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小婴儿重症主动脉缩窄经皮球囊扩张成形术治疗6例随访观察 被引量:1
1
作者 吴琳 刘芳 +3 位作者 齐春华 侯佳 张立凤 陆颖 《中国循证儿科杂志》 CSCD 2010年第5期377-381,共5页
目的分析经皮球囊扩张成形术在小婴儿重症主动脉缩窄中的即刻治疗效果及6~49个月的随访情况。方法 对2006至2009年于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施行经皮球囊扩张成形术的重症主动脉缩窄的<6月龄患儿行主动脉形态学和血液动力学指标的评... 目的分析经皮球囊扩张成形术在小婴儿重症主动脉缩窄中的即刻治疗效果及6~49个月的随访情况。方法 对2006至2009年于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施行经皮球囊扩张成形术的重症主动脉缩窄的<6月龄患儿行主动脉形态学和血液动力学指标的评价,于术后~2周、~6个月、~12个月及之后每年1次临床随访,随访内容包括股动脉损伤、主动脉再狭窄、左室收缩功能和是否有动脉瘤形成。结果重症主动脉缩窄行经皮球囊扩张成形术6例患儿中,男4例,女2例;年龄32~153 d,平均(91±44)d;体重3.0~6.0 kg,平均(4.7±1.0)kg。6例患儿术前均表现为不同程度心功能不全,2例出现心源性休克合并严重代谢性酸中毒。经皮球囊扩张术后即刻,导管测量缩窄前后压力阶差由术前的(46±11)mmHg(1 mmHg=0.133 kPa)降至术后的(14±7)mmHg,5例术后跨缩窄压差均<20 mmHg,1例极重度主动脉缩窄患儿由术前的76 mmHg降至术后的32 mmHg,下降幅度>50%,6例均即刻成功。经皮球囊扩张术后主动脉缩窄部直径由术前的(2.18±0.48)mm扩大至术后的(4.00±0.83)mm,1例患儿术后有动脉瘤形成。随访6~49个月,6例患儿临床心功能不全症状均消失;2例因主动脉再狭窄行第2次经皮球囊扩张术;1例并发动脉瘤患儿在随访18个月后动脉瘤自行消失。结论对重症主动脉缩窄合并左心功能不全的<6月龄患儿,经皮球囊扩张成形术可作为一种安全有效的替代外科手术的治疗方法,但其远期疗效及并发症尚有待进一步随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缩窄 婴儿 经皮球囊扩张成形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 被引量:19
2
作者 张锋 王东明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824-826,832,共4页
目的探讨经皮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对69例共93个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患者,均行经皮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观察指标为术前术后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ual analogu... 目的探讨经皮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对69例共93个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患者,均行经皮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观察指标为术前术后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ual analogue scale,VAS)、椎体高度的恢复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93个椎体均经皮行双侧椎弓根穿刺成功完成手术。所有患者疼痛缓解,VAS术前平均为(7.52±0.49)分,术后第3天平均为(2.38±0.22)分;术后1个月VAS平均为(1.88±0.12)分。术前骨折椎体前缘高度平均为(15.65±0.68)mm,术后椎体前缘高度平均为(23.68±0.83)mm,术前术后差异有显著性(P<0.05)。骨水泥注射量每个椎体3.5~7.5 ml,平均5.5 ml。骨水泥少量渗漏到椎间隙1个椎体,沿手术通道反流至椎弓根2个椎体,均无临床症状,渗漏率为3.23%。结论经皮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能迅速缓解疼痛,一定程度的恢复椎体高度,临床疗效确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 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 经皮球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胸腰椎压缩性骨折复位床联合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疗效 被引量:37
3
作者 郑伟杰 马航展 曾展鹏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326-331,共6页
目的 探讨胸腰椎压缩性骨折复位床联合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1月我院收治的75例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纳入本研究,按入院顺序,... 目的 探讨胸腰椎压缩性骨折复位床联合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1月我院收治的75例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纳入本研究,按入院顺序,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胸腰椎压缩性骨折复位床联合PVP组(复位床组)、单纯PVP组和经皮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组(PKP组),比较3组患者术前和术后局部Cobb角、vas评分、伤椎椎体前后缘高度、伤椎椎体前缘压缩率、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骨水泥渗漏、术后随访期间邻椎椎体新发骨折情况、手术当天骨水泥注入量、住院费用、住院时间、术后6个月骨密度以及其他并发症情况。结果 复位床组和PKP组与单纯PVP组比较,术后Cobb角更小,术后伤椎椎体前缘高度更高,术后伤椎椎体前缘压缩率更低,骨水泥注入量更多;复位床组和PKP组比较,住院费用更低;术后同一时间,3组VA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骨水泥渗漏、术后随访期间邻椎椎体新发骨折、术后骨密度、住院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复位床联合PV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术后Cobb角更小,恢复伤椎椎体前缘的高度更高,降低住院费用,可在基层医院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 复位床 经皮椎体成形术 经皮球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危重冠心病急症IABP的循环支持治疗(附5例报告) 被引量:2
4
作者 余茂生 王晓华 +4 位作者 洪浪 盛国太 葛郁之 周文英 何雪莹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2005年第S1期63-64,共2页
目的 评价经皮球囊扩张成形术(PBMV)治疗合并中重度右房室瓣返流的左房室瓣狭窄(MS)的远期疗效。方法 对4 6例合并右房室瓣中重度反流的重度MS患者进行严格的PBMV术后随访,评估心功能。平均随左房室(4.7±1.3)年。结果 所有患者... 目的 评价经皮球囊扩张成形术(PBMV)治疗合并中重度右房室瓣返流的左房室瓣狭窄(MS)的远期疗效。方法 对4 6例合并右房室瓣中重度反流的重度MS患者进行严格的PBMV术后随访,评估心功能。平均随左房室(4.7±1.3)年。结果 所有患者手术成功,左房室瓣瓣口面积(MVA)由术前的(0 .73±0 .2 5 )cm2 增至术后的(1.6 0±0 .5 5 )cm2 ,左房压力由术前的(2 9.14±5 .90 )mmHg降至术后的(15 .2 4±4 .6 0 )mmHg ,右房室瓣返流(TVR)Ⅲ级由术前的(6 .6 9±1.6 1)cm2 降到术后的(6 .10±2 .14 )cm2 。Ⅳ级由术前的(19.10±8.98)cm2 降到术后的(18.4 4±9.6 3)cm2 ,心功能明显改善:15例术前心功能Ⅲ~Ⅳ级,术后随访5年,8例心功能仍为Ⅱ级,2例心功能为Ⅲ级,3例失访。另2例术后半年行换瓣术及右房室瓣修补术(其中1例合并大量腹水) ;31例术前心功能Ⅲ级,术后心功能Ⅱ级,随访5年心功能仍为Ⅱ级。结论 PBMV对合并中重度TVR的MS患者也有可靠的远期疗效,可作为一种姑息性疗法,改善此类重症患者的心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房室瓣狭窄 右房室瓣返流 经皮球囊扩张成形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导引“单针贯穿”治疗自体动静脉内瘘顽固性狭窄1例 被引量:4
5
作者 张艺 杨顺实 黄小妹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831-832,共2页
近年血管腔内技术在血液透析患者自体动静脉内瘘(autogenous arteriovenous fistula,AVF)狭窄或闭塞性病变中的应用日趋广泛[1]。然而有一些顽固性狭窄致使血管不能完全扩张,残余狭窄明显[2]。本中心采用一种简便易行且价廉的"单... 近年血管腔内技术在血液透析患者自体动静脉内瘘(autogenous arteriovenous fistula,AVF)狭窄或闭塞性病变中的应用日趋广泛[1]。然而有一些顽固性狭窄致使血管不能完全扩张,残余狭窄明显[2]。本中心采用一种简便易行且价廉的"单针贯穿"技术[3],成功治疗1例AVF顽固性狭窄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静脉内瘘 经皮球囊扩张成形术 顽固性狭窄 单针贯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唑来膦酸联合单侧穿刺PKP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疗效及不良反应的预防 被引量:20
6
作者 李鲲 张坤 +3 位作者 赵胜豪 黄振峰 丁凡 勘武生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600-603,共4页
目的观察经皮球囊扩张椎体成形术(PKP)联合静滴唑来膦酸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VCF)的疗效及超前预防性使用非甾体消炎镇痛药西乐葆对静滴唑来膦酸后急性期不良反应(APR)的预防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武汉市普爱医院于201... 目的观察经皮球囊扩张椎体成形术(PKP)联合静滴唑来膦酸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VCF)的疗效及超前预防性使用非甾体消炎镇痛药西乐葆对静滴唑来膦酸后急性期不良反应(APR)的预防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武汉市普爱医院于2010年1月至2013年12月采用单侧PKP术治疗单节段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并获得1年以上随访的患者116例,根据患者术后是否应用唑来膦酸(密固达)分为A(试验组,67例)、B(对照组,49例)两组,其中A组PKP术后3d使用唑来膦酸,根据是否在静滴唑来膦酸前3d给予西乐葆口服,又将A组分为C(非西乐葆组,30例)、D(西乐葆组,37例)两组。分别测量A组和B组患者术前及术后1年的骨密度,对PKP术后邻近椎体骨折(AVF)的发生率进行统计,术前、术后随访时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评估疼痛程度,采用Oswestry评分评估活动能力,并对骨折椎体高度及Cobb角变化进行分析,评估PKP联合唑来膦酸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疗效。同时观察C组和D组APR的发生率,发热程度及肌肉骨骼疼痛程度的差异,评估超前预防性使用西乐葆对静滴唑来膦酸后APR的预防效果。结果治疗1年后A组患者股骨近端骨密度明显提高,治疗后1年内无新发椎体骨折的发生,B组术后1年期间有脊柱骨性疼痛加重趋势,随访期间新发椎体骨折10例,其中新发AVF 6例。两组患者术后伤椎椎体高度、Cobb角、VAS评分和Oswestry评分均较术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术后两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C组和D组APR发生率、发热及肌肉骨骼疼痛程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两组患者均无其它不良反应发生。结论唑来膦酸联合PKP技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效果显著,可明显提高骨质疏松性患者骨密度,预防骨量持续丢失,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并有效减轻全身及脊柱骨性疼痛症状,预防再次骨折的发生,可作为骨质疏松性骨折PKP术后一种有效的辅助治疗措施。超前预防性使用非甾体消炎镇痛药西乐葆可大大降低静滴唑来膦酸后急性期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及发热和肌肉骨骼疼痛的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症 椎体压缩骨折 经皮球扩张椎体成形术 唑来膦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药内服结合PK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Meta分析 被引量:8
7
作者 范星华 曾森炎 +3 位作者 黎清交 王秋丽 张观辉 周加平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1469-1475,共7页
目的系统评价中药内服结合经皮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s,OVCF)的疗效与安全性,为临床工作者应用中药内服结合PKP治疗OVCF提... 目的系统评价中药内服结合经皮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s,OVCF)的疗效与安全性,为临床工作者应用中药内服结合PKP治疗OVCF提供参考。方法检索中英文数据库,并检索相关期刊,检索时间为1984年1月至2020年5月。收集中药内服结合PKP治疗OVCF的随机对照研究,采用Cochrane风险偏倚评估工具和Jada量表评估纳入文献的研究质量,筛选出合格文章。利用Cochrane协作网提供的RevMan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5篇随机对照研究的文献,共1098例患者,其中治疗组560例,对照组538例。经过Meta分析合并效应指标,结果显示治疗组在治疗3个月后和6个月后的骨密度T值均优于对照组;两组疗程结束后,治疗组临床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治疗组在治疗3个月后的VAS评分和ODI评分均优于对照组;两组在治疗1个月后的VAS评分与ODI评分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中药内服结合PKP治疗OVCF能够提高临床疗效,改善患者症状,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 经皮球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 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 META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