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治疗不同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分析 被引量:20
1
作者 何玉宝 徐执扬 +1 位作者 王洁颖 刘波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4期9810-9815,共6页
为观察不同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ar disc herniation,LDH)经皮椎间孔下髓核摘除术(percutaneous endoscopic lumbar discectomy,PELD)的临床疗效和并发症情况。通过回顾性分析2014年3月—2017年3月就诊于北京市垂杨柳医院骨科行PELD... 为观察不同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ar disc herniation,LDH)经皮椎间孔下髓核摘除术(percutaneous endoscopic lumbar discectomy,PELD)的临床疗效和并发症情况。通过回顾性分析2014年3月—2017年3月就诊于北京市垂杨柳医院骨科行PELD患者的临床资料方法研究不同类型LDH行PELD的临床疗效和并发症情况,根据椎间盘突出部位不同分组,分别为中央型、旁中央型、椎间孔和远外侧型。所有患者均在治疗后1周、3个月和6个月采用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 scale,VAS)评分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评分评估疗效。结果表明:三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住院时间、责任突出节段、Pfirrmann分级、手术时间和出血量无统计学差异;三组PELD手术并发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椎间孔和远外侧型神经损伤发生率最明显(P<0.05),中央型术后复发率(11.5%)最高;三组患者治疗前后及随访期间,VAS和ODI评分明显下降(P<0.01),各组VAS评分之间无明显差异,各组ODI评分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与中央型相比,椎间孔和远外侧型术后1周ODI评分下降明显(P<0.05);随访半年时,三组患者无论是VAS评分还是ODI评分均没有明显不同。可见PELD治疗不同类型的LDH,并发症少,缓解疼痛及远期功能恢复效果肯定。椎间孔和远外侧型LDH患者要警惕PELD术中神经损伤情况,而中央型LDH患者要重视PELD术后复发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盘突出症 经皮椎间孔下髓核摘除术 临床效果 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被引量:141
2
作者 赵学军 左玲 +1 位作者 傅志俭 宋文阁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8-12,共5页
目的:观察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探讨该技术的适应证、入路选择、手术技巧等相关问题。方法:对50例确诊为单间隙、特殊类型(突出物巨大、脱垂、部分钙化、极外侧型)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行经皮椎间孔... 目的:观察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探讨该技术的适应证、入路选择、手术技巧等相关问题。方法:对50例确诊为单间隙、特殊类型(突出物巨大、脱垂、部分钙化、极外侧型)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行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所有患者采用数字评分法(numerical rating scale,NRS)和MacNab标准评估疗效,并分别于术后3个月、6个月进行电话随访。结果:NRS由术前8.65±1.21降至术后3个月的2.01±0.53(P=0.00)和术后6个月的1.86±0.25(P=0.00)。术后3个月与6个月的疗效优良率分别为84.0%和87.5%。术中发生渗血1例、术后足下垂1例,均经积极对症处理获满意效果。结论:在严格适应证、选择最佳入路和精细操作的前提下,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是治疗某些常用微创技术难以奏效的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镜 摘除术 盘突出症 侧隐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和显微镜下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9
3
作者 郁凯 杨忠 +3 位作者 李爱民 李响 朱本清 张殿英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S1期20-22,共3页
目的 比较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PTED)和显微镜下髓核摘除术(Micro)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LDH)的疗效.方法 选取2013年1月—10月天津市第五中心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LDH患者38例,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PTED组和Micro组,各19例,分别行PTED和... 目的 比较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PTED)和显微镜下髓核摘除术(Micro)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LDH)的疗效.方法 选取2013年1月—10月天津市第五中心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LDH患者38例,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PTED组和Micro组,各19例,分别行PTED和Micro.采用改良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估患者术前及术后1、3、12个月的神经功能;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估患者术后疼痛缓解情况;采用椎间盘高度指数(DHI)评估患者术前、及术后1、3、12个月椎间高度变化.结果 不同时间的ODI、VAS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288.996、214.279,P<0.05).两组术前和术后1、3、12个月的ODI、VA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PTED组住院时间、出血量均少于Micro组(P<0.05).PTED组不同时间的DH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260,P=0.854);Micro组不同时间的DH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26,P=0.854).两组术中、术后均未发生相关并发症.术后随访腰椎动力位X线活动度>10°者3例,其中PTED组1例,Micro组2例,术后随访过程中未见进一步加重.结论 PTED和Micro治疗LDH的效果均良好,是有效、安全的方法,可作为治疗LDH的选择方案.PTED住院时间短、出血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盘移位 经皮孔镜下摘除术 显微镜下摘除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椎间孔镜髓核摘除术术后残存腰与下肢痛3例分析与处理 被引量:12
4
作者 吴波 高飞 +1 位作者 张安定 吕维东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603-603,605,共2页
经皮椎间孔镜髓核摘除术(以下简称该术)作为一种微创手术,对治疗有其适应症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有效果确实、创伤小、康复快、并发症少等优点.对椎间盘源性腰痛,该术能解除盘内高压,消除腰痛;腰椎间盘突出或脱出压迫腰神经根,导致下肢... 经皮椎间孔镜髓核摘除术(以下简称该术)作为一种微创手术,对治疗有其适应症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有效果确实、创伤小、康复快、并发症少等优点.对椎间盘源性腰痛,该术能解除盘内高压,消除腰痛;腰椎间盘突出或脱出压迫腰神经根,导致下肢疼痛与功能障碍,在摘除突出或脱出的髓核后,压迫解除,下肢痛基本缓解.但腰腿痛原因复杂,患者腰椎退变不一,主要病变部位不一,表现亦不一,行该术术后效果亦不一.疗效较差的,临床多见如下几种情况:①合并腰椎管狭窄症;②合并腰椎滑脱,椎弓根崩裂;③椎间小关节紊乱为主导致的腰痛;④腰椎间盘退变严重,椎间隙狭窄导致椎间孔狭窄压迫神经根的腰腿痛;⑤腰椎退变严重,腰椎不稳;⑥行化学髓核溶解术后,神经根粘连严重等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盘突出症 摘除术 孔狭窄 术后残存 下肢痛 盘源性腰痛 管狭窄症 盘退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椎间孔镜髓核摘除术后感觉异常及穿刺操作技巧分析:附4例报告 被引量:15
5
作者 吴健 范胜利 关月红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670-672,共3页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方法较多,公认的金标准是后路小切口椎板间开窗髓核摘除术。长期随访显示后路小切口手术会影响脊柱的稳定性,许多学者把椎间孔镜应用到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中,取得很好的疗效。
关键词 摘除术 穿刺操作 感觉异常 开窗 小切口手术 盘突出症 技巧分析 神经根牵拉伤 后正中线 髂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穿刺间盘镜下髓核分级摘除术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 被引量:1
6
作者 王文军 周江南 余建民 《湖南医科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366-368,共3页
目的 :探索经皮穿刺间盘镜下髓核分级摘除术 (PCAD)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的适应证及疗效。方法 :选择经临床和影像学资料确诊的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 2 8例 ,实施PCAD术 ;在椎间备用镜指导下分级摘除变性髓核 ,观察术后疗效及并发症。结果 ... 目的 :探索经皮穿刺间盘镜下髓核分级摘除术 (PCAD)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的适应证及疗效。方法 :选择经临床和影像学资料确诊的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 2 8例 ,实施PCAD术 ;在椎间备用镜指导下分级摘除变性髓核 ,观察术后疗效及并发症。结果 :以术后 3个月为疗效评价期 ,按MacMab标准 ,优良率达 82 2 %。X线片、CT或MRI追踪复查 ,无 1例出现颈椎失稳加重征象。结论 :间盘镜下髓核摘除具有定性准确、减压直接、操作安全、疗效可靠的优点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盘突出 经皮穿刺盘镜下分级摘除术 PCAD 生物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内镜钬激光椎间盘髓核摘除术的疗效观察与护理 被引量:1
7
作者 陈利英 葛学娣 《解放军护理杂志》 2008年第9期17-19,共3页
目的探讨经皮内镜钬激光椎间盘髓核摘除术的疗效与护理。方法选择25例经皮内镜钬激光椎间盘髓核摘除术患者为观察组,选取2005年2月至2006年2月病变程度相近的开放性手术患者35例为对照组,采用改良的Macnab标准评价两组患者疗效;并对两... 目的探讨经皮内镜钬激光椎间盘髓核摘除术的疗效与护理。方法选择25例经皮内镜钬激光椎间盘髓核摘除术患者为观察组,选取2005年2月至2006年2月病变程度相近的开放性手术患者35例为对照组,采用改良的Macnab标准评价两组患者疗效;并对两组患者的伤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术后卧床时间、并发症发生率、住院天数等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患者近期疗效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的伤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术后卧床时间、住院天数明显低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并发症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经皮内镜钬激光椎间盘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效果满意,且创伤小、康复快,增加了患者的舒适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内镜 摘除术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椎间孔镜与椎板开窗髓核摘除术治疗中年腰椎间盘突出症对比疗效分析 被引量:17
8
作者 罗进 兰海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S02期28-31,共4页
目的对比分析经皮椎间孔镜与椎板开窗髓核摘除术治疗中年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17年12月住院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80例。按照手术方式分为常规开放性手术组(42例)和孔镜组(38例)。观察两组病员术前术后... 目的对比分析经皮椎间孔镜与椎板开窗髓核摘除术治疗中年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17年12月住院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80例。按照手术方式分为常规开放性手术组(42例)和孔镜组(38例)。观察两组病员术前术后VAS、ODI、术中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卧床,术后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及术后优良率等指标。结果两组病员术中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卧床,术后住院时间,住院费用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除手术时间孔镜组长于常规组之外,其余孔镜组均低于常规组。VAS评分及ODI评分,术后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术后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病员术后VAS均明显低于术前,术后平均值孔镜组均低于常规组。两组患者均具有良好的优良率,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治疗中年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病员时,在熟练地掌握了孔镜技巧后经椎间孔镜髓核摘除术(PTED)是较好的选择。PTED近期疗效优于椎板开窗髓核摘除术(FD)组,并且住院费用花费更少,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盘突出症 经皮孔镜摘除术 板开窗摘除术 中年患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温针灸联合康复训练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后恢复进程的影响观察 被引量:20
9
作者 叶必宏 叶绿 +4 位作者 毛显禹 潘录录 陈炳 宋丰军 王庆来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212-215,共4页
目的研究温针灸联合康复训练对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ar disc herniation,LDH)患者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percutaneous endoscopic lumbar discectomy,PELD)术后恢复进程的影响。方法将2018年1月—2020年6月医院94例LDH患者采用随机数... 目的研究温针灸联合康复训练对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ar disc herniation,LDH)患者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percutaneous endoscopic lumbar discectomy,PELD)术后恢复进程的影响。方法将2018年1月—2020年6月医院94例LDH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8例,均在PELD术后给予常规治疗和康复训练,时间为3个月,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温针灸进行干预,疗程4周,观察两组围术期指标、视觉模拟法(VAS)疼痛评分、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分数(JOA)评分和Oswestry腰椎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检测血清P物质(SP)、前列腺素E;(PEG_(2))及五羟色胺(5-HT)水平,并随访术后并发症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首次下床活动时间和平均住院时间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VAS评分和ODI评分均明显降低(P<0.05),JOA评分明显升高(P<0.05),观察组术后1个月时VAS和ODI评分低于对照组,JOA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1个月时血清SP和PEG_(2)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两组血清5-HT水平明显升高(P<0.05),且观察组SP和PEG_(2)水平低于对照组,5-HT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温针灸联合联合康复训练用于LDH患者PELD术后干预有利于减轻局部疼痛和促进腰椎功能,提升患者术后康复速度,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调节SP、PEG_(2)和5-HT等因子表达水平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盘突出症 经皮孔镜摘除术 康复训练 温针灸 功能 疼痛 生活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后外侧入路椎间孔镜下L_5/S_1椎间盘突出伴高髂嵴髓核摘除术的技术改进 被引量:24
10
作者 刘丰平 赵红卫 +3 位作者 董军峰 陈海丹 刘扬 罗茗刈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01-105,共5页
目的探讨经皮椎间孔镜后外侧入路完成L5/S1椎间盘突出伴高髂嵴的髓核摘除术操作技巧。方法 2014年1月~2016年4月,对148例L5/S1椎间盘突出伴高髂嵴,实施经后外侧椎间孔镜椎间盘髓核摘除术,采用导杆再置和偏心环锯等改良方法。结果手术... 目的探讨经皮椎间孔镜后外侧入路完成L5/S1椎间盘突出伴高髂嵴的髓核摘除术操作技巧。方法 2014年1月~2016年4月,对148例L5/S1椎间盘突出伴高髂嵴,实施经后外侧椎间孔镜椎间盘髓核摘除术,采用导杆再置和偏心环锯等改良方法。结果手术均顺利完成,术后即刻腿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由术前(7.27±0.73)分降为(1.88±0.28)分,无感染、硬脊膜损伤及神经根损伤等并发症发生。随访12~26个月,平均16.2月。椎间盘突出复发或下肢疼痛加重9例。术后3个月[(1.82±0.32)分]、末次随访[(1.80±0.32)分]腿痛VAS评分较术前均明显降低(P=0.000),术后各时点腿痛VA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12.28±1.62)分]、末次随访[(11.88±1.50)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较术前[(31.13±2.45)分]显著降低(P<0.05);末次随访改良MacNab标准优、良、可、差分别为118、16、5、9例,优良率90.5%(134/148)。结论 L5/S1椎间盘突出伴高髂嵴患者通过后外侧椎间孔入路行椎间孔镜椎间盘髓核摘除术,在导杆再置和偏心环锯等改良方法的基础上是可行和有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孔镜摘除术 高髂嵴 孔成形术 盘突出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可行性研究 被引量:10
11
作者 杨剑 余珏杰 康建平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B12期154-155,共2页
目的研究临床上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可行性。方法随机抽取于四川省泸州市西南医院2014年4月—2016年2月收治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92例,所有患者均给予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治疗,对患者治疗前后的各项临床... 目的研究临床上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可行性。方法随机抽取于四川省泸州市西南医院2014年4月—2016年2月收治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92例,所有患者均给予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治疗,对患者治疗前后的各项临床指标进行分析。结果治疗后患者有效率达到97.8%,且患者疼痛情况与术前相比有明显改善(P<0.05),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采用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能有效降低并发症的发生安全性高,同时提高患者腰椎功能,提高了治疗有效率,可以在临床治疗中进行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盘突出症 孔镜 摘除术 可行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良腰腹肌康复锻炼对经皮椎间孔镜髓核摘除术后患者的影响 被引量:18
12
作者 郭玲 田春燕 +1 位作者 邵月琴 刘华 《护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1期13-14,24,共3页
目的探讨改良腰腹肌康复锻炼在腰椎间盘突出症行经皮椎间孔镜髓核摘除术后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将行经皮椎间孔镜髓核摘除的腰椎间盘突出症86例患者按住院时间分为两组。对照组40例,术后予以常规康复护理;观察组46例,在对照组基础上采... 目的探讨改良腰腹肌康复锻炼在腰椎间盘突出症行经皮椎间孔镜髓核摘除术后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将行经皮椎间孔镜髓核摘除的腰椎间盘突出症86例患者按住院时间分为两组。对照组40例,术后予以常规康复护理;观察组46例,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改良腰腹肌康复锻炼。比较两组干预前及干预3个月后的疼痛(VAS评分)、腰椎功能(JOA评分)及生活质量(SF-36评分)。结果两组干预前VAS、JOA及SF-36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干预3个月后观察组各项指标显著优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改良腰腹肌康复锻炼能有效缓解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术后腰腿疼痛,增强腰背部的柔韧性及脊柱稳定性,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盘突出症 经皮孔镜摘除 改良腰腹肌锻炼 疼痛 生活质量 康复护理 延续性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椎体间融合术与单纯髓核摘除术治疗合并Modic Ⅱ型改变的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20
13
作者 贺宪 黄东生 +2 位作者 梁安靖 彭焰 孔畅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1007-1012,共6页
目的 :比较后路椎体间融合术与单纯髓核摘除术治疗合并ModicⅡ型改变的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将2008年1月-2012年1月因合并ModicⅡ型改变的单节段后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且需手术治疗的62例患者随机分为椎体间融合术组(... 目的 :比较后路椎体间融合术与单纯髓核摘除术治疗合并ModicⅡ型改变的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将2008年1月-2012年1月因合并ModicⅡ型改变的单节段后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且需手术治疗的62例患者随机分为椎体间融合术组(A组)和单纯髓核摘除术组(B组)。A组31例,男14例,女17例,年龄26-58岁,平均40.77±10.27岁,病变节段L4/5 17例,L5/S1 14例,采用后路单侧开窗、椎间盘切除、椎间cage植入融合内固定术(简称椎体间融合术)。B组31例,男16例,女15例,年龄25-56岁,平均38.48±9.77岁,病变节段L4/5 15例,L5/S1 16例,采用传统的后路开窗椎间盘髓核摘除术(简称单纯髓核摘除术)。两组病例数、男女构成比、平均年龄、平均病程及病变节段无统计学差异(P〉0.05)。分别记录两组患者术前1d和术后6、12个月的腰痛VAS评分、腿痛VAS评分及ODI评分,并完成术后6、12个月的Macnab疗效评估。结果:术后共54例患者(A组28例,B组26例)获得随访,腰腿痛均明显减轻。每组术后6、12个月腰痛VAS评分、腿痛VAS评分及ODI评分均明显低于术前(P〈0.05),但术后6个月和12个月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术前腰痛VAS评分、腿痛VAS评分及ODI评分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6、12个月A组的腰痛VAS评分、ODI评分均低于B组(P〈0.05),但腿痛VAS评分与B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按照Macnab标准评价,术后6个月,A组优20例、良6例、可2例,B组优10例、良12例、可4例;术后12个月,A组优22例、良5例、可1例,B组优13例、良10例、可3例;A组优良率大于B组(P〈0.05)。结论:椎体间融合术治疗合并ModicⅡ型改变的腰椎间盘突出症近期疗效优于单纯髓核摘除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盘突出症 ModicⅡ型改变 融合术 摘除术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观察 被引量:22
14
作者 邓毅勇 辛自刚 +4 位作者 许云龙 郭子龙 高月 王珏 郭莹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2016年第4期315-318,共4页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一种常见病及多发病,随着社会人口老年化,此病的发病率呈不断上升的趋势,腰椎间盘突出的治疗方法也多样化,如保守治疗、微创介入治疗技术(胶原酶或臭氧溶盘术、椎间盘射频热凝术、等离子髓核成形术、旋切术等)、开放...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一种常见病及多发病,随着社会人口老年化,此病的发病率呈不断上升的趋势,腰椎间盘突出的治疗方法也多样化,如保守治疗、微创介入治疗技术(胶原酶或臭氧溶盘术、椎间盘射频热凝术、等离子髓核成形术、旋切术等)、开放性手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扩大术 盘突出症 开放性手术 摘除术 人口老年化 成形术 微创介入治疗 突出物 治疗应用 盘突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侧后路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射频热凝纤维环成形术治疗椎间盘源性腰痛 被引量:69
15
作者 李振宙 吴闻文 +1 位作者 侯树勋 商卫林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09年第4期332-335,共4页
目的探讨侧后路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射频热凝纤维环成形术治疗椎间盘源性腰痛的短期疗效。方法采用侧后路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射频热凝纤维环成形术治疗25例经椎间盘造影证实的间盘源性腰痛,分析治疗前及治疗后6个月内VAS评... 目的探讨侧后路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射频热凝纤维环成形术治疗椎间盘源性腰痛的短期疗效。方法采用侧后路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射频热凝纤维环成形术治疗25例经椎间盘造影证实的间盘源性腰痛,分析治疗前及治疗后6个月内VAS评分的变化及术后6个月MacNab评分。结果2例术后1周出现下肢日光烧灼综合征,均为L5~S1椎间盘破裂患者,经过脉冲电刺激治疗1周后缓解;无其他手术并发症发生。25例随访6~10个月,术前腰痛VAS评分为6.24±0.97,术后1周VAS评分0.80±0.65,术后1、3、6个月VAS评分均为0(0~2),术后腰痛VAS评分较术前有明显降低(Kruskal-Wallis法秩和检验,H=61.680,P=0.000),且术后6个月内腰痛VAS评分无明显反弹。术前伴有下肢疼痛不适的4例术后下肢症状均缓解。按照MacNab评分标准,6个月随访时11例优,12例良,2例可,优良率92.0%(23/25)。结论侧后路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射频热凝纤维环成形术治疗间盘源性腰痛短期疗效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盘源性腰痛 射频 孔镜下摘除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根性疼痛持续时间对经皮椎间孔镜下腰椎髓核摘除术临床疗效的影响 被引量:5
16
作者 常志泳 张迎春 +3 位作者 李东 蔡平 周陈西 李开华 《医学研究与战创伤救治》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53-156,共4页
目的文中探讨术前根性疼痛症状持续时间对经皮椎间孔镜下腰椎髓核摘除术(PELD)临床效果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3月至2018年12月期间于江苏省中医院采用PELD治疗,且符合研究标准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320例。根据术前下肢根性疼痛... 目的文中探讨术前根性疼痛症状持续时间对经皮椎间孔镜下腰椎髓核摘除术(PELD)临床效果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3月至2018年12月期间于江苏省中医院采用PELD治疗,且符合研究标准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320例。根据术前下肢根性疼痛症状持续时间分为<3个月组(A组)、3~6个月组(B组)、>6个月组(C组)。比较各组术前及术后下肢VAS评分,采用改良MacNab标准评价术后疗效,对比分析术前病程对于手术效果的影响。结果获得完整随访患者共272例,其中A组116例、B组76例、C组80例。A、B 2组患者末次随访时VAS评分改善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6.10±1.14)vs(6.03±1.14),P=0.65];但均与C组(4.85±1.03)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B 2组患者术后MacNab评估优良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91.38%vs 92.11%,P=0.978);但均显著高于C组(8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ELD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及有效性;且术前根性疼痛症状持续时间<6个月患者的临床效果相对更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盘突出症 根性疼痛症状 经皮孔镜 摘除术 临床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后路脊柱内镜下腰椎间盘L5S1髓核摘除术的“外科化”术式研究 被引量:8
17
作者 刘万祥 黄民锋 +5 位作者 李枝发 王丹 闫乾 张鸿升 黄中飞 陈锋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43-146,共4页
创伤小、出血少、恢复快是经皮脊柱内镜下腰椎间盘摘除术的优点[1,2],脊柱内镜是近年来国内发展最为迅速的脊柱微创技术,广泛应用于临床[3]。L_(5)S_(1)腰椎间盘突出时,往往因为椎间孔小、高髂嵴、横突肥大等客观条件,造成从椎间孔入路... 创伤小、出血少、恢复快是经皮脊柱内镜下腰椎间盘摘除术的优点[1,2],脊柱内镜是近年来国内发展最为迅速的脊柱微创技术,广泛应用于临床[3]。L_(5)S_(1)腰椎间盘突出时,往往因为椎间孔小、高髂嵴、横突肥大等客观条件,造成从椎间孔入路完成手术的难度增大[4],反复的透视穿刺、关节突打磨成形会增加术中出血的机率[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摘除术 摘除术 关节突 脊柱内镜 脊柱微创 髂嵴 盘突出 孔入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椎间孔镜髓核摘除术治疗老年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疗效分析 被引量:5
18
作者 阿海 关炳瑜 +2 位作者 王晓锋 朱斌 贺元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2018年第5期69-73,共5页
目的探讨椎间孔镜髓核摘除术治疗老年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3月至2017年3月于本院治疗的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老年患者88例,根据手术方式分为试验组(44例)和对照组(44例),试验组患者采用椎间孔镜髓核摘除术治... 目的探讨椎间孔镜髓核摘除术治疗老年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3月至2017年3月于本院治疗的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老年患者88例,根据手术方式分为试验组(44例)和对照组(44例),试验组患者采用椎间孔镜髓核摘除术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椎板开窗髓核摘除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下地时间、住院天数和随访期内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术前、术后次日和术后1个月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Oswestry 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评分和末次随访时改良 Macnab 疗效评分。试验组患者根据椎间盘突出分型分为突出型、轻度脱垂游离型及重度脱垂游离型,比较不同分型患者术前、术后次日和术后1个月 VAS 评分、ODI 评分和末次随访时改良 Macnab 疗效评分。结果术后次日和术后1个月,两组患者 VAS 评分和 ODI 评分对比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而试验组患者末次随访时改良 Macnab 疗效优良率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下地时间和住院天数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重度脱垂游离型患者的改良 Macnab 疗效优良率显著低于突出型和轻度脱垂游离型患者(P<0.05),而三者间 ODI 评分和 VAS 评分对比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结论椎间孔镜髓核摘除术治疗老年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在保证疗效的前提下可显著减少出血量、缩短住院天数、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但针对椎间盘重度脱垂游离型病变其治疗效果仍有待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镜摘除术 盘突出症 单节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椎间孔镜下微创治疗成人腰椎间盘突出症效果观察及其对髓核基质金属蛋白酶-1的影响 被引量:3
19
作者 倪欢 冯晶 +2 位作者 黄觅 刘伟 夏平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2017年第8期59-62,共4页
目的探讨经皮椎间孔镜下微创治疗成人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及其对患者髓核基质金属蛋白酶-1(matrix metalloproteinase-1,MMP-1)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014年7月至2016年7月收治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成人患者102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 目的探讨经皮椎间孔镜下微创治疗成人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及其对患者髓核基质金属蛋白酶-1(matrix metalloproteinase-1,MMP-1)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014年7月至2016年7月收治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成人患者102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将入选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51例。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椎板开窗术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经皮椎间孔镜下微创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前、术后7天、术后1个月及术后6个月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及髓核MMP-1的表达水平。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术前VAS评分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术后7天、术后1个月及术后6个月,两组患者VAS评分均显著低于本组术前(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不同时间点VAS评分均显著低于同期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髓核中MMP-1的表达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t=36.478,P<0.05)。结论经皮椎间孔镜下微创治疗成人腰椎间盘突出症,效果明显,可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降低髓核中MMP-1的表达水平,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孔镜 盘突出症 基质金属蛋白酶-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椎间孔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84
20
作者 柳百炼 熊鹰 +4 位作者 顾邵 李群辉 李海峰 肖甲宇 王大兴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981-983,共3页
目的:探讨经皮椎间孔镜(percutaneous transforaminal endoscopic discectomy,PTE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手术方式、手术技巧及其临床效果。方法:回顾2010年7月至2014年7月在我院行椎间孔镜治疗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300例,其中男182... 目的:探讨经皮椎间孔镜(percutaneous transforaminal endoscopic discectomy,PTE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手术方式、手术技巧及其临床效果。方法:回顾2010年7月至2014年7月在我院行椎间孔镜治疗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300例,其中男182例,女118例;年龄16~82岁,平均45岁。所有患者均经腰椎动力位片证实无手术节段腰椎失稳。手术方式采用PTED技术中的YESS技术137节段,TESSYS技术246节段。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法)和Macnab疗效评定标准对患者入院时和椎间孔镜术后当时、3月及1年进行评分,评估经皮椎间孔镜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结果:其中120例患者获得1年的随访。术后当时、3个月及1年的VAS评分分别为1.74±0.76、1.65±0.74及1.56±0.77,均显著低于术前的8.57±0.71(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根据Macnab疗效评定优92例,良17例,可8例,差3例,术后优良率均为90.8%。结论:经皮椎间孔镜在多方面具有微创优越性,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盘突出症 孔镜 微创 摘除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