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2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经皮神经电刺激治疗疼痛的文献计量学分析
1
作者 肖柏炀 蔡孟成 +1 位作者 方凡夫 李柏 《海军军医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681-687,共7页
目的 探讨经皮神经电刺激(TENS)治疗疼痛的研究现状与未来热点。方法 检索中国知网和Web of Science数据库中TENS治疗疼痛的相关文献,检索时限为2013年1月1日至2022年12月31日。使用R语言环境下的Bibliometrix包和Java语言环境下的VOSvi... 目的 探讨经皮神经电刺激(TENS)治疗疼痛的研究现状与未来热点。方法 检索中国知网和Web of Science数据库中TENS治疗疼痛的相关文献,检索时限为2013年1月1日至2022年12月31日。使用R语言环境下的Bibliometrix包和Java语言环境下的VOSviewer软件对近10年TENS治疗疼痛的文献进行汇总整理,归纳TENS治疗疼痛的研究现状并预测未来研究热点。结果 共纳入中文文献143篇、英文文献769篇,2013-2022年间中文、英文文献发文量总体上均呈上升趋势,中文、英文文献单篇最高被引频次分别为130次、235次。英文文献系统关键词总频次分析显示TENS治疗疼痛的热点为有效性与机制研究,历年系统关键词分析结果显示脑干、预防、肩痛是2021年当年频次最高的关键词;战略坐标图结果显示未来发展方向主要分为2类:第1类为术后疼痛、镇痛与阿片受体,第2类为神经疼痛、脊髓与激活。中文文献关键词频次分析显示经皮神经电刺激、疼痛、镇痛、分娩镇痛、经皮穴位电刺激等为TENS治疗疼痛的研究热点。结论 TENS治疗疼痛的研究热度正在逐步上升,研究热点主要为各种疼痛的临床有效性与机制研究,未来研究可能会从阿片受体与脊髓角度展开更深入的机制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神经刺激 疼痛 阿片受体 文献计量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神经电刺激(TENS)的研究新进展 被引量:19
2
作者 宋莉 刘慧 王泉云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300-302,共3页
关键词 经皮神经刺激 临床研究 随机对照 进展综述 tens 国内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穴位电刺激对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患儿苏醒期躁动的影响 被引量:1
3
作者 利雪阳 吴安石 +3 位作者 昝京伟 徐凯 刘国凯 任惠龙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709-713,共5页
目的探讨经皮穴位电刺激(TEAS)对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SPR)患儿苏醒期躁动(EA)的影响。方法选择择期在全麻下行SPR的脑瘫患儿42例,男20例,女22例,年龄6~12岁,BMI 13~24 kg/m^(2),ASAⅠ或Ⅱ级。将患儿随机分为两组:经皮穴位电刺激组(T... 目的探讨经皮穴位电刺激(TEAS)对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SPR)患儿苏醒期躁动(EA)的影响。方法选择择期在全麻下行SPR的脑瘫患儿42例,男20例,女22例,年龄6~12岁,BMI 13~24 kg/m^(2),ASAⅠ或Ⅱ级。将患儿随机分为两组:经皮穴位电刺激组(T组)和对照组(C组),每组21例。T组于麻醉诱导前30 min给予TEAS双侧合谷穴及内关穴,持续至手术结束。C组在相同的穴位放置电极片,但不予电刺激。所有患儿均采用全凭静脉麻醉。记录入室时、拔管即刻、拔管后5、15、30 min的HR、MAP。记录术中瑞芬太尼和丙泊酚的用量、手术时间、拔管时间。记录拔管后15 min的Wong-Baker面部疼痛表情(FPS-R)评分和儿童麻醉苏醒期躁动评估量表(PAED)评分,并计算苏醒期躁动(EA)发生率。记录术后恶心呕吐(PONV)发生情况。结果与入室时比较,C组拔管即刻、拔管后5、15 min HR明显增快,拔管即刻、拔管后5、15、30 min MAP明显升高(P<0.05);T组拔管即刻、拔管后5、15 min HR明显增快,MAP明显升高(P<0.05)。与C组比较,T组拔管即刻、拔管后5、15、30 min HR明显减慢,MAP明显降低(P<0.05);术中瑞芬太尼用量明显减少,拔管时间明显缩短,术后FPS-R评分、PAED评分和EA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两组手术时间、术中丙泊酚用量和PONV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TEAS可有效预防行SPR的脑瘫患儿EA发生,有利于维持血流动力学平稳,减少阿片类药物用量,减轻患儿术后疼痛,加快麻醉复苏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穴位刺激 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 脑瘫 儿童 苏醒期躁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神经电刺激结合运动疗法治疗脑卒中后肩痛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28
4
作者 任芸 顾旭东 +4 位作者 姚云海 顾敏 傅建明 尹汉逵 俞志良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2006年第7期601-602,共2页
目的观察经皮神经电刺激(TENS)结合运动疗法治疗脑卒中后肩痛的疗效。方法将60例脑卒中后肩痛患者分为2组,治疗组30例,采用TENS合并运动疗法治疗;对照组30例,采用单纯TENS治疗。采用疼痛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和Fugl-Meyer评估量表进行... 目的观察经皮神经电刺激(TENS)结合运动疗法治疗脑卒中后肩痛的疗效。方法将60例脑卒中后肩痛患者分为2组,治疗组30例,采用TENS合并运动疗法治疗;对照组30例,采用单纯TENS治疗。采用疼痛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和Fugl-Meyer评估量表进行疗效评定。结果治疗组在减轻疼痛、增加肩关节活动范围、增加患侧上肢运动功能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TENS合并运动疗法治疗脑卒中后肩痛具有满意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神经刺激(tens) 运动疗法 肩痛 脑卒中 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经刺激在干眼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1
5
作者 周羡媚 邵毅 廖萱 《眼科新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40-144,共5页
干眼是一种常见的眼科疾病,其主要症状包括眼睛干涩、刺痛以及视力模糊等。长期以来,干眼的治疗主要依赖于补充泪液成分,如人工泪液、泪道栓塞和睑板腺按摩等。然而这些方法对于部分患者效果不佳,因此探索新的治疗机制变得尤为重要。近... 干眼是一种常见的眼科疾病,其主要症状包括眼睛干涩、刺痛以及视力模糊等。长期以来,干眼的治疗主要依赖于补充泪液成分,如人工泪液、泪道栓塞和睑板腺按摩等。然而这些方法对于部分患者效果不佳,因此探索新的治疗机制变得尤为重要。近年来,神经刺激疗法作为一种新兴的治疗手段,在干眼治疗领域引起了广泛关注。本文将深入探讨神经刺激在干眼治疗中的应用现状以及未来的潜在应用前景,以期为神经刺激疗法在干眼治疗中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刺激 干眼 鼻内外神经刺激 眶周经皮刺激 非侵入性脑刺激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神经电刺激与功能性电刺激对脑卒中患者肩关节半脱位的即刻影响 被引量:12
6
作者 郑修元 林阳阳 +4 位作者 燕铁斌 董军涛 庄志强 吴伟 李睿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1168-1170,共3页
脑卒中后的肩关节半脱位(glenohumeral subluxation,GHS),是患者偏瘫上肢的主要表现之一,是脑卒中常见的并发症[1].纠正GHS的方法有电刺激、肩吊带、针灸、康复训练、肌效贴等[2].功能性电刺激(functional electrical stimulation,FE... 脑卒中后的肩关节半脱位(glenohumeral subluxation,GHS),是患者偏瘫上肢的主要表现之一,是脑卒中常见的并发症[1].纠正GHS的方法有电刺激、肩吊带、针灸、康复训练、肌效贴等[2].功能性电刺激(functional electrical stimulation,FES)和经皮神经电刺激(transcutaneous electrical stimulation,TENS)是常用的电刺激治疗方法,Ekim等[3]发现TENS结合常规康复治疗方法可明显缓解脑卒中肩关节半脱位后的肩痛,Wang等[4]发现FES治疗可减轻脑卒中后的肩痛,增加肩关节被动活动度并减轻GHS.Koyuncu等[5]则得出FES可以治疗GHS和肩关节痛的结论.TENS作为镇痛的主要物理因子是否也会对GHS产生影响?本课题就此对单次的FES与TENS即刻治疗效果通过X线检查进行了观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肩关节半脱位 功能性刺激 经皮神经刺激 脑卒中患者 即刻 治疗方法 脑卒中后 ten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神经电刺激分娩镇痛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21
7
作者 刘嘉 邱迪 +3 位作者 谭萱 左莉 秦佳佳 李瑞满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416-419,共4页
目的:探讨经皮神经电刺激(TENS)的分娩镇痛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将入选后有分娩镇痛要求的孕妇随机分为2组,即TENS组和腰硬联合麻醉(CSEA)组,同期无分娩镇痛要求的孕妇设为空白对照组,每组各50例.观察并比较3组中成功阴道分娩孕妇的VAS疼... 目的:探讨经皮神经电刺激(TENS)的分娩镇痛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将入选后有分娩镇痛要求的孕妇随机分为2组,即TENS组和腰硬联合麻醉(CSEA)组,同期无分娩镇痛要求的孕妇设为空白对照组,每组各50例.观察并比较3组中成功阴道分娩孕妇的VAS疼痛程度评分,血清强啡肽浓度,产程及母儿妊娠结局.结果:镇痛效果各组间相比,TENS组和CSEA组的VAS疼痛评分均较空白对照组明显降低,CSEA组最低(P<0.05);镇痛后TENS组孕妇血清强啡肽明显升高(P<0.05);TENS组与空白对照组相比,产程和母儿结局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TENS在一定程度上减轻分娩疼痛,分娩镇痛安全有效,不影响产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娩镇痛 经皮神经刺激 疗效 安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经肌肉电刺激和经皮神经电刺激对脑卒中患者偏瘫肩痛及上肢运动功能康复影响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42
8
作者 盛治进 刘九玉 +4 位作者 常春 张忠兴 余千春 陈凯华 夏林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604-607,共4页
偏瘫肩痛是脑卒中后常见的并发症,限制了肩关节活动度,从而影响上肢运动功能[1]。有研究表明,脑卒中偏瘫肩痛发生率高达70%,常表现为被动和主动活动肩关节时出现肩痛,或伴有肩关节活动受限,甚至静息状态下自发性肩痛,这增加了患者痛苦,... 偏瘫肩痛是脑卒中后常见的并发症,限制了肩关节活动度,从而影响上肢运动功能[1]。有研究表明,脑卒中偏瘫肩痛发生率高达70%,常表现为被动和主动活动肩关节时出现肩痛,或伴有肩关节活动受限,甚至静息状态下自发性肩痛,这增加了患者痛苦,影响患者上肢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恢复,延长了患者的恢复进程[2]。神经肌肉电刺激(neuromuscular electrical stimulation,NMES)、经皮神经电刺激(transcutaneous electrical nerve stimulation,TENS)是目前广泛使用的两种减少偏瘫肩痛、缓解上肢运动功能的干预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神经刺激 神经肌肉刺激 上肢运动功能 肩关节活动度 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偏瘫肩痛 脑卒中患者 静息状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神经肌电刺激治疗周围神经损伤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25
9
作者 李琦 曾炳芳 +2 位作者 王金武 张长青 范存义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7期628-630,共3页
目的:探讨经皮神经肌电刺激中运用设定的电参数治疗周围神经损伤的可行性及有效性。方法:采用TERESA-神经肌体仪(低频脉冲治疗仪)对23例周围神经损伤患者进行经皮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治疗中应用设定好的刺激参数,观察受损神经功能恢复... 目的:探讨经皮神经肌电刺激中运用设定的电参数治疗周围神经损伤的可行性及有效性。方法:采用TERESA-神经肌体仪(低频脉冲治疗仪)对23例周围神经损伤患者进行经皮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治疗中应用设定好的刺激参数,观察受损神经功能恢复情况并进行治疗前、后肌电图对比分析。结果:23例桡神经、正中神经、尺神经、腓总神经及胫神经损伤患者,经1—2个疗程治疗后受损神经功能有明显恢复,神经纤维平均再生距离达21.3cm(2.03mm/d)。再生速度显著快于1—1.5cm/d的平均速度(P<0.05)。其中21例(91.31%)感觉、运动功能达S3M3以上。肌电图检查发现经电刺激治疗后17例(73.91%)患者出现再生电位。结论:以设定的经皮神经肌电刺激治疗周围神经损伤可有效促进周围神经再生,改善受损的神经支配的肢体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围神经 经皮刺激 神经再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电神经刺激配合微波治疗痛性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疗效观察 被引量:23
10
作者 王海澜 冉春风 +5 位作者 王明军 李明亮 田永锋 柳学勇 彭丽媛 胡志峰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431-434,439,共5页
目的:观察经皮电神经刺激(TENS)配合微波治疗痛性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效果,制定出痛性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PDN)的康复治疗模式。方法:将61例痛性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与对照组(31例),两组患者均接受常规糖尿病治... 目的:观察经皮电神经刺激(TENS)配合微波治疗痛性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效果,制定出痛性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PDN)的康复治疗模式。方法:将61例痛性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与对照组(31例),两组患者均接受常规糖尿病治疗,另外实验组给予TENS配合微波治疗。在治疗前和治疗1个疗程(15d)后,分别对两组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定量感觉阈值、神经传导速度的评定,并随访观察预后及进行疗效评价。结果:TENS配合微波治疗痛性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经随访的问卷调查,治疗组患者对四肢末梢神经的感觉异常恢复满意度及疼痛改善程度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间比较,治愈率治疗组(26.7%)优于对照组(9.6%)(P<0.05),总有效率治疗组(93.3%)优于对照组(48.3%)(P<0.05)。结论:TENS配合微波治疗,能有效治疗痛性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用此疗法比患者单纯药物治疗疗效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神经刺激 微波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神经电刺激联合加速康复外科多模式镇痛在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后的镇痛效果 被引量:24
11
作者 韦玮 方梓羽 +3 位作者 马艳群 张春兰 陈萍 吴伟英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1251-1254,共4页
目的探讨经皮神经电刺激(TENS)联合加速康复外科(ERAS)多模式镇痛在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后的镇痛效果。方法选取拟行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ERAS组和ERAS+TENS组,每组30例。比较两组患者术后4、8、16、24 h疼痛程度视觉模... 目的探讨经皮神经电刺激(TENS)联合加速康复外科(ERAS)多模式镇痛在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后的镇痛效果。方法选取拟行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ERAS组和ERAS+TENS组,每组30例。比较两组患者术后4、8、16、24 h疼痛程度视觉模拟评分(VAS)和Ramsay镇静评分。于患者麻醉诱导前、手术开始30 min、术后清醒时检测血清β⁃内啡肽水平。比较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中麻醉药物用量、术后48 h恶心呕吐发生率、术后排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结果与ERAS组相比,ERAS+TENS组术后16 h内疼痛VAS评分下降,术后8 h和16 h时Ramsay镇静评分较升高(P<0.05)。手术开始30 min和术后清醒时,ERAS+TENS组β⁃内啡肽水平较ERAS组明显升高(P<0.05)。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排气时间、术中异丙酚和瑞芬太尼用量、恶心呕吐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ERAS+TENS组非切口痛发生率明显下降(P<0.05)。结论TENS联合ERAS多模式镇痛可降低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患者术后的疼痛感,提高镇静舒适度,但无法减少阿片类药物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肌瘤 经皮神经刺激 加速康复外科 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 镇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神经电刺激治疗超重和肥胖症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8
12
作者 田德润 李晓东 +2 位作者 石玉顺 刘亦鸣 韩济生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277-279,共3页
目的 :应用韩氏穴位神经刺激仪 (HANS)对单纯性肥胖志愿者进行经皮神经电刺激 ,观察其治疗肥胖症的疗效。方法 :筛选 16例单纯性肥胖症志愿者 ,在 2 0 0 1年 11月至 2 0 0 2年 5月间进行HANS减肥临床试验。选取8个穴位 ,隔日治疗 ,每周 ... 目的 :应用韩氏穴位神经刺激仪 (HANS)对单纯性肥胖志愿者进行经皮神经电刺激 ,观察其治疗肥胖症的疗效。方法 :筛选 16例单纯性肥胖症志愿者 ,在 2 0 0 1年 11月至 2 0 0 2年 5月间进行HANS减肥临床试验。选取8个穴位 ,隔日治疗 ,每周 3次 ,记录体重变化。结果 :在未加饮食限制的条件下 ,经HANS治疗后 ,肥胖志愿者体重逐渐下降。至第 12周时 ,体重下降 (2 .0 6± 0 .31)kg ,体重下降百分率为 (2 .78± 0 .4 0 ) % (P <0 .0 1)。中止治疗4周 (春节期间 )后 ,体重有所回升。再经HANS仪治疗 15周 ,体重再度下降 ,与未治疗前相比 ,体重下降 (2 .81±0 .6 8)kg ,体重下降百分数为 (3.90± 0 .4 0 ) % (P <0 .0 0 1)。结论 :经皮神经电刺激有助于控制超重或肥胖者体重。如果再配合饮食控制和运动锻炼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重 肥胖症 经皮神经刺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电神经刺激在机器人辅助上肢运动训练中对表面肌电信号的影响 被引量:14
13
作者 黄立男 陈宏伟 +2 位作者 叶晓勤 季林红 谢雁鸣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963-969,共7页
目的:通过表面肌电信号sEMG分析,研究经皮电神经刺激TENS对机器人辅助运动训练sEMG变化的规律性,以便于研究其对训练效果的影响。方法:对4名健康男性进行两轮各20min机器人辅助上肢自主循迹运动训练,并分别在其中一轮运动的过程中结合T... 目的:通过表面肌电信号sEMG分析,研究经皮电神经刺激TENS对机器人辅助运动训练sEMG变化的规律性,以便于研究其对训练效果的影响。方法:对4名健康男性进行两轮各20min机器人辅助上肢自主循迹运动训练,并分别在其中一轮运动的过程中结合TENS。实验过程中采集sEMG,并以希尔伯特-黄变换HHT方法得到平均频率MNF进行评定。结果:持续的TENS对肱二头肌在运动训练过程中的MNF谷值均值的变化率有较明显影响,而有刺激和没有刺激的运动训练中的MNF谷值回归线的截距和斜率的变化率则没有明显规律性。同一刺激模式下,不同肌肉所受的影响并不相同,肱桡肌和肱三头肌上没有明显的规律性。结论:在机器人辅助上肢自主循迹运动训练的过程中加入TENS对某些上肢肌肉有兴奋作用。但是,持续同一刺激对不同肌肉有不同的刺激效果,因此针对运动训练的不同动作阶段,应对不同的肌肉给予相对应的刺激,而不是单纯地给予持续的刺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康复机器人 机器人辅助训练 经皮神经刺激 表面肌 循迹训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神经电刺激疗法辅助治疗阿片类药物镇痛不全骨转移癌痛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11
14
作者 杜伟斌 鲍关爱 +3 位作者 沈福祥 胡华辉 陈荣良 全仁夫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2期3997-4001,共5页
背景中重度癌痛已成为癌症患者生存质量下降的原因之一,尽管以吗啡为代表的强阿片类药物对中重度癌痛效果明显,但仍有40%~60%的癌痛患者得不到充分控制。而经皮神经电刺激疗法(TENS)辅助药物治疗癌痛的方式已逐渐被学者认可。目的探讨T... 背景中重度癌痛已成为癌症患者生存质量下降的原因之一,尽管以吗啡为代表的强阿片类药物对中重度癌痛效果明显,但仍有40%~60%的癌痛患者得不到充分控制。而经皮神经电刺激疗法(TENS)辅助药物治疗癌痛的方式已逐渐被学者认可。目的探讨TENS对阿片类药物镇痛不全的骨转移癌痛有效性和安全性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9月-2018年5月在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江南医院和浙江省肿瘤医院住院治疗的骨转移癌痛患者48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阿片类药物组(24例)和联合治疗组(24例),分别采用单纯阿片类药物和TENS联合阿片类药物治疗。治疗前、治疗2周、4周后采用简明疼痛评估量表评估疼痛程度,记录24 h等效吗啡用量、24 h暴发痛发作次数及药物不良反应,比较两组间的差异。结果联合治疗组治疗2周、4周后最剧烈疼痛、平均疼痛、目前疼痛评分低于阿片类药物组(P<0.05);两组治疗2周、4周后最剧烈疼痛、平均疼痛、目前疼痛评分低于同组治疗前(P<0.05)。两组治疗2周、4周后等效吗啡用量高于同组治疗前(P<0.05);且同期组间比较,联合治疗组等效吗啡用量低于阿片类药物组(P<0.05)。两组治疗2周、4周后暴发痛发作次数少于同组治疗前(P<0.05);且同期组间比较,联合治疗组暴发痛发作次数少于阿片类药物组(P<0.05)。两组患者在治疗期间阿片类药物不良反应主要包括恶心呕吐、便秘、头晕、瘙痒等,没有出现嗜睡、呼吸抑制等不良反应。联合治疗组恶心呕吐、便秘发生率低于阿片类药物组(P<0.05)。结论 TENS联合阿片类药物治疗能有效减轻骨转移癌痛,并可减缓癌痛患者阿片类药物用量进程,同时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有效性和安全性相对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神经刺激 镇痛 阿片类药物 骨转移癌痛 治疗结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神经电刺激预防失神经肌萎缩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6
15
作者 张东 赵斌 +3 位作者 张金海 余征 汪爱媛 卢世璧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9期542-545,共4页
目的:观察经皮神经电刺激(TENS)在减轻失神经肌肉萎缩和提高神经端侧缝合侧枝萌出率中的作用。方法:18只成年新西兰白兔,随机分为A、B、C3组,切断双侧腓神经后与外膜开窗的胫神经端侧缝合。左后肢为实验侧,给予TENS,持续6周。右后肢为... 目的:观察经皮神经电刺激(TENS)在减轻失神经肌肉萎缩和提高神经端侧缝合侧枝萌出率中的作用。方法:18只成年新西兰白兔,随机分为A、B、C3组,切断双侧腓神经后与外膜开窗的胫神经端侧缝合。左后肢为实验侧,给予TENS,持续6周。右后肢为对照侧,不给电刺激。分别于术后3、6、16周取材,进行大体观察、神经肌肉组织学、神经电生理、肌湿重和透射电镜检查。结果:各组实验侧胫前肌湿重和肌纤维截面积,腓神经有髓纤维数、传导速度和振幅均高于对照侧(P<0.05),A组两侧肌湿重及C组腓神经潜伏期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TENS在减轻失神经肌肉萎缩和提高神经端侧缝合侧枝萌出率方面有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神经刺激 预防 肌萎缩 实验 神经再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穴位经皮神经电刺激(HANS)治疗脊髓损伤引起的痉挛 被引量:9
16
作者 汪家琮 周红俊 +5 位作者 刘根林 严尚诚 袁毓 韩济生 陈晓红 罗非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1997年第3期111-117,共7页
本研究通过穴位表面进行电刺激(TENS)观察其改善脊髓损伤性肌痉挛的即刻和长期治疗效果,并对其机理进行了初步分析。观察结果如下:(1)高频(100Hz)刺激30分钟具有明显的即时解痉效果,而低频(2Hz)刺激解痉疗效不佳;(2)高频T... 本研究通过穴位表面进行电刺激(TENS)观察其改善脊髓损伤性肌痉挛的即刻和长期治疗效果,并对其机理进行了初步分析。观察结果如下:(1)高频(100Hz)刺激30分钟具有明显的即时解痉效果,而低频(2Hz)刺激解痉疗效不佳;(2)高频TENS的解痉效应可为阿片受体拮抗剂纳洛酮部分阻断;(3)高频TENS具有持久的解痉效果;(4)与腰部和骶部刺激相比,穴位刺激的疗效持续时间最为持久。我们推测,穴位高频电刺激加强了脊髓中强啡肽的释放,通过k型阿片受体降低了前角运动神经元的兴奋性,从而对脊髓损伤性肌痉挛产生明显的改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神经刺激 穴位 痉挛 脊髓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电神经刺激在脑卒中后上肢功能障碍中的应用 被引量:36
17
作者 唐朝正 贾杰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306-310,共5页
脑卒中后上肢功能障碍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自理能力,经皮电神经刺激作为一种上肢功能障碍康复手段,其有效性已得到相关临床研究的证实。但如何根据脑卒中患者具体情况选择适宜的治疗方法加速上肢功能的康复,一直是临床工作者关注... 脑卒中后上肢功能障碍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自理能力,经皮电神经刺激作为一种上肢功能障碍康复手段,其有效性已得到相关临床研究的证实。但如何根据脑卒中患者具体情况选择适宜的治疗方法加速上肢功能的康复,一直是临床工作者关注的焦点。本文就经皮电神经刺激在脑卒中后上肢功能障碍临床康复中的应用研究现状进行综述,以帮助临床工作者更好地指导患者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上肢 功能障碍 经皮神经刺激 经皮穴位刺激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膝关节置换术后经皮神经电刺激即刻镇痛的临床对照研究 被引量:8
18
作者 王宁华 谢斌 +2 位作者 魏星 李民 许云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188-190,共3页
目的:探讨经皮神经电刺激(TENS)对全膝关节置换术后疼痛的镇痛作用。方法:42例患者随机分入两组,即TENS组和安慰刺激组。所有患者膝关节的术后疼痛程度采用视觉类比方法(VAS)进行评测。多项逐步回归分析法10.0版本比较TENS组与安慰刺激... 目的:探讨经皮神经电刺激(TENS)对全膝关节置换术后疼痛的镇痛作用。方法:42例患者随机分入两组,即TENS组和安慰刺激组。所有患者膝关节的术后疼痛程度采用视觉类比方法(VAS)进行评测。多项逐步回归分析法10.0版本比较TENS组与安慰刺激组前、中、后之间VAS的变化。结果:TENS组与安慰刺激组两组比较术后第一天疼痛程度(VAS)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ENS组明显降低术后疼痛程度。TENS组VAS评分从刺激前的100%降低至60min刺激中的83.3%±14.9%,及20min刺激后的85.7%±16.1%,并在TENS刺激后的60min回升到94.3%±7.8%。结论:全膝关节置换术后TENS有明显的即刻镇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神经刺激 全膝关节置换 临床对照研究 即刻 术后疼痛程度 tens 逐步回归分析法 10.0版本 镇痛作用 VAS评分 类比方法 显著性 患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穴位电刺激预防肺癌化疗病人末梢神经炎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7
19
作者 潘晓君 顾芬 +1 位作者 黄李华 李玉梅 《护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0期3274-3277,共4页
[目的]探讨经皮穴位电刺激法对肺癌病人化疗后末梢神经炎发生率的影响。[方法]使用便利抽样方法,共选取300例初次进行奥沙利铂化疗的非小细胞肺癌病人,分为常规组100例,穴位组100例,假穴位组100例,常规组对病人实施预防性使用营养神经... [目的]探讨经皮穴位电刺激法对肺癌病人化疗后末梢神经炎发生率的影响。[方法]使用便利抽样方法,共选取300例初次进行奥沙利铂化疗的非小细胞肺癌病人,分为常规组100例,穴位组100例,假穴位组100例,常规组对病人实施预防性使用营养神经药物结合常规护理;穴位组是在常规组的基础上经皮穴位电刺激合谷、曲池、足三里、三阴交、太冲穴5个穴位;假穴位组是在常规组的基础上在以上5个穴位旁的肌肉上给予经皮电刺激。分别在化疗第1天、第5天、第8天、第14天、第28天,由责任护士在病房为病人实施穴位电刺激后观察病人末梢神经炎发生情况以及病人舒适度以及肝功能情况。[结果]在化疗后的第5天、第8天、第14天、第28天穴位组的周围神经炎发生率显著低于其他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化疗后第8天,穴位组的舒适度评分显著高于其他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化疗后第8天,穴位组病人的血清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指标低于其他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穴位电刺激能有效预防铂类药物引起的末梢神经炎的发生,增加病人舒适度,延缓化疗药物对病人肝脏的损害,确保化疗顺利进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癌 化疗 经皮穴位刺激 末梢神经 肝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三叉神经电刺激预处理对戊四氮致痫大鼠海马谷氨酸脱羧酶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0
20
作者 张慧敏 李良勇 +1 位作者 李家林 王玉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732-736,共5页
目的观察经皮三叉神经电刺激(TNS)预处理对戊四氮(PTZ)致痫大鼠癫痫行为及海马谷氨酸脱羧酶65、67(GAD65、GAD67)表达的影响。方法将大鼠分为对照组和TNS组,分别给予连续1、7、14、28 d的假刺激和经皮TNS预处理后腹腔注射PTZ,观察给药后... 目的观察经皮三叉神经电刺激(TNS)预处理对戊四氮(PTZ)致痫大鼠癫痫行为及海马谷氨酸脱羧酶65、67(GAD65、GAD67)表达的影响。方法将大鼠分为对照组和TNS组,分别给予连续1、7、14、28 d的假刺激和经皮TNS预处理后腹腔注射PTZ,观察给药后2 h内大鼠癫痫发作行为学表现,并应用免疫组化方法观察海马各区GAD65和GAD67的表达。结果①与对照组相应时间点比较,TNS组刺激1、7 d大鼠发作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NS组连续刺激14、28 d大鼠癫痫发作程度明显减轻(P<0.05);②与相应时间点对照组比较,TNS组1 d大鼠海马区GAD65阳性细胞表达增加不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NS组7、14、28 d大鼠海马区GAD65表达数目明显增加(P<0.05),并且随刺激时间延长,GAD65阳性细胞增加越明显。③与相应时间点对照组比较,TNS各组GAD67阳性细胞光密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表达增加与刺激时间长短无明显关系。结论经皮TNS预处理对癫痫发作有一定影响,可能与海马区内GAD65和GAD67阳性表达增多,进而诱导脑内抑制性机制的增强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叉神经 经皮神经刺激 海马/酶学 谷氨酸脱羧酶 癫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