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经皮球囊肺血管成形术治疗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患者2例 被引量:1
1
作者 杜发旺 张萍 +5 位作者 吴强 谭洪文 张长海 刘晓桥 刘兴会 王纪人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627-629,共3页
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chronic thromboembolic pulmonary hypertension,CTEPH)是指因血栓在肺血管床中沉积、纤维化造成肺动脉狭窄或闭塞而引起的肺高血压(pulmonary hypertension,PH),属于第 4 类 PH[1].文献报道CTEPH 的发生率为... 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chronic thromboembolic pulmonary hypertension,CTEPH)是指因血栓在肺血管床中沉积、纤维化造成肺动脉狭窄或闭塞而引起的肺高血压(pulmonary hypertension,PH),属于第 4 类 PH[1].文献报道CTEPH 的发生率为0.57%~9.1%[2-3].患者主要临床表现为呼吸困难、乏力、活动耐力减低及右心衰相关症状,如不早期干预,其预后很差,会导致右心衰竭甚至死亡[4].经皮球囊肺血管成形术(percutaneous balloon pulmonary angioplasty,BPA)逐渐成为治疗无法行肺动脉内膜剥脱术(pulmonary artery endarterectomy,PEA)患者的一种新的替代治疗方案,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和有效性[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球血管成形术 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儿心血管病介入治疗进展
2
作者 于永慧 汪翼 王玉林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7期434-435,共2页
关键词 经皮球肺动脉瓣成形术 经皮球囊血管成形术 小儿 血管 介入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切割球囊治疗儿童先天性心脏病术后肺动脉分支狭窄的临床评价 被引量:3
3
作者 余志庆 赵鹏军 +5 位作者 高伟 黄美蓉 李奋 刘廷亮 曹剑锋 孙爱敏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621-624,共4页
目的评价切割球囊(cutting balloon,CB)治疗儿童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术后肺动脉分支狭窄的疗效和可行性。方法收治3例先心病术后肺动脉分支狭窄患儿,其中2例为男性,分别为法洛四联症(TOF)术后残存左肺动脉狭窄和肺动脉闭锁(PA)、室间... 目的评价切割球囊(cutting balloon,CB)治疗儿童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术后肺动脉分支狭窄的疗效和可行性。方法收治3例先心病术后肺动脉分支狭窄患儿,其中2例为男性,分别为法洛四联症(TOF)术后残存左肺动脉狭窄和肺动脉闭锁(PA)、室间隔缺损(VSD)术后残存右肺动脉狭窄。1例女性,为"PA、VSD、动脉导管未闭(PDA)"术后残存左肺动脉狭窄。完善术前检查后行心导管介入治疗,分别测狭窄段压差和血管内径,选择合适CB扩张,根据扩张效果决定是否应用高压球囊再扩张。结果 TOF男性患儿和PA/VSD女性患儿先选择CB扩张后,予高压球囊再次扩张,血管内径由术前4.6 cm和4.2 cm分别增至5.8 cm和5 cm,压差由术前35 mmHg和12 mmHg分别降为19 mmHg和7 mmHg;PA/VSD男性患儿,应用CB扩张后,血管内径由术前4.8 cm变为5.6 cm,压差由术前12 mmHg降为6 mmHg。术中和术后均无肺水肿、肺出血等并发症发生。结论 CB治疗先心病术后肺动脉分支狭窄安全、有效,并发症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动脉分支狭窄 经皮球囊血管成形术 切割球 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先天性心脏病的介入治疗 被引量:3
4
作者 周爱卿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2003年第5期321-322,共2页
近20年来,由于介入治疗的材料、实验及临床研究的进展,使不少以往需开胸手术的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目前可由非开胸介入治疗来替代.需要指出的是,先心病的病种多,病理类型、年龄及病情轻重不一,血流动力学改变亦不尽相同,这给介入治疗... 近20年来,由于介入治疗的材料、实验及临床研究的进展,使不少以往需开胸手术的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目前可由非开胸介入治疗来替代.需要指出的是,先心病的病种多,病理类型、年龄及病情轻重不一,血流动力学改变亦不尽相同,这给介入治疗的指证、材料选择、方法学应用等亦带来一些新问题.鉴于目前大部分进行介入治疗的先心病,可进行规范的手术治疗,因此积极、慎重、规范地开展这一新的技术在国内的推广是必要的.从事先心病介入治疗的医师必须熟知先心病的胚胎发生、病理、生理、血流动力学及临床综合表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心脏病 介入治疗 心房间隔造口交通术 经皮球瓣膜成形术 经皮球囊血管成形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Z形自膨式金属支架治疗节段性下腔静脉型Budd-Chiari综合征中长期随访结果 被引量:5
5
作者 赵志强 张书波 +9 位作者 毛彦彬 董燕 李妍 付永立 丁鹏绪 李震 汪忠镐 耿军锋 屈松跃 李振周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391-395,共5页
目的评价Z形自膨式金属支架(Z—SEMS)在节段性下腔静脉型Budd—Chiari综合征(BCS)介入治疗中的应用及中长期随访结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8月至2014年12月接受Z—SEMS支架治疗的41例节段性下腔静脉型BCS患者临床资料.并收集术后... 目的评价Z形自膨式金属支架(Z—SEMS)在节段性下腔静脉型Budd—Chiari综合征(BCS)介入治疗中的应用及中长期随访结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8月至2014年12月接受Z—SEMS支架治疗的41例节段性下腔静脉型BCS患者临床资料.并收集术后累计1、2、2~5、5~10年随访数据。结果41例患者均成功接受经皮球囊血管成形术(PTBA)和Z-SEMS支架植入术.术后患者下腔静脉高压症状明显改善,显效35例(85.4%),有效6例(14.6%),总有效率100%。4例患者(9.8%)出现支架移位并发症。所有患者获随访1~125个月.平均(64.12±41.48)个月,1例患者术后4个月出现门静脉高压症状,作经颈内静脉途径门腔分流术后缓解,4例新发肝细胞癌,5例死亡。4例(9.8%)支架再阻塞,再次PTBA术恢复通畅。累计1、2、2~5、5~10年下腔静脉一次通畅率分别为95.1%(39/41)、94.1%(32/34)、90.3%(28/31)、83.3%(20,24),二次通畅率分别为100%(41/41)、100%(34/34)、100%(31/31)、100%(24/24)。结论Z-SEMS支架治疗节段性下腔静脉BCS安全有效,再阻塞率低,中长期疗效满意。术后应注意随访支架及新发肝细胞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udd—Chiari综合征 下腔静脉 血管内支架 经皮球囊血管成形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症状性颅内椎基底动脉狭窄的治疗进展 被引量:1
6
作者 张巧玉 刘嘉慧 +1 位作者 徐琳颖 季晓飞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924-930,共7页
颅内椎基底动脉狭窄是后循环缺血性卒中的主要病因,与前循环血管相比,其走形更为迂曲、狭窄部位血管解剖结构更为复杂,其所致卒中复发率及致死、致残率更高,治疗更具挑战性,但在临床上却很少被关注,最佳的临床决策尚不明确。其主要的治... 颅内椎基底动脉狭窄是后循环缺血性卒中的主要病因,与前循环血管相比,其走形更为迂曲、狭窄部位血管解剖结构更为复杂,其所致卒中复发率及致死、致残率更高,治疗更具挑战性,但在临床上却很少被关注,最佳的临床决策尚不明确。其主要的治疗方式包括危险因素管理、降脂治疗、抗血小板药物治疗、血管内治疗、手术治疗以及其他治疗等。本文对上述治疗方式作一综述,旨在为症状性颅内椎基底动脉狭窄患者的临床治疗和脑卒中二级预防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症状性颅内椎基底动脉狭窄 药物治疗 经皮球囊血管成形术 经皮支架植入术 血管内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