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经皮耳甲迷走神经刺激对难治性抑郁症的即刻脑效应研究 被引量:5
1
作者 王智 何家恺 +4 位作者 孙继飞 马跃 郭春蕾 洪洋 方继良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757-763,共7页
目的 观察经皮耳甲迷走神经刺激(ta VNS)治疗难治性抑郁症(TRD)的即刻脑功能调制效应。资料与方法 选择2018年9月—2020年1月纳入包括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宣武医院、清华大学玉泉医院就诊的TRD患者(n=34)及同期在网上招募的健康... 目的 观察经皮耳甲迷走神经刺激(ta VNS)治疗难治性抑郁症(TRD)的即刻脑功能调制效应。资料与方法 选择2018年9月—2020年1月纳入包括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宣武医院、清华大学玉泉医院就诊的TRD患者(n=34)及同期在网上招募的健康志愿者(对照组,n=34)进行前瞻性研究。评估每位受试者的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17)、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冗思反应量表(RRS),并于即刻刺激前后(30 min)采集受试者的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数据。采用度中心度(DC)方法,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DC特征,进一步提取差异脑区的DC值,分析DC差值(刺激后-刺激前)与HAMD-17、HAMA、SDS、SAS、RRS评分的相关性。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TRD组在左侧海马旁回/杏仁核/伏隔核、双侧背外侧前额叶(左侧额中回、右侧额中回/额上回)的DC值较高、左侧枕中回/枕上回DC较低,两组刺激前后的差值在前扣带回膝部/眶回内侧部存在差异,以上差异脑区均经高斯随机场校正(体素水平阈值P<0.01,簇水平P<0.05);事后分析显示,刺激前TRD组DC值高于对照组,TRD组刺激后DC值明显低于刺激前(t=2.531、-4.029,P均<0.016);TRD组在前扣带回膝部/眶回内侧部刺激前后的DC差值与RRS、SDS评分呈负相关(r=-0.132,P=0.042;r=-0.389,P=0.023)。结论 TRD除情绪中枢存在功能异常外,还发现与奖赏及认知功能损害有关;ta VNS对情绪为主的相关脑区存在即刻调节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度中心度 难治性抑郁症 经皮耳甲迷走神经刺激 即刻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耳迷走神经刺激治疗脑部疾病的研究进展
2
作者 欧阳茹 李巧玲 蒋章颉 《临床麻醉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984-988,共5页
随着脑科学研究的深入,神经调控技术正在重塑神经疾病的治疗模式,成为该领域重要的研究热点。经皮耳迷走神经刺激(taVNS)作为神经调控的技术手段,因其无创、安全、简单被广泛应用于临床疾病的治疗和研究,尤其在癫痫、抑郁症、帕金森病... 随着脑科学研究的深入,神经调控技术正在重塑神经疾病的治疗模式,成为该领域重要的研究热点。经皮耳迷走神经刺激(taVNS)作为神经调控的技术手段,因其无创、安全、简单被广泛应用于临床疾病的治疗和研究,尤其在癫痫、抑郁症、帕金森病等脑部疾病的治疗方面取得初步成果。基于上述背景,本文综述了taVNS在癫痫、抑郁症等脑部疾病中的临床应用,分析其对功能脑网络连接的潜在影响和机制,并展望taVNS在未来多模态融合技术中的应用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迷走神经 经皮迷走神经刺激 无创迷走神经刺激 自主神经功能 脑网络连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耳迷走神经刺激对胸腔镜肺切除术患者术后早期恢复质量的影响
3
作者 孙正秀 汪媛媛 +5 位作者 林永傲 马天喜 李平豪 周明开 曹君利 刘鹤 《实用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7期2670-2675,共6页
目的 探讨经皮耳迷走神经刺激(taVNS)对胸腔镜肺切除术患者术后早期恢复的影响。方法 选取拟行全麻下择期胸腔镜肺切除术(肺楔形切、段切、叶切)的患者168例,随机分为taVNS组(T组)和假刺激组(S组)两组(n=84)。在术前1 d下午、麻醉诱导... 目的 探讨经皮耳迷走神经刺激(taVNS)对胸腔镜肺切除术患者术后早期恢复的影响。方法 选取拟行全麻下择期胸腔镜肺切除术(肺楔形切、段切、叶切)的患者168例,随机分为taVNS组(T组)和假刺激组(S组)两组(n=84)。在术前1 d下午、麻醉诱导前、术后恢复室拔管后、术后第1天下午两组患者分别接受连续4次刺激或者假刺激,每次刺激30 min。记录患者术后24、48、72 h的15项恢复质量评分量表(QoR-15)、静息和咳嗽时的数字等级评分量表(NRS)、术后48 h阿片类药物的用量、术后胸腔闭式引流管留置时间、严重肺部并发症发生率、术后住院时间及刺激的不良反应(恶心呕吐、发热、便秘、头晕、瘙痒等)发生情况。结果 与S组相比,T组术后24、48、72 h的QoR-15评分升高,静息和咳嗽时的NRS评分减少,术后48 h内阿片类药物用量减少(P<0.05)。两组患者术后胸腔引流管留置时间、严重肺部并发症的发生率、住院时间及刺激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taVNS可显著提高胸腔镜肺切除术患者的术后早期恢复质量,且提供了更有效的术后镇痛,而不会增加术后并发症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迷走神经刺激 神经调控 胸腔镜 肺切除术 术后恢复质量 术后疼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耳迷走神经刺激治疗脑病的现状与展望 被引量:16
4
作者 俞裕天 荣培晶 朱兵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CSCD 2017年第3期462-468,共7页
基于中医耳针疗法、迷走神经刺激(Vagus Nerve Stimulation,VNS)和解剖学而研发的经皮耳迷走神经刺激(Transcutaneous Auricular VNS,taVNS)是中医药现代化的典型代表。taVNS无需手术,费用较低,几乎没有不良反应,并能保证与传统VNS有相... 基于中医耳针疗法、迷走神经刺激(Vagus Nerve Stimulation,VNS)和解剖学而研发的经皮耳迷走神经刺激(Transcutaneous Auricular VNS,taVNS)是中医药现代化的典型代表。taVNS无需手术,费用较低,几乎没有不良反应,并能保证与传统VNS有相近的功效。taVNS以自主神经功能调节为核心,开拓了外周神经-脑网络-机体功能整体调节的新原理,已在癫痫和抑郁症的治疗上取得了突破。taVNS的其他适应症有:意识障碍、自闭症、阿尔茨海默病等。taVNS技术的进一步完善,必将造福更广泛的患者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迷走神经刺激 迷走神经刺激 癫痫 抑郁症 脑类疾病 功能连接 默认模式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机器学习和心率变异性的经皮耳迷走神经电刺激疼痛阈值预测 被引量:2
5
作者 耿读艳 张易 +3 位作者 付志刚 杨凯 王超 安红霞 《电子测量技术》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1期31-35,共5页
经皮耳迷走神经电刺激(taVNS)作为新兴的精神和心血管疾病的治疗方法,其刺激强度设置需要将刺激电流调整至疼痛阈值后再降低其幅值。该设置方式不仅缺乏一致性,且影响治疗效果和舒适度。本文提出了一种结合心率变异性(HRV)特征和机器学... 经皮耳迷走神经电刺激(taVNS)作为新兴的精神和心血管疾病的治疗方法,其刺激强度设置需要将刺激电流调整至疼痛阈值后再降低其幅值。该设置方式不仅缺乏一致性,且影响治疗效果和舒适度。本文提出了一种结合心率变异性(HRV)特征和机器学习回归模型的新方法,实现了taVNS疼痛阈值的预测。基于实验采集的数据,系统的比较了将HRV特征作为各种机器学习模型输入的预测精度。结果表明,HRV特征与极端随机树的组合性能最优,使用遗传算法去除冗余特征能够有效改善模型预测性能,均方根误差在1.18到1.56之间,均方差在0.77到0.96之间。该方法可用于不同个体的taVNS刺激强度的预测,对受试者在taVNS期间的治疗效果有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迷走神经刺激 疼痛阈值 心率变异性 机器学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耳迷走神经刺激抗抑郁胆碱能机制的探讨 被引量:5
6
作者 陈瑜 王俊英 +5 位作者 张悦 辛陈 王瑜 李少源 张紫璇 荣培晶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905-910,共6页
抑郁症是受到全球广泛关注的重点精神类疾病,越来越多的证据显示胆碱能系统在抑郁症的发生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经皮耳迷走神经刺激(Transcutaneous Auricular Vagus Nerve Stimulation,taVNS)是基于中医的针灸耳穴理论和现代神经... 抑郁症是受到全球广泛关注的重点精神类疾病,越来越多的证据显示胆碱能系统在抑郁症的发生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经皮耳迷走神经刺激(Transcutaneous Auricular Vagus Nerve Stimulation,taVNS)是基于中医的针灸耳穴理论和现代神经调控技术发展而来的一种方法,可取得和传统颈部迷走神经刺激相似的疗效。临床研究表明taVNS抗抑郁作用显著,但内在的作用机制尚不明确。本文拟从炎性反应、神经可塑性、下丘脑-垂体-肾上腺(Hypothalamic-Pituitary-Adrenal,HPA)轴和脑区活动四个方面展开,探讨胆碱能系统参与taVNS抗抑郁的可能作用机制,以优化taVNS抗抑郁的临床应用,同时为taVNS治疗与胆碱能系统相关的疾病奠定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迷走神经刺激 抑郁 胆碱能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耳迷走神经电刺激结合康复机器人训练对脑卒中患者上肢功能的效果 被引量:18
7
作者 郑莉 鲍治诚 +2 位作者 张琪 任绪艳 苏敏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691-696,共6页
目的 探讨经皮耳迷走神经电刺激(taVNS)结合康复机器人训练对亚急性期脑卒中患者上肢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2年3月至2023年3月独墅湖医院和昆山市第一人民医院亚急性期脑卒中患者60例,随机分为常规组(n=20)、机器人组(n=20)和联... 目的 探讨经皮耳迷走神经电刺激(taVNS)结合康复机器人训练对亚急性期脑卒中患者上肢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2年3月至2023年3月独墅湖医院和昆山市第一人民医院亚急性期脑卒中患者60例,随机分为常规组(n=20)、机器人组(n=20)和联合组(n=20)。3组均行常规治疗,包括药物治疗、物理疗法和作业治疗,机器人组行假taVNS联合手功能康复机器人进行训练,联合组行taVNS联合手功能康复机器人进行训练,共4周。分别于治疗前后比较Fugl-Meyer评定量表上肢部分(FMA-UE)评分及其手指部分评分、患侧腕背伸肌和指伸肌收缩时的肌电均方根值(RMS)以及经颅磁刺激运动诱发电位(TMS-MEP)潜伏期和振幅。结果 治疗后,各组FMA-UE及其手指部分评分、腕背伸肌和指伸肌RMS、TMS-MEP潜伏期和振幅均较治疗前改善(t> 2.099,P <0.05),联合组各项指标最优(F> 9.106,P <0.001)。结论 taVNS结合康复机器人能促进中枢神经系统重塑,进一步改善脑卒中患者上肢运动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经皮迷走神经刺激 康复机器人 上肢 运动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椎旁神经阻滞联合经皮耳迷走神经电刺激对急性期带状疱疹病人疼痛及情绪的影响 被引量:11
8
作者 刘倩含 张宇清 +3 位作者 杨森 李孝强 陈立平 申文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429-435,共7页
目的:观察椎旁神经阻滞联合经皮耳迷走神经电刺激(transcutaneous auricular vagus nerve stimulation,taVNS)对急性期带状疱疹(acute herpes zoster,AHZ)病人的疼痛及情绪的影响。方法:选择我科AHZ病人62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S... 目的:观察椎旁神经阻滞联合经皮耳迷走神经电刺激(transcutaneous auricular vagus nerve stimulation,taVNS)对急性期带状疱疹(acute herpes zoster,AHZ)病人的疼痛及情绪的影响。方法:选择我科AHZ病人62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S组)和治疗组(T组),每组31例。T组在左耳耳甲处给予taVNS,联合椎旁神经阻滞治疗;S组在左耳耳甲处给予假经皮耳迷走神经电刺激,联合椎旁神经阻滞治疗。观察两组病人治疗前、出院后1周、4周、12周的疼痛数字分级评分法(numerical rating scale,NRS)评分,治疗前、出院后4周、12周的睡眠状况自评量表(self-rating scale of sleep,SRSS)评分,治疗前、出院后1周、4周的简化麦吉尔疼痛问卷(short-form McGill pain questionnaire,SF-MPQ)中的疼痛分级指数(pain rating index,PRI)和现时疼痛指数(present pain intensity,PPI)及状态焦虑量表评分(state-anxiety inventory,S-AI),住院期间盐酸羟考酮片使用例数与曲马多的日平均使用量,病人发展为带状疱疹后神经痛(postherpetic neuralgia,PHN)的例数。结果:随访过程中部分病人脱落,最终58例完成研究,S组28例,T组30例。与治疗前相比,两组病人在治疗出院后1周、4周、12周的NRS评分,出院后4周、12周的SRSS评分以及治疗出院后1周、4周的PRI和PPI及S-AI评分均有所改善(P<0.05);与S组相比,T组在出院后1周、4周的NRS评分和以上各时间点的SRSS、SF-MPQ和S-AI评分,均显著降低;住院治疗期间,T组平均每日曲马多使用量较S组明显降低(P<0.05);T组病人住院期间的盐酸羟考酮片的使用例数及后期发展为PHN的例数显著低于S组(P<0.05)。结论:AHZ病人早期行经皮耳迷走神经电刺激联合椎旁神经阻滞,可以更有效地缓解疼痛、改善病人睡眠、缓解病人焦虑状态及不良情绪、减少镇痛药物的使用,同时可以降低PHN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迷走神经刺激 急性期带状疱疹 焦虑 睡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创迷走神经刺激的临床应用进展 被引量:3
9
作者 李佩霖 夏江燕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542-545,共4页
迷走神经活性的调节影响大脑和身体之间的信息传递过程及生理状态。无创迷走神经刺激(nVNS)通过刺激耳迷走神经或颈部迷走神经对多个器官和系统产生保护作用,远程调节机体功能。近年来nVNS在预防及治疗神经系统疾病、自身免疫相关性疾... 迷走神经活性的调节影响大脑和身体之间的信息传递过程及生理状态。无创迷走神经刺激(nVNS)通过刺激耳迷走神经或颈部迷走神经对多个器官和系统产生保护作用,远程调节机体功能。近年来nVNS在预防及治疗神经系统疾病、自身免疫相关性疾病及心血管系统疾病中取得重大进展。本文对nVNS及相关技术的应用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进一步探索nVNS在围术期的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创迷走神经刺激 经皮迷走神经刺激 经皮颈部迷走神经刺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耳迷走神经刺激调节经前期综合征大脑三网络模型功能连接的fMRI研究
10
作者 林士洹 张妍 +10 位作者 赖茵圻 张清萍 陈娅 赖梓焱 区媛媛 李姗珊 周慧 陀思静 吴月娟 刘珍 邓德茂 《磁共振成像》 2025年第9期8-14,27,共8页
目的探讨不同频率经皮耳迷走神经刺激(transcutaneous auricular vagus nerve stimulation,taVNS)对经前期综合征(premenstrual syndrome,PMS)患者大脑三网络模型(triple network model,TNM)内异常功能连接(functional connectivity,FC... 目的探讨不同频率经皮耳迷走神经刺激(transcutaneous auricular vagus nerve stimulation,taVNS)对经前期综合征(premenstrual syndrome,PMS)患者大脑三网络模型(triple network model,TNM)内异常功能连接(functional connectivity,FC)和功能网络连接(functional network connectivity,FNC)的即时调节效应。材料与方法本单中心、前瞻性研究纳入56例PMS患者和67例健康对照(health controls,HC)。所有被试均采集基线及taVNS的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resting-state 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rs-fMRI)和临床神经心理学量表数据。使用独立成分分析(independent component analysis,ICA)方法提取被试TNM中关键脑网络的FC和FNC,包括默认模式网络(default mode network,DMN)、执行控制网络(executive control network,ECN)及突显网络(salience network,SN)。基于上述脑网络模板采用双样本t检验分析组间差异,并评估其与临床神经心理学量表评分的相关性。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分析不同频率taVNS(2 Hz、25 Hz和假刺激)对PMS患者TNM中异常FC和FNC的调节效应。结果与HC相比,PMS组在SN内左侧额下回、岛叶、颞上回的FC升高并与患者情感(r=0.403)、躯体(r=0.377)、认知(r=0.380)和行为(r=0.402)评分呈正相关(P<0.05,FDR校正);SN-右侧ECN的FNC降低,SN-背侧DMN的FNC升高,背侧DMN-右侧ECN的FNC升高且与躯体评分呈负相关(r=-0.18,P<0.05,FDR校正)。taVNS即时刺激:2 Hz和25 Hz均显著下调PMS组SN内部的FC(P<0.05,FDR校正),2 Hz主要调节前额叶、左侧额下回、岛叶和颞上回,25 Hz主要调节左侧颞上回。假taVNS(st-taVNS)即时刺激:PMS组在SN内的FC未表现出显著改变。2 Hz-taVNS及st-taVNS未引起PMS组TNM间FNC显著变化;25 Hz-taVNS即时刺激下调PMS组SN-右侧ECN之间的FNC(P<0.05,FDR校正),而HC组未见显著变化。结论taVNS可调节PMS患者TNM相关脑网络中异常的FC和FNC,不同频率taVNS的即时调节效应存在差异,提示未来可能需要依据PMS患者症状选择个性化频率进行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前期综合征 经皮迷走神经刺激 磁共振成像 功能连接 功能网络连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刺激治疗耳鸣研究进展 被引量:5
11
作者 夏红艳 赵立东 《中华耳科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783-787,共5页
中枢听觉系统中的异常活动是导致耳鸣主观体验的原因。电刺激一方面可以对耳鸣患者异常活动的听觉相关神经元产生抑制作用;另一方面,电刺激还能影响扣带回,使其产生自上而下的控制。近年来,电刺激应用于治疗耳鸣取得了一定的进展。本文... 中枢听觉系统中的异常活动是导致耳鸣主观体验的原因。电刺激一方面可以对耳鸣患者异常活动的听觉相关神经元产生抑制作用;另一方面,电刺激还能影响扣带回,使其产生自上而下的控制。近年来,电刺激应用于治疗耳鸣取得了一定的进展。本文就电刺激治疗耳鸣的方法分类及其对耳鸣的作用方面的相关研究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鼓岬电刺激 迷走神经刺激 经皮神经刺激 人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耳电针治疗难治性抑郁症增效效应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14
12
作者 许可 李小娇 +5 位作者 方继良 陈丽梅 高德强 洪洋 许凤全 王红星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2266-2271,共6页
目的耳甲电针已被证明类似迷走神经刺激(Vagus Nerve Stimulation,VNS),治疗抑郁症有效,本研究探讨耳甲电针治疗难治性抑郁症(Treatment Resistant Depression,TRD)的临床效应。方法通过门诊及广告招募到23例TRD患者,采用耳迷走神经刺激... 目的耳甲电针已被证明类似迷走神经刺激(Vagus Nerve Stimulation,VNS),治疗抑郁症有效,本研究探讨耳甲电针治疗难治性抑郁症(Treatment Resistant Depression,TRD)的临床效应。方法通过门诊及广告招募到23例TRD患者,采用耳迷走神经刺激仪(SDZ-IIB,华佗牌)刺激患者双侧耳甲区进行治疗,每天早晚各1次,每次30 min,共2次,原基础药物治疗保持不变。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2、4、8周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HAMD-17)、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ilton Anxiety Scale,HAMA-14)、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冗思反应量表(Rumination Response Scale,RRS)等6个临床心理量表评定临床疗效。结果除脱落3例外,大部分患者治疗2、4、8周后,症状逐渐减轻,HAMD、HAMA、SDS、SAS量表评分减分率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01),HAMD平均减分率分别为43.77%、61.74%、74.83%,临床痊愈9例(9/20),8例显著进步,2例进步,1例无效,总反应率为95.0%。治疗8周后RRS、PSQI量表评分与治疗前比较,显示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05)。结论耳电针对TRD具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针 经皮迷走神经刺激 难治性抑郁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