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80篇文章
< 1 2 1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液压灌注泵与传统水流冲洗应用于经皮椎间孔镜腰椎间盘摘除术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8
1
作者 关月红 吴健 《中国骨伤》 CAS CSCD 2021年第1期63-67,共5页
目的:比较液压灌注泵与传统水流冲洗应用于经皮椎间孔镜腰椎间盘摘除术的临床效果。方法: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选择经正规保守治疗无效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72例,以冲洗方法的不同分为液压灌注泵组与传统水流冲洗组,每组36例。两组患... 目的:比较液压灌注泵与传统水流冲洗应用于经皮椎间孔镜腰椎间盘摘除术的临床效果。方法: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选择经正规保守治疗无效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72例,以冲洗方法的不同分为液压灌注泵组与传统水流冲洗组,每组36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突出节段、临床分型、术前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及日本骨科协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手术由同一手术者完成,术中分别由液压灌注泵冲洗和传统水流冲洗辅助完成手术。记录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观察术后VAS和JOA评分,比较术中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所有患者获得随访,时间12~24(15.7±5.1)个月。与传统水流冲洗组相比,液压灌注泵组的手术时间短[(65.5±21.3)min vs(74.8±19.9)min,t=9.465,P=0.003],术中出血少[(21.2±12.9)ml vs(27.4±14.1)ml,t=8.331,P=0.012],但住院时间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术后1 d、2周与末次随访的VAS评分及末次随访的JOA评分均较术前改善,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传统水流冲洗组术中出现颅内压增高被迫缩短手术时间5例,神经根外膜损伤者4例,术后复发4例,液压灌注泵组术中没有患者出现颅内压增高,出现神经根外膜损伤1例,术后复发2例,液压灌注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传统水流冲洗组。结论:液压灌注泵与传统水流冲洗辅助经皮椎间孔镜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均可取得满意的临床疗效,但前者手术时间短、术中视野清晰、出血较少、术中术后并发症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椎间孔镜腰椎间盘摘除术 灌洗疗法 病例对照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椎间孔镜腰椎间盘摘除术与微创经椎间孔腰椎融合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 被引量:56
2
作者 张之栋 杜怡斌 储建军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583-587,共5页
目的比较经皮椎间孔镜腰椎间盘摘除术(percutaneous endoscopic lumbar discectomy,PELD)与Quadrant通道辅助微创经椎间孔腰椎融合术(minimally invasive 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Mis-TLIF)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 目的比较经皮椎间孔镜腰椎间盘摘除术(percutaneous endoscopic lumbar discectomy,PELD)与Quadrant通道辅助微创经椎间孔腰椎融合术(minimally invasive 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Mis-TLIF)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方法 2010年1月-2013年12月,选择经保守治疗无效的腰椎间盘突出症60例,按随机数字表中随机数的奇数和偶数分为2组,每组30例。2组年龄、性别、病变节段、临床诊断、影像学检查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由同一组脊柱外科医师手术,分别行PELD(TESSYS椎间孔镜系统)和Quadrant通道辅助Mis-TLIF。随访12-24个月,平均16.2月,比较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JOA评分、改良Mac Nab标准评定,以及并发症的种类和发生率。结果与Mis-TLIF组相比,PELD组的手术时间短[(72.0±18.7)min vs.(137.0±48.3)min,t=-6.857,P=0.000],术中出血少[(28.0±14.7)ml vs.(314.0±13.6)ml,t=-11.831,P=0.000],住院时间短[(4.0±1.0)d vs.(10.0±3.0)d,t=-9.298,P=0.000]。术后2周和术后3个月PELD组腰腿痛的VAS评分优于Mis-TLIF组(P〈0.05)。术后3、12个月PELD组ODI、JOA评分明显优于Mis-TLIF组(P〈0.05)。2组术后12个月Mac Nab评级无统计学差异(P〉0.05)。2组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PELD和Quadrant通道辅助Mis-TLIF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均可取得满意的临床疗效,前者切口小,手术时间短,出血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孔镜腰椎间盘切除术 腰椎融合术 腰椎间盘突出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脊柱内镜下腰椎间盘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研究
3
作者 包晓赫 张钟元 《中国实用医药》 2025年第6期59-62,共4页
目的 分析针对腰椎间盘突出症(LDH)患者行经皮脊柱内镜下腰椎间盘摘除术(PELD)治疗的效果。方法 68例LDH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4例。对照组行开放椎板开窗术治疗,观察组行PELD治疗。对比两组手术指标、炎症指标[白细胞计数(... 目的 分析针对腰椎间盘突出症(LDH)患者行经皮脊柱内镜下腰椎间盘摘除术(PELD)治疗的效果。方法 68例LDH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4例。对照组行开放椎板开窗术治疗,观察组行PELD治疗。对比两组手术指标、炎症指标[白细胞计数(WBC)、C反应蛋白(CRP)、血沉(ESR)]、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腰椎功能。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间(60.03±4.23)min、下床活动时间(1.66±0.17)d、住院时间(4.11±0.31)d明显短于对照组的(68.84±5.98)min、(4.01±0.52)d、(7.37±1.26)d,术中出血量(23.34±2.28)ml少于对照组的(73.67±4.22)ml(P<0.05)。术后,观察组WBC(17.22±1.23)×10^(9)/L、CRP(12.26±1.17)mg/L、ESR(24.15±2.04)mm/h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2.85±1.74)×10^(9)/L、(17.75±1.33)mg/L、(31.89±2.54)mm/h(P<0.05)。术后12、24、48 h,观察组VAS评分分别为(5.01±1.02)、(2.96±0.37)、(1.92±0.11)分,均低于对照组的(6.87±1.34)、(4.28±0.47)、(2.76±0.17)分(P<0.05)。术后,观察组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分数(JOA)中主观症状、临床体征、日常活动受限评分及总分分别为(7.04±1.12)、(4.76±0.45)、(11.78±1.18)、(23.58±2.75)分,均高于对照组的(5.27±1.08)、(2.67±0.32)、(8.97±1.05)、(16.91±2.45)分(P<0.05)。结论 采用PELD对LDH患者进行治疗,可改善手术相关指标和炎症反应,降低疼痛程度,使腰椎功能快速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间盘突出症 经皮脊柱内镜下腰椎间盘摘除术 开放板开窗术 临床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艾瑞昔布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经皮椎间孔镜术后疼痛的效果研究
4
作者 刘裕婷 林丽敏 +4 位作者 林晓峰 薛厚军 施金婉 蓝雁霞 温娟莹 《中国实用医药》 2025年第3期110-113,共4页
目的研究艾瑞昔布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经皮椎间孔镜术后的镇痛效果。方法选取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80例,采用抽签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两组患者均接受经皮椎间孔镜手术治疗,试验组术后开始采用艾瑞昔布进行镇痛治疗,对照组... 目的研究艾瑞昔布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经皮椎间孔镜术后的镇痛效果。方法选取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80例,采用抽签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两组患者均接受经皮椎间孔镜手术治疗,试验组术后开始采用艾瑞昔布进行镇痛治疗,对照组术后未口服任何镇痛药物。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平均住院日,术后24 h内曲马多注射液用量,术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术后2、12 h及1、3 d,试验组患者的VAS评分分别为(2.93±0.52)、(2.49±0.40)、(1.92±0.89)、(1.24±0.70)分,均低于对照组的(4.56±0.51)、(3.19±0.75)、(2.75±0.93)、(2.19±0.9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术后5 d,试验组患者的VAS评分虽低于对照组,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试验组平均住院日为(7.29±1.57)d,明显短于对照组的(8.38±1.63)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046,P<0.05)。试验组术后24 h内曲马多注射液用量为(0.0049±0.022)g,而对照组术后24 h内曲马多注射液用量为(0.1000±0.000)g,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7.339,P<0.05)。试验组术后6、12、24、48、72 h不良反应总发生率分别为12.50%、10.00%、7.50%、2.50%、2.50%,而对照组术后6、12、24、48、72 h不良反应总发生率分别为10.00%、7.50%、5.00%、2.50%、0,两组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χ^(2)=0.125、0.157、0.213、0、1.013,P=0.723、0.692、0.644、1、0.314>0.05)。结论艾瑞昔布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经皮椎间孔镜术后的镇痛效果确切,还可减少曲马多注射液用量,缩短住院时间,具有较好的安全性,有利于患者术后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瑞昔布 腰椎间盘突出症 经皮孔镜手术 镇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内镜下椎板间入路椎间盘切除术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疼痛和腰椎功能的影响
5
作者 曹立颖 姜明静 +5 位作者 林斌珍 尹小锋 钟南 陈春香 吴清华 陈开明 《中国内镜杂志》 2025年第3期46-52,共7页
目的探讨经皮内镜下椎板间入路椎间盘切除术(PEID)对腰椎间盘突出症(LDH)患者疼痛程度和腰椎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3年8月该院收治的L4/5节段LDH患者84例,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将患者分为试验组(42例)和传统组(42例)。传统组... 目的探讨经皮内镜下椎板间入路椎间盘切除术(PEID)对腰椎间盘突出症(LDH)患者疼痛程度和腰椎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3年8月该院收治的L4/5节段LDH患者84例,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将患者分为试验组(42例)和传统组(42例)。传统组行传统开放入路治疗,试验组采用PEID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指标(住院时间、手术时间、卧床时间和术中透视次数)、白细胞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估患者腰部和下肢的疼痛程度和腰椎功能;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满意度的优良率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试验组住院时间和卧床时间明显短于传统组,透视次数明显多于传统组,手术时间明显长于传统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腰部和下肢疼痛VAS评分、ODI、IL-6和TNF-α明显低于治疗前,且试验组明显低于传统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和传统组优良率分别为88.10%和83.3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并发症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PEID治疗LDH,能有效地缓解神经压迫,减轻患者腰部和下肢的疼痛,促进腰椎功能恢复,利于患者术后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间盘突出症(LDH) 经皮内镜下入路椎间盘切除(PEID) 疼痛程度 腰椎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比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与微创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疗效
6
作者 杨奇峰 谭洪宇 张杨 《四川生理科学杂志》 2024年第6期1193-1196,共4页
目的:对比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Percutaneous transforaminal endoscopic discectomy,PTED)和微创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Minimally invasive 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MIS-TLIF)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ar disc her... 目的:对比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Percutaneous transforaminal endoscopic discectomy,PTED)和微创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Minimally invasive 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MIS-TLIF)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ar disc herniation,LDH)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汝州市骨科医院2020年6月至2023年2月收治的92例LDH患者,随机分为PTED组和MIS-TLIF组,各46例,分别行PTED术和MIS-TLIF术。术后3 m,比较两组手术疗效和围术期指标;术后1 d和术后3 d,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水平;术后1m和术后3m,采用疼痛数字量表(Numerical rating scale,NRS)评估疼痛程度,采用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评估腰椎功能;术后随访3m,比较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术后3 m,PTED组手术优良率高于MIS-TLIF组(P<0.05);PTED组术中失血量少于MIS-TLIF组,切口长度、手术用时、术后初次下床活动时间、住院天数短于MIS-TLIF组(P<0.05);术后1 d、3 d,PTED组血清TNF-α、PCT、CRP水显低于MIS-TLIF组(P<0.05);术后1 m、3 m,PTED组ODI、NRS评分均低于MIS-TLIF组(P<0.05);PTED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MIS-TLIF组(P<0.05)。结论:PTED术治疗LDH患者疗效更好,可优化围术期指标,减轻炎性反应和术后疼痛,减少并发症发生,改善腰椎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间盘突出症 经皮孔镜下髓核摘除术 微创经腰椎融合术 腰椎功能 炎性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椎间孔镜髓核摘除术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脊柱稳定性的影响研究
7
作者 金威宏 金剑飞 《中国实用医药》 2024年第19期55-58,共4页
目的 探讨经皮椎间孔镜髓核摘除术对腰椎间盘突出症(LDH)患者脊柱稳定性的影响。方法 15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每组75例。对照组使用椎板开窗髓核摘除术,观察组使用经皮椎间孔镜髓核摘除术。对比两组的手术指... 目的 探讨经皮椎间孔镜髓核摘除术对腰椎间盘突出症(LDH)患者脊柱稳定性的影响。方法 15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每组75例。对照组使用椎板开窗髓核摘除术,观察组使用经皮椎间孔镜髓核摘除术。对比两组的手术指标、脊柱稳定性及腰部功能指标、临床疗效、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间(58.36±6.11)min、切口长度(0.79±0.20)cm、术后卧床时间(2.72±0.68)d、住院时间(5.23±0.70)d均短于对照组的(82.43±8.75)min、(4.83±0.69)cm、(4.92±1.04)d、(10.04±2.45)d,术中出血量(15.76±2.53)ml少于对照组的(67.25±10.82)ml(P<0.05)。观察组术后3个月的腰椎曲度(1.99±0.25)cm、腰椎前凸角度(44.29±1.56)°、腰骨倾斜角(33.23±1.58)°均大于对照组的(1.80±0.28)cm、(41.73±1.45)°、(31.02±1.48)°, 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3.91±1.02)分低于对照组的(7.15±1.53)分(P<0.05)。观察组优良率为96.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8.67%(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4.0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7.33%(P<0.05)。结论 经皮椎间孔镜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显著,能提高脊柱稳定性,改善腰部功能,且并发症发生率低,安全性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间盘突出症 经皮孔镜髓核摘除术 疗效 脊柱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椎间孔镜髓核摘除术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8
作者 连杰 董美丽 +2 位作者 迟健 刘晓杰 刘飞 《中国医药科学》 2024年第10期175-178,共4页
目的 探讨经皮椎间孔镜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5月至2022年5月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七○医院收治的7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5例。对照组行小切口椎... 目的 探讨经皮椎间孔镜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5月至2022年5月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七○医院收治的7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5例。对照组行小切口椎板间开窗髓核摘除术治疗,观察组行经皮椎间孔镜髓核摘除术治疗。比较两组应激指标、炎症状况、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Oswsetry功能障碍指数(ODI)及影像学指标。结果 术后,观察组血清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超氧化物歧化酶水平高于对照组,丙二醛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白细胞介素-10水平高于对照组,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6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JOA评分高于对照组,ODI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影像学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腰椎间盘突出症采用经皮椎间孔镜髓核摘除术治疗效果较好,可有效改善患者应激指标水平,减轻机体炎症指标水平,促进腰椎功能恢复,利于患者病情预后,临床上可借鉴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间盘突出症 经皮孔镜髓核摘除术 应激指标 炎性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椎间孔镜下腰椎间盘切除术并发症防治研究进展 被引量:2
9
作者 张涛 巩陈 《淮海医药》 CAS 2024年第2期217-220,F0003,共5页
目的:经皮椎间孔镜下腰椎间盘切除术近年来在脊柱外科微创手术中应用广泛,具有创伤小、恢复快、费用低等优点。但随着该技术的广泛应用,手术相关并发症问题也逐渐凸显。本文对近些年经皮下腰椎间盘切除术出现的相关并发症及防治措施作... 目的:经皮椎间孔镜下腰椎间盘切除术近年来在脊柱外科微创手术中应用广泛,具有创伤小、恢复快、费用低等优点。但随着该技术的广泛应用,手术相关并发症问题也逐渐凸显。本文对近些年经皮下腰椎间盘切除术出现的相关并发症及防治措施作一系统综述,以期为开展此技术的临床医师提供参考意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间盘切除术 经皮 孔镜 腰椎间盘突出症 并发症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椎间孔脊柱内镜技术与椎板开窗髓核摘除术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效果分析 被引量:1
10
作者 韩永锋 杨勇 程铭博 《四川生理科学杂志》 2024年第5期1032-1034,1122,共4页
目的:研究经皮椎间孔脊柱内镜技术与椎板开窗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对患者腰背肌生物力学、功能障碍指数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期间本院收治的68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治疗方法不同... 目的:研究经皮椎间孔脊柱内镜技术与椎板开窗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对患者腰背肌生物力学、功能障碍指数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期间本院收治的68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治疗方法不同,将患者分为孔镜组(30例,采用经皮椎间孔脊柱内镜技术治疗)和开窗组(38例,采用椎板开窗髓核摘除术治疗)。分析对比两组的围术期相关指标、对比术前1d和术后6m内的腰背肌生物力学性能前降力矩(Peak torque,PT)、背部屈/伸比(Flexion extension ratio,F/E)、平均功率(Average power,AP)、腰椎功能障碍程度(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疼痛程度(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score,VAS))、术后1 m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等。结果:孔镜组围术期指标均优于开窗组(P<0.05)。与手术前1d相比,各手术组的AP、PT均明显升高,F/E降低,ODI、VAS评分降低(P<0.05),其中孔镜组更为显著(P<0.05)。结论:经皮椎间孔脊柱内镜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围术期指标、腰背肌生物力学评分、功能障碍指数评分、术后疼痛评分、并发症发生率都优于椎板开窗髓核摘除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间盘突出症 经皮孔脊柱内镜技术 板开窗髓核摘除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核心肌群训练对椎间孔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术后疼痛及日常活动的影响
11
作者 娄小菊 赵迎亚 +2 位作者 罗梦思 李颖 陈思思 《当代医药论丛》 2025年第7期140-143,共4页
目的:针对罹患腰椎间盘突出症并行椎间孔镜治疗的患者开展核心肌群训练,观察其术后疼痛情况、日常活动能力等方面的变化。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2021年1月至2023年6月于安顺市人民医院接受椎间孔镜手术治疗的10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 目的:针对罹患腰椎间盘突出症并行椎间孔镜治疗的患者开展核心肌群训练,观察其术后疼痛情况、日常活动能力等方面的变化。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2021年1月至2023年6月于安顺市人民医院接受椎间孔镜手术治疗的10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分为两组,每组50例。对照组进行分阶段康复训练,观察组第一周训练方法与对照组相同,从第二周开始进行核心肌群训练。对比两组疼痛情况、腰椎活动度、腰椎功能以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干预前两组各项指标差异不明显(P>0.05);干预后,观察组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腰椎前屈、后伸以及左右旋转角度大于对照组,腰椎功能中主观症状、临床体征、日常活动评分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4.00%低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核心肌群训练可以帮助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减少术后并发症,减轻术后疼痛,改善腰椎功能,提高日常活动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间盘突出症 孔镜 核心肌群训练 术后疼痛 日常活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椎间孔镜技术与骨科开放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并腰椎管狭窄症的效果分析
12
作者 毛金贺 《中国实用医药》 2025年第6期56-59,共4页
目的 分析椎间孔镜技术与骨科开放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并腰椎管狭窄症的效果。方法 7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并腰椎管狭窄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5例。试验组患者采用椎间孔镜技术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骨科... 目的 分析椎间孔镜技术与骨科开放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并腰椎管狭窄症的效果。方法 7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并腰椎管狭窄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5例。试验组患者采用椎间孔镜技术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骨科开放手术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及手术前后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结果 对照组手术切口长度为(10.52±2.04)cm,试验组为(2.13±0.56)cm;对照组术中出血量为(200.35±50.28)ml,试验组为(50.16±10.63)ml;对照组手术时间为(120.45±30.45)min,试验组为(91.23±21.36)min;与对照组比较,试验组手术切口长度及手术时间更短,术中出血量更少(P<0.05)。术前1 d及术后3 d、6个月、1年,两组VAS评分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前1 d及术后3 d、6个月,两组ODI评分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1年,试验组ODI评分(25.52±1.91)分低于对照组的(30.36±1.87)分(P<0.05)。结论 椎间孔镜技术在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并腰椎管狭窄症方面相比骨科开放手术具有手术切口小、术中出血量少、手术时间短等优点,且远期腰腿功能恢复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镜技术 骨科开放手术 腰椎间盘突出症 腰椎管狭窄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椎间孔镜手术联合银质针温热疗法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腰椎功能和局部压痛的影响
13
作者 武云鹤 祁鹏 +3 位作者 刘贝贝 苏雪萍 张茜茜 梁增辉 《中国内镜杂志》 2025年第2期9-15,共7页
目的探讨椎间孔镜手术联合银质针温热疗法对腰椎间盘突出症(LDH)患者腰椎功能和局部压痛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4月-2023年3月该院收治的LDH患者100例,采用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50例)和观察组(50例)。对照组采用椎间孔镜手术联... 目的探讨椎间孔镜手术联合银质针温热疗法对腰椎间盘突出症(LDH)患者腰椎功能和局部压痛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4月-2023年3月该院收治的LDH患者100例,采用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50例)和观察组(50例)。对照组采用椎间孔镜手术联合常规腰背肌训练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椎间孔镜手术联合银质针温热疗法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腰椎功能、局部压痛、实验室指标和不良反应等。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明显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明显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的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前列腺素E2(PGE2)和5-羟色胺(5-HT)明显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00%(2/5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0.00%(10/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椎间孔镜手术联合银质针温热疗法能够有效地改善LDH患者的腰椎功能,减轻局部压痛症状。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镜手术 银质针温热疗法 腰椎间盘突出症(LDH) 腰椎功能 局部压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被引量:6
14
作者 张中义 王学昌 马迎存 《中国实用医药》 2017年第7期82-84,共3页
目的分析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方法 5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均采用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进行治疗,分析其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50例患者经治疗后,治疗效果优32例(64%),良14例(28%),差4例(8%),优良率为... 目的分析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方法 5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均采用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进行治疗,分析其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50例患者经治疗后,治疗效果优32例(64%),良14例(28%),差4例(8%),优良率为92%。手术后1周以及手术后1个月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问卷表(ODI)指数均低于手术前,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选择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进行治疗疗效显著,可有效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对腰椎功能恢复起到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孔镜下髓核摘除术 腰椎间盘突出症 治疗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影响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经皮椎间孔镜下椎间盘切除术治疗效果的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2
15
作者 张陇豫 康晓乐 +1 位作者 任敬佩 贾治伟 《中国内镜杂志》 2024年第4期1-6,共6页
目的分析影响腰椎间盘突出症(LDH)患者经皮椎间孔镜下椎间盘切除术(PTED)治疗效果的相关因素。方法纳入2019年3月-2022年8月该院骨伤科收治的310例LDH患者,均接受PTED治疗,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均完成1年随访,疗效优良的患者... 目的分析影响腰椎间盘突出症(LDH)患者经皮椎间孔镜下椎间盘切除术(PTED)治疗效果的相关因素。方法纳入2019年3月-2022年8月该院骨伤科收治的310例LDH患者,均接受PTED治疗,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均完成1年随访,疗效优良的患者259例,纳入优良组,疗效可和差的患者51例,纳入非优良组。通过单因素分析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影响LDH患者PTED治疗效果的相关因素。结果310例LDH患者,均接受PTED治疗,随访1年,疗效优良259例,优良率为83.55%。与优良组比较,非优良组年龄>50岁、腰腿痛、病程>1年、侧隐窝狭窄、纤维环破裂、Modic改变、工作模式(负重或长期固定姿势)、椎间盘退变Pfirrmann分级Ⅲ级至Ⅳ级比例更高(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50岁(OR=1.022,95%CI:1.006~1.038)、腰腿痛(OR=1.059,95%CI:1.036~1.081)、侧隐窝狭窄(OR=1.069,95%CI:1.020~1.120)、工作模式为负重或长期固定姿势(OR=1.064,95%CI:1.025~1.104),是导致LDH患者PTED治疗效果不良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LDH患者经PTED治疗后随访1年,疗效优良率为83.55%,影响疗效的因素较多,包括:年龄>50岁、腰腿痛、侧隐窝狭窄和工作模式为负重或长期固定姿势,临床可据此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间盘突出症 经皮孔镜椎间盘切除术 疗效 LOGISTIC分析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经皮椎间孔镜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分析 被引量:1
16
作者 伍庆 朱美忠 +2 位作者 唐跃先 袁中华 涂旭霞 《当代医药论丛》 2017年第22期92-93,共2页
目的:探讨使用经皮椎间孔镜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期间重庆市合川区人民医院收治的3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均使用椎间孔镜髓核摘除术进行治疗。然后观察这些... 目的:探讨使用经皮椎间孔镜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期间重庆市合川区人民医院收治的3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均使用椎间孔镜髓核摘除术进行治疗。然后观察这些患者手术的各项指标及治疗效果,并在术前1天、术后7天、术后30天及术后3个月使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价其疼痛的程度。结果:这些患者的平均术中出血量为25.6毫升,平均手术持续时间为70分钟,平均术后住院时间为6.0天。这些患者术后7天、术后30天及术后3个月的VAS评分均低于其术前1天的VAS评分(P<0.05)。这些患者治疗的优良率为90.00%。结论:使用经皮椎间孔镜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显著,手术持续的时间短,患者的术中出血量少,疼痛程度轻,身体恢复的速度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孔镜 腰椎间盘突出症 髓核摘除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椎间孔镜下腰椎间盘摘除术并发症分析 被引量:64
17
作者 黄克伦 滕红林 +3 位作者 朱旻宇 王靖 李驰 王宇 《中国骨伤》 CAS 2017年第2期121-124,共4页
目的:分析局麻下经皮椎间孔镜技术在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并发症,探讨如何避免椎间孔镜手术并发症的发生。方法:对2013年10月至2015年6月采用经皮椎间孔镜下腰椎间盘摘除术治疗的132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85例,女47... 目的:分析局麻下经皮椎间孔镜技术在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并发症,探讨如何避免椎间孔镜手术并发症的发生。方法:对2013年10月至2015年6月采用经皮椎间孔镜下腰椎间盘摘除术治疗的132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85例,女47例;平均年龄42.9岁;L3,4突出6例,L4,5突出68例,L5S1突出58例。统计术中、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分析各类并发症发生原因。结果:132例患者中,术中发生硬膜损伤1例(硬膜与髓核粘连),术后未出现脑脊液漏,术后肌力感觉较术前无下降,创口愈合良好;术中减压不满意立即改为开放手术2例,为伴有椎间孔狭窄及髓核粘连患者,均取得满意疗效;短期(3个月)内复发2例,术后髓核残留3例,均通过翻修手术治疗,取得满意疗效;术后发生室上性心动过速1例,经询问原有心脏病史。术中发生高脑脊液压2例。结论:经皮椎间孔镜学习曲线陡峭,初学者在开始椎间孔镜手术前,必须有一定的开放手术经验,严格把握手术指征。在熟悉解剖和经皮椎间孔镜技术的前提下,经皮椎间孔镜下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是安全可靠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孔镜 椎间盘移位 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椎板间开窗术与经皮椎间孔镜手术在老年腰椎间盘突出症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3
18
作者 王维海 杜壮文 王恩梁 《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 2024年第6期431-435,共5页
目的 比较椎板间开窗术与经皮椎间孔镜手术在老年腰椎间盘突出症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5月至2022年5月琼海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56例老年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式差异将患者分为开窗组(n=75例)和椎间孔镜... 目的 比较椎板间开窗术与经皮椎间孔镜手术在老年腰椎间盘突出症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5月至2022年5月琼海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56例老年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式差异将患者分为开窗组(n=75例)和椎间孔镜组(n=81例),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指标、手术效果等情况。采用SPSS 22.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根据数据类型分别采用t检验或χ^(2)检验进行组间比较。结果 椎间孔镜组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及住院时间均小于开窗组,手术时间长于开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3、6及12个月腰背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均低于术前,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高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不同时点腰背部VAS、ODI、JOA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优良率、并发症发生率及翻修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椎间孔镜组复发率高于开窗组(6.17%和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皮椎间孔镜手术及椎板间开窗术治疗老年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相当,经皮椎间孔镜手术在减少切口长度、降低术中出血量及缩短住院时间方面具有优势,但在复发率及翻修率方面不及椎板间开窗术,故不可盲目采用经皮椎间孔镜手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人 腰椎间盘突出症 开窗术 经皮孔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侧方入路经皮椎间孔镜技术治疗钙化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1
19
作者 汪红亮 周捷 +3 位作者 李健 周涛 查本义 吴健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4年第9期99-103,共5页
目的 探讨侧方入路经皮椎间孔镜髓核摘除术(PTED)治疗钙化型腰椎间盘突出症(CLDH)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安徽省马鞍山市人民医院脊柱骨科收治的48例CLDH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目的 探讨侧方入路经皮椎间孔镜髓核摘除术(PTED)治疗钙化型腰椎间盘突出症(CLDH)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安徽省马鞍山市人民医院脊柱骨科收治的48例CLDH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4例。观察组采用PTED技术治疗,对照组采用椎板开窗髓核摘除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住院时长。分别于术前及术后1 d、3个月和1年时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住院时长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各时间点VAS评分、ODI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VAS评分、ODI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同期(P<0.05)。结论 PTED治疗CLDH的效果较好且PTED创伤更小、恢复更快,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钙化型腰椎间盘突出症 侧方入路经皮孔镜技术 板开窗髓核摘除术 脊柱微创手术 临床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磁共振成像参数和临床特征分析腰椎间盘突出症经皮椎间孔镜椎间盘切除术疗效的影响因素 被引量:1
20
作者 赵红梅 俞璐 《中国内镜杂志》 2024年第9期78-84,共7页
目的 基于磁共振成像(MRI)参数和临床特征分析腰椎间盘突出症(LDH)经皮椎间孔镜椎间盘切除术(PTED)疗效的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2019年12月-2022年5月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温岭市中医院和浙江金华广福肿瘤医院收治的302例LDH患者为研究对象... 目的 基于磁共振成像(MRI)参数和临床特征分析腰椎间盘突出症(LDH)经皮椎间孔镜椎间盘切除术(PTED)疗效的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2019年12月-2022年5月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温岭市中医院和浙江金华广福肿瘤医院收治的302例LDH患者为研究对象,均接受PTED治疗,具备1年随访资料。其中,疗效为优良的272例纳入预后良好组,疗效可的30例纳入预后不良组。回顾性收集研究对象一般资料、MRI参数和临床特征。通过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影响LDH患者PTED疗效的因素。结果 随访1年,302例LDH患者,优205例,良67例,30例疗效为可,0例疗效为差,预后不良率为9.93%。与预后良好组比较,预后不良组吸烟和椎间盘退变Ⅳ级比例更高,手术时间更长,腰大肌横截面面积(CSA)差值绝对值和多裂肌CSA差值绝对值更大,椎间孔面积更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患者年龄、体重指数(BMI)、性别、饮酒、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纤维环破裂、病变段、Lee分区、Modic改变、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手术入路和关节镜型号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多因素Logistic分析结果显示:吸烟(OR=4.179,95%CI:1.035~16.865)、椎间盘退变Ⅳ级(OR=6.863,95%CI:2.049~22.983)、腰大肌CSA差值绝对值> 1.63 cm^(2)(OR=19.084,95%CI:3.566~102.130)和多裂肌CSA差值绝对值> 1.02 cm^(2)(OR=482.525,95%CI:19.538~12 137.347)为LDH患者PTED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椎间孔面积> 118.31 mm^(2)(OR=0.750,95%CI:0.721~0.862)为LDH患者PTED预后不良的保护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吸烟、椎间盘退变Ⅳ级、腰大肌CSA差值> 1.63 cm^(2)和多裂肌CSA差值绝对值> 1.02 cm^(2)是LDH患者PTED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椎间孔面积> 118.31 mm^(2)是LDH患者PTED预后不良的保护因素。临床可筛选预后不良的高危患者,并采取相应的干预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间盘突出症(LDH) 经皮孔镜椎间盘切除术(PTED) 磁共振成像(MRI) 临床特征 疗效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