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7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经皮注射骨水泥椎体成形术联合大剂量放疗治疗脊柱骨转移癌临床观察 被引量:4
1
作者 彭永兴 《临床医药实践》 2017年第2期157-159,共3页
目的:观察经皮注射骨水泥椎体成形术(PVP)联合大剂量放疗治疗脊柱骨转移癌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脊柱骨转移患者44例,明显疼痛椎体58个,均给予PVP联合大剂量放疗,观察临床效果。结果:44例患者中,20Gy/5次患者3例,30 Gy/10次患者41例。... 目的:观察经皮注射骨水泥椎体成形术(PVP)联合大剂量放疗治疗脊柱骨转移癌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脊柱骨转移患者44例,明显疼痛椎体58个,均给予PVP联合大剂量放疗,观察临床效果。结果:44例患者中,20Gy/5次患者3例,30 Gy/10次患者41例。穿刺全部成功,术中无神经系统症状级骨水泥外溢等并发症,术中每个椎体的平均骨水泥用量(4.7±0.7)m L。完全缓解(CR)35例,大部分缓解(PR)8例,部分缓解(MR)1例,无缓解(NR)患者0例。病变椎体的稳定性良好,术后影像学检查结果显示,32例患者的41个病变椎体均被骨水泥完全填充加固,另外12例的17个病变椎体已经大部分被骨水泥填充。未发生加固的椎体,或者邻近的椎体发生骨折。在放疗、PVP治疗中,未发生严重并发症,随访3~6个月,效果良好。结论:经皮注射骨水泥椎体成形术联合大剂量放疗治疗脊柱骨转移癌的临床效果显著,且较安全,可显著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注射骨水泥椎体成形术 大剂量放疗 脊柱转移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侧方开口与前方开口骨水泥注射器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胸腰椎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比较 被引量:1
2
作者 董伟鑫 储振涛 +3 位作者 胡勇 赖欧杰 袁振山 孙肖阳 《中国骨伤》 2025年第2期128-133,共6页
目的:比较侧方开口骨水泥注射器和前方开口骨水泥注射器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治疗胸腰椎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s,OVCFs)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6月... 目的:比较侧方开口骨水泥注射器和前方开口骨水泥注射器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治疗胸腰椎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s,OVCFs)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6月至2021年10月收治的62例行双侧PKP治疗胸腰段(T11-L2)单节段OVCFs的患者资料。按术中使用骨水泥注射器不同,将患者分为侧方开口组29例和前方开口组33例,其中侧方开口组男6例,女23例,年龄(73.32±9.11)岁;前方开口组男7例,女26例,年龄(71.29±10.39)岁。观察比较患者的性别、年龄、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骨折节段(T11-L2)、手术时间、骨水泥注入量、骨水泥分布类型(分叶型、弥散型)、骨水泥渗漏情况及手术前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和椎体压缩率。结果:所有患者顺利完成手术,随访时间(15.37±3.03)个月。两组患者性别、年龄、BMD、骨折节段、术前椎体压缩程度和VAS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手术时间、骨水泥注入量、椎体内骨水泥分布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侧方开口组和前方开口组在术后3 d、6个月VAS均较术前改善(P<0.05),但是两组在术后3 d、6个月时VAS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T11-L2单节段OVCF患者行双侧PKP手术时,采用侧方开口骨水泥注射器能达到与前方开口骨水泥注射器治疗同样的临床疗效,并且对骨水泥分布和渗漏问题的改善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缩性 质疏松 经皮后凸成形术 水泥注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T值在可评估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经皮椎体成形术术后骨水泥渗漏情况中的价值
3
作者 陈建福 陈逸瑞 +3 位作者 朱振禄 翁就炎 刘鑫 崔运能 《分子影像学杂志》 2025年第3期360-364,共5页
目的 探讨CT值在评估胸腰椎骨质疏松性骨折经皮椎体成形术(PVP)后骨水泥渗漏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2年3月~2023年12月在佛山汉德骨科医院及佛山三水增康颈腰椎医院有限公司就诊的74例(共计103椎)胸腰椎骨质疏松性骨折PVP术后患者... 目的 探讨CT值在评估胸腰椎骨质疏松性骨折经皮椎体成形术(PVP)后骨水泥渗漏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2年3月~2023年12月在佛山汉德骨科医院及佛山三水增康颈腰椎医院有限公司就诊的74例(共计103椎)胸腰椎骨质疏松性骨折PVP术后患者临床及影像学资料,其中男23例,女51例,年龄53~94(74.0±9.4)岁,对比发生骨水泥渗漏与非骨水渗漏患者年龄、L1椎体CT值,并评估不同类型骨水泥渗漏阴性及阳性椎体的相邻椎体CT值差异。结果 在74例患者中,55例发生骨水泥渗漏,其年龄更大、L1椎体CT值更低。在所有103椎中,69椎(67.0%)发生骨水泥渗漏,包括椎间盘渗漏17椎(24.6%)、椎旁静脉渗漏38椎(55.1%)、椎旁软组织渗漏15椎(21.8%)、椎基底静脉渗漏14椎(20.3%)、针道渗漏4椎(5.8%)。相比未发生骨水泥渗漏椎体,发生椎间盘渗漏的相邻椎体CT值更低,而其他类型骨水泥渗漏椎体的相邻椎体CT值无显著差别。结论 L1及伤椎相邻椎体CT值与骨质疏松性骨折PVP术后骨水泥渗漏具有相关性,CT值在评估骨水泥渗漏方面具有一定的指导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形术 水泥渗漏 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CT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黏度骨水泥经皮椎骨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临床效果
4
作者 黄学财 包拥政 《中国社区医师》 2025年第8期33-35,共3页
目的:分析高黏度骨水泥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8月—2023年8月乳源瑶族自治县人民医院收治的86例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43例。... 目的:分析高黏度骨水泥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8月—2023年8月乳源瑶族自治县人民医院收治的86例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43例。对照组开展低黏度骨水泥PVP治疗,研究组开展高黏度骨水泥PVP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术后1周、1个月,两组视觉模拟评分法评分降低,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1个月,两组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评分降低,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健康调查简表评分均升高,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椎体前缘高度、椎体中央高度、椎体后缘高度增加,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Cobb角减小,且研究组小于对照组(P<0.05)。结论:高黏度骨水泥PV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临床效果显著,可缓解患者疼痛程度,改善其腰椎功能,提高睡眠质量和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黏度水泥 经皮成形术 质疏松 压缩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活血壮骨汤治疗经皮椎体成形术后残留痛疗效观察
5
作者 熊杰 姜颖 +3 位作者 胡梁深 范少勇 陶志强 刘新权 《江西中医药》 2025年第1期37-39,共3页
目的:观察活血壮骨汤治疗经皮椎体成形术后残留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3年5月—2024年5月就诊于南昌市洪都中医院脊柱外科的80例骨质疏松伴病理性骨折且行椎体成形术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2... 目的:观察活血壮骨汤治疗经皮椎体成形术后残留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3年5月—2024年5月就诊于南昌市洪都中医院脊柱外科的80例骨质疏松伴病理性骨折且行椎体成形术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2组均采用单侧入路经皮椎体成形术。对照组于术后第1天开始口服阿法骨化醇及碳酸钙D_(3)片,观察组于术后第1天在对照组基础上口服活血壮骨汤,2组疗程均为4周。观察和比较2组治疗前后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问卷表(ODI)评分变化及临床疗效等。结果:2组治疗总有效率比较,观察组(95.00%)高于对照组(7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2组VAS、OD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VAS、ODI评分均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活血壮骨汤治疗经皮椎体成形术后残留痛疗效显著,可明显改善患者术后腰背部疼痛和生活质量,可供临床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血壮 质疏松症 病理性 经皮成形术 术后残留痛 阿法化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水泥分布与经皮椎体成形术后腰背部残余痛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1
6
作者 于东方 王祥善 +1 位作者 寇德鹏 曹顺海 《中国骨伤》 CAS CSCD 2024年第11期1075-1079,共5页
目的:探讨骨水泥分布对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a plasty,PVP)术后腰背部残余痛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20年12月65例因骨质疏松症导致的椎体压缩骨折,根据术后胸腰椎正位X线片显示的骨水泥分布情况分为两组:骨水泥... 目的:探讨骨水泥分布对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a plasty,PVP)术后腰背部残余痛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20年12月65例因骨质疏松症导致的椎体压缩骨折,根据术后胸腰椎正位X线片显示的骨水泥分布情况分为两组:骨水泥未超过椎体中线,骨水泥分布偏一侧组(偏一侧组)20例,男9例,女11例;年龄60~84(70.3±7.4)岁。骨水泥超过椎体中线并达对侧椎弓根内缘(双侧组)45例,男10例,女35例;年龄60~86(70.7±8.0)岁。两组患者均行PVP术,单侧椎弓根入路穿刺,术中透视监视下注入骨水泥,骨水泥注入量1.5~6 m1。观察比较两组患者骨水泥注入量,术前及术后1d、1个月、3个月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结果:偏一侧组骨水泥注入量为(4.25±0.99)ml,双侧组为(4.07±1.18)ml,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疼痛VAS均较术前缓解(P<0.05),偏一侧组术后1 d、1个月、3个月VAS分别为(3.90±1.37)、(2.35±0.67)、(1.55±0.51)分,均高于双侧组(2.67±0.60)、(1.62±0.58)、(1.31±0.47)分(P<0.05)。偏一侧组9例存在残余腰背痛,经对侧椎弓根穿刺,注入骨水泥后症状缓解。结论:骨水泥的分布是影响PVP术后腰背部残余痛的一个重要因素,临床手术中,要尽量使骨水泥分布过椎体中线,达到双侧分布均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缩 经皮成形术 水泥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体位复位靶点穿刺技术在老年脊柱骨质疏松性骨折经皮椎体成形术中的应用比较 被引量:1
7
作者 吴浙 陈建良 +1 位作者 李英周 许勇 《中国骨伤》 2025年第2期119-127,共9页
目的:比较常规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与体位复位和靶点穿刺技术治疗老年脊柱骨质疏松性骨折的骨水泥弥散情况以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至2023年3月268例老年性单椎体脊柱骨折患者临床资料,根... 目的:比较常规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与体位复位和靶点穿刺技术治疗老年脊柱骨质疏松性骨折的骨水泥弥散情况以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至2023年3月268例老年性单椎体脊柱骨折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法分为常规PVP组和靶点PVP组。常规双侧入路PVP组(常规组)138例,男26例,女112例;年龄(72.9±4.0)岁;采用双侧入路传统PVP治疗。靶点PVP组130例,男23例,女107例;年龄(72.2±7.0)岁;采用俯卧牵引按压整复法先整复骨折,再用手术床使脊柱过伸维持椎体复位和骨折间隙靶点穿刺推注骨水泥。根据影像检查评价骨水泥是否在骨折间隙内充分填充。比较两组手术时间、骨水泥渗漏率及渗漏类型、骨水泥在骨折区域填充情况、骨水泥注入量、胸腰背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及骨折椎体局部后凸Cobb角。结果:常规组的手术时间(43.9±5.7)min、骨水泥充填量(5.3±1.5)ml,高于靶点组(39.3±3.6)min、(4.1±1.7)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骨水泥渗漏率、渗漏类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靶点PVP组骨折区域均得到充足骨水泥填充,常规PVP组34例出现骨水泥在骨折区域填充不充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术前胸腰背疼痛VAS、ODI及骨折椎体局部后凸Cobb角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 d靶点组的VAS(3.64±0.94)分、ODI(11.50±0.38)分,优于常规组(4.69±0.78)分、(15.06±1.6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靶点组局部Cobb角(7.51±5.37)°,小于传统组(11.68±3.9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体位复位技术和靶点穿刺在老年脊柱骨质疏松性骨折经皮椎体成形技术中应用,有以下优点:利用体位复位技术恢复椎体高度,避免椎间软组织张力过高;骨折间隙靶点穿刺技术有效固定椎体骨折,骨水泥有效充盈,提高手术疗效,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新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成形术 水泥弥散 老年人 质疏松 压缩性 折间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医学影像信息系统术前规划个性化穿刺方案在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中的应用 被引量:1
8
作者 陈琛 李大伟 +4 位作者 马壮田 华堃池 李尧 高雁卿 邱淳烈 《中国骨伤》 2025年第2期114-118,共5页
目的:探讨运用医学影像信息系统(picture archiving and communication system,PACS)术前规划个性化穿刺方案在皮经椎体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行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 目的:探讨运用医学影像信息系统(picture archiving and communication system,PACS)术前规划个性化穿刺方案在皮经椎体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行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且获得1年以上随访的69例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椎压缩骨折患者,34例运用PACS软件术前规划个性化穿刺方案(观察组),男8例,女26例,年龄(73.30±7.96)岁;35例采用常规治疗(对照组),男7例,女28例,年龄(77.30±7.84)岁。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骨水泥注入量、骨水泥渗漏率、骨水泥弥散情况以及1年内再发骨折情况。术前及术后1 d、1年,测量两组患者伤椎Cobb角、行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及Oswsetry功能障碍指数(Oswsetry disability indexes,ODI)评价。结果: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未出现严重手术并发症,对照组发生2例再骨折。观察组手术时间(41.9±11.9)min,少于对照组(52.7±13.6)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骨水泥注入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2例出现骨水泥渗漏,少于对照组8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骨水泥分布指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伤椎Cobb角及ODI术前及术后1 d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术后1年时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腰背痛VAS评分各时间点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运用PACS软件术前规划个性化穿刺方案,能减少手术时间、降低骨水泥渗漏率,提高骨水泥弥散且更久地维持椎体术后形态及保持患者腰背部功能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个性化穿刺 质疏松 压缩性 经皮成形术 水泥渗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补肾壮筋汤联合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临床观察
9
作者 马成 赵飞 《中国民间疗法》 2025年第9期77-80,共4页
目的:观察补肾壮筋汤联合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VCF)的疗效。方法:将60例OVCF患者按照治疗方案的不同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入院完善相关检查并择期行PVP,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补肾... 目的:观察补肾壮筋汤联合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VCF)的疗效。方法:将60例OVCF患者按照治疗方案的不同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入院完善相关检查并择期行PVP,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补肾壮筋汤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1、3个月患椎高度丢失比、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结果:术后1周、1个月,两组患者VAS、ODI评分均低于术前(P<0.05),且观察组均低于同期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1个月VAS、ODI评分均低于术后1周(P<0.05)。术后1、3个月,两组患者患椎椎体高度丢失比均低于术前(P<0.05),且观察组均低于同期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3个月的患椎高度丢失比低于术后1个月(P<0.05)。结论:PVP治疗OVCF对恢复患椎高度有良好疗效,术后加服补肾壮筋汤可促进OVCF患者骨折愈合,有助于减轻术后残余疼痛,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改善腰椎的生理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质疏松性压缩性 肾虚 经皮成形术 补肾壮筋汤 疼痛 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 高度丢失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椎体成形术中骨水泥有效注射量探讨 被引量:5
10
作者 孙炳卫 刘淑恒 +1 位作者 张涛 张庆国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6期42-42,共1页
关键词 经皮成形术 水泥 注射 压缩 质疏松性 微创技术 局部注射 影像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黏度骨水泥在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经皮椎体成形术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54
11
作者 罗平 漆建鑫 +3 位作者 陈学明 杨帆 王科 邓建平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1期61-63,共3页
目的观察经皮椎体成形术(PVP)中使用高黏度骨水泥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VCFs)的效果。方法将78例OVCFs患者随机均分为高黏度组、低黏度组,分别采用高黏度骨水泥、低黏度骨水泥行PVP治疗。对比两组手术前后视觉模拟评分法(VAS)... 目的观察经皮椎体成形术(PVP)中使用高黏度骨水泥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VCFs)的效果。方法将78例OVCFs患者随机均分为高黏度组、低黏度组,分别采用高黏度骨水泥、低黏度骨水泥行PVP治疗。对比两组手术前后视觉模拟评分法(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骨折椎体后凸Cobb角及术后1 d骨水泥渗漏情况。结果两组术后VAS、ODI及椎体后凸Cobb角与术前比较,P均<0.05;手术前后两组间VAS、ODI比较,P均>0.05。两组骨水泥渗漏率比较,P<0.05。结论 PVP中应用高黏度骨水泥治疗OVCFs可达到与低黏度骨水泥相同的效果,且骨水泥渗漏率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腰压缩性 质疏松 水泥 经皮成形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经皮椎体成形术中应用不同黏度骨水泥效果比较 被引量:36
12
作者 郭永贤 宋世江 +1 位作者 王娟 林雪林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2期51-53,共3页
目的比较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OVCF)患者经皮椎体成形术(PVP)中应用不同黏度骨水泥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择OVCF患者70例,随机分为高黏度组和低黏度组各35例,分别采用高黏度和低黏度聚甲基丙烯酸甲酯骨水泥行PVP。比较两组单个... 目的比较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OVCF)患者经皮椎体成形术(PVP)中应用不同黏度骨水泥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择OVCF患者70例,随机分为高黏度组和低黏度组各35例,分别采用高黏度和低黏度聚甲基丙烯酸甲酯骨水泥行PVP。比较两组单个椎体手术时间、骨水泥注入量,术前及术后1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术后1周骨水泥分布情况、骨水泥渗漏情况及椎体再骨折发生率。结果两组单个椎体手术时间、骨水泥注入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与术前比较,两组术后1周VAS及ODI均降低(P均<0.01),两组术后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高黏度组骨水泥分布不均发生率、骨水泥渗漏发生率均低于低黏度组(P均<0.05);两组术后椎体再骨折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VP中应用高黏度或低黏度骨水泥治疗OVCF的效果均较好,但高黏度骨水泥的分布情况更好、安全性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缩性 质疏松 成形术水泥渗漏 高黏度水泥 低黏度水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联合注入法在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经皮椎体成形术中的应用效果
13
作者 李文哲 张新虎 +2 位作者 陈景环 彭超 孙建华 《医学研究与战创伤救治》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170-1174,共5页
目的 探究骨折椎体注入骨水泥联合临近椎体内注入人工骨在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VCF)经皮椎体成形术(PVP)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1年5月至2022年5月哈励逊国际和平医院运动医学科120例OVCF患者。采用简单随机化法将患者随机分... 目的 探究骨折椎体注入骨水泥联合临近椎体内注入人工骨在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VCF)经皮椎体成形术(PVP)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1年5月至2022年5月哈励逊国际和平医院运动医学科120例OVCF患者。采用简单随机化法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术中单纯骨折椎体注入骨水泥)、联合组(术中骨折椎体注入骨水泥联合临近椎体内注入人工骨),每组60例。两组均行常规抗骨质疏松及(PVP)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情况、术后康复情况、椎体稳定性指标(伤椎前缘高度压缩率、Cobb角)、疼痛程度(VAS评分)、腰椎功能(ODI评分)、活动能力(LAS评分)、并发症及邻近椎体骨折发生率。结果 联合组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术中透视次数多于对照组,但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联合组术后6、12个月伤椎前缘高度压缩率、Cobb角小于对照组(P<0.05)。术前、术后3、6、12个月,联合组伤椎前缘高度压缩率、Cobb角、VAS评分、ODI评分、LAS评分呈先降低后趋于平稳趋势,对照组伤椎前缘高度压缩率、Cobb角、VAS评分、ODI评分、LAS评分呈先降低后升高趋势(P<0.05)。联合组术后6、12个月VAS评分、ODI评分、L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与单纯骨折椎体注入骨水泥比较,联合临近椎体内注入人工骨能明显改善OVCF患者PVP术后疼痛程度及腰椎功能,且不会增加并发症发生率,有助于促进患者康复,改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质疏松性压缩性 经皮成形术 水泥 人工 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椎体成形术中骨水泥剂量对骨质疏松椎体力学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9
14
作者 李健斐 易玉海 +4 位作者 孙钢 刘训伟 张国栋 谢志勇 翟继良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2年第6期987-990,共4页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PVP)中注入骨水泥的剂量与各节段骨质疏松椎体强度和刚度恢复之间的关系。方法 54个骨质疏松椎体(T8~L4)取自6具女性尸体,脊柱不同节段的椎体分别被随机分成三个组:2、4和6ml骨水泥组。所有椎体标本被制成压缩...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PVP)中注入骨水泥的剂量与各节段骨质疏松椎体强度和刚度恢复之间的关系。方法 54个骨质疏松椎体(T8~L4)取自6具女性尸体,脊柱不同节段的椎体分别被随机分成三个组:2、4和6ml骨水泥组。所有椎体标本被制成压缩性骨折,测定原始强度和刚度;经单侧椎弓根分别注射骨水泥2、4或6ml后再次进行压缩实验,测定强化后椎体的强度和刚度。结果 2ml骨水泥能使胸椎椎体强度增加,而腰椎及胸腰段椎体需要4ml。而对于刚度,2ml骨水泥可使胸椎和胸腰段椎体刚度增加,4ml骨水泥才能使腰椎椎体刚度增加。结论 2ml骨水泥即可使胸椎及胸腰段椎体强度和刚度恢复或增加,而腰椎椎体则需要4ml骨水泥,不同节段的椎体骨水泥用量不同,这些数据可为临床PVP中注射骨水泥剂量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成形术 力学性能 质疏松 水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黏度骨水泥经皮椎体成形术联合仙灵骨葆胶囊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35
15
作者 郭永贤 宋世江 +1 位作者 乔培柳 林雪林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6年第24期93-96,共4页
目的探讨高黏度骨水泥经皮椎体成形术联合仙灵骨葆胶囊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8月~2015年12月于泰山医学院附属聊城市第二人民医院骨科治疗的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60例,随机分成两组,各30例。治... 目的探讨高黏度骨水泥经皮椎体成形术联合仙灵骨葆胶囊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8月~2015年12月于泰山医学院附属聊城市第二人民医院骨科治疗的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60例,随机分成两组,各30例。治疗组在PVP术后给予仙灵骨葆胶囊+钙片,连续使用6周为1个疗程,共2个疗程;对照组PVP术后单纯口服钙片。分别在术前、术后1周、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以及术后6个月时评估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OI)评分、骨密度(BMD)、不良反应情况等指标。结果两组中术后VSA评分、ODI评分、BMD值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治疗组术后第1、3、6个月,VSA评分、ODI评分及BMD值改善较对照组显著(P〈0.05)。两组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黏度骨水泥椎体成形术结合仙灵骨葆胶囊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取得了良好效果,能显著缓解患者疼痛,提高生活质量,改善骨质疏松,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黏度水泥 经皮成形术 仙灵葆胶囊 质疏松 压缩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骨水泥渗漏的中期随访及应对策略 被引量:12
16
作者 孙启才 茹选良 +1 位作者 宋柏杉 端木群立 《中国骨伤》 CAS 2017年第9期810-816,共7页
目的:回顾性分析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椎体压缩性骨折发生骨水泥渗漏的临床资料,探讨骨水泥渗漏的类型及中期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收集自2011年10月至2016年10月收治的17例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术中骨水... 目的:回顾性分析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椎体压缩性骨折发生骨水泥渗漏的临床资料,探讨骨水泥渗漏的类型及中期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收集自2011年10月至2016年10月收治的17例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术中骨水泥渗漏的病例,其中男7例,女10例;年龄68~87岁,平均78岁。均有轻微外伤史,伤前均正常活动,生活完全自理,伤后均表现为腰背部疼痛,无神经根受损的症状和体征。通过影像学资料确定骨水泥向椎管内、椎间隙渗漏的途径,测量手术前后的椎体高度、Cobb角,观察椎管狭窄改善情况。术前和末次随访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分别对患者进行疼痛和日常活动功能改善情况的评估。结果:17例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4~7年,平均5.1年。通过影像学资料根据解剖位置确定渗漏途径为椎旁型6例,椎间盘型3例,椎管型2例,椎弓根型5例,混合型1例。术前病椎前缘椎体高度为(27.7±3.5)%,末次随访时前缘椎体高度明显恢复至(56.4±2.5)%,且后凸畸形得到矫正。Cobb角由术前的(45.3±4.2)°矫正至末次随访时的(18.3±3.1)°。VAS评分从术前的7.9±1.5降至末次随访时的2.1±0.5。ODI从术前的(49.1±7.5)%恢复至末次随访时的(23.5±3.7)%。其中2例患者术中出现下肢神经症状,紧急予神经根消肿药物对症治疗,且后期经过营养神经治疗,神经症状消失。3例出现腰背部疼痛,其中1例出现腰背痛难忍,予止痛等对症治疗后疼痛消失。结论:即使在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术中出现一定程度的骨水泥向椎旁和椎管内渗漏,也可暂不与紧急行开窗椎管减压,中期随访结果显示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椎体压缩性骨折发生骨水泥渗漏的临床效果满意,手术渗漏产生明显临床症状者经过治疗后临床症状基本消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凸成形术 水泥渗漏 压缩性 中期随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椎体成形二次骨水泥注射治疗弥散不良的Kümmel病 被引量:4
17
作者 李驰 王靖 +3 位作者 朱旻宇 周洋 王建洪 滕红林 《中国骨伤》 CAS CSCD 2019年第4期308-313,共6页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手术二次注射骨水泥治疗术中骨水泥弥散不良的Kümmel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14年2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88例Kümmel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16例术中发现骨水泥弥散不良采用二次骨水泥注射,...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手术二次注射骨水泥治疗术中骨水泥弥散不良的Kümmel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14年2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88例Kümmel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16例术中发现骨水泥弥散不良采用二次骨水泥注射,男1例,女15例;年龄63~82岁,平均72.7岁;T_(10)1例,T_(11)1例,T_(12)3例,L18例,L_21例,L_32例。观察术前、术后2 d、末次随访时的VAS评分、ODI评分,伴有椎体裂隙骨折椎后凸角和椎体前缘高度矫正情况并记录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16例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5~22个月,平均14.1个月。术前、术后2 d、末次随访时的ODI评分分别为72.3±12.1、56.8±5.0、12.1±5.3,术后2 d较术前、末次随访较术后2 d均有显著改善(P<0.01);术前、术后2 d、末次随访时的VAS评分分别为7.8±0.6、3.0±0.4、2.4±0.7,术后2 d较术前改善(P<0.01),末次随访较术后2 d改善(P<0.05)。术前、术后2 d、末次随访时的椎体前缘压缩率分别为(37.8±5.4)%、(4.7±1.4)%、(4.9±1.5)%,术后2 d较术前改善(P<0.01),末次随访时较术后2 d无明显丢失(P>0.05);术前、术后2 d、末次随访时的裂隙椎Cobb角分别为(15.1±2.0)°、(4.4±2.2)°、(4.8±2.4)°,术后2 d较术前改善(P<0.01),末次随访较术后2 d无明显丢失(P>0.05)。骨水泥渗漏3例,无肺栓塞及神经损伤发生,邻椎骨折发生4例,手术后随访无手术椎再塌陷发生。结论:采用经皮椎体成形手术治疗Kümmel病,首次骨水泥注射发现骨水泥弥散不良,采用二次补救骨水泥注射,仍能取得满意的临床疗效,可以有效预防手术椎再塌陷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形术 水泥成形术 注射 关节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骨水泥椎间盘成形术治疗老龄真空征型的椎间不稳症患者的临床疗效
18
作者 赵晓明 娄啸霄 +1 位作者 高军 张银刚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05-311,共7页
目的探讨经皮骨水泥椎间盘成形术(percutaneous cement discoplasty,PCD)对患有椎间不稳且影像学上伴有真空征的老年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研究中心于2019年6月至2022年9月收治的27例椎间不稳且影像学伴真空征的患者,对其... 目的探讨经皮骨水泥椎间盘成形术(percutaneous cement discoplasty,PCD)对患有椎间不稳且影像学上伴有真空征的老年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研究中心于2019年6月至2022年9月收治的27例椎间不稳且影像学伴真空征的患者,对其采用PCD手术治疗。记录患者手术时间、骨水泥用量、术中出血及住院总时间。通过比较患者术前及术后VAS评分、ODI指数及腰椎JOA评分来评价患者疼痛及腰椎功能状况的改善。同时,通过术前及术后影像学资料比较患者的椎间隙高度的改变并统计椎间隙截面骨水泥分布率。结果27例行PCD手术的患者均得到有效随访。患者平均住院时间(4.2±1.85)d,手术时间单节段(32.3±4.51)min、双节段(53.6±12.17)min、三节段(74.4±6.33)min、四节段(90.0±10.36)min,术中出血量(6.11±4.97)mL,较传统椎间融合术有明显降低。患者术后VAS疼痛评分及腰椎功能的ODI及JOA评分均较术前有明显改善,脊椎功能得到部分恢复。影像学方面,术后患者椎间隙高度较术前改善,同时操作节段椎间隙中切面骨水泥弥散相对良好。脊柱的力学稳定性得到恢复。结论对于合并严重并发症不适宜行开放手术的患者,PCD是一种可待选择的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不稳 真空征 经皮水泥间盘成形术(PCD) 老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剂量骨水泥注入在单侧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19
19
作者 沈永乐 王景续 +4 位作者 宫树一 穆胜凯 吴岩 尹西盟 鲁泽鹏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8年第30期71-74,共4页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骨水泥注入在单侧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治疗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OVCF)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2月~2016年12月沈阳市骨科医院收治的OVCF患者113例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n=57)和研究...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骨水泥注入在单侧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治疗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OVCF)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2月~2016年12月沈阳市骨科医院收治的OVCF患者113例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n=57)和研究组(n=56)。对照组患者行PVP术式时给予2.6~3.5 mL骨水泥,研究组则给予1.5~2.5 mL骨水泥。比较两组患者术前、术后1个月、术后6个月疼痛状态、运动功能、Cobb角、伤椎椎体前缘高度比以及骨水泥渗漏情况,同时观察其他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术后1、6个月的视觉模拟评分(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量表评分均低于术前(P <0.05),但两组患者术后各观察时间点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患者术后1、6个月的Cobb角较术前减小(P <0.05),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患者术后1、6个月椎体前缘高度比较术前显著增加,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 <0.05)。研究组患者总渗漏率为7.14%(4/56),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9.82%(17/57)(P <0.05)。两组术后其他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PVP术式治疗OVCF患者,1.5~2.5 mL、2.6~3.5 m L两种不同剂量的骨水泥均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减轻患者疼痛,但小剂量的骨水泥可降低其渗漏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同剂量 水泥 单侧经皮成形术 质疏松性压缩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的骨水泥弥散分布与临床疗效的相关研究 被引量:34
20
作者 杨军 《中国骨伤》 CAS CSCD 2019年第12期1128-1133,共6页
目的:探究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的骨水泥弥散分布等级对临床效果及疼痛程度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6年8月至2018年4月收治的130例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患者,其中114例资料完整完成随访。根据骨水泥弥散分布等级进... 目的:探究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的骨水泥弥散分布等级对临床效果及疼痛程度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6年8月至2018年4月收治的130例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患者,其中114例资料完整完成随访。根据骨水泥弥散分布等级进行分组,统计分析患者术前及术后VA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量表(ODI)、伤椎后凸角(Cobb角)、伤椎前柱高度变化及并发症。结果:114例术后随访6个月,骨水泥弥散分布等级:1级42例(36.8%),男14例,女28例,年龄(73.43±7.91)岁;2级36例(31.6%),男10例,女26例,年龄(71.22±8.06)岁;3级36例(31.6%),男9例,女27例,年龄(74.81±6.91)岁;4级0例(0%)。3组患者术前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骨水泥弥散分布等级1、2、3级患者,术后及术后1、3、6个月的随访中VAS、ODI评分均高于术前(P<0.05),3组间在术后随访的同一时间点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骨水泥渗漏方面,弥散分布等级2级15例(41.7%)、3级23例(63.9%),高于弥散分布1级8例(19%)(P<0.05)。在邻近椎体骨折方面,弥散分布等级2级7例(19.4%)、3级8例(22.2%),均低于1级18例(42.9%)。骨水泥弥散分布等级2、3级相比1级均能有效改善伤椎的后凸畸形和前柱高度丢失(P<0.05)。结论:经皮椎体成形术中骨水泥分散分布的不同等级均能有效缓解疼痛,且骨水泥弥散分布等级2级不仅能有效缓解患者疼痛、纠正伤椎后凸角、伤椎前柱高度,而且发生骨水泥渗漏及非手术椎体骨折的风险相对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形术 质疏松性 脊柱 水泥成形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