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单侧双通道与经皮椎间孔内镜下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比较
被引量:
3
1
作者
李冬月
苏庆军
+2 位作者
张希诺
陶鲁铭
海涌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49-155,共7页
目的比较单侧双通道内镜技术(unilateral biportal endoscopy,UBE)与经皮椎间孔脊柱内镜技术(percutaneous endoscopic lumbar discectomy,PEL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3月至2022年3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
目的比较单侧双通道内镜技术(unilateral biportal endoscopy,UBE)与经皮椎间孔脊柱内镜技术(percutaneous endoscopic lumbar discectomy,PEL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3月至2022年3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脊柱内镜治疗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87例,UBE组39例,PELD组48例。分别记录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住院时间、手术时间、术中透视次数、出血量、手术前后血红蛋白的减少值、随访时间、术后并发症。术前、术后1个月、3个月及12个月随访时进行腰腿痛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评估。术后12个月应用改良MacNab标准评价临床疗效。比较两组患者术前、术后12个月硬膜囊面积变化。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BMI、住院时间、手术时间、随访时间、术后并发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UBE组术中出血量较PELD组多(P<0.05),但血红蛋白减少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UBE组术中透视次数少于PELD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1个月、3个月及12个月腰腿痛VAS评分和ODI较术前均明显下降(P<0.05),两组患者各时间点腰腿痛VAS评分及ODI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优良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12个月硬膜囊面积较术前均显著增大(P<0.05),UBE组较PELD组更为明显(P<0.05)。结论UBE与PEL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均可有效缓解疼痛,改善患者生活质量。UBE较PELD出血量略多,但术中透视次数少,硬膜囊面积的改善更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侧双通道
技术
经皮椎间孔内镜技术
腰
椎
间
盘突出症
临床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经皮椎间孔脊柱内镜技术治疗高龄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
19
2
作者
周建国
廖文胜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405-409,共5页
目的:探讨经皮椎间孔脊柱内镜技术治疗高龄腰椎间盘突出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2016年3月~2019年3月我院收治的确诊为腰椎间盘突出症高龄患者130例,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5例。对照组男37例,女28例,平均年龄66.4±...
目的:探讨经皮椎间孔脊柱内镜技术治疗高龄腰椎间盘突出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2016年3月~2019年3月我院收治的确诊为腰椎间盘突出症高龄患者130例,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5例。对照组男37例,女28例,平均年龄66.4±5.3岁(61~75岁);给予椎板开窗髓核摘除术治疗;观察组男35例,女30例,平均年龄66.9±5.3岁(62~77岁),采用经皮椎间孔脊柱内镜技术治疗。术后收集两组数据,在不同角速度(60°/s和120°/s)下检测腰背肌生物力学性能,包括背部屈伸比(flexion extension ratio,F/E)、前降力矩(peak torque,PT)及平均功率(average power,AP);以投影栅轮廓法检测脊柱对称性,包括旋转角(RA)、侧弯角(M)及侧屈角比(LR);采用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评分和MacNab标准评价术后患者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术前各指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术后F/E[(72.16±20.17)%]、PT(86.54±15.39Nm)和AP(43.27±15.68W)较术前[(86.59±23.46)%、72.10±16.39Nm和28.41±16.34W]明显改善(P<0.05),与对照组[(79.64±21.40)%、80.14±15.64Nm和37.69±14.38W]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RA、M及LR观察组术后低于对照组(P<0.05);对两组患者分别随访12个月,两组患者术后ODI值均降低,且术后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随访6个月及12个月时,对照组MacNab标准优良率分别为67.69%和72.31%,观察组分别为87.69%和93.85%,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椎间孔脊柱内镜技术对高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治疗,在腰背肌生物力学性能、脊柱对称性恢复方面有较高的应用价值,临床疗效优于椎板开窗髓核摘除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
椎
间
孔
脊柱
内镜
技术
腰
椎
间
盘突出症
临床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单侧双通道与经皮椎间孔内镜下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比较
被引量:
3
1
作者
李冬月
苏庆军
张希诺
陶鲁铭
海涌
机构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骨科
出处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49-155,共7页
文摘
目的比较单侧双通道内镜技术(unilateral biportal endoscopy,UBE)与经皮椎间孔脊柱内镜技术(percutaneous endoscopic lumbar discectomy,PEL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3月至2022年3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脊柱内镜治疗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87例,UBE组39例,PELD组48例。分别记录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住院时间、手术时间、术中透视次数、出血量、手术前后血红蛋白的减少值、随访时间、术后并发症。术前、术后1个月、3个月及12个月随访时进行腰腿痛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评估。术后12个月应用改良MacNab标准评价临床疗效。比较两组患者术前、术后12个月硬膜囊面积变化。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BMI、住院时间、手术时间、随访时间、术后并发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UBE组术中出血量较PELD组多(P<0.05),但血红蛋白减少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UBE组术中透视次数少于PELD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1个月、3个月及12个月腰腿痛VAS评分和ODI较术前均明显下降(P<0.05),两组患者各时间点腰腿痛VAS评分及ODI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优良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12个月硬膜囊面积较术前均显著增大(P<0.05),UBE组较PELD组更为明显(P<0.05)。结论UBE与PEL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均可有效缓解疼痛,改善患者生活质量。UBE较PELD出血量略多,但术中透视次数少,硬膜囊面积的改善更优。
关键词
单侧双通道
技术
经皮椎间孔内镜技术
腰
椎
间
盘突出症
临床疗效
Keywords
unilateral biportal endoscopy
percutaneous endoscopic lumbar discectomy
lumbar disc herniation
clinical efficacy
分类号
R681.5 [医药卫生—骨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经皮椎间孔脊柱内镜技术治疗高龄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
19
2
作者
周建国
廖文胜
机构
河南省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骨科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骨科
出处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405-409,共5页
文摘
目的:探讨经皮椎间孔脊柱内镜技术治疗高龄腰椎间盘突出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2016年3月~2019年3月我院收治的确诊为腰椎间盘突出症高龄患者130例,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5例。对照组男37例,女28例,平均年龄66.4±5.3岁(61~75岁);给予椎板开窗髓核摘除术治疗;观察组男35例,女30例,平均年龄66.9±5.3岁(62~77岁),采用经皮椎间孔脊柱内镜技术治疗。术后收集两组数据,在不同角速度(60°/s和120°/s)下检测腰背肌生物力学性能,包括背部屈伸比(flexion extension ratio,F/E)、前降力矩(peak torque,PT)及平均功率(average power,AP);以投影栅轮廓法检测脊柱对称性,包括旋转角(RA)、侧弯角(M)及侧屈角比(LR);采用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评分和MacNab标准评价术后患者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术前各指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术后F/E[(72.16±20.17)%]、PT(86.54±15.39Nm)和AP(43.27±15.68W)较术前[(86.59±23.46)%、72.10±16.39Nm和28.41±16.34W]明显改善(P<0.05),与对照组[(79.64±21.40)%、80.14±15.64Nm和37.69±14.38W]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RA、M及LR观察组术后低于对照组(P<0.05);对两组患者分别随访12个月,两组患者术后ODI值均降低,且术后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随访6个月及12个月时,对照组MacNab标准优良率分别为67.69%和72.31%,观察组分别为87.69%和93.85%,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椎间孔脊柱内镜技术对高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治疗,在腰背肌生物力学性能、脊柱对称性恢复方面有较高的应用价值,临床疗效优于椎板开窗髓核摘除术。
关键词
经皮
椎
间
孔
脊柱
内镜
技术
腰
椎
间
盘突出症
临床效果
Keywords
Percutaneous transforaminal spine endoscopy
Lumbar disc herniation
Clinical effect
分类号
R681.5 [医药卫生—骨科学]
R616.5 [医药卫生—外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单侧双通道与经皮椎间孔内镜下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比较
李冬月
苏庆军
张希诺
陶鲁铭
海涌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
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经皮椎间孔脊柱内镜技术治疗高龄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分析
周建国
廖文胜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
19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