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4篇文章
< 1 2 1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针灸联合经皮椎间孔镜TESSYS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60例 被引量:8
1
作者 胡斌祥 王想福 +1 位作者 陈伟国 朱生虎 《西部中医药》 2018年第8期106-109,共4页
目的:观察针灸联合经皮椎间孔镜TESSYS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LDH)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LDH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与对照组各60例,治疗组给予针灸联合经皮脊柱内镜下TESSYS技术治疗,对照组单纯采用经椎间孔镜下TESSYS技术治疗。... 目的:观察针灸联合经皮椎间孔镜TESSYS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LDH)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LDH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与对照组各60例,治疗组给予针灸联合经皮脊柱内镜下TESSYS技术治疗,对照组单纯采用经椎间孔镜下TESSYS技术治疗。所有患者于手术前1天、术后1个月、3个月和6个月进行随访,采用下肢疼痛(VAS)评分法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问卷表(ODI)进行临床疗效评估,2组患者均运用改良Mac Nab进行临床疗效的评价。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治疗,治疗组术前1天、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的VAS评分分别是(7.87±0.79)分、(1.87±0.94)分、(0.64±0.33)分、(0.21±0.14)分,对照组术前1天、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的VAS评分分别是(7.84±0.77)分、(3.23±0.74)分、(1.89±0.52)分、(0.25±0.13)分;2组患者手术前1天VAS评分进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后1个月、3个月、的VAS评分比较,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后6个月VAS评分进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手术前1天和治疗后1个月、3个月、6个月的ODI评分分别是(70.64±9.89)分、(29.63±7.45)分、(9.21±5.32)分、(2.21±1.43)分。对照组手术前1天和手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的ODI评分分别是(69.78±9.66)分、(37.63±9.34)分、(14.64±6.38)分、(2.34±1.51)分。2组患者治疗前ODI评分进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后1个月、3个月VAS评分进行比较,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后6个月ODI评分进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对2组患者运用改良Mac Nab评价标准进行临床疗效评价,治疗组、对照组优良率分别为94.1%和91.5%。结论:针灸联合经皮椎间孔镜TESSYS技术治疗LDH能够有效缓解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针灸治疗可以有效缩短患者的术后恢复时间,提高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盘突出症 微创外科手术 经皮椎间孔镜tessys技术 针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椎间孔镜TESSYS技术治疗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60例分析 被引量:105
2
作者 王翀 田征 +2 位作者 梁青福 蒋昆利 宋兴华 《中国内镜杂志》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32-36,共5页
目的探讨经皮椎间孔镜治疗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3年2月-2014年1月收治的60例采用经皮椎间孔镜治疗的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根据术前、术后1 d、术后3及6个月患者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及改良的MacNab标准... 目的探讨经皮椎间孔镜治疗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3年2月-2014年1月收治的60例采用经皮椎间孔镜治疗的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根据术前、术后1 d、术后3及6个月患者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及改良的MacNab标准评价临床疗效。结果 60例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手术时间平均(65.00±12.00)min,无硬膜囊破裂、神经根及血管损伤、感染等并发症。术后1例患者症状改善不明显,改行开放性手术后缓解。余病例腰腿痛症状较前均明显缓解,并获6~12个月随访,术后2个月行腰椎磁共振成像(MRI)检查证实突出髓核组织均切除彻底,神经根及硬膜囊受压解除。术后6个月随访,腰痛VAS评分术前术后差值的均数及标准差为(4.42±1.45)分,腿痛VAS评分术前术后差值的均数及标准差为(6.49±1.67)分,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改良的MacNab标准,优31例;良20例;可7例;差1例,优良率86.4%。结论经皮椎间孔治疗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具有手术时间短、创伤小和临床效果确切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孔镜 tessys技术 盘突出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椎间孔镜TESSYS技术治疗单纯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1
3
作者 吴庭胜 范少勇 +3 位作者 陶志强 龚礼 于江涛 刘凤祥 《现代医院》 2017年第12期1830-1832,共3页
目的分析椎间孔镜技术在治疗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LDH)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科2015年1月—2016年10月收治的68例具有手术指征的单纯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经皮椎间孔镜组(研究组)、开放椎板开窗术组(对照组)。研... 目的分析椎间孔镜技术在治疗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LDH)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科2015年1月—2016年10月收治的68例具有手术指征的单纯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经皮椎间孔镜组(研究组)、开放椎板开窗术组(对照组)。研究组行侧卧位下椎间孔镜TESSYS技术治疗,对照组行俯卧位下椎板开窗术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检测患者手术前及术后6、12、24、48 h血清中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IL-6)等炎性指标水平;并于术前及术后3个月行腰痛VAS评分、功能障碍指数(ODI),通过改良的Macnab疗效评定标准评估手术疗效。结果 (1)两组患者的手术出血量、平均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术前两组患者CRP、IL-6水平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术后6、12、24、48 h炎性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术前两组患者的VAS评分及OID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术后3个月的VAS评分及OID评分均低于术前,且研究组降低更为明显(P<0.05);(4)术后疗效评定研究组与对照组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经皮椎间孔技术在治疗单纯腰椎间盘突出症中疗效显著,与传统椎板开窗技术相比,具有出血少、对机体的创伤小、费用低、术后恢复时间快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孔镜板开窗术 单纯腰盘突出症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腰痹康颗粒联合经皮椎间孔镜TESSYS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4
4
作者 刘晨阳 顾文浩 赵飞 《中国民间疗法》 2022年第7期77-79,共3页
目的:观察腰痹康颗粒联合经皮椎间孔镜TESSYS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3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资料,30例患者均先行经皮椎间孔镜TESSYS技术,术后给予腰痹康颗粒治疗。观察患者术前1d及术后7、30、90d视觉模拟... 目的:观察腰痹康颗粒联合经皮椎间孔镜TESSYS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3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资料,30例患者均先行经皮椎间孔镜TESSYS技术,术后给予腰痹康颗粒治疗。观察患者术前1d及术后7、30、90d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以及日常生活改善情况。结果:30例患者术后7、30、90d时的VAS、ODI评分均低于术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改良MacNab优良率为96.67%(29/30)。结论:腰痹康颗粒联合经皮椎间孔镜TESSYS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确切,可减轻患者疼痛,恢复腰椎功能,改善患者日常生活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盘突出症 痹证 腰痹康颗粒 经皮椎间孔镜tessys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经皮椎间孔镜TESSYS技术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进行腰椎间盘切除术的效果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范小春 《当代医药论丛》 2018年第4期38-39,共2页
目的:探讨用经皮椎间孔镜TESSYS技术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进行腰椎间盘切除术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6年6月至2017年9月期间南充市中医医院骨科收治的35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这35例患者均使用经皮椎间孔镜TESSYS技术进... 目的:探讨用经皮椎间孔镜TESSYS技术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进行腰椎间盘切除术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6年6月至2017年9月期间南充市中医医院骨科收治的35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这35例患者均使用经皮椎间孔镜TESSYS技术进行椎间盘切除术。然后,比较这些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其各项临床指标。结果:这35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其治疗效果的优良率为93.5%,其进行手术的平均用时为55min,其术中的平均出血量为6 ml,其均未发生医源性骨折、手术感染及脑脊液漏等并发症。与术前相比,术后这35例患者的JOA评分和VAS评分均显著降低(P<0.01)。结论:用经皮椎间孔镜TESSYS技术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进行腰椎间盘切除术的效果显著,可有效地缓解其临床症状,且安全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椎间孔镜tessys技术 盘突出症 盘切除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椎间孔镜TESSYS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伴或不伴腰椎神经根管狭窄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56
6
作者 徐恒 简伟 +4 位作者 谷福顺 信金党 郭锐 王爱国 郑昆仑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39-42,共4页
目的观察经椎间孔镜技术即TESSYS技术(Transforaminal Endoscopic Spine System)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伴或不伴腰椎神经根管狭窄的疗效。方法 2015年10月~2016年5月行TESSYS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22例,其中15例伴腰椎神经根管狭窄。局麻下... 目的观察经椎间孔镜技术即TESSYS技术(Transforaminal Endoscopic Spine System)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伴或不伴腰椎神经根管狭窄的疗效。方法 2015年10月~2016年5月行TESSYS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22例,其中15例伴腰椎神经根管狭窄。局麻下行突出髓核摘除、椎间孔成形及神经根管减压术。结果术前腰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分别为(7.18±0.84)分和(36.50±3.90)分,术后6个月随访时分别为(2.59±0.81)分和(18.95±2.57)分,明显改善(配对t检验,t=30.72、25.57,P=0.00、0.00)。随访6~12个月,末次随访根据改良Mac Nab评价标准,优6例(27.3%),良12例(54.5%),可3例(13.6%),差1例(4.5%),优良率81.8%。结论经皮椎间孔镜TESSYS技术在摘除突出髓核的同时能够充分对狭窄的神经根管进行减压,能够有效应用于腰椎间盘突出伴神经根管狭窄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镜技术 盘突出症 神经根管狭窄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椎间孔镜TESSYS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及2年随访分析 被引量:8
7
作者 王其飞 田大胜 +3 位作者 钟华璋 陈磊 朱斌 荆珏华 《淮海医药》 CAS 2019年第1期1-4,共4页
目的:探讨经皮椎间孔镜(TESSYS)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LDH)的临床疗效及2年随访分析。方法:选择某院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的手术患者124例,其中使用TESSYS技术治疗的68例(观察组),使用黄韧带扩大开窗术手术治疗56例(对照组),统计分析术... 目的:探讨经皮椎间孔镜(TESSYS)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LDH)的临床疗效及2年随访分析。方法:选择某院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的手术患者124例,其中使用TESSYS技术治疗的68例(观察组),使用黄韧带扩大开窗术手术治疗56例(对照组),统计分析术前、术后即刻与术后2年随访的ODI,VAS指数和Macnab评分的变化,同时比较2组患者围手术期相关指标与随访并发症发生率及复发率,评价TESSYS手术与黄韧带扩大开窗术在腰椎间盘突出治疗的疗效差异。结果:2组患者术后与2年随访的ODI评分、VAS评分以及Macnab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 2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以及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 2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住院日比较,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TESSYS技术可以有效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极大程度的缓解患者的相关症状,同时可以减少术中出血量,缩短手术及住院时间。随访结果显示,使用TESSYS技术治疗LDH不会增加并发症与椎间盘突出的复发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盘移位 经皮孔镜 微创外科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艾瑞昔布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经皮椎间孔镜术后疼痛的效果研究
8
作者 刘裕婷 林丽敏 +4 位作者 林晓峰 薛厚军 施金婉 蓝雁霞 温娟莹 《中国实用医药》 2025年第3期110-113,共4页
目的研究艾瑞昔布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经皮椎间孔镜术后的镇痛效果。方法选取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80例,采用抽签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两组患者均接受经皮椎间孔镜手术治疗,试验组术后开始采用艾瑞昔布进行镇痛治疗,对照组... 目的研究艾瑞昔布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经皮椎间孔镜术后的镇痛效果。方法选取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80例,采用抽签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两组患者均接受经皮椎间孔镜手术治疗,试验组术后开始采用艾瑞昔布进行镇痛治疗,对照组术后未口服任何镇痛药物。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平均住院日,术后24 h内曲马多注射液用量,术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术后2、12 h及1、3 d,试验组患者的VAS评分分别为(2.93±0.52)、(2.49±0.40)、(1.92±0.89)、(1.24±0.70)分,均低于对照组的(4.56±0.51)、(3.19±0.75)、(2.75±0.93)、(2.19±0.9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术后5 d,试验组患者的VAS评分虽低于对照组,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试验组平均住院日为(7.29±1.57)d,明显短于对照组的(8.38±1.63)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046,P<0.05)。试验组术后24 h内曲马多注射液用量为(0.0049±0.022)g,而对照组术后24 h内曲马多注射液用量为(0.1000±0.000)g,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7.339,P<0.05)。试验组术后6、12、24、48、72 h不良反应总发生率分别为12.50%、10.00%、7.50%、2.50%、2.50%,而对照组术后6、12、24、48、72 h不良反应总发生率分别为10.00%、7.50%、5.00%、2.50%、0,两组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χ^(2)=0.125、0.157、0.213、0、1.013,P=0.723、0.692、0.644、1、0.314>0.05)。结论艾瑞昔布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经皮椎间孔镜术后的镇痛效果确切,还可减少曲马多注射液用量,缩短住院时间,具有较好的安全性,有利于患者术后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瑞昔布 盘突出症 经皮孔镜手术 镇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侧方入路经皮椎间孔镜技术治疗钙化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1
9
作者 汪红亮 周捷 +3 位作者 李健 周涛 查本义 吴健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4年第9期99-103,共5页
目的 探讨侧方入路经皮椎间孔镜髓核摘除术(PTED)治疗钙化型腰椎间盘突出症(CLDH)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安徽省马鞍山市人民医院脊柱骨科收治的48例CLDH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目的 探讨侧方入路经皮椎间孔镜髓核摘除术(PTED)治疗钙化型腰椎间盘突出症(CLDH)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安徽省马鞍山市人民医院脊柱骨科收治的48例CLDH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4例。观察组采用PTED技术治疗,对照组采用椎板开窗髓核摘除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住院时长。分别于术前及术后1 d、3个月和1年时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住院时长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各时间点VAS评分、ODI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VAS评分、ODI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同期(P<0.05)。结论 PTED治疗CLDH的效果较好且PTED创伤更小、恢复更快,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钙化型腰盘突出症 侧方入路经皮孔镜技术 板开窗髓核摘除术 脊柱微创手术 临床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椎间孔镜下TESSYS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观察 被引量:6
10
作者 张成亮 李业成 +1 位作者 刘守正 吴建伟 《浙江临床医学》 2017年第1期45-47,共3页
目的:探讨经皮椎间孔镜下TESSYS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2013年7月至2014年12月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37例采用经皮椎间孔镜下TESSYS技术行椎间盘髓核摘除术,观察其治疗效果。结果37例患者随访时间10-20个月,平均1... 目的:探讨经皮椎间孔镜下TESSYS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2013年7月至2014年12月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37例采用经皮椎间孔镜下TESSYS技术行椎间盘髓核摘除术,观察其治疗效果。结果37例患者随访时间10-20个月,平均13.1个月。术后患者VAS和Oswestry评分明显降低,JOA评分明显升高,术后3个月临床疗效MacNab评定:优27例、良6例、可3例、差1例,优良率89.2%。结论经皮椎间孔镜下TESSYS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具有微创、患者恢复快,近期疗效确切等优点,熟练的内镜操作技巧及掌握适应证是早期开展该技术成功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essys技术 孔镜 盘突出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椎间孔镜下行TESSYS技术治疗老年腰椎间盘突出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8
11
作者 王斌 白伟 朱光谱 《中国医学工程》 2018年第2期70-72,共3页
目的研究并分析治疗老年腰椎间盘突出患者使用经皮椎间孔镜下行椎间孔内镜脊柱系统(TESSYS)技术治疗的效果。方法收集老年腰椎间盘突出患者122例,根据计算机简单随机化分组原则将其分为对照组(61例)和观察组(61例),对照组接受后路腰椎... 目的研究并分析治疗老年腰椎间盘突出患者使用经皮椎间孔镜下行椎间孔内镜脊柱系统(TESSYS)技术治疗的效果。方法收集老年腰椎间盘突出患者122例,根据计算机简单随机化分组原则将其分为对照组(61例)和观察组(61例),对照组接受后路腰椎间盘切除术,观察组接受经皮椎间孔镜下TESSYS技术治疗,对两组患者术后恢复优良情况、手术情况以及术后疼痛评分进行观察和对比。结果观察组患者恢复优良率为86.89%(53/61),略高于对照组患者的80.33%(49/61)(P>0.05);观察组患者手术切口长度明显短于对照组患者(P<0.05);观察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显著少于对照组患者(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疼痛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在老年腰椎间盘突出患者的治疗过程中,采用皮椎间孔镜下行TESSYS技术治疗能迅速改善患者的疼痛症状,且创伤更小,优良率更高,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患者 盘突出 经皮孔镜 tessys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椎间孔镜下腰椎间盘切除术并发症防治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2
作者 张涛 巩陈 《淮海医药》 CAS 2024年第2期217-220,F0003,共5页
目的:经皮椎间孔镜下腰椎间盘切除术近年来在脊柱外科微创手术中应用广泛,具有创伤小、恢复快、费用低等优点。但随着该技术的广泛应用,手术相关并发症问题也逐渐凸显。本文对近些年经皮下腰椎间盘切除术出现的相关并发症及防治措施作... 目的:经皮椎间孔镜下腰椎间盘切除术近年来在脊柱外科微创手术中应用广泛,具有创伤小、恢复快、费用低等优点。但随着该技术的广泛应用,手术相关并发症问题也逐渐凸显。本文对近些年经皮下腰椎间盘切除术出现的相关并发症及防治措施作一系统综述,以期为开展此技术的临床医师提供参考意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盘切除术 经皮 孔镜 盘突出症 并发症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责任神经根阻滞联合经皮椎间孔镜技术治疗多节段腰椎侧隐窝狭窄症 被引量:12
13
作者 岳兵 叶志方 +5 位作者 王泽昊 蒋国强 卢斌 罗科锋 陆继业 沈方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502-505,共4页
目的探讨选择性神经根阻滞(selective nerve root block,SNRB)精准定位联合经皮椎间孔镜技术(percutaneous transforaminal endoscopic discectomy,PTED)治疗多节段腰椎侧隐窝狭窄症的可行性和临床疗效。方法2013年8月~2017年8月92例多... 目的探讨选择性神经根阻滞(selective nerve root block,SNRB)精准定位联合经皮椎间孔镜技术(percutaneous transforaminal endoscopic discectomy,PTED)治疗多节段腰椎侧隐窝狭窄症的可行性和临床疗效。方法2013年8月~2017年8月92例多节段腰椎侧隐窝狭窄症且责任神经根定位不明确,预先判断可能性最大的责任神经根并行SNRB。单根神经根阻滞后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缓解率≥70%视为明确责任神经根,经皮椎间孔镜下减压侧隐窝及责任神经根。采用VAS、日本矫形外科协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腰腿痛评分和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等指标对患者入院时、PTED术后3d和1年进行评估。结果SNRB确定单根责任神经根70例(76.1%),具体责任神经根分布情况:L415例,L534例,S121例。术后3d和1年VAS、JOA评分和ODI较入院时均有明显改善(P<0.05)。结论SNRB精准定位联合PTED治疗多节段腰椎侧隐窝狭窄症可行,临床疗效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选择性神经根阻滞 经皮孔镜技术 多节段腰侧隐窝狭窄症 责任节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简式穿刺内镜监视下置管技术在经皮椎间孔镜腰椎间盘切除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4
14
作者 赵理平 郑国权 +3 位作者 宋锦程 吴耀刚 沙卫平 王黎明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52-55,共4页
目的探讨经简式穿刺内镜监视下置管行经皮椎间孔镜腰椎间盘切除术(percutaneous endoscopic lumbar discectomy,PELD)治疗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2018年1月~2019年8月行PELD治疗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122例,局麻下... 目的探讨经简式穿刺内镜监视下置管行经皮椎间孔镜腰椎间盘切除术(percutaneous endoscopic lumbar discectomy,PELD)治疗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2018年1月~2019年8月行PELD治疗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122例,局麻下经简式穿刺内镜监视下置管完成手术。术后1、3、6个月及末次随访进行腰腿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ore,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评定,采用改良MacNab标准评定疗效。结果手术均顺利完成,无并发症发生。穿刺置管时间(13.6±6.1)min,透视次数(6.2±5.1)次,手术时间(53.7±3.7)min。122例随访(17.3±6.1)月(10~25个月)。术后VAS评分和ODI均明显改善(均P=0.000)。末次随访改良MacNab标准优101例,良16例,可5例,优良率95.9%(117/122)。4例术后5~18个月复发,复发率3.3%。结论简式穿刺内镜监视下置管行PELD治疗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安全、有效,操作简单,无需特殊设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盘突出症 经皮孔镜盘切除术 内镜监视下置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椎间孔镜技术治疗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10
15
作者 张博 朱红鹤 +4 位作者 董晖 王坤 许留振 李亚伟 梅伟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813-817,共5页
目的探讨经皮椎间孔镜椎间盘切除术(percutaneous transforaminal endoscopic discectomy,PTED)治疗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3月~2022年6月23例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资料,首次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切除突出间盘后... 目的探讨经皮椎间孔镜椎间盘切除术(percutaneous transforaminal endoscopic discectomy,PTED)治疗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3月~2022年6月23例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资料,首次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切除突出间盘后6个月再次出现腰腿痛、麻木等症状,保守治疗3个月无效,腰椎MRI、CT、X线检查显示与首次腰椎间盘突出为同侧、同间隙。均在局部麻醉下行PTED。比较再手术前后腰腿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和日本骨科协会(Japanese Orthopedic Association,JOA)评分,采用改良MacNab标准评估临床疗效。结果手术均顺利完成,手术时间45~115 min,(62.2±5.5)min;术中出血量5~20 ml;住院时间4~7 d,(5.1±0.5)d。术后残留腿痛麻木症状4例,腰背痛2例。随访6~38个月,(18.5±4.6)月。术后3天、术后3个月、末次随访腰腿痛VAS评分和JOA评分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改良MacNab标准优15例,良5例,可2例,差1例,优良率87.0%(20/23)。腰椎MRI显示手术节段无椎间盘突出复发。结论PTED可以有效治疗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症状改善明显,术后功能恢复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孔镜盘切除术 盘突出症 复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椎间孔镜致腰动脉损伤出血的介入治疗(附3例报告)
16
作者 丁立山 陈清亮 +6 位作者 詹鹏超 申猛 梁昊 郑鸣 李照军 马骥 李腾飞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642-646,共5页
随着脊柱微创技术和器械的发展,经皮椎间孔镜椎间盘切除术(percutaneous transforaminal endoscopic discectomy,PTE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ar disc herniation,LDH)的应用越来越广[1~3]。虽然PTED相对微创安全,术中致腰动脉损伤引... 随着脊柱微创技术和器械的发展,经皮椎间孔镜椎间盘切除术(percutaneous transforaminal endoscopic discectomy,PTE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ar disc herniation,LDH)的应用越来越广[1~3]。虽然PTED相对微创安全,术中致腰动脉损伤引发出血临床罕见,但此类出血往往处理困难、情况危急。经导管动脉栓塞术(transcatheter arterial embolization,TAE)已被广泛应用于严重、无法控制的外周动脉出血,包括肝动脉栓塞、支气管动脉栓塞、子宫动脉栓塞等,有效止血率高,安全性良好[4~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动脉栓塞 支气管动脉栓塞 子宫动脉栓塞 损伤出血 外周动脉 动脉损伤 经皮孔镜 脊柱微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椎间孔镜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症的进展 被引量:33
17
作者 方卫军 李章华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6年第32期34-37,共4页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骨科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大部分患者经保守治疗后症状可以缓解,仅10%的患者最终需要手术治疗。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手术方式有很多,传统开放手术具有创伤大、并发症多、易复发等缺点,微创技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并发...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骨科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大部分患者经保守治疗后症状可以缓解,仅10%的患者最终需要手术治疗。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手术方式有很多,传统开放手术具有创伤大、并发症多、易复发等缺点,微创技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点,使微创手术更受青睐。随着脊柱外科微创和内镜技术的发展,经皮椎间孔镜技术在临床上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越来越多,本文主要从经皮椎间孔镜的优势和适应证、操作技巧和注意事项、临床疗效和术后并发症等方面,阐述经皮椎间孔镜技术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治疗中的应用及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孔镜技术 盘突出症 微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椎板间开窗术与经皮椎间孔镜手术在老年腰椎间盘突出症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2
18
作者 王维海 杜壮文 王恩梁 《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 2024年第6期431-435,共5页
目的 比较椎板间开窗术与经皮椎间孔镜手术在老年腰椎间盘突出症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5月至2022年5月琼海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56例老年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式差异将患者分为开窗组(n=75例)和椎间孔镜... 目的 比较椎板间开窗术与经皮椎间孔镜手术在老年腰椎间盘突出症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5月至2022年5月琼海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56例老年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式差异将患者分为开窗组(n=75例)和椎间孔镜组(n=81例),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指标、手术效果等情况。采用SPSS 22.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根据数据类型分别采用t检验或χ^(2)检验进行组间比较。结果 椎间孔镜组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及住院时间均小于开窗组,手术时间长于开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3、6及12个月腰背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均低于术前,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高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不同时点腰背部VAS、ODI、JOA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优良率、并发症发生率及翻修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椎间孔镜组复发率高于开窗组(6.17%和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皮椎间孔镜手术及椎板间开窗术治疗老年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相当,经皮椎间孔镜手术在减少切口长度、降低术中出血量及缩短住院时间方面具有优势,但在复发率及翻修率方面不及椎板间开窗术,故不可盲目采用经皮椎间孔镜手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人 盘突出症 开窗术 经皮孔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椎间孔脊柱内镜技术与椎板开窗髓核摘除术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效果分析 被引量:1
19
作者 韩永锋 杨勇 程铭博 《四川生理科学杂志》 2024年第5期1032-1034,1122,共4页
目的:研究经皮椎间孔脊柱内镜技术与椎板开窗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对患者腰背肌生物力学、功能障碍指数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期间本院收治的68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治疗方法不同... 目的:研究经皮椎间孔脊柱内镜技术与椎板开窗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对患者腰背肌生物力学、功能障碍指数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期间本院收治的68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治疗方法不同,将患者分为孔镜组(30例,采用经皮椎间孔脊柱内镜技术治疗)和开窗组(38例,采用椎板开窗髓核摘除术治疗)。分析对比两组的围术期相关指标、对比术前1d和术后6m内的腰背肌生物力学性能前降力矩(Peak torque,PT)、背部屈/伸比(Flexion extension ratio,F/E)、平均功率(Average power,AP)、腰椎功能障碍程度(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疼痛程度(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score,VAS))、术后1 m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等。结果:孔镜组围术期指标均优于开窗组(P<0.05)。与手术前1d相比,各手术组的AP、PT均明显升高,F/E降低,ODI、VAS评分降低(P<0.05),其中孔镜组更为显著(P<0.05)。结论:经皮椎间孔脊柱内镜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围术期指标、腰背肌生物力学评分、功能障碍指数评分、术后疼痛评分、并发症发生率都优于椎板开窗髓核摘除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盘突出症 经皮孔脊柱内镜技术 板开窗髓核摘除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椎间孔镜技术治疗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被引量:8
20
作者 范智芳 《中国实用医药》 2016年第22期58-59,共2页
目的分析经皮椎间孔镜技术治疗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60例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全椎板切除术治疗;观察组应用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黄韧带切除,椎管减压术治疗。... 目的分析经皮椎间孔镜技术治疗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60例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全椎板切除术治疗;观察组应用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黄韧带切除,椎管减压术治疗。对比两组疗效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3.33%)高于对照组(7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13.33%)低于对照组(4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椎间孔镜穿刺手术治疗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具有创伤小、康复速度快以及安全性高等优点,临床应用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孔镜技术 退变性腰管狭窄症 安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