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1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可视化工作通道辅助经皮椎间孔镜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
1
作者 孙玛骥 杲春玖 +3 位作者 潘彬 程琳 孙阳 袁峰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61-69,共9页
目的:探讨可视化工作通道辅助经皮椎间孔镜椎间盘切除术(percutaneous transforaminal endoscopic discectomy,PTE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6月~2023年6月接受PTE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141例患者的病历资... 目的:探讨可视化工作通道辅助经皮椎间孔镜椎间盘切除术(percutaneous transforaminal endoscopic discectomy,PTE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6月~2023年6月接受PTE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141例患者的病历资料,按照可视化工作通道的使用情况分为可视组68例(男性38例,女性30例,年龄48.0±15.9岁),在PTED中应用透明可视化工作通道;传统组73例(男性46例,女性27例,年龄47.6±16.9岁),在PTED中应用传统金属工作通道。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性别、年龄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情况。采用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评估患者腰腿痛的程度,采用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评估患者腰椎功能,分别记录术前,术后1周,术后1、3、6个月以及末次随访时的腰腿痛VAS评分及ODI情况;末次随访时采用MacNab标准评估手术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可视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均少于传统组(71.06±8.97min vs 75.16±9.47min,14.19±2.66mL vs 15.58±2.81mL,2.16±0.96d vs2.54±1.23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1周,术后1、3、6个月及末次随访时的VAS评分、ODI较两组术前均有明显改善(P<0.05)。可视组末次随访时的VAS评分和ODI较传统组均有所改善[1.18±0.39分vs 1.27±0.45分,(3.97±1.67)%vs(4.54±1.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按MacNab标准,可视组优53例、良12例、可3例,优良率为95.6%;传统组优52例、良15例、可4例、差2例,优良率为91.8%。两组优良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视组无手术相关并发症发生,传统组术后发生4例神经激惹征,2例术后发生复发;传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8.2%,可视组并发症发生率小于传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可视化工作通道辅助PTE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具有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少、术后康复快以及并发症发生少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盘突出症 经皮孔镜盘切除术 可视工作通道 微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术前选择性神经根阻滞对经皮椎间孔镜下腰椎间盘髓核切除术疗效的影响
2
作者 马钰钦 胡颖 +2 位作者 蔡猛 刘红军 金毅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436-442,共7页
目的:探讨术前选择性神经根阻滞(selective nerve root block,SNRB)对经皮椎间孔镜下腰椎间盘髓核切除术(percutaneous endoscopic lumbar discectomy,PELD)疗效的影响。方法:选取东部战区总医院疼痛科2023年5月至2024年7月单节段腰椎... 目的:探讨术前选择性神经根阻滞(selective nerve root block,SNRB)对经皮椎间孔镜下腰椎间盘髓核切除术(percutaneous endoscopic lumbar discectomy,PELD)疗效的影响。方法:选取东部战区总医院疼痛科2023年5月至2024年7月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伴神经根性疼痛病人77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P组(n=39)与S组(n=38)。P组仅行PELD,S组于PELD术前1天行SNRB治疗。比较两组术前、术后3天VAS评分,以及术后3个月VAS评分、JOA评分、ODI指数、SF-36评分、术后并发症和复发率。结果:与入院时相比,两组病人各时间点VAS评分、ODI指数明显降低,JOA评分、SF-36评分显著升高。与P组比较,S组术前、术后3天时VAS评分,以及术后3个月时的VAS评分、JOA评分、ODI指数、SF-36评分、术后残余腰痛和疼痛反复的发生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术后总体优良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PELD术前联合SNRB治疗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术后短期疼痛缓解显著,术后3个月内残余腰痛与疼痛反复的发生率更低,腰椎功能恢复和生活质量提高更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盘突出症 经皮孔镜 选择性神经根阻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一切口椎间孔镜治疗双节段腰椎管狭窄合并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 被引量:1
3
作者 王子桓 张翼升 +3 位作者 余熙荣 马楚杰 莫泳皓 钟远鸣 《实用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1-47,共7页
目的探讨单一切口椎间孔镜治疗双节段腰椎管狭窄并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3月至2018年5月在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脊柱骨伤科就诊的40例双节段腰椎管狭窄并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临床资料,其中通过单一切口... 目的探讨单一切口椎间孔镜治疗双节段腰椎管狭窄并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3月至2018年5月在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脊柱骨伤科就诊的40例双节段腰椎管狭窄并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临床资料,其中通过单一切口同时穿刺椎间孔镜治疗的患者11例(A组),通过单一切口前后穿刺椎间孔镜治疗的患者13例(B组),通过双切口前后穿刺椎间孔镜治疗的患者16例(C组)。记录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三组不同时间点(术前、术后即刻、术后1周、术后1个月、末期随访)的VAS评分、JOA评分及临床疗效,并运用统计学进行分析。结果三组间手术时间、术中透视次数、皮肤切开长度和满意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时间与手术方式在VAS、JOA评分上存在交互作用;手术时间、手术方式在VAS、JOA评分上存在主效应(P<0.05);三组术后即刻、术后1周、术后1个月、末期随访与术前在VAS、JOA评分上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间术后即刻在VAS、JOA评分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间术后1周在VAS评分上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单一切口椎间孔镜技术同时减压双节段腰椎管狭窄并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有效手段,具有手术时间短、术中透视少,损伤小等优势,患者满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一切口 孔镜 腰椎管狭窄 腰椎盘突出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94
4
作者 田胜兰 谭伟 +3 位作者 冯丹 吕扬 徐清榜 张小铭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472-475,共4页
目的观察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应用及总结临床经验。方法 2013年9月~2014年7月应用经皮椎间孔镜TESSYS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58例,应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 目的观察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应用及总结临床经验。方法 2013年9月~2014年7月应用经皮椎间孔镜TESSYS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58例,应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和改良MacNab标准评价临床疗效。结果患者术后随访3个月,术后各时间点腰腿痛VAS评分、ODI较术前均明显降低(均P〈0.01);改良MacNab标准评价疗效优良率为89.66%(52/58)。结论经皮椎间孔镜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椎间盘突出症创伤小,并发症少,术后恢复快,近期疗效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镜 腰椎盘突出症 微创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被引量:141
5
作者 赵学军 左玲 +1 位作者 傅志俭 宋文阁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8-12,共5页
目的:观察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探讨该技术的适应证、入路选择、手术技巧等相关问题。方法:对50例确诊为单间隙、特殊类型(突出物巨大、脱垂、部分钙化、极外侧型)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行经皮椎间孔... 目的:观察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探讨该技术的适应证、入路选择、手术技巧等相关问题。方法:对50例确诊为单间隙、特殊类型(突出物巨大、脱垂、部分钙化、极外侧型)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行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所有患者采用数字评分法(numerical rating scale,NRS)和MacNab标准评估疗效,并分别于术后3个月、6个月进行电话随访。结果:NRS由术前8.65±1.21降至术后3个月的2.01±0.53(P=0.00)和术后6个月的1.86±0.25(P=0.00)。术后3个月与6个月的疗效优良率分别为84.0%和87.5%。术中发生渗血1例、术后足下垂1例,均经积极对症处理获满意效果。结论:在严格适应证、选择最佳入路和精细操作的前提下,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是治疗某些常用微创技术难以奏效的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镜 髓核摘除术 腰椎盘突出症 侧隐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椎间孔镜腰椎间盘摘除术与微创经椎间孔腰椎融合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 被引量:56
6
作者 张之栋 杜怡斌 储建军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583-587,共5页
目的比较经皮椎间孔镜腰椎间盘摘除术(percutaneous endoscopic lumbar discectomy,PELD)与Quadrant通道辅助微创经椎间孔腰椎融合术(minimally invasive 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Mis-TLIF)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 目的比较经皮椎间孔镜腰椎间盘摘除术(percutaneous endoscopic lumbar discectomy,PELD)与Quadrant通道辅助微创经椎间孔腰椎融合术(minimally invasive 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Mis-TLIF)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方法 2010年1月-2013年12月,选择经保守治疗无效的腰椎间盘突出症60例,按随机数字表中随机数的奇数和偶数分为2组,每组30例。2组年龄、性别、病变节段、临床诊断、影像学检查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由同一组脊柱外科医师手术,分别行PELD(TESSYS椎间孔镜系统)和Quadrant通道辅助Mis-TLIF。随访12-24个月,平均16.2月,比较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JOA评分、改良Mac Nab标准评定,以及并发症的种类和发生率。结果与Mis-TLIF组相比,PELD组的手术时间短[(72.0±18.7)min vs.(137.0±48.3)min,t=-6.857,P=0.000],术中出血少[(28.0±14.7)ml vs.(314.0±13.6)ml,t=-11.831,P=0.000],住院时间短[(4.0±1.0)d vs.(10.0±3.0)d,t=-9.298,P=0.000]。术后2周和术后3个月PELD组腰腿痛的VAS评分优于Mis-TLIF组(P〈0.05)。术后3、12个月PELD组ODI、JOA评分明显优于Mis-TLIF组(P〈0.05)。2组术后12个月Mac Nab评级无统计学差异(P〉0.05)。2组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PELD和Quadrant通道辅助Mis-TLIF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均可取得满意的临床疗效,前者切口小,手术时间短,出血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孔镜腰椎盘切除术 腰椎融合术 腰椎盘突出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和显微镜下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9
7
作者 郁凯 杨忠 +3 位作者 李爱民 李响 朱本清 张殿英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S1期20-22,共3页
目的 比较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PTED)和显微镜下髓核摘除术(Micro)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LDH)的疗效.方法 选取2013年1月—10月天津市第五中心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LDH患者38例,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PTED组和Micro组,各19例,分别行PTED和... 目的 比较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PTED)和显微镜下髓核摘除术(Micro)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LDH)的疗效.方法 选取2013年1月—10月天津市第五中心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LDH患者38例,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PTED组和Micro组,各19例,分别行PTED和Micro.采用改良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估患者术前及术后1、3、12个月的神经功能;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估患者术后疼痛缓解情况;采用椎间盘高度指数(DHI)评估患者术前、及术后1、3、12个月椎间高度变化.结果 不同时间的ODI、VAS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288.996、214.279,P<0.05).两组术前和术后1、3、12个月的ODI、VA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PTED组住院时间、出血量均少于Micro组(P<0.05).PTED组不同时间的DH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260,P=0.854);Micro组不同时间的DH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26,P=0.854).两组术中、术后均未发生相关并发症.术后随访腰椎动力位X线活动度>10°者3例,其中PTED组1例,Micro组2例,术后随访过程中未见进一步加重.结论 PTED和Micro治疗LDH的效果均良好,是有效、安全的方法,可作为治疗LDH的选择方案.PTED住院时间短、出血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盘移位 经皮孔镜下髓核摘除术 显微镜下髓核摘除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治疗不同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分析 被引量:20
8
作者 何玉宝 徐执扬 +1 位作者 王洁颖 刘波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4期9810-9815,共6页
为观察不同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ar disc herniation,LDH)经皮椎间孔下髓核摘除术(percutaneous endoscopic lumbar discectomy,PELD)的临床疗效和并发症情况。通过回顾性分析2014年3月—2017年3月就诊于北京市垂杨柳医院骨科行PELD... 为观察不同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ar disc herniation,LDH)经皮椎间孔下髓核摘除术(percutaneous endoscopic lumbar discectomy,PELD)的临床疗效和并发症情况。通过回顾性分析2014年3月—2017年3月就诊于北京市垂杨柳医院骨科行PELD患者的临床资料方法研究不同类型LDH行PELD的临床疗效和并发症情况,根据椎间盘突出部位不同分组,分别为中央型、旁中央型、椎间孔和远外侧型。所有患者均在治疗后1周、3个月和6个月采用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 scale,VAS)评分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评分评估疗效。结果表明:三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住院时间、责任突出节段、Pfirrmann分级、手术时间和出血量无统计学差异;三组PELD手术并发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椎间孔和远外侧型神经损伤发生率最明显(P<0.05),中央型术后复发率(11.5%)最高;三组患者治疗前后及随访期间,VAS和ODI评分明显下降(P<0.01),各组VAS评分之间无明显差异,各组ODI评分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与中央型相比,椎间孔和远外侧型术后1周ODI评分下降明显(P<0.05);随访半年时,三组患者无论是VAS评分还是ODI评分均没有明显不同。可见PELD治疗不同类型的LDH,并发症少,缓解疼痛及远期功能恢复效果肯定。椎间孔和远外侧型LDH患者要警惕PELD术中神经损伤情况,而中央型LDH患者要重视PELD术后复发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盘突出症 经皮孔下髓核摘除术 临床效果 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与经椎间孔入路腰椎椎体间融合术治疗极外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比较研究 被引量:54
9
作者 钟远鸣 张翼升 +2 位作者 梁梓扬 李嘉琅 陈震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5期1813-1817,共5页
目的比较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与经椎间孔入路腰椎椎体间融合术(TLIF)治疗极外侧腰椎间盘突出症(ELLDH)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9月—2016年9月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骨科(脊柱外科)符合纳入标准的45例ELLDH患者的临... 目的比较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与经椎间孔入路腰椎椎体间融合术(TLIF)治疗极外侧腰椎间盘突出症(ELLDH)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9月—2016年9月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骨科(脊柱外科)符合纳入标准的45例ELLDH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采用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治疗的患者24例(A组),采用TLIF治疗的患者21例(B组)。记录患者一般资料、不同时间点(术前、术后即刻、术后1周、术后1个月及末期随访时)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腰椎功能日本骨科学会(JOA)、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问卷表(ODI)评分及临床疗效。结果 B组手术时间、卧床时间、出院时间、恢复日常生活时间长于A组,术中出血量、皮肤切口长度、住院费用大于A组(P<0.05)。时间与手术方式在VAS、ODI评分上存在交互作用(P<0.05),在腰椎功能JOA评分上不存在交互作用(P>0.05);时间、手术方式在VAS、腰椎功能JOA、ODI评分上主效应显著(P<0.05)。A、B组术后即刻、术后1周、术后1个月、末期随访时的VAS、ODI评分均小于术前,腰椎功能JOA评分均大于术前(P<0.05);B组术后即刻、术后1周的VAS、ODI评分均大于A组,腰椎功能JOA评分均小于A组(P<0.05)。A组优良率大于B组(P<0.05)。结论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可有效代替TLIF治疗ELLDH,其具有创伤小、恢复快、住院时间短等优点,且疗效明显,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微创手术技术,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盘移位 盘切除术 经皮 疗效比较研究 孔入路腰椎融合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简易画线穿刺法联合可视化关节突成形技术在侧路椎间孔镜手术中的应用
10
作者 刘晓强 罗嘉谊 +5 位作者 谷昌伟 李铠湘 钟章华 赵湘军 李锐冰 王洪伟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227-232,共6页
目的探讨简易画线穿刺法联合可视化关节突成形技术在侧路椎间孔镜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5月~2022年12月采用侧路椎间孔镜手术治疗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89例,其中35例采用传统经皮椎间孔脊柱内镜系统(transforaminal endoscop... 目的探讨简易画线穿刺法联合可视化关节突成形技术在侧路椎间孔镜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5月~2022年12月采用侧路椎间孔镜手术治疗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89例,其中35例采用传统经皮椎间孔脊柱内镜系统(transforaminal endoscopic spine system,TESSYS)技术(常规组),54例采用简易画线穿刺法联合可视化关节突成形技术(改良组),比较2组透视次数、穿刺时间、手术时间、术后3 d及末次随访腰腿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ore,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和MacNab疗效。结果所有手术都顺利完成,无中转开放手术。常规组1例L 4神经根损伤,考虑术中神经根挤压损伤,术后下肢肌力无异常,但神经支配皮节区痛觉过敏、麻木,伴夜间抽筋,予普瑞巴林、甲钴胺、维生素B1和B6治疗2个月后好转,随访至1年后恢复正常;其余病例无硬膜、腹部脏器损伤、切口感染等并发症发生。常规组复发1例,改良组复发2例,3例复发均发生在术后3个月内,其中2例症状较重,再次行内镜翻修手术,1例选择保守治疗后好转。与常规组相比,改良组穿刺次数[(1.8±0.7)次vs.(7.5±1.1)次,t=27.543,P=0.000]、[透视次数(5.7±1.8)次vs.(23.2±2.2)次,t=41.235,P=0.000]和手术时间[(72.7±7.2)min vs.(92.7±7.7)min,t=12.317,P=0.000]均明显减少或缩短;2组术后住院时间[(3.2±0.6)d vs.(3.3±0.6)d,t=0.062,P=0.951]差异无显著性。常规组随访(14.0±1.3)月,改良组随访(13.6±1.2)月,2组末次随访腰退痛VAS评分[(1.5±0.6)分vs.(1.6±0.7)分,t=0.751,P=0.455]、ODI[(10.8±3.4)%vs.(11.8±3.9)%,t=1.284,P=0.202]、MacNab标准优良率[100%(54/54)vs.100%(35/35),Z=-0.981,P=0.327]差异无显著性。结论简易画线穿刺法联合可视化关节突成形技术可以显著提高椎间孔穿刺的准确性,操作简单,减少医患X线暴露,缩短手术时间,手术安全性提高,值得在经皮椎间孔镜手术中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盘突出症 侧路孔镜手术 简易画线穿刺 可视化关节突成形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温针灸联合康复训练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后恢复进程的影响观察 被引量:22
11
作者 叶必宏 叶绿 +4 位作者 毛显禹 潘录录 陈炳 宋丰军 王庆来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212-215,共4页
目的研究温针灸联合康复训练对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ar disc herniation,LDH)患者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percutaneous endoscopic lumbar discectomy,PELD)术后恢复进程的影响。方法将2018年1月—2020年6月医院94例LDH患者采用随机数... 目的研究温针灸联合康复训练对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ar disc herniation,LDH)患者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percutaneous endoscopic lumbar discectomy,PELD)术后恢复进程的影响。方法将2018年1月—2020年6月医院94例LDH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8例,均在PELD术后给予常规治疗和康复训练,时间为3个月,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温针灸进行干预,疗程4周,观察两组围术期指标、视觉模拟法(VAS)疼痛评分、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分数(JOA)评分和Oswestry腰椎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检测血清P物质(SP)、前列腺素E;(PEG_(2))及五羟色胺(5-HT)水平,并随访术后并发症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首次下床活动时间和平均住院时间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VAS评分和ODI评分均明显降低(P<0.05),JOA评分明显升高(P<0.05),观察组术后1个月时VAS和ODI评分低于对照组,JOA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1个月时血清SP和PEG_(2)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两组血清5-HT水平明显升高(P<0.05),且观察组SP和PEG_(2)水平低于对照组,5-HT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温针灸联合联合康复训练用于LDH患者PELD术后干预有利于减轻局部疼痛和促进腰椎功能,提升患者术后康复速度,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调节SP、PEG_(2)和5-HT等因子表达水平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盘突出症 经皮孔镜髓核摘除术 康复训练 温针灸 腰椎功能 疼痛 生活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椎间孔镜与椎板开窗髓核摘除术治疗中年腰椎间盘突出症对比疗效分析 被引量:18
12
作者 罗进 兰海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S02期28-31,共4页
目的对比分析经皮椎间孔镜与椎板开窗髓核摘除术治疗中年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17年12月住院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80例。按照手术方式分为常规开放性手术组(42例)和孔镜组(38例)。观察两组病员术前术后... 目的对比分析经皮椎间孔镜与椎板开窗髓核摘除术治疗中年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17年12月住院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80例。按照手术方式分为常规开放性手术组(42例)和孔镜组(38例)。观察两组病员术前术后VAS、ODI、术中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卧床,术后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及术后优良率等指标。结果两组病员术中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卧床,术后住院时间,住院费用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除手术时间孔镜组长于常规组之外,其余孔镜组均低于常规组。VAS评分及ODI评分,术后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术后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病员术后VAS均明显低于术前,术后平均值孔镜组均低于常规组。两组患者均具有良好的优良率,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治疗中年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病员时,在熟练地掌握了孔镜技巧后经椎间孔镜髓核摘除术(PTED)是较好的选择。PTED近期疗效优于椎板开窗髓核摘除术(FD)组,并且住院费用花费更少,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盘突出症 经皮孔镜髓核摘除术 板开窗髓核摘除术 中年患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椎间孔镜下减压联合侧前方小切口椎体间融合钉棒固定与微创经椎间孔椎体间融合术治疗单节段腰椎不稳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1
13
作者 马添乐 陈瑜恒 +3 位作者 顾宇彤 车武 张亮 王毅超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143-1154,共12页
目的:评估局麻下经皮椎间孔镜下减压(percutaneous transforaminal endoscopic surgery,PTES)联合侧前方小切口斜侧方椎体间融合(oblique lumbar interbody fusion,OLIF)钉棒固定术治疗单节段腰椎不稳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并与微创经椎... 目的:评估局麻下经皮椎间孔镜下减压(percutaneous transforaminal endoscopic surgery,PTES)联合侧前方小切口斜侧方椎体间融合(oblique lumbar interbody fusion,OLIF)钉棒固定术治疗单节段腰椎不稳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并与微创经椎间孔椎体间融合术(minimally invasive surgery-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MIS-TLIF)进行对比。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6月~2019年4月在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骨科治疗的伴有神经症状的68例单节段腰椎不稳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33例采用PTES联合侧前方小切口OLIF钉棒固定治疗(PTES+OLIF,A组,男20例,女13例;年龄59.4±8.0岁;L3/44例,L4/529例);35例采用MIS-TLIF治疗(B组,男22例,女13例;年龄61.2±7.5岁;L3/44例,L4/531例)。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比和节段均无统计学差异。比较两组手术时间、出血量、切口长度、透视次数和住院时间。记录并比较术前和术后即刻、1个月、2个月、3个月、6个月、1年、2年时的腰痛和腿痛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 scale,VAS)评分;术前、术后即刻及术后2年时的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椎间高度(intervertebral space height,ISH)、腰椎前凸角(lumbar lordosis,LL)、手术节段前凸角(surgical segment lordosis angle,SLA)及术中和术后并发症,采用Bridwell融合分级评估腰椎融合情况。结果:两组均顺利完成手术,术中均未发生并发症。A组局麻下PTES手术时间为49.5±7.6min,全麻下OLIF手术时间为75.3±13.1min;B组全麻下手术时间为103.9±17.6min。A组术中出血量30mL(15~110mL),B组80mL(50~310mL)。A组PTES切口长度8.0±1.2mm,OLIF切口长度39.0±3.3mm;B组切口长度41.5±2.8mm。A组PTES透视6次(5~8次),OLIF透视7次(5~10次);B组透视7次(6~11次)。A组住院时间4d(3~5d),B组7d(6~10d)。术后两组均随访2年。与术前相比,两组术后各时点的腰痛、下肢痛VAS评分及ODI均显著性下降(P<0.05);术后即刻A组腰痛VAS评分显著性低于B组(P<0.000),其余各时间点两组间腰痛和下肢痛VAS评分和ODI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A组术后即刻ISH及SLA均显著高于B组(P=0.018,P=0.002),术后2年随访时A组ISH显著性高于B组(P=0.004)。两组间术后各时间点LL无显著性差异(P>0.05)。A组中Ⅰ级融合25例(75.8%),Ⅱ级融合8例(24.2%);B组中Ⅰ级融合21例(60.0%),Ⅱ级融合14例(40.0%),两组间融合等级无统计学差异(P=0.126)。A组1例术后发生屈髋疼痛和无力,在术后3d时缓解。B组2例发生硬膜撕裂、脑脊液漏,不伴神经症状,术后7d伤口愈合后拔除引流管。两组均无切口感染、永久性神经损伤、大血管破裂、内置物松动以及融合器下沉等并发症发生。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2.8%vs 5.7%,P=0.590)。结论:与MIS-TLIF治疗单节段腰椎不稳相比,PTES联合侧前方小切口OLIF钉棒固定创伤更小、出血更少、全麻手术时间更短、术后腰痛缓解更快、ISH和SLA恢复更好,PTES联合侧前方小切口OLIF钉棒固定是治疗需要直接减压腰椎不稳患者的良好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不稳 经皮孔镜 斜侧方融合术 融合术 钉棒固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侧双通道与经皮椎间孔内镜下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比较 被引量:5
14
作者 李冬月 苏庆军 +2 位作者 张希诺 陶鲁铭 海涌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49-155,共7页
目的比较单侧双通道内镜技术(unilateral biportal endoscopy,UBE)与经皮椎间孔脊柱内镜技术(percutaneous endoscopic lumbar discectomy,PEL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3月至2022年3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 目的比较单侧双通道内镜技术(unilateral biportal endoscopy,UBE)与经皮椎间孔脊柱内镜技术(percutaneous endoscopic lumbar discectomy,PEL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3月至2022年3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脊柱内镜治疗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87例,UBE组39例,PELD组48例。分别记录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住院时间、手术时间、术中透视次数、出血量、手术前后血红蛋白的减少值、随访时间、术后并发症。术前、术后1个月、3个月及12个月随访时进行腰腿痛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评估。术后12个月应用改良MacNab标准评价临床疗效。比较两组患者术前、术后12个月硬膜囊面积变化。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BMI、住院时间、手术时间、随访时间、术后并发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UBE组术中出血量较PELD组多(P<0.05),但血红蛋白减少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UBE组术中透视次数少于PELD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1个月、3个月及12个月腰腿痛VAS评分和ODI较术前均明显下降(P<0.05),两组患者各时间点腰腿痛VAS评分及ODI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优良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12个月硬膜囊面积较术前均显著增大(P<0.05),UBE组较PELD组更为明显(P<0.05)。结论UBE与PEL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均可有效缓解疼痛,改善患者生活质量。UBE较PELD出血量略多,但术中透视次数少,硬膜囊面积的改善更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侧双通道技术 经皮孔内镜技术 腰椎盘突出症 临床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罗哌卡因腰麻用于椎间孔镜下腰椎间盘摘除术的适宜浓度 被引量:20
15
作者 安敏 邱颐 燕兴梅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552-555,共4页
目的观察轻比重等容量不同浓度罗哌卡因腰麻用于椎间孔镜下腰椎间盘摘除术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6月至2018年2月就诊的L4—L5和L5—S1椎间盘突出症患者75例,男40例,女35例,年龄40~65岁,BMI 20~26 kg/m^2,ASA Ⅰ或Ⅱ级。按照随机数... 目的观察轻比重等容量不同浓度罗哌卡因腰麻用于椎间孔镜下腰椎间盘摘除术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6月至2018年2月就诊的L4—L5和L5—S1椎间盘突出症患者75例,男40例,女35例,年龄40~65岁,BMI 20~26 kg/m^2,ASA Ⅰ或Ⅱ级。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三组:0.15%罗哌卡因组(R0.15组)、0.18%罗哌卡因组(R0.18组)和0.2%罗哌卡因组(R0.2组),每组25例。轻比重低浓度罗哌卡因腰麻下行经皮椎间孔镜腰椎间盘切除术,在腰穿针回抽脑脊液通畅后,R0.15组注入0.15%罗哌卡因5 ml,R0.18组注入0.18%罗哌卡因5 ml,R0.2组注入0.2%罗哌卡因5 ml。记录感觉神经阻滞情况,包括感觉阻滞起效时间、最高痛觉阻滞平面、最高痛觉阻滞时间、麻醉持续时间。记录运动神经阻滞情况,包括运动阻滞起效时间、运动阻滞恢复时间、Bromage分级<2分、2~4分和>4分的例数以及术中疼痛感受分级情况。结果R0.2组最高痛觉阻滞平面高于R0.18组和R0.15组,且R0.18组高于R0.15组。R0.2组麻醉持续时间明显长于R0.18组和R0.15组(P<0.05),且R0.18组明显长于R0.15组(P<0.05)。R0.2组运动阻滞起效时间明显短于R0.15组和R0.18组(P<0.05),运动阻滞恢复时间明显长于R0.15组和R0.18组(P<0.05),且R0.18组明显长于R0.15组(P<0.05)。R0.2组和R0.18组Bromage评分<2分的比例明显高于R0.15组(P<0.05)。R0.2组和R0.18组术中感受无痛的比例明显低于R0.15组(P<0.05),轻、中度疼痛的比例明显高于R0.15组(P<0.05)。三组均无一例Bromage评分>4分、术中感受为重度疼痛。结论椎间孔镜下腰椎间盘摘除术麻醉适宜腰麻浓度和剂量为0.18%罗哌卡因5 ml,在同等容量前提下较0.15%罗哌卡因有效,较0.2%罗哌卡因对患者下肢运动影响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麻 罗哌卡因 孔镜手术 腰椎摘除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观察 被引量:22
16
作者 邓毅勇 辛自刚 +4 位作者 许云龙 郭子龙 高月 王珏 郭莹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2016年第4期315-318,共4页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一种常见病及多发病,随着社会人口老年化,此病的发病率呈不断上升的趋势,腰椎间盘突出的治疗方法也多样化,如保守治疗、微创介入治疗技术(胶原酶或臭氧溶盘术、椎间盘射频热凝术、等离子髓核成形术、旋切术等)、开放...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一种常见病及多发病,随着社会人口老年化,此病的发病率呈不断上升的趋势,腰椎间盘突出的治疗方法也多样化,如保守治疗、微创介入治疗技术(胶原酶或臭氧溶盘术、椎间盘射频热凝术、等离子髓核成形术、旋切术等)、开放性手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扩大术 腰椎盘突出症 开放性手术 髓核摘除术 人口老年化 髓核成形术 微创介入治疗 突出物 治疗应用 盘突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椎间孔镜髓核摘除术术后残存腰与下肢痛3例分析与处理 被引量:12
17
作者 吴波 高飞 +1 位作者 张安定 吕维东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603-603,605,共2页
经皮椎间孔镜髓核摘除术(以下简称该术)作为一种微创手术,对治疗有其适应症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有效果确实、创伤小、康复快、并发症少等优点.对椎间盘源性腰痛,该术能解除盘内高压,消除腰痛;腰椎间盘突出或脱出压迫腰神经根,导致下肢... 经皮椎间孔镜髓核摘除术(以下简称该术)作为一种微创手术,对治疗有其适应症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有效果确实、创伤小、康复快、并发症少等优点.对椎间盘源性腰痛,该术能解除盘内高压,消除腰痛;腰椎间盘突出或脱出压迫腰神经根,导致下肢疼痛与功能障碍,在摘除突出或脱出的髓核后,压迫解除,下肢痛基本缓解.但腰腿痛原因复杂,患者腰椎退变不一,主要病变部位不一,表现亦不一,行该术术后效果亦不一.疗效较差的,临床多见如下几种情况:①合并腰椎管狭窄症;②合并腰椎滑脱,椎弓根崩裂;③椎间小关节紊乱为主导致的腰痛;④腰椎间盘退变严重,椎间隙狭窄导致椎间孔狭窄压迫神经根的腰腿痛;⑤腰椎退变严重,腰椎不稳;⑥行化学髓核溶解术后,神经根粘连严重等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盘突出症 髓核摘除术 孔狭窄 术后残存 下肢痛 盘源性腰痛 腰椎管狭窄症 腰椎盘退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可行性研究 被引量:10
18
作者 杨剑 余珏杰 康建平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B12期154-155,共2页
目的研究临床上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可行性。方法随机抽取于四川省泸州市西南医院2014年4月—2016年2月收治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92例,所有患者均给予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治疗,对患者治疗前后的各项临床... 目的研究临床上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可行性。方法随机抽取于四川省泸州市西南医院2014年4月—2016年2月收治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92例,所有患者均给予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治疗,对患者治疗前后的各项临床指标进行分析。结果治疗后患者有效率达到97.8%,且患者疼痛情况与术前相比有明显改善(P<0.05),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采用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能有效降低并发症的发生安全性高,同时提高患者腰椎功能,提高了治疗有效率,可以在临床治疗中进行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盘突出症 孔镜 髓核摘除术 可行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侧隐窝注射与脊柱内镜治疗微小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比较
19
作者 曾俊卿 曾琳钰 +3 位作者 王志剑 张学学 吴志圣 张达颖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764-771,共8页
目的:比较侧隐窝注射术(lateral recess injection,LRI)与椎间孔入路经皮脊柱内镜腰椎间盘摘除术(percutaneous endoscopic transforaminal discectomy,PETD)治疗微小腰椎间盘突出症(minimal lumbar disc herniation,MLDH)的临床疗效。... 目的:比较侧隐窝注射术(lateral recess injection,LRI)与椎间孔入路经皮脊柱内镜腰椎间盘摘除术(percutaneous endoscopic transforaminal discectomy,PETD)治疗微小腰椎间盘突出症(minimal lumbar disc herniation,MLDH)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23年5月至2024年5月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疼痛科收治的MLDH病人资料,按治疗方式不同分为PETD组(30例)和LRI组(30例)。对比两组病人在术前1天、术后3天、3个月、6个月时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并在术后3天与术后6个月以改良MacNab标准评价临床疗效;比较两组住院天数、费用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病人术后各时间点VAS和ODI评分较术前均明显下降,PETD组术后各时间点VAS和ODI评分明显低于LRI组。术后3天两组疗效无明显差异,术后6个月PETD组优良率(93.33%)高于LRI组(73.33%);两组并发症发生率、住院天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ETD组住院费用显著高于LRI组。结论:LRI与PETD均能安全有效治疗MLDH,LRI具有经济便捷、操作难度较低等优势,而PETD在疼痛缓解、功能改善及长期疗效稳定性等方面表现更为突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小腰椎盘突出症 侧隐窝注射术 硬膜外糖皮质激素注射 孔入路经皮脊柱内镜腰椎摘除术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根性疼痛持续时间对经皮椎间孔镜下腰椎髓核摘除术临床疗效的影响 被引量:5
20
作者 常志泳 张迎春 +3 位作者 李东 蔡平 周陈西 李开华 《医学研究与战创伤救治》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53-156,共4页
目的文中探讨术前根性疼痛症状持续时间对经皮椎间孔镜下腰椎髓核摘除术(PELD)临床效果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3月至2018年12月期间于江苏省中医院采用PELD治疗,且符合研究标准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320例。根据术前下肢根性疼痛... 目的文中探讨术前根性疼痛症状持续时间对经皮椎间孔镜下腰椎髓核摘除术(PELD)临床效果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3月至2018年12月期间于江苏省中医院采用PELD治疗,且符合研究标准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320例。根据术前下肢根性疼痛症状持续时间分为<3个月组(A组)、3~6个月组(B组)、>6个月组(C组)。比较各组术前及术后下肢VAS评分,采用改良MacNab标准评价术后疗效,对比分析术前病程对于手术效果的影响。结果获得完整随访患者共272例,其中A组116例、B组76例、C组80例。A、B 2组患者末次随访时VAS评分改善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6.10±1.14)vs(6.03±1.14),P=0.65];但均与C组(4.85±1.03)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B 2组患者术后MacNab评估优良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91.38%vs 92.11%,P=0.978);但均显著高于C组(8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ELD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及有效性;且术前根性疼痛症状持续时间<6个月患者的临床效果相对更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盘突出症 根性疼痛症状 经皮孔镜 髓核摘除术 临床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