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5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经皮神经电刺激治疗疼痛的文献计量学分析
1
作者 肖柏炀 蔡孟成 +1 位作者 方凡夫 李柏 《海军军医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681-687,共7页
目的 探讨经皮神经电刺激(TENS)治疗疼痛的研究现状与未来热点。方法 检索中国知网和Web of Science数据库中TENS治疗疼痛的相关文献,检索时限为2013年1月1日至2022年12月31日。使用R语言环境下的Bibliometrix包和Java语言环境下的VOSvi... 目的 探讨经皮神经电刺激(TENS)治疗疼痛的研究现状与未来热点。方法 检索中国知网和Web of Science数据库中TENS治疗疼痛的相关文献,检索时限为2013年1月1日至2022年12月31日。使用R语言环境下的Bibliometrix包和Java语言环境下的VOSviewer软件对近10年TENS治疗疼痛的文献进行汇总整理,归纳TENS治疗疼痛的研究现状并预测未来研究热点。结果 共纳入中文文献143篇、英文文献769篇,2013-2022年间中文、英文文献发文量总体上均呈上升趋势,中文、英文文献单篇最高被引频次分别为130次、235次。英文文献系统关键词总频次分析显示TENS治疗疼痛的热点为有效性与机制研究,历年系统关键词分析结果显示脑干、预防、肩痛是2021年当年频次最高的关键词;战略坐标图结果显示未来发展方向主要分为2类:第1类为术后疼痛、镇痛与阿片受体,第2类为神经疼痛、脊髓与激活。中文文献关键词频次分析显示经皮神经电刺激、疼痛、镇痛、分娩镇痛、经皮穴位电刺激等为TENS治疗疼痛的研究热点。结论 TENS治疗疼痛的研究热度正在逐步上升,研究热点主要为各种疼痛的临床有效性与机制研究,未来研究可能会从阿片受体与脊髓角度展开更深入的机制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神经电刺激 疼痛 阿片受体 文献计量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经肌肉电刺激和经皮神经电刺激对脑卒中患者偏瘫肩痛及上肢运动功能康复影响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42
2
作者 盛治进 刘九玉 +4 位作者 常春 张忠兴 余千春 陈凯华 夏林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604-607,共4页
偏瘫肩痛是脑卒中后常见的并发症,限制了肩关节活动度,从而影响上肢运动功能[1]。有研究表明,脑卒中偏瘫肩痛发生率高达70%,常表现为被动和主动活动肩关节时出现肩痛,或伴有肩关节活动受限,甚至静息状态下自发性肩痛,这增加了患者痛苦,... 偏瘫肩痛是脑卒中后常见的并发症,限制了肩关节活动度,从而影响上肢运动功能[1]。有研究表明,脑卒中偏瘫肩痛发生率高达70%,常表现为被动和主动活动肩关节时出现肩痛,或伴有肩关节活动受限,甚至静息状态下自发性肩痛,这增加了患者痛苦,影响患者上肢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恢复,延长了患者的恢复进程[2]。神经肌肉电刺激(neuromuscular electrical stimulation,NMES)、经皮神经电刺激(transcutaneous electrical nerve stimulation,TENS)是目前广泛使用的两种减少偏瘫肩痛、缓解上肢运动功能的干预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神经电刺激 神经肌肉刺激 上肢运动功能 肩关节活动度 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偏瘫肩痛 脑卒中患者 静息状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神经电刺激分娩镇痛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21
3
作者 刘嘉 邱迪 +3 位作者 谭萱 左莉 秦佳佳 李瑞满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416-419,共4页
目的:探讨经皮神经电刺激(TENS)的分娩镇痛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将入选后有分娩镇痛要求的孕妇随机分为2组,即TENS组和腰硬联合麻醉(CSEA)组,同期无分娩镇痛要求的孕妇设为空白对照组,每组各50例.观察并比较3组中成功阴道分娩孕妇的VAS疼... 目的:探讨经皮神经电刺激(TENS)的分娩镇痛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将入选后有分娩镇痛要求的孕妇随机分为2组,即TENS组和腰硬联合麻醉(CSEA)组,同期无分娩镇痛要求的孕妇设为空白对照组,每组各50例.观察并比较3组中成功阴道分娩孕妇的VAS疼痛程度评分,血清强啡肽浓度,产程及母儿妊娠结局.结果:镇痛效果各组间相比,TENS组和CSEA组的VAS疼痛评分均较空白对照组明显降低,CSEA组最低(P<0.05);镇痛后TENS组孕妇血清强啡肽明显升高(P<0.05);TENS组与空白对照组相比,产程和母儿结局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TENS在一定程度上减轻分娩疼痛,分娩镇痛安全有效,不影响产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娩镇痛 经皮神经电刺激 疗效 安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神经电刺激联合加速康复外科多模式镇痛在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后的镇痛效果 被引量:24
4
作者 韦玮 方梓羽 +3 位作者 马艳群 张春兰 陈萍 吴伟英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1251-1254,共4页
目的探讨经皮神经电刺激(TENS)联合加速康复外科(ERAS)多模式镇痛在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后的镇痛效果。方法选取拟行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ERAS组和ERAS+TENS组,每组30例。比较两组患者术后4、8、16、24 h疼痛程度视觉模... 目的探讨经皮神经电刺激(TENS)联合加速康复外科(ERAS)多模式镇痛在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后的镇痛效果。方法选取拟行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ERAS组和ERAS+TENS组,每组30例。比较两组患者术后4、8、16、24 h疼痛程度视觉模拟评分(VAS)和Ramsay镇静评分。于患者麻醉诱导前、手术开始30 min、术后清醒时检测血清β⁃内啡肽水平。比较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中麻醉药物用量、术后48 h恶心呕吐发生率、术后排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结果与ERAS组相比,ERAS+TENS组术后16 h内疼痛VAS评分下降,术后8 h和16 h时Ramsay镇静评分较升高(P<0.05)。手术开始30 min和术后清醒时,ERAS+TENS组β⁃内啡肽水平较ERAS组明显升高(P<0.05)。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排气时间、术中异丙酚和瑞芬太尼用量、恶心呕吐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ERAS+TENS组非切口痛发生率明显下降(P<0.05)。结论TENS联合ERAS多模式镇痛可降低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患者术后的疼痛感,提高镇静舒适度,但无法减少阿片类药物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肌瘤 经皮神经电刺激 加速康复外科 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 镇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神经电刺激结合运动疗法治疗脑卒中后肩痛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28
5
作者 任芸 顾旭东 +4 位作者 姚云海 顾敏 傅建明 尹汉逵 俞志良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2006年第7期601-602,共2页
目的观察经皮神经电刺激(TENS)结合运动疗法治疗脑卒中后肩痛的疗效。方法将60例脑卒中后肩痛患者分为2组,治疗组30例,采用TENS合并运动疗法治疗;对照组30例,采用单纯TENS治疗。采用疼痛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和Fugl-Meyer评估量表进行... 目的观察经皮神经电刺激(TENS)结合运动疗法治疗脑卒中后肩痛的疗效。方法将60例脑卒中后肩痛患者分为2组,治疗组30例,采用TENS合并运动疗法治疗;对照组30例,采用单纯TENS治疗。采用疼痛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和Fugl-Meyer评估量表进行疗效评定。结果治疗组在减轻疼痛、增加肩关节活动范围、增加患侧上肢运动功能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TENS合并运动疗法治疗脑卒中后肩痛具有满意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神经电刺激(TENS) 运动疗法 肩痛 脑卒中 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神经电刺激与功能性电刺激对脑卒中患者肩关节半脱位的即刻影响 被引量:12
6
作者 郑修元 林阳阳 +4 位作者 燕铁斌 董军涛 庄志强 吴伟 李睿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1168-1170,共3页
脑卒中后的肩关节半脱位(glenohumeral subluxation,GHS),是患者偏瘫上肢的主要表现之一,是脑卒中常见的并发症[1].纠正GHS的方法有电刺激、肩吊带、针灸、康复训练、肌效贴等[2].功能性电刺激(functional electrical stimulation,FE... 脑卒中后的肩关节半脱位(glenohumeral subluxation,GHS),是患者偏瘫上肢的主要表现之一,是脑卒中常见的并发症[1].纠正GHS的方法有电刺激、肩吊带、针灸、康复训练、肌效贴等[2].功能性电刺激(functional electrical stimulation,FES)和经皮神经电刺激(transcutaneous electrical stimulation,TENS)是常用的电刺激治疗方法,Ekim等[3]发现TENS结合常规康复治疗方法可明显缓解脑卒中肩关节半脱位后的肩痛,Wang等[4]发现FES治疗可减轻脑卒中后的肩痛,增加肩关节被动活动度并减轻GHS.Koyuncu等[5]则得出FES可以治疗GHS和肩关节痛的结论.TENS作为镇痛的主要物理因子是否也会对GHS产生影响?本课题就此对单次的FES与TENS即刻治疗效果通过X线检查进行了观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肩关节半脱位 功能性刺激 经皮神经电刺激 脑卒中患者 即刻 治疗方法 脑卒中后 TEN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神经电刺激疗法辅助治疗阿片类药物镇痛不全骨转移癌痛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11
7
作者 杜伟斌 鲍关爱 +3 位作者 沈福祥 胡华辉 陈荣良 全仁夫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2期3997-4001,共5页
背景中重度癌痛已成为癌症患者生存质量下降的原因之一,尽管以吗啡为代表的强阿片类药物对中重度癌痛效果明显,但仍有40%~60%的癌痛患者得不到充分控制。而经皮神经电刺激疗法(TENS)辅助药物治疗癌痛的方式已逐渐被学者认可。目的探讨T... 背景中重度癌痛已成为癌症患者生存质量下降的原因之一,尽管以吗啡为代表的强阿片类药物对中重度癌痛效果明显,但仍有40%~60%的癌痛患者得不到充分控制。而经皮神经电刺激疗法(TENS)辅助药物治疗癌痛的方式已逐渐被学者认可。目的探讨TENS对阿片类药物镇痛不全的骨转移癌痛有效性和安全性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9月-2018年5月在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江南医院和浙江省肿瘤医院住院治疗的骨转移癌痛患者48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阿片类药物组(24例)和联合治疗组(24例),分别采用单纯阿片类药物和TENS联合阿片类药物治疗。治疗前、治疗2周、4周后采用简明疼痛评估量表评估疼痛程度,记录24 h等效吗啡用量、24 h暴发痛发作次数及药物不良反应,比较两组间的差异。结果联合治疗组治疗2周、4周后最剧烈疼痛、平均疼痛、目前疼痛评分低于阿片类药物组(P<0.05);两组治疗2周、4周后最剧烈疼痛、平均疼痛、目前疼痛评分低于同组治疗前(P<0.05)。两组治疗2周、4周后等效吗啡用量高于同组治疗前(P<0.05);且同期组间比较,联合治疗组等效吗啡用量低于阿片类药物组(P<0.05)。两组治疗2周、4周后暴发痛发作次数少于同组治疗前(P<0.05);且同期组间比较,联合治疗组暴发痛发作次数少于阿片类药物组(P<0.05)。两组患者在治疗期间阿片类药物不良反应主要包括恶心呕吐、便秘、头晕、瘙痒等,没有出现嗜睡、呼吸抑制等不良反应。联合治疗组恶心呕吐、便秘发生率低于阿片类药物组(P<0.05)。结论 TENS联合阿片类药物治疗能有效减轻骨转移癌痛,并可减缓癌痛患者阿片类药物用量进程,同时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有效性和安全性相对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神经电刺激 镇痛 阿片类药物 骨转移癌痛 治疗结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神经电刺激治疗超重和肥胖症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8
8
作者 田德润 李晓东 +2 位作者 石玉顺 刘亦鸣 韩济生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277-279,共3页
目的 :应用韩氏穴位神经刺激仪 (HANS)对单纯性肥胖志愿者进行经皮神经电刺激 ,观察其治疗肥胖症的疗效。方法 :筛选 16例单纯性肥胖症志愿者 ,在 2 0 0 1年 11月至 2 0 0 2年 5月间进行HANS减肥临床试验。选取8个穴位 ,隔日治疗 ,每周 ... 目的 :应用韩氏穴位神经刺激仪 (HANS)对单纯性肥胖志愿者进行经皮神经电刺激 ,观察其治疗肥胖症的疗效。方法 :筛选 16例单纯性肥胖症志愿者 ,在 2 0 0 1年 11月至 2 0 0 2年 5月间进行HANS减肥临床试验。选取8个穴位 ,隔日治疗 ,每周 3次 ,记录体重变化。结果 :在未加饮食限制的条件下 ,经HANS治疗后 ,肥胖志愿者体重逐渐下降。至第 12周时 ,体重下降 (2 .0 6± 0 .31)kg ,体重下降百分率为 (2 .78± 0 .4 0 ) % (P <0 .0 1)。中止治疗4周 (春节期间 )后 ,体重有所回升。再经HANS仪治疗 15周 ,体重再度下降 ,与未治疗前相比 ,体重下降 (2 .81±0 .6 8)kg ,体重下降百分数为 (3.90± 0 .4 0 ) % (P <0 .0 0 1)。结论 :经皮神经电刺激有助于控制超重或肥胖者体重。如果再配合饮食控制和运动锻炼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重 肥胖症 经皮神经电刺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神经电刺激(TENS)的研究新进展 被引量:19
9
作者 宋莉 刘慧 王泉云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300-302,共3页
关键词 经皮神经电刺激 临床研究 随机对照 进展综述 TENS 国内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神经电刺激预防失神经肌萎缩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6
10
作者 张东 赵斌 +3 位作者 张金海 余征 汪爱媛 卢世璧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9期542-545,共4页
目的:观察经皮神经电刺激(TENS)在减轻失神经肌肉萎缩和提高神经端侧缝合侧枝萌出率中的作用。方法:18只成年新西兰白兔,随机分为A、B、C3组,切断双侧腓神经后与外膜开窗的胫神经端侧缝合。左后肢为实验侧,给予TENS,持续6周。右后肢为... 目的:观察经皮神经电刺激(TENS)在减轻失神经肌肉萎缩和提高神经端侧缝合侧枝萌出率中的作用。方法:18只成年新西兰白兔,随机分为A、B、C3组,切断双侧腓神经后与外膜开窗的胫神经端侧缝合。左后肢为实验侧,给予TENS,持续6周。右后肢为对照侧,不给电刺激。分别于术后3、6、16周取材,进行大体观察、神经肌肉组织学、神经电生理、肌湿重和透射电镜检查。结果:各组实验侧胫前肌湿重和肌纤维截面积,腓神经有髓纤维数、传导速度和振幅均高于对照侧(P<0.05),A组两侧肌湿重及C组腓神经潜伏期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TENS在减轻失神经肌肉萎缩和提高神经端侧缝合侧枝萌出率方面有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神经电刺激 预防 肌萎缩 实验 神经再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神经电刺激在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应用 被引量:15
11
作者 唐朝正 丁政 +4 位作者 张晓莉 王桂丽 陈立典 吴毅 贾杰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2015年第6期458-460,共3页
复杂性局部疼痛综合征1型(complex regional pain syndrome type 1,CRPS 1)又称反射性交感神经营养不良或肩手综合征,主要以局部疼痛、肢体肿胀、感觉异常、皮肤改变、自主神经功能紊乱、患肢主动及被动活动疼痛等为特征[1].治疗上以... 复杂性局部疼痛综合征1型(complex regional pain syndrome type 1,CRPS 1)又称反射性交感神经营养不良或肩手综合征,主要以局部疼痛、肢体肿胀、感觉异常、皮肤改变、自主神经功能紊乱、患肢主动及被动活动疼痛等为特征[1].治疗上以减轻疼痛、保持和恢复功能为根本目的,常用干预有:电针、皮质甾体类药物、自由基清除剂、降钙素、交感神经阻滞、抗抑郁药等,但此类方法长期应用容易引起感染、依从性差和耐药等问题,并且由于患肢末端水肿未能很好改善,长期使用可能无效,最终导致手部肌肉和关节挛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 经皮神经电刺激 复杂性局部疼痛综合征 反射性交感神经营养不良 应用 自主神经功能紊乱 自由基清除剂 交感神经阻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穴位经皮神经电刺激(HANS)治疗脊髓损伤引起的痉挛 被引量:9
12
作者 汪家琮 周红俊 +5 位作者 刘根林 严尚诚 袁毓 韩济生 陈晓红 罗非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1997年第3期111-117,共7页
本研究通过穴位表面进行电刺激(TENS)观察其改善脊髓损伤性肌痉挛的即刻和长期治疗效果,并对其机理进行了初步分析。观察结果如下:(1)高频(100Hz)刺激30分钟具有明显的即时解痉效果,而低频(2Hz)刺激解痉疗效不佳;(2)高频T... 本研究通过穴位表面进行电刺激(TENS)观察其改善脊髓损伤性肌痉挛的即刻和长期治疗效果,并对其机理进行了初步分析。观察结果如下:(1)高频(100Hz)刺激30分钟具有明显的即时解痉效果,而低频(2Hz)刺激解痉疗效不佳;(2)高频TENS的解痉效应可为阿片受体拮抗剂纳洛酮部分阻断;(3)高频TENS具有持久的解痉效果;(4)与腰部和骶部刺激相比,穴位刺激的疗效持续时间最为持久。我们推测,穴位高频电刺激加强了脊髓中强啡肽的释放,通过k型阿片受体降低了前角运动神经元的兴奋性,从而对脊髓损伤性肌痉挛产生明显的改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神经电刺激 穴位 痉挛 脊髓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针刺联合经皮神经电刺激治疗肝豆状核变性吞咽困难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9
13
作者 韩永升 韩咏竹 +3 位作者 李凯 周志华 毛玉强 李钦潘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2010年第10期981-983,共3页
目的探讨肝豆状核变性患者吞咽困难的有效治疗方案。方法将60例肝豆状核变性合并吞咽困难患者分为3组:A组(针刺+经皮神经电刺激+吞咽功能训练),B组(针刺+吞咽功能训练),C组(经皮神经电刺激+吞咽功能训练),1个疗程15d,共治疗2个疗程。应... 目的探讨肝豆状核变性患者吞咽困难的有效治疗方案。方法将60例肝豆状核变性合并吞咽困难患者分为3组:A组(针刺+经皮神经电刺激+吞咽功能训练),B组(针刺+吞咽功能训练),C组(经皮神经电刺激+吞咽功能训练),1个疗程15d,共治疗2个疗程。应用洼田饮水试验及标准化床边吞咽功能检查表(SSA)进行疗效评价。结果第1个疗程后A组疗效明显优于B组、C组,A组的两种评分差值明显高于B组、C组(P<0.01)。第2个疗程后3组之间饮水试验及SSA评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针刺联合经皮神经电刺激和吞咽功能训练综合治疗能够有效改善肝豆状核变性患者的吞咽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豆状核变性 吞咽困难 针刺 经皮神经电刺激 吞咽功能训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膝关节置换术后经皮神经电刺激即刻镇痛的临床对照研究 被引量:8
14
作者 王宁华 谢斌 +2 位作者 魏星 李民 许云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188-190,共3页
目的:探讨经皮神经电刺激(TENS)对全膝关节置换术后疼痛的镇痛作用。方法:42例患者随机分入两组,即TENS组和安慰刺激组。所有患者膝关节的术后疼痛程度采用视觉类比方法(VAS)进行评测。多项逐步回归分析法10.0版本比较TENS组与安慰刺激... 目的:探讨经皮神经电刺激(TENS)对全膝关节置换术后疼痛的镇痛作用。方法:42例患者随机分入两组,即TENS组和安慰刺激组。所有患者膝关节的术后疼痛程度采用视觉类比方法(VAS)进行评测。多项逐步回归分析法10.0版本比较TENS组与安慰刺激组前、中、后之间VAS的变化。结果:TENS组与安慰刺激组两组比较术后第一天疼痛程度(VAS)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ENS组明显降低术后疼痛程度。TENS组VAS评分从刺激前的100%降低至60min刺激中的83.3%±14.9%,及20min刺激后的85.7%±16.1%,并在TENS刺激后的60min回升到94.3%±7.8%。结论:全膝关节置换术后TENS有明显的即刻镇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神经电刺激 全膝关节置换 临床对照研究 即刻 术后疼痛程度 TENS 逐步回归分析法 10.0版本 镇痛作用 VAS评分 类比方法 显著性 患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肌电生物反馈配合经皮神经电刺激治疗髋臼骨折、髋关节脱位所致坐骨神经损伤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7
15
作者 李剑锋 闫金玉 +1 位作者 张旭 刘遵南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561-564,共4页
目的:观察肌电生物反馈技术配合经皮神经电刺激治疗髋臼骨折、髋关节脱位所致坐骨神经损伤患者的疗效。方法:将51例髋臼骨折、髋关节脱位所致坐骨神经损伤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27例)和对照组(24例),治疗组采用肌电生物反馈技术配合经皮... 目的:观察肌电生物反馈技术配合经皮神经电刺激治疗髋臼骨折、髋关节脱位所致坐骨神经损伤患者的疗效。方法:将51例髋臼骨折、髋关节脱位所致坐骨神经损伤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27例)和对照组(24例),治疗组采用肌电生物反馈技术配合经皮神经电刺激治疗,对照组主要采用药物治疗。治疗前及治疗6个疗程后进行FIM运动功能项及FMA下肢评分评定。结果:治疗后,各组患者FIM运动功能项及FMA下肢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所增加,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组FIM及FMA评分值较对照组明显增高(P<0.05)。治疗后治疗组优良率为70.37%,对照组为41.67%,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肌电生物反馈技术配合经皮神经电刺激治疗可以有效改善髋臼骨折、髋关节脱位所致坐骨神经损伤患者下肢的运动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反馈 经皮神经电刺激 髋臼骨折髋关节脱位 坐骨神经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针联合经皮神经电刺激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32例 被引量:11
16
作者 刘铭 马晖 谢春光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1318-1320,共3页
目的:观察电针联合经皮神经电刺激(TENS)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PHN)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96例PHN患者随机分为3组,每组32例,分别采用单纯电针、TENS及二者联合治疗,用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和睡眠质量评分(QS)评价效果,并观察治... 目的:观察电针联合经皮神经电刺激(TENS)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PHN)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96例PHN患者随机分为3组,每组32例,分别采用单纯电针、TENS及二者联合治疗,用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和睡眠质量评分(QS)评价效果,并观察治疗后的不良反应。结果:治疗20 d后,3组治疗前后的VAS和QS评分均显著下降,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有效率分别为78.13%、75.00%和93.75%,联合组与电针组、TENS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未发现明显的不良反应。结论:电针联合TENS能有效安全治疗PH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神经电刺激 带状疱疹后遗神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频率经皮神经电刺激改善脑卒中后尿失禁的比较 被引量:9
17
作者 刘艺 许纲 黄敬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562-566,共5页
目的比较两种频率经皮神经电刺激(TENS)治疗脑卒中后尿失禁的效果。方法 81例脑卒中后尿失禁患者分为A组(n=27)、B组(n=27)和C组(n=27)。A组和B组予双相方波脉、宽150μs TENS每次30 min,每天1次治疗,A组频率20 Hz,B组75Hz;C组予常规内... 目的比较两种频率经皮神经电刺激(TENS)治疗脑卒中后尿失禁的效果。方法 81例脑卒中后尿失禁患者分为A组(n=27)、B组(n=27)和C组(n=27)。A组和B组予双相方波脉、宽150μs TENS每次30 min,每天1次治疗,A组频率20 Hz,B组75Hz;C组予常规内科治疗,共90 d。治疗前后,分别采用膀胱过度活动症状评分(OABSS)、Barthel指数(BI)、排尿日记进行评估。结果治疗后,A组、B组OABSS、BI总分、排尿日记较之治疗前改善(P<0.05),A组明显优于B组(P<0.01),C组与治疗前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频率20 Hz的TENS对改善尿失禁症状有更好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尿失禁 经皮神经电刺激 频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神经电刺激联合苯甲酸利扎曲普坦治疗偏头痛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5
18
作者 王李丽 金建慧 刘延青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2017年第5期353-355,360,共4页
目的:观察经皮神经电刺激联合苯甲酸利扎曲普坦治疗偏头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偏头痛患者采用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苯甲酸利扎曲普坦药物治疗组(A组);经皮神经电刺激仪治疗组(B组);经皮神经电刺激联合苯甲酸利扎曲普坦治疗组(C组)。每组... 目的:观察经皮神经电刺激联合苯甲酸利扎曲普坦治疗偏头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偏头痛患者采用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苯甲酸利扎曲普坦药物治疗组(A组);经皮神经电刺激仪治疗组(B组);经皮神经电刺激联合苯甲酸利扎曲普坦治疗组(C组)。每组各20例。观察各组治疗后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和临床疗效的改善率。结果:C组治疗后VAS评分明显低于A组和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治疗后疗效优于A组和B组(P<0.05),三组治疗期间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经皮神经电刺激联合苯甲酸利扎曲普坦药物治疗偏头痛疗效优于二者的单独治疗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偏头痛 经皮神经电刺激 苯甲酸利扎曲普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穴位经皮神经电刺激对鼠耐力训练体能的影响 被引量:9
19
作者 杨翼 李章华 何金森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2004年第7期408-410,共3页
目的观察穴位经皮神经电刺激对鼠体能的影响。方法将实验鼠置于游泳槽内游泳 ,跑台上奔跑及密闭玻璃瓶内 ,观察其游泳力竭时间、耐缺氧时间、跑台疲劳时间及体重的变化。结果穴位经皮神经电组鼠的游泳力竭时间、跑台疲劳时间和耐缺氧时... 目的观察穴位经皮神经电刺激对鼠体能的影响。方法将实验鼠置于游泳槽内游泳 ,跑台上奔跑及密闭玻璃瓶内 ,观察其游泳力竭时间、耐缺氧时间、跑台疲劳时间及体重的变化。结果穴位经皮神经电组鼠的游泳力竭时间、跑台疲劳时间和耐缺氧时间均明显提高 (P <0 .0 1) ;实验后鼠体重增加明显 ,而经皮神经电刺激组增加幅度最小 ,但无显著性差异。结论穴位经皮神经电刺激法是中医针灸疗法与物理疗法的一种合理综合 ,具有安全便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穴位 经皮神经电刺激 耐力训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腺苷钴胺联合经皮神经电刺激治疗老年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7
20
作者 牛思萌 何浪 赵英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232-235,共4页
目的:探讨腺苷钴胺联合经皮神经电刺激(TENS)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07年10月—2009年4月于卫生部北京医院疼痛诊疗中心就诊的带状疱疹后神经痛(PHN)患者60例,随机分为3组。A组应用TENS,B组应用腺苷钴胺,C组联合... 目的:探讨腺苷钴胺联合经皮神经电刺激(TENS)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07年10月—2009年4月于卫生部北京医院疼痛诊疗中心就诊的带状疱疹后神经痛(PHN)患者60例,随机分为3组。A组应用TENS,B组应用腺苷钴胺,C组联合应用腺苷钴胺及TENS,疗程10d。应用视觉模拟量表(VAS)及5级评分法对疗效进行评价。结果:治疗后,联合治疗组(C组)VAS评分及5级评分均低于独立治疗组(A和B组);联合治疗组的两种评分差值均高于独立治疗组;联合治疗组有效率(100%)高于独立治疗组(65%和60%),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腺苷钴胺联合TENS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有效,可减轻疼痛程度并改善睡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腺苷钴胺 经皮神经电刺激 带状疱疹后神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