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经皮脊柱内镜腰椎间盘摘除术后手术部位感染的临床特点及防治策略 被引量:2
1
作者 陈荣彬 潘艺之 +4 位作者 陈文创 鲁尧 张劲新 吴钊钿 李勇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343-349,共7页
目的总结经皮脊柱内镜腰椎间盘摘除(percutaneous endoscopic lumbar discectomy,PELD)术后手术部位感染(surgical site infection,SSI)的诊治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22年12月11例PELD术后SSI的病例资料。PELD术后均出现剧烈... 目的总结经皮脊柱内镜腰椎间盘摘除(percutaneous endoscopic lumbar discectomy,PELD)术后手术部位感染(surgical site infection,SSI)的诊治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22年12月11例PELD术后SSI的病例资料。PELD术后均出现剧烈腰背部或下肢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7~9分,平均8.1分。红细胞沉降率(ESR)17~114 mm/h,平均54.4 mm/h,C反应蛋白(CRP)8~151 mg/L,平均56.5 mg/L。MRI均提示术区椎间隙炎症信号改变。PELD术后2~17 d(平均9.5 d)确诊SSI。均采用抗生素治疗(经验性抗生素治疗4例,敏感抗生素7例),其中8例联合手术,包括经皮内镜病灶清除、置管冲洗引流4例,后路病灶清除2例,后路病灶清除联合内固定2例。结果随访14~75个月(平均36.8月)。根据改良MacNab标准,优5例,良4例,可2例。结论PELD术后SSI以发病急、再发剧烈腰背部或下肢疼痛、炎性指标升高及特征性影像学表现为临床特点,规范化的抗生素治疗辅以手术可以取得良好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内镜腰椎间盘髓核摘除术 椎间盘突出症 手术部位感染 临床特点 防治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内镜腰椎间盘摘除术中后颈部疼痛与腰段硬膜外腔压力的相关性 被引量:4
2
作者 茆庆洪 史长喜 +3 位作者 李青 肖兆妍 刘向荣 阮加萍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1194-1196,共3页
目的探讨经皮内镜腰椎间盘摘除术(percutaneous endoscopic lumbar discectomy,PELD)中后颈部疼痛与腰段硬膜外腔压力(lumbar epidural pressure,LEP)的相关性。方法本研究采用前瞻性设计,选择择期经椎板间隙入路PELD患者86例,男46... 目的探讨经皮内镜腰椎间盘摘除术(percutaneous endoscopic lumbar discectomy,PELD)中后颈部疼痛与腰段硬膜外腔压力(lumbar epidural pressure,LEP)的相关性。方法本研究采用前瞻性设计,选择择期经椎板间隙入路PELD患者86例,男46例,女40例,年龄19~71岁,ASAⅠ或Ⅱ级。采用腰段硬膜外麻醉,并经硬膜外导管接换能器连续监测LEP,记录手术开始前LEP基础值(LEPbase)、后颈部开始疼痛时LEP(LEPpain)和术中LEP最大值(LEP_(max)),采用趋势卡方检验分析LEP_(max)与后颈部疼痛发生率的关系。结果有30例(34.9%)患者术中出现后颈部疼痛。LEP_(max)最低为31.0mm Hg,最高为77.0mm Hg。后颈部疼痛患者LEP_(max)为(60.6±8.8)mm Hg,明显高于无疼痛患者的(50.7±9.5)mm Hg(P〈0.01)。后颈部疼痛的发生与LEP_(max)呈显著正相关(P〈0.01)。结论经皮内镜腰椎间盘摘除术中腰段硬膜外腔压力最大值越高的患者,后颈部疼痛发生的可能性越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内镜腰椎间盘摘除术 后颈部疼痛 腰段硬膜外腔压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穿刺椎间盘摘除术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 被引量:4
3
作者 赵建华 梁棉 +3 位作者 梁兆本 池宝成 王永述 康维东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2003年第2期140-141,共2页
关键词 经皮穿刺椎间盘摘除术 椎间盘突出症 影像学检查 手术方法 适应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椎板间隙入路完全内窥镜下椎间盘摘除术治疗L5/S1非包含型椎间盘突出症 被引量:38
4
作者 李振宙 侯树勋 +2 位作者 宋科冉 商卫林 吴闻文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771-777,共7页
目的:前瞻性研究经椎板间隙入路完全内窥镜下椎间盘摘除术治疗L5/S1非包含型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2011年4月~2011年12月采用经椎板间隙入路完全内窥镜下L5/S1椎间盘摘除术治疗L5/S1椎管内非包含型椎间盘突出症患者72例... 目的:前瞻性研究经椎板间隙入路完全内窥镜下椎间盘摘除术治疗L5/S1非包含型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2011年4月~2011年12月采用经椎板间隙入路完全内窥镜下L5/S1椎间盘摘除术治疗L5/S1椎管内非包含型椎间盘突出症患者72例,其中男36例,女36例;年龄18~78岁,平均40.5岁;脱出型51例,游离型21例。将椎管内L5/S1椎间盘非包含型突出按照突出物与同{则S1神经根的位置关系分为腋型(30例)、腹型(28例)及肩型(14例)。对于腋型突出采用腋路,将内窥镜及工作套管直接置入S1神经根腋部进行脱出物及椎间盘内松动髓核的摘除:对肩型及腹型突出采用肩路.将内窥镜及工作套管置入S1神经根肩部进行手术。术后第2天及术后3个月复查腰椎MRI评估突出物切除的彻底性。记录术前、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及术后12个月的腰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analoguescales,VAS)、腿痛VAS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0s.westrydisabilityindex,ODI)并比较术前及术后各时间点的统计学差异。评估术后12个月时MacNab腰椎功能评分及Sl神经根功能状态。结果:手术均顺利完成,手术时间20~80rain,平均45rain。无神经损伤、感染及其他手术并发症。术后第2天复查MRI显示致压突出物完全切除率为100%。1例术后2个月椎间盘突出复发,采用显微内窥镜下椎间盘摘除术翻修:其余71例术后3个月腰椎MRI显示椎间盘后缘获良好塑形。术后各时间点腰痛VAS、腿痛VAS及ODI均较术前明显降低(RO.05)。术后12个月时MacNab评分,优44例,良26例,可1例,差1例。术后1年随访Sl神经根支配区感觉、肌力明显恢复(P〈0.01),跟腱反射无明显恢复(P〉0.05)。结论:根据椎间盘突出部位选择腋路或肩路经椎板间隙完全内窥镜下椎间盘摘除术治疗L5/S1椎管内非包含型椎间盘突出症安全、合理,短期疗效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间盘突出症 经皮内窥镜下椎间盘摘除术 经椎板间隙入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椎间盘摘除术联合椎间盘内电热疗法治疗脱出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3
5
作者 朱雪娥 吴春根 +3 位作者 张继 顾一峰 程永德 李明华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205-208,共4页
目的研究经皮腰椎间盘摘除术(PLD)联合椎间盘内电热疗法(IDET)治疗脱出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87例患者,其中单纯PLD组39例,联合IDET组48例,术后观察、分析两组疗效及并发症。结果术后随访1~3年,平均25个月,两组术前... 目的研究经皮腰椎间盘摘除术(PLD)联合椎间盘内电热疗法(IDET)治疗脱出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87例患者,其中单纯PLD组39例,联合IDET组48例,术后观察、分析两组疗效及并发症。结果术后随访1~3年,平均25个月,两组术前、术后视觉模拟评分(VAS)均有改善,联合组较单纯组明显(P<0.01)。治疗有效率(按Macnab标准):PLD+IDET组为87.5%,PLD组为76.9%,两组无明显差别(P>0.01)。结论PLD联合IDET与单纯PLD治疗脱出型腰椎间盘突出症均有较好疗效,联合组术后腰腿痛缓解较单纯组明显,两组术后长期功能恢复差异不显著。IDET有助于短期内减轻术后腰腿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椎间盘摘除术 椎间盘内电热疗法 椎间盘突出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俯卧位椎间孔镜椎间盘摘除术中右美托咪啶镇静效应及Narcotrend指数的应用观察 被引量:1
6
作者 洪庆雄 熊昕 +4 位作者 龙文飞 钟敏 李永津 肖建斌 招伟贤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3期3722-3724,共3页
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啶(dexmedetomidine,Dex)在俯卧位经皮椎间孔镜椎间盘摘除术(PTED)中应用的安全性。方法:选择 PTED 患者40例, ASAⅠ~Ⅱ级,随机分为 D 组和 C 组。 D 组于俯卧位后在15 min 内静脉输注Dex 1μg/kg,继以0.... 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啶(dexmedetomidine,Dex)在俯卧位经皮椎间孔镜椎间盘摘除术(PTED)中应用的安全性。方法:选择 PTED 患者40例, ASAⅠ~Ⅱ级,随机分为 D 组和 C 组。 D 组于俯卧位后在15 min 内静脉输注Dex 1μg/kg,继以0.5μg/(kg·h)持续至术毕,C 组则静脉持续输注生理盐水至术毕。观察俯卧位(T1)、Dex 给药或生理盐水后10 min(T2)、20 min(T3)、切皮后1 min(T4)、扩张器扩皮后1 min (T5)、开始摘除椎间盘后1 min (T6)、术毕(T7)等时点的 HR、SBP、MAP、SpO2、Narcotrend 指数(NI)及Ramsay 评分,并于 T4~ T7用 VAS 评估手术部位疼痛,术中记录躁动、呼吸抑制的例数及手术时间。结果:与 C 组比较,D 组的心率在 T2~ T7显著减慢(P <0.05),SBP 及 MBP 在 T3~ T7显著降低(P <0.05),VAS 评分和 NI 也显著降低、Ramsay 评分显著增高(P <0.05),术中发生高血压、心动过速及躁动的例数均显著减少(P <0.05);两组均未出现呼吸抑制及严重心动过缓。结论:15 min 内给予 Dex 1μg/kg 后继以0.5μg/(kg·h)持续输注复合地佐辛及局部浸润阻滞用于 PTED 可获得较好的镇静和镇痛效果,可安全应用于此类手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右美托咪啶 俯卧位 镇静镇痛 经皮椎间孔镜椎间盘摘除术 NARCOTREND 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腰椎间盘突出症两种微创治疗技术的疗效对比 被引量:7
7
作者 肖建斌 佘守章 +2 位作者 张本国 胡志平 彭吕宪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4期210-212,共3页
目的 :比较和评价两种方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的疗效。方法 :10 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LDH)患者 ,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两组 ,每组 5 0例。组Ⅰ采用椎间盘溶解术 (DL)治疗 ,组Ⅱ采用经皮椎间盘切吸术 (APLD)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 目的 :比较和评价两种方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的疗效。方法 :10 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LDH)患者 ,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两组 ,每组 5 0例。组Ⅰ采用椎间盘溶解术 (DL)治疗 ,组Ⅱ采用经皮椎间盘切吸术 (APLD)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两组患者年龄及治疗前症状与体征无统计学差异。治疗后 1周组Ⅰ、组II的疗效有效率分别为 82 %、90 % ,优良率分别为 6 8%、80 % ,术后随访 ,于 3个月、6个月和 12个月时的优良率组Ⅰ分别为 76 %、88%和 90 % ,组II为90 %、90 %和 92 % ,两组疗效于治疗后 1周和 3个月时优良率存在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6个月后优良率对比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结论 :APLD和DL均为治疗LDH的有效疗法。APLD的近期疗效明显优于DL ,但远期疗效两组并无显著性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间盘突出症 微创外科 外科治疗 化学溶解术 经皮椎间盘摘除术 胶原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ED与APL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18
8
作者 马胜忠 侯铁胜 +3 位作者 李明 赵杰 刘晓平 周银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2期128-129,共2页
目的 :比较经皮腰椎间盘髓核摘除术 (automatedpercutaneouslumbardiscectomy ,APLD)与经显微内窥镜椎间盘髓核摘除术 (microendoscopicdiscectomy ,MED)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效果。 方法 :两组病例 (APLD组 5 2例 ,MED组 4 8例 )采... 目的 :比较经皮腰椎间盘髓核摘除术 (automatedpercutaneouslumbardiscectomy ,APLD)与经显微内窥镜椎间盘髓核摘除术 (microendoscopicdiscectomy ,MED)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效果。 方法 :两组病例 (APLD组 5 2例 ,MED组 4 8例 )采用统一的病例选择标准、疗效评定标准 ,均获得 6~ 14个月的随访。结果 :APLD组有效率71 1% ,MED组有效率 87 5 % ,两组治疗有效率在统计学上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结论 :APLD是包容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较好治疗方法 ,但必须严格掌握适应证 ;ME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传统手术的微创化、内窥镜化 ,但术者的操作技能对疗效影响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间盘突出症 经皮椎间盘髓核摘除术 经显微内窥镜椎间盘髓核摘除术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脊柱内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不同手术入路的进展 被引量:25
9
作者 罗凯 张学学 张达颖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2016年第5期373-377,共5页
经皮脊柱内镜技术是近年来脊柱微创外科的研究热点。与传统手术相比,经皮脊柱内镜腰椎间盘髓核摘除术(percutaneous endoscopic lumbar discectomy,PELD)具有手术创伤小、术后恢复快、对脊柱稳定性影响小、疗效确切等优势,已逐渐成为脊... 经皮脊柱内镜技术是近年来脊柱微创外科的研究热点。与传统手术相比,经皮脊柱内镜腰椎间盘髓核摘除术(percutaneous endoscopic lumbar discectomy,PELD)具有手术创伤小、术后恢复快、对脊柱稳定性影响小、疗效确切等优势,已逐渐成为脊柱微创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主流技术。但是由于突出物的大小和突出位置的不同、病变节段解剖因素的限制等原因,使得PELD的适应证相对狭窄。不同手术入路的研究及内镜工具的研发改良已成为目前该领域的研究热点及未来的发展方向。本文将就脊柱内镜的手术入路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间盘突出症 经皮脊柱内镜腰椎间盘髓核摘除术 手术入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微创治疗 被引量:1
10
作者 李明 陈强 朱晓东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02年第z1期26-28,共3页
关键词 椎间盘突出症 脊柱 神经根 髓核切除 微创治疗 经皮椎间盘摘除术 椎间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良Pfirrmann分级评估脊柱内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9
11
作者 姜晓涵 李石耀 孙涛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831-839,共9页
目的:评价改良Pfirrmann分级在经皮脊柱内镜下腰椎间盘摘除术(percutaneous endoscopic lumbar discectomy,PEL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ar disc herniation,LDH)术后疗效中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山东大学附属省立医院疼痛科2020年11月... 目的:评价改良Pfirrmann分级在经皮脊柱内镜下腰椎间盘摘除术(percutaneous endoscopic lumbar discectomy,PEL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ar disc herniation,LDH)术后疗效中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山东大学附属省立医院疼痛科2020年11月至2022年8月接受PELD治疗的252例LDH病人信息,术前按责任间盘改良Pfirrmann分级分为高分级组(A组)114例和低分级组(B组)138例。经倾向性评分匹配法(propensity score matching,PSM)平衡两组病人的基线资料差异后,对两组病人术前及术后7天、1、3、6个月的数字分级评分法(numerical rating scale,NR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及改良Mac Nab优良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两组术后各时间点NRS评分、ODI评分及PSQI评分均较术前明显改善。术后7天、1、3、6个月B组NRS评分、ODI评分均低于A组;术后1、3、6个月B组PSQI评分均低于A组;术后7天、1、3、6个月B组的改良Mac Nab优良率均高于A组。结论:B组疗效明显优于A组,与PELD治疗LDH的疗效具有相关性。这对术前病人的合理选择、术后疗效的预测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良Pfirrmann分级 倾向性评分匹配 经皮脊柱内镜下腰椎间盘摘除术 椎间盘突出症 临床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LD治疗失败患者的再手术所见及原因分析 被引量:2
12
作者 茅祖斌 吴小涛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2000年第6期348-349,共2页
关键词 椎间盘突出症 经皮椎间盘摘除术 髓核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扩张性通道在颈椎手术中的临床应用进展
13
作者 张军 谢幼专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1124-1127,共4页
1991年Faubert和Caspar[1]首次应用通道行经皮腰椎间盘髓核摘除术,发现此术式具有术后并发症少、恢复快、手术瘢痕小、住院时间短等优点,开创了利用通道系统进行腰椎手术的先河。1997年Foley和Smith[2]首次应用通道系统在显微内窥镜... 1991年Faubert和Caspar[1]首次应用通道行经皮腰椎间盘髓核摘除术,发现此术式具有术后并发症少、恢复快、手术瘢痕小、住院时间短等优点,开创了利用通道系统进行腰椎手术的先河。1997年Foley和Smith[2]首次应用通道系统在显微内窥镜直视下行椎间盘切除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该术式能够直接观察椎管内组织,使得手术更加安全有效。随着工业和内窥镜技术的飞速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道系统 临床应用 手术中 经皮椎间盘髓核摘除术 扩张性 椎间盘突出症 颈椎 术后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