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经皮经肝胆道引流术联合胆道球囊扩张术治疗良性胆肠吻合口狭窄 被引量:13
1
作者 周传国 魏宝杰 +2 位作者 王剑锋 翟仁友 高堃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521-525,共5页
目的 评估经皮经肝胆道引流术联合胆道球囊扩张术治疗良性胆肠吻合口狭窄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皮经肝胆道引流术联合胆道球囊扩张术治疗的良性胆肠吻合口狭窄患者14例,记录手术成功率、引流管拔除率、手术相关并发症,并... 目的 评估经皮经肝胆道引流术联合胆道球囊扩张术治疗良性胆肠吻合口狭窄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皮经肝胆道引流术联合胆道球囊扩张术治疗的良性胆肠吻合口狭窄患者14例,记录手术成功率、引流管拔除率、手术相关并发症,并随访胆肠吻合口长期开通情况。结果 对所有患者均一次性成功实施经皮经肝胆道引流术,手术成功率100%(14/14),行胆道球囊扩张术1~6次,平均(3.0±1.8)次,胆道球囊直径8~10mm,单次球囊扩张时间1~3min。引流管拔除率85.71%(12/14),可夹闭引流管、但需间断开放引流管者占14.29%(2/14)。14例患者术后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碱性磷酸酶、γ-谷胺酰转肽酶较术前均明显下降(P均〈0.05)。所有患者术中、术后生命体征平稳,1例患者因术中疼痛需静脉麻醉处理。随访6~54个月,中位随访时间17.5个月,吻合口开放良好。结论 经皮经肝胆道引流术联合胆道球囊扩张术处理良性胆肠吻合口狭窄临床效果好,患者耐受性良好,手术并发症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肠吻合口狭窄 经皮经肝胆道引流术 球囊扩张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经肝胆道引流术后胆道感染的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14
2
作者 程龙 靳勇 +1 位作者 白旭明 顾星石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509-513,共5页
目的探讨经皮经肝胆道引流(PTCD)术后胆道感染的相关因素,更好地防治术后的胆道感染。方法对我院78例因梗阻性黄疽接受PTCD治疗的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以术前和术后的临床和实验室指标作为观察对象,分析影响术后胆道感染的相关因素... 目的探讨经皮经肝胆道引流(PTCD)术后胆道感染的相关因素,更好地防治术后的胆道感染。方法对我院78例因梗阻性黄疽接受PTCD治疗的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以术前和术后的临床和实验室指标作为观察对象,分析影响术后胆道感染的相关因素并行多元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术后胆道感染25例,感染率为32.05%。X^2检验表明患者年龄、术前黄疸天数、术前有无胆道感染、术前生活质量评分(KPS)ALT、ALP、GGT、TBIL、引流方式、每日平均引流量与术后胆道感染率有关,进行非条件多元logistic分析,采取向前逐步选择自变量的方式,并选择有主要作用的影响因素,并得出方程:P=(e^(-0.296+2.003X_3+2.860X_2-3.957X1))/(1+e^(-0.296+2.003X_3+2.860X_2-3.957X_1))其中X_1为每日平均引流量,X_2为ALP,X_3为术前黄疸天数。结论术后的平均引流量、ALP、术前黄疸的天数是PTCD术后胆道感染的相关因素。因此,对不能手术的梗阻性黄疸患者应及早行PTCD术,同时积极调整肝功能,术后紧密观察引流量的多少。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预防术后胆道感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经肝胆道引流术 感染 梗阻性黄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经肝胆道引流术后感染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5
3
作者 程洪涛 郭晨阳 +2 位作者 郭旻 胡鸿涛 黎海亮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293-294,共2页
目的:了解引起经皮经肝胆道引流(PTCD)术后感染致病菌的分布情况,并比较血液细菌培养和胆汁细菌培养在检出致病菌上的差异。方法:对2年来31例梗阻性黄疸患者在PTCD术后感染时分别采集血液和胆汁,并进行细菌培养及药敏测试。结果:31份胆... 目的:了解引起经皮经肝胆道引流(PTCD)术后感染致病菌的分布情况,并比较血液细菌培养和胆汁细菌培养在检出致病菌上的差异。方法:对2年来31例梗阻性黄疸患者在PTCD术后感染时分别采集血液和胆汁,并进行细菌培养及药敏测试。结果:31份胆汁中有29份标本培养出细菌,阳性检出率为93.5%;共培养出细菌37株,其中革兰阴性杆菌24株(64.9%),革兰阳性球菌8株(21.6%),真菌5株(13.5%)。革兰阴性杆菌对亚安培南/西司他叮的敏感率最高,为92.3%,其次为头孢哌酮/舒巴坦、头孢吡肟,敏感率分别为84.6%、84.6%。革兰阳性球菌对万古霉素的敏感率为100.0%,丁胺卡那霉素92.3%敏感。结论:胆道感染病原菌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胆汁细菌培养阳性率显著高于血细菌培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术后并发症 经皮经肝胆道引流术 细菌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芪甲甙用于经皮经肝胆道引流术后管周重度皮炎的护理 被引量:5
4
作者 徐静 吴兰梅 钟君 《护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36-37,共2页
目的探讨黄芪甲苷在经皮经肝胆道引流术后管周重度皮炎护理的应用效果。方法根据入院时间将行经皮经肝胆道引流术后带管出院发生管周重度皮炎患者分为对照组(24例)、敷料组(22例)和观察组(26例),对照组行生理盐水清创、聚维酮碘消毒后... 目的探讨黄芪甲苷在经皮经肝胆道引流术后管周重度皮炎护理的应用效果。方法根据入院时间将行经皮经肝胆道引流术后带管出院发生管周重度皮炎患者分为对照组(24例)、敷料组(22例)和观察组(26例),对照组行生理盐水清创、聚维酮碘消毒后使用无菌纱布包扎固定;敷料组行生理盐水清创后使用康乐保护肤粉和多爱肤敷料进行创面保护;观察组行生理盐水清创后使用黄芪甲苷和康乐保护肤粉,并使用多爱肤敷料进行创面保护。评价皮肤愈合时间、疼痛改善情况。结果治疗后1周、1个月三组疼痛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疼痛评分显著低于其他两组,而敷料组较对照组亦显著降低(P<0.05,P<0.01)。三组创面愈合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黄芪甲苷联合多爱肤敷料能有效促进伤口肉芽组织生长,促进伤口愈合并减少疼痛程度,加快创面愈合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梗阻性黄疸 经皮经肝胆道引流术 皮炎 黄芪甲苷 多爱肤敷料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恶性胆道梗阻行经皮经肝胆道引流术对免疫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3
5
作者 戚晓军 姜宇东 丛培生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2006年第1期47-48,共2页
关键词 经皮经肝胆道引流术 免疫功能 恶性胆梗阻 恶性梗阻性黄疸 淋巴结转移癌 血清胆红素水平 原发性肝癌 肝组织损害 恶性肿瘤 病理改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经肝胆管引流术不同术式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临床疗效分析 被引量:19
6
作者 李鹏 向贤宏 +2 位作者 黎建军 张静 蔡春芳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1762-1764,共3页
目的:比较经皮经肝胆管引流术(PTCD)内外联合引流术与单纯外引流术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的疗效及并发症。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恶性梗阻性黄疸病例78例,分析采用不同术式的两组病例术前术后血清总胆红素、白蛋白、白细胞总数的水平变化。结... 目的:比较经皮经肝胆管引流术(PTCD)内外联合引流术与单纯外引流术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的疗效及并发症。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恶性梗阻性黄疸病例78例,分析采用不同术式的两组病例术前术后血清总胆红素、白蛋白、白细胞总数的水平变化。结果:两组病例术后第3天及第1个月血清总胆红素下降水平较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病例术前术后血清白蛋白变化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术后1个月白细胞总数较术前有所下降,但多数未达到正常水平,且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内外联合引流术早期降黄效果优于单纯外引流术,1个月后两者的降黄效果相当。PTCD术后的早期感染可能与操作本身相关,而后期的感染则可能与胆汁返流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经肝胆道引流术 恶性 梗阻性黄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多支胆道外引流管置入在晚期肝门胆管癌中的应用 被引量:6
7
作者 王彦冬 经翔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1362-1364,共3页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多支胆道引流管置入在晚期肝门胆管癌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06年1月-2008年12月32例经超声、强化CT、磁共振(MRI)及经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ERCP)检查确诊为晚期肝门胆管癌的患者,制定合理的穿刺计划后,...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多支胆道引流管置入在晚期肝门胆管癌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06年1月-2008年12月32例经超声、强化CT、磁共振(MRI)及经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ERCP)检查确诊为晚期肝门胆管癌的患者,制定合理的穿刺计划后,在超声引导下采用Seldinger技术(导丝导管交换技术)依次置入3或4支胆道外引流管,对肝内扩张胆管进行外引流,观察患者接受治疗后黄疸指数的变化及并发症发生情况,在患者生存期进行随访,对治疗效果进行综合评价。结果32例行多支胆道外引流的患者,共置入外引流管109支,其中19例同时置入3支,13例同时置入4支。所有靶胆管均完成引流管置入,成功率100%。术后4~8周黄疸完全消失28例,明显减轻4例。出现并发症2例,对症处理后均好转。患者生存期最短4个月,最长15个月。结论对于不能手术切除的晚期肝门胆管癌患者,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多支胆道外引流管置入术是一种准确、安全、有效的方法,对解除恶性梗阻性黄疸有较高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检查 经皮经肝胆道引流术 胆管肿瘤 黄疸 阻塞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利用磁力再通术治疗肝移植术后胆道吻合口狭窄的专家建议 被引量:15
8
作者 李宇 田敏 +2 位作者 严小鹏 畅朋康 吕毅 《器官移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3-18,共6页
胆道吻合口狭窄是肝移植术后的常见并发症之一。目前内镜下逆行性胰胆管造影术(ERCP)和经皮经肝胆道引流术(PTCD)为首选治疗。对于严重吻合口狭窄或闭塞的病例,常规方法难以完成后继的治疗,磁力再通技术为治疗此类病例提供了另一种选择... 胆道吻合口狭窄是肝移植术后的常见并发症之一。目前内镜下逆行性胰胆管造影术(ERCP)和经皮经肝胆道引流术(PTCD)为首选治疗。对于严重吻合口狭窄或闭塞的病例,常规方法难以完成后继的治疗,磁力再通技术为治疗此类病例提供了另一种选择。本文在系统回顾国内外文献的基础上,结合专家经验,在适应证和禁忌证、磁体的选择与设计、操作步骤、注意事项及并发症防治等方面形成磁力再通术治疗肝移植术后胆道吻合口狭窄的专家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压迫吻合 磁力再通术 并发症 吻合口狭窄 肝移植 内镜下逆行性胰胆管造影术(ERCP) 经皮经肝胆道引流术(PTC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位肝移植术后胆道吻合口狭窄的综合微创治疗效果:单中心60例分析 被引量:3
9
作者 田文杰 董鼎辉 +8 位作者 郝杰 陶杰 杨雪 田敏 刘学民 王博 孙昊 吕毅 李宇 《器官移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597-604,共8页
目的 探讨以内镜逆行胆胰管造影术(ERCP)为主的综合微创方案治疗肝移植术后胆道吻合口狭窄(BAS)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60例肝移植术后BAS受者的资料,其中男54例,女6例,年龄(48±10)岁。首先采用ERCP治疗,成功后放置胆道塑料... 目的 探讨以内镜逆行胆胰管造影术(ERCP)为主的综合微创方案治疗肝移植术后胆道吻合口狭窄(BAS)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60例肝移植术后BAS受者的资料,其中男54例,女6例,年龄(48±10)岁。首先采用ERCP治疗,成功后放置胆道塑料或金属支架,失败者选择经皮经肝胆道引流术(PTCD)会师法或经口单人操作胆道镜(SpyGlass)通过狭窄,以上均失败者则进行磁吻合再通法或其他特殊方法。总结肝移植术后BAS的发生及治疗情况,分析治疗结果、脱支架情况及复发情况。结果 肝移植术后发生BAS的中位时间为8(4,13)个月,术后1年内、1~2年及2年以上诊断BAS的受者分别为39例、16例及5例。60例肝移植术后BAS受者均得到成功救治,其中56例首先进行ERCP,41例完成BAS治疗,成功率为73%,导丝不能通过是ERCP失败的主要原因;PTCD、SpyGlass及磁吻合再通法的成功率分别为5/9、5/7及7/8;2例通过经皮胆道镜导丝钝头突破技术和胆道十二指肠内瘘口放置支架治疗成功。38例经过3(3,4)次ERCP、13(8,18)个月支架留置后达到脱支架标准,其中塑料支架25例,金属支架13例,塑料支架留置时间较金属支架长(P<0.05)。6例在脱支架后12(8,33)个月狭窄复发,复发率为16%。复发者再次ERCP治疗,5例成功脱支架无复发。多因素分析结果提示狭窄诊断时间迟、脱支架前ERCP治疗次数多是BAS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均为P<0.05)。结论 以ERCP为主的综合微创方案可提高肝移植术后BAS治疗成功率,远期效果满意,BAS诊断时间迟、脱支架所需ERCP次数多是BAS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移植 吻合口狭窄 微创治疗 内镜逆行胆胰管造影术(ERCP) 经皮经肝胆道引流术(PTCD) 经口单人操作胆镜(Spy Glass) 磁吻合 经皮经肝胆 金属支架 塑料支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