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3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经皮穿刺椎间盘摘除术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 被引量:4
1
作者 赵建华 梁棉 +3 位作者 梁兆本 池宝成 王永述 康维东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2003年第2期140-141,共2页
关键词 经皮穿刺椎间盘摘除术 椎间盘突出症 影像学检查 手术方法 适应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脊柱内镜腰椎间盘摘除术后手术部位感染的临床特点及防治策略 被引量:2
2
作者 陈荣彬 潘艺之 +4 位作者 陈文创 鲁尧 张劲新 吴钊钿 李勇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343-349,共7页
目的总结经皮脊柱内镜腰椎间盘摘除(percutaneous endoscopic lumbar discectomy,PELD)术后手术部位感染(surgical site infection,SSI)的诊治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22年12月11例PELD术后SSI的病例资料。PELD术后均出现剧烈... 目的总结经皮脊柱内镜腰椎间盘摘除(percutaneous endoscopic lumbar discectomy,PELD)术后手术部位感染(surgical site infection,SSI)的诊治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22年12月11例PELD术后SSI的病例资料。PELD术后均出现剧烈腰背部或下肢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7~9分,平均8.1分。红细胞沉降率(ESR)17~114 mm/h,平均54.4 mm/h,C反应蛋白(CRP)8~151 mg/L,平均56.5 mg/L。MRI均提示术区椎间隙炎症信号改变。PELD术后2~17 d(平均9.5 d)确诊SSI。均采用抗生素治疗(经验性抗生素治疗4例,敏感抗生素7例),其中8例联合手术,包括经皮内镜病灶清除、置管冲洗引流4例,后路病灶清除2例,后路病灶清除联合内固定2例。结果随访14~75个月(平均36.8月)。根据改良MacNab标准,优5例,良4例,可2例。结论PELD术后SSI以发病急、再发剧烈腰背部或下肢疼痛、炎性指标升高及特征性影像学表现为临床特点,规范化的抗生素治疗辅以手术可以取得良好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内镜腰椎间盘髓核摘除术 椎间盘突出症 手术部位感染 临床特点 防治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穿刺腰椎间盘摘除术治疗慢性椎间盘源性下腰痛 被引量:8
3
作者 刘潇 段早辉 +2 位作者 徐志涛 王建辉 余晓龙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2005年第3期284-286,共3页
目的 评价应用经皮穿刺腰椎间盘摘除术对慢性椎间盘源性下腰痛的治疗效果。方法 应用经皮穿刺腰椎间盘摘除术治疗慢性椎间盘源性下腰痛2 6例。所有病例均在X线电视导向下进行。结果 随访3个月~4年,无严重并发症。根据MacNab腰腿痛... 目的 评价应用经皮穿刺腰椎间盘摘除术对慢性椎间盘源性下腰痛的治疗效果。方法 应用经皮穿刺腰椎间盘摘除术治疗慢性椎间盘源性下腰痛2 6例。所有病例均在X线电视导向下进行。结果 随访3个月~4年,无严重并发症。根据MacNab腰腿痛手术评价标准,术后3~6个月随访组,2 6例中优1 5例(5 7.7%) ,良7例(2 6 .9%) ,可3例,差1例,优良率84 .6 %。7个月~1年随访组2 2例,优1 1例(5 0 .0 %) ,良6 (2 7.2 %) ,可3例,差2例,优良率77.2 %。术后1年以上随访组1 4例,优7例(5 0 .0 %) ,良4例(2 8.5 %) ,可1例,差2例,优良率78.5 %。结论 经皮穿刺腰椎间盘摘除术对慢性椎间盘源性下腰痛疗效确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穿刺 椎间盘摘除术 慢性椎间盘源性下腰痛 介入性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穿刺腰椎间盘摘除术前后CT值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刘雷 张聪 +1 位作者 衡代忠 陈德英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1998年第2期114-115,共2页
经皮穿刺腰椎间盘摘除术前后CT值的比较研究刘雷1张聪1衡代忠1陈德英1我院自1993年起应用椎间盘镜对197例患者进行了椎间盘摘除术,优良率为83%〔1〕。为进一步认识其作用机理,我们选择了120例腰椎间盘突出患者,... 经皮穿刺腰椎间盘摘除术前后CT值的比较研究刘雷1张聪1衡代忠1陈德英1我院自1993年起应用椎间盘镜对197例患者进行了椎间盘摘除术,优良率为83%〔1〕。为进一步认识其作用机理,我们选择了120例腰椎间盘突出患者,记录其手术前、后的CT值并进行对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间盘摘除术 经皮穿刺 CT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穿刺腰椎间盘摘除术前测量与术中监视 被引量:1
5
作者 魏加强 尉言信 +2 位作者 陈明 黄建华 彭树进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SCD 1996年第5期217-218,共2页
经皮穿刺腰椎间盘摘除术前测量与术中监视魏加强,尉言信,陈明,黄建华,彭树进我院自1992年11月以来共为6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72个椎间隙施行经皮腰椎间盘摘除手术,均取得良好效果。现就术前测量及术中监视方法与体会... 经皮穿刺腰椎间盘摘除术前测量与术中监视魏加强,尉言信,陈明,黄建华,彭树进我院自1992年11月以来共为6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72个椎间隙施行经皮腰椎间盘摘除手术,均取得良好效果。现就术前测量及术中监视方法与体会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穿刺 椎间盘摘除术 测量 术中监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穿刺间盘镜下髓核分级摘除术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 被引量:1
6
作者 王文军 周江南 余建民 《湖南医科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366-368,共3页
目的 :探索经皮穿刺间盘镜下髓核分级摘除术 (PCAD)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的适应证及疗效。方法 :选择经临床和影像学资料确诊的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 2 8例 ,实施PCAD术 ;在椎间备用镜指导下分级摘除变性髓核 ,观察术后疗效及并发症。结果 ... 目的 :探索经皮穿刺间盘镜下髓核分级摘除术 (PCAD)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的适应证及疗效。方法 :选择经临床和影像学资料确诊的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 2 8例 ,实施PCAD术 ;在椎间备用镜指导下分级摘除变性髓核 ,观察术后疗效及并发症。结果 :以术后 3个月为疗效评价期 ,按MacMab标准 ,优良率达 82 2 %。X线片、CT或MRI追踪复查 ,无 1例出现颈椎失稳加重征象。结论 :间盘镜下髓核摘除具有定性准确、减压直接、操作安全、疗效可靠的优点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间盘突出 经皮穿刺间盘镜下髓核分级摘除术 PCAD 生物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穿刺腰椎间盘髓核摘除术失败原因分析
7
作者 黄强 杨安礼 +3 位作者 林兆华 张玉信 蔡珉巍 彭健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学报》 CSCD 2002年第1期64-66,共3页
目的分析经皮穿刺腰椎间盘髓核摘除术 (PLD)的手术失败原因。 方法 1995年 8月~ 1999年 3月的 146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行经皮穿刺腰椎间盘髓核摘除术 ,对其中 16例术后再手术的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初次PLD手术失败原... 目的分析经皮穿刺腰椎间盘髓核摘除术 (PLD)的手术失败原因。 方法 1995年 8月~ 1999年 3月的 146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行经皮穿刺腰椎间盘髓核摘除术 ,对其中 16例术后再手术的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初次PLD手术失败原因主要为椎管狭窄未解除、多间隙间盘突出遗漏、椎间盘钙化等 ,16例再手术病人取得良好效果 ,优良率达 87 6 %。 结论只有严格掌握PLD手术的适应症及操作技术 ,才能减少和避免再次手术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穿刺髓核摘除术 手术失败 再手术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穿刺髓核摘除术的应用解剖 被引量:11
8
作者 李忠华 卢万发 +2 位作者 钟世镇 周林球 邵振海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3期174-176,共3页
在6具成人尸体标本上观测 L2~S1椎间盘平面的几个进针点的角度、深度;穿刺针途径中,距血管、神经干的距离,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提出 L2~L3,L3~L4,L4~L5椎间盘穿刺点距后正中线8~12cm,穿刺角度约45°~60°。分析了L5~S1... 在6具成人尸体标本上观测 L2~S1椎间盘平面的几个进针点的角度、深度;穿刺针途径中,距血管、神经干的距离,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提出 L2~L3,L3~L4,L4~L5椎间盘穿刺点距后正中线8~12cm,穿刺角度约45°~60°。分析了L5~S1椎间盘的穿刺入路因其易损伤重要的血管、神经干,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穿刺 椎间盘 髓核摘除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椎间盘镜下髓核摘除术和经皮椎间盘切吸术治疗单节段中央型椎间盘突出症的远期疗效比较 被引量:15
9
作者 李永刚 韦继南 +4 位作者 陆军 王宸 吴小涛 何仕诚 滕皋军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40-44,共5页
目的比较椎间盘镜下髓核摘除术(MED)与经皮椎间盘切吸术(PLD)治疗中央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适应证、远期疗效及并发症,探讨两种术式的临床应用优势。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至2002年3月行手术治疗的单节段中央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其中... 目的比较椎间盘镜下髓核摘除术(MED)与经皮椎间盘切吸术(PLD)治疗中央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适应证、远期疗效及并发症,探讨两种术式的临床应用优势。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至2002年3月行手术治疗的单节段中央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其中应用MED治疗23例,应用PLD治疗40例,分别比较两组手术适应证范围,病变节段,手术时间和出血量,术后卧床时间,术后住院时间,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及MacNab评分。用配对t检验κ检验及Fisher精确概率法等方法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MED组平均随访时间为(5.1±0.6)年,PLD组平均随访期为(6.6±0.7)年。MED组的远期ODI、MacNab评分要好于PLD组,而MED组的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则明显长于或多于后者,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远期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MED组3.49%,PLD组未出现手术相关并发症。结论 MED及PL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均具有创伤小、恢复快、长期疗效好的特点,PLD临床普及率广,而MED相对学习曲线长,技术要求较高,手术风险较大,但MED的临床远期疗效高于PL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间盘突出 椎间盘镜下髓核摘除术 经皮椎间盘切吸术 远期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和显微镜下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9
10
作者 郁凯 杨忠 +3 位作者 李爱民 李响 朱本清 张殿英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S1期20-22,共3页
目的 比较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PTED)和显微镜下髓核摘除术(Micro)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LDH)的疗效.方法 选取2013年1月—10月天津市第五中心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LDH患者38例,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PTED组和Micro组,各19例,分别行PTED和... 目的 比较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PTED)和显微镜下髓核摘除术(Micro)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LDH)的疗效.方法 选取2013年1月—10月天津市第五中心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LDH患者38例,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PTED组和Micro组,各19例,分别行PTED和Micro.采用改良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估患者术前及术后1、3、12个月的神经功能;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估患者术后疼痛缓解情况;采用椎间盘高度指数(DHI)评估患者术前、及术后1、3、12个月椎间高度变化.结果 不同时间的ODI、VAS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288.996、214.279,P<0.05).两组术前和术后1、3、12个月的ODI、VA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PTED组住院时间、出血量均少于Micro组(P<0.05).PTED组不同时间的DH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260,P=0.854);Micro组不同时间的DH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26,P=0.854).两组术中、术后均未发生相关并发症.术后随访腰椎动力位X线活动度>10°者3例,其中PTED组1例,Micro组2例,术后随访过程中未见进一步加重.结论 PTED和Micro治疗LDH的效果均良好,是有效、安全的方法,可作为治疗LDH的选择方案.PTED住院时间短、出血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间盘移位 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 显微镜下髓核摘除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疼痛敏感度用于预测经皮脊柱内镜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早期效果 被引量:11
11
作者 刘益鸣 张丽思 +3 位作者 吴鸥 李君 冯艺 张挺杰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192-198,共7页
目的:观察疼痛敏感度对经皮脊柱内镜髓核摘除术(percutaneous transforaminal endoscopic discectomy,PTE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早期效果的影响。方法:101例诊断为腰椎间盘突出症病人行脊柱内镜髓核摘除术。术前完成以下量表:疼痛敏感度... 目的:观察疼痛敏感度对经皮脊柱内镜髓核摘除术(percutaneous transforaminal endoscopic discectomy,PTE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早期效果的影响。方法:101例诊断为腰椎间盘突出症病人行脊柱内镜髓核摘除术。术前完成以下量表:疼痛敏感度量表(pain sensitivity questionnaire,PSQ)、医院焦虑抑郁量表(hospital anxiety and depression scale,HADS)、疼痛灾难化量表(pain catastrophizing scale,PCS)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问卷表(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术后6月进行随访,内容包括腰腿痛评分(numerical rating scales,NRS)、ODI和Mac Nab评估。结果:98例病人完成随访。PTED术后症状显著缓解,根据Mac Nab评估结果将病人分为两组:优良组(83.7%)和中差组(16.3%)。优良组的PSQ评分显著低于中差组;PSQ评分与手术前后的ODI差值之间显著相关,但与手术前后NRS差值之间无明显相关。HADS和PCS评分在两组间无明显差异,且与手术前后的ODI、NRS差值之间无明显相关。结论:PSQ或许可用于预测PTED术后早期的整体功能恢复,但无法预测手术后的疼痛缓解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疼痛敏感度量表 椎间盘突出症 经皮脊柱内镜髓核摘除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治疗不同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分析 被引量:20
12
作者 何玉宝 徐执扬 +1 位作者 王洁颖 刘波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4期9810-9815,共6页
为观察不同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ar disc herniation,LDH)经皮椎间孔下髓核摘除术(percutaneous endoscopic lumbar discectomy,PELD)的临床疗效和并发症情况。通过回顾性分析2014年3月—2017年3月就诊于北京市垂杨柳医院骨科行PELD... 为观察不同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ar disc herniation,LDH)经皮椎间孔下髓核摘除术(percutaneous endoscopic lumbar discectomy,PELD)的临床疗效和并发症情况。通过回顾性分析2014年3月—2017年3月就诊于北京市垂杨柳医院骨科行PELD患者的临床资料方法研究不同类型LDH行PELD的临床疗效和并发症情况,根据椎间盘突出部位不同分组,分别为中央型、旁中央型、椎间孔和远外侧型。所有患者均在治疗后1周、3个月和6个月采用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 scale,VAS)评分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评分评估疗效。结果表明:三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住院时间、责任突出节段、Pfirrmann分级、手术时间和出血量无统计学差异;三组PELD手术并发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椎间孔和远外侧型神经损伤发生率最明显(P<0.05),中央型术后复发率(11.5%)最高;三组患者治疗前后及随访期间,VAS和ODI评分明显下降(P<0.01),各组VAS评分之间无明显差异,各组ODI评分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与中央型相比,椎间孔和远外侧型术后1周ODI评分下降明显(P<0.05);随访半年时,三组患者无论是VAS评分还是ODI评分均没有明显不同。可见PELD治疗不同类型的LDH,并发症少,缓解疼痛及远期功能恢复效果肯定。椎间孔和远外侧型LDH患者要警惕PELD术中神经损伤情况,而中央型LDH患者要重视PELD术后复发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间盘突出症 经皮椎间孔下髓核摘除术 临床效果 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再谈经皮腰椎间盘摘除术的适应证及禁忌证 被引量:5
13
作者 陈兴灿 陆雪华 +2 位作者 谭衍君 俞一曼 吴锦章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CAS 1999年第2期146-147,共2页
关键词 经皮 椎间盘摘除术 适应证 禁忌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腹穿刺腰椎椎间盘髓核摘除术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4
14
作者 姜文进 生琦瑞 +4 位作者 郑延波 宋雪鹏 刘胜 孙博琳 王涛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32-135,共4页
目的评价经腹穿刺腰椎椎间盘髓核摘除术(TALD)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522例腰椎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采用压腹定位仪腹部施压避开肠管及血管,空心针穿刺椎间盘前缘,逐级套管建立手术通道,经反复钳取髓核组织及负压切吸,实现椎间盘突出部位直... 目的评价经腹穿刺腰椎椎间盘髓核摘除术(TALD)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522例腰椎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采用压腹定位仪腹部施压避开肠管及血管,空心针穿刺椎间盘前缘,逐级套管建立手术通道,经反复钳取髓核组织及负压切吸,实现椎间盘突出部位直接减压。术后随访6~48个月并对随访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522例患者中520例完成TALD,2例因严重肠粘连无法压开肠管而放弃手术,1例术后并发乙状结肠损伤及椎间盘感染。手术穿刺成功率99.4%,无血管及神经损伤等并发症,总有效率93.3%。结论经腹穿刺腰椎椎间盘髓核摘除术能直接摘除突出部位的椎间盘组织,达到直接减压的效果,手术安全性高,创伤小,疗效好。TALD可作为L5~S1椎间盘突出的常规术式,为L2~L5椎间盘突出的一种补救方式,L1~L2椎间盘不宜行TALD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间盘 髓核摘除术 经腹穿刺 放射学 介入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内镜腰椎间盘摘除术中后颈部疼痛与腰段硬膜外腔压力的相关性 被引量:4
15
作者 茆庆洪 史长喜 +3 位作者 李青 肖兆妍 刘向荣 阮加萍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1194-1196,共3页
目的探讨经皮内镜腰椎间盘摘除术(percutaneous endoscopic lumbar discectomy,PELD)中后颈部疼痛与腰段硬膜外腔压力(lumbar epidural pressure,LEP)的相关性。方法本研究采用前瞻性设计,选择择期经椎板间隙入路PELD患者86例,男46... 目的探讨经皮内镜腰椎间盘摘除术(percutaneous endoscopic lumbar discectomy,PELD)中后颈部疼痛与腰段硬膜外腔压力(lumbar epidural pressure,LEP)的相关性。方法本研究采用前瞻性设计,选择择期经椎板间隙入路PELD患者86例,男46例,女40例,年龄19~71岁,ASAⅠ或Ⅱ级。采用腰段硬膜外麻醉,并经硬膜外导管接换能器连续监测LEP,记录手术开始前LEP基础值(LEPbase)、后颈部开始疼痛时LEP(LEPpain)和术中LEP最大值(LEP_(max)),采用趋势卡方检验分析LEP_(max)与后颈部疼痛发生率的关系。结果有30例(34.9%)患者术中出现后颈部疼痛。LEP_(max)最低为31.0mm Hg,最高为77.0mm Hg。后颈部疼痛患者LEP_(max)为(60.6±8.8)mm Hg,明显高于无疼痛患者的(50.7±9.5)mm Hg(P〈0.01)。后颈部疼痛的发生与LEP_(max)呈显著正相关(P〈0.01)。结论经皮内镜腰椎间盘摘除术中腰段硬膜外腔压力最大值越高的患者,后颈部疼痛发生的可能性越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内镜腰椎间盘摘除术 后颈部疼痛 腰段硬膜外腔压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穿刺摘除颈椎间盘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 被引量:30
16
作者 周义成 《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CAS 1993年第2期70-72,共3页
颈椎间盘突出症并非少见,特别是随着现代影像学技术的发展,对其检出率和诊断率明显提高。颈椎间盘突出症多见于中老年。有些医师对症状重。
关键词 颈椎 椎间盘突出 经皮 穿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颈椎间盘髓核摘除术手术器械的改良与应用 被引量:1
17
作者 生琦瑞 姜文进 +3 位作者 郑延波 宋雪鹏 刘胜 王涛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2007年第11期852-854,共3页
目的:探讨应用改良器械行经皮颈椎间盘髓核摘除术(PCD)的安全性及效果。方法:自1994年8月开始,通过对人体颈部解剖与影像学断面图像的对照研究,自行改良设计制作了新的手术器械(包括空心穿刺针、髓核夹取钳及颈椎间冲洗吸引器),以3条成... 目的:探讨应用改良器械行经皮颈椎间盘髓核摘除术(PCD)的安全性及效果。方法:自1994年8月开始,通过对人体颈部解剖与影像学断面图像的对照研究,自行改良设计制作了新的手术器械(包括空心穿刺针、髓核夹取钳及颈椎间冲洗吸引器),以3条成年犬为实验对象,进行PCD操作,观察穿刺的安全性。于1995年5月应用于临床,采用钳取和环锯局部切割相结合方式实现突出部位直接减压并以双腔式冲洗吸引器行椎间隙内0.08~0.1kPa负压吸引术,其中资料完整者252例,共306枚椎间盘。结果:3条试验犬行36次经皮穿刺有1次回血;临床应用病例中经皮穿刺椎间盘过程发现少许回血者13例,胸闷和心前区疼痛2例,撤针后重新穿刺均获成功,顺利完成手术。未发现术后感染和其他严重并发症。结论:改良后的PCD施术方法和手术器械可提高手术的安全性和成功率,从而减轻了施术医师和患者的心理压力,有利于该疗法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间盘 髓核摘除术 经皮 放射学 介入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椎间孔镜髓核摘除术后感觉异常及穿刺操作技巧分析:附4例报告 被引量:15
18
作者 吴健 范胜利 关月红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670-672,共3页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方法较多,公认的金标准是后路小切口椎板间开窗髓核摘除术。长期随访显示后路小切口手术会影响脊柱的稳定性,许多学者把椎间孔镜应用到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中,取得很好的疗效。
关键词 髓核摘除术 穿刺操作 感觉异常 椎板间开窗 小切口手术 椎间盘突出症 技巧分析 神经根牵拉伤 后正中线 髂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穿刺L5~S1椎间盘髓核摘除入路的应用解剖 被引量:20
19
作者 何尚宽 徐达传 +2 位作者 王义生 郑秋坚 周良安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3期168-170,共3页
在24具成人标本上解剖观察了 L5~S1椎间盘的毗邻关系。L5~S1椎间盘外侧存在一个由髂血管和神经干围成的“V”相对安全区,在该区内盘下缘宽0.6cm,上缘宽1.2cm。从髂前上棘往后5~6cm处,经皮水平向椎间盘中点穿刺,经过“V”区,损伤重要... 在24具成人标本上解剖观察了 L5~S1椎间盘的毗邻关系。L5~S1椎间盘外侧存在一个由髂血管和神经干围成的“V”相对安全区,在该区内盘下缘宽0.6cm,上缘宽1.2cm。从髂前上棘往后5~6cm处,经皮水平向椎间盘中点穿刺,经过“V”区,损伤重要结构的机会较少。L5~S1椎间盘前方由双侧髂血管围成的“∧”形“安全区”内,其面积是外侧“安全区”的3.2倍,用穿刺导管从腹前壁穿经腹膜腔直抵椎间盘前面,椎间盘前方的小肠将被自动推开,从而可经双侧髂血管之间由前面较安全地穿入椎间盘中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穿刺 椎间盘 髓核摘除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椎间孔镜与椎板开窗髓核摘除术治疗中年腰椎间盘突出症对比疗效分析 被引量:17
20
作者 罗进 兰海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S02期28-31,共4页
目的对比分析经皮椎间孔镜与椎板开窗髓核摘除术治疗中年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17年12月住院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80例。按照手术方式分为常规开放性手术组(42例)和孔镜组(38例)。观察两组病员术前术后... 目的对比分析经皮椎间孔镜与椎板开窗髓核摘除术治疗中年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17年12月住院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80例。按照手术方式分为常规开放性手术组(42例)和孔镜组(38例)。观察两组病员术前术后VAS、ODI、术中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卧床,术后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及术后优良率等指标。结果两组病员术中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卧床,术后住院时间,住院费用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除手术时间孔镜组长于常规组之外,其余孔镜组均低于常规组。VAS评分及ODI评分,术后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术后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病员术后VAS均明显低于术前,术后平均值孔镜组均低于常规组。两组患者均具有良好的优良率,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治疗中年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病员时,在熟练地掌握了孔镜技巧后经椎间孔镜髓核摘除术(PTED)是较好的选择。PTED近期疗效优于椎板开窗髓核摘除术(FD)组,并且住院费用花费更少,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间盘突出症 经皮椎间孔镜髓核摘除术 椎板开窗髓核摘除术 中年患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