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电火针对慢性湿疹模型小鼠皮损及皮肤屏障功能的影响
- 1
-
-
作者
葛皓
安雨
徐菁
王俊霞
刘雅洁
黄跃平
赵百孝
-
机构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
陕西省人民医院
北京市朝阳区中医医院
北京中医药大学厦门医院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
北京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院
-
出处
《世界中医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1762-1767,共6页
-
基金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中医药现代化研究”重点专项(2019YFC1711903)
北京中医药大学揭榜挂帅项目(2023-JYB-JBZD-021)
+1 种基金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青年科技人才基金项目(2024SZYRC05)
广州市针灸重点实验室建设项目(2023A03J0776)。
-
文摘
目的:探究电火针对2,4-二硝基氯苯(DNCB)诱导的慢性湿疹模型小鼠皮损及皮肤屏障功能的影响。方法:将40只Balb/c小鼠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电火针组、卤米松组(阳性药物组),每组10只。除空白组外其他各组采用DNCB-丙酮-橄榄油溶液诱导慢性湿疹模型。造模完成后,卤米松组采用降阶梯法给药,电火针组使用电火针针刺皮损部位,均干预2周。分别于造模后及干预1、2周,参照湿疹面积及严重指数(EASI)评分对小鼠背部皮损进行评价,用GPSkin Barrier检测仪检测皮肤屏障功能指标经表皮水分丢失(TEWL)、角质层含水量(SCH)、皮肤湿度,苏木精-伊红(HE)染色观察皮肤组织病理变化。结果:干预1、2周,与模型组比较,电火针组和卤米松组的EASI评分、TEWL、SCH、皮肤湿度均改善(P<0.05),皮肤表皮增生及炎症细胞浸润程度减轻;与卤米松组比较,电火针组EASI评分、TEWL、SCH、皮肤湿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火针可改善慢性湿疹模型小鼠的皮损及皮肤屏障功能,且疗效与阳性药物卤米松乳膏相近。
-
关键词
慢性湿疹
皮肤屏障功能
电火针
卤米松乳膏
湿疹面积及严重指数
经皮水分丢失量
角质层含水量
小鼠
-
Keywords
Chronic eczema
Skin barrier function
Electrofire needle
Halometasone cream
EASI
TEWL
SCH
Mouse
-
分类号
R275.9
[医药卫生—中西医结合]
R245.31
[医药卫生—针灸推拿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