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急性胆囊炎经皮经肝胆囊穿刺引流术后手术时机的选择 被引量:26
1
作者 邱明 吴向未 +3 位作者 杨宏强 刘国起 马杰 张示杰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8期2911-2914,共4页
目的:探讨急性胆囊炎患者行经皮经肝胆囊穿刺引流术后的进一步手术治疗的时机。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77例急性胆囊炎患者行经皮经肝胆囊穿刺引流术(percutaneous transhepatic gallbladder drainage,PTGD)后联合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 目的:探讨急性胆囊炎患者行经皮经肝胆囊穿刺引流术后的进一步手术治疗的时机。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77例急性胆囊炎患者行经皮经肝胆囊穿刺引流术(percutaneous transhepatic gallbladder drainage,PTGD)后联合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的临床资料。按PTGD与LC的间隔时间分为三组,组1为PTGD后2个月内行LC的病例(n=11),组2为PTGD后2-4个月内行LC的病例(n=36),组3为PTGD后间隔4个月以上行LC的病例(n=30)。比较三组中转率、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等。结果:三组间,LC前胆囊壁厚、LC转开腹例数、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胆囊炎患者经PTGD治疗2-4个月择期手术,B超检查胆囊壁厚〈0.42 cm,并且患者病情稳定后行LC,能较好地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降低LC转开腹率,缩短术后住院时间,降低患者术后切口裂开、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胆 经皮经肝胆囊穿刺引流 手术时机 高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引导下经皮经肝胆囊穿刺引流治疗高手术风险急性胆囊炎 被引量:26
2
作者 张志鹏 谭石 +2 位作者 凌晓锋 付颖 崔立刚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590-593,共4页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经皮经肝胆囊穿刺引流(percutaneous transhepatic gallbladder drainage,PTGBD)治疗高手术风险的急性胆囊炎的安全性、有效性及近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17年4月超声引导PTGBD治疗的高手术风险急性胆囊...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经皮经肝胆囊穿刺引流(percutaneous transhepatic gallbladder drainage,PTGBD)治疗高手术风险的急性胆囊炎的安全性、有效性及近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17年4月超声引导PTGBD治疗的高手术风险急性胆囊炎20例的临床资料。年龄58~94岁,平均83.1岁,胆囊急性炎症均为Ⅲ级,ASA分级Ⅲ级及以上。结果均顺利完成穿刺。术后并发症3例(15%),均为穿刺管脱出,无死亡。术后饮食恢复中位时间2(1~5)d;住院中位时间7(5~21)d。穿刺后41(30~58)d拔除引流管。结论超声引导PTGBD是高手术风险急性胆囊炎的安全、有效的替代急诊胆囊切除或胆囊造瘘术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胆 经皮经肝胆囊穿刺引流 超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床旁经皮经肝胆囊穿刺引流术在高龄急性化脓性胆囊炎患者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23
3
作者 潘凡 江艺 +2 位作者 张小进 夏玉健 潘晨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2012年第1期21-22,共2页
目的评价床旁B超引导下经皮经肝胆囊穿刺引流术(PTGD)对高龄急性化脓性胆囊炎患者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8月~2011年3月接受治疗的25例高龄急性化脓性胆囊炎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25例均置管成功。1例87岁女性患者PTGD术后7... 目的评价床旁B超引导下经皮经肝胆囊穿刺引流术(PTGD)对高龄急性化脓性胆囊炎患者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8月~2011年3月接受治疗的25例高龄急性化脓性胆囊炎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25例均置管成功。1例87岁女性患者PTGD术后7天死于多器官功能衰竭。其余24例在行PTGD术后2周~2月间择期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其中中转开腹3例,胆囊切除术后均未死亡。结论 PTGD治疗高龄化脓性胆囊炎是一项安全、有效、简便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 经皮经肝胆囊穿刺引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经肝胆囊穿刺引流术和延期的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老年急性胆囊炎 被引量:24
4
作者 项灿宏 周雷 +3 位作者 马仁 花瞻 姚力 王文跃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07年第5期452-453,共2页
目的评价经皮经肝胆囊穿刺引流术(percutaneous transhepatic gallbladder drainage,PTGBD)和延期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治疗老年急性胆囊炎的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01年1月~2005年12月30例老年(>65岁)... 目的评价经皮经肝胆囊穿刺引流术(percutaneous transhepatic gallbladder drainage,PTGBD)和延期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治疗老年急性胆囊炎的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01年1月~2005年12月30例老年(>65岁)急性胆囊炎使用PTGBD的临床资料。均为伴有严重内科疾病和(或)保守治疗症状不缓解的患者。结果29例导管置入成功,1例因胆囊内充满结石置管未成功,行胆汁抽吸术。并发症包括导管脱落2例(1例重新插入,1例症状缓解未再插入),1例因病情加重,后改行胆囊造瘘+腹腔冲洗引流术。27例带管出院。25例PTGBD后3周拔管,2例胆囊管梗阻中1例引流管脱落,1例保留至8周后手术。28例结石性胆囊炎接受延期手术:25例LC,2例经窦道行胆道镜胆囊取石,1例伴有胆总管结石因发现有腹膜后肿物(肾上腺肿物)行开腹手术。另4例胆总管结石中,2例在LC同时行胆道镜取石,2例LC后行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切开取石术。无死亡,无胆道损伤等严重并发症。结论对于急性胆囊炎的老年病人,结合使用PTGBD和延期的LC是安全和有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经肝胆囊穿刺引流 腹腔镜胆切除术 老年急性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超引导下经皮经肝胆囊穿刺引流治疗高海拔地区高龄高危急性胆囊炎的应用 被引量:1
5
作者 康金科 高春江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2008年第4期285-286,共2页
目的总结B超引导下经皮经肝胆囊穿刺引流(PTCD)在高海拔地区高龄高危急性胆囊炎患者的治疗经验。方法分析接受经皮经肝胆囊穿刺引流治疗的50例高龄高危急性胆囊炎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50例均穿刺置管成功。45例(90%)均获得有效胆囊减压... 目的总结B超引导下经皮经肝胆囊穿刺引流(PTCD)在高海拔地区高龄高危急性胆囊炎患者的治疗经验。方法分析接受经皮经肝胆囊穿刺引流治疗的50例高龄高危急性胆囊炎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50例均穿刺置管成功。45例(90%)均获得有效胆囊减压引流。42例(84%)治愈。3例发生胆囊出血,1例发生胆汁腹腔漏,1例发生穿刺窦道及腹腔感染。全组无一例因急性胆囊炎及相关的治疗死亡。结论经皮经肝胆囊穿刺引流是治疗高海拔地区高龄高危急性胆囊炎患者的一项安全、简便、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经肝胆囊穿刺引流 高海拔地区 急性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经肝胆囊穿刺引流术治疗急性胆囊炎的现状 被引量:20
6
作者 邱锐(综述) 吴硕东 邓天麟(审校)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838-843,共6页
急性胆囊炎(acute cholecystitis,AC)是胆囊的一种急性炎症性疾病,胆囊切除术是AC外科治疗的有效方法,随着外科技术的不断发展,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因住院时间短、术后疼痛轻、恢复快、美容效果好等优点... 急性胆囊炎(acute cholecystitis,AC)是胆囊的一种急性炎症性疾病,胆囊切除术是AC外科治疗的有效方法,随着外科技术的不断发展,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因住院时间短、术后疼痛轻、恢复快、美容效果好等优点[1]成为治疗AC的金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胆 经皮经肝胆囊穿刺引流 急性炎症性疾病 美容效果 外科技术 切除术 术后疼痛 CHOLECYSTECTOMY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经肝胆囊穿刺引流联合二期手术治疗高龄高危急性化脓性胆囊炎47例 被引量:11
7
作者 邹奇 王勇 +1 位作者 陈杰 李春生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8期2981-2982,共2页
目的:探讨经皮经肝胆囊穿刺引流(PTGD)联合二期胆囊切除术治疗高龄、高危急性化脓性胆囊炎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47例高龄、高危急性化脓性胆囊炎先急诊行PTGD,再二期行胆囊切除术的临床资料。结果:47例患者均穿刺成功,穿刺后胆... 目的:探讨经皮经肝胆囊穿刺引流(PTGD)联合二期胆囊切除术治疗高龄、高危急性化脓性胆囊炎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47例高龄、高危急性化脓性胆囊炎先急诊行PTGD,再二期行胆囊切除术的临床资料。结果:47例患者均穿刺成功,穿刺后胆汁漏2例,出血1例,均保守治疗后缓解。47例患者在置管后1周-3个月行胆囊切除术,其中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成功23例,术后发生并发症3例,13例中转开腹,开腹胆囊切除术(OC)24例(包括腔镜中转开腹13例),发生并发症8例,所有患者均痊愈出院。结论:在高龄、高危急性化脓性胆囊炎患者中,急诊PTGD可迅速缓解症状,避免急诊手术和麻醉的风险,二期行LC或OC均安全、有效,LC效果更为理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化脓性胆 经皮经肝胆囊穿刺引流 腹腔镜胆切除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经肝胆囊穿刺引流治疗肝硬化合并急性结石性胆囊炎28例 被引量:5
8
作者 崔建峰 汤礼军陈 +1 位作者 涛汪 涛石力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13年第5期466-467,共2页
肝硬化患者由于自身代谢特点,胆囊结石患病率明显高于非肝硬化群体[1]。肝硬化患者多数合并门静脉高压、低蛋白血症、凝血功能异常,若胆囊炎急性发作,手术较为困难、复杂,因此,手术风险较非肝硬化者明显增高。我中心2008年1月~201... 肝硬化患者由于自身代谢特点,胆囊结石患病率明显高于非肝硬化群体[1]。肝硬化患者多数合并门静脉高压、低蛋白血症、凝血功能异常,若胆囊炎急性发作,手术较为困难、复杂,因此,手术风险较非肝硬化者明显增高。我中心2008年1月~2011年12月采用经皮经肝胆囊穿刺引流(percutaneoustranshepaticgallbladderdrainage,PTGD)治疗肝硬化合并急性结石性胆囊炎28例,取得满意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结石性胆 肝硬化合并 经皮经肝胆穿刺 引流治疗 肝硬化患者 凝血功能异常 穿刺引流 手术风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彩色多普勒超声引导下经皮经肝胆囊穿刺置管引流术在危重患者中的应用 被引量:13
9
作者 孟庆欣 杨斌 李元新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07年第11期1179-1181,共3页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引导下经皮经肝胆囊穿刺置管引流术(PTGD)在病情危重合并急性胆囊炎患者中的应用。方法:53例危重患者,男33例,女20例,年龄为13~84岁,平均(57±5)岁。在彩色多普勒超声引导下,穿刺针经1.5—2....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引导下经皮经肝胆囊穿刺置管引流术(PTGD)在病情危重合并急性胆囊炎患者中的应用。方法:53例危重患者,男33例,女20例,年龄为13~84岁,平均(57±5)岁。在彩色多普勒超声引导下,穿刺针经1.5—2.5cm的肝组织后穿过胆囊床进入胆囊腔内,退出针芯,放人导丝,拔出穿刺针,沿导丝送入单腔中心静脉导管,抽出导丝,抽尽胆汁,用甲硝唑液冲洗胆囊至抽出液变清。结果:53例患者均一次穿刺成功,手术后右上腹疼痛症状立即缓解。手术后24h体温及白细胞明显下降,5d后恢复至正常水平。7例胰头癌或胆管癌患者术后3d,巩膜及皮肤黄染基本消退,谷丙转氨酶及谷草转氨酶恢复正常水平。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引导下的PTGD,对于危重不能耐受手术或难以施行手术的患者,是一项安全、经济、易于操作、并发症少、成功率高的治疗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经肝胆穿刺置管引流 彩色多普勒超声 危重 急性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急性胆囊炎经皮穿刺胆囊引流术后二期手术处理临床分析 被引量:9
10
作者 侯学忠 郭大伟 王忱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7期3092-3093,共2页
目的总结老年急性胆囊炎经皮穿刺胆囊引流术(PTGD)后的二期手术处理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2010年1月35例PTGD术后老年患者的临床资料及手术治疗经验。结果 34例临床治愈,治愈率约为97.1%;1例术后发生心肌梗死死亡,围术期病死... 目的总结老年急性胆囊炎经皮穿刺胆囊引流术(PTGD)后的二期手术处理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2010年1月35例PTGD术后老年患者的临床资料及手术治疗经验。结果 34例临床治愈,治愈率约为97.1%;1例术后发生心肌梗死死亡,围术期病死率为2.9%。本组17例(48.6%)术后出现并发症,肺部感染10例,切口感染7例,术后胆漏2例,胆总管残余结石1例,切口裂开1例,均经保守治疗痊愈。结论治疗老年高危急性胆囊炎患者,应先行PTGD,避免胆囊壁发生坏死穿孔,待非发作期行二期手术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患者 经皮经肝胆囊穿刺引流 二期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经肝胆道引流术联合胆道球囊扩张术治疗良性胆肠吻合口狭窄 被引量:13
11
作者 周传国 魏宝杰 +2 位作者 王剑锋 翟仁友 高堃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521-525,共5页
目的 评估经皮经肝胆道引流术联合胆道球囊扩张术治疗良性胆肠吻合口狭窄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皮经肝胆道引流术联合胆道球囊扩张术治疗的良性胆肠吻合口狭窄患者14例,记录手术成功率、引流管拔除率、手术相关并发症,并... 目的 评估经皮经肝胆道引流术联合胆道球囊扩张术治疗良性胆肠吻合口狭窄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皮经肝胆道引流术联合胆道球囊扩张术治疗的良性胆肠吻合口狭窄患者14例,记录手术成功率、引流管拔除率、手术相关并发症,并随访胆肠吻合口长期开通情况。结果 对所有患者均一次性成功实施经皮经肝胆道引流术,手术成功率100%(14/14),行胆道球囊扩张术1~6次,平均(3.0±1.8)次,胆道球囊直径8~10mm,单次球囊扩张时间1~3min。引流管拔除率85.71%(12/14),可夹闭引流管、但需间断开放引流管者占14.29%(2/14)。14例患者术后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碱性磷酸酶、γ-谷胺酰转肽酶较术前均明显下降(P均〈0.05)。所有患者术中、术后生命体征平稳,1例患者因术中疼痛需静脉麻醉处理。随访6~54个月,中位随访时间17.5个月,吻合口开放良好。结论 经皮经肝胆道引流术联合胆道球囊扩张术处理良性胆肠吻合口狭窄临床效果好,患者耐受性良好,手术并发症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肠吻合口狭窄 经皮经肝胆引流 胆道球扩张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经肝胆囊穿刺联合腹腔镜手术治疗急性重症胆囊炎的术后应激反应程度和免疫应答状态评估 被引量:11
12
作者 张雄 乔海燕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7年第15期2098-2101,共4页
目的:研究经皮经肝胆囊穿刺联合腹腔镜手术治疗急性重症胆囊炎的术后应激反应程度和免疫应答状态。方法:选择在本院接受手术治疗的86例急性重症胆囊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接受经皮经肝胆囊穿刺联合腹腔镜手术治疗、对... 目的:研究经皮经肝胆囊穿刺联合腹腔镜手术治疗急性重症胆囊炎的术后应激反应程度和免疫应答状态。方法:选择在本院接受手术治疗的86例急性重症胆囊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接受经皮经肝胆囊穿刺联合腹腔镜手术治疗、对照组患者接受急诊腹腔镜手术治疗,术后当天及术后3天时,采集血清并检测炎症反应指标、应激反应指标及免疫应答指标。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当天及术后3天时血清中HMGB-1、IL-2、IL-6、hs-CRP、ET-1、ACTH、Cor、MDA的含量以及外周血中CD8+的含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血清中SOD、IgG、IgM、IgA的含量以及外周血中CD3+、CD4+的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经皮经肝胆囊穿刺联合腹腔镜手术治疗急性重症胆囊炎能够改善术后炎症反应、应激反应及免疫应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重症胆 经皮经肝胆穿刺 炎症反应 应激反应 免疫应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经肝胆道穿刺引流联合丁二磺酸腺苷蛋氨酸在胰头癌围术期的应用 被引量:2
13
作者 石力 田伏洲 +3 位作者 汤礼军 汪涛 苗建国 罗皓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1234-1236,共3页
目的观察经皮经肝胆道穿刺引流(PTBD)联合丁二磺酸腺苷蛋氨酸(AME)在胰头癌患者围术期内的治疗效果。方法对35例胰头癌患者以PTBD进行术前减黄,并将患者分为单纯PTBD组(21例)及PTBD+AME治疗组(14例);PTBD组仅对患者进行胆道引流,PTBD+AM... 目的观察经皮经肝胆道穿刺引流(PTBD)联合丁二磺酸腺苷蛋氨酸(AME)在胰头癌患者围术期内的治疗效果。方法对35例胰头癌患者以PTBD进行术前减黄,并将患者分为单纯PTBD组(21例)及PTBD+AME治疗组(14例);PTBD组仅对患者进行胆道引流,PTBD+AME组在行PTBD胆道引流的同时静脉滴注AME1000mg/d。对两组患者的肿瘤切除率、术中出血量、并发症发生率以及肝功能变化等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比较。结果PTBD组行胰十二指肠切除7例(33.3%),单纯内引流14例(66.7%);术中出血量为584±96ml,术后发生并发症5例次(23.8%)。PTBD+AME组行胰十二指肠切除5例(35.7%),单纯内引流9例(64.3%),术中出血量为493±84ml,术后发生并发症2例次(14.3%)。PTBD+AME治疗组手术前总胆红素(TB)、丙氨酸转氨酶(ALT)以及手术后1周的TB、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均显著低于PTBD组(P<0.05)。结论与单纯以PTBD进行术前减黄比较,胰头癌患者在围术期以PTBD进行术前减黄的同时用AME治疗能够进一步促进黄疸消退及肝功能恢复,减少术中出血量,提高手术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肿瘤 黄疸 阻塞性 经皮经肝胆穿刺引流 丁二磺酸腺苷蛋氨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经肝胆囊穿刺术在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并发淤胆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5
14
作者 何长生 朱维铭 李宁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503-505,共3页
目的禁食、全胃肠外营养(total parenteral nutrition,TPN)时间长及应用生长抑素治疗,引起少数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early postoperative inflammatory ileus,EPII)患者出现淤胆症状。文中探讨经皮经肝胆囊穿刺术(percutaneous transhe-p... 目的禁食、全胃肠外营养(total parenteral nutrition,TPN)时间长及应用生长抑素治疗,引起少数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early postoperative inflammatory ileus,EPII)患者出现淤胆症状。文中探讨经皮经肝胆囊穿刺术(percutaneous transhe-patic cholecystostomy,PTC)在术后EPII并发淤胆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5例腹部手术后EPII并发淤胆患者运用PTC的治疗效果。患者均行B超或腹部CT检查,常规进行禁食、胃肠减压、灌肠、TPN、生长抑素、小剂量糖皮质激素等综合治疗,运用PTC行胆汁外引流。结果 15例患者均非手术治愈,无穿刺并发症发生,平均住院时间为(32.5±5.7)d,TPN支持时间平均为(26.6±10.5)d,穿刺后至肛门排气为1~4 d,平均时间为(2.3±0.9)d。11例患者谷丙转氨酶(GPT)、谷草转氨酶(GOT)、γ-谷氨酰转肽酶(γ-GT)、碱性磷酸酶(AKP)、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水平升高,穿刺后GPT、GOT、γ-GT、AKP、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水平较快恢复正常,淤胆症状消失。6例患者出现低热、右上腹不适症状,穿刺后体温恢复正常,右上腹不适症状缓解。结论 PTC运用安全有效,虽不能根本改变术后EPII的病理过程,但能明显改善术后患者因禁食而长期应用TPN导致的淤胆症状,改善肝功能,恢复胆汁流,促进肠蠕动,加速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经肝胆穿刺 早期炎性肠梗阻 胆汁瘀积 全胃肠外营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肝胆囊穿刺在治疗胆道梗阻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5
作者 虞文魁 李维勤 +3 位作者 汪志明 赵允召 李宁 黎介寿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06年第9期799-802,共4页
目的:探讨经皮肝胆囊穿刺(PTGD)在急性胰腺炎伴胆道梗阻患者解除梗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伴有胆道梗阻的55例急性胰腺炎患者,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PTGD组(27例)和内镜治疗组(28例)。比较两组患者预后、并发症和解除胆道梗阻疗效间... 目的:探讨经皮肝胆囊穿刺(PTGD)在急性胰腺炎伴胆道梗阻患者解除梗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伴有胆道梗阻的55例急性胰腺炎患者,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PTGD组(27例)和内镜治疗组(28例)。比较两组患者预后、并发症和解除胆道梗阻疗效间的差异。结果:55例患者中28例先行PTGD治疗,其中3例治疗失败后改为内镜引流;27例先行内镜引流治疗,2例失败后改PTGD治疗。30例接受PTGD治疗的患者中,27例(90.0%)置管成功;30例接受内镜治疗的患者28例(93.3%)引流成功。PTGD组和内镜治疗组的梗阻解除率分别为92.6%和92.9%,两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但内镜治疗组的胆红素下降明显快于PTGD组(P<0.05)。PTGD组有1例发生胆瘘,1例穿刺管脱出胆囊,但PTGD组腹胀痛和肺损伤等并发症明显低于内镜治疗组(P<0.01)。两组患者急性期并发症、胰周感染率和治愈率等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PTGD是一种解除胰腺炎患者胆道梗阻安全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胰腺炎 胆道梗阻 经皮肝胆穿刺 内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经肝胆囊穿刺造瘘术联合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治疗60岁以上重症结石性胆囊炎患者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41
16
作者 王为华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2015年第8期1291-1294,共4页
目的研究经皮经肝胆囊穿刺造瘘术在治疗老年重症结石性胆囊炎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2年1月-2014年7月于山东省巨野县人民医院就诊的老年重症结石性胆囊炎患者60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患者予以经皮经肝胆囊穿刺造瘘术... 目的研究经皮经肝胆囊穿刺造瘘术在治疗老年重症结石性胆囊炎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2年1月-2014年7月于山东省巨野县人民医院就诊的老年重症结石性胆囊炎患者60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患者予以经皮经肝胆囊穿刺造瘘术+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对照组患者入院后急诊行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比较两组患者的术中情况、临床症状改善时间及并发症发生情况。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休克纠正时间、体温恢复时间、白细胞恢复时间及凝血功能恢复时间分别为(23.06±3.61)min、(3.09±0.31)ml、(1.12±0.13)d、(1.60±0.22)d、(2.08±0.49)d、(1.61±0.31)d,均明显短(低)于对照组患者的(68.58±11.54)min、(55.90±13.73)ml、(2.32±0.53)d、(2.74±0.83)d、(4.32±0.94)d、(2.95±0.52)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两组患者肠穿孔、气胸、肝损伤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但观察组患者术后多器官功能衰竭、胆瘘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经皮经肝胆囊穿刺造瘘术可明显改善老年重症结石性胆囊炎患者的术中情况,缩短临床症状改善时间,降低术后胆瘘及多器官功能衰竭发生率,临床疗效可靠、安全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 经皮经肝胆穿刺 切除术 腹腔镜 老年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梗阻性黄疸患者血清胱抑素C的表达及其经皮肝胆管穿刺引流术后的变化
17
作者 张毅 于世平 +3 位作者 苏秀琴 乔建军 卫丹 冯敬东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139-142,共4页
目的探讨梗阻性黄疸患者血清胱抑素C(Cys C)的表达及经皮肝胆管穿刺引流术(PTCD)治疗前后的变化。方法收集72例梗阻性黄疸患者,行磁共振胰胆管造影(MRCP)检查明确梗阻后行PTCD。设正常组、梗阻性黄疸组(PTCD组),测定血清Cys C、肌酐(CR... 目的探讨梗阻性黄疸患者血清胱抑素C(Cys C)的表达及经皮肝胆管穿刺引流术(PTCD)治疗前后的变化。方法收集72例梗阻性黄疸患者,行磁共振胰胆管造影(MRCP)检查明确梗阻后行PTCD。设正常组、梗阻性黄疸组(PTCD组),测定血清Cys C、肌酐(CREA)、总胆红素(TBIL)水平,比较各组指标的差异。结果 PTCD组术前、PTCD组术后、正常组间TBIL、Cys C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且PTCD组术前、术后均高于正常组(P<0.001);PTCD组术前、PTCD组术后、正常组间CREA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Cys C与CREA、TBIL均呈正相关性(r=0.320、0.265,P均<0.001)。治疗后Cys C和TBIL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1)。PTCD组术前Cys C的异常率为58.33%(42/72),CREA的异常率为11.11%(8/72);PTCD组术后Cys C的异常率为19.44%(14/72),CREA的异常率为8.33%(6/72);正常组Cys C、CREA的异常率为0。结论 Cys C既可反应梗阻性黄疸高胆红素血症毒性,也可作为梗阻性黄疸并发肾功能异常的早期敏感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胱抑素C 黄疸 梗阻性 经皮肝胆穿刺引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超引导下经皮经肝胆囊穿刺造瘘术治疗急性胆囊炎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4
18
作者 张海涛 《世界中医药》 CAS 2016年第B06期2124-2124,共1页
目的分析在急性胆囊炎的治疗中实施B超引导下经皮经肝胆囊穿刺造瘘术的临床价值。方法:收治急性胆囊炎患者80例,分为观察与对照两组,观察组应用B超引导下经皮经肝胆囊穿刺造瘘术实施治疗,对照组施予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结果:观... 目的分析在急性胆囊炎的治疗中实施B超引导下经皮经肝胆囊穿刺造瘘术的临床价值。方法:收治急性胆囊炎患者80例,分为观察与对照两组,观察组应用B超引导下经皮经肝胆囊穿刺造瘘术实施治疗,对照组施予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结果:观察组手术指标明显较对照组优越,且观察组发生并发症的概率为2.5%,明显较对照组的22.5%低(P〈0.05)。结论:将B引导下经皮经肝胆囊穿刺造瘘术应用到急性胆囊炎的治疗中,能够实现良好的临床效果,并发症发生的概率低,具有进一步推广应用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胆 B超引导下经皮经肝胆穿刺造瘘术 临床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穿刺引流联合囊内无水乙醇注射治疗肾囊肿182例观察
19
作者 何恒 兰英 +1 位作者 付云霞 石红林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766-766,共1页
关键词 经皮穿刺引流 内注射 无水乙醇 后天性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臂CT在经皮经肝胆道引流术治疗梗阻性黄疸中的应用 被引量:13
20
作者 郑琳 郭晨阳 +2 位作者 黎海亮 余朴 李亚楠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1007-1010,共4页
目的探讨C臂CT在经皮经肝胆道引流术(PTCD)治疗梗阻性黄疸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82例梗阻性黄疸患者,A组43例在C臂CT引导下PTCD治疗,B组39例在X线透视引导下PTCD治疗。研究终点是穿刺成功(自穿刺开始至安全地将导丝置入合适的胆管内... 目的探讨C臂CT在经皮经肝胆道引流术(PTCD)治疗梗阻性黄疸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82例梗阻性黄疸患者,A组43例在C臂CT引导下PTCD治疗,B组39例在X线透视引导下PTCD治疗。研究终点是穿刺成功(自穿刺开始至安全地将导丝置入合适的胆管内)。观察指标是穿刺次数、穿刺透视时间、总穿刺时间、辐射暴露剂量及并发症(胆道出血、胆汁性腹膜炎)的发生率。结果 A组平均每例穿刺(1.1±0.3)次,显著少于B组的(2.8±0.6)次。A组穿刺透视时间为(13.1±2.7)s,穿刺时间为(46.9±9.7)s,均显著短于B组(33.7±6.2)s及(90.7±17.2)s。A组辐射暴露剂量(2.61±0.53)mGy也低于B组(6.75±1.23)mGy。B组有6例出现胆道出血。结论在PTCD治疗中,由C臂CT引导穿刺胆管较常规透视引导所需穿刺次数及时间更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梗阻性黄疸 C臂CT 穿刺 经皮经肝胆道置管引流 介入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