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7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经皮椎弓根钉微创手术治疗胸腰椎骨折有效性及对疼痛、影像学指标的影响 被引量:22
1
作者 王磊 崔维 +2 位作者 麻松 朱继超 刘宝戈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510-515,共6页
目的:探讨经皮椎弓根钉微创手术治疗胸腰椎骨折有效性及对疼痛、影像学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2月至2019年3月我院收治的脊柱骨折病人86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n=43),对照组应用传统开放内固定手术治疗,研究组应用经皮椎弓根... 目的:探讨经皮椎弓根钉微创手术治疗胸腰椎骨折有效性及对疼痛、影像学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2月至2019年3月我院收治的脊柱骨折病人86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n=43),对照组应用传统开放内固定手术治疗,研究组应用经皮椎弓根钉微创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治疗优良率、手术期指标、伤椎影像学指标、并发症发生率、术后生活质量、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结果:研究组优良率、手术时间均高于对照组(P<0.05),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后凸Cobb角、椎间隙高度、椎体前缘相对高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总体健康、躯体疼痛、生理职能、社会功能、情感职能均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脊柱骨折病人的治疗过程中,经皮椎弓根钉微创手术治疗更为有效,可改善病人伤椎影像学指标,预后恢复快,并发症少,以便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骨折 经皮椎弓根钉微创手术 有效性 疼痛 影像学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椎弓根钉微创手术治疗脊柱骨折的效果研究 被引量:10
2
作者 周曙光 吴明宇 覃励明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S02期100-102,共3页
目的探究经皮椎弓根钉微创手术治疗脊柱骨折的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8月—2018年8月湖南医药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脊柱骨折患者58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9例,对照组应用传统开放内固定治疗,观察组应用经皮椎弓根钉微创手术治疗。结果研... 目的探究经皮椎弓根钉微创手术治疗脊柱骨折的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8月—2018年8月湖南医药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脊柱骨折患者58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9例,对照组应用传统开放内固定治疗,观察组应用经皮椎弓根钉微创手术治疗。结果研究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术后出血量少于对照组(P<0.05),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手术时间没有变化(P>0.05),研究组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和对照组的开放手术内固定治疗手段相比,研究组应用的经皮椎弓根钉微创手术是一种极为有效且非常安全的治疗手段,能够很好的使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降至最低,大大降低了手术风险,体现出极佳的临床治疗效果,可以在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弓根 微创手术 脊柱 骨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机器人辅助经皮穿刺技术在胸腰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中的应用
3
作者 朱括昀 朱悦 +6 位作者 丛琳 刘欣春 朱海涛 袁伟 裴磊 温凯程 王翰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13-119,共7页
目的:比较应用机器人辅助经皮穿刺技术开放置钉手术与常规机器人辅助开放置钉手术的切口暴露时间、置针及置钉准确性,探讨该技术的学习曲线。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20年8月~2023年12月行机器人辅助开放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的53例患者... 目的:比较应用机器人辅助经皮穿刺技术开放置钉手术与常规机器人辅助开放置钉手术的切口暴露时间、置针及置钉准确性,探讨该技术的学习曲线。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20年8月~2023年12月行机器人辅助开放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的53例患者,其中21例采用机器人辅助经皮穿刺技术进行椎弓根螺钉置入手术治疗(观察组),32例采用常规机器人辅助开放置钉技术进行椎弓根螺钉置入手术治疗(对照组),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疾病类型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收集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切口暴露时间、出血量、置针及置钉准确率,记录两组患者术后发生的并发症。将观察组患者按照接受手术的先后顺序平均分为A、B、C三组,每组7例,比较三组手术时间、机器人手术时间、置针及置钉准确率、并发症,采用ln曲线回归分析法分析手术时间随手术例数变化的趋势。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265.5±108.8min,对照组为309.2±154.9min,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切口暴露时间为189.0±94.7min,对照组手术开始时切口即暴露,切口暴露时间与手术时间相同(309.2±154.9min),观察组切口暴露时间短,有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置针准确率为94.2%,对照组置针准确率为95.0%,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置钉准确率均为100%;术中出血量(对照组343.8±207.0mL vs观察组480.6±392.0mL)无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切口感染1例,对照组切口感染3例,无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A组、B组、C组总手术时间分别为350.9±92.8min、263.7±116.2min、181.9±25.8min,机器人手术时间分别为90.1±25.1min、73.9±12.1min、65.4±9.5min,3组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ln对数曲线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随着手术病例数的增加,总手术时间[y=-71.324ln(x)+419.603]、机器人手术时间[y=-15.757ln(x)+110.527]显著减少,在第8例达到相对稳定。A组、B组、C组的置针、置钉准确率及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机器人辅助经皮穿刺技术减少了切口暴露时间,具有常规机器人辅助置针及置钉的高精准性;该技术总手术时间、机器人手术时间随着手术病例数的增加而减少,学习曲线很快平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科手术机器人 弓根 经皮穿刺技术 学习曲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机器人辅助经皮椎弓根钉固定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疗效及预后分析 被引量:5
4
作者 孟磊 尚军 +2 位作者 孙玉龙 张宇翔 韩猛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696-1700,共5页
目的探究机器人辅助经皮椎弓根钉固定术(percutaneous pedicle screw,PPS)治疗胸腰椎骨折的疗效及分析预后状况。方法选择徐州仁慈医院2018年11月至2022年11月收入胸腰椎骨折患者84例,采用随机数排秩法分为观察组(42例,机器人辅助下PPS)... 目的探究机器人辅助经皮椎弓根钉固定术(percutaneous pedicle screw,PPS)治疗胸腰椎骨折的疗效及分析预后状况。方法选择徐州仁慈医院2018年11月至2022年11月收入胸腰椎骨折患者84例,采用随机数排秩法分为观察组(42例,机器人辅助下PPS),对照组(42例,徒手下PPS)。比较两组围手术期指标、置钉准确率、预后指标(VAS评分、伤椎Cobb角、伤椎前缘相对高度)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透视时间、透视次数、手术时间、单钉置入时间、射线曝光时间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置钉准确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3 d、末次随访VAS评分、伤椎Cobb角均低于术前,伤椎前缘相对高度均高于术前(P<0.05)。结论机器人辅助下PPS治疗胸腰椎骨折具有良好的应用效果,可缩短手术时间与减少术中透视次数,提高置钉准确率,且安全性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腰骨折 机器人 经皮弓根固定术 疗效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微创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与开放手术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对比研究 被引量:26
5
作者 李森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2014年第10期65-67,共3页
目的比较经皮微创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与开放手术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本院2010年5月至2013年4月收治的胸腰椎骨折患者75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患者接受开放手术内固定治疗,试验组患者接受经皮微创椎弓根... 目的比较经皮微创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与开放手术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本院2010年5月至2013年4月收治的胸腰椎骨折患者75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患者接受开放手术内固定治疗,试验组患者接受经皮微创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手术前后椎体前缘高度、椎间隙高度、后凸Cobb角变化情况,并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中失血量、术后疼痛程度的差异性。结果两组患者术后椎体前缘高度、椎间隙高度均上升,后凸Cobb角减小,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术后两组患者上述指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患者住院时间较短,术中失血量较少,术后VAS评分较低,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经皮微创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与开放手术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均可取得满意的内固定效果,其中经皮微创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等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微创弓根内固定 开放手术 胸腰骨折 临床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创三节段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选择性治疗胸腰椎骨折 被引量:38
6
作者 李长青 罗刚 +3 位作者 周跃 王建 初同伟 张正丰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2期2284-2287,共4页
目的评价微创三节段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效果。方法选择2008年6月至2009年3月在我科住院治疗的为42例胸腰椎骨折无神经功能损害患者分为三节段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微创手术组[共16例,男性11例,女性5例,年龄(40.2... 目的评价微创三节段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效果。方法选择2008年6月至2009年3月在我科住院治疗的为42例胸腰椎骨折无神经功能损害患者分为三节段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微创手术组[共16例,男性11例,女性5例,年龄(40.2±8.6)岁]和开放手术组[共26例,男性17例,女性9例,年龄(42.4±9.3)岁],对比分析手术切口、手术时间、出血量以及后凸畸形矫正率等。结果与开放手术组相比,微创手术组手术切口明显缩小[(16.5±1.8)、(10.1±1.0)cm,P<0.05],术中出血量[(346.2±138.7)、(81.3±21.9)ml,P<0.01]及术后引流量[(138.6±46.5)、(13.7±4.3)ml,P<0.01]均明显减少,手术时间明显缩短[(2.5±0.7)、(1.2±0.6)h,P<0.05]。微创手术组手术前后Cobb’s角[(15.4±5.1)°、(3.8±2.8)°,P<0.01]、椎体矢状面指数[(19.7±10.3)°、(7.3±9.1)°,P<0.01]和伤椎椎体前缘高度[(63.2±14.6)%、(86.4±6.9)%,P<0.01]均显著恢复。结论在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的前提下,微创三节段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较好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骨折 微创 经皮弓根内固定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联合Quadrant微创撑开系统在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中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22
7
作者 晏怡果 王文军 +3 位作者 欧阳智华 姚女兆 王麓山 朱一平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204-208,共5页
目的:探讨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联合Quadrant微创撑开系统在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我院于2010年2月。2012年2月共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92例,随机对其中46例采用经皮椎弓根内固定联合Quadrant微创撑开系统行椎... 目的:探讨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联合Quadrant微创撑开系统在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我院于2010年2月。2012年2月共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92例,随机对其中46例采用经皮椎弓根内固定联合Quadrant微创撑开系统行椎间盘摘除植骨融合术治疗(微创组),46例采用传统后路腰椎间融合术(PLIF)治疗(传统组),分别对两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失血量、末次随访时根据改良MacNab标准判定的优良率、术前及术后半年与术后1年腰背痛VAS评分、并发症等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4~24个月,平均16个月。微创组术后并发症出现切口延期愈合1例,脑脊液漏1例。微创组与传统组的手术时间分别为100.0±21.7min和91.0±18.1min,优良率分别为89.2%和86.9%,两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微创组与传统组术前VAS评分分别为6.0±3.3分和6.3±2.5分,术后6个月时分别为2.5±1.3分和2.6±1.4分,术后1年时分别为1.4±1.1分和1.3±1.1分.两组患者术后腰背痛较术前均得到缓解(P〈0.05),两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手术切口微创组(2.5±0.2cm)小于传统组(5.1±0.6cm),出血量微创组(80.0±7.2m1)少于传统组(152.0±12.3m1),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微创组24例在术后3个月,18例在术后6个月,其余4例患者在术后1年时影像学上获得植骨融合;传统组25例在术后3个月,18例在术后6个月,其余3例患者在术后1年时影像学上获得植骨融合。结论:经皮椎弓根内固定联合Quadrant微创撑开系统应用于腰椎后路治疗腰椎问盘突出症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较之传统后路手术具有切口小,出血量少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QUADRANT 微创撑开系统 间盘突出症 经皮弓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微创介入治疗研究进展 被引量:1
8
作者 张雪轩 鄢毅 +5 位作者 邹欢 陈子明 尹青华 钟凯 曾琳钰 张学学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08-213,221,共7页
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OVCF)临床上较为常见,当保守治疗难以缓解病人症状时,可以选择手术治疗。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和经皮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 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OVCF)临床上较为常见,当保守治疗难以缓解病人症状时,可以选择手术治疗。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和经皮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作为临床上两种经典术式,疗效确切,广泛应用于OVCF的治疗,但是这两种手术一直存在骨水泥渗漏的问题。近年来随着射频镇痛技术的发展,脊神经后支射频消融联合神经阻滞(radiofrequency ablation combined with nerve block,RFNB)应用于OVCF的治疗也取得了较好的疗效。而对某些特殊形态OVCF,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相对传统开放手术优势明显。对于临床医师而言,应该注重OVCF病人个体差异,从而制订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并加强OVCF病人术后康复及护理,并对现有技术不断改进,为OVCF病人提供更好的治疗选择。本文就这4种微创手术治疗OVCF的临床应用及研究进展加以综述,从而为临床工作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性体压缩性骨折 微创手术 经皮体成形术 经皮后凸成形术 射频消融联合神经阻滞 经皮弓根内固定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与开放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无神经损伤胸腰段骨折的疗效对比 被引量:73
9
作者 文天林 孟浩 +2 位作者 王飞 张思萌 李放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401-407,共7页
目的 :比较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和开放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无神经损伤胸腰段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09年4月~2012年4月手术治疗的18~60岁、伤后2周内、单节段胸腰椎A1~A3型压缩或爆裂性骨折、椎弓根及小关节突完整、压缩... 目的 :比较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和开放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无神经损伤胸腰段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09年4月~2012年4月手术治疗的18~60岁、伤后2周内、单节段胸腰椎A1~A3型压缩或爆裂性骨折、椎弓根及小关节突完整、压缩程度小于椎体前缘高度50%的70例无神经损伤胸腰段骨折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A、B两组,A组32例,采用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男23例,女9例,年龄42.24±3.21岁;B组38例,采用开放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男28例,女10例,年龄41.23±3.18岁。术前、末次随访均进行腰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 scale,VAS)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评分。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天数及并发症;比较两组患者术前、末次随访的疼痛评分(VAS)及ODI;比较两组患者术前伤椎的椎体前缘高度与后凸Cobb角、术后Cobb角恢复值与伤椎高度恢复率及末次随访时Cobb角丢失值与伤椎高度丢失率。结果:两组患者年龄、性别构成比、受伤至手术时间、骨折部位及术前的伤椎Cobb角、伤椎前缘高度、VAS评分和ODI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手术时间为48.38±2.24min,术中失血量为55.00±21.24ml,住院时间为5.03±0.78d,恢复日常活动时间为14.64±6.32d,住院费用为5.21±0.78万元;B组手术时间为88.43±5.28min,术中失血量为153.00±33.24ml,住院时间为7.02±1.23d,恢复日常活动时间为30.25±6.14d,住院费用为3.33±1.23万元。两组手术时间、出血量、住院时间、恢复日常生活时间及住院费用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A组未出现术后并发症,B组1例术后手术切口浅表感染经简单清创换药处理后愈合,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无统计学差异(P〉0.05)。70例获得18.3~34.3个月的随访,其中A组随访25.1±2.45个月,B组随访25.5±1.99个月,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Cobb角恢复值、伤椎高度恢复率及末次随访时Cobb角丢失值、伤椎高度丢失率两组间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末次随访时,VAS评分和ODI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无神经损伤胸腰段骨折的临床疗效与开放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相近,但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恢复日常生活时间等方面有明显优势,可在把握严格手术适应证的前提下作为治疗无神经损伤胸腰段骨折的主要手术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腰段骨折 微创手术 经皮内固定 弓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创减压联合经皮固定与传统开放手术治疗伴神经损害胸腰椎骨折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83
10
作者 张伟 李海音 +3 位作者 李杰 杨匡 周跃 李长青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420-426,共7页
目的:比较后路微创小切口减压联合经皮椎弓根螺钉复位内固定术与传统开放减压复位内固定术治疗伴神经功能损伤胸腰椎骨折的疗效.方法:我院自2011年12月~2014年6月收治56例伴神经功能损伤的胸腰椎骨折患者,分别采用后路小切口微创减... 目的:比较后路微创小切口减压联合经皮椎弓根螺钉复位内固定术与传统开放减压复位内固定术治疗伴神经功能损伤胸腰椎骨折的疗效.方法:我院自2011年12月~2014年6月收治56例伴神经功能损伤的胸腰椎骨折患者,分别采用后路小切口微创减压联合经皮椎弓根螺钉复位内固定术(26例,微创组)和传统开放后路减压椎弓根螺钉复位内固定术(30例,开放组),回顾性分析两组患者围手术期相关指标、影像学指标、术后神经功能恢复情况及并发症发生率并进行比较.结果:微创组手术切口肌肉剥离长度为7.46±2.67cm,术中出血量为271.54± 125.53ml,术后引流量为74.50±73.58ml,输血比例为9/26,术后住院时间为19.19±10.66d,术后1周伤口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为2.54±0.65分,术后止痛药使用比例为11/26;开放组分别为12.17±4.38cm,536.67±453.52ml,310.97±209.65ml,19/30,31.17±26.92d,3.60±0.77分和21/30,两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微创组手术时间(222.88±64.41min)与开放组(190.83±83.19min)无显著性差异(P>0.05).微创组手术前、后矢状面Cobb角为10.51°±16.12°、0.70°±12.97°,伤椎椎体前缘高度百分比为(52.27±8.34)%、(86.64±12.80)%,矢状面指数为14.63°±10.29°、7.43°±6.79°,伤椎楔变角为13.45°±7.40°、4.07°±4.81°;开放组分别为15.04°±9.84°、2.96°±9.84°,(48.58±11.48)%、(86.63±9.76)%,20.67°±17.58°、7.38°±5.63°,14.16°±6.77°、4.26°±4.39°,两组术后影像学指标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两组影像学指标改善程度(术后-术前)相当(P>0.05).后期随访两组神经功能恢复情况和并发症发生率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后路微创小切口减压联合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伴神经功能损伤的胸腰椎骨折具有与传统开放手术同样的效果,且具有切口小、出血少、住院时间短、伤口疼痛轻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腰骨折 微创小切口减压 经皮弓根固定 神经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后路短节段伤椎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A3型和A4型胸腰段骨折 被引量:44
11
作者 顾勇杰 赵刘军 +2 位作者 于亮 洪锦炯 马维虎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395-400,共6页
目的 :探讨单纯后路短节段结合伤椎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A3型和A4型胸腰段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3年9月~2014年2月无神经损伤、Loadsharing评分≤6分、单椎体A3型或A4型胸腰段骨折患者60例,分为经皮组(单纯后路短节段结... 目的 :探讨单纯后路短节段结合伤椎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A3型和A4型胸腰段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3年9月~2014年2月无神经损伤、Loadsharing评分≤6分、单椎体A3型或A4型胸腰段骨折患者60例,分为经皮组(单纯后路短节段结合伤椎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和经肌间隙组(后路经肌间隙短节段结合伤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两组间性别比例、年龄、骨折类型、骨折节段等一般资料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具有可比性。比较两组的围手术期指标(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切口疼痛VAS评分)与影像学指标(伤椎前缘高度和矢状面Cobb角)指标。结果:两组手术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切口疼痛经皮组分别为9.55±1.76cm、120.7±24.5min、50.6±13.7ml及3.5±1.0分;经肌间隙组分别为10.80±1.52cm、90.3±15.6min、152.0±25.8ml及5.1±1.7分,两组间差异除手术切口长度外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即刻、取内固定时、末次随访时的伤椎前缘高度和矢状面Cobb角经皮组分别为(86.5±7.9)%和3.7°±4.5°、(84.5±8.1)%和3.9°±5.0°、(83.9±5.7)%和3.6°±4.5°;经肌间隙组分别为(88.1±8.6)%和3.2°±5.1°、(86.3±8.3)%和3.8°±5.4°、(85.6±7.1)%和3.7°±4.8°。与术前相比两组均得到明显纠正(P〈0.05),与术后即刻相比两组均没有明显丢失,两组间的影像学评价指标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在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的前提下,单纯后路短节段结合伤椎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适用于治疗A3型和A4型胸腰段骨折,同时具有出血少、疼痛轻的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腰骨折 弓根 微创 经皮 内固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胸腰椎经皮椎弓根螺钉置钉的准确性分析 被引量:26
12
作者 夏天 董双海 +2 位作者 王雷 赵庆华 田纪伟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794-797,共4页
目的:分析胸腰椎经皮椎弓根螺钉固定术的置钉准确性。方法:回顾分析2010年7月~2012年12月我院53例胸腰椎经皮椎弓根螺钉固定术患者,男31例,女22例;年龄18~73岁,平均51.2岁。腰椎退变性疾病24例,胸腰椎骨折29例。置钉节段为T8... 目的:分析胸腰椎经皮椎弓根螺钉固定术的置钉准确性。方法:回顾分析2010年7月~2012年12月我院53例胸腰椎经皮椎弓根螺钉固定术患者,男31例,女22例;年龄18~73岁,平均51.2岁。腰椎退变性疾病24例,胸腰椎骨折29例。置钉节段为T8~S1。根据术后CT轴位扫描图像以及患者是否出现椎弓根螺钉相关并发症,将椎弓根螺钉位置分级:0级,螺钉位于椎弓根皮质内;1级,螺钉突破椎弓根骨壁但≤2mm;2级,螺钉突破椎弓根骨壁〉2ram,但无神经受压等症状;3级,出现螺钉相关并发症。结果:共置入椎弓根螺钉212枚,平均4.0枚/例。212枚螺钉中,0级175枚(82.5%);1级32枚(15.1%);2级4枚(1.9%);3级1枚(0.5%),患者出现神经受压症状,行翻修术。37枚位置不佳的螺钉中,24枚向内侧切出椎弓根,13枚向外侧切出。结论:胸腰椎经皮椎弓根螺钉固定技术虽置钉位置欠佳率较高,但很少发生2级以上置钉位置不佳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弓根 准确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椎弓根钉外固定系统联合椎体成形术治疗胸腰椎骨折 被引量:33
13
作者 王文军 陆凌云 +3 位作者 宋西正 胡文凯 王麓山 刘洪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9期663-666,共4页
目的:探讨经皮椎弓根钉外固定系统联合椎体成形术治疗胸腰椎新鲜压缩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36例胸腰椎骨折患者,在C型臂X线导向下,经皮穿刺分别置入4枚Schanz椎弓根钉进入伤椎上下椎体,安放自行研制的外固定复位器并进行三维矫形,透... 目的:探讨经皮椎弓根钉外固定系统联合椎体成形术治疗胸腰椎新鲜压缩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36例胸腰椎骨折患者,在C型臂X线导向下,经皮穿刺分别置入4枚Schanz椎弓根钉进入伤椎上下椎体,安放自行研制的外固定复位器并进行三维矫形,透视下复位满意后,用骨水泥(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或自固化磷酸钙CPC)行伤椎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vertebroplasty,PVP)。随访观察治疗效果。结果:全组顺利完成手术,平均手术时间为90min;平均失血量为70ml;平均每个椎体注入PMMA或CPC3.5ml,术后1周X线片示伤椎椎体前缘高度由术前的平均19mm恢复至35mm;后凸Cobb角由术前的平均29°矫正到平均4.5°。术后CT发现椎体后缘少量渗漏2例,椎间隙骨水泥渗漏2例,均无临床症状。术后随访6~30个月,平均17个月。患者Cobb角及椎体前缘高度无明显丢失,相邻节段椎间隙形态无明显改变。结论:应用经皮椎弓根钉外固定系统联合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胸腰椎新鲜骨折创伤小,出血量少,疗效满意,伤椎非融合性固定既能有效地防止矫正度的丢失又能避免邻近节段椎间盘退变加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缩性骨折 经皮体后凸成形术 胸腰 弓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椎弓根螺钉技术的解剖学基础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55
14
作者 杨雷 李家顺 +1 位作者 贾连顺 池永龙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58-59,62,共3页
目的 :为经皮椎弓根螺钉技术提供解剖学基础并在此基础上分析经皮植入椎弓根螺钉较常规开放植入椎弓根螺钉临床应用的优点。方法 :选用 10具经防腐固定 ,在解剖显微镜下对胸腰段脊柱后部结构进行逐层解剖 ,重点观测脊神经后支及其分支... 目的 :为经皮椎弓根螺钉技术提供解剖学基础并在此基础上分析经皮植入椎弓根螺钉较常规开放植入椎弓根螺钉临床应用的优点。方法 :选用 10具经防腐固定 ,在解剖显微镜下对胸腰段脊柱后部结构进行逐层解剖 ,重点观测脊神经后支及其分支、脊柱节段动静脉的后支的来源、走行以及分布规律。结果 :脊神经后支的内侧支经骨纤维管下行沿途支配横突棘肌 ,支配下方小关节突、筋膜和韧带。外侧支向外下行走 ,沿途支配背部深层肌肉。节段动脉的后支在椎间孔的上外方绕向后下方 ,走行于脊神经的下方和下位脊椎上关节突的外方 ,分为内外两支穿行于腰部深层肌肉。节段静脉后支与同名动脉伴行 ,并与对侧、相邻节段同名静脉在棘突和横突部位构成静脉丛。结论 :避免损伤脊神经后支和节段动静脉的后支并运用可视化操作系统的经皮椎弓根螺钉植入技术 ,是微创脊柱外科一种新的技术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 弓根 微创脊柱外科 脊神经后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长尾可折U形空心椎弓根钉系统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疗效评估 被引量:27
15
作者 王春 林永绥 +3 位作者 刘清平 刘成招 吴李勇 王越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627-633,共7页
目的:评价经皮长尾可折U形空心椎弓根钉系统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09年1月~2010年8月无明显神经损伤的不稳定胸腰椎骨折患者80例,分A组(长尾可折U形空心椎弓根钉系统内固定),B组(常规开放椎弓根钉固定),比较两... 目的:评价经皮长尾可折U形空心椎弓根钉系统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09年1月~2010年8月无明显神经损伤的不稳定胸腰椎骨折患者80例,分A组(长尾可折U形空心椎弓根钉系统内固定),B组(常规开放椎弓根钉固定),比较两组的手术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切口引流量以及手术前后伤椎椎弓前缘高度、矢状面Cobb角、椎管骨块占位率、置钉优良率以及术后3、6、12个月随访比较椎体高度、Cobb角及腰痛情况等。结果: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切口渗血及切口总长度A组分别为90.18±17.39min、81.25±8.67ml、6.60±1.64ml及6.86±0.60cm;B组分别为116.95±16.18min、315.70±72ml、224.48±30.18ml及13.53±1.48cm。以上各指标A、B两组有明显差异(P<0.05)。术后椎体前缘高度、Cobbs角、椎管骨块占位率及置钉优良率A组分别为(93.83±4.20)%、4.28°±1.08°、(3.49±3.27)%及96.25%;B组分别为(94.31±3.12)%、3.95°±0.97°、(3.27±3.03)%及97.50%,以上指标两组比较差异没有显著性(P>0.05);术后3、6、12个月随访影像学指征两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经皮长尾可折U形空心椎弓根钉具有创伤小、操作方便、复位固定及效果与常规椎弓根钉固定一致,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尾可折U形空心弓根系统 微创 内固定 胸腰骨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维导航与传统C型臂X线机辅助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对比研究 被引量:21
16
作者 徐峰 徐彬 +4 位作者 李涛 谭林英 胡昊 秦佳军 齐凤宇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727-732,共6页
目的 :比较应用三维导航与传统C型臂X线机辅助经皮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手术的置钉准确性与安全性。方法:我院2015年5月~2016年12月接受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手术的胸腰椎骨折患者53例,按置钉辅助设备的不同分为两组:传统组29例... 目的 :比较应用三维导航与传统C型臂X线机辅助经皮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手术的置钉准确性与安全性。方法:我院2015年5月~2016年12月接受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手术的胸腰椎骨折患者53例,按置钉辅助设备的不同分为两组:传统组29例,螺钉置入在C型臂X线机辅助下完成;导航组24例,螺钉置入在三维导航系统辅助下完成。记录每例患者术前腰背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单枚螺钉置入时间、穿刺针调整次数、射线暴露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2d腰背部痛VAS评分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根据术后CT来评估两组置钉情况,依据Certzbein-Robbins改良分级来比较螺钉置入的准确性和安全性,将Ⅰ类螺钉所占比例定义为准确率,Ⅰ类和Ⅱ类螺钉所占比例定义为安全率。随访期内观察围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及钉棒断裂松脱情况。结果:两组病例年龄、性别、术前腰背痛VAS评分、骨折类型及骨折椎体分布情况无统计学差异。传统组置钉准确率为76.72%(89/116),安全率为95.69%(111/116);导航组置钉准确率为90.63%(87/96),安全率为100%(96/96)。两组患者术后均未发生神经损伤等手术并发症,无断钉断棒及螺钉松脱情况发生。导航组在术中穿刺针调整次数、术后2d腰背部痛VAS评分、置钉准确率及安全率方面较传统组有明显优势(P<0.05),在平均螺钉置入时间、术中出血量方面与传统组无统计学差异,在术中射线暴露时间方面明显长于传统组(P<0.05)。结论:三维导航技术能显著提高胸腰椎骨折经皮椎弓根螺钉置入的准确性和安全性,但患者会受到更长时间的射线暴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术三维导航系统 胸腰骨折 经皮弓根固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联合骶前间隙轴向椎间融合治疗L5椎体滑脱症 被引量:9
17
作者 宋西正 王文军 +3 位作者 薛静波 姚女兆 晏怡果 王程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407-411,共5页
目的:探讨采用经皮椎弓根钉内固定联合骶前间隙轴向椎间融合术(axi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AxiaLIF)治疗L5椎体滑脱症的临床效果。方法:2010年6月-2013年3月我院收治17例L5椎体滑脱症患者.均采用经皮椎弓根钉内固定联合骶前... 目的:探讨采用经皮椎弓根钉内固定联合骶前间隙轴向椎间融合术(axi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AxiaLIF)治疗L5椎体滑脱症的临床效果。方法:2010年6月-2013年3月我院收治17例L5椎体滑脱症患者.均采用经皮椎弓根钉内固定联合骶前间隙轴向椎间融合术治疗。其中男8例,女9例;年龄33-58岁,平均43.7岁。退变性腰椎滑脱5例,峡部裂性腰椎滑脱11例,创伤性腰椎滑脱1例;17例均为Ⅱ度以内L5椎体滑脱。观察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并发症发生情况,影像学观察Taillard指数、滑脱角、椎间隙高度及植骨融合情况,以视觉疼痛模拟评分(VAS)评估临床效果。结果:17例手术时间110—190min.平均140min;术中出血60~150ml,平均70ml;全部病例随访9~27个月,平均14.5个月。Taillard指数由术前0.1632±0.0325改善至术后1周0.0716±0.007,末次随访为0.0732±0.008。滑脱角由术前5.32°±1.37°改善至术后1周2.14°±0.60°,末次随访为2.33°±0.50°。椎间隙高度由术前平均(4.78±1.43)mm改善至术后1周(9.72±1.69)mm,末次随访为(9.68±1.18)mm。Taillard指数、滑脱角及椎间隙高度术前与术后1周时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与末次随访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病例术后6个月薄层螺旋CT扫描三维重建可见完全的骨小梁连接,达到骨性融合。术前及末次随访腰痛VAS评分分别为7.34±1.56分、0.73±0.68分,末次随访时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术后出现单侧的下肢疼痛2例,感染2例,经对症处理后痊愈。余无内固定等相关并发症发生。结论:经皮椎弓根钉内固定联合骶前间隙轴向椎间融合术对腰椎结构破坏小,出血少,近期手术效果好.是一种治疗Ⅱ度以内L5椎体滑脱症的有效组合微创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轴向间融合术 经皮弓根 滑脱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创经皮椎弓根内固定术对胸腰椎骨折患者功能障碍指数、伤椎高度及疼痛程度的影响 被引量:24
18
作者 李冠军 李晓东 苗洁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2期9524-9528,共5页
为研究微创经皮椎弓根内固定术(minimally invasive percutaneous pedicle screws osteosynthesis, MIPPSO)对胸腰椎骨折患者功能障碍指数、伤椎高度以及疼痛程度的影响,回顾性分析2018年10月—2020年10月期间进行微创经皮椎弓根内固定... 为研究微创经皮椎弓根内固定术(minimally invasive percutaneous pedicle screws osteosynthesis, MIPPSO)对胸腰椎骨折患者功能障碍指数、伤椎高度以及疼痛程度的影响,回顾性分析2018年10月—2020年10月期间进行微创经皮椎弓根内固定术治疗的53例胸腰椎骨折患者临床资料,观察记录所有手术患者创面愈合时间、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比较患者术前、术后的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 ODI)、疼痛程度(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以及伤椎高度与Cobb角。结果表明:53例患者胸腰椎手术均已完成。其中创面愈合时间为(7.34±1.23) d,手术时间为(83.98±6.22) min,术中出血量为(66.45±5.11) mL。术后6 d与术后10个月,ODI、VAS评分均明显低于术前(P<0.05)。术后6 d与术后10个月,患者伤椎前缘高度均明显高于术前(P<0.05),但Cobb角度明显均低于术前(P<0.05)。胸腰椎骨折患者进行经皮椎弓根内固定术治疗,能够改善患者腰椎功能障碍,同时减少术中出血量,缩短手术时间,促进创面快速愈合,并有效减轻术后机体疼痛,值得临床应该与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创 经皮弓根内固定术 胸腰骨折 功能障碍指数 高度 疼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椎弓根螺钉固定结合髂肋肌外侧入路直接前方减压治疗Denis B型腰椎爆裂性骨折 被引量:3
19
作者 李修洋 徐希彦 +1 位作者 丁雪勇 文涛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311-316,共6页
目的:采用后路经皮螺钉固定结合髂肋肌外侧旁入路行椎管内直接前方减压的手术方式,治疗有神经损伤症状的腰椎Denis B型爆裂性骨折,评估该术式的临床效果和应用价值。方法:28例单节段Denis B型腰椎爆裂骨折患者接受该手术,涉及节段L1~3... 目的:采用后路经皮螺钉固定结合髂肋肌外侧旁入路行椎管内直接前方减压的手术方式,治疗有神经损伤症状的腰椎Denis B型爆裂性骨折,评估该术式的临床效果和应用价值。方法:28例单节段Denis B型腰椎爆裂骨折患者接受该手术,涉及节段L1~3。先采用后方短节段经皮固定伤椎及上下相邻椎体,再从髂肋肌外侧旁,经髂肋肌与腰方肌间隙,通过椎间孔到达伤椎后方的上终板附近,直接推顶复位及取除椎管前方占位的骨块直接减压。术后随访18个月,从影像学和临床疗效进行评估。结果:采用该术式完成全部纳入患者的手术。平均手术时间为(152.1±27.1)min,术中出血量为(137.8±42.0)mL。影像指标中,伤椎后凸Cobb角由术前的34.0°±6.2°恢复至术后18个月的9.7°±2.7°;伤椎前缘高度百分比由(43.3±9.4)%恢复至(66.3±7.5)%;椎管矢状径占位比值由(54.7±8.3)%恢复至(10.9±4.2)%。疗效评估指标中,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由术前的(6.1±1.2)分降至(1.4±1.0)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由86.1±4.2降至27.3±12.3,美国脊髓损伤协会(American Spinal Injury Association,ASIA)神经功能评级情况也明显改善。结论:腰椎后路经皮椎弓根螺钉短节段固定,结合髂肋肌外侧旁入路进行椎管前方直接减压,治疗Denis B型腰椎爆裂性骨折效果确切。这种新的微创减压入路能进行有效的椎管内前方直接减压,与经皮螺钉固定相结合的手术方式具有进一步研究和应用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髂肋肌 经皮弓根固定 神经减压 微创手术 骨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X线导向经皮椎弓根钉外固定治疗腰椎滑脱47例的应用 被引量:1
20
作者 张维林 金正帅 秦晓东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CAS 2004年第10期587-589,共3页
目的:探讨X线导向在经皮椎弓根钉外固定治疗腰椎滑脱术中应用的方法及价值。方法:47例腰椎滑脱病人,第一阶段手术在C形臂X线导向下,选择正确的进钉点和方向,经皮导引椎弓根钉进椎体,安放外固定复位器,透视下缓慢复位。两周后行前路椎体... 目的:探讨X线导向在经皮椎弓根钉外固定治疗腰椎滑脱术中应用的方法及价值。方法:47例腰椎滑脱病人,第一阶段手术在C形臂X线导向下,选择正确的进钉点和方向,经皮导引椎弓根钉进椎体,安放外固定复位器,透视下缓慢复位。两周后行前路椎体间融合术,术后随访6周~6年。结果:术后使用外固定器根治位移、椎体完全回复到三维空间内原解剖结构,椎管获得减压,47例中46例腰痛和放射性腿痛消失。结论:X线导向获得准确的经皮椎弓根钉定位及满意的复位程度,去除盲目性,提高手术安全系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弓根 经皮 X线 滑脱 外固定治疗 手术 三维空间 消失 导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