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经皮穿刺桡动脉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和支架术123例报告 被引量:9
1
作者 赵全明 田 军 +2 位作者 李慧平 Martial Homon Gilles Grollier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269-271,共3页
目的:探讨经桡动脉进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可行性、安全性和介入材料的选择。 方法:选择经桡动脉冠状动脉造影成功的123例冠心病患者为研究对象。88处左冠状动脉病变中,56例使用了Judkins左冠导管,16例使用了Vo... 目的:探讨经桡动脉进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可行性、安全性和介入材料的选择。 方法:选择经桡动脉冠状动脉造影成功的123例冠心病患者为研究对象。88处左冠状动脉病变中,56例使用了Judkins左冠导管,16例使用了Voda左冠导管门4例使用了Amplatz左冠导管,另2例分别使用了人Amplatz左冠导管和MAC导管。45处右冠状动脉病变中,26例使用了Judkins右冠导管,12例使用了Amplatz右冠导管,6例使用了Amplatz左冠导管,l例使用了MAC指引导管。 结果:共对123例患者的138处病变(左主干1例,左前降支53例,左回旋支34例,右冠状动脉45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血管5例)进行了治疗。其中,对4处病变进行了单纯的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65处进行了直接支架术,69处进行了PTCA加支架术。123例中119例获得成功(96.7%)。支架置入前后血管平均狭窄程度分别为83.4%和 5.8%。共置入支架 131枚,其中 2.5 mm的11枚,2.75 mm的 5枚,3.0 mm的 50枚,3.5mm的 51枚,4.0 mm的 13枚,5mm的1枚。 结论:经桡动脉进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是一种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架术 桡动脉 经皮穿刺 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 PTC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桡动脉冠状动脉造影术消毒隔离的前馈控制 被引量:8
2
作者 王艳红 杨新凤 +1 位作者 杨益 王晗 《护理学杂志》 CSCD 2015年第3期12-14,共3页
目的探讨经桡动脉冠状动脉造影术(TRA)消毒隔离前馈控制的效果。方法对308例TRA患者(对照组)采取一般的消毒隔离措施,对312例患者(观察组)实施前馈控制管理,通过成立风险质控小组,运用"头脑风暴法"开展消毒隔离安全讨论,确立... 目的探讨经桡动脉冠状动脉造影术(TRA)消毒隔离前馈控制的效果。方法对308例TRA患者(对照组)采取一般的消毒隔离措施,对312例患者(观察组)实施前馈控制管理,通过成立风险质控小组,运用"头脑风暴法"开展消毒隔离安全讨论,确立心血管介入室消毒隔离的高危因素,对高危因素实施前馈控制措施。比较两组术后穿剌处伤口感染发生率。结果对照组发生穿剌处伤口感染20例(6.5%),观察发生8例(2.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TRA的消毒隔离实施前馈控制,能有效降低穿剌处伤口感染率,是手术安全的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血管介入室 桡动脉途径穿刺 冠状动脉造影术 消毒隔离 前馈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造影术后两种止血方法应用效果观察 被引量:14
3
作者 周建军 《护理研究(上旬版)》 2008年第4期907-907,共1页
关键词 冠状动脉造影术 桡动脉 止血方法 自粘弹性绷带 穿刺损伤 术后病人 体位限制 住院时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桡动脉途径冠状动脉造影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 被引量:12
4
作者 吴素理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2005年第4期424-425,共2页
关键词 冠状动脉造影术 动脉途径 护理 经皮穿刺桡动脉冠状动脉造影术 局部并发症 桡动脉途径 观察及护理 桡动脉冠状动脉造影术 2002年1月 2004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桡动脉穿刺冠状动脉介入操作并发症 被引量:25
5
作者 洪衡 王明生 +3 位作者 李明昌 王河 王磊 肖毅 《中国心血管杂志》 2008年第1期57-59,共3页
目的评价865例次经桡动脉冠状动脉介入诊治并发症情况。方法连续入选2005年8月至2006年12月我院冠状动脉介入诊治的病例865例次。分析常规经桡动脉介入诊治及并发症情况。结果(1)成功经桡动脉介入诊治856例次。(2)前臂血肿8例(0.9%);迷... 目的评价865例次经桡动脉冠状动脉介入诊治并发症情况。方法连续入选2005年8月至2006年12月我院冠状动脉介入诊治的病例865例次。分析常规经桡动脉介入诊治及并发症情况。结果(1)成功经桡动脉介入诊治856例次。(2)前臂血肿8例(0.9%);迷走神经反射3例(0.35%);假性动脉瘤1例(0.12%);一过性视力障碍者5例(0.58%);发生使介入操作延时的桡动脉痉挛9例(1.05%);经桡动脉介入诊治第二日穿刺侧脉搏较穿刺前明显减弱40例(4.67%),无脉者11例(1.29%)。结论常规经桡动脉进行介入诊治可行且并发症较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冠状动脉穿刺 桡动脉 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应用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导丝在经桡动脉介入治疗中置入鞘管及导管的方法 被引量:3
6
作者 张志钢 张必利 +2 位作者 刘宇 秦永文 赵仙先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1253-1256,共4页
目的探讨经桡动脉介入治疗(transradial intervention,TRI)过程中应用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percutaneous transluminal coronary angioplasty,PTCA)导丝置入鞘管及完成冠状动脉造影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 2012年1月至2013年3月行TRI的... 目的探讨经桡动脉介入治疗(transradial intervention,TRI)过程中应用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percutaneous transluminal coronary angioplasty,PTCA)导丝置入鞘管及完成冠状动脉造影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 2012年1月至2013年3月行TRI的病例中,术前Allen试验阳性、Seldinger法穿刺桡动脉后穿刺套管回血满意但无法置入直导丝的21例患者,经套管将PTCA导丝送至锁骨下动脉处,置入6F桡动脉鞘管,经PTCA导丝推送5F造影导管至肱动脉,交换导丝完成冠状动脉造影。术后即刻拔除鞘管,观察术后即刻至术后3d血管穿刺相关并发症(出血、血肿、迷走反射、假性动脉瘤)发生情况。结果所有21例患者均成功应用PTCA导丝(Runthrough NS导丝)置入动脉鞘管,完成冠状动脉造影,12例(57.1%)患者随后完成经桡动脉PTCA及植入冠脉支架治疗,其中1例发生桡动脉痉挛。所有患者术后即刻造影显示无造影剂外渗,术后即刻至术后3d内无穿刺点出血、前臂血肿、迷走反射及假性动脉瘤,术后监测血压良好。结论桡动脉穿刺时穿刺针或套管回血满意、直导丝无法置入时,可应用PTCA导丝通过前臂血管成功置入动脉鞘管完成冠脉造影。该方法安全、有效,提高了桡动脉穿刺成功率,可作为桡动脉穿刺时的一种备选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 冠状血管造影术 桡动脉 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冠状动脉造影术术前准备及术后护理重要性
7
作者 高邦茹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2004年第S2期225-225,共1页
目的 冠状动脉造影术是对心血管疾病做出诊断的金标准 ,接受这项检查的患者也不断增多 ,因此手术前的准备及手术后的护理就显得尤为重要。方法  (一 )术前准备 :①首先做好患者的思想工作 ,让其放松紧张情绪 ,消除思想顾虑 ,说明冠状... 目的 冠状动脉造影术是对心血管疾病做出诊断的金标准 ,接受这项检查的患者也不断增多 ,因此手术前的准备及手术后的护理就显得尤为重要。方法  (一 )术前准备 :①首先做好患者的思想工作 ,让其放松紧张情绪 ,消除思想顾虑 ,说明冠状动脉造影术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争得病人的同意 ,有效得到患者的配合和治疗。②向患者说明冠状动脉造影术是对冠心病进行进一步诊断和治疗的有效方法。③嘱患者练习床上排尿 ,以免术后股动脉穿刺需卧床 2 4h而导致尿潴留等症状。 (二 )术前准备。①双侧上肢前臂、双侧腹股沟区备皮 ,嘱患者病情允许情况下洗澡。②划出双侧足背动脉搏动区域 ,做好标记。③术前做 12导心电图、UCG、胸片、血常规、出凝血时间、血型、血生化、电解质、快速HBSAG和快速抗H CV ,快速抗HIV、RPR检查。④检查术前晚让患者休息好。必要时给地西泮片口服 ,保证患者充足睡眠。⑤术晨测体温、脉搏、呼吸、血压 ,记录在护理记录单上。⑥术晨禁食水 6h(不包括服药 )、停止皮下注射抗凝剂、降糖药等。 (三 )术后护理。①经股动脉途径者术后患者绝对卧床 2 4h ,穿刺部位加压包扎 ,砂袋压迫 6h ,穿刺侧下肢制动 2 4h ,伤口换药后可下床活动。②嘱患者多饮水 ,尽快排出造影剂 ,协助做好生活护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造影术 术后护理 术前准备 重要性 护理记录单 穿刺部位 心血管疾病 桡动脉途径 北京煤炭总医院 加压包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桡动脉行复杂冠状动脉病变的介入治疗 被引量:8
8
作者 罗建平 刘惠亮 +5 位作者 马春梅 韩玮 杨胜利 马东星 荆丽敏 孟荣英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492-494,共3页
目的探讨经桡动脉行复杂冠状动脉病变介入治疗的可行性。方法将178例左主干开口病变、分叉病变、慢性闭塞病变、长度≥30mm的长病变、纡曲成角病变及严重钙化病变等复杂冠状动脉病变患者经桡动脉途径进行PCI。结果经桡动脉PCI完成率97.2... 目的探讨经桡动脉行复杂冠状动脉病变介入治疗的可行性。方法将178例左主干开口病变、分叉病变、慢性闭塞病变、长度≥30mm的长病变、纡曲成角病变及严重钙化病变等复杂冠状动脉病变患者经桡动脉途径进行PCI。结果经桡动脉PCI完成率97.2%。因导引导管支撑力不够,采用双导丝技术18例,采用子母导管技术5例,微导管技术6例,锚技术3例。左主干开口病变8处即刻全部成功。左主干分叉病变双支架置入17例,单支架置入9例。其他分叉病变67处,单支架置入47处,双支架置入20处。双支架置入后对吻球囊扩张成功率100%。34处慢性闭塞病变PCI成功27处。长度≥30mm的长病变91处、纡曲成角病变23处、严重钙化病变27处全部PCI成功。术中支架内血栓2例,住院期间亚急性血栓形成2例。死亡1例。穿刺处并发症:桡动脉闭塞8例,前臂肿胀4例,无血肿及神经损伤。结论经桡动脉途径进行冠状动脉复杂病变的PCI有较高的成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桡动脉 冠状动脉疾病 支架 冠状血管造影术 血管成形术 经腔 经皮冠状动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桡动脉冠状动脉介入术后桡动脉管径及血流动力学改变 被引量:11
9
作者 马聪 刘惠亮 +5 位作者 吴晓霞 马春梅 马东星 罗建平 杨胜利 魏立科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486-488,共3页
目的探讨经桡动脉冠状动脉介入术前及术后桡动脉管径及血流动力学变化。方法经桡动脉冠状动脉介入手术的139例患者,按疾病类型分为5组,正常组(20例)、高血压组(26例)、血脂异常组(44例)、糖尿病组(22例)、糖尿病合并血脂异常组(合并组,2... 目的探讨经桡动脉冠状动脉介入术前及术后桡动脉管径及血流动力学变化。方法经桡动脉冠状动脉介入手术的139例患者,按疾病类型分为5组,正常组(20例)、高血压组(26例)、血脂异常组(44例)、糖尿病组(22例)、糖尿病合并血脂异常组(合并组,27例)。分别于术前及术后48~72h行右侧桡动脉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血管超声检查,记录右侧桡动脉近段、中段、远段的管径、血流速度。结果桡动脉近段、中段、远段的管径术前与术后比较均无显著差异,术后远段血流速度较术前明显增快,有显著差异(P<0.05),其中糖尿病组、合并组术前远段管径较正常组和高血压组小,有显著差异(P<0.05)。术后48~72h内桡动脉远段穿刺点处管腔轻度狭窄。结论糖尿病和糖尿病合并血脂异常患者经桡动脉冠状动脉介入术前因血管较细,更易出现远段穿刺部位轻度狭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桡动脉 冠状血管造影术 血流动力学 血管成形术 经腔 经皮冠状动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如何提高经远端桡动脉入径穿刺成功率、“曲径通幽”?基于两千余病例的经验总结 被引量:4
10
作者 蔡高军 师干伟 +9 位作者 李峰 李文华 严永敏 薛社亮 肖建强 顾君 宋艳斌 张刘燕 卢伟 龚春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7期3361-3365,3382,共6页
经远端桡动脉入径行冠状动脉介入诊疗是目前冠状动脉介入诊疗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与经桡动脉入径比较,经远端桡动脉入径具有患者舒适度高、相关并发症少等优势,但由于桡动脉迂曲及远端桡动脉相对细小,经远端桡动脉入径穿刺存在明显的... 经远端桡动脉入径行冠状动脉介入诊疗是目前冠状动脉介入诊疗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与经桡动脉入径比较,经远端桡动脉入径具有患者舒适度高、相关并发症少等优势,但由于桡动脉迂曲及远端桡动脉相对细小,经远端桡动脉入径穿刺存在明显的“学习曲线”。本文基于两千余病例诊治经验,分析、总结了经远端桡动脉入径穿刺失败的常见原因(主要包括患者因素和操作因素两个方面)及处理策略,以期为提高穿刺成功率、促进经远端桡动脉入径的应用等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冠状动脉疾病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冠状血管造影术 桡动脉 远端桡动脉 基于问题的学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龄患者经远端桡动脉入路行冠状动脉介入诊疗的可行性及安全性 被引量:7
11
作者 张秋薇 葛冬琴 +2 位作者 李峰 师干伟 蔡高军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1320-1322,共3页
目的探讨经远端桡动脉入路在高龄患者中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9月至2021年12月在江苏大学附属武进医院心内科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高龄患者212例,根据首选穿刺入路分为远端桡动脉组90例和常规桡动脉... 目的探讨经远端桡动脉入路在高龄患者中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9月至2021年12月在江苏大学附属武进医院心内科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高龄患者212例,根据首选穿刺入路分为远端桡动脉组90例和常规桡动脉组122例,比较2组穿刺成功率、穿刺时间、术后压迫止血时间等。结果远端桡动脉组既往PCI比例、收缩压及舒张压明显高于常规桡动脉组(P<0.05,P<0.01)。远端桡动脉组总体穿刺成功82例(91.1%),常规桡动脉组穿刺成功117例(95.9%),2组穿刺成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远端桡动脉组1针穿刺成功率明显低于常规桡动脉组(63.3%vs 92.6%,P<0.01),穿刺时间明显长于常规桡动脉组[62(60,90)s vs 60(60,60)s,P<0.01]。远端桡动脉组VAS评分和止血时间明显低于常规桡动脉组(P<0.01)。结论在高龄患者中经远端桡动脉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桡动脉 穿刺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止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llen试验在冠状动脉造影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被引量:12
12
作者 王正中 李维琼 +7 位作者 何艺 冉华 王丽 冯翠屏 杨秀梅 蒲毅 梁伯平 倪淑宇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16年第6期649-650,共2页
目的探讨Allen试验在经桡动脉途径冠状动脉造影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随机双盲对照试验,选取2010年8月~2014年1月在我院进行冠状动脉造影的患者共1332例,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669例为未行Allen试验而直接穿刺桡动脉者,对照组663例,其中Al... 目的探讨Allen试验在经桡动脉途径冠状动脉造影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随机双盲对照试验,选取2010年8月~2014年1月在我院进行冠状动脉造影的患者共1332例,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669例为未行Allen试验而直接穿刺桡动脉者,对照组663例,其中Allen试验阳性者591例,Allen试验阴性者72例。记录2组桡动脉穿刺成功率、桡动脉置管成功率、造影总成功率及术后相关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桡动脉穿刺成功率(99.25%vs 98.94%)、桡动脉置管成功率(98.95%vs 98.64%)、桡动脉造影总成功率(98.51%vs98.94%)无显著差异(P〉0.05)。2组术后相关并发症(桡动脉闭塞、假性动脉瘤、皮下出血、血肿、前臂肿胀、手部缺血症状、脑梗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主要并发症的转归:对照组桡动脉假性动脉瘤1例经外科手术治愈;观察组股动脉假性动脉瘤1例经超声引导下瘤内注射凝血酶后治愈。2例脑梗死均系股动脉途径导致,经过积极的药物治疗,1例完全康复,1例病情明显好转;前臂严重肿胀1例,考虑系导丝致桡动脉中段穿孔可能,经压迫肱动脉及应用止血药物后完全恢复。结论 Allen试验在冠状动脉造影中的临床意义有限,经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造影前Allen试验阴性不能作为绝对禁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血管造影术 桡动脉 穿刺 血管成形术 经腔 经皮冠状动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对比剂外泄征象患者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急性心包填塞的临床特点 被引量:7
13
作者 史冬梅 周玉杰 +4 位作者 刘思朦 王志坚 成万钧 郭永和 刘宇扬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1093-1094,共2页
目的分析无对比剂外泄征象PCI术后急性心包填塞的临床特点。方法分析12例PCI术后出现急性心包填塞患者的临床表现及处理方法。结果 12例患者中,9例术中支架释放不能充分扩张,使用高压球囊扩张后;2例普通球囊扩张后;1例对吻扩张后,出现... 目的分析无对比剂外泄征象PCI术后急性心包填塞的临床特点。方法分析12例PCI术后出现急性心包填塞患者的临床表现及处理方法。结果 12例患者中,9例术中支架释放不能充分扩张,使用高压球囊扩张后;2例普通球囊扩张后;1例对吻扩张后,出现剧烈的胸痛,持续时间较长,不能缓解,术中造影未发现对比剂外渗的现象。12例患者术后6~8 h出现血压下降,心率加快,经超声心动图证实为急性心包填塞,行心包穿刺并留置猪尾导管持续引流,并再次行冠状动脉造影仍未发现对比剂外渗现象。1 2例患者经对症治疗痊愈出院。结论造影显示无对比剂外泄并不能完全除外心包填塞的可能。及时心包穿刺引流等对症治疗后,多数患者预后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压塞 血管成形术 经腔 经皮冠状动脉 手术后并发症 气囊扩张术 心包穿刺 冠状血管造影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女性患者经桡动脉冠脉介入诊治70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3
14
作者 卢剑华 胡允兆 +2 位作者 周艺 黄翔 黎文生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7年第11期1687-1688,共2页
目的:探讨女性患者经桡动脉途径行冠脉介入诊治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70例患者术前均接受Allen试验检查,选择右侧桡动脉作为穿刺插管的部位,一般使用6F Cordis的桡动脉穿刺包,Judkins造影管,个别使用Amplatz、多功能MP管等行冠脉造影(CA... 目的:探讨女性患者经桡动脉途径行冠脉介入诊治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70例患者术前均接受Allen试验检查,选择右侧桡动脉作为穿刺插管的部位,一般使用6F Cordis的桡动脉穿刺包,Judkins造影管,个别使用Amplatz、多功能MP管等行冠脉造影(CAG);介入治疗(PCI)时视CAG结果选择合适的指引导管,指引导丝、球囊、支架的选择和操作与经股动脉途径大致相同。结果:穿刺置管成功67例,成功率为96/,66例(94/)造影成功,3例穿刺失败(2例为钢丝无法进入,1例鞘管送入后无回血),1例为头臂动脉弯曲造影管无法送至冠状窦口。27例患者即时行PCI治疗,共处理病变38处,植入支架35枚,全部植入成功。术中血管痉挛6例(9/),术后穿刺部位小血肿4例(6/),前臂肿胀2例(3/),桡动脉搏动减弱5例(7/),桡动脉闭塞1例(2/),无夹层、残余狭窄等并发症及肢体远端缺血等。结论:女性患者虽桡动脉相对细小、易痉挛,但只要充分术前准备,熟练、轻柔操作,经桡动脉行冠脉介入诊治与经股动脉同样安全、可行,且因穿刺局部并发症少,患者更乐意接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桡动脉 冠状血管造影术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患者桡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特点及影响因素 被引量:4
15
作者 李紫旋 王雨杰 +6 位作者 柳子静 王国忠 吴永霞 王宇平 闫蕊 华琦 郭金成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229-232,共4页
目的应用光学相干断层成像(OCT)观察经皮桡动脉冠状动脉介入术后老年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桡动脉粥样硬化(RAA)斑块特点,探讨RAA斑块形成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3月~2020年3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潞河医院心内科经桡... 目的应用光学相干断层成像(OCT)观察经皮桡动脉冠状动脉介入术后老年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桡动脉粥样硬化(RAA)斑块特点,探讨RAA斑块形成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3月~2020年3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潞河医院心内科经桡动脉路径行OCT指导下冠状动脉造影和(或)介入治疗且术毕即刻完成桡动脉OCT的ACS患者124例,根据年龄分为老年组53例(≥60岁)和中青年组71例(<60岁)。经皮桡动脉冠状动脉介入术将鞘管回撤至距穿刺点2 cm处,并对桡动脉近段、中段和远段行OCT检查,比较2组RAA斑块检出率、分布和斑块特征,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RAA斑块的危险因素。结果124例患者中,检出RAA斑块46例(37.1%)。老年组RAA斑块检出率明显高于中青年组(56.6%vs 22.5%,P<0.01),近段(34.0%vs 14.1%,P<0.01)和远段(43.4%vs 9.9%,P<0.01)受累比例较中青年组更高。老年组纤维、脂质及钙化斑块检出率明显高于中青年组(P<0.05,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60岁(OR=4.275,95%CI:1.929~9.474,P<0.01)和糖尿病(OR=2.726,95%CI:1.148~6.475,P<0.05)为RAA斑块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桡动脉OCT发现老年ACS患者容易发生RAA斑块,增龄和糖尿病是RAA斑块形成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桡动脉 斑块 动脉粥样硬化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冠状血管造影术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糖尿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远端桡动脉入径逆向开通闭塞桡动脉的可行性:单中心前瞻性研究 被引量:5
16
作者 袁铭培 林耀望 +3 位作者 贝伟杰 刘华东 董少红 孙鑫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7期3373-3377,共5页
背景经桡动脉入径行冠状动脉介入诊疗后桡动脉闭塞(RAO)发生率较高,但目前尚缺少关于经远端桡动脉入径(dTRA)逆向开通闭塞桡动脉的大样本量、长期随访研究。目的评估dTRA逆向开通闭塞桡动脉的可行性。方法连续纳入深圳市人民医院心血管... 背景经桡动脉入径行冠状动脉介入诊疗后桡动脉闭塞(RAO)发生率较高,但目前尚缺少关于经远端桡动脉入径(dTRA)逆向开通闭塞桡动脉的大样本量、长期随访研究。目的评估dTRA逆向开通闭塞桡动脉的可行性。方法连续纳入深圳市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2019年6月—2021年12月收治的TRA行冠状动脉介入诊疗后出现RAO的患者44例。主要观察指标为dTRA逆向开通闭塞桡动脉成功率,次要观察指标包括d TRA逆向开通闭塞桡动脉失败的可能预测因素、住院期间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术后3、6、12个月桡动脉通畅率。结果本研究dTRA逆向开通闭塞桡动脉成功率为88.6%(39/44),根据dTRA逆向开通闭塞桡动脉情况分为成功组(n=39)与失败组(n=5)。失败组患者糖尿病病史、吸烟、慢性冠状动脉完全闭塞比例高于成功组,行球囊成形术比例低于成功组(P<0.05)。两组患者既往行冠状动脉介入诊疗次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住院期间穿刺部位出血、血肿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成功组患者术后3、6、12个月桡动脉通畅率分别为48.7%(19/39)、43.6%(17/39)、35.9%(14/39)。结论d TRA逆向开通闭塞桡动脉具有可行性,成功率高达88.6%,但远期通畅率低于50.0%;糖尿病、吸烟、既往行冠状动脉介入诊疗次数、慢性冠状动脉完全闭塞、未行球囊成形术可能是d TRA逆向开通闭塞桡动脉失败的影响因素;推荐RAO同时需择期行冠状动脉介入诊疗的患者dTRA逆向开通闭塞桡动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冠状动脉疾病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冠状血管造影术 动脉闭塞性疾病 远端桡动脉 桡动脉闭塞 前瞻性研究 可行性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版本国际放射防护委员会建议组织器官权重因子对心脏介入诊疗所致有效剂量的影响 被引量:7
17
作者 刘彬 白玫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923-926,共4页
目的对比采用国际放射防护委员会(ICRP)60和ICRP103组织器官权重因子计算冠状动脉血管造影术(CAG)及经皮穿刺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PCI)所致有效幅射剂量的变化。方法采用在ART仿真人体辐照体模(fluke biomedical)躯干部分布放热释光剂量... 目的对比采用国际放射防护委员会(ICRP)60和ICRP103组织器官权重因子计算冠状动脉血管造影术(CAG)及经皮穿刺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PCI)所致有效幅射剂量的变化。方法采用在ART仿真人体辐照体模(fluke biomedical)躯干部分布放热释光剂量计的方法获得器官剂量,再将器官剂量按照不同版本ICRP组织器官权重因子加权求和获得有效剂量。分析有效剂量变化趋势及原因。同时计算有效剂量与剂量面积乘积(DAP)转换系数。结果ICRP103对组织器官权重因子进行调整后带来了有效剂量的增加:CAG(6.88%)和PCI(8.46%)。对于CAG、PCI诊疗过程,权重因子的变化带来女性有效剂量的变化为7.25%(8.76%),男性有效剂量的变化为6.51%(8.17%);有效剂量对DAP的转换系数也从0.10(0.13)变为0.11(0.14)。结论ICRP103对组织器官权重因子的调整导致了CAG和PCI诊疗过程所致患者器官剂量的增加,对于有效剂量增加幅度PCI略高于CAG,女性患者略高于男性患者。有效剂量的增加有两方面原因:器官权重因子变化小而器官当量剂量大和器官当量计量小但器官权重因子变化大。有效剂量和DAP之间转换系数的变化表明在介入放射工作中用转换系数估算患者有效剂量时要考虑新版本ICRP对组织器官权重因子的调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辐射剂量 介入放射学 冠状动脉血管造影术 经皮穿刺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巧用葡萄酒瓶的木瓶塞
18
作者 张艳萍 《护理研究(上旬版)》 2007年第4期895-895,共1页
关键词 葡萄酒 瓶塞 冠状动脉造影术 桡动脉穿刺 包扎伤口 可替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