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经皮穿刺靶向定位骨水泥治疗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骨不愈合的可行性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李宗高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17年第15期2814-2815,共2页
目的探讨经皮穿刺靶向定位骨水泥治疗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OVCFs)骨不愈合的可行性。方法选取2013年10月至2016年4月鲁山县人民医院收治的31例OVCFs骨不愈合患者,所有患者均接受经皮穿刺靶向定位骨水泥治疗和抗骨质疏松治疗,3~6个月后... 目的探讨经皮穿刺靶向定位骨水泥治疗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OVCFs)骨不愈合的可行性。方法选取2013年10月至2016年4月鲁山县人民医院收治的31例OVCFs骨不愈合患者,所有患者均接受经皮穿刺靶向定位骨水泥治疗和抗骨质疏松治疗,3~6个月后进行随访。统计对比患者手术前后日常生活能力评分(QOL)、疼痛评分(VAS)、影像学指标(椎体中间高度、椎体前缘高度)变化情况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术后6个月患者VAS评分较术前降低,QOL评分较术前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椎体中间高度、椎体前缘高度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穿刺靶向定位骨水泥治疗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骨不愈合效果显著,可有效缓解患者疼痛感,提高其日常生活能力,且不会对椎体高度产生不利影响,安全性较高,具有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穿刺靶向定位骨水泥 质疏松性压缩性 不愈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医学影像信息系统术前规划个性化穿刺方案在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中的应用 被引量:2
2
作者 陈琛 李大伟 +4 位作者 马壮田 华堃池 李尧 高雁卿 邱淳烈 《中国骨伤》 2025年第2期114-118,共5页
目的:探讨运用医学影像信息系统(picture archiving and communication system,PACS)术前规划个性化穿刺方案在皮经椎体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行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 目的:探讨运用医学影像信息系统(picture archiving and communication system,PACS)术前规划个性化穿刺方案在皮经椎体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行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且获得1年以上随访的69例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椎压缩骨折患者,34例运用PACS软件术前规划个性化穿刺方案(观察组),男8例,女26例,年龄(73.30±7.96)岁;35例采用常规治疗(对照组),男7例,女28例,年龄(77.30±7.84)岁。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骨水泥注入量、骨水泥渗漏率、骨水泥弥散情况以及1年内再发骨折情况。术前及术后1 d、1年,测量两组患者伤椎Cobb角、行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及Oswsetry功能障碍指数(Oswsetry disability indexes,ODI)评价。结果: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未出现严重手术并发症,对照组发生2例再骨折。观察组手术时间(41.9±11.9)min,少于对照组(52.7±13.6)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骨水泥注入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2例出现骨水泥渗漏,少于对照组8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骨水泥分布指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伤椎Cobb角及ODI术前及术后1 d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术后1年时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腰背痛VAS评分各时间点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运用PACS软件术前规划个性化穿刺方案,能减少手术时间、降低骨水泥渗漏率,提高骨水泥弥散且更久地维持椎体术后形态及保持患者腰背部功能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个性化穿刺 质疏松 椎体压缩性 经皮椎体成形术 水泥渗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穿刺格式化射频消融联合靶向骨水泥注射治疗脊柱溶骨性转移瘤的效果 被引量:1
3
作者 陈焕诗 雷剑飞 冯浩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0年第7期1187-1189,共3页
目的观察经皮穿刺格式化射频消融联合靶向骨水泥注射治疗脊柱溶骨性转移瘤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3月至2018年2月柳州市柳铁中心医院收治的60例脊柱溶骨性转移瘤患者,按照治疗方案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给予对照组经皮椎体... 目的观察经皮穿刺格式化射频消融联合靶向骨水泥注射治疗脊柱溶骨性转移瘤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3月至2018年2月柳州市柳铁中心医院收治的60例脊柱溶骨性转移瘤患者,按照治疗方案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给予对照组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治疗,给予观察组经皮穿刺格式化射频消融联合靶向骨水泥注射治疗。对比两组骨水泥注射量,记录两组术前、术后1、3、6、9、12个月胸腰背部疼痛情况[视觉模拟评分量表(VAS)评分]和生活质量[卡氏功能状态(KPS)评分]。结果观察组骨水泥注射量多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3、6、9、12个月,两组VAS评分均较术前降低,KPS评分均较术前升高,且观察组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KPS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与PVP术相比,经皮穿刺格式化射频消融联合靶向骨水泥注射治疗脊柱溶骨性转移瘤,骨水泥注射量多,可减轻患者术后胸腰背部疼痛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溶性转移瘤 经皮穿刺格式化射频消融 靶向水泥注射 经皮椎体成形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穿刺骨水泥强化治疗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骨不愈合 被引量:4
4
作者 赵继荣 王兴盛 赵宁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57-60,共4页
目的探讨经皮穿刺靶向定位骨水泥强化治疗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骨不愈合的安全性及短期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09年9月~2012年9月在我院就诊病程6个月以上的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骨不愈合32例,在局麻及影像学监视下行靶向穿刺,到达骨不... 目的探讨经皮穿刺靶向定位骨水泥强化治疗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骨不愈合的安全性及短期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09年9月~2012年9月在我院就诊病程6个月以上的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骨不愈合32例,在局麻及影像学监视下行靶向穿刺,到达骨不愈合端注入骨水泥强化,比较术前1 d,术后1 d、3个月、6个月、12个月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ore,VAS)、日常生活能力(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ADL)评分情况和影像学结果。结果 32例共34节椎体顺利完成手术,术后影像学观察未见骨水泥渗漏。术后1 d、3个月、6个月、12个月VAS与术前1 d相比显著降低(P〈0.05),术后12个月与术后3个月比较VAS显著降低(P〈0.05)。术后3、6、12个月ADL评分与术前相比显著升高(P〈0.05)。术前后椎体前缘、中间高度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经皮穿刺靶向定位骨水泥强化治疗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骨不愈合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向定位 不愈合 水泥 质疏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穿刺高粘骨水泥椎体成形术治疗老年OVCF的效果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韦巍 薛峰 《中国实用医药》 2021年第34期104-106,共3页
目的探讨对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VCF)患者应用经皮穿刺高粘骨水泥椎体成形术治疗的效果。方法80例老年OVCF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应用保守方法治疗,实验组应用经皮穿刺高粘骨水泥椎体成形术治疗。比较两... 目的探讨对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VCF)患者应用经皮穿刺高粘骨水泥椎体成形术治疗的效果。方法80例老年OVCF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应用保守方法治疗,实验组应用经皮穿刺高粘骨水泥椎体成形术治疗。比较两组疗效,治疗前及治疗1、3个月的活动能力评分(LAS评分)、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结果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92.50%高于对照组的7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3个月,两组LAS、VA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实验组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经皮穿刺高粘骨水泥椎体成形术治疗老年OVCF的效果满意,可显著降低患者LAS与VAS评分,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穿刺高粘水泥椎体成形术 老年 质疏松性椎体压缩 临床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侧穿刺椎体后凸成形术骨水泥分布与穿刺角度的关系 被引量:32
6
作者 王想福 范有福 +2 位作者 石瑞芳 邓强 李中锋 《中国骨伤》 CAS 2015年第8期704-707,共4页
目的 :探讨胸腰椎压缩骨折单侧穿刺椎体后凸成形术椎体内骨水泥理想分布与穿刺角度的关系。方法 :对2013年1月至2014年3月收治的37例(37椎)胸腰椎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6例,年龄65~78岁,平均(71.83&... 目的 :探讨胸腰椎压缩骨折单侧穿刺椎体后凸成形术椎体内骨水泥理想分布与穿刺角度的关系。方法 :对2013年1月至2014年3月收治的37例(37椎)胸腰椎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6例,年龄65~78岁,平均(71.83±6.15)岁;女31例,年龄57~89岁,平均(71.06±7.89)岁。37例患者均行单侧穿刺椎体后凸成形术。术前对影像学资料进行分析,并测量病椎穿刺角度、穿刺点,术中参考术前测量数据进行穿刺,术后对X线片骨水泥分布面积进行计算,分析经皮单侧穿刺在合适的穿刺角度下骨水泥的双侧分布效果,并按照VAS评分对疗效进行评定。结果:胸椎T8-T12穿刺角度28°~33°,平均30.4°;腰椎L1-L5穿刺角度28°~35°,平均31.3°。术后复查X线片正位片双侧骨水泥面积比值为0.97±0.15,双侧弥散面积基本均等,总体趋势为穿刺测面积略大于对侧面积。患者术后VAS评分较术前有显著降低,术后疼痛明显缓解。结论:行单侧穿刺时,掌握适当外展角,使椎体内骨水泥分布达到双侧穿刺效果。通过术前对影像学资料进行分析,确定穿刺角度及进针点,术中参考术前测量数据进行穿刺,单侧穿刺椎体内骨水泥的分布即可达到双侧穿刺分布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质疏松 椎体压缩 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 水泥分布 穿刺角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穿刺定向复位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脊柱压缩骨折
7
作者 许文根 符楚迪 +1 位作者 潘兵 卢一生 《浙江临床医学》 2011年第6期660-661,共2页
老年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用经皮穿刺球囊扩张复位并骨水泥充填固定的微创治疗(PKP),已获得临床较多正面评价。由于脊柱骨折多表现为椎体部分塌陷,而且塌陷大多发生在椎体上半部分,经皮穿刺至椎体塌陷部位,用球囊扩张并骨水泥填... 老年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用经皮穿刺球囊扩张复位并骨水泥充填固定的微创治疗(PKP),已获得临床较多正面评价。由于脊柱骨折多表现为椎体部分塌陷,而且塌陷大多发生在椎体上半部分,经皮穿刺至椎体塌陷部位,用球囊扩张并骨水泥填充成形术,更符合治疗目的。作者对此进行初步探究,结果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穿刺球囊扩张 老年质疏松 微创治疗 脊柱压缩 成形术 质疏松性脊柱 复位 水泥充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PVP术后水泥椎再骨折1例
8
作者 郝运兵 孔建军 《安徽医学》 2024年第1期128-129,共2页
1病例资料患者,男性,60岁。因“弯腰搬重物后出现腰背部剧烈疼痛1周”,于2022年5月入院治疗。入院后追溯病史,3年前因轻微扭伤后出现腰背部疼痛,于本院行腰椎MR示L3/5椎体压缩变形伴骨髓水肿,诊断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住院行L3单侧... 1病例资料患者,男性,60岁。因“弯腰搬重物后出现腰背部剧烈疼痛1周”,于2022年5月入院治疗。入院后追溯病史,3年前因轻微扭伤后出现腰背部疼痛,于本院行腰椎MR示L3/5椎体压缩变形伴骨髓水肿,诊断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住院行L3单侧、L5双侧椎弓根入路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术后腰背部疼痛得到明显缓解,佩戴腰围可自主下地活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 质疏松 水泥椎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良小剂量骨水泥椎体成形术对老年腰椎病理性骨折患者作用观察
9
作者 钟斌 《当代医药论丛》 2024年第24期28-31,共4页
目的:分析改良小剂量骨水泥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PVP)对老年腰椎病理性骨折患者的作用。方法: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1月徐州市铜山区人民医院收治的腰椎病理性骨折老年患者40例作为研究对象,参照随机数字表法分对照组、观察组,每组各20... 目的:分析改良小剂量骨水泥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PVP)对老年腰椎病理性骨折患者的作用。方法: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1月徐州市铜山区人民医院收治的腰椎病理性骨折老年患者40例作为研究对象,参照随机数字表法分对照组、观察组,每组各20例。前者使用常量骨水泥PVP,后者使用改良小剂量骨水泥PVP治疗。对比两组围术期指标、疗效相关指标、并发症发生率、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骨水泥用量均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1 d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腰椎功能量表(JOA)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老年腰椎病理性骨折患者行PVP治疗时,与常量骨水泥相比,改良小剂量骨水泥可达到同样的效果,有助于缩短患者的手术时间、减轻其术后疼痛,同时可减少并发症,提高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病理性 老年患者 改良小剂量水泥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侧经皮穿刺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Kummell病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4
10
作者 姜泳 慈元 +2 位作者 迟晓飞 姚琦 杨茂伟 《中国实用医药》 2016年第34期83-84,共2页
目的分析双侧经皮穿刺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Kummell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36例Kummell病患者,采用双侧经皮穿刺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通过比较手术前后椎体前缘的高度比、局部矢状位Cobb角及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进行疗效评定。结果 36例... 目的分析双侧经皮穿刺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Kummell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36例Kummell病患者,采用双侧经皮穿刺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通过比较手术前后椎体前缘的高度比、局部矢状位Cobb角及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进行疗效评定。结果 36例患者术中无骨水泥不良反应及心、脑血管意外发生,无脊髓、神经损伤。术后24 h、术后3个月及末次随访时,VAS评分分别为(1.59±0.80)、(1.35±0.61)、(1.24±0.66)分,均小于术前的(5.59±0.80)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伤椎前缘高度比分别为(88.1±7.3)、(87.8±6.8)、(86.8±6.5)%,均高于术前的(29.1±6.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患者的伤椎矢状位Cobb角均小于术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穿刺椎体后凸成形术创伤小、并发症少,能够消除椎体骨折处的微动,提供足够的生物力学支撑,恢复脊柱的稳定性,是治疗Kummell病较好的手术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侧经皮穿刺椎体后凸成形术 水泥填充 Kummell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KP术中不同剂量骨水泥注入对老年绝经后OVCF患者的疗效
11
作者 刘冰 周志斌 徐海峰 《菏泽医学专科学校学报》 2020年第3期39-42,共4页
目的分析经皮穿刺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术中注入不同剂量骨水泥对绝经后骨质疏松性腰椎体压缩性骨折(OVCF)患者脊柱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于我院就诊的绝经后OVCF老年患者135例作,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67例,观察组6... 目的分析经皮穿刺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术中注入不同剂量骨水泥对绝经后骨质疏松性腰椎体压缩性骨折(OVCF)患者脊柱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于我院就诊的绝经后OVCF老年患者135例作,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67例,观察组68例。对照组PKP术中注入常规剂量骨水泥,观察组PKP术中注入小剂量骨水泥。随访1年,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以及Oswse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价两组患者手术前和术后1周下肢疼痛程度及功能障碍、脊柱功能及术后骨水泥渗漏的发生率。结果术后1周末,两组VAS、ODI评分无差异(P>0.05);术后1周和术后1年观察组椎体前缘高度、椎体中部高度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骨水泥渗漏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PKP术中注入常规剂量的骨水泥与小剂量骨水泥均可有效降低绝经后OVCF老年患者疼痛,改善患者下肢功能障碍及脊柱功能,但小剂量骨水泥可降低骨水泥渗漏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穿刺椎体后凸成形术 小剂量水泥 绝经后质疏松 腰椎体压缩性 脊椎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