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3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椎板间开窗术与经皮椎间孔镜手术在老年腰椎间盘突出症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3
1
作者 王维海 杜壮文 王恩梁 《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 2024年第6期431-435,共5页
目的 比较椎板间开窗术与经皮椎间孔镜手术在老年腰椎间盘突出症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5月至2022年5月琼海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56例老年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式差异将患者分为开窗组(n=75例)和椎间孔镜... 目的 比较椎板间开窗术与经皮椎间孔镜手术在老年腰椎间盘突出症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5月至2022年5月琼海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56例老年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式差异将患者分为开窗组(n=75例)和椎间孔镜组(n=81例),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指标、手术效果等情况。采用SPSS 22.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根据数据类型分别采用t检验或χ^(2)检验进行组间比较。结果 椎间孔镜组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及住院时间均小于开窗组,手术时间长于开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3、6及12个月腰背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均低于术前,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高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不同时点腰背部VAS、ODI、JOA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优良率、并发症发生率及翻修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椎间孔镜组复发率高于开窗组(6.17%和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皮椎间孔镜手术及椎板间开窗术治疗老年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相当,经皮椎间孔镜手术在减少切口长度、降低术中出血量及缩短住院时间方面具有优势,但在复发率及翻修率方面不及椎板间开窗术,故不可盲目采用经皮椎间孔镜手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人 盘突出症 经皮孔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椎间孔脊柱内镜技术与椎板开窗髓核摘除术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效果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韩永锋 杨勇 程铭博 《四川生理科学杂志》 2024年第5期1032-1034,1122,共4页
目的:研究经皮椎间孔脊柱内镜技术与椎板开窗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对患者腰背肌生物力学、功能障碍指数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期间本院收治的68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治疗方法不同... 目的:研究经皮椎间孔脊柱内镜技术与椎板开窗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对患者腰背肌生物力学、功能障碍指数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期间本院收治的68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治疗方法不同,将患者分为孔镜组(30例,采用经皮椎间孔脊柱内镜技术治疗)和开窗组(38例,采用椎板开窗髓核摘除术治疗)。分析对比两组的围术期相关指标、对比术前1d和术后6m内的腰背肌生物力学性能前降力矩(Peak torque,PT)、背部屈/伸比(Flexion extension ratio,F/E)、平均功率(Average power,AP)、腰椎功能障碍程度(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疼痛程度(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score,VAS))、术后1 m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等。结果:孔镜组围术期指标均优于开窗组(P<0.05)。与手术前1d相比,各手术组的AP、PT均明显升高,F/E降低,ODI、VAS评分降低(P<0.05),其中孔镜组更为显著(P<0.05)。结论:经皮椎间孔脊柱内镜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围术期指标、腰背肌生物力学评分、功能障碍指数评分、术后疼痛评分、并发症发生率都优于椎板开窗髓核摘除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盘突出症 经皮孔脊柱内镜技 髓核摘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椎间孔镜与椎板开窗椎间盘切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 被引量:136
3
作者 金丹杰 徐南伟 +4 位作者 赵国辉 陈孜 周栋 农鲁民 张云坤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491-494,共4页
目的探讨经皮椎间孔镜椎间盘切除术(percutaneous transforaminal endoscopic discectomy,PTED)与椎板开窗椎间盘切除术(fenestration discectomy,F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3月~2016年2月90例单节段单侧腰... 目的探讨经皮椎间孔镜椎间盘切除术(percutaneous transforaminal endoscopic discectomy,PTED)与椎板开窗椎间盘切除术(fenestration discectomy,F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3月~2016年2月90例单节段单侧腰椎间盘突出症,按随机数字表随机分为FD组和PTED组,每组45例。FD组采用椎板开窗髓核摘除术,即硬膜外麻醉,单侧椎板开窗减压、髓核摘除以及神经根减压松解。PTED组实施经皮椎间孔镜技术,即在局麻内镜下切除突出的椎间盘髓核组织,并进行神经根的减压和松解。比较2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后住院时间、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以及末次随访时疗效情况。结果 2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PTED组手术时间(82.8±34.3)min,与FD组(75.4±35.6)min无统计学差异(t=1.004,P=0.318);2组切口长度[(0.5±0.2)cm vs.(3.1±0.3)cm,t=-48.374,P=0.000]、住院时间[(7.8±2.3)d vs.(10.1±3.3)d,t=-3.836,P=0.0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90例随访6~20个月,平均13个月,无一例腰椎间盘突出复发。与术前比较,术后2组VAS、ODI评分显著降低(P<0.05),但2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TED组优良率为93.3%(42/45),FD组优良率88.9%(40/45),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566,P=0.571)。结论 FD和PTE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无差异,但PTED手术切口小、术后住院时间短、恢复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孔镜盘切除 盘切除 盘突出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椎间孔镜下经椎板间入路髓核摘除术与开窗髓核摘除术治疗L5S1椎间盘突出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17
4
作者 颜廷振 吕超亮 +2 位作者 魏彦春 牛士贞 孙国庆 《中国骨伤》 CAS CSCD 2019年第10期933-936,共4页
目的:探讨椎间孔镜下经椎板间入路髓核摘除术与开窗髓核摘除术治疗L5S1椎间盘突出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7后3月收治的L5S1椎间盘突出并获得随访患者86例,依据手术方法不同分成椎间孔镜组(43例)及开窗组(43例)。所... 目的:探讨椎间孔镜下经椎板间入路髓核摘除术与开窗髓核摘除术治疗L5S1椎间盘突出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7后3月收治的L5S1椎间盘突出并获得随访患者86例,依据手术方法不同分成椎间孔镜组(43例)及开窗组(43例)。所有手术在全身麻醉下进行,椎间孔镜组采用全脊柱内镜经椎板间入路髓核摘除术(percuteneous endoscopic interlaminar discectomy,PEID),开窗组采用经典开窗髓核摘除术(fenestration discectomy,FD)。比较两组患者的切口长度、手术时间、出血量、住院时间、术后卧床时间、并发症等一般情况,记录手术前后患肢疼痛及腰部疼痛的VAS评分,观察两组患者术后血清肌酸激酶的变化,采用改良的Macnab标准评定疗效,并通过MRI观察术后椎旁肌残存率。结果:PEID组及FD组皮肤切口长度分别为(0.7±0.1) cm和(5.0±1.8) cm,出血量分别为(8.0±3.0) ml和(62.0±50.5) ml,住院时间分别为(3.0±1.5) d和(11.0±2.5) d,术后卧床时间分别为(1.0±0.5) d和(3.0±0.8) d,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 h及术后1年两组患肢疼痛VAS评分较术前均明显降低(P<0.05),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EID及FD组术后24 h腰痛VAS评分分别为2.99±0.32和5.44±1.31,术后1年分别为1.56±0.60和3.05±0.2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FD组肌酸激酶术后24、48 h较PEID组明显升高(P<0,05)。术后1年,PEID及FD组Macnab优良率分别93%和95%。通过MRI观察,PEID组术后1年椎旁多裂肌残存率明显高于开窗组(P<0.05)。两组患者均未发生硬脊膜撕裂、神经根损伤、血管损伤、椎间隙感染等并发症。结论:两种方法在治疗L5S1椎间盘突出患者均安全可靠,可取得满意效果,但在椎旁肌保护、手术切口、出血量、住院时间及术后卧床时间等指标上,椎间孔镜更具优势,更符合微创理理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盘移位 盘摘除 经皮内窥镜入路盘切除 髓核摘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椎间孔镜神经根减压松解术与椎板间开窗髓核摘除术治疗单节段单侧腰椎间盘突出症对比观察 被引量:39
5
作者 巩陈 呼国臣 申才良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7期87-89,共3页
目的比较椎间孔镜下神经根减压松解术(BEIS术)和椎板间开窗髓核摘除术治疗单节段单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85例单节段单侧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采用椎间孔镜BEIS术治疗者55例(A组),采用椎板间开窗髓... 目的比较椎间孔镜下神经根减压松解术(BEIS术)和椎板间开窗髓核摘除术治疗单节段单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85例单节段单侧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采用椎间孔镜BEIS术治疗者55例(A组),采用椎板间开窗髓核摘除术治疗者30例(B组)。观察两组术中切口长度、手术时间、出血量、住院时间,分别于术前、术后6、12个月时采用日本骨科学会(JOA)评分及视觉疼痛模拟评分(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问卷表(ODI)比较两组术后JOA评分、VAS评分和ODI评分指标的恢复情况。判定两组术后12个月时疗效比较。结果 A组手术时间长于B组、出血量少于B组、切口长度和住院时间均短于B组,P均<0.05。与术前比较,两组患者术后6个月、12个月的ODI评分、VAS评分均降低,P均<0.05。术后12个月与术后6个月的比较ODI评分、VAS评分均降低,P均<0.05术后12个月时A、B组治疗有效率分别为96.5%、94.6%(P>0.05)。结论椎间孔镜BEIS术和椎板间开窗髓核摘除术治疗单节段单侧腰椎间盘突出症效果相当。与椎板间开窗髓核摘除术比较,椎间孔镜BEIS术治疗患者出血量少、住院时间短、术后恢复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盘突出 盘突出 微创手 孔镜 神经根减压松解 髓核摘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脊柱内镜下腰椎间盘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研究
6
作者 包晓赫 张钟元 《中国实用医药》 2025年第6期59-62,共4页
目的 分析针对腰椎间盘突出症(LDH)患者行经皮脊柱内镜下腰椎间盘摘除术(PELD)治疗的效果。方法 68例LDH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4例。对照组行开放椎板开窗术治疗,观察组行PELD治疗。对比两组手术指标、炎症指标[白细胞计数(... 目的 分析针对腰椎间盘突出症(LDH)患者行经皮脊柱内镜下腰椎间盘摘除术(PELD)治疗的效果。方法 68例LDH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4例。对照组行开放椎板开窗术治疗,观察组行PELD治疗。对比两组手术指标、炎症指标[白细胞计数(WBC)、C反应蛋白(CRP)、血沉(ESR)]、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腰椎功能。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间(60.03±4.23)min、下床活动时间(1.66±0.17)d、住院时间(4.11±0.31)d明显短于对照组的(68.84±5.98)min、(4.01±0.52)d、(7.37±1.26)d,术中出血量(23.34±2.28)ml少于对照组的(73.67±4.22)ml(P<0.05)。术后,观察组WBC(17.22±1.23)×10^(9)/L、CRP(12.26±1.17)mg/L、ESR(24.15±2.04)mm/h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2.85±1.74)×10^(9)/L、(17.75±1.33)mg/L、(31.89±2.54)mm/h(P<0.05)。术后12、24、48 h,观察组VAS评分分别为(5.01±1.02)、(2.96±0.37)、(1.92±0.11)分,均低于对照组的(6.87±1.34)、(4.28±0.47)、(2.76±0.17)分(P<0.05)。术后,观察组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分数(JOA)中主观症状、临床体征、日常活动受限评分及总分分别为(7.04±1.12)、(4.76±0.45)、(11.78±1.18)、(23.58±2.75)分,均高于对照组的(5.27±1.08)、(2.67±0.32)、(8.97±1.05)、(16.91±2.45)分(P<0.05)。结论 采用PELD对LDH患者进行治疗,可改善手术相关指标和炎症反应,降低疼痛程度,使腰椎功能快速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盘突出症 经皮脊柱内镜下腰盘摘除 临床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与小切口椎板开窗髓核切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比较 被引量:12
7
作者 刘红威 高波 张旭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0年第33期6209-6211,共3页
目的比较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与小切口椎板开窗髓核切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11月驻马店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102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手术方案分为经皮椎间孔镜组和小切口... 目的比较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与小切口椎板开窗髓核切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11月驻马店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102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手术方案分为经皮椎间孔镜组和小切口组,各51例。小切口组接受小切口椎板开窗髓核切除术治疗,经皮椎间孔镜组接受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情况、卧床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术前及术后6个月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结果两组术后6个月OD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皮椎间孔镜组切口长度、卧床时间短于小切口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小切口组(P<0.05);经皮椎间孔镜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小切口组(P<0.05)。结论与小切口椎板开窗髓核切除术相比,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能优化手术情况,加快术后恢复,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两者远期效果相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镜 髓核摘除 盘突出症 小切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椎间孔镜下椎间盘切除术与椎板间开窗椎间盘切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比较 被引量:8
8
作者 丁荣攀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0年第7期1240-1241,共2页
目的比较经皮椎间孔镜下椎间盘切除术(PTED)与椎板间开窗椎间盘切除术(F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5月至2019年3月于上蔡县人民医院就诊的82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分为对照组(41例)和观察... 目的比较经皮椎间孔镜下椎间盘切除术(PTED)与椎板间开窗椎间盘切除术(F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5月至2019年3月于上蔡县人民医院就诊的82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分为对照组(41例)和观察组(41例)。对照组接受FD治疗,观察组接受PTED治疗。比较两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及手术效果。结果观察组术中失血量少于对照组,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出院6个月后,观察组手术优良率(100.00%)高于对照组(80.4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FD相比,PTE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可有效缩短手术和住院时间,且失血量较少,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盘突出症 经皮孔镜盘切除 盘切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椎间孔镜腰椎间盘切除术和椎板开窗腰椎间盘切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优劣差异 被引量:12
9
作者 李金盘 王清富 +1 位作者 陈铁锋 杨韩英 《中国医药科学》 2019年第1期204-207,共4页
目的探讨经皮椎间孔镜腰椎间盘切除术(PELD)和椎板开窗腰椎间盘切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优劣差异。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月于我院收治的12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依据住院顺序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观察组行PELD,... 目的探讨经皮椎间孔镜腰椎间盘切除术(PELD)和椎板开窗腰椎间盘切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优劣差异。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月于我院收治的12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依据住院顺序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观察组行PELD,对照组行椎板开窗腰椎间盘切除术,术后随访6个月,观察两组患者手术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卧床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疼痛情况(VAS评分)及生活质量(ODI指数)情况,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6个月后的临床疗效(MacNab优良率)。结果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的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术后卧床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均明显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患者治疗后任一时间点的VAS评分和ODI指数均明显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1周及1、3、6个月,观察组患者的VAS评分和ODI指数均分别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术后随访6个月,观察组患者术后的临床疗效(MacNab优良率91.67%)明显优于对照组(MacNab优良率78.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经皮椎间孔镜腰椎间盘切除手术创伤小,术后恢复快,能明显减轻患者疼痛程度,改善患者术后生活质量,其临床疗效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盘突出 孔镜 生活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椎间孔镜手术与椎板开窗术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对比 被引量:5
10
作者 王跃臣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18年第21期3951-3952,共2页
目的研究经皮椎间孔镜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长垣县中医医院2014年1月至2017年1月72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表法分组,每组各36例。观察组接受经皮椎间孔镜手术治疗,对照组接受椎板开窗术治疗... 目的研究经皮椎间孔镜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长垣县中医医院2014年1月至2017年1月72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表法分组,每组各36例。观察组接受经皮椎间孔镜手术治疗,对照组接受椎板开窗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情况(切口长度、术中失血量、手术时长)、住院天数、腰椎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视觉模拟评分(VAS)。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切口长度、术中失血量、手术时长、住院时间分别为(0. 71±0. 39) cm、(27. 60±3. 87) ml、(89. 37±11. 46) min、(6. 68±1. 69) d,对照组分别为(5. 57±0. 32) cm、(86. 75±9. 08) ml、(62. 01±10. 02) min、(10. 27±3. 71) d,观察组患者术中失血量小于对照组,切口长度、住院天数短于对照组,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 <0. 05)。术后1、6、12个月,观察组患者ODI、VAS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 <0. 05)。结论采用经皮椎间孔镜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可有效减少患者术中创伤,促进疼痛缓解及腰椎功能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盘突出症 经皮孔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经皮椎间孔镜椎间盘切除术与单纯椎板开窗减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对比 被引量:5
11
作者 颜朝斌 《当代医药论丛》 2018年第15期9-11,共3页
目的 :对比用经皮椎间孔镜椎间盘切除术(PTED)与单纯椎板开窗减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2013年4月至2016年2月期间四川省宜宾县人民医院骨科收治的209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这209例患者分为开窗减压... 目的 :对比用经皮椎间孔镜椎间盘切除术(PTED)与单纯椎板开窗减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2013年4月至2016年2月期间四川省宜宾县人民医院骨科收治的209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这209例患者分为开窗减压术组(71例患者)和PTED组(138例)。对开窗减压术组患者进行单纯椎板开窗减压术,对PTED组患者进行PTED。然后,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各项临床指标及其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 :经过治疗,与开窗减压术组患者相比,PTED组患者进行手术的用时、术后卧床休养的时间和住院的时间均更短,其术中的出血量更少,其手术切口的长度更短,P<0.05。结论 :与采用单纯椎板开窗减压术相比,用PTED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进行治疗的效果更好,可明显缩短其治疗的时间,减少其术中的出血量,改善其腰椎的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孔镜盘切除 单纯减压 盘突出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侧方入路经皮椎间孔镜技术治疗钙化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1
12
作者 汪红亮 周捷 +3 位作者 李健 周涛 查本义 吴健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4年第9期99-103,共5页
目的 探讨侧方入路经皮椎间孔镜髓核摘除术(PTED)治疗钙化型腰椎间盘突出症(CLDH)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安徽省马鞍山市人民医院脊柱骨科收治的48例CLDH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目的 探讨侧方入路经皮椎间孔镜髓核摘除术(PTED)治疗钙化型腰椎间盘突出症(CLDH)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安徽省马鞍山市人民医院脊柱骨科收治的48例CLDH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4例。观察组采用PTED技术治疗,对照组采用椎板开窗髓核摘除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住院时长。分别于术前及术后1 d、3个月和1年时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住院时长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各时间点VAS评分、ODI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VAS评分、ODI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同期(P<0.05)。结论 PTED治疗CLDH的效果较好且PTED创伤更小、恢复更快,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钙化型腰盘突出症 侧方入路经皮孔镜 髓核摘除 脊柱微创手 临床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侧路椎间孔镜髓核摘除术与后路椎板间开窗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对比 被引量:6
13
作者 程俊杰 安宁 +4 位作者 汤世斌 骆志权 刘小明 陈长富 黄阿庆 《中国实用医药》 2022年第9期73-75,共3页
目的对比腰椎间盘突出症(LDH)患者应用侧路椎间孔镜髓核摘除术(PTED)与后路椎板间开窗髓核摘除术(FD)治疗的效果。方法88例LDH患者,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每组44例。对照组患者采用FD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PTED治疗。对比... 目的对比腰椎间盘突出症(LDH)患者应用侧路椎间孔镜髓核摘除术(PTED)与后路椎板间开窗髓核摘除术(FD)治疗的效果。方法88例LDH患者,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每组44例。对照组患者采用FD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PTED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相关手术指标(出血量、切口长度、术后卧床时间、住院时间),手术前后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问卷表(ODI)、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74(GQOL-74)评分,手术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出血量(7.20±2.76)ml少于对照组的(34.30±5.78)ml,切口长度(0.83±0.18)cm、术后卧床时间(12.98±4.06)h、住院时间(3.36±0.79)d短于对照组的(3.77±0.60)cm、(88.76±3.77)h、(12.22±2.88)d,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观察组患者的VAS评分(1.43±0.77)分、ODI评分(27.78±5.23)分低于对照组的(2.98±0.68)、(38.89±4.99)分,GQOL-74评分(71.89±5.72)分高于对照组的(63.33±6.16)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手术优良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LDH患者采用FD和PTED均能取得良好的手术效果,但与FD相比,PTED治疗LDH更符合微创外科、快速康复的理念,且术后疼痛程度更轻,预后更为理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盘突出症 侧路孔镜髓核摘除 后路髓核摘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椎间孔镜微创术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腰部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
14
作者 熊光 《中国医药科学》 2024年第2期162-165,共4页
目的探讨经皮椎间孔镜微创术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腰部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3年1月麻城市人民医院骨科收治的10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椎板开窗髓核摘除... 目的探讨经皮椎间孔镜微创术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腰部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3年1月麻城市人民医院骨科收治的10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椎板开窗髓核摘除术治疗,观察组采用经皮椎间孔镜微创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手术指标、腰部功能及腰部活动度。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下肢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MA)评分高于对照组,腰部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手术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且手术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腰椎前屈、后伸、左侧屈及右侧屈度数均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腰椎间盘突出症应用经皮椎间孔镜微创术的效果较好,且可有效地改善患者的腰部功能,加大腰部活动度,加快康复速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盘突出症 经皮孔镜微创 髓核摘除 腰部功能 腰部活动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椎间孔镜TESSYS技术治疗单纯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1
15
作者 吴庭胜 范少勇 +3 位作者 陶志强 龚礼 于江涛 刘凤祥 《现代医院》 2017年第12期1830-1832,共3页
目的分析椎间孔镜技术在治疗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LDH)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科2015年1月—2016年10月收治的68例具有手术指征的单纯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经皮椎间孔镜组(研究组)、开放椎板开窗术组(对照组)。研... 目的分析椎间孔镜技术在治疗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LDH)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科2015年1月—2016年10月收治的68例具有手术指征的单纯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经皮椎间孔镜组(研究组)、开放椎板开窗术组(对照组)。研究组行侧卧位下椎间孔镜TESSYS技术治疗,对照组行俯卧位下椎板开窗术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检测患者手术前及术后6、12、24、48 h血清中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IL-6)等炎性指标水平;并于术前及术后3个月行腰痛VAS评分、功能障碍指数(ODI),通过改良的Macnab疗效评定标准评估手术疗效。结果 (1)两组患者的手术出血量、平均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术前两组患者CRP、IL-6水平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术后6、12、24、48 h炎性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术前两组患者的VAS评分及OID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术后3个月的VAS评分及OID评分均低于术前,且研究组降低更为明显(P<0.05);(4)术后疗效评定研究组与对照组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经皮椎间孔技术在治疗单纯腰椎间盘突出症中疗效显著,与传统椎板开窗技术相比,具有出血少、对机体的创伤小、费用低、术后恢复时间快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椎间孔镜椎板开窗术 单纯腰盘突出症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皮椎间孔镜与单纯椎板开窗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对比 被引量:3
16
作者 李亚峰 《中国医学工程》 2018年第6期78-80,共3页
目的探讨经皮椎间孔镜与单纯椎板开窗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机制。方法选取该院收治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146例,以术式类型将其分为对照组(单纯椎板开窗髓核摘除术)和治疗组(经皮椎间孔镜治疗),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疗效情况。结果两... 目的探讨经皮椎间孔镜与单纯椎板开窗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机制。方法选取该院收治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146例,以术式类型将其分为对照组(单纯椎板开窗髓核摘除术)和治疗组(经皮椎间孔镜治疗),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疗效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患者(P<0.05);治疗组患者NRS评分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治疗组患者JOA评分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治疗组患者术后1个月并发症发生率为5.48%(4/73),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的16.44%(12/73)(P<0.05)。结论经皮椎间孔镜具有微创、并发症少的优势,可尽快恢复患者腰椎功能,减少腰痛症状,值得临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孔镜 单纯 盘突出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椎间孔镜髓核摘除与椎板开窗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比较分析 被引量:2
17
作者 常振超 《华夏医学》 CAS 2019年第3期104-107,共4页
目的:比较经椎间孔镜髓核摘除(PELD)与椎板开窗髓核摘除术(F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LDH)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12例LDH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应用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每组各56例。对照组采取FD治疗,观察组行PELD治疗。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围术... 目的:比较经椎间孔镜髓核摘除(PELD)与椎板开窗髓核摘除术(F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LDH)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12例LDH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应用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每组各56例。对照组采取FD治疗,观察组行PELD治疗。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围术期指标等。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手术时间较长,术中出血量较少,下地时间、住院时间较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前后两组间日本骨科协会评分(JOA)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PELD是LDH治疗中一种较为有效且安全的术式,具有损伤小、术后恢复快等优势,利于缩短患者治疗时间,促进LDH转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盘突出症 孔镜髓核摘除 髓核摘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侧椎板间开窗切除术后腰椎间盘突出症复发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9
18
作者 张仁赞 张学利 +3 位作者 胡炜 袁建军 彭兵 程招军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57-59,共3页
目的分析单侧椎板间开窗切除术后腰椎间盘突出症复发的危险因素。方法选择单侧椎板间开窗切除术后复发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34例(复发组)、未复发患者92例(未复发组),统计两组年龄、性别、BMI、吸烟情况、糖尿病情况、症状持续时间、术... 目的分析单侧椎板间开窗切除术后腰椎间盘突出症复发的危险因素。方法选择单侧椎板间开窗切除术后复发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34例(复发组)、未复发患者92例(未复发组),统计两组年龄、性别、BMI、吸烟情况、糖尿病情况、症状持续时间、术前下肢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突出节段、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纤维环破口大小、髓核取出量、椎间盘退变程度、腰椎节段活动度,进行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两组吸烟情况、纤维环破口大小、髓核取出量、椎间盘退变程度、腰椎节段活动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吸烟(OR=6.180)、纤维环破口(OR=6.519)、椎间盘退变程度(OR=0.059)、腰椎节段活动度(OR=2.333)是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复发的影响因素(P均<0.05)。结论单侧椎板间开窗切除术后腰椎间盘突出症复发与吸烟、纤维环破口大、椎间盘退变程度轻、腰椎节段活动度大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盘突出症 单侧切除 复发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引导下椎板后阻滞应用于经皮椎间孔镜手术的效果 被引量:7
19
作者 刘庆波 王春姝 +3 位作者 郑少华 肖颖 温健 杜恒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17-121,共5页
目的比较超声引导下椎板后阻滞(retrolaminar block,RLB)与局部浸润麻醉在经皮椎间孔镜腰椎间盘切除术(percutaneous endoscopic lumbar discectomy,PELD)中的麻醉效果。方法40例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Ⅰ或Ⅱ级择期行PELD手术的患者,随... 目的比较超声引导下椎板后阻滞(retrolaminar block,RLB)与局部浸润麻醉在经皮椎间孔镜腰椎间盘切除术(percutaneous endoscopic lumbar discectomy,PELD)中的麻醉效果。方法40例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Ⅰ或Ⅱ级择期行PELD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超声引导下椎板后阻滞组(RLB组)和局部浸润麻醉组(C组),每组20例。RLB组由麻醉医师在超声引导下在脊柱旁矢状位平面内行椎板后阻滞,C组由手术医师根据手术定位逐层局部浸润麻醉,所用药物均为0.5%罗哌卡因20 mL。记录入室(T_(0))、切皮(T_(1))、穿刺时(T_(2))、椎间孔成形(T_(3))、神经减压(T_(4))、缝合时(T_(5))VAS评分和Ramsay镇静评分,记录补救镇痛率和患者满意度,以及术中呼吸抑制、心动过速、高血压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记录术前及术后3个月的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结果RLB组T_(2-4)时点VAS评分和补救镇痛率显著低于C组(P<0.05),RLB组患者满意度显著高于C组(P<0.05),术中高血压和心动过速的发生率显著低于C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3个月ODI评分明显低于术前(P<0.05),但组间ODI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椎板后阻滞(RLB)能够为PELD手术提供满意的镇痛效果,不影响下肢运动功能,不良反应少,安全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引导 后阻滞 经皮孔镜盘切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椎板开窗与经皮椎间孔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及安全性研究
20
作者 李国昆 《中国社区医师》 2019年第7期45-46,共2页
目的:探讨椎板开窗与经皮椎间孔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方法:2016年12月-2018年2月收治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70例,根据不同治疗方法将患者分为两组,各35例,观察组采用经皮椎间孔镜治疗,对照组采用椎板开窗术治疗,比较两组治疗... 目的:探讨椎板开窗与经皮椎间孔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方法:2016年12月-2018年2月收治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70例,根据不同治疗方法将患者分为两组,各35例,观察组采用经皮椎间孔镜治疗,对照组采用椎板开窗术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治疗优良率94.29%,高于对照组的80.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JOA评分、VAS评分及术中失血量、住院时间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经皮椎间孔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整体效果优于椎板开窗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盘突出症 经皮孔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