铸型结石 被引量:1
8
作者 任吉忠 徐丹枫 +6 位作者 姚亚成 刘玉杉 高轶 阴雷 崔心刚 车建平 闵志廉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1391-1392,共2页
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肾结石的处理水平逐渐提高。但肾铸型结石的治疗目前仍是棘手的问题,对其的治疗包括开放手术及微创技术治疗。开放手术创伤较大,恢复慢,存在很多并发症,目前越来越倾向于微创技术治疗。微穿刺造瘘经皮肾镜碎石... 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肾结石的处理水平逐渐提高。但肾铸型结石的治疗目前仍是棘手的问题,对其的治疗包括开放手术及微创技术治疗。开放手术创伤较大,恢复慢,存在很多并发症,目前越来越倾向于微创技术治疗。微穿刺造瘘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克服了既往开放手术需要切开肾盂或肾实质取石所带来的各种并发症,创伤小,可重复操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石术 结石 铸型结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俯卧分腿位与传统俯卧位经皮肾镜取石术治疗上尿路结石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2
9
作者 孙炜斌 哈木拉提·吐送 +6 位作者 阿衣丁·西热牙孜旦 阿斯木江·阿不拉 乃比江·毛拉库尔班 斯迪克江·尼亚孜 高新 夏韩 宋光鲁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92-97,共6页
目的探讨俯卧分腿位在经皮肾镜取石术(percutaneous nephrolithotomy,PCNL)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021年7月~2022年7月我科79例上尿路结石行PCNL,根据手术体位分为俯卧分腿位组35例,传统俯卧位组44例,比较2组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术后与... 目的探讨俯卧分腿位在经皮肾镜取石术(percutaneous nephrolithotomy,PCNL)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021年7月~2022年7月我科79例上尿路结石行PCNL,根据手术体位分为俯卧分腿位组35例,传统俯卧位组44例,比较2组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术后与术前血红蛋白变化、术后并发症、一期结石清除率、住院时间等指标。结果俯卧分腿位组手术时间(69.6±20.7)min,明显短于传统俯卧位组[(90.5±35.3)min,t=-3.280,P=0.002],一期结石清除率97.1%(34/35),明显高于传统俯卧位组79.5%(35/44)(χ^(2)=3.984,P=0.037)。俯卧分腿位组术后感染1例,发热3例,出血1例;传统俯卧位组术后发热4例,出血2例,2组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χ^(2)=0.000,P=1.000)。2组手术出血量、工作通道、血红蛋白变化和住院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俯卧分腿位行PCNL能缩短手术时间,提高一期结石清除率,且不会增加术后并发症风险,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及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石术 结石 输尿管结石 俯卧分腿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肾穿刺取石术治疗上尿路结石(20年经验) 被引量:492
10
作者 李逊 曾国华 +4 位作者 袁坚 吴开俊 单炽昌 郭彬 梁志雄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24-126,共3页
目的 :对我院 2 0年来使用经皮肾穿刺取石术 (percutaneousnephrolithotomy ,PCNL)治疗上尿路结石的经验进行总结 ,评价其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用经皮肾穿刺取石术共治疗上尿路结石 4 0 1 4例 ,其中采用传统PCNL治疗 35 8例 ,经皮... 目的 :对我院 2 0年来使用经皮肾穿刺取石术 (percutaneousnephrolithotomy ,PCNL)治疗上尿路结石的经验进行总结 ,评价其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用经皮肾穿刺取石术共治疗上尿路结石 4 0 1 4例 ,其中采用传统PCNL治疗 35 8例 ,经皮肾微造瘘二期输尿管镜取石治疗 5 2 0例 ,微创PCNL治疗 31 36例。结果 :三种方法手术成功率分别为 90 %、95 %和 98% ,结石清除率分别为 82 %、86 %和 91 % ,严重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 5 .3%、1 .2 %和0 .5 % ;其中单通道取石 30 2 7例 ,多通道取石 987例 ,手术例次共 5 5 71次。结论 :通过对经皮肾穿刺取石术的不断改进与创新 ,提高了该项技术的手术成功率与结石清除率 ,降低了并发症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穿刺石术 上尿路结石 临床疗效 安全性 微创外科 适应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腔镜肾盂切开取石术与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在大于2.5cm肾盂结石处理中的临床效果比较 被引量:27
11
作者 蒲小勇 刘久敏 +4 位作者 毕学成 李东 黄尚 冯彦华 林楚琪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251-255,共5页
目的比较研究腹腔镜肾盂切开取石术(LPL)和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PCNL)在≥2.5 cm肾盂结石处理中的临床应用和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我院2011~2016年肾盂结石患者64例。所有患者均为肾盂结石≥2.5 cm。分为2组,其中采用LPL手术32例(LPL组)... 目的比较研究腹腔镜肾盂切开取石术(LPL)和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PCNL)在≥2.5 cm肾盂结石处理中的临床应用和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我院2011~2016年肾盂结石患者64例。所有患者均为肾盂结石≥2.5 cm。分为2组,其中采用LPL手术32例(LPL组);采用PCNL手术32例(PCNL组)。比较两种手术方式的患者基本参数和结石大小等。同时比较两组手术平均手术时间、估计失血量、输血率、术后住院时间、结石清除率、术后镇痛时间、术中并发症、术后早期和晚期并发症等。比较研究两种手术方式对肾盂结石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之间在患者基本参数和结石大小方面无统计学意义(P<0.01)。LPL和PCNL手术时间分别为117±23.12、118.16±25.45 min(P>0.01)、估计失血量分别为63±11.25、122±27.78 m L(P<0.01)、输血率分别为0%和6.2%(P<0.01)、术后住院时间分别为4.5±1.34、4.8±2.2 d(P>0.01)、结石清除率分别为93.1%和87.5%(P>0.01)、术后镇痛时间分别为1.7±0.5、1.9±0.6 d(P>0.01)、术中并发症分别为6.2%和25.0%(P<0.01)、术后早期并发症分别为25.0和34.4%(P>0.01)、术后晚期并发症分别为9.4%和12.5%(P>0.01)。结论 PCNL是肾盂结石目前标准的治疗方法,但对腹腔镜熟练的外科医师,LPL对部分肾盂结石的处理是一种可行、安全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盂结石 腹腔镜盂切开石术 经皮碎石石术 比较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造影技术引导下经皮肾穿刺应用于经皮肾镜取石术的单中心初步经验 被引量:23
12
作者 谌诚 张博 +8 位作者 韩文科 林健 王刚 张晓春 宋毅 赵峥 张中元 金杰 虞巍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071-1075,共5页
目的:评估超声造影引导肾穿刺建立工作通道用于经皮肾镜取石术的有效性。方法:该回顾性研究纳入20例在北京大学第一医院诊断为肾结石的患者,患者的人口学基线数据、临床特点、手术治疗以及术后情况来自于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综合病例数据... 目的:评估超声造影引导肾穿刺建立工作通道用于经皮肾镜取石术的有效性。方法:该回顾性研究纳入20例在北京大学第一医院诊断为肾结石的患者,患者的人口学基线数据、临床特点、手术治疗以及术后情况来自于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综合病例数据库。全身麻醉后在超声造影技术实时监控下由同一泌尿外科医师进行经皮肾穿刺,再利用钬激光或气压弹道进行碎石,记录患者的基线临床资料、结石特征以及手术过程,最后,利用统计学分析方法评价超声造影引导经皮肾穿刺用于经皮肾镜取石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结果:20例患者均在超声造影引导下成功行肾穿刺建立工作通道,并完成经皮肾镜取石手术。所有患者均成功穿刺入肾集合系统并建立良好的工作通道,仅1例患者接受了二次肾穿刺,并且所有患者均为通过肾中盏穿刺。中位穿刺时间3.9 min(四分位数:2.9~4.6 min),而中位手术时间是112 min(四分位数:98.5~134.5 min)。术后48 h的泌尿系平片(kidney ureter bladder,KUB)显示初步结石清除率为95.0%(19/20),而中位血红蛋白下降水平为10 g/L(四分位数:5.5~14.5 g/L)。2位患者术后出现暂时性发热,并且对抗生素反应良好,除此之外,无其他严重并发症出现。结论:对于处在经皮肾镜取石术手术学习曲线中的泌尿外科医师,使用注射用六氟化硫微泡超声造影引导经皮肾穿刺建立工作通道是一种安全且有效的方法。该技术使肾穿刺过程更加可视化且简单化,可获得相比于普通超声更为清晰的高质量图像。经皮肾镜取石术初学者可能从该项技术中获益从而缩短学习曲线,但是这需要进一步的前瞻性对比研究加以明确和证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石术 经皮穿刺 结石 超声造影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通道微创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联合输尿管软镜碎石取石术在斜仰卧截石位下治疗鹿角形结石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40
13
作者 李天 许可慰 +6 位作者 谢清灵 江先汉 李逊 赵风进 刘一帆 殷羽飞 黄奕桥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2025-2028,共4页
目的探讨单通道微创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MPCNL)联合输尿管软镜碎石取石术(FURS),在斜仰卧截石位下,治疗肾鹿角形结石(SC)的可行性、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对87例2015年8月至2017年8月于我院泌尿外科行手术治疗的鹿角形结石患者进行回顾... 目的探讨单通道微创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MPCNL)联合输尿管软镜碎石取石术(FURS),在斜仰卧截石位下,治疗肾鹿角形结石(SC)的可行性、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对87例2015年8月至2017年8月于我院泌尿外科行手术治疗的鹿角形结石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87例患者依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MPCNL与FURS联合组(n=44)及MPCNL对照组(n=43)。将两组的结石清除率、围手术期参数、术后并发症进行分析、比较。结果两组在年龄、性别、结石类型及大小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在手术平均时间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在术后平均住院时间、血红蛋白水平、并发症发生率上,联合组均优于MPCNL组(P <0.05)。联合组首次术后结石清除率及辅助体外冲击波碎石术(ESWL)后结石清除率均高于MPCNL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利用MPCNL联合FURS治疗鹿角形结石,可提高手术的结石清除率,同时缩短手术与住院时间,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及出血风险。在斜仰卧截石位状态下,利用MPCNL联合FURL治疗鹿角形结石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鹿角形结石 斜仰卧截石位 微创经皮碎石石术 输尿管软镜碎石石术 联合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标准通道经皮肾弹道超声碎石取石与微通道经皮肾气压弹道碎石取石术治疗肾鹿角形结石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15
14
作者 黄瑞旭 覃智标 +5 位作者 毕革文 李峰 伍松合 郑仿 黄新 赵书晓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13年第6期509-512,共4页
目的比较标准通道弹道超声碎石取石与微通道经皮肾气压弹道碎石取石术治疗鹿角形肾结石的疗效。方法 2004年6月~2010年6月,对129例肾鹿角形结石分别采用标准通道弹道超声碎石取石与微通道经皮肾气压弹道碎石取石术治疗,标准通道组61例... 目的比较标准通道弹道超声碎石取石与微通道经皮肾气压弹道碎石取石术治疗鹿角形肾结石的疗效。方法 2004年6月~2010年6月,对129例肾鹿角形结石分别采用标准通道弹道超声碎石取石与微通道经皮肾气压弹道碎石取石术治疗,标准通道组61例,微通道组68例,比较2组手术时间、一期结石清除率和手术并发症等指标。结果标准通道组手术时间(92±22)min,显著少于微通道组(139±23)min(t=11.828,P=0.000);标准通道组术后发热率为8.2%,显著低于微通道组26.5%(χ2=11.828,P=0.007);标准通道组一期结石取净率52.5%(32/61),与微通道组51.5%(35/68)比较无统计学差异(χ2=0.013,P=0.911)。结论与微通道相比,标准通道治疗肾鹿角形结石具有手术时间短和术后发热率低等优点,有条件者可作为首选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造口术 结石 微通道 弹道超声碎石石术 鹿角形结石 气压弹道碎石石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俯卧位与平卧位在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中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17
15
作者 吕东 黄翔 +2 位作者 窦科 向颖 万旭辉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5期2486-2488,共3页
目的:总结不同穿刺体位在经皮肾镜取石碎石中的优缺点。方法:对2012年3月至2015年10月实施356例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患者进行分析,通道大小16F^20F。217例患者行俯卧位,139例患者采取平卧位。结果:成功建立通道完成经皮肾碎石取石354例,... 目的:总结不同穿刺体位在经皮肾镜取石碎石中的优缺点。方法:对2012年3月至2015年10月实施356例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患者进行分析,通道大小16F^20F。217例患者行俯卧位,139例患者采取平卧位。结果:成功建立通道完成经皮肾碎石取石354例,穿刺失败后开放手术完成取石术2例。一次性取尽结石268例(75.5%),二次及以上取石为23例,因残石行体外震波碎石为63例。11例患者因感染或术中出血,采用一期建立肾造瘘,二期再行碎石取石术。术后大出血行DSA下栓塞3例,术后高热12例,无肾切除病例,无肠道损伤,无死亡病例。两组碎石成功率及并发症发生率无明显差异。结论: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体位的选择不应单一化,各有其优缺点,应该根据患者结石的大小、结石的位置、肾积水情况、患者的体型及心肺情况综合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碎石石术 穿刺体位 结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后并发感染危险因素 被引量:22
16
作者 路璐 李小顺 +1 位作者 何丽萍 林鸣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35-37,共3页
目的了解患者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后并发感染的危险因素,为预防患者术后感染提供依据。方法选择2010年8月—2013年8月某院住院行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患者96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患者术后感染情况、危险因素及分离病原体等进... 目的了解患者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后并发感染的危险因素,为预防患者术后感染提供依据。方法选择2010年8月—2013年8月某院住院行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患者96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患者术后感染情况、危险因素及分离病原体等进行分析。结果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后,发生感染35例,感染率为36.46%(35/96)。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结石大小、形状、手术时间以及灌注量是患者术后感染的危险因素(均P<0.05)。对术前96例患者和术后18例患者进行尿细菌培养,共检出病原菌39株,其中大肠埃希菌占首位(12株),其次为铜绿假单胞菌(8株)、草绿色链球菌(5株)、肺炎克雷伯菌(4株)和阴沟肠杆菌(3株)等。结论经皮肾镜取石术后并发感染率高;进行此类手术时,应做好充足地术前准备,有效减少手术时间和术中灌注量;同时,合理使用抗菌药物,以改善患者术后感染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石 经皮碎石石术 泌尿外科 并发症 危险因素 医院感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肾镜取石碎石术术后大出血的介入治疗 被引量:22
17
作者 朱结辉 何乾文 +2 位作者 顾明 牟玮 李强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CSCD 2011年第1期18-21,共4页
目的评价超选择性肾动脉栓塞术治疗经皮肾镜取石碎石术(PCNL)术后大出血经保守治疗无效的患者的价值。方法 2589例患者接受PCNL,46例术后出现明显出血,对其中37例保守治疗无效者行超选择性肾动脉栓塞术。结果超选择性肾动脉栓塞术术后,3... 目的评价超选择性肾动脉栓塞术治疗经皮肾镜取石碎石术(PCNL)术后大出血经保守治疗无效的患者的价值。方法 2589例患者接受PCNL,46例术后出现明显出血,对其中37例保守治疗无效者行超选择性肾动脉栓塞术。结果超选择性肾动脉栓塞术术后,37例出血均得到有效控制,随访期间无再次血尿及其他严重并发症。结论超选择性肾动脉栓塞术是治疗PCNL术后大出血安全、有效的手段,可作为保守治疗无效患者的首选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石术 并发症 出血 栓塞 治疗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后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的风险因素回顾性分析 被引量:18
18
作者 周少丽 邓颖青 +2 位作者 谭芳 蔡珺 黑子清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295-299,共5页
【目的】探讨经皮肾镜碎石取石(PCNL)术后发生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4年4月我院诊断泌尿系结石并行PCNL术患者资料415例,经过排除,最终纳入分析251例。对比SIRS组和非SIRS组其他围术期... 【目的】探讨经皮肾镜碎石取石(PCNL)术后发生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4年4月我院诊断泌尿系结石并行PCNL术患者资料415例,经过排除,最终纳入分析251例。对比SIRS组和非SIRS组其他围术期并发症的发生率,并对术后发生SIRS的可能相关因素进行单因素和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1术后发生SIRS69例,未发生SIRS 182例,两组术前一般情况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2SIRS组患者术后血红蛋白(HGB)≤90 g/L、肌酐(SCr)≥1.5倍基线值、术后住院≥8 d的发生率明显高于SIRS阴性患者,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3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结石直径≥50 mm,铸型结石,尿培养阳性,手术时间≥120 min,通道大小,术中未使用右美托咪定与PCNL术后SIRS相关(P<0.05)。4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发现手术时间≥120 min(P=0.001,OR=3.011)、尿培养阳性(P=0.005,OR=5.48)、术中未使用右美托咪定(P=0.019,OR=2.099)为PCNL术后SIRS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PCNL术后SIRS的发生受多个因素综合作用的影响,其中手术时间、尿培养阳性、术中未使用右美托咪定为PCNL术后SIRS的独立危险因素,可作为预测术后SIRS的依据。右美托咪定对PCNL术后SIRS的影响,有待进一步研究证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碎石石术 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 风险因素 右美托咪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肾碎石取石术后输尿管双J管留置时间和拔管方法的探讨 被引量:17
19
作者 周厚勇 邓建平 +2 位作者 张恒 王永权 李龙坤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564-566,共3页
目的对经皮肾碎石取石术(percutaneous nephrolithotomy,PCNL)后患者输尿管双J管留置时间长短及拔管方法进行探讨。方法 84例行PCNL治疗的上尿路结石患者完全随机分为3组:长期留置组(n=28),术后留置输尿管双J管4~6周,经尿道膀胱镜下拔... 目的对经皮肾碎石取石术(percutaneous nephrolithotomy,PCNL)后患者输尿管双J管留置时间长短及拔管方法进行探讨。方法 84例行PCNL治疗的上尿路结石患者完全随机分为3组:长期留置组(n=28),术后留置输尿管双J管4~6周,经尿道膀胱镜下拔管;短期留置组(n=28),术后留置输尿管双J管8~12 d,经尿道膀胱镜下拔管;短期留置改良组(n=28),术后留置输尿管双J管8~12 d,经肾穿刺通道用改良方法拔管。3组患者于拔管后和出院后分别填写问卷调查,手术后1个月复查肾功能和利尿肾图。结果患者出院后肉眼血尿、腰胀、膀胱刺激征、泌尿系感染、发热、双J管移位、尿液反流等并发症发生率,长期留置组分别与短期留置改良组、短期留置组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短期留置组与短期留置改良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患者拔管后尿道疼痛、肉眼血尿、尿道损伤、膀胱刺激征、泌尿系感染、发热等并发症发生率,短期留置改良组分别与长期留置组、短期留置组间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长期留置组与短期留置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手术后1个月复查肾功能、利尿肾图,3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肾碎石取石术后8~12 d,有针对性采用改良方法拔管,可有效缩短双J管的留置时间,避免因带管出院及置管时间过长引起的并发症,减少患者的费用和痛苦,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碎石 双J管 留置时间 拔管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引导下微创经皮肾穿刺取石术治疗上尿路结石 被引量:6
20
作者 吴宪伟 刘忠泽 +2 位作者 李世俊 于春虎 朱勇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09年第3期235-236,共2页
关键词 微创经皮穿刺石术 上尿路结石 超声引导 治疗 碎石石术 输尿管镜 钬激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