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IQQA-3D精准评估在肝门胆管癌经皮穿肝胆管引流术及经皮胆道支架植入术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7
1
作者 李海 葛乃建 +4 位作者 何成建 王向东 黄剑 徐伟 杨业发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875-878,共4页
目的 初步探讨基于IQQA-3D Liver系统的三维可视化技术在肝门部胆管癌(HCCA)患者行经皮穿肝胆管引流术(PTBD)或经皮胆道内支架植入术(PTBS)减黄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8月至2021年10月收治的6例HCCA患者的临床资料,结合术... 目的 初步探讨基于IQQA-3D Liver系统的三维可视化技术在肝门部胆管癌(HCCA)患者行经皮穿肝胆管引流术(PTBD)或经皮胆道内支架植入术(PTBS)减黄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8月至2021年10月收治的6例HCCA患者的临床资料,结合术前三维数据,初步探讨该技术对HCCA患者行PTBD或PTBS治疗的指导价值。结果 6例患者术前三维模型结构清晰,可立体显示肝血管系统、肝内外肿瘤病灶、胆道系统三者的空间关系,可测量肝内胆管1级分支直径、胆管狭窄段长度。结合术中超声及DSA图像,6例患者均成功实施PTBD或PTBS治疗,未出现手术相关并发症,术后总胆红素下降明显。6例HCCA患者中3例行PTBD,最后均成功行肝门胆管癌根治术。结论 IQQA-3D精准评估有助于制定肝门胆管癌患者行PTBD或PTBS手术策略,可以提高手术的安全性和精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可视化 肝门部胆管癌 经皮穿肝胆管引流术 经皮支架植入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肝内胆管穿刺引流+胆道支架植入术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36例的护理 被引量:8
2
作者 吕余珠 《解放军护理杂志》 2007年第1期52-53,共2页
目的探讨经皮肝内胆管穿刺引流(PTCD)+胆道支架植入术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的护理。方法对36例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行PTCD+胆道支架植入术,术前做好充分准备,术中一丝不苟地配合,术后严密观察。结果36例患者显效21例(58.33%),一般12例(33.3... 目的探讨经皮肝内胆管穿刺引流(PTCD)+胆道支架植入术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的护理。方法对36例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行PTCD+胆道支架植入术,术前做好充分准备,术中一丝不苟地配合,术后严密观察。结果36例患者显效21例(58.33%),一般12例(33.33%),无效3例(8.34%),总有效率为91.66%。结论行PTCD+胆道支架植入术疗效可靠,创伤小,缓解症状快;同时,优质的护理可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延长生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梗阻性黄疸 经皮肝内胆管穿刺引流术 支架植入术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肝穿刺胆道支架植入术后高淀粉酶血症及急性胰腺炎临床预测模型的建立与验证 被引量:4
3
作者 许晨 季杰 +3 位作者 周卫忠 杨魏 刘圣 施海彬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1015-1019,共5页
目的建立并验证恶性胆道梗阻(MBO)患者行经皮肝穿刺胆道支架植入(PTBS)术后高淀粉酶血症及急性胰腺炎的临床预测模型。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3月至2020年6月于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接受PTBS治疗的302例MBO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单因... 目的建立并验证恶性胆道梗阻(MBO)患者行经皮肝穿刺胆道支架植入(PTBS)术后高淀粉酶血症及急性胰腺炎的临床预测模型。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3月至2020年6月于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接受PTBS治疗的302例MBO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独立危险因素,根据结果构建Nomogram模型。采用ROC曲线法和加强Bootstrap法对模型的预测价值进行验证,采用临床决策曲线(DCA)对模型的临床获益进行评估。结果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患者年龄、^(125)I粒子条植入、术中胰管显影以及支架跨十二指肠乳头释放是术后发生高淀粉酶血症及急性胰腺炎的独立危险因素。ROC曲线显示Nomogram模型区分度良好(AUC=0.781±0.031;95%CI:0.720~0.841)。加强Bootstrap校准图形中标准曲线与校准预测曲线贴合,表明模型的校准度良好。DCA曲线显示模型具有潜在的临床应用价值。结论针对MBO患者,PTBS术后高淀粉酶血症及急性胰腺炎发生风险的Nomogram预测模型成功建立。模型验证表现良好,可以较准确地预测其发生风险并及时辨别高危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omogram预测模型 经皮肝穿刺胆支架植入术 高淀粉酶血症 急性胰腺炎 恶性胆梗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胆道金属支架植入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术后支架再狭窄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5
4
作者 王蓝博 温锋 郭启勇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77-81,共5页
恶性梗阻性黄疸是由恶性肿瘤导致胆道梗阻,经皮肝胆道内金属支架植入术已成为解除恶性梗阻性黄疸的主要措施之一。但术后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及生存期,其中支架再狭窄严重影响着患者预后,因此术后积极预防和正确处理支架再狭... 恶性梗阻性黄疸是由恶性肿瘤导致胆道梗阻,经皮肝胆道内金属支架植入术已成为解除恶性梗阻性黄疸的主要措施之一。但术后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及生存期,其中支架再狭窄严重影响着患者预后,因此术后积极预防和正确处理支架再狭窄对于经皮肝胆道内金属支架植入术显得尤为重要。引起支架再狭窄的原因包括肿瘤生长、胆汁淤积和肉芽组织增生,目前主要治疗措施分为再次植入支架、改造支架结构和联合治疗。本文针对术后支架再狭窄的起因及预防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梗阻性黄疸 经皮肝胆道支架植入术 金属支架 支架再狭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肝穿刺胆管内射频消融联合金属支架植入治疗恶性胆道梗阻的短期疗效及安全性 被引量:24
5
作者 申淑群 杨业发 +7 位作者 张一军 葛乃建 刘学 伍路 于晓河 石志勇 黄剑 吴孟超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969-971,共3页
目的探讨经皮肝穿刺胆管内射频消融联合金属支架植入术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了156例无法手术的恶性胆道梗阻患者的资料。这些患者首先接受经皮肝穿刺胆管内射频消融术,随后联合胆道内金属支架植入进行内... 目的探讨经皮肝穿刺胆管内射频消融联合金属支架植入术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了156例无法手术的恶性胆道梗阻患者的资料。这些患者首先接受经皮肝穿刺胆管内射频消融术,随后联合胆道内金属支架植入进行内引流。结果经联合治疗后,患者除血清白蛋白下降外,其他主要肝功能指标均显著改善,TBil由治疗前的(325.6±182.3)μmol/L下降到(211.0±153.2)μmol/L,均未发生肝功能不全,30 d内无一例患者死亡。术后发生严重并发症8例,其中胆漏2例(1.3%),出血6例(3.9%);发生轻微并发症88例,其中胆道感染22例(14.3%),疼痛36例(23.4%),呕吐30例(19.5%)。结论经皮肝穿刺胆管内射频消融联合金属支架植入术治疗恶性胆道梗阻是安全,有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肝穿刺胆引流 射频消融 支架植入术 恶性胆梗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穿肝胆道引流术(PTCD)辅助支架置放治疗胆管和十二指肠恶性梗阻 被引量:15
6
作者 瞿旭东 颜志平 +3 位作者 王建华 刘凌晓 刘清欣 罗剑钧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289-292,共4页
目的总结采用经皮穿肝胆道引流术(percutaneous transhepatic cholangial drainage,PTCD)及经PTCD途径逆行建立输送通道置放十二指肠支架治疗胰头癌、十二指肠乳头癌伴发胆道梗阻及十二指肠梗阻的体会,评价该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方... 目的总结采用经皮穿肝胆道引流术(percutaneous transhepatic cholangial drainage,PTCD)及经PTCD途径逆行建立输送通道置放十二指肠支架治疗胰头癌、十二指肠乳头癌伴发胆道梗阻及十二指肠梗阻的体会,评价该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方法 3例高龄女性患者,年龄88~92岁,CT、MRI或胃镜检查诊断为胰头癌胆道梗阻2例,十二指肠乳头癌1例。3例患者均接受了PTCD术,其中2例患者在胆道内置放金属内支架,1例患者置放外引流导管。3例患者均在PTCD术后2.5~4个月出现十二指肠道梗阻。经PTCD途径逆行插入导丝,再经食管从口腔拉出,用作辅助导丝,在辅助导丝支撑下建立输送通道,通过支架输送系统置放支架。结果 3例患者支架置入后能进流质或半流质饮食。3例患者分别随访29、28、7个月,支架通畅,患者全身状况好。结论联合采用PTCD及经PTCD途径逆行建立输送通道置放十二指肠支架治疗低位十二指肠梗阻方法可行,疗效确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穿肝胆引流术(PTCD) 壶腹部癌 十二指肠梗阻 支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再次经皮经肝胆道支架置入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 被引量:4
7
作者 金浩 刘会春 +5 位作者 李宗狂 王勇 鲁贻民 周磊 潘洪涛 黄伟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986-989,共4页
目的探讨再次经皮经肝置入胆道金属支架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的可行性和疗效。方法 2012年6月~2016年3月,33例恶性梗阻性黄疸经皮经肝胆道支架置入术后再次出现梗阻性黄疸,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下经皮经肝置入胆道金属支架,回顾性分析... 目的探讨再次经皮经肝置入胆道金属支架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的可行性和疗效。方法 2012年6月~2016年3月,33例恶性梗阻性黄疸经皮经肝胆道支架置入术后再次出现梗阻性黄疸,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下经皮经肝置入胆道金属支架,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结果 31例成功再次置入支架,术后1周、1个月和3个月血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下降。截至2016年5月,支架梗阻10例(生存3例,死亡7例),支架通畅时间1~9个月,中位数7个月;支架通畅21例(生存8例,死亡13例),随访1~20个月,中位数6个月。生存11例,随访1~20个月,中位数8个月;死亡20例,生存1~11个月,中位数7个月。结论对于经皮经肝胆道支架置入术后再次出现梗阻性黄疸者,再次行胆道支架置入术可一定程度延长生存期,改善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胆梗阻 经皮肝胆引流 支架 二次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胆道双金属支架植入治疗恶性高位胆道梗阻的疗效 被引量:7
8
作者 王炜 刘会春 +3 位作者 庞青 李宗狂 金浩 周磊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773-777,共5页
目的分析经皮胆道双金属支架植入治疗恶性高位胆道梗阻的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12月至2017年9月接受经皮胆道双金属支架治疗的失去或放弃行根治性手术机会的恶性高位胆道梗阻患者24例,收集其临床资料并定期随访。比较患者在行经皮胆道双... 目的分析经皮胆道双金属支架植入治疗恶性高位胆道梗阻的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12月至2017年9月接受经皮胆道双金属支架治疗的失去或放弃行根治性手术机会的恶性高位胆道梗阻患者24例,收集其临床资料并定期随访。比较患者在行经皮胆道双金属支架植入术前和术后1、3、6个月的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丙酸氨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的差异。结果术后患者黄疸消退明显,肝功能出现显著的改善,与术前比较,患者术后1、3和6个月血清中ALT、AST、TBIL、DBIL指标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的中位生存时间为9个月,半年生存率70.8%,1年生存率23.1%。结论经皮胆道双金属支架植入针对恶性高位胆道梗阻患者是有效的治疗方法手段,且具有创伤小,安全,易于操作,手术禁忌证少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高位胆梗阻 经皮肝胆引流 经皮肝胆支架植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25)I粒子条联合胆道支架植入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22例疗效分析 被引量:30
9
作者 韩成龙 马亦龙 +2 位作者 欧盛秋 赵昌 蒙志斌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41-145,共5页
目的研究和探讨125I粒子条联合胆道支架植入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的临床疗效。方法2011年6月—2013年9月收治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40例。行胆道支架植入术治疗患者18例,为对照组;采用125I粒子条联合胆道支架植入患者22例,为观察组。两组均... 目的研究和探讨125I粒子条联合胆道支架植入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的临床疗效。方法2011年6月—2013年9月收治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40例。行胆道支架植入术治疗患者18例,为对照组;采用125I粒子条联合胆道支架植入患者22例,为观察组。两组均采用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PTCD)并胆道支架植入。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的平均胆道开通时间分别为(8.7±0.7)和(6.2±0.4)个月,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术后平均生存时间分别为(11.4±0.8)和(8.7±0.5)个月,生存时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近期疗效及并发症两组之间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但是远期疗效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术后生存时间及胆道开通时间明显延长,对于125I粒子条联合支架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值得进一步临床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梗阻性黄疸 经皮肝胆穿刺引流术 支架植入术 I125放射性粒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纯胆道支架与支架联合^(125) I 粒子条植入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 被引量:11
10
作者 赵苏鸣 赵辉 +2 位作者 顾潍炜 杨晓虎 贾鹏飞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1661-1665,共5页
目的探讨经皮经肝胆管引流单纯胆道支架植入与支架联合胆道腔内125I粒子条植入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的临床疗效的差异。方法 62例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行经皮经肝胆管引流(PTCD)后随机分为2组(n=31):对照组行单纯胆道支架植入,实验组行胆道... 目的探讨经皮经肝胆管引流单纯胆道支架植入与支架联合胆道腔内125I粒子条植入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的临床疗效的差异。方法 62例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行经皮经肝胆管引流(PTCD)后随机分为2组(n=31):对照组行单纯胆道支架植入,实验组行胆道支架联合125I粒子条植入。比较两组患者术前与术后黄疸消退、肿瘤复发情况、血清肿瘤标志物CA199的水平及生存情况。结果 62例患者手术均成功。两组患者PTCD术前及支架植入术后1周血清总胆红素测定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3个月实验组血清总胆红素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随访期内,再次发生胆道梗阻的实验组3例,对照组14例(P>0.05)。实验组术后1~2周,血清肿瘤标志物CA199水平较术前明显降低(P<0.05)。实验组患者中位生存时间11个月,对照组患者中位生存时间7个月,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单纯胆道支架植入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相比,胆道支架联合胆道腔内125I粒子条植入照射在黄疸消退、抑制肿瘤生长及延长患者生存时间等疗效方面显示出一定的优越性,有望在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肝胆管引流 恶性梗阻性黄疸 支架 125I粒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种不同途径胆道金属支架植入治疗恶性阻塞性黄疸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31
11
作者 陈保银 庞林元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880-884,共5页
目的比较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途径与经皮肝胆管引流术(PTCD)途径胆道金属支架植入治疗恶性阻塞性黄疸(MOJ)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6月—2015年6月行胆道金属支架植入治疗的MOJ患者136例,其中经ERCP途径53例(ERCP组),经PTC... 目的比较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途径与经皮肝胆管引流术(PTCD)途径胆道金属支架植入治疗恶性阻塞性黄疸(MOJ)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6月—2015年6月行胆道金属支架植入治疗的MOJ患者136例,其中经ERCP途径53例(ERCP组),经PTCD途径83例(PTCD组)。比较两组的手术成功率、有效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时间及手术费用。结果 (1)低位梗阻中ERCP组和PTCD组的手术成功率分别为97.7%和95.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位梗阻中ERCP组的手术成功率明显低于PTCD组(77.8%和98.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ERCP组和PTCD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8.7%和90.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低位梗阻中ERCP组有效率明显高于PTCD组(93.2%和8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位梗阻中ERCP组有效率明显低于PTCD组(66.7%和9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ERCP组总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PTCD组(7.5%和1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位梗阻中和ERCP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PTCD组(4.5%和29.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位梗阻中ERCP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高于PTCD组(22.2%和10.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ERCP组和PTCD组住院时间分别为(13.67±2.25)d和(19.75±3.78)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RCP组PTCD组的手术花费分别为(23 764.23±2 437.76)元和(24 863.45±2 983.37)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ERCP和经PTCD途径胆道金属支架植入治疗MOJ均可取得显著的临床疗效,对于低位梗阻患者而言经ERCP更有优势,对于高位梗阻患者而言经PTCD途径更有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阻塞性黄疸 金属支架 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途径 经皮肝胆管引流术途径 临床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细胆道镜在经皮经肝途径胆管肿瘤活检中的应用 被引量:12
12
作者 金浩 刘会春 +3 位作者 李宗狂 王勇 满忠然 黄伟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698-700,共3页
目的探讨超细胆道镜在经皮经肝胆管肿瘤活检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2014年12月~2016年9月,对21例行经皮经肝胆道引流(percutaneous transhepatic cholangial drainage,PTCD)联合胆道支架置入的胆管肿瘤,应用超细胆道镜取活检。结果 10例获... 目的探讨超细胆道镜在经皮经肝胆管肿瘤活检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2014年12月~2016年9月,对21例行经皮经肝胆道引流(percutaneous transhepatic cholangial drainage,PTCD)联合胆道支架置入的胆管肿瘤,应用超细胆道镜取活检。结果 10例获得明确病理结果(腺癌),5例倾向于癌诊断,1例上皮内瘤变,3例乳头状增生伴重度不典型增生,2例病理结果为炎症。无严重并发症。结论超细胆道镜可以应用于胆管肿瘤经皮经肝途径活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管癌 经皮肝胆引流 经皮肝胆支架置入 超细胆 活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移植术后胆道吻合口狭窄的诊疗进展 被引量:2
13
作者 冯彦杰 李敬东 +2 位作者 李强 龚财芳 陶计林 《器官移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97-302,共6页
近年来,随着器官保存、手术技术、围手术期管理及免疫抑制方案的发展,肝移植手术成功率和受者生存率明显提高,已成为终末期肝病患者的最佳治疗方案。但胆道并发症依然是肝移植术后常见的并发症,尤其是胆道吻合口狭窄,严重的胆道吻合口... 近年来,随着器官保存、手术技术、围手术期管理及免疫抑制方案的发展,肝移植手术成功率和受者生存率明显提高,已成为终末期肝病患者的最佳治疗方案。但胆道并发症依然是肝移植术后常见的并发症,尤其是胆道吻合口狭窄,严重的胆道吻合口狭窄不仅会增加治疗成本,还会导致移植物丢失,甚至影响受者生存率。因此,胆道吻合口狭窄的及时诊断和治疗对于提高肝移植术后受者生存率至关重要。本文就肝移植术后胆道吻合口狭窄的危险因素、临床症状、诊断及治疗进行综述,以期为肝移植术后胆道吻合口狭窄的研究和诊疗提供新的思路,进一步提高肝移植手术效果和受者生存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移植 并发症 吻合口狭窄 胆漏 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 经皮肝胆管造影术 支架植入 磁压榨吻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穿刺治疗经内镜引流失败的恶性梗阻性黄疸 被引量:5
14
作者 谢锋 朱芳 +3 位作者 刘峥嵘 王红岩 赵晓丹 樊小刚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37-140,共4页
目的探讨采用经皮经肝胆管穿刺引流术(PTCD)、经皮胆囊穿刺引流术、经皮经肝胆管内支架植入术治疗经内镜引流失败的恶性梗阻性黄疸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8月至2017年7月行经内镜减黄失败后在我院行经皮穿刺减黄的梗阻性... 目的探讨采用经皮经肝胆管穿刺引流术(PTCD)、经皮胆囊穿刺引流术、经皮经肝胆管内支架植入术治疗经内镜引流失败的恶性梗阻性黄疸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8月至2017年7月行经内镜减黄失败后在我院行经皮穿刺减黄的梗阻性黄疸患者共17例。根据病变类型及术中情况选择不同的减黄方法,其中9例行经皮经肝胆管内支架植入术(53%)、5例行PTCD(29%)、3例行经皮胆囊穿刺引流术(18%)。采集术前1 d及术后1周患者的总胆红素和谷丙转氨酶,以二者手术前后的下降程度来评价经皮穿刺减黄治疗的效果;再以是否放置支架为条件,将患者分为支架组和置管组,以总胆红素、谷丙转氨酶的下降程度及患者生存期来评价2组的疗效差异。结果总体患者手术前后总胆红素及谷丙转氨酶均有明显下降(P<0.05)。支架组和置管组总胆红素、谷丙转氨酶的下降程度都没有明显差异(P>0.05)。支架组患者的生存期长于置管组,2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经皮穿刺治疗经内镜引流失败的恶性梗阻性黄疸疗效确切。相对于留置引流管,放置支架可以更好的延长患者生存期。而对于总胆红素、谷丙转氨酶的下降方面,放置支架并不优于留置引流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梗阻性黄疸 经皮肝胆管内支架植入术 经皮肝胆管引流术 经皮胆囊穿刺引流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胆道狭窄的介入治疗进展 被引量:3
15
作者 周慷 石海峰 +1 位作者 金征宇 潘杰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509-512,共4页
介入治疗是胆道狭窄的重要治疗方法,根据不同的病因所采取的方法不同,传统方法为导管引流、球囊扩张、支架植入等,近年来新出现的胆道内射频消融、支架联合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等方法,现已逐渐在临床应用。本文就介入治疗在胆道狭窄... 介入治疗是胆道狭窄的重要治疗方法,根据不同的病因所采取的方法不同,传统方法为导管引流、球囊扩张、支架植入等,近年来新出现的胆道内射频消融、支架联合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等方法,现已逐渐在临床应用。本文就介入治疗在胆道狭窄性疾病中的应用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介入治疗 狭窄 经皮肝胆造影术 支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胆道腔内放射治疗在恶性梗阻性黄疸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6
作者 陈颐 王小林 程洁敏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84-185,共2页
关键词 恶性梗阻性黄疸 腔内放射治疗 经皮穿肝胆引流术 金属支架置放术 放射剂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位肝移植术后胆道吻合口狭窄的综合微创治疗效果:单中心60例分析 被引量:3
17
作者 田文杰 董鼎辉 +8 位作者 郝杰 陶杰 杨雪 田敏 刘学民 王博 孙昊 吕毅 李宇 《器官移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597-604,共8页
目的 探讨以内镜逆行胆胰管造影术(ERCP)为主的综合微创方案治疗肝移植术后胆道吻合口狭窄(BAS)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60例肝移植术后BAS受者的资料,其中男54例,女6例,年龄(48±10)岁。首先采用ERCP治疗,成功后放置胆道塑料... 目的 探讨以内镜逆行胆胰管造影术(ERCP)为主的综合微创方案治疗肝移植术后胆道吻合口狭窄(BAS)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60例肝移植术后BAS受者的资料,其中男54例,女6例,年龄(48±10)岁。首先采用ERCP治疗,成功后放置胆道塑料或金属支架,失败者选择经皮经肝胆道引流术(PTCD)会师法或经口单人操作胆道镜(SpyGlass)通过狭窄,以上均失败者则进行磁吻合再通法或其他特殊方法。总结肝移植术后BAS的发生及治疗情况,分析治疗结果、脱支架情况及复发情况。结果 肝移植术后发生BAS的中位时间为8(4,13)个月,术后1年内、1~2年及2年以上诊断BAS的受者分别为39例、16例及5例。60例肝移植术后BAS受者均得到成功救治,其中56例首先进行ERCP,41例完成BAS治疗,成功率为73%,导丝不能通过是ERCP失败的主要原因;PTCD、SpyGlass及磁吻合再通法的成功率分别为5/9、5/7及7/8;2例通过经皮胆道镜导丝钝头突破技术和胆道十二指肠内瘘口放置支架治疗成功。38例经过3(3,4)次ERCP、13(8,18)个月支架留置后达到脱支架标准,其中塑料支架25例,金属支架13例,塑料支架留置时间较金属支架长(P<0.05)。6例在脱支架后12(8,33)个月狭窄复发,复发率为16%。复发者再次ERCP治疗,5例成功脱支架无复发。多因素分析结果提示狭窄诊断时间迟、脱支架前ERCP治疗次数多是BAS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均为P<0.05)。结论 以ERCP为主的综合微创方案可提高肝移植术后BAS治疗成功率,远期效果满意,BAS诊断时间迟、脱支架所需ERCP次数多是BAS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移植 吻合口狭窄 微创治疗 内镜逆行胆胰管造影术(ERCP) 经皮肝胆引流术(PTCD) 经口单人操作胆镜(Spy Glass) 磁吻合 经皮肝胆 金属支架 塑料支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人原位肝移植术后常见胆道并发症的诊疗 被引量:11
18
作者 胡鑫文 李亭 《器官移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569-576,共8页
肝移植已成为治疗终末期肝病的有效方法,由于外科技术、供者选择、器官保存和运输、免疫抑制药、围手术期管理的长足发展,肝移植总体手术并发症明显下降,但胆道并发症发生率仍处于较高水平。当前,肝移植术后胆道并发症仍是导致移植物失... 肝移植已成为治疗终末期肝病的有效方法,由于外科技术、供者选择、器官保存和运输、免疫抑制药、围手术期管理的长足发展,肝移植总体手术并发症明显下降,但胆道并发症发生率仍处于较高水平。当前,肝移植术后胆道并发症仍是导致移植物失功的重要原因,关于胆道并发症的发病机制及诊治仍存在争议,也是近年来器官移植领域的研究热点。本文尝试对成人原位肝移植术后胆道并发症的新突破和进展进行总结,为进一步解决胆道并发症相关临床问题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位肝移植 并发症 狭窄 胆漏 内镜逆行胰胆管成像(ERCP) 经皮穿刺肝胆成像(PTC) 磁共振逆行胰胆管造影(MRCP) 全覆膜自膨式金属支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门部胆管癌的介入治疗现状及研究进展 被引量:15
19
作者 杨安 刘玉娥 申景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312-316,共5页
肝门部胆管癌是最常见且严重威胁患者生命的胆道系统恶性肿瘤。近年来,随着介入放射学的快速多样化发展,介入治疗已逐渐成为肝门部胆管癌的重要的治疗手段,主要包括胆道引流、胆道支架、125I粒子腔内近距离照射、胆道腔内射频消融以及... 肝门部胆管癌是最常见且严重威胁患者生命的胆道系统恶性肿瘤。近年来,随着介入放射学的快速多样化发展,介入治疗已逐渐成为肝门部胆管癌的重要的治疗手段,主要包括胆道引流、胆道支架、125I粒子腔内近距离照射、胆道腔内射频消融以及经肝动脉介入治疗等5种方法。如何安全有效的解除胆汁淤积症状、避免胆道再狭窄的发生是当前研究的热点问题。本文就目前临床上针对肝门部胆管癌常用的上述介入治疗方法及其临床疗效作一综述,并进一步展望多种介入治疗手段联合使用在抑制肿瘤进展、提高患者生存质量等方面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门部胆管癌 经皮穿肝胆管引流术 经皮支架植入术 近距离腔内放射治疗 经皮胆管内射频消融术 经导管动脉内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