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经皮水分丢失与健康人性别、年龄、解剖部位的关系 被引量:15
1
作者 曹俊 朱学骏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9-10,共2页
通过经皮水分丢失(TEWL)来评价皮肤的屏障功能,并研究经皮水分丢失与性别、年龄、解剖部位的关系。参加本次实验的为健康志愿者共104名,其中女性53名,男性51名。分为5个不同年龄组。用与计算机相连的蒸发测定仪DarmalabRTEWL探头测量。... 通过经皮水分丢失(TEWL)来评价皮肤的屏障功能,并研究经皮水分丢失与性别、年龄、解剖部位的关系。参加本次实验的为健康志愿者共104名,其中女性53名,男性51名。分为5个不同年龄组。用与计算机相连的蒸发测定仪DarmalabRTEWL探头测量。结果发现不同年龄组男女性别之间TEWL值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新生儿组TEWL值明显高于其他各年龄组(P<0.05);老年组TEWL值低于其他年龄组。在8个不同部位测量中,经统计得到TEWL值顺序为:手掌>额部>颊部=手背>小腿=背部>前臂=胸部。说明TEWL与性别无明显相关性;而与年龄相关,以新生儿最高,老年人最低;在身体各部位的测量中,四肢末端和暴露部位经皮水分丢失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水分丢失 TEWL 性别 年龄 解剖部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年龄人群曝光部位皮肤claudin 1蛋白表达及其与经皮水分丢失的关联 被引量:1
2
作者 张好 王波 +1 位作者 陈鸿超 王懿娜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340-343,共4页
目的:观察不同年龄阶段健康人群曝光皮肤组织中紧密连接蛋白claudin1分子的表达情况,探讨其与表皮屏障功能之间的关联性,并分析慢性紫外线照射对皮肤组织中claudin1蛋白的表达及表皮屏障功能的影响。方法:收集不同年龄共39人曝光部... 目的:观察不同年龄阶段健康人群曝光皮肤组织中紧密连接蛋白claudin1分子的表达情况,探讨其与表皮屏障功能之间的关联性,并分析慢性紫外线照射对皮肤组织中claudin1蛋白的表达及表皮屏障功能的影响。方法:收集不同年龄共39人曝光部位皮肤组织(包括颈项部、手背部或额面部),其中〈20岁组9例,20~50岁组14例,〉50岁组16例。分别以RT—PCR检测皮肤组织中的claudin1分子转录情况,以免疫组化法检测claudin1蛋白的表达,并检测不同皮肤组织的经皮水分丢失(TEWL)值。结果:RT—PCR检测显示cluadin 1分子的转录水平均随年龄增大而下调,〉50岁组claudin1分子的mRNA表达较〈20岁组明显降低(P=0.0370)。免疫组化结果显示曝光部位皮肤组织中claudin1蛋白的表达强度随年龄增长而减弱,与年龄呈负相关,与RT—PCR结果一致。老年组(〉50岁组)曝光部位皮肤的TEWL值较中年组(20—50岁组)及青年组(〈20岁组)均升高,TEWL值与claudin1蛋白的表达呈负相关(P=0.0475)。结论:慢性紫外线照射可引发人曝光部位皮肤的屏障功能损伤,而这种屏障功能受损可能与claudin1蛋白的下调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laudin1蛋白 经皮水分丢失 皮肤屏障功能 紫外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火针对慢性湿疹模型小鼠皮损及皮肤屏障功能的影响
3
作者 葛皓 安雨 +4 位作者 徐菁 王俊霞 刘雅洁 黄跃平 赵百孝 《世界中医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1762-1767,共6页
目的:探究电火针对2,4-二硝基氯苯(DNCB)诱导的慢性湿疹模型小鼠皮损及皮肤屏障功能的影响。方法:将40只Balb/c小鼠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电火针组、卤米松组(阳性药物组),每组10只。除空白组外其他各组采用DNCB-丙酮... 目的:探究电火针对2,4-二硝基氯苯(DNCB)诱导的慢性湿疹模型小鼠皮损及皮肤屏障功能的影响。方法:将40只Balb/c小鼠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电火针组、卤米松组(阳性药物组),每组10只。除空白组外其他各组采用DNCB-丙酮-橄榄油溶液诱导慢性湿疹模型。造模完成后,卤米松组采用降阶梯法给药,电火针组使用电火针针刺皮损部位,均干预2周。分别于造模后及干预1、2周,参照湿疹面积及严重指数(EASI)评分对小鼠背部皮损进行评价,用GPSkin Barrier检测仪检测皮肤屏障功能指标经表皮水分丢失(TEWL)、角质层含水量(SCH)、皮肤湿度,苏木精-伊红(HE)染色观察皮肤组织病理变化。结果:干预1、2周,与模型组比较,电火针组和卤米松组的EASI评分、TEWL、SCH、皮肤湿度均改善(P<0.05),皮肤表皮增生及炎症细胞浸润程度减轻;与卤米松组比较,电火针组EASI评分、TEWL、SCH、皮肤湿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火针可改善慢性湿疹模型小鼠的皮损及皮肤屏障功能,且疗效与阳性药物卤米松乳膏相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湿疹 皮肤屏障功能 电火针 卤米松乳膏 湿疹面积及严重指数 经皮水分丢失 角质层含水量 小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天人相应”探讨年节律对健康人皮肤屏障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5
4
作者 杨广智 麦丽霞 +4 位作者 张婷 聂宝顺 冯焕婷 林佩玲 刘倩霞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214-1216,共3页
目的:从"天人相应"的角度出发,探讨年节律对健康人皮肤屏障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健康志愿者50例,男女各25例。检测其在生理状态下春分、夏至、秋分、冬至四个节气的皮肤经皮水分丢失(Trans Epidermal Water Loss,TEWL)、角... 目的:从"天人相应"的角度出发,探讨年节律对健康人皮肤屏障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健康志愿者50例,男女各25例。检测其在生理状态下春分、夏至、秋分、冬至四个节气的皮肤经皮水分丢失(Trans Epidermal Water Loss,TEWL)、角质层含水量、油脂量、p H值等指标的变化,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TEWL值:冬至最大,夏至最小,二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7.83,P<0.05)。2角质层含水量:面颊部春分最大,冬至最小,二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4.89,P<0.05)。颧部夏至最大,冬至最小,二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3.97,P<0.05)。3油脂量:夏至最多,秋分最少,二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5.25,P<0.05)。4p H值:冬至最大,夏至最小,二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4.69,P<0.05)。结论:结果提示皮肤屏障功能随季节变化而变化,夏季较好,冬季减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人相应 时间医学 皮肤屏障功能 经皮水分丢失 角质层含水量 油脂量 PH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痤疮与皮肤屏障 被引量:24
5
作者 陶诗沁 金城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316-319,共4页
痤疮是常见的皮肤慢性炎症性疾病之一,痤疮导致皮肤屏障功能损伤,损伤程度与痤疮严重程度相关。一些治疗痤疮药物、物理治疗方法造成了皮肤屏障功能进一步损伤,导致病情加重或迁延不愈。皮肤屏障修复治疗应成为皮肤科医师在制定痤疮治... 痤疮是常见的皮肤慢性炎症性疾病之一,痤疮导致皮肤屏障功能损伤,损伤程度与痤疮严重程度相关。一些治疗痤疮药物、物理治疗方法造成了皮肤屏障功能进一步损伤,导致病情加重或迁延不愈。皮肤屏障修复治疗应成为皮肤科医师在制定痤疮治疗方案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忽视皮肤屏障修复治疗会导致患者依从性差,医生和患者对治疗方案都没有信心。恢复皮肤屏障的重要手段是医学护肤品的应用,理想的外用皮肤屏障修复剂含有湿润剂、脂质及天然保湿因子,改善经表皮水分丢失(transepidermal water loss,TEWL)及皮肤含水量。含有的脂质如神经酰胺、亚油酸修复皮肤屏障,添加的其他活性成分具有一定辅助治疗功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痤疮 皮肤屏障 经皮水分丢失 皮肤屏障修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加减逍遥散改善面部激素依赖性皮炎患者皮肤屏障功能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6
6
作者 彭红华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539-542,共4页
目的:观察加减逍遥散治疗面部糖皮质激素依赖性皮炎的临床疗效,探讨其改善面部皮肤屏障功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将10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50例治疗组内服加减逍遥散;50例对照组内服氯雷他定、维生素EC颗粒。30天为1个疗程。测定两组患者... 目的:观察加减逍遥散治疗面部糖皮质激素依赖性皮炎的临床疗效,探讨其改善面部皮肤屏障功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将10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50例治疗组内服加减逍遥散;50例对照组内服氯雷他定、维生素EC颗粒。30天为1个疗程。测定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经皮水分丢失量(TEWL)和皮肤红斑量,并同时检测血清IL-4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临床有效率分别是82.0%、58.0%。治疗组治疗后TEWL、皮肤红斑量均显著降低(P<0.05)。治疗组血清IL-4水平降低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加减逍遥散可修复面部激素依赖性皮炎患者受损的皮肤屏障功能、降低皮肤红斑量,治疗机理可能与调节血清IL-4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面部激素依赖性皮炎 加减逍遥散 皮肤屏障功能 经皮水分丢失 IL-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能蓝光辐照致皮肤屏障损伤的表型特征 被引量:4
7
作者 刘沛仪 马彦云 +4 位作者 宁静 张馨元 葛格 刘玮 王久存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394-400,共7页
目的:本文通过人体临床试验、小鼠实验和细胞实验观察蓝光致皮肤屏障损伤的表型特征,初步揭示高能蓝光对皮肤屏障损伤的影响。方法:纳入40名健康受试者,测量背部皮肤辐照蓝光(120 J/cm2)前后的经皮水分丢失(TEWL)值。将12只背部事先脱... 目的:本文通过人体临床试验、小鼠实验和细胞实验观察蓝光致皮肤屏障损伤的表型特征,初步揭示高能蓝光对皮肤屏障损伤的影响。方法:纳入40名健康受试者,测量背部皮肤辐照蓝光(120 J/cm2)前后的经皮水分丢失(TEWL)值。将12只背部事先脱毛的清洁级C57BL/6小鼠随机分成对照组与照光组,照光组连续2周进行每日200 J/cm2的蓝光辐照后,观察小鼠背部皮肤的变化情况,苏木精-伊红(HE)染色检测小鼠皮肤表皮的厚度变化;免疫组化染色检测皮肤屏障功能蛋白的表达变化:丝聚蛋白(FLG)、角蛋白(KRT)1及KRT10。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qPCR)检测蓝光辐照后人皮肤角质形成细胞HaCat细胞中皮肤屏障功能基因的表达变化:KRT1、KRT10、KRT14、FLG、内披蛋白(IVL)及兜甲蛋白(LOR)。结果 :蓝光辐照24 h后,受试者皮肤TEWL值是辐照前的1.2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连续2周的蓝光辐照期间观察到小鼠背部皮肤出现粗糙、脱屑及瘙痒等皮肤屏障损伤的相关特征表型;辐照2周后小鼠背部皮肤的免疫组化结果显示照光组的皮肤屏障功能蛋白(FLG、KRT1、KRT10)均上调,且蛋白定位异常;HE染色结果显示照光组的表皮厚度(22.49±3.96 nm)及表皮的角质层厚度(6.55±2.49 nm)相比于对照组的表皮厚度(7.59±1.94 nm)及对照组的角质层厚度(2.46±0.99 nm)均有增厚,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照光组HaCat细胞中的皮肤屏障功能基因(KRT1、KRT10、KRT14、FLG、IVL、LOR)的表达均上调(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能蓝光损伤皮肤屏障,该损伤可能与蓝光诱发的皮肤屏障功能相关蛋白表达的升高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能蓝光 皮肤屏障 屏障损伤 经皮水分丢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