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3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术联合球囊扩张术治疗不同类型十二指肠乳头旁憩室合并胆总管结石的效果分析 被引量:1
1
作者 谷明明 朱明莉 +1 位作者 杨澜 荣晓锋 《中国社区医师》 2024年第4期79-81,共3页
目的:分析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术联合球囊扩张术治疗不同类型十二指肠乳头旁憩室合并胆总管结石的效果。方法:回顾性选取2017年1月—2022年6月威海市中心医院收治的十二指肠乳头旁憩室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103例作为研究对象,依... 目的:分析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术联合球囊扩张术治疗不同类型十二指肠乳头旁憩室合并胆总管结石的效果。方法:回顾性选取2017年1月—2022年6月威海市中心医院收治的十二指肠乳头旁憩室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103例作为研究对象,依据十二指肠乳头旁憩室与十二指肠乳头相对位置分为包绕型组(n=8)、边缘型组(n=43)、周围型组(n=52)。所有患者行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术联合球囊扩张术取石。比较三组手术指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三组取石操作时间比较,包绕型组>边缘型组>周围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一次性取石成功率、机械碎石使用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急性胰腺炎发生率比较,包绕型组>边缘型组>周围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高淀粉酶血症、胆道感染、出血、穿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术联合球囊扩张术治疗包绕型十二指肠乳头旁憩室合并胆总管结石的取石操作时间较边缘型、周围型患者长,且患者术后急性胰腺炎发生率高,需引起临床医师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二指肠乳头旁憩室 胆总管结石 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 内镜下乳头扩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小中切开术联合球囊扩张术治疗肝外胆管结石疗效观察 被引量:2
2
作者 许哲 李焕祥 王珍 《广州医科大学学报》 2018年第5期55-59,共5页
目的:探讨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小中切开术(SMEST)联合球囊扩张术(EPBD)治疗肝外胆管结石的近远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7月至2018年6月东莞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26例肝外胆管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治疗方案不同分为对照组(49例)和观察... 目的:探讨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小中切开术(SMEST)联合球囊扩张术(EPBD)治疗肝外胆管结石的近远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7月至2018年6月东莞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26例肝外胆管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治疗方案不同分为对照组(49例)和观察组(77例)。对照组单独行SMEST治疗,观察组采用SMEST联合EPBD治疗。比较两组围术期指标(住院时间、取石次数、结石清除率、手术时间和住院费用);记录术前、术后1周、术后1年的肝功能指标[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氨酶(AST)、碱性磷酸酶(AKP)、谷氨酰基转移酶(GGT)]和生存质量[胃肠道生活质量指数(GIQLI)]的差异;比较术后1周、术后1年并发症发生情况和术后1年复发率。结果:观察组住院时间、取石次数低于对照组,结石清除率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石<5 mm者,对照组手术时间和住院费用均少于观察组(均P<0.05);结石>5 mm者,观察组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住院费用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肝功能指标(ALT、AST、AKP、GGT)均较治疗前下降, GIQLI评分升高,且术后1周观察组上述指标变化较对照组更明显(均P<0.05),但两组术后1年上述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1周、术后1年并发症发生情况和术后1年复发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SMEST联合EPBD治疗肝外胆管结石,其近期、远期疗效均优于单独SMEST,是一种较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头括约肌小中切开 扩张 外胆管结石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切开术与球囊扩张术治疗胆总管结石的临床对照研究 被引量:17
3
作者 姜海行 唐国都 +4 位作者 黄杰安 覃山羽 刘诗权 陆秀萍 雷荣娥 《中国内镜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919-923,共5页
目的比较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扩约肌切开术(endoscopic sphincterotomy,EST)与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球囊扩张术(EPBD)治疗胆石症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329例经内镜下行EST或EPBD治疗的胆石症患者纳入该研究。比较及评价指标包括结石完全... 目的比较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扩约肌切开术(endoscopic sphincterotomy,EST)与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球囊扩张术(EPBD)治疗胆石症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329例经内镜下行EST或EPBD治疗的胆石症患者纳入该研究。比较及评价指标包括结石完全清除率、术后相关并发症发生率及其危险因素等。结果在EST组和EPBD组中结石完全清除率分别为93.2%和95.9%(P=0.304);EST组和EPBD组对于直径<1 cm结石清除率均显著高于直径≥1cm结石者(P值分别为0.001与0.025);EST组与EPBD组总体并发症发生分别为7.3%和12.7%(P=0.112);EPBD组术后胰腺炎发生率显著高于EST组(10.2%VS 4.2%,P=0.037);所有20例术后胰腺炎均为轻度胰腺炎。EPBD操作及胰管内插管或注射造影均是发生术后胰腺炎的危险因素。结论内镜下EST与EPBD治疗胆石症的安全性及有效性相似。胰管插管或胰管内注射造影是EST或EPBD术后发生胰腺炎的危险因素。EPBD操作简单,对于直径<1 cm结石者,尤其年老体弱、有凝血功能障碍或需抗凝治疗者,EPBD是一个更好的治疗之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 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扩张 后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穿肝十二指肠乳头肌扩张术治疗胆总管结石的并发症分析 被引量:7
4
作者 陈超 李东 +6 位作者 李玉亮 刘斌 王永正 李胜勇 祁洪军 贾云明 宋磊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92-93,共2页
目的分析经皮穿肝十二指肠乳头肌扩张术治疗胆总管结石的并发症发生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117例行经皮穿肝十二指肠乳头肌扩张术治疗胆总管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其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117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发生并发症8例。其中,... 目的分析经皮穿肝十二指肠乳头肌扩张术治疗胆总管结石的并发症发生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117例行经皮穿肝十二指肠乳头肌扩张术治疗胆总管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其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117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发生并发症8例。其中,4例胆系感染者给予抗感染治疗,并保持胆汁引流管通畅;3例胆管出血者静脉应用止血药物、质子泵抑制剂及生长抑素持续24 h静脉泵入等保守治疗,其中1例穿刺时刺伤门静脉分支者拔管时选用弹簧圈封堵门静脉分支;1例胰腺炎者经积极抑酸、抑酶、营养支持等对症治疗;患者均病情稳定后出院。结论经皮穿肝十二指肠乳头肌扩张术治疗胆总管结石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经积极对症支持治疗均可得到良好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总管结石 十二指肠乳头 扩张 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小切开术联合球囊扩张术在轻中度胆源性胰腺炎治疗中的价值 被引量:9
5
作者 王庆华 韩玮 +3 位作者 王炳芳 张丽 包洁 陆永高 《中国内镜杂志》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50-54,共5页
目的探讨应用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小切开术(s EST)联合球囊扩张术(EPBD)治疗轻中度胆源性胰腺炎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筛选出2013年1月-2015年12月因轻中度胆源性胰腺炎入住该院的60例患者,并随机分为对照组、单纯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 目的探讨应用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小切开术(s EST)联合球囊扩张术(EPBD)治疗轻中度胆源性胰腺炎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筛选出2013年1月-2015年12月因轻中度胆源性胰腺炎入住该院的60例患者,并随机分为对照组、单纯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组和s EST+EPBD组,每组20例。比较分析3组患者分组当日血清学指标、术后炎症指标、手术并发症、住院情况指标以及随访情况指标。结果 3组患者分组当日血清淀粉酶、C反应蛋白(CRP)及降钙素原(PCT)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ST组和s EST+EPBD组总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且s EST+EPBD组总住院费用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另外,EST组和s EST+EPBD组1年内均无胆源性胰腺炎发生,并均成功实现胆囊切除,而对照组12例复发,仅10例完成胆囊切除。s EST+EPBD组术后血清淀粉酶水平明显高于EST组,而总住院时间、费用以及手术并发症明显低于EST组(P<0.05);然而,随访1年时间内,两组患者均无胆源性胰腺炎复发,并均最终实现胆囊切除,两组之间无明显差异。结论 s EST+EPBD是治疗轻中度胆源性胰腺炎的一种有效的、安全的方法,能减少住院时间及费用,降低术后并发,有利于患者间期实施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源性胰腺炎 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切开(EST) 扩张(EPBD) 随机对照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血管腔内球囊扩张术治疗自体动静脉内瘘狭窄的护理 被引量:11
6
作者 文玉先 李运梅 +5 位作者 李家莲 徐立 莫国华 韦丽玲 冯小顺 曹晶晶 《护士进修杂志》 2017年第24期2279-2281,共3页
目的探讨经皮血管腔内数字减影造影及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治疗自体动静脉瘘功能不良的护理方法。方法对26例采用经皮血管腔内数字减影造影及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治疗自体动静脉瘘功能不良患者,在治疗前后采取个性化的护理措施,综合干预,... 目的探讨经皮血管腔内数字减影造影及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治疗自体动静脉瘘功能不良的护理方法。方法对26例采用经皮血管腔内数字减影造影及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治疗自体动静脉瘘功能不良患者,在治疗前后采取个性化的护理措施,综合干预,并观其护理效果。结果 26例病例中,25例获得成功,成功率96.2%;成功病例3个月随访血流量均可达230~250mL以上,并发症发生率11.5%;经积极处理后,并发症均治愈,未影响内瘘的扩张效果。结论综合全面、有个性化的护理及精湛的穿刺技术是手术成功及治疗效果重要保障,并可以减少术中、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扩张 自体动静脉内瘘 经皮血管腔内数字减影造影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二尖瓣球囊扩张术后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的变化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唐昱 黄清 +4 位作者 马衍平 盛国太 葛郁芝 张繁之 周裔忠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315-316,共2页
研究表明,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参与了风湿性二尖瓣狭窄患者心房重构的发生和发展Ⅲ。经皮二尖瓣球囊成形术(percutaneous ballon mitral valvuloplasty,PBMV)已成为治疗二尖瓣狭窄的安全、可靠、有效的方法,但有关改善心房... 研究表明,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参与了风湿性二尖瓣狭窄患者心房重构的发生和发展Ⅲ。经皮二尖瓣球囊成形术(percutaneous ballon mitral valvuloplasty,PBMV)已成为治疗二尖瓣狭窄的安全、可靠、有效的方法,但有关改善心房重构方面的研究报道不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 经皮二尖瓣扩张 风湿性二尖瓣狭窄 经皮二尖瓣成形 MITRAL 心房重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椎体球囊扩张成形术治疗AO-A型胸腰椎骨折的效果 被引量:4
8
作者 王勇 张征石 +2 位作者 陈吉 承彬 汤国庆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2年第9期91-94,共4页
目的观察经皮椎体球囊扩张成形术(PKP)治疗AO-A型胸腰椎骨折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江苏省昆山市中医医院收治的260例AO-A型胸腰椎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30例。... 目的观察经皮椎体球囊扩张成形术(PKP)治疗AO-A型胸腰椎骨折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江苏省昆山市中医医院收治的260例AO-A型胸腰椎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30例。对照组采用Wiltse入路切开复位椎弓根钉内固定术治疗,观察组采用PKP治疗。记录患者手术创伤及出血情况、住院时间、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记录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评价术后两组伤椎前缘高度、后凸Cobb角变化及生活功能恢复情况。结果两组术后伤椎前缘高度高于术前,后凸Cobb角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问卷表(ODI)评分低于术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ODI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3、7 d时VAS评分低于术前,术后7 d时VAS评分低于术后3 d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术后1 d时VAS评分高于术前,术后7 d时VAS评分低于术后3 d时及术前;观察组术后1、3及7 d时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KP治疗AO-A型胸腰椎骨折患者效果显著,有助于减轻术后疼痛,促进患者早期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iltse入路切开复位椎弓根钉内固定 经皮椎体扩张成形 AO-A型胸腰椎骨折 疼痛程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小切开联合大球囊扩张术治疗难治性胆总管结石101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4
9
作者 阮巍山 岑川 +1 位作者 林宏凯 刘烨琳 《中国医药科学》 2017年第7期210-213,共4页
目的临床分析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小切开联合大球囊扩张术治疗难治性胆总管结石的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0月~2016年8月间我院收治的胆总管结石患者101例,将所选患者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分为三组,所有患者在入院收治后均进行内窥镜逆行胰胆管... 目的临床分析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小切开联合大球囊扩张术治疗难治性胆总管结石的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0月~2016年8月间我院收治的胆总管结石患者101例,将所选患者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分为三组,所有患者在入院收治后均进行内窥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标准组1采用内镜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标准组2采用内镜乳头柱状球囊扩张术EPBD,实验组采用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小切开联合大球囊扩张术,即EST+EPBD。治疗结束后,测量记录所有患有的一次取石成功率,统计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并将结果使用SPSS19.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结果标准组1,即采用内镜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的患者,一次取石成功率为54.55%,采用内镜乳头柱状球囊扩张术EPBD的标准组2,一次取石成功率为69.70%,实验组患者的一次取石成功率为97.14%,χ~2=16.656,P<0.05。标准组1患者的并发症发病率为36.36%,标准组2患者的并发症发病率为33.33%,实验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病率为5.71%,χ~2=10.504,P<0.05。结论采用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小切开联合大球囊扩张术治疗难治性胆总管结石疗效显著,应在临床中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小切开 扩张 胆总管结石 胰腺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房颤动伴左房血栓患者的经皮二尖瓣球囊扩张术 被引量:1
10
作者 何浩 张小玲 +2 位作者 徐健 严激 韩小萍 《安徽医学》 2011年第8期1087-1088,共2页
目的评价经皮二尖瓣球囊扩张术(PBMV)治疗心房颤动(AF)伴左房血栓的二尖瓣狭窄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具备PBMV指征的风湿性二尖瓣狭窄(MS)合并心房颤动患者10例,经食管超声心动图(TEE)证实存在左房内血栓,均为2000年4月以后的住院患者... 目的评价经皮二尖瓣球囊扩张术(PBMV)治疗心房颤动(AF)伴左房血栓的二尖瓣狭窄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具备PBMV指征的风湿性二尖瓣狭窄(MS)合并心房颤动患者10例,经食管超声心动图(TEE)证实存在左房内血栓,均为2000年4月以后的住院患者,均予华法林治疗2个月后进行PBMV。扩张前后测左房压力,术后1周内复查TTE,观察左房内径(LAD)、二尖瓣口面积(MVA)、二尖瓣跨瓣压力阶差(MVPG)、二尖瓣前后交界裂开及二尖瓣反流等改变。结果经华法林抗凝治疗2个月后复查TEE发现,左房内血栓消失或机化。PBMV术后左房平均压(MLAP)及MVPG均较术前明显降低(P<0.001),而LAD在1周内缩小明显(P<0.01),术后二尖瓣反流(MR)增加不明显。术后均有二尖瓣交界裂开,其中前交界裂开6例,后交界裂开4例,前后交界均裂开3例,UCG检查显示MVA较前明显增加(P<0.001)。结论 AF伴左房血栓的PBMV在经华法林治疗2个月后仍然可行和安全,且在血流动力学参数、瓣口面积等方面均可达到较满意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颤动 左心房 血栓 经皮二尖瓣扩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食管超声在选择经皮二尖瓣球囊扩张术病例中的应用
11
作者 郑萍 刘艳君 +2 位作者 罗秀锋 阳维德 邹连英 《临床荟萃》 CAS 北大核心 2001年第8期369-370,共2页
关键词 经皮二尖瓣扩张 PBMV 经食管超声 TTE TE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食管超声结合X线引导经皮二尖瓣球囊扩张术
12
作者 王建安 张湘兰 +3 位作者 杨倩 冼棠超 鲁端 何红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2000年第4期168-169,182,共3页
目的 :研究经食管超声 ( TEE)结合 X线实时引导经皮二尖瓣球囊扩张术 ( PBMV)的价值。方法 :对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患者 4 3例 ,在食道四腔心平面观察 PBMV过程。结果 :TEE结合 X线 ,引导了全部患者的球囊扩张过程和 2 0例患者的穿... 目的 :研究经食管超声 ( TEE)结合 X线实时引导经皮二尖瓣球囊扩张术 ( PBMV)的价值。方法 :对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患者 4 3例 ,在食道四腔心平面观察 PBMV过程。结果 :TEE结合 X线 ,引导了全部患者的球囊扩张过程和 2 0例患者的穿刺房间隔过程。 19例房间隔穿刺一次成功 ,1例第二次穿刺成功。 TEE发现 4例患者左房钢丝一过性进入左心耳 ,及时撤出。 TEE显示 12例 18次球囊导管进入左心室过程中嵌入腱索 ,及时退出导管。 3例患者扩张后由二尖瓣轻度关闭不全转变为中度关闭不全 ,其余患者术后无二尖瓣关闭不全或程度无加重。无心包填塞 ,无继发性房间隔缺损及左向右分流者。结论 :PBMV术中运用 TEE引导有一定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心动图 经皮二尖瓣扩张 PBMV X线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综合护理干预对彩超引导下经皮静脉球囊扩张术治疗血液透析动静脉内瘘狭窄患者的效果 被引量:2
13
作者 蒋丽梅 《中国社区医师》 2023年第20期118-120,共3页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彩超引导下经皮静脉球囊扩张术治疗血液透析动静脉内瘘狭窄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1—12月于南宁市第一人民医院行彩超引导下经皮静脉球囊扩张术治疗血液透析动静脉内瘘狭窄的78例尿毒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彩超引导下经皮静脉球囊扩张术治疗血液透析动静脉内瘘狭窄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1—12月于南宁市第一人民医院行彩超引导下经皮静脉球囊扩张术治疗血液透析动静脉内瘘狭窄的78例尿毒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9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综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手术前后内瘘自然流量、透析血流速度、狭窄处内径、术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术后3、6个月内瘘畅通率。结果:护理后,两组内瘘自然流量、透析血流速度、狭窄处内径均大于护理前,且观察组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观察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术后3、6个月,两组内瘘畅通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应用于彩超引导下经皮静脉球囊扩张术治疗血液透析动静脉内瘘狭窄患者的效果显著,可提高内瘘自然流量、透析血流速度、狭窄处内径,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保障内瘘畅通率,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彩色多普勒超声 经皮静脉扩张 血液透析 动静脉内瘘 综合护理干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二尖瓣球囊扩张术治疗二尖瓣狭窄疗效观察 被引量:2
14
作者 黄创 《华夏医学》 2004年第3期410-411,共2页
关键词 二尖瓣狭窄 经皮二尖瓣扩张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小切开术联合球囊扩张术对胆囊储存及排空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2
15
作者 赵萌萌 杨荟玉 +1 位作者 陈永忠 刘冰熔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1年第7期1161-1165,共5页
目的探讨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小切开术(sEST)联合球囊扩张术(EPBD)对胆囊储存及排空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5月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接受sEST联合EPBD(球囊直径≤12 mm)取石的30例胆总管结石患者,根据是否合并胆囊结石分... 目的探讨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小切开术(sEST)联合球囊扩张术(EPBD)对胆囊储存及排空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5月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接受sEST联合EPBD(球囊直径≤12 mm)取石的30例胆总管结石患者,根据是否合并胆囊结石分为合并胆囊结石组(9例)和不合并胆囊结石组(21例),选取20例同期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采用超声测量胆囊空腹容积(FV)及脂餐后120 min内每隔30 min的胆囊残余容积(RV_(1)、RV_(2)、RV_(3)、RV_(4))。计算胆囊排空率(EF_(1)、EF_(2)、EF_(3)、EF_(4))、最大排空率(EF max)及相邻时间点的排空率之差(EF 2-EF_(1)、EF_(3)-EF_(2)、EF 4-EF_(3))。比较3组胆囊储存及排空功能。结果合并胆囊结石组与不合并胆囊结石组、对照组比较,FV、RV 1及RV 3较大,EF 1较低(P<0.05)。合并胆囊结石组EF_(2)、EF_(3)及EF_(max)较不合并胆囊结石组低(P<0.05)。合并胆囊结石组EF_(4)-EF_(3)较对照组大(P<0.05)。不合并胆囊结石组与对照组相比,RV_(4)和EF_(4)-EF_(3)较大,EF_(4)较高(P<0.05)。结论sEST联合EPBD术后,不合并胆囊结石患者的胆囊储存与最大排空功能及合并胆囊结石患者的胆囊最大排空功能较健康人无明显增强或减弱,合并胆囊结石患者的胆囊储存功能增强,脂餐后30 min的胆囊排空功能减弱,但其储存胆汁的能力是否增强尚不明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小切开 内镜下扩张 排空功能 胆总管结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十二指肠乳头小切开术联合球囊扩张术、内镜下机械碎石术治疗胆总管结石效果观察 被引量:7
16
作者 付忠 陈军 李晓毅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5期61-63,共3页
目的探讨十二指肠乳头小切开术联合球囊扩张、内镜下机械碎石术在胆总管结石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20例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确诊的胆总管结石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单纯应用内镜十二指肠乳头肌切开术治疗,... 目的探讨十二指肠乳头小切开术联合球囊扩张、内镜下机械碎石术在胆总管结石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20例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确诊的胆总管结石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单纯应用内镜十二指肠乳头肌切开术治疗,观察组给予十二指肠乳头小切开术+球囊扩张术,对于结石直径〉2 cm者联合应用内镜下机械碎石术。对比两组结石清除情况、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1次取石成功率分别为88.3%(53/60)、63.3%(38/60),2次碎石并取净发生率分别为10.0%(6/60)、25.0%(15/60),3次碎石并取净发生率分别为0、11.7%(5/60),总成功率分别为98.3%(59/60)和96.7%(58/60),两组1次取石成功率、2次和3次碎石并取净发生率比较,P均〈0.05。观察组与对照组结石直径〈1.0 cm者1次性取石成功率分别为100%(17/17)、94.7%(18/19),1.0-2.0 cm者1次性取石成功率分别为89.7%(26/29)、60%(18/30),〉2.0cm者1次性取石成功率分别为71.4%(10/14)、18.2%(2/11),两组1.0-2.0 cm、〉2.0 cm者1次性取石成功率比较,P均〈0.05。观察组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8.3%、35%,两组比较,P〈0.05。结论十二指肠乳头小切开术联合球囊扩张术、内镜下机械碎石术治疗胆总管结石可提高1次取石成功率,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减轻患者痛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总管结石 乳头小切开 内镜 扩张 机械碎石 十二指肠乳头肌切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镜下乳头括约肌球囊扩张术在胆囊切除术后综合征诊治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4
17
作者 高峰玉 纪瑞霞 +1 位作者 梁玉彩 孙方利 《中国内镜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977-979,共3页
目的探讨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与乳头球囊扩张术(EPBD)在胆囊切除术后综合征(PCS)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08年7月-2011年6月诊断为胆囊切除术后综合征的患者57例,分析应用ERCP与EPBD诊断和治疗的情况。结果55例(96... 目的探讨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与乳头球囊扩张术(EPBD)在胆囊切除术后综合征(PCS)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08年7月-2011年6月诊断为胆囊切除术后综合征的患者57例,分析应用ERCP与EPBD诊断和治疗的情况。结果55例(96.5%)成功实施ERCP,2例未成功者均为壶腹部肿瘤破坏乳头影响,但是取活检明确病因。其中未明确病因4例(7%),胆总管结石24例(42.1%),均经1次内镜取净结石,胆管中段狭窄6例(10.5%),行EPBD治疗成功解除狭窄,乳头炎性狭窄6例(10.5%),行EPBD治疗成功,乳头旁憩室5例(8.8%),行EPBD治疗成功,胆囊管残留过长及伴有残留结石4例(7%),行EPBD后效果不满意转外科手术治疗,壶腹部肿瘤4例(7%)转行外科手术治疗,胃十二指肠溃疡3例(5.3%),胰腺癌1例(1.8%)。ERCP与EPBD治疗后并发症为3.5%。结论ERCP与EPBD技术能及时明确PCS病因及诊断,并且给予相应的治疗,降低了漏诊误治的几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 经内镜乳头括约肌扩张 切除后综合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小切开联合球囊扩张术治疗胆总管结石的临床效果分析 被引量:3
18
作者 王忠辉 《中国实用医药》 2017年第29期4-7,共4页
目的分析对胆总管结石患者给予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小切开(SEST)联合球囊扩张术(EPBD)治疗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180例胆总管结石患者,采用随机分组法分为联合组和对比组,各90例。联合组患者采用内镜下SEST联合EPBD治疗,对比组患者采用内... 目的分析对胆总管结石患者给予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小切开(SEST)联合球囊扩张术(EPBD)治疗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180例胆总管结石患者,采用随机分组法分为联合组和对比组,各90例。联合组患者采用内镜下SEST联合EPBD治疗,对比组患者采用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首次结石取出成功率、机械碎石器使用率;术后观察高淀粉酶血症、急性胰腺炎、出血、穿孔等近期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首次结石取出成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患者机械碎石器使用率为14.4%,明显低于对比组的28.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近期并发症发生率为16.7%,低于对比组的28.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胆总管结石采用内镜下SEST联合EPBD治疗的临床效果显著,术后并发症较少,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头括约肌小切开 扩张 胆总管结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头球囊扩张对ERCP术后胰腺炎及出血的影响 被引量:3
19
作者 张善金 王河 +1 位作者 钟谷平 谢萍 《宜春学院学报》 2017年第12期68-69,共2页
目的:比较行乳头球囊扩张与不行乳头球囊扩张ERCP术后胰腺炎及出血的发生率,研究乳头球囊扩张对ERCP术后胰腺炎及出血的影响。方法:回顾2009月1月至2016年11月我院所有ERCP病历,其中有90例行乳头球囊扩张(EPBD)(A组),再去除上述90例病... 目的:比较行乳头球囊扩张与不行乳头球囊扩张ERCP术后胰腺炎及出血的发生率,研究乳头球囊扩张对ERCP术后胰腺炎及出血的影响。方法:回顾2009月1月至2016年11月我院所有ERCP病历,其中有90例行乳头球囊扩张(EPBD)(A组),再去除上述90例病例后随机调出90例(B组),统计2组胰腺炎及出血的发生率,并行统计学分析。结果:A组的术后胰腺炎发生率6.77%(6/90),B组胰腺炎发生率4.4%(4/9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组术后出血发生率2.22%(2/90),B组术后出血发生率1.11%(1/9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乳头球囊扩张不会增加ERCP术后胰腺炎及出血的风险,是安全有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RCP 乳头扩张 后胰腺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经皮冠状动脉球囊扩张术后延迟植入支架治疗临床效果分析 被引量:2
20
作者 何胜强 王会丛 谢甲义 《内科》 2020年第5期552-554,596,共4页
目的探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经皮冠状动脉球囊扩张术给予抗血栓治疗1周后再植入冠脉支架治疗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在我院接受经皮冠状动脉球囊扩张术治疗的97例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根... 目的探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经皮冠状动脉球囊扩张术给予抗血栓治疗1周后再植入冠脉支架治疗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在我院接受经皮冠状动脉球囊扩张术治疗的97例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后植入冠脉支架的时间,将患者分为即刻组(经皮冠状动脉球囊扩张术开通血管后即刻植入支架,51例)和延迟组(经皮冠状动脉球囊扩张术开通血管抗血栓治疗1周后再植入支架,46例)。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支架植入情况;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和出院后10个月的血流动力学变化情况以及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结果延迟组植入支架术后1 h内心电图ST段回落较术前≥50%、TIMI血流分级3级、心肌呈色3级患者的比例均显著高于即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延迟组患者植入的支架长度短于即刻组、数量少于即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后10个月,延迟组患者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均高于即刻组,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2.17%)显著低于即刻组(17.6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冠状动脉球囊扩张术开通血管、抗血栓治疗1周后再植入冠脉支架治疗,可更有效地改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的血流动力学指标,减少心血管事件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经皮冠状动脉扩张 植入支架 血流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