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责任神经根阻滞联合经皮椎间孔镜技术治疗多节段腰椎侧隐窝狭窄症 被引量:12
1
作者 岳兵 叶志方 +5 位作者 王泽昊 蒋国强 卢斌 罗科锋 陆继业 沈方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502-505,共4页
目的探讨选择性神经根阻滞(selective nerve root block,SNRB)精准定位联合经皮椎间孔镜技术(percutaneous transforaminal endoscopic discectomy,PTED)治疗多节段腰椎侧隐窝狭窄症的可行性和临床疗效。方法2013年8月~2017年8月92例多... 目的探讨选择性神经根阻滞(selective nerve root block,SNRB)精准定位联合经皮椎间孔镜技术(percutaneous transforaminal endoscopic discectomy,PTED)治疗多节段腰椎侧隐窝狭窄症的可行性和临床疗效。方法2013年8月~2017年8月92例多节段腰椎侧隐窝狭窄症且责任神经根定位不明确,预先判断可能性最大的责任神经根并行SNRB。单根神经根阻滞后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缓解率≥70%视为明确责任神经根,经皮椎间孔镜下减压侧隐窝及责任神经根。采用VAS、日本矫形外科协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腰腿痛评分和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等指标对患者入院时、PTED术后3d和1年进行评估。结果SNRB确定单根责任神经根70例(76.1%),具体责任神经根分布情况:L415例,L534例,S121例。术后3d和1年VAS、JOA评分和ODI较入院时均有明显改善(P<0.05)。结论SNRB精准定位联合PTED治疗多节段腰椎侧隐窝狭窄症可行,临床疗效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选择性神经根阻滞 经皮椎间孔镜技术 多节段腰侧隐窝狭窄症 责任节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椎间孔镜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症的进展 被引量:33
2
作者 方卫军 李章华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6年第32期34-37,共4页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骨科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大部分患者经保守治疗后症状可以缓解,仅10%的患者最终需要手术治疗。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手术方式有很多,传统开放手术具有创伤大、并发症多、易复发等缺点,微创技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并发...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骨科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大部分患者经保守治疗后症状可以缓解,仅10%的患者最终需要手术治疗。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手术方式有很多,传统开放手术具有创伤大、并发症多、易复发等缺点,微创技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点,使微创手术更受青睐。随着脊柱外科微创和内镜技术的发展,经皮椎间孔镜技术在临床上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越来越多,本文主要从经皮椎间孔镜的优势和适应证、操作技巧和注意事项、临床疗效和术后并发症等方面,阐述经皮椎间孔镜技术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治疗中的应用及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椎间孔镜技术 盘突出症 微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椎间孔镜技术治疗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被引量:8
3
作者 范智芳 《中国实用医药》 2016年第22期58-59,共2页
目的分析经皮椎间孔镜技术治疗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60例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全椎板切除术治疗;观察组应用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黄韧带切除,椎管减压术治疗。... 目的分析经皮椎间孔镜技术治疗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60例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全椎板切除术治疗;观察组应用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黄韧带切除,椎管减压术治疗。对比两组疗效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3.33%)高于对照组(7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13.33%)低于对照组(4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椎间孔镜穿刺手术治疗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具有创伤小、康复速度快以及安全性高等优点,临床应用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椎间孔镜技术 退变性腰管狭窄症 安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椎间孔镜技术与单侧双通道内镜技术在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中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9
4
作者 张盼可 朱剑 +4 位作者 曹书严 王庆彬 宋鑫 周威威 镐英杰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2年第4期617-621,共5页
目的比较经皮椎间孔镜技术与单侧双通道内镜(UBE)技术在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中的临床应用。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8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骨科收治的60例患有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年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方式分为椎间孔... 目的比较经皮椎间孔镜技术与单侧双通道内镜(UBE)技术在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中的临床应用。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8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骨科收治的60例患有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年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方式分为椎间孔镜组(30例)与UBE组(30例)。比较两组围手术期指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临床疗效指标[腰腿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改良的Macnab标准]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椎间孔镜组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短于UBE组,术中出血量少于UBE组(P<0.05)。术后3个月两组腰腿痛VAS评分较术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ODI指数较术前降低(P<0.05),UBE组低于椎间孔镜组(P<0.05)。末次随访时椎间孔镜组优良率为93.33%,UBE组优良率为96.6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椎间孔镜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0.00%,UBE组并发症发生率为6.6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手术方式均是治疗年轻患者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的有效手术方式,且创伤小,并发症少,恢复快。但相比之下,经皮椎间孔镜技术创伤更小,恢复更快,花费更低;单侧双通道内镜技术操作更灵活,效率更高,减压更彻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节段腰盘突出症 经皮椎间孔镜技术 单侧双通道内镜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椎间孔镜技术与显微镜辅助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分析 被引量:15
5
作者 郑明军 蒋臻 +1 位作者 张植雄 陈垍航 《中国内镜杂志》 2023年第4期13-18,共6页
目的 对比分析经皮椎间孔镜技术与显微镜辅助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方法 采用随机数表法,将2017年10月-2019年12月该院收治的6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采用经皮椎间孔镜治疗的试验组和采用显微镜辅助治疗的对照组,每组3... 目的 对比分析经皮椎间孔镜技术与显微镜辅助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方法 采用随机数表法,将2017年10月-2019年12月该院收治的6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采用经皮椎间孔镜治疗的试验组和采用显微镜辅助治疗的对照组,每组30例。术后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试验组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切口长度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P <0.05);术后1周,试验组视觉模拟评分(VAS)低于对照组,日本骨科学会(JOA)评分高于对照组(P <0.05);两组患者临床优良率、术后1和3个月VAS和JOA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对照组术中发生1例硬膜囊撕裂,采用可吸收线修补。其余患者术中及术后均无并发症发生。结论 经皮椎间孔镜技术可有效缩小手术切口,减少术中失血量,减轻短期疼痛,促进患者腰椎功能恢复,且不增加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盘突出症 经皮椎间孔镜技术 显微镜辅助治疗 功能 疼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椎间孔镜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效果 被引量:15
6
作者 陈红梅 史美萍 +1 位作者 付本升 丁宇 《解放军护理杂志》 CSCD 2016年第7期62-64,共3页
目的探讨经皮椎间孔镜(transforaminal endoscopic spine system,TESSYS)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ar disc herniation,LDH)患者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并总结2013年10月至2014年10月海军总医院采用TESSYS技术治疗的88例LDH患者的临... 目的探讨经皮椎间孔镜(transforaminal endoscopic spine system,TESSYS)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ar disc herniation,LDH)患者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并总结2013年10月至2014年10月海军总医院采用TESSYS技术治疗的88例LDH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所有患者手术顺利,无严重并发症及术后感染发生;术后随访6个月显示,患者的临床症状及腰腿疼痛程度明显改善或缓解,治疗总有效率达95.45%;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由术前的(8.67±0.81)分降低至(2.14±0.6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235,P<0.05)。结论 TESSYS技术治疗LDH效果良好,护理人员熟练细致的手术配合是保证治疗效果的重要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盘突出症 经皮椎间孔镜技术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椎间孔镜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围手术期的中医护理干预 被引量:16
7
作者 陈素欣 刘志娇 徐青兰 《现代医院》 2018年第5期772-775,共4页
目的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接受经皮椎间孔镜技术治疗围术期护理方法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9月收治的88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经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研究组、对照组各44例。对照组围术期给予常规护理服务,... 目的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接受经皮椎间孔镜技术治疗围术期护理方法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9月收治的88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经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研究组、对照组各44例。对照组围术期给予常规护理服务,研究组围术期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加用针对性中医护理干预措施。记录两组术前、术后疼痛程度、腰椎功能变化情况、负面情绪及护理满意度。结果研究组VAS、ODI量表评分下降幅度均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护理后SAS、SDS量表评分均较之前有所下降(P<0.05),对照组护理后上述量表评分与之前比较P>0.05;研究组护理满意率(84.09%)显著高于对照组(59.09%),P<0.05。结论经皮椎间孔镜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围术期给予常规护理基础上加用中医护理干预措施可显著提高患者疼痛、腰椎功能改善效果,利于改善患者负面情绪及维持良好的护患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盘突出症 经皮椎间孔镜技术 围术期 护理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芪术饮联合经皮椎间孔镜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的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2
8
作者 彭利平 刘丽华 +3 位作者 辜志昌 江冬福 尹智颖 李振源 《北方药学》 2022年第6期90-92,共3页
目的: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LDH)患者给予芪术饮联合经椎间孔椎管内神经根松解和减压技术(TESSYS-ISEE)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0年6月至2022年1月我院收治的共计92例LDH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观察组(46例)与对照组... 目的: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LDH)患者给予芪术饮联合经椎间孔椎管内神经根松解和减压技术(TESSYS-ISEE)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0年6月至2022年1月我院收治的共计92例LDH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观察组(46例)与对照组(46例),对照组给予TESSYS-ISEE技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相同手术组手术情况下联合芪术饮口服,将两组的临床疗效、腰椎功能、疼痛程度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治疗总有效率更高(P<0.05);两组出院后90天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JOA)分值得到提高(P<0.05),Oswestry功能障碍问卷表(ODI)评分降低(P<0.05),观察组较对照组相比JOA分值更高(P<0.05),ODI值更低(P<0.05);两组术后7D、1M、3M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相比,观察组降低(P<0.05)。结论:LDH患者给予芪术饮联合经皮椎间孔镜TESSYS-ISEE技术治疗,能够提升临床疗效,改善患者腰椎功能,降低疼痛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盘突出症 经皮孔镜TESSYS-ISEE技术 芪术饮 临床疗效 功能 疼痛程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椎间孔镜技术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中的应用效果研究 被引量:9
9
作者 林建 《中国医药科学》 2022年第4期173-175,189,共4页
目的探讨分析经皮椎间孔镜技术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3月至2021年2月在临沂市中医医院治疗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88例进行研究,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5例,试验组43例。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手术治疗,试... 目的探讨分析经皮椎间孔镜技术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3月至2021年2月在临沂市中医医院治疗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88例进行研究,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5例,试验组43例。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手术治疗,试验组患者实施经皮椎间孔镜技术进行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1个月的炎症因子水平,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6个月的JOA,ODI以及VAS评分情况。结果术前,两组间的TNF-α,IL-1以及IL-6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患者TNF-α,IL-1以及IL-6水平均下降,均低于术前水平,组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试验组患者术后TNF-α,IL-1以及IL-6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两组患者的JOA、ODI以及VA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患者的JOA、ODI以及VAS评分均有改善,且组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试验组的JOA评分高于对照组,ODI以及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实施经皮椎间孔镜技术治疗效果较好,可以有效降低机体炎症反应,改善功能障碍以及缓解疼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椎间孔镜技术 盘突出症 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分数 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 疼痛视觉模拟评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椎间孔镜技术对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应用价值分析 被引量:3
10
作者 杜衍志 《中国实用医药》 2019年第17期83-84,共2页
目的探讨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应用经皮椎间孔镜技术治疗的手术实施质量及预后情况。方法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0例。观察组采用经皮椎间孔镜技术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切开减压及融合术治疗,观察并对比... 目的探讨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应用经皮椎间孔镜技术治疗的手术实施质量及预后情况。方法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0例。观察组采用经皮椎间孔镜技术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切开减压及融合术治疗,观察并对比两组手术实施情况(术中出血量、手术操作完成用时、术后卧床时间、住院天数);对比两组术后1、7 d疼痛程度;平均行1年随访,评估两组腰椎功能恢复情况。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操作完成时间、术后卧床时间、住院天数均优于对照组,术后1、7 d疼痛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1年后随访,观察组腰椎功能评级优良率为92.50%高于对照组的72.5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应用经皮椎间孔镜技术治疗,可减少术中出血量,缩短手术操作时间,促进术后康复进程,减轻疼痛程度,增强腰椎功能恢复效果,具有非常重要的临床指导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退变性腰管狭窄症 经皮椎间孔镜技术 术后康复时 疼痛评分 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椎间孔镜技术在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被引量:2
11
作者 周桂松 叶辑熙 《当代医药论丛》 2017年第18期124-125,共2页
目的:探讨经皮椎间孔镜技术在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0月至2016年10月期间盐城正大医院收治的3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为这些患者均采用经皮椎间孔镜技术进行治疗。在进行手术前后,分别使用视... 目的:探讨经皮椎间孔镜技术在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0月至2016年10月期间盐城正大医院收治的3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为这些患者均采用经皮椎间孔镜技术进行治疗。在进行手术前后,分别使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对患者疼痛的症状进行评估,采用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对其腰椎的功能进行评估,使用MacNab疗效标准对其临床疗效进行评估,观察并记录这些患者一次性穿刺的成功率和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与进行手术前相比,进行手术后,这些患者VAS的评分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的评分均较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些患者治疗的优良率为90.0%,其一次性穿刺的成功率为86.7%,其并发症的发生率为13.3%。结论:将经皮椎间孔镜技术应用于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中的效果十分理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椎间孔镜技术 盘突出症 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椎间孔镜技术治疗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1
12
作者 李榜忠 张宝军 +1 位作者 刘晗 廖建斌 《中国社区医师》 2021年第12期35-36,共2页
目的:观察经皮椎间孔镜技术治疗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有效性。方法:2018年1月-2020年2月收治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67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实施单纯髓核摘除术治疗;试验组实施经皮椎间孔镜技术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试... 目的:观察经皮椎间孔镜技术治疗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有效性。方法:2018年1月-2020年2月收治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67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实施单纯髓核摘除术治疗;试验组实施经皮椎间孔镜技术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试验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疼痛评分及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优良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施经皮椎间孔镜技术治疗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有效性较为显著,可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患者预后及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椎间孔镜技术 单节段 盘突出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椎间孔镜技术治疗青年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观察
13
作者 杨留志 《临床心身疾病杂志》 CAS 2017年第4期165-167,共3页
目的探讨经皮椎间孔镜技术治疗青年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2例青年腰椎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根据治疗方案分为两组,每组36例,观察6个月。评估并比较两组JOA下腰痛评分及术后6个月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前两组JOA下腰痛评分比较差... 目的探讨经皮椎间孔镜技术治疗青年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2例青年腰椎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根据治疗方案分为两组,每组36例,观察6个月。评估并比较两组JOA下腰痛评分及术后6个月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前两组JOA下腰痛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及6个月两组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TED组显著高于保守组(P〈0.01)。治疗6个月,PTED组优良率为91.7%,保守组为69.4%,PTED组显著高于保守组(P〈0.05)。结论经皮椎间孔镜技术治疗青年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疗效显著,可显著改善患者下腰疼,但要注意手术并发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盘突出症 青年 经皮椎间孔镜技术 保守治疗 临床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穿刺椎间孔镜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价值分析 被引量:1
14
作者 樊勇 王雷 +1 位作者 艾力夏提·艾热提 吉喆 《当代医药论丛》 2020年第14期88-89,共2页
目的:探讨用经皮穿刺椎间孔镜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LDH)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2月至2019年4月期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收治的81例LDH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试验组(41例)和对照组(40例)。对对照组患者进行保守治疗... 目的:探讨用经皮穿刺椎间孔镜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LDH)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2月至2019年4月期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收治的81例LDH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试验组(41例)和对照组(40例)。对对照组患者进行保守治疗,对试验组患者采用经皮穿刺椎间孔镜技术进行治疗。治疗结束后,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的优良率。结果:与对照组患者相比,试验组患者治疗效果的优良率较高,P<0.05。结论:采用经皮穿刺椎间孔镜技术对LDH患者进行治疗可显著提高其治疗效果的优良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穿刺孔镜技术 盘突出症 腰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椎间孔镜治疗老年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近、中期疗效分析 被引量:33
15
作者 唐国柯 黄庆华 张威 《中国内镜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1300-1303,共4页
目的评价经皮椎间孔镜腰治疗老年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近、中期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08年11月~2009年7月该院收治的老年性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80例,根据手术方法不同随机分为传统手术组和椎间孔镜组,每组40例。观察比较两组患者围手术期观... 目的评价经皮椎间孔镜腰治疗老年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近、中期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08年11月~2009年7月该院收治的老年性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80例,根据手术方法不同随机分为传统手术组和椎间孔镜组,每组40例。观察比较两组患者围手术期观察指标、围手术期手术切口VAS评分(术后24、48、72及96h),并对两组患者进行术后随访,采用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对两组患者术前、术后1、6、12及24个月的日常生活能力进行评定。结果在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使用镇痛药物例数、术后卧床时间和住院时间的比较上,椎间孔镜组明显优于传统手术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或0.01)。椎间孔镜组疼痛程度较传统手术组明显降低(P<0.05),椎间孔镜组的手术切口疼痛缓解趋势较传统手术组明显(P<0.05)。椎间孔镜组术前ODI评分(31.45±10.75)与传统手术组术前ODI评分(30.56±8.69)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两组患者于术后1、6个月时ODI评分均改善较明显,但椎间孔镜组患者ODI评分改善明显优于传统手术组患者(P<0.05)。结论腰椎经皮椎间孔镜技术在手术切口、术中出血量、术后卧床和住院时间等方面具有微创优越性,对脊柱稳定结构破坏最小,患者术后恢复快,是治疗老年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一种新的有效的微创手术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盘突出症 老年 经皮椎间孔镜技术 微创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补气活血汤联合经皮椎间孔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观察 被引量:23
16
作者 尚荣安 余红超 +3 位作者 王少飞 晁建虎 刘东钱 冯万立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8年第21期64-67,共4页
目的观察补气活血汤联合经皮椎间孔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4月~2017年3月宝鸡市中医医院骨科收治的5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25例(经皮椎间孔镜治疗)和治疗组25例(补气活血汤联合经皮... 目的观察补气活血汤联合经皮椎间孔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4月~2017年3月宝鸡市中医医院骨科收治的5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25例(经皮椎间孔镜治疗)和治疗组25例(补气活血汤联合经皮椎间孔镜治疗)。分别在术前、术后1周、术后1个月及术后6个月对疼痛的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功能障碍指数(ODI指数)进行比较。治疗期间定期监测患者肝肾功能及药物不良反应。结果术后两组患者的VAS评分及ODI较术前均有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术后1周、术后1个月、术后6个月VAS评分及ODI指数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在治疗期间未出现与药物有关的胃肠道反应及全身不适。结论补气活血汤联合经皮椎间孔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安全、有效,中西医结合治疗取得良好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补气活血汤 经皮椎间孔镜技术 盘突出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椎间孔镜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并神经根管狭窄的临床应用价值 被引量:3
17
作者 黄豪杰 邹伟民 +1 位作者 庞祖才 冯学烽 《中国实用医药》 2020年第28期13-16,共4页
目的观察椎间孔镜TESSYS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并神经根管狭窄的临床疗效。方法63例腰椎间盘突出症并神经根管狭窄患者,采用椎间孔镜TESSYS技术治疗。随访1年,于术后第1天及第6、12个月观察并记录所有患者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 目的观察椎间孔镜TESSYS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并神经根管狭窄的临床疗效。方法63例腰椎间盘突出症并神经根管狭窄患者,采用椎间孔镜TESSYS技术治疗。随访1年,于术后第1天及第6、12个月观察并记录所有患者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视觉模拟评分法(VAS)、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JOA)评分。结果术中手术时间为(72.2±11.3)min、X线透视次数为(13.2±3.5)次相对合理,出量少,为(8.5±1.3)ml,无神经、大血管、硬膜囊损伤。此外,在治疗过程中,全部患者均未见肝、肾功能损伤及严重药物不良反应。术后第1天、第6个月、第12个月患者VAS评分分别为(3.76±1.35)、(2.15±0.53)、(2.17±0.52)分,均低于术前的(7.11±0.68)分,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1天、第6个月、第12个月患者ODI指数分别为(41.4±10.3)、(25.6±3.8)、(16.2±5.4)%,均低于术前的(75.2±10.1)%,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1天、第6个月、第12个月患者JOA评分分别为(16.8±0.5)、(24.5±2.2)、(26.4±1.3)分,均高于术前的(12.2±1.2)分,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椎间孔镜TESSYS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并神经根管狭窄疗效满意,可以有效改善疼痛,恢复肢体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椎间孔镜技术 TESSYS技术 盘突出症 神经根管狭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椎间孔镜治疗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32例临床体会 被引量:2
18
作者 康金平 刘安平 周正新 《中医药临床杂志》 2018年第6期1141-1143,共3页
目的:观察经皮椎间孔镜技术治疗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对其在实际应用中出现的相关问题,进行分析探讨。方法:选取安徽省中医院2014年1月—2016年6月用经皮椎间孔镜技术治疗的32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采用VAS、JOA评分,分别于... 目的:观察经皮椎间孔镜技术治疗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对其在实际应用中出现的相关问题,进行分析探讨。方法:选取安徽省中医院2014年1月—2016年6月用经皮椎间孔镜技术治疗的32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采用VAS、JOA评分,分别于术前、术后1天3个月、6个月进行疗效评定。结果:所有患者腰腿痛症状均得到明显缓解,术前、术后VAS评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手术效果优29例,良1例,中1例,差1例,JOA评分的优良率为93.7%。结论: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治疗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盘突出症 经皮椎间孔镜技术 疼痛视觉模拟评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椎间孔镜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治疗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被引量:3
19
作者 刘建强 郭义超 +1 位作者 梁东星 任路通 《中国社区医师》 2021年第22期27-28,共2页
目的:探讨经皮椎间孔镜技术(PELD)在腰椎间盘突出症(LDH)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019年1月-2020年1月收治LDH患者106例,随机分为两组,各53例。甲组给予开放椎间开窗减压髓核摘除术治疗;乙组给予PELD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乙组... 目的:探讨经皮椎间孔镜技术(PELD)在腰椎间盘突出症(LDH)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019年1月-2020年1月收治LDH患者106例,随机分为两组,各53例。甲组给予开放椎间开窗减压髓核摘除术治疗;乙组给予PELD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乙组术中出血量、手术切口长度、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均低于甲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乙组术后1个月及3个月Oswestry腰腿功能量表(ODI)评分、直腿抬高试验评分均低于甲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乙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甲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运用PELD治疗LDH,可减少术中出血量,减小手术切口长度,缩短手术及住院时间,改善腰椎功能,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 盘突出症 并发症 经皮椎间孔镜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椎间孔镜治疗L5-S1巨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1例 被引量:1
20
作者 高博 翟金帅 +5 位作者 王政 任强 曹旭阳 曹参 张隆 李西成 《中国社区医师》 2018年第15期45-46,共2页
经皮椎间孔镜技术为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提供了一种全新的微创理念。文章报告1例采用经皮椎间孔镜技术治疗的L_5~S_1巨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
关键词 巨大型腰盘突出症 经皮椎间孔镜技术 孔入路 入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