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经皮肝穿门静脉置管溶栓治疗肠系膜上静脉血栓 被引量:2
1
作者 陈俊卯 陈建立 +3 位作者 赵鹏 王晓涛 王长友 张国志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4期2526-2527,共2页
肠系膜上静脉血栓(mesen—teric vein thrombosis,MVT)起病隐匿,临床症状与体征不典型,易被临床忽视,可导致缺血性肠梗阻,病情凶险,发展迅猛,且易被误诊,处理困难,预后差,病死率高。我院行经皮肝穿门静脉置管溶栓治疗MVT患... 肠系膜上静脉血栓(mesen—teric vein thrombosis,MVT)起病隐匿,临床症状与体征不典型,易被临床忽视,可导致缺血性肠梗阻,病情凶险,发展迅猛,且易被误诊,处理困难,预后差,病死率高。我院行经皮肝穿门静脉置管溶栓治疗MVT患者15例,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系膜上静脉 血栓形成 经皮肝穿刺门静脉置管 溶栓 介入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穿刺射频消融治疗门静脉癌栓15例 被引量:15
2
作者 葛乃建 杨业发 +8 位作者 申淑群 于晓河 张一军 伍路 梁军 朱俊军 程树群 沈锋 吴孟超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883-886,共4页
目的:临床观察采用新型血管内射频消融(RFA)导管HabibTMVesOpen消融门静脉癌栓再通门静脉的安全性和疗效。方法15例肝癌合并门静脉癌栓并出现血流阻塞的患者,先在B型超声引导下经皮肝穿刺门静脉并置管;再在DSA引导下,将新型血管内... 目的:临床观察采用新型血管内射频消融(RFA)导管HabibTMVesOpen消融门静脉癌栓再通门静脉的安全性和疗效。方法15例肝癌合并门静脉癌栓并出现血流阻塞的患者,先在B型超声引导下经皮肝穿刺门静脉并置管;再在DSA引导下,将新型血管内RFA导管导引至门静脉癌栓处,连接射频发生器(RITA),设置功率10W消融治疗2-10min。评价手术成功率、术后并发症、肝肾功能及血常规改变、门静脉通畅及癌栓消融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未发生如穿刺道出血、血管穿孔、胆汁瘘并发感染、肝脓肿、腹腔出血等并发症,RFA后直接门静脉造影显示局部门静脉再通;4周后复查肝功能、血常规无明显变化,超声多普勒检查提示原堵塞门静脉有血流通过,部分患者CT检查见门静脉癌栓缩小或消失。结论经皮穿刺门静脉RFA门静脉癌栓在技术上具有可行性,可能是治疗肝癌门静脉癌栓的一种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内射频消融 导管 经皮穿刺门静脉造影术 门静脉癌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肝穿刺食管胃底静脉介入栓塞技术的探讨 被引量:10
3
作者 姚红响 陈根生 +2 位作者 孙慧伶 颜志平 曾群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2008年第10期741-744,共4页
目的探讨经皮肝穿刺食管胃底静脉栓塞治疗和预防肝硬化、门静脉高压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介入栓塞技术的临床应用。方法对48例肝硬化门静脉高压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患者,采用经皮肝穿刺食管胃底静脉栓塞或联合脾动脉部分栓塞术预防... 目的探讨经皮肝穿刺食管胃底静脉栓塞治疗和预防肝硬化、门静脉高压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介入栓塞技术的临床应用。方法对48例肝硬化门静脉高压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患者,采用经皮肝穿刺食管胃底静脉栓塞或联合脾动脉部分栓塞术预防和控制上消化道出血。结果经皮肝穿刺食管胃底静脉栓塞手术成功率97.9%,止血率达100%。术中弹簧圈移位1例,发生以血压下降、心率减慢为特点的迷走反射4例;术后出现顽固性(胸)腹水4例,腹腔内出血导致死亡1例。术后连续随访1年:在前6个月内2例死于肝衰竭,再出血2例;在后6个月内3例失访,再出血5例。结论经皮肝穿刺食管胃底静脉栓塞技术是一种微创、有效的方法。注意手术操作细节对提高手术成功率、降低手术并发症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门静脉穿刺 门静脉高压 食管胃底静脉曲张 介入栓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引导下经皮肝穿刺胆管置管引流术治疗梗阻性黄疸 被引量:13
4
作者 魏炜 艾红 +5 位作者 阮骊韬 赵巧玲 杨锦茹 尹益民 任晓萍 潘文倩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CSCD 2012年第11期782-785,共4页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经皮肝穿刺胆管置管引流术治疗梗阻性黄疸的临床价值。方法对39例梗阻性黄疸患者行超声引导下经皮肝穿刺胆管置管引流术,包括胆管癌23例,胰头癌9例,化脓性胆管炎伴胆管结石4例,壶腹部肿瘤3例。结果行右肝管穿刺24例,...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经皮肝穿刺胆管置管引流术治疗梗阻性黄疸的临床价值。方法对39例梗阻性黄疸患者行超声引导下经皮肝穿刺胆管置管引流术,包括胆管癌23例,胰头癌9例,化脓性胆管炎伴胆管结石4例,壶腹部肿瘤3例。结果行右肝管穿刺24例,左肝管穿刺10例,同时行左右肝管穿刺5例。所有患者均一针穿刺成功,成功率100%;术后血清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碱性磷酸酶、丙氨酸转氨酶和γ-谷氨酰转移酶均显著下降(P均<0.05)。结论超声引导下经皮肝穿刺胆管置管引流术具有定位准确、操作简便、创伤小、并发症少等优点,能在短期内有效降低体内胆红素水平,对于肝功能的恢复及后续治疗具有一定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引导 梗阻性黄疸 经皮穿刺胆管置管引流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66例肝硬化患者超声引导下门静脉穿刺介入治疗后并发症发生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3
5
作者 谢峰 金耀泉 +1 位作者 吴平 常娟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6期1767-1768,共2页
食道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esophageal gastric variceal bleeding,EGVB)是肝硬化门静脉高压(cirrhosis portal hyperten-sion,CPH)患者最常见的并发症及主要死亡原因?随着介入性治疗的进一步发展,目前超声引导下实时经皮经肝... 食道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esophageal gastric variceal bleeding,EGVB)是肝硬化门静脉高压(cirrhosis portal hyperten-sion,CPH)患者最常见的并发症及主要死亡原因?随着介入性治疗的进一步发展,目前超声引导下实时经皮经肝穿刺门静脉已成为胃冠状静脉栓塞术(perculaneous by liver and gastric coronary vein embolization,PTVE)的重要方式,在超声与放射合作完成的介入治疗中彻底栓塞与食管、胃底曲张静脉有关的血管分支,是介入性治疗成功的关键^[1],但其术后并发症及处理更为临床医师所关注。本研究回顾我院近5年治疗的66例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患者,探讨其治疗方法及并发症与处理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 门静脉穿刺 经皮 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静脉全身麻醉在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2
6
作者 许敏 蒋天鹏 +3 位作者 宋杰 安天志 吴晓萍 周石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785-788,共4页
目的通过局部麻醉与静脉全麻比较,探讨静脉全麻在经皮经肝胆道引流(PTBD)手术中的安全性与有效性。方法收集2012年10月至2015年8月125例行PTBD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48例患者采用局部麻醉,77例采用静脉全麻。观察患者术中及术后疼痛... 目的通过局部麻醉与静脉全麻比较,探讨静脉全麻在经皮经肝胆道引流(PTBD)手术中的安全性与有效性。方法收集2012年10月至2015年8月125例行PTBD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48例患者采用局部麻醉,77例采用静脉全麻。观察患者术中及术后疼痛情况、心率及血压,随访观察手术操作时间,患者术后疼痛持续时间及穿刺相关并发症发生率。结果静脉全麻组术中仅5例(6.5%)出现轻度疼痛,术后8例(10.4%)轻度疼痛,明显低于局部麻醉组(P<0.01),疼痛评分亦低于局部麻醉组(P<0.05)。局部麻醉组术中患者心率、血压较术前、术后明显升高且波动较大,静脉全麻组术中患者心率、血压较术前、术后降低,但波动较小。局部麻醉组手术操作时间长于静脉全麻组(P<0.05)。静脉全麻组术后疼痛持续时间明显短于局部麻醉组(P<0.05)。手术相关并发症方面,局麻组3例患者发生肝动脉损伤,2例出现胆心反射综合征,2例出现胸膜损伤,静脉全麻组仅2例出现肝动脉损伤,无患者出现其他手术相关并发症。2组患者均无手术相关性死亡。结论 PTBD术中应用静脉全麻可有效降低手术风险,缩短手术时间并减轻手术痛苦,增加舒适性,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脉全麻 局部麻醉 经皮穿刺胆道造影置管引流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肝穿刺置管引流治疗肝脓肿 被引量:2
7
作者 王连东 王淑敏 +2 位作者 杨东亮 尹波 刘华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3年第6期694-694,共1页
关键词 脓肿 经皮穿刺置管引流治疗 抗生素 糜蛋白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恶性阻塞性黄疸伴肝源性糖尿病患者行经皮肝穿刺胆道造影及置管引流术的护理 被引量:5
8
作者 朱感华 邢健 《解放军护理杂志》 CSCD 2013年第18期42-43,共2页
恶性阻塞性黄疸多是由肝胆及胰头恶性肿瘤阻塞胆道而导致的黄疽,而肝源性糖尿病是指在病毒性肝炎、肝硬化、脂肪肝、肝癌等肝损害的基础上继发的糖尿病,亦称糖尿病综合征。当两种疾病并存时,会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及预期生存时间... 恶性阻塞性黄疸多是由肝胆及胰头恶性肿瘤阻塞胆道而导致的黄疽,而肝源性糖尿病是指在病毒性肝炎、肝硬化、脂肪肝、肝癌等肝损害的基础上继发的糖尿病,亦称糖尿病综合征。当两种疾病并存时,会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及预期生存时间[1]。目前,临床上对恶性阻塞性黄疸合并肝源性糖尿病患者常行经皮肝穿刺胆道造影及置管引流术(per—cutaneoustranshepaticcholangialdrainage。PTCD)进行治疗,但术后易发生并发症,影响疗效。因此,加强对恶性阻塞性黄疸合并肝源性糖尿病患者行PTCD术后的观察与护理尤为重要。2009年4月至2011年2月,第二军医大学东方肝胆外科医院中西医结合科收治的恶性阻塞性黄疸伴肝源性糖尿病行PTCD术患者16例,经积极治疗与护理,效果良好,现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阻塞性黄疸 源性糖尿病 经皮穿刺胆道造影及置管引流术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引导下经皮经肝穿刺胆囊置管引流术治疗急性胆源性胰腺炎 被引量:10
9
作者 姜兆鹏 周显礼 +4 位作者 纪巧 王晓蕾 侯秀娟 王霄 段丽红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588-591,共4页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经皮肝穿刺胆囊置管引流术(PTGD)治疗急性胆源性胰腺炎(ABP)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将40例自身条件不允许或主观不接受手术治疗的ABP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各20例,分别采用常规药物联合PTGD治疗(置管组)及单纯常规药物治...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经皮肝穿刺胆囊置管引流术(PTGD)治疗急性胆源性胰腺炎(ABP)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将40例自身条件不允许或主观不接受手术治疗的ABP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各20例,分别采用常规药物联合PTGD治疗(置管组)及单纯常规药物治疗(对照组)。进行统计学分析,比较两组患者临床资料及治疗效果的差异。并观察PTGD治疗的并发症情况。结果两组性别、年龄及修正Ranson评分≥3分的患者所占比例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置管组腹痛缓解时间[(55.10±8.25)h]、血清淀粉酶恢复时间[(65.20±12.00)h]、平均住院时间[(18.70±2.80)天]均较对照组[(72.50±17.40)h、(100.60±25.00)h、(23.60±3.20)天]明显减少(P均<0.01)。置管组20例中,2例术后出现胆瘘,余18例均未出现并发症。结论超声引导下PTGD可对胆道进行有效的减压,明显缩短ABP患者腹痛缓解时间、血清淀粉酶恢复时间及平均住院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炎 超声检查 经皮穿刺胆囊置管引流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经肝穿刺胆囊置管引流术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9
10
作者 叶成 辛颖 +1 位作者 张宪亮 王晓明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733-737,共5页
急性胆囊炎是临床上常见的疾病。随着医学的进步、设备的升级和临床经验的积累,近年来,经皮经肝穿刺胆囊置管引流术(PTGBD)不断发展,为急性胆囊炎的微创介入治疗提供了新的选择。PTGBD为高风险、高龄急性胆囊炎患者提供了疗效好、安全... 急性胆囊炎是临床上常见的疾病。随着医学的进步、设备的升级和临床经验的积累,近年来,经皮经肝穿刺胆囊置管引流术(PTGBD)不断发展,为急性胆囊炎的微创介入治疗提供了新的选择。PTGBD为高风险、高龄急性胆囊炎患者提供了疗效好、安全性高的治疗手段。但介入治疗的适应证和禁忌证、PTGBD的优点和缺点、PTGBD的术前准备、引导方式和操作方法、穿刺路径的选择、其疗效和安全性等方面仍然存在争议。急性胆囊炎的治疗方式已经由传统创伤大的腹腔镜下胆囊外科切除向PTGBD等微创的介入治疗转变。相关指南将急性胆囊炎分为轻、中、重3型,对于中重度的急性胆囊炎推荐先行PTGBD。本文介绍了急性胆囊炎的介入诊疗进展,为临床工作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穿刺胆囊置管引流术 急性胆囊炎 介入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穿刺置管外引流并脓腔内注入抗生素治疗肝脓肿32例 被引量:11
11
作者 张寅 滕艳霞 魏义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2004年第11期829-829,共1页
关键词 经皮穿刺置管外引流 脓腔内注入抗生素 治疗 脓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穿刺置管引流术治疗不同糖化血红蛋白水平糖尿病肝脓肿患者的预后分析 被引量:7
12
作者 徐圣 石宝琪 +2 位作者 朝鲁孟 谭永胜 张学军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550-554,共5页
目的 比较不同糖化血红蛋白(HbA 1c )水平糖尿病(DM)伴肝脓肿(PLA)患者经皮穿刺置管引流术(PCD)治疗的预后,探讨影响术后总恢复时间(ORT)的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接受PCD治疗的33例DM伴PLA患者,根据HbA 1c 水平分为A组(HbA 1c <7%, n... 目的 比较不同糖化血红蛋白(HbA 1c )水平糖尿病(DM)伴肝脓肿(PLA)患者经皮穿刺置管引流术(PCD)治疗的预后,探讨影响术后总恢复时间(ORT)的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接受PCD治疗的33例DM伴PLA患者,根据HbA 1c 水平分为A组(HbA 1c <7%, n =11)、B组(7%≤HbA 1c <9%, n =9)及C组(HbA 1c ≥9%, n =13),比较3组治疗有效率、ORT及复发率。采用 Log-rank 检验及 Cox 多因素回归分析探讨影响ORT的因素。结果 PCD治疗有效率为100%(33/33),平均ORT为(24.30±11.60)天,平均拔管时间(27.76±12.03)天;平均随访时间(11.02±6.51)个月。3组PLA复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140),ORT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02)。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显示,感染性休克[风险比( HR )=0.320,95%CI(0.131,0.777), P =0.012]和HbA 1c ≥7%[ HR =0.249,95%CI(0.104,0.594), P =0.002]是影响ORT的因素。结论 对于DM伴PLA患者,HbA 1c 水平越高,经PCD治疗后ORT越长。感染性休克及HbA 1c 是影响ORT的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脓肿 经皮穿刺置管引流术 糖化血红蛋白 休克 脓毒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经肝门腔静脉分流术 被引量:15
13
作者 褚建国 孙晓丽 +4 位作者 吕春燕 徐晓明 黄鹤 杨淑惠 周华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2005年第4期367-371,共5页
目的介绍一种经皮治疗门静脉高压症的新方法,评价其安全性和可行性,探讨其潜在的临床意义。方法19例门静脉高压患者行经皮经肝门腔静脉分流术(PTPS)。其中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出血16例,难治性腹水2例,肝肺综合征1例;Child’sB级4例、C级15... 目的介绍一种经皮治疗门静脉高压症的新方法,评价其安全性和可行性,探讨其潜在的临床意义。方法19例门静脉高压患者行经皮经肝门腔静脉分流术(PTPS)。其中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出血16例,难治性腹水2例,肝肺综合征1例;Child’sB级4例、C级15例。经皮经肝穿刺门静脉左支再穿刺肝段下腔静脉,经皮经肝方向植入PTFE覆膜支架于门静脉左支与腔静脉之间。结果19例经肝段下腔静脉PTPS分流术均获成功,技术成功率100%,未出现术中技术相关并发症,术后门腔静脉压力梯度平均下降13cmH2O,平均随访216d,所有患者未发生再出血,难治性腹水得到有效控制。1年内初步开通率94.8%,明显高于传统TIPS。结论经皮经肝途径建立门腔静脉分流是安全可行的,1年内支架初步开通率明显高于传统TIP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门静脉 高血压 门腔静脉分流 脏介入 经皮 门腔静脉分流术 经皮穿刺 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出血 门静脉高压症 难治性腹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脾静脉途径联合TIPS治疗伴海绵样变性的门静脉血栓 被引量:16
14
作者 韩国宏 孟祥杰 +7 位作者 殷占新 王建宏 何创业 刘洁 梁杰 丁杰 吴开春 樊代明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177-181,共5页
目的探讨经皮脾静脉途径联合TIPS治疗伴海绵样变性的门静脉血栓的可行性、安全性和疗效。方法对3例门静脉血栓伴门脉海绵样变性患者行经皮脾穿脾静脉途径开通门静脉,联合TIPS重建门静脉分流道。随访22~40个月,观察治疗效果、支架通畅... 目的探讨经皮脾静脉途径联合TIPS治疗伴海绵样变性的门静脉血栓的可行性、安全性和疗效。方法对3例门静脉血栓伴门脉海绵样变性患者行经皮脾穿脾静脉途径开通门静脉,联合TIPS重建门静脉分流道。随访22~40个月,观察治疗效果、支架通畅情况、肝功能变化和并发症。结果3例均成功。其中1例支架经由显著扩张的海绵样变性的侧支放置,术后7个月内出现2次肝性脑病前期症状,药物治疗后症状消失。1例患者于术后6个月内出现持续性的胆红素增高,最高总胆红素为88.2μmol/L,直接胆红素68.7μmol/L。予以保肝、降黄治疗后总胆红素维持在(44.4±11.6)μmol/L,直接胆红素(29.7±12.8)μmol/L。较术前无显著变化。第3例术后恢复良好。3例无术中并发症,术后随访22~40个月,支架血流通畅,未再发静脉曲张出血。结论在有限的治疗伴有海绵样变性的门静脉血栓的方法选择中,经皮脾穿刺脾静脉途径开通门静脉,联合TIPS是安全可行和有效的,虽然技术要求上更困难和更具挑战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穿刺 经颈静脉内门腔分流术 门静脉血栓 海绵样变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猪尾巴导管在CT引导经皮穿刺治疗肝脓肿中的应用 被引量:11
15
作者 郑继爱 许根兔 王晓菁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2005年第4期422-423,共2页
关键词 猪尾巴导管 CT引导 脓肿 经皮穿刺治疗 经皮穿刺置管引流治疗 经皮穿刺引流术 切开引流 治疗原则 血管造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穿刺置管引流与手术治疗细菌性肝脓肿的疗效 被引量:13
16
作者 项明 万亮 +1 位作者 王天翔 陈拥军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207-208,共2页
关键词 手术治疗 细菌性脓肿 经皮穿刺置管引流 并发症 长期疗效 开腹手术 治愈 疑问 短期 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引导下选择性门静脉栓塞在肝癌二期切除中的应用 被引量:5
17
作者 嵇武 马宽生 +2 位作者 何振平 黄晓兰 董家鸿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02年第2期88-91,共4页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下经皮经肝细针穿刺术前选择性门静脉栓塞 (POSPVE)后对不宜手术切除的肝细胞性肝癌 (HCC)二期切除的可能性。 方法  32例不宜手术切除的HCC患者行超声引导下经皮经肝细针穿刺POSPVE ,观察手术成功率及术后不良反...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下经皮经肝细针穿刺术前选择性门静脉栓塞 (POSPVE)后对不宜手术切除的肝细胞性肝癌 (HCC)二期切除的可能性。 方法  32例不宜手术切除的HCC患者行超声引导下经皮经肝细针穿刺POSPVE ,观察手术成功率及术后不良反应、各肝叶体积及预计肝切除率的动态变化、二期手术切除率等指标。 结果 手术成功 30例 (93.8% ) ,右侧门静脉支栓塞后右肝体积逐步减少 ,左肝体积逐步增大 ,术前、术后 1w、2w、3w时的预计肝切除率分别为 6 6 .6 %、6 5 .5 %、6 2 .9%、6 0 6 %。术后 2 6例出现不同程度的肝区隐痛 (2 6例 )、低热 (19例 )、恶心呕吐 (7例 )。有程度不同的肝功能减退 ,AST由术前 (44 .6± 5 .3)IU/L ,至术后 1d (5 6 .2± 7.6 )IU/L ,术后 3d (5 1.4± 5 .5 )IU/L ;ALT由术前(5 8.4± 7.4 )IU/L ,至术后 1d (6 2 .8± 9.6 )IU/L ,术后 3d (6 0 .2± 8.5 )IU/L ;TBIL由术前 (14 .6± 5 .3) μmol/L至术后 1d (19.1± 8.6 ) μmol/L ,术后 3d (17.4± 7.7) μmol/L ;PT由术前 (82 .6± 6 .3) % ,至术后 1d (78.6±8.2 ) % ,术后 3d (75 .3± 6 .4 ) %。术后 2w - 4w ,14例 (43.8% )完成了肝癌二期肝切除手术。 结论 超声引导下经皮经肝细针穿刺POSPVE简便易行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门静脉栓塞 二期切除 细胞性 超声引导 经皮细针穿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引导下经皮肝穿刺诊治小儿肝脓肿(附15例报告) 被引量:1
18
作者 房淑彬 梅振宇 +1 位作者 姚凯 朱向明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05年第9期708-709,共2页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经皮肝穿刺抽脓或置管引流在小儿细菌性肝脓肿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15例小儿肝脓肿通过超声引导确定后进行穿刺抽脓或置管引流,其中9例行穿刺抽脓1~4次,6例行置管引流.结果15例穿刺、置管全部获成功,治愈14例,住院1...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经皮肝穿刺抽脓或置管引流在小儿细菌性肝脓肿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15例小儿肝脓肿通过超声引导确定后进行穿刺抽脓或置管引流,其中9例行穿刺抽脓1~4次,6例行置管引流.结果15例穿刺、置管全部获成功,治愈14例,住院15~42 d,平均26.3 d,无出血及胆漏并发症.11例随访4个月~1年,平均6.8月,均无复发.1例无效自动出院.结论超声引导经皮肝穿刺或置管引流治疗小儿肝脓肿是切实可行的办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菌性脓肿 小儿 经皮穿刺置管引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细菌性肝脓肿的经皮穿刺引流治疗 被引量:8
19
作者 尹君 唐启耀 罗军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815-818,共4页
目的探讨经皮穿刺引流技术对细菌性肝脓肿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对30例细菌性肝脓肿患者在超声导引下进行穿刺与抽吸,在DSA导引下对脓肿进行置管引流,术后辅以适当的引流管冲洗。结果 2例直径<4 cm脓肿单纯抽吸与冲洗,28例直径>4 c... 目的探讨经皮穿刺引流技术对细菌性肝脓肿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对30例细菌性肝脓肿患者在超声导引下进行穿刺与抽吸,在DSA导引下对脓肿进行置管引流,术后辅以适当的引流管冲洗。结果 2例直径<4 cm脓肿单纯抽吸与冲洗,28例直径>4 cm者进行置管引流,无严重并发症发生;26例无恶性肿瘤患者均治愈,4例肿瘤患者中1例治愈,3例死亡。结论超声与DSA引导下经皮穿刺抽吸引流技术治疗细菌性肝脓肿操作简单,创伤小,安全性高、恢复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菌性脓肿 经皮穿刺 置管 导引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穿刺引流肝包虫囊肿
20
作者 罗福成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1990年第2期59-60,共2页
经皮穿刺肝包虫囊肿既往一直视为禁忌,因为可能并发过敏性休克及/或包子囊在腹腔内播散。在首选外科引流的前提下,经皮穿刺引流肝脓肿及其它肝内含液性病变的经验,也可用于治疗肝包虫囊肿。
关键词 包虫囊肿 经皮穿刺引流 含液性病变 过敏性休克 脓肿 包虫病 外科引流 腹部超声检查 经皮置管引流 经皮引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