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经皮经肝胃冠状静脉栓塞围手术期固体栓塞剂移(异)位及脱落三例及文献复习 被引量:1
1
作者 杨卷红 李金保 薛克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943-945,共3页
目的 探讨经皮经肝胃冠状静脉栓塞(percutaneous transhepatic variceal embolization, PTVE)治疗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中固体栓塞剂的移(异)位及脱落。方法 2009年1月至2011年12月对112例肝炎肝硬化伴中 ~ 重度食管胃底静脉曲... 目的 探讨经皮经肝胃冠状静脉栓塞(percutaneous transhepatic variceal embolization, PTVE)治疗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中固体栓塞剂的移(异)位及脱落。方法 2009年1月至2011年12月对112例肝炎肝硬化伴中 ~ 重度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患者行PTVE术,观察围手术期有无固体栓塞剂移(异)位、脱落,并对其原因及处理方法进行文献复习。结果 3例出现明确固体栓塞剂移(异)位、脱落,其中1例穿刺道内的弹簧圈被肝静脉冲至左肺动脉,导致左肺肺动脉分支栓塞;1例胃冠状静脉内的部分弹簧圈留置于脾静脉主干,使脾静脉腔内血栓形成;1例穿刺道栓塞剂脱落,导致穿刺道出血,经抢救无效死亡。结论 PTVE术中细心、谨慎操作是降低手术并发症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静脉曲张 经皮静脉栓塞 固体栓塞 移(异)位及脱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胃冠状静脉栓塞术联合部分脾栓塞术在门静脉高压症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19
2
作者 花迎雪 颜志平 +4 位作者 程永德 乔德林 周兵 陈石伟 李勇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2007年第10期665-668,共4页
目的探讨一种联合介入术式在治疗门脉高压症中的地位与作用。方法对30例高危门脉高压患者随机分组,A组15例行经皮胃冠状静脉栓塞术(PTVE)联合部分脾栓塞术(PSE),B组15例行单纯PSE术,术前、术后分别采用多普勒超声检查门静脉侧支循环情况... 目的探讨一种联合介入术式在治疗门脉高压症中的地位与作用。方法对30例高危门脉高压患者随机分组,A组15例行经皮胃冠状静脉栓塞术(PTVE)联合部分脾栓塞术(PSE),B组15例行单纯PSE术,术前、术后分别采用多普勒超声检查门静脉侧支循环情况,对两组进行比较。结果两组脾功能亢进均得到缓解,联合术式患者曲张静脉全部得到栓塞,A组术前、术后门脉内径无明显变化,术后血流速度减慢,血流量降低(P<0.05),奇静脉内径变小(P<0.01),血流量下降(P<0.01),血流速度降低(P<0.01);B组门脉管径变小,流速降低,流量下降(P<0.01),但奇静脉管径无明显改变,流速降低,流量下降。两组奇静脉血流量下降幅度有明显差异(P<0.01),两组随访13~16个月,B组出现食管胃底曲张静脉破裂出血2例,继发性门脉血栓形成1例,而A组未再出现食管胃底曲张静脉破裂出血,但出现门脉高压性胃肠病(PHG)2例(均有胃镜证实)。结论联合术式能有效治疗门脉高压食管胃底曲张静脉破裂出血和脾功能亢进,该方法操作相对简单,侵袭性小,尤其适用于肝功能差难以耐受外科分流及断流手术的患者,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脉高压症 部分脾栓塞 经皮静脉栓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IPS联合胃冠状静脉栓塞治疗肝硬化门静脉高压伴上消化道出血 被引量:53
3
作者 张铠 赵卫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601-606,共6页
目的对比单纯TIPS和TIPS联合胃冠状静脉栓塞术(GCVE)治疗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PHT)伴上消化道出血(UGH),分析TIPS和GCVE联合应用的必要性、可行性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4月至2012年5月收治的38例PHT伴UGH患者临床资料,其中接... 目的对比单纯TIPS和TIPS联合胃冠状静脉栓塞术(GCVE)治疗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PHT)伴上消化道出血(UGH),分析TIPS和GCVE联合应用的必要性、可行性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4月至2012年5月收治的38例PHT伴UGH患者临床资料,其中接受单纯TIPS治疗15例(A组),TIPS联合GCVE治疗23例(B组),观察分析手术前后血液指标、门静脉及脾脏血流动力学、脾脏形态学、消化道静脉曲张程度变化。随访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术后门静脉压降低、流速加快、脾静脉淤血指数降低均较术前明显(P<0.05),B组均优于A组(P<0.05)。术后两组食管胃底静脉曲张(EGV)均明显好转(P<0.05),B组和A组EGV好转率分别为94.7%、66.6%,急诊止血率分别为100%、75%,再出血率分别为4.3%、28.5%,B组均明显优于A组(P<0.05)。手术前后肝功能指标组内、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肝性脑病(HE)发生率、支架原发通畅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再介入通畅率均为100%,支架远端位于门静脉左支者HE发生率显著低于位于右支者(P<0.05)。结论 TIPS联合GCVE治疗肝硬化PHT伴UGH疗效确切,优于单纯TIP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颈静脉内门体静脉分流术 静脉栓塞 静脉高压症 上消化道出血 脾功能亢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声触诊组织量化技术评估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联合胃冠状静脉栓塞术疗效 被引量:3
4
作者 郑晓 李思杰 +5 位作者 凌宁 张萍 冉海涛 王志刚 郑元义 左国庆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876-879,共4页
目的探讨应用声触诊组织量化(VTQ)技术测量脾脏剪切波速度(SSWV)无创评价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TIPS)联合胃冠状静脉栓塞术(GCVE)疗效的价值。方法将19例接受TIPS联合GCVE治疗的肝硬化门静脉高压患者分为A(13例,接受1次治疗)、B(6例,... 目的探讨应用声触诊组织量化(VTQ)技术测量脾脏剪切波速度(SSWV)无创评价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TIPS)联合胃冠状静脉栓塞术(GCVE)疗效的价值。方法将19例接受TIPS联合GCVE治疗的肝硬化门静脉高压患者分为A(13例,接受1次治疗)、B(6例,首次治疗后因支架闭塞再次接受治疗)两组。应用VTQ技术分别与治疗前1天、治疗后6天测量SSWV,以脉冲波多普勒测量门静脉主干血流速度(PVV)、脾静脉主干血流速度(SVV)。于TIPS联合GCVE治疗过程中,以直接测压法测量支架植入前及植入后的门静脉压(PPG),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TIPS联合GCVE治疗后,A、B两组PPG均较治疗前明显减低(P均<0.05);SSWV均较治疗前明显减低,PVV、SVV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均<0.05)。A、B两组治疗前及治疗后SSWV均与PPG呈正相关(P均<0.05),PVV、SVV均与PPG无相关性(P均>0.05)。结论应用VTQ技术所测SSWV与PPG存在相关性,可作为TIPS联合GCVE治疗前后监测门静脉压力的无创定量评估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颈静脉内门体分流术 静脉栓塞 声触诊组织量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介入联合硬化剂治疗后并发症的护理 被引量:6
5
作者 石玉玲 李娜 +3 位作者 鲁颖 牛永杰 孔宪磊 贾玉庆 《护理学杂志》 2011年第5期40-41,共2页
对46例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行经皮经肝胃冠状静脉栓塞合并内镜下硬化剂治疗。40例患者1次止血成功;6例再出血者中,3例行手术治疗,3例给予止血药物治疗后出血停止。其他并发症包括穿刺点渗血2例,胸骨后疼痛30例,穿刺点疼痛5例... 对46例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行经皮经肝胃冠状静脉栓塞合并内镜下硬化剂治疗。40例患者1次止血成功;6例再出血者中,3例行手术治疗,3例给予止血药物治疗后出血停止。其他并发症包括穿刺点渗血2例,胸骨后疼痛30例,穿刺点疼痛5例,排尿困难3例,高热2例,低中度热18例。分别经手术治疗,口服、静脉止血药治疗,加压止血,疼痛较剧烈时应用镇痛剂,诱导排尿,物理、药物降温及静脉滴注抗生素等处理措施均好转或消失。提出术后加强病情观察,及时、有效的对症处理,细致、周到、有预见性的护理是早期发现和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静脉曲张破裂 术后并发症 硬化剂治疗 出血患者 经皮静脉栓塞 护理 食管静脉曲张破裂 胸骨后疼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门静脉高压症介入治疗前后血流动力学变化分析 被引量:12
6
作者 冷振鹏 吴静 +4 位作者 卢金生 王萍 华扬 李铎 李建新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2004年第10期1592-1594,共3页
目的 探讨肝炎后门静脉高压症的多重介入治疗方法的可行性。方法 分析 2 2例部分脾动脉栓塞术和 12例行经颈内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并胃冠状静脉栓塞术患者的彩色多普勒检查资料。结果 经颈内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并胃冠状静脉栓塞术后... 目的 探讨肝炎后门静脉高压症的多重介入治疗方法的可行性。方法 分析 2 2例部分脾动脉栓塞术和 12例行经颈内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并胃冠状静脉栓塞术患者的彩色多普勒检查资料。结果 经颈内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并胃冠状静脉栓塞术后脾静脉、门静脉管径缩小 (P <0 .0 5 ) ,门静脉、脾静脉流速流量明显增加 ,呈高动力状态。部分脾动脉栓塞术后脾静脉、门静脉平均血流速度降低 (P <0 .0 5 ) ,血流量明显减少 (P <0 .0 1)。结论 经颈内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并胃冠状静脉栓塞术若与部分脾动脉栓塞术联合运用可缓解门脉系循环高动力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彩色多普勒超声 经颈内静脉内门体分流术 静脉栓塞 部分脾静脉栓塞 静脉 高血压 血流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组织结构声学定量技术无创评估TIPS联合PTVE疗效 被引量:1
7
作者 郑晓 李思杰 +5 位作者 郭大静 张萍 冉海涛 王志刚 郑元义 左国庆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1129-1133,共5页
目的:探讨组织结构声学定量分析(acoustic structure quantification,ASQ)技术在无创评价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transjugular intrahepatic portosystemic shunt,TIPS)联合经皮肝穿胃冠状静脉栓塞术(percutaneous transhepatic varice... 目的:探讨组织结构声学定量分析(acoustic structure quantification,ASQ)技术在无创评价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transjugular intrahepatic portosystemic shunt,TIPS)联合经皮肝穿胃冠状静脉栓塞术(percutaneous transhepatic varices embolization,PTVE)疗效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应用ASQ技术对30例正常人及30例肝硬化门静脉高压预行TIPS联合PTVE患者手术前后肝、脾分别定量分析,比较手术前后肝、脾的ASQ卡方值直方图和ASQ定量相关参数:众数、均值、标准差以及蓝红2色直方图曲线下面积比;并在手术过程中测量门静脉压(portosystemic pressure gradient,PPG);比较手术前后肝、脾ASQ定量参数值的变化及与PPG的相关性。结果:PPG术前组(28.71±4.81)mm Hg与术后组(18.30±4.73)mm Hg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脾脏Red Mode、Red Ave、Red SD、FD ratio、Blue Mode、Blue Ave、Blue SD各参数值正常对照组分别为(99.60±2.15)、(102.25±2.22)、(13.62±1.70)、(0.13±0.11)、(120.90±6.29)、(132.57±15.98)、(27.94±13.65),术前组上述参数值分别为(103.21±1.98)、(107.52±2.51)、(18.48±1.41)、(0.18±0.07)、(125.25±2.86)、(146.57±9.03)、(37.64±10.21),术前组脾ASQ各定量参数均大于正常对照组(P<0.05);术后组脾ASQ各定量参数分别为(101.66±1.97)、(105.24±2.04)、(16.56±1.49)、(0.15±0.09)、(122.96±5.56)、(137.96±14.46)、(31.45±12.49),术后各参数值均小于术前,各组之间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肝ASQ各定量参数值在术前组分别为(117.81±3.23)、(120.70±3.27)、(19.70±1.07)、(0.67±0.28)、(136.05±4.62)、(148.68±7.03)、(33.68±7.36),术后组各参数值分别为(118.01±3.35)、(120.9±3.58)、(19.54±1.40)、(0.66±0.30)、(135.26±4.38)、(148.42±7.65)、(33.73±6.30),术前组与术后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脾ASQ各定量参数值与PPG呈高度正相关(r值分别为0.299、0.331、0.451、0.848、0.961、0.318、0.881,P均<0.05);然而肝ASQ各定量参数值与PPG无相关性(r值分别为0.194、0.174、0.045、0.169、0.128、0.105、0.136,P均>0.05);正常对照组、术前组、术后组脾脏指数(spleen index,SI)分别为(18.21±1.42)cm2、(45.23±12.32)cm2、(35.66±11.70)cm2,正常对照组与术前、术前组与术后组脾指数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SQ技术测量的脾ASQ各定量参数值可用于无创定量监测TIPS联合PTVE术前、术后门静脉压的变化情况、评价手术疗效,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颈静脉内门体分流术 经皮肝穿胃冠状静脉栓塞 组织结构声学定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介入治疗急性大出血25例临床总结 被引量:9
8
作者 周东海 任伟新 +3 位作者 赵志文 兰勇军 刘豫辉 田煜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729-731,共3页
目的探讨介入治疗急性大出血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25例患者,根据出血部位的不同:动脉性出血造影明确诊断后对靶血管用PVA颗粒、明胶海绵或弹簧圈进行栓塞治疗;门脉高压性出血根据患者情况分别行TIPS分流术,经皮肝穿胃冠状静脉栓塞术和(... 目的探讨介入治疗急性大出血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25例患者,根据出血部位的不同:动脉性出血造影明确诊断后对靶血管用PVA颗粒、明胶海绵或弹簧圈进行栓塞治疗;门脉高压性出血根据患者情况分别行TIPS分流术,经皮肝穿胃冠状静脉栓塞术和(或)部分脾栓塞术。结果介入治疗急性大出血的有效率为84%(21/25),术后随访3个月至1年,有2例复发(2/25)。结论介入治疗是一种安全、高效、简便、损伤小的治疗方法,对急性大出血有很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出血 栓塞 咯血 门脉高压 经颈内静脉内门-体静脉分流术 经皮肝穿胃冠状静脉栓塞 介入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