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可视化工作通道辅助经皮椎间孔镜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
1
作者 孙玛骥 杲春玖 +3 位作者 潘彬 程琳 孙阳 袁峰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61-69,共9页
目的:探讨可视化工作通道辅助经皮椎间孔镜椎间盘切除术(percutaneous transforaminal endoscopic discectomy,PTE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6月~2023年6月接受PTE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141例患者的病历资... 目的:探讨可视化工作通道辅助经皮椎间孔镜椎间盘切除术(percutaneous transforaminal endoscopic discectomy,PTE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6月~2023年6月接受PTE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141例患者的病历资料,按照可视化工作通道的使用情况分为可视组68例(男性38例,女性30例,年龄48.0±15.9岁),在PTED中应用透明可视化工作通道;传统组73例(男性46例,女性27例,年龄47.6±16.9岁),在PTED中应用传统金属工作通道。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性别、年龄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情况。采用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评估患者腰腿痛的程度,采用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评估患者腰椎功能,分别记录术前,术后1周,术后1、3、6个月以及末次随访时的腰腿痛VAS评分及ODI情况;末次随访时采用MacNab标准评估手术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可视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均少于传统组(71.06±8.97min vs 75.16±9.47min,14.19±2.66mL vs 15.58±2.81mL,2.16±0.96d vs2.54±1.23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1周,术后1、3、6个月及末次随访时的VAS评分、ODI较两组术前均有明显改善(P<0.05)。可视组末次随访时的VAS评分和ODI较传统组均有所改善[1.18±0.39分vs 1.27±0.45分,(3.97±1.67)%vs(4.54±1.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按MacNab标准,可视组优53例、良12例、可3例,优良率为95.6%;传统组优52例、良15例、可4例、差2例,优良率为91.8%。两组优良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视组无手术相关并发症发生,传统组术后发生4例神经激惹征,2例术后发生复发;传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8.2%,可视组并发症发生率小于传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可视化工作通道辅助PTE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具有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少、术后康复快以及并发症发生少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盘突出症 经皮孔镜切除 可视工作通道 微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和显微镜下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9
2
作者 郁凯 杨忠 +3 位作者 李爱民 李响 朱本清 张殿英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S1期20-22,共3页
目的 比较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PTED)和显微镜下髓核摘除术(Micro)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LDH)的疗效.方法 选取2013年1月—10月天津市第五中心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LDH患者38例,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PTED组和Micro组,各19例,分别行PTED和... 目的 比较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PTED)和显微镜下髓核摘除术(Micro)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LDH)的疗效.方法 选取2013年1月—10月天津市第五中心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LDH患者38例,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PTED组和Micro组,各19例,分别行PTED和Micro.采用改良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估患者术前及术后1、3、12个月的神经功能;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估患者术后疼痛缓解情况;采用椎间盘高度指数(DHI)评估患者术前、及术后1、3、12个月椎间高度变化.结果 不同时间的ODI、VAS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288.996、214.279,P<0.05).两组术前和术后1、3、12个月的ODI、VA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PTED组住院时间、出血量均少于Micro组(P<0.05).PTED组不同时间的DH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260,P=0.854);Micro组不同时间的DH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26,P=0.854).两组术中、术后均未发生相关并发症.术后随访腰椎动力位X线活动度>10°者3例,其中PTED组1例,Micro组2例,术后随访过程中未见进一步加重.结论 PTED和Micro治疗LDH的效果均良好,是有效、安全的方法,可作为治疗LDH的选择方案.PTED住院时间短、出血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盘移位 经皮孔镜下摘除 显微镜下髓摘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椎间孔镜与椎板开窗髓核摘除术治疗中年腰椎间盘突出症对比疗效分析 被引量:18
3
作者 罗进 兰海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S02期28-31,共4页
目的对比分析经皮椎间孔镜与椎板开窗髓核摘除术治疗中年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17年12月住院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80例。按照手术方式分为常规开放性手术组(42例)和孔镜组(38例)。观察两组病员术前术后... 目的对比分析经皮椎间孔镜与椎板开窗髓核摘除术治疗中年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17年12月住院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80例。按照手术方式分为常规开放性手术组(42例)和孔镜组(38例)。观察两组病员术前术后VAS、ODI、术中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卧床,术后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及术后优良率等指标。结果两组病员术中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卧床,术后住院时间,住院费用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除手术时间孔镜组长于常规组之外,其余孔镜组均低于常规组。VAS评分及ODI评分,术后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术后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病员术后VAS均明显低于术前,术后平均值孔镜组均低于常规组。两组患者均具有良好的优良率,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治疗中年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病员时,在熟练地掌握了孔镜技巧后经椎间孔镜髓核摘除术(PTED)是较好的选择。PTED近期疗效优于椎板开窗髓核摘除术(FD)组,并且住院费用花费更少,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盘突出症 经皮孔镜摘除 板开窗摘除 中年患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温针灸联合康复训练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后恢复进程的影响观察 被引量:21
4
作者 叶必宏 叶绿 +4 位作者 毛显禹 潘录录 陈炳 宋丰军 王庆来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212-215,共4页
目的研究温针灸联合康复训练对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ar disc herniation,LDH)患者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percutaneous endoscopic lumbar discectomy,PELD)术后恢复进程的影响。方法将2018年1月—2020年6月医院94例LDH患者采用随机数... 目的研究温针灸联合康复训练对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ar disc herniation,LDH)患者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percutaneous endoscopic lumbar discectomy,PELD)术后恢复进程的影响。方法将2018年1月—2020年6月医院94例LDH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8例,均在PELD术后给予常规治疗和康复训练,时间为3个月,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温针灸进行干预,疗程4周,观察两组围术期指标、视觉模拟法(VAS)疼痛评分、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分数(JOA)评分和Oswestry腰椎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检测血清P物质(SP)、前列腺素E;(PEG_(2))及五羟色胺(5-HT)水平,并随访术后并发症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首次下床活动时间和平均住院时间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VAS评分和ODI评分均明显降低(P<0.05),JOA评分明显升高(P<0.05),观察组术后1个月时VAS和ODI评分低于对照组,JOA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1个月时血清SP和PEG_(2)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两组血清5-HT水平明显升高(P<0.05),且观察组SP和PEG_(2)水平低于对照组,5-HT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温针灸联合联合康复训练用于LDH患者PELD术后干预有利于减轻局部疼痛和促进腰椎功能,提升患者术后康复速度,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调节SP、PEG_(2)和5-HT等因子表达水平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盘突出症 经皮孔镜摘除 康复训练 温针灸 功能 疼痛 生活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椎间孔镜与椎板开窗椎间盘切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 被引量:137
5
作者 金丹杰 徐南伟 +4 位作者 赵国辉 陈孜 周栋 农鲁民 张云坤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491-494,共4页
目的探讨经皮椎间孔镜椎间盘切除术(percutaneous transforaminal endoscopic discectomy,PTED)与椎板开窗椎间盘切除术(fenestration discectomy,F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3月~2016年2月90例单节段单侧腰... 目的探讨经皮椎间孔镜椎间盘切除术(percutaneous transforaminal endoscopic discectomy,PTED)与椎板开窗椎间盘切除术(fenestration discectomy,F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3月~2016年2月90例单节段单侧腰椎间盘突出症,按随机数字表随机分为FD组和PTED组,每组45例。FD组采用椎板开窗髓核摘除术,即硬膜外麻醉,单侧椎板开窗减压、髓核摘除以及神经根减压松解。PTED组实施经皮椎间孔镜技术,即在局麻内镜下切除突出的椎间盘髓核组织,并进行神经根的减压和松解。比较2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后住院时间、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以及末次随访时疗效情况。结果 2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PTED组手术时间(82.8±34.3)min,与FD组(75.4±35.6)min无统计学差异(t=1.004,P=0.318);2组切口长度[(0.5±0.2)cm vs.(3.1±0.3)cm,t=-48.374,P=0.000]、住院时间[(7.8±2.3)d vs.(10.1±3.3)d,t=-3.836,P=0.0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90例随访6~20个月,平均13个月,无一例腰椎间盘突出复发。与术前比较,术后2组VAS、ODI评分显著降低(P<0.05),但2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TED组优良率为93.3%(42/45),FD组优良率88.9%(40/45),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566,P=0.571)。结论 FD和PTE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无差异,但PTED手术切口小、术后住院时间短、恢复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孔镜切除 板开窗切除 盘突出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良腰腹肌康复锻炼对经皮椎间孔镜髓核摘除术后患者的影响 被引量:19
6
作者 郭玲 田春燕 +1 位作者 邵月琴 刘华 《护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1期13-14,24,共3页
目的探讨改良腰腹肌康复锻炼在腰椎间盘突出症行经皮椎间孔镜髓核摘除术后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将行经皮椎间孔镜髓核摘除的腰椎间盘突出症86例患者按住院时间分为两组。对照组40例,术后予以常规康复护理;观察组46例,在对照组基础上采... 目的探讨改良腰腹肌康复锻炼在腰椎间盘突出症行经皮椎间孔镜髓核摘除术后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将行经皮椎间孔镜髓核摘除的腰椎间盘突出症86例患者按住院时间分为两组。对照组40例,术后予以常规康复护理;观察组46例,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改良腰腹肌康复锻炼。比较两组干预前及干预3个月后的疼痛(VAS评分)、腰椎功能(JOA评分)及生活质量(SF-36评分)。结果两组干预前VAS、JOA及SF-36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干预3个月后观察组各项指标显著优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改良腰腹肌康复锻炼能有效缓解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术后腰腿疼痛,增强腰背部的柔韧性及脊柱稳定性,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盘突出症 经皮孔镜摘除 改良腰腹肌锻炼 疼痛 生活质量 康复护理 延续性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后外侧入路椎间孔镜下L_5/S_1椎间盘突出伴高髂嵴髓核摘除术的技术改进 被引量:24
7
作者 刘丰平 赵红卫 +3 位作者 董军峰 陈海丹 刘扬 罗茗刈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01-105,共5页
目的探讨经皮椎间孔镜后外侧入路完成L5/S1椎间盘突出伴高髂嵴的髓核摘除术操作技巧。方法 2014年1月~2016年4月,对148例L5/S1椎间盘突出伴高髂嵴,实施经后外侧椎间孔镜椎间盘髓核摘除术,采用导杆再置和偏心环锯等改良方法。结果手术... 目的探讨经皮椎间孔镜后外侧入路完成L5/S1椎间盘突出伴高髂嵴的髓核摘除术操作技巧。方法 2014年1月~2016年4月,对148例L5/S1椎间盘突出伴高髂嵴,实施经后外侧椎间孔镜椎间盘髓核摘除术,采用导杆再置和偏心环锯等改良方法。结果手术均顺利完成,术后即刻腿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由术前(7.27±0.73)分降为(1.88±0.28)分,无感染、硬脊膜损伤及神经根损伤等并发症发生。随访12~26个月,平均16.2月。椎间盘突出复发或下肢疼痛加重9例。术后3个月[(1.82±0.32)分]、末次随访[(1.80±0.32)分]腿痛VAS评分较术前均明显降低(P=0.000),术后各时点腿痛VA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12.28±1.62)分]、末次随访[(11.88±1.50)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较术前[(31.13±2.45)分]显著降低(P<0.05);末次随访改良MacNab标准优、良、可、差分别为118、16、5、9例,优良率90.5%(134/148)。结论 L5/S1椎间盘突出伴高髂嵴患者通过后外侧椎间孔入路行椎间孔镜椎间盘髓核摘除术,在导杆再置和偏心环锯等改良方法的基础上是可行和有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孔镜摘除 高髂嵴 孔成形 盘突出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根性疼痛持续时间对经皮椎间孔镜下腰椎髓核摘除术临床疗效的影响 被引量:5
8
作者 常志泳 张迎春 +3 位作者 李东 蔡平 周陈西 李开华 《医学研究与战创伤救治》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53-156,共4页
目的文中探讨术前根性疼痛症状持续时间对经皮椎间孔镜下腰椎髓核摘除术(PELD)临床效果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3月至2018年12月期间于江苏省中医院采用PELD治疗,且符合研究标准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320例。根据术前下肢根性疼痛... 目的文中探讨术前根性疼痛症状持续时间对经皮椎间孔镜下腰椎髓核摘除术(PELD)临床效果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3月至2018年12月期间于江苏省中医院采用PELD治疗,且符合研究标准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320例。根据术前下肢根性疼痛症状持续时间分为<3个月组(A组)、3~6个月组(B组)、>6个月组(C组)。比较各组术前及术后下肢VAS评分,采用改良MacNab标准评价术后疗效,对比分析术前病程对于手术效果的影响。结果获得完整随访患者共272例,其中A组116例、B组76例、C组80例。A、B 2组患者末次随访时VAS评分改善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6.10±1.14)vs(6.03±1.14),P=0.65];但均与C组(4.85±1.03)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B 2组患者术后MacNab评估优良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91.38%vs 92.11%,P=0.978);但均显著高于C组(8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ELD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及有效性;且术前根性疼痛症状持续时间<6个月患者的临床效果相对更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盘突出症 根性疼痛症状 经皮孔镜 摘除 临床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泼尼龙联合鼠神经营养因子治疗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后神经根刺激症状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5
9
作者 张隆 陈佳 +5 位作者 翟金帅 田苡任 田志 郑旺 时莉芳 李西成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1期2518-2521,共4页
目的探讨甲泼尼龙(MP)联合鼠神经营养因子(m NGF)治疗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后神经根刺激症状的疗效。方法回顾性选取2010年6月—2013年6月河北省人民医院符合纳入标准的单间隙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43例为研究对象。患者行椎间孔镜下髓核... 目的探讨甲泼尼龙(MP)联合鼠神经营养因子(m NGF)治疗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后神经根刺激症状的疗效。方法回顾性选取2010年6月—2013年6月河北省人民医院符合纳入标准的单间隙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43例为研究对象。患者行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术中以MP(80 mg)和mNGF(30μg)浸润的明胶海绵覆盖神经根,术后给予常规甘露醇125 ml静脉滴注,2次/d,m NGF肌肉注射,1次/d,共3 d。术前、术后即刻、术后1 d、术后3 d及末次随访时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估患者术后腰腿痛程度。结果术后即刻VAS评分高于术前(P<0.05);术后1 d、术后3 d、末次随访时VAS评分低于术前、术后即刻(P<0.05);术后3 d、末次随访时VAS评分低于术后1 d(P<0.05)。结论 MP联合m NGF可有效改善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后神经根刺激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盘移位 甲泼尼龙 鼠神经营养因子 切除 经皮 孔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简式穿刺内镜监视下置管技术在经皮椎间孔镜腰椎间盘切除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4
10
作者 赵理平 郑国权 +3 位作者 宋锦程 吴耀刚 沙卫平 王黎明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52-55,共4页
目的探讨经简式穿刺内镜监视下置管行经皮椎间孔镜腰椎间盘切除术(percutaneous endoscopic lumbar discectomy,PELD)治疗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2018年1月~2019年8月行PELD治疗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122例,局麻下... 目的探讨经简式穿刺内镜监视下置管行经皮椎间孔镜腰椎间盘切除术(percutaneous endoscopic lumbar discectomy,PELD)治疗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2018年1月~2019年8月行PELD治疗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122例,局麻下经简式穿刺内镜监视下置管完成手术。术后1、3、6个月及末次随访进行腰腿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ore,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评定,采用改良MacNab标准评定疗效。结果手术均顺利完成,无并发症发生。穿刺置管时间(13.6±6.1)min,透视次数(6.2±5.1)次,手术时间(53.7±3.7)min。122例随访(17.3±6.1)月(10~25个月)。术后VAS评分和ODI均明显改善(均P=0.000)。末次随访改良MacNab标准优101例,良16例,可5例,优良率95.9%(117/122)。4例术后5~18个月复发,复发率3.3%。结论简式穿刺内镜监视下置管行PELD治疗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安全、有效,操作简单,无需特殊设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盘突出症 经皮孔镜切除 内镜监视下置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手术节段经皮椎间孔镜下腰椎间盘切除术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3
11
作者 何玉宝 徐执扬 +1 位作者 王洁颖 刘波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6期14869-14874,共6页
为评价不同手术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经皮椎间孔镜下腰椎间盘切除术(percutaneous endoscopic lumbar discectomy,PELD)的临床效果,通过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2017年6月清华大学附属垂杨柳医院骨科收治行PELD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临床资... 为评价不同手术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经皮椎间孔镜下腰椎间盘切除术(percutaneous endoscopic lumbar discectomy,PELD)的临床效果,通过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2017年6月清华大学附属垂杨柳医院骨科收治行PELD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临床资料的方法,研究不同手术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PELD的临床效果。根据不同手术节段,分为3组:A组为L2-3和L3-4,B组为L4-5,C组为L5-S1。所有患者行单节段PELD手术。术前、术后3 d、3个月和6个月通过Oswestry腰椎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评分和改良MacNab标准评价临床效果。结果表明:A组患者的平均年龄、身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最小,病程、住院时间和随访时间最短,Pfirrmann分级Ⅲ级占68.8%;而C组Ⅳ级占48.0%,但是,三组患者没有显著统计学差异。A组均为椎间孔入路,B组绝大部分为椎间孔入路(90.3%);而C组以椎板间入路为主(68.0%)。与其他两组相比,C组手术时间长(P<0.05),出血量多(Ρ<0.05)。A组没有发生手术相关并发症,也没有术后复发病例,而C组手术相关并发症发生率(12.0%)最高,复发概率(4.0%)也最高,B组居于两者之间(6.4%和3.2%);但是并没有统计学差异。尽管C组患者术后ODI评分得到很大改善,但是不如其他两组明显(Ρ<0.05),尤其是术后3个月ODI评分高于其他两组(Ρ分别为0.039和0.028)。术后6个月C组ODI评分仍然高于其他两组,但是没有统计学差异(Ρ>0.05)。术后6个月随访时,根据改良MacNab评价标准,总体优良率为95.9%,三组比较没有明显差异(Ρ>0.05)。可见不同椎间隙水平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PELD术后临床效果不同,L5-S1手术时间相对长,出血量相对多,并发症发生率相对高,且术后ODI评分改善不如其他两组明显,需严格掌握适应证,周密术前计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孔镜下切除 盘突出症 节段 临床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椎间孔镜椎间盘切除术治疗2种特殊类型脱垂型腰椎间盘突出症 被引量:4
12
作者 姚羽 季佳伟 +4 位作者 朱为浩 陈文韬 陈瑞霖 张烽 杨洋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624-629,共6页
目的探讨经皮椎间孔镜椎间盘切除术治疗2种特殊类型脱垂型椎间盘突出症的短期疗效。方法2020年1月~2021年12月我科采用经皮椎间孔镜手术治疗7例单节段特殊类型脱垂型腰椎间盘突出症(A型4例,为同侧“双根症状”,B型3例,为双侧“双根症状... 目的探讨经皮椎间孔镜椎间盘切除术治疗2种特殊类型脱垂型椎间盘突出症的短期疗效。方法2020年1月~2021年12月我科采用经皮椎间孔镜手术治疗7例单节段特殊类型脱垂型腰椎间盘突出症(A型4例,为同侧“双根症状”,B型3例,为双侧“双根症状”),术中按照髓核脱垂分型,调整穿刺及椎间孔扩大成形的方向,并利用镜下环锯或动力系统来增大工作套筒头向或尾向角度,处理不同靶点目标。结果手术时间(75±16)min,术后住院时间(3.5±1.5)d。术后7例随访6~12个月,平均9个月。术前、术后、术后6个月及末次随访疼痛VAS评分分别为9(5,10)、2(1,4)、2(0,3)、2(0,3)分,与术前比较,术后各时间点VAS评分有明显改善(P<0.05);术后各时间点之间VAS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术后、术后6个月及末次随访ODI分别为(62.1±7.6)%,(19.1±6.2)%,(12.9±8.1)%,(10.3±4.2)%,除术后6个月与末次随访差异无显著性外(P=1.000),其余时间点两两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末次随访MacNab标准优6例,良1例。结论经皮椎间孔镜技术治疗特殊类型脱垂型腰椎间盘突出症可行,短期疗效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孔镜切除 盘突出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椎间孔镜下微创治疗成人腰椎间盘突出症效果观察及其对髓核基质金属蛋白酶-1的影响 被引量:3
13
作者 倪欢 冯晶 +2 位作者 黄觅 刘伟 夏平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2017年第8期59-62,共4页
目的探讨经皮椎间孔镜下微创治疗成人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及其对患者髓核基质金属蛋白酶-1(matrix metalloproteinase-1,MMP-1)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014年7月至2016年7月收治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成人患者102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 目的探讨经皮椎间孔镜下微创治疗成人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及其对患者髓核基质金属蛋白酶-1(matrix metalloproteinase-1,MMP-1)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014年7月至2016年7月收治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成人患者102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将入选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51例。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椎板开窗术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经皮椎间孔镜下微创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前、术后7天、术后1个月及术后6个月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及髓核MMP-1的表达水平。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术前VAS评分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术后7天、术后1个月及术后6个月,两组患者VAS评分均显著低于本组术前(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不同时间点VAS评分均显著低于同期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髓核中MMP-1的表达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t=36.478,P<0.05)。结论经皮椎间孔镜下微创治疗成人腰椎间盘突出症,效果明显,可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降低髓核中MMP-1的表达水平,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孔镜 盘突出症 基质金属蛋白酶-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椎间孔镜椎间盘切除术治疗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 被引量:64
14
作者 王加旭 邵水霖 +4 位作者 吴继功 张乐乐 高博 李海侠 关鑫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251-255,共5页
目的探讨经皮椎间孔镜椎间盘切除术(percutaneous transforaminal endoscopic discectomy,PTED)治疗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2016年4月48例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资料,初次椎间盘切除术后6个月再次... 目的探讨经皮椎间孔镜椎间盘切除术(percutaneous transforaminal endoscopic discectomy,PTED)治疗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2016年4月48例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资料,初次椎间盘切除术后6个月再次出现腰腿痛、麻木,经保守治疗3个月无效,经X线、CT及MRI检查明确为同节段腰椎间盘突出。均在局麻下行PTED。结果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45~100 min,(76. 5±16. 5) min;住院时间6~13 d,(8. 6±2. 3) d。住院费2. 6万~3. 4万元,(2. 9±0. 3)万元。48例随访12~46个月,平均26. 9月。术前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7. 0±1. 0)分,术后12个月降至(0. 9±0. 7)分(t=36. 469,P=0. 000);术前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29. 5±2. 3)%,术后12个月降至(9. 9±1. 4)%(t=71. 503,P=0. 000)。术后12个月按MacNab标准优38例,良6例,可3例,差1例,优良率91. 7%(44/48)。均未出现永久性神经根损伤、硬脊膜撕裂、感染及椎旁血肿等严重并发症。结论 PTED能有效治疗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症状缓解及功能改善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孔镜切除 盘突出症 复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3D技术辅助经皮椎间孔镜椎间盘切除术治疗退行性腰椎管狭窄 被引量:10
15
作者 田霖 胡鹏 +8 位作者 宁华秀 耿晓鹏 张汉立 王光林 孙兆忠 张民 李宏达 芦怀旺 谭芳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545-552,共8页
目的比较数字3D技术辅助经皮椎间孔镜椎间盘切除术(percutaneous transforaminal endoscopic discectomy,PTED)与传统PTED治疗退行性腰椎管狭窄(degenerative lumbar spinal stenosis,DLSS)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4月~2019年1... 目的比较数字3D技术辅助经皮椎间孔镜椎间盘切除术(percutaneous transforaminal endoscopic discectomy,PTED)与传统PTED治疗退行性腰椎管狭窄(degenerative lumbar spinal stenosis,DLSS)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4月~2019年10月我科114例PTED的临床资料,采用3D技术辅助PTED 55例(观察组),传统PTED 59例(对照组),比较2组建立通道时间、神经根减压时间、术中出血量、并发症,术前、术后3个月、6个月、末次随访下肢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以及末次随访疗效(改良MacNab标准)。结果2组均顺利完成手术,观察组建立通道时间(10.5±2.5)min,明显短于对照组(12.8±3.5)min(t=-4.018,P=0.000)。观察组神经根减压时间(44.5±9.8)min,对照组(45.0±8.5)min,2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t=-0.256,P=0.798)。观察组术中出血量(15.1±3.0)ml,对照组(14.4±2.6)ml,2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t=1.306,P=0.194)。对照组1例行走根损伤,1例术后切口红肿。观察组随访(13.9±3.6)月,对照组(14.6±1.8)月,2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t=-1.370,P=0.171)。2组术后3个月、6个月、末次随访VAS评分及ODI均较术前明显改善(均P=0.000),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234,P=0.630;F=0.295,P=0.588)。末次随访2组改良MacNab标准优良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96.4%(53/55)vs.94.9%(56/59),χ^(2)=0.142,P=0.706]。结论数字3D技术辅助PTED与传统PTED治疗DLSS安全、有效,数字3D技术辅助PTED可优化手术操作,缩短手术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化三维重建 经皮孔镜切除 退行性腰管狭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椎间孔镜椎间盘切除术联合富血小板血浆修复治疗青壮年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分析 被引量:14
16
作者 李土胜 丁宇 +4 位作者 蒋强 卢正操 杜薇 张晗硕 练诗林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537-546,共10页
目的:探讨经皮椎间孔镜椎间盘切除术(percutaneous transforaminal endoscopic discectomy,PTED)联合富血小板血浆(platelet-rich plasma,PRP)修复治疗青壮年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ar disc herniation,LDH)的临床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回... 目的:探讨经皮椎间孔镜椎间盘切除术(percutaneous transforaminal endoscopic discectomy,PTED)联合富血小板血浆(platelet-rich plasma,PRP)修复治疗青壮年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ar disc herniation,LDH)的临床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2019年12月符合纳入与排除标准的120例LDH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单纯内镜治疗组(A组,n=40),内镜联合一次离心PRP治疗组(B组,n=42)、内镜联合二次离心PRP治疗组(C组,n=38)。记录患者术前、术后7d及术后3、6、12个月时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日本骨科学会(Japanese Orthopedic Association,JOA)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测量术前、术后6、12个月及末次随访时椎管横截面积(spinal canal crosssectional area,SCSA)、髓核与脑脊液信号强度比值(signal intensity ratio,SIR)、椎间盘高度指数(disc height index,DHI)及椎间盘Pfirrmann分级。术后12个月时采用JOA评分改善率评价临床疗效。结果:患者均完成随访,随访时间24~33(28.02±2.19)个月。随访期间均未发生椎间隙感染、神经根损伤、节段不稳等严重并发症。三组患者术后各时间点VAS、JOA评分及ODI较术前均有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VAS、JOA评分及ODI术后7d、3个月时组间两两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6个月时A组与C组、B组与C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而A组与B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末次随访时,SCSA、SIR及椎间盘Pfirrmann分级三组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A组与B组、A组与C组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B组与C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DHI在术前、术后6、12个月及末次随访时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按照JOA评分改善率评价标准,术后12个月时JOA评分优良率A组为92.5%,B组为95.2%,C组为97.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TED联合PRP修复治疗青壮年LDH安全有效,在一定程度上可延缓腰椎间盘的退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盘突出症 经皮孔镜切除 盘退变 微创手 富血小板血浆 修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吸烟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经皮椎间孔镜下椎间盘切除术后疗效的影响 被引量:9
17
作者 何玉宝 徐林 +1 位作者 刘波 任龙喜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0期150-154,共5页
评价吸烟对于腰椎间盘突出症(LDH)患者经皮椎间孔镜下椎间盘切除术(TPED)手术效果是否存在影响,选择62例诊断为LDH的患者行TPED治疗后随访6个月,分为对照组和吸烟组。术前、术后3天、术后3个月和6个月,通过Oswestry腰椎功能障碍指数(ODI... 评价吸烟对于腰椎间盘突出症(LDH)患者经皮椎间孔镜下椎间盘切除术(TPED)手术效果是否存在影响,选择62例诊断为LDH的患者行TPED治疗后随访6个月,分为对照组和吸烟组。术前、术后3天、术后3个月和6个月,通过Oswestry腰椎功能障碍指数(ODI)评价生活质量,改良MacNab标准评价手术效果。统计比较两组之间ODI评分、改良MacNab标准和术后并发症。两组患者的平均年龄、BMI、病程、住院时间、随访时间、腰椎间盘突出节段分布、严重程度及手术入路比较没有明显差异(P=0. 257、0. 282、0. 693、0. 050、0. 616、0. 761、0. 884、0759)。与对照组相比,吸烟组手术时间略长(t=1. 014,P=0. 319),出血量略多(t=1. 517,P=0. 141)。吸烟组手术相关并发症发生率(11. 8%)高,复发概率(5. 9%)也高;而对照组手术相关并发症发生率(2. 2%)低;复发概率(2. 2%)也低,但是并没有统计学差异(P值分别为0. 223和0. 476)。所有患者ODI评分显著下降(F=345. 429,P=0. 000)。吸烟组患者术后ODI评分改善不如对照组明显(F=4. 490,P=0. 043)。术后6个月随访时,根据改良MacNab评价标准,总体优良率为93. 5%,两组比较有明显差异(U=255. 0,P=0. 045)。说明TPED是一个安全有效治疗LDH的手段,能够显著改善LDH术后的生活质量;但是吸烟对于术后效果有一定影响。实际临床工作中,为了获得更好TPED手术疗效,要重视围手术期戒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孔镜下切除 盘突出症 吸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椎间孔镜下椎间盘切除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患者的围术期快速康复护理 被引量:30
18
作者 陈红梅 丁宇 +3 位作者 朱旭 王春玲 田照民 钟毓贤 《解放军护理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81-84,共4页
目的总结经皮椎间孔镜下椎间盘切除术(percutaneous transforaminal endoscopic discectomy,PTED)治疗腰椎管狭窄症(lumbar spinal stenosis,LSS)患者的围术期快速康复护理配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8月至2017年8月,在某院康复医学科行... 目的总结经皮椎间孔镜下椎间盘切除术(percutaneous transforaminal endoscopic discectomy,PTED)治疗腰椎管狭窄症(lumbar spinal stenosis,LSS)患者的围术期快速康复护理配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8月至2017年8月,在某院康复医学科行PTED治疗的58名LSS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接受的康复护理形式不同分为观察组(PTED围术期进行快速康复护理指导)和对照组(PTED围术期进行常规康复护理指导),每组29名。在手术前、术后5 d,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score,VAS)评估两组患者的腰腿疼痛程度,并比较两组患者的住院天数。结果术前两组患者腰腿疼痛VAS评分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5 d,观察组的VAS评分要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平均住院天数为(4.71±0.71)d,对照组为(7.38±1.22)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对PTED围术期的LSS患者实施快速康复护理,有助于提高其临床疗效并减少住院时间,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孔镜 切除 管狭窄症 快速康复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调棒技术与常规穿刺在经皮椎间孔镜腰椎间盘切除术中的比较 被引量:6
19
作者 徐峰 伍搏宇 +4 位作者 席金涛 赵东东 黄壁旺 姚志鹏 杨赛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318-321,共4页
目的探讨调棒技术在经皮椎间孔镜腰椎间盘切除术(percutaneous transforaminal endoscopic discectomy,PTED)中应用的安全性与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2月~2018年5月70例PTED资料,其中39例采用调棒技术穿刺置管(调棒组),31例采用... 目的探讨调棒技术在经皮椎间孔镜腰椎间盘切除术(percutaneous transforaminal endoscopic discectomy,PTED)中应用的安全性与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2月~2018年5月70例PTED资料,其中39例采用调棒技术穿刺置管(调棒组),31例采用常规穿刺置管(常规组),比较2组术中透视次数、通道建立时间、手术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疗效评估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优良率评定采用改良MacNab标准。结果2组均顺利完成手术,随访12个月以上。与常规组比较,调棒组术中透视次数少[(15.2±4.0)次vs.(21.1±5.7)次,t=-5.006,P=0.000],通道建立时间短[(19.7±4.8)min vs.(31.2±7.9)min,t=-7.548,P=0.000],手术时间短[(51.2±9.9)min vs.(62.3±10.4)min,t=-4.592,P=0.000]。2组术后VAS、ODI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2组术后住院时间、VAS、ODI及优良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与常规穿刺置管相比,调棒技术有效降低PTED的穿刺难度,减少射线暴露及手术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调棒技 经皮孔镜下切除 盘突出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椎间孔镜腰椎间盘摘除术与微创经椎间孔腰椎融合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 被引量:56
20
作者 张之栋 杜怡斌 储建军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583-587,共5页
目的比较经皮椎间孔镜腰椎间盘摘除术(percutaneous endoscopic lumbar discectomy,PELD)与Quadrant通道辅助微创经椎间孔腰椎融合术(minimally invasive 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Mis-TLIF)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 目的比较经皮椎间孔镜腰椎间盘摘除术(percutaneous endoscopic lumbar discectomy,PELD)与Quadrant通道辅助微创经椎间孔腰椎融合术(minimally invasive 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Mis-TLIF)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方法 2010年1月-2013年12月,选择经保守治疗无效的腰椎间盘突出症60例,按随机数字表中随机数的奇数和偶数分为2组,每组30例。2组年龄、性别、病变节段、临床诊断、影像学检查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由同一组脊柱外科医师手术,分别行PELD(TESSYS椎间孔镜系统)和Quadrant通道辅助Mis-TLIF。随访12-24个月,平均16.2月,比较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JOA评分、改良Mac Nab标准评定,以及并发症的种类和发生率。结果与Mis-TLIF组相比,PELD组的手术时间短[(72.0±18.7)min vs.(137.0±48.3)min,t=-6.857,P=0.000],术中出血少[(28.0±14.7)ml vs.(314.0±13.6)ml,t=-11.831,P=0.000],住院时间短[(4.0±1.0)d vs.(10.0±3.0)d,t=-9.298,P=0.000]。术后2周和术后3个月PELD组腰腿痛的VAS评分优于Mis-TLIF组(P〈0.05)。术后3、12个月PELD组ODI、JOA评分明显优于Mis-TLIF组(P〈0.05)。2组术后12个月Mac Nab评级无统计学差异(P〉0.05)。2组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PELD和Quadrant通道辅助Mis-TLIF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均可取得满意的临床疗效,前者切口小,手术时间短,出血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孔镜切除 融合 盘突出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