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正骨手法联合经皮撬拨复位克氏针内固定治疗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
1
作者 戴锋 刘锦涛 +4 位作者 张志刚 沈学强 吴黎明 俞鹏飞 姜宏 《中国骨伤》 2025年第3期306-310,共5页
目的:探讨正骨手法联合撬拨复位克氏针内固定治疗的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7月至2019年7月采用正骨手法联合撬拨复位克氏针内固定治疗的52例(足)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男43例,女9例... 目的:探讨正骨手法联合撬拨复位克氏针内固定治疗的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7月至2019年7月采用正骨手法联合撬拨复位克氏针内固定治疗的52例(足)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男43例,女9例;年龄31~72(50.83±10.48)岁;SandersⅡ型15例,Ⅲ型37例。比较术前和术后24个月Böhler角、Gissane角、跟骨宽度和跟骨高度的变化情况,并采用Maryland足部功能评分进行临床疗效评价。结果:所有患者获得随访,时间24~60(41.50±9.86)个月。所有患者骨折正常愈合,愈合时间(11.00±0.95)周;Böhler角、Gissane角、跟骨宽度、跟骨高度分别由术前的(16.37±8.36)°、(96.27±9.62)°、(46.82±4.67)mm、(38.41±3.58)mm提高至术后24个月时的(31.48±8.24)°、(111.62±8.69)°、(42.06±4.83)mm、(44.21±3.82)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24个月Maryland评分为(93.04±8.83)分,其中优40例,良7例,可5例。结论:正骨手法联合撬拨复位克氏针内固定术治疗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可以明显改善跟骨的Böhler角、Gissane角、宽度和高度,疗效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跟骨骨折 正骨手法 经皮撬拨复位 骨折内固定 中西医结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骨手法结合经皮撬拨复位空心螺钉内固定治疗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疗效观察
2
作者 郭剑 覃连花 +5 位作者 钱文强 帅永明 颜鹏 涂淑强 陈振华 刘静莉 《江西中医药》 CAS 2024年第9期38-41,共4页
目的:观察和比较正骨手法结合经皮撬拨复位空心螺钉内固定与单纯内固定手术治疗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2年6月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洪都中医院收治的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患者82例,按住院号随机... 目的:观察和比较正骨手法结合经皮撬拨复位空心螺钉内固定与单纯内固定手术治疗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2年6月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洪都中医院收治的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患者82例,按住院号随机分为对照组(40例,43足)和观察组(42例,47足)。对照组予以跗骨窦切口钢板内固定手术治疗,观察组运用中医正骨手法结合经皮撬拨复位空心螺钉内固定治疗。比较2组手术后Bohler's角和Gissane's角改善情况,并按改良张铁良足部综合评分法评价患者术后功能。结果:所有病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0~16个月,平均12个月。2组术后并发症比较,观察组未发生切口感染或愈合不良情况,对照组发生切口感染或愈合不良3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术后Bohler's角、Gissane's角改善更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临床疗效比较,观察组优良率为87.2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4.4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正骨手法结合经皮撬拨复位空心螺钉内固定治疗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该方案方法简单、复位精准、风险小、疗效好,有临床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骨手法 经皮撬拨复位 空心螺钉内固定 跟骨骨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撬拨复位治疗难复性桡骨颈骨折 被引量:1
3
作者 杨庆国 申才良 汤健 《中国骨伤》 CAS 1996年第6期27-27,共1页
经皮撬拨复位治疗难复性桡骨颈骨折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合肥230022)杨庆国,申才良,汤健自1988年以来,我们对严重移位或经闭合手法复位失败的桡骨颈骨折行经皮撬拨复位[1]治疗18例,获得满意疗效。临床资料本... 经皮撬拨复位治疗难复性桡骨颈骨折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合肥230022)杨庆国,申才良,汤健自1988年以来,我们对严重移位或经闭合手法复位失败的桡骨颈骨折行经皮撬拨复位[1]治疗18例,获得满意疗效。临床资料本组18例中男12例,女6例;年龄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桡骨颈骨折 经皮撬拨复位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节镜下克氏针经皮撬拨复位螺丝钉固定治疗内踝骨折疗效分析 被引量:4
4
作者 李耀武 《浙江临床医学》 2007年第5期682-682,共1页
关键词 内踝骨折 疗效分析 固定治疗 经皮撬拨复位 关节镜 螺丝钉 克氏针 空心螺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撬拨复位治疗粉碎性跟骨关节内骨折
5
作者 申才良 彭俊才 杨庆国 《中国骨伤》 CAS 2000年第7期423-423,共1页
关键词 经皮撬拨复位 治疗 粉碎性跟骨关节内骨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撑开器内侧撑开辅助经皮撬拨复位空心钉内固定联合自拟十七味大活血胶囊治疗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2
6
作者 王庆春 程后庆 张辉 《中国民间疗法》 2020年第20期87-89,共3页
目的:探讨撑开器内侧撑开辅助经皮撬拨复位空心钉内固定联合自拟十七味大活血胶囊治疗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30例跟骨骨折患者,均采用撑开器内侧撑开辅助经皮撬拨复位空心钉内固定治疗,术后给予消肿止痛、抗感... 目的:探讨撑开器内侧撑开辅助经皮撬拨复位空心钉内固定联合自拟十七味大活血胶囊治疗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30例跟骨骨折患者,均采用撑开器内侧撑开辅助经皮撬拨复位空心钉内固定治疗,术后给予消肿止痛、抗感染等对症处理,并口服自拟十七味大活血胶囊。记录术后切口情况和骨折愈合时间,观察手术前后跟骨Bǒhler’s角、Gissane’s角、内翻角及Maryland足部功能评分(MFS)的变化情况。结果:30例患者术后均进行随访,骨折愈合时间为10~16周,均未发生切口感染或骨折不愈合等情况。术后6个月,患者的跟骨Bǒhler’s角明显大于术前(P<0.05),跟骨Gissane’s角及内翻角均明显小于术前(P<0.05)。术后6个月,患者的MFS评分为70~96分,其中优18例,良12例。结论:撑开器内侧撑开辅助经皮撬拨复位空心钉内固定联合自拟十七味大活血胶囊治疗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可有效恢复患者的跟骨长度、宽度及高度,纠正其内翻畸形,且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跟骨骨折 经皮撬拨复位内固定 十七味大活血胶囊 撑开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钢针经皮撬拨复位治疗经舟状骨骨折的背侧型月骨周围脱位
7
作者 李强一 马元璋 +1 位作者 张秋琴 韩擎天 《中国骨伤》 CAS 2001年第10期635-635,共1页
关键词 钢针 经皮撬拨复位 治疗 经舟状骨骨折 背侧型月骨周围脱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术与经皮撬拨复位克氏针固定术治疗跟骨骨折的对照分析 被引量:2
8
作者 沈孝龙 《中国实用医药》 2022年第7期94-96,共3页
目的对比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术与经皮撬拨复位克氏针固定术治疗跟骨骨折的效果。方法60例跟骨骨折患者,根据随机数字法将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30例。研究组行经皮撬拨复位克氏针固定术治疗,对照组行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术治疗... 目的对比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术与经皮撬拨复位克氏针固定术治疗跟骨骨折的效果。方法60例跟骨骨折患者,根据随机数字法将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30例。研究组行经皮撬拨复位克氏针固定术治疗,对照组行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优良率、手术时间、出血量、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术前与术后1年的Gissane角、Bohler角、跟内中部宽度。结果研究组治疗优良率86.67%(26/30)与对照组的86.67%(26/3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手术时间(70.3±16.5)min、出血量(43.5±12.6)ml、住院时间(5.6±0.8)d、骨折愈合时间(13.2±1.8)周;对照组手术时间(98.6±15.7)min、出血量(98.0±18.4)ml、住院时间(10.3±2.2)d、骨折愈合时间(12.5±2.0)周。研究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t=6.806、10.997、13.386,P=0.000、0.000、0.000<0.05);两组骨折愈合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425,P=0.160>0.05)。术后1年,两组患者Gissane角、Bohler角、跟内中部宽度优于术前,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3.33%低于对照组的26.6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6.405,P=0.011<0.05)。结论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术与经皮撬拨复位克氏针固定术治疗跟骨骨折均有显著的效果,但经皮撬拨复位克氏针操作简便、出血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有效保证了恢复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术 经皮撬拨复位克氏针固定术 跟骨骨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跟骨舌形骨折经皮撬拨复位石膏外固定47例 被引量:1
9
作者 朱辉 王继雄 戴亮 《甘肃中医》 2007年第5期40-40,共1页
跟骨舌形骨折为跟骨骨折中常见的一型,我院自1999年10月至2003年2月,运用斯氏针经皮撬拨复位结合石膏外固定治疗此型患者47例,经临床观察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关键词 骨折 跟骨 经皮撬拨复位 石膏固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跗骨窦入路螺钉固定与经皮撬拨复位固定在Sanders Ⅲ型跟骨骨折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比较
10
作者 杨耀华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1年第35期6620-6623,共4页
目的探讨跗骨窦入路螺钉固定与经皮撬拨复位固定在SandersⅢ型跟骨骨折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0月至2020年4月上蔡县人民医院收治的86例跟骨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门诊单双号分为A组(单号)和B组(双号),各43例。A组接受经... 目的探讨跗骨窦入路螺钉固定与经皮撬拨复位固定在SandersⅢ型跟骨骨折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0月至2020年4月上蔡县人民医院收治的86例跟骨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门诊单双号分为A组(单号)和B组(双号),各43例。A组接受经皮撬拨复位固定治疗,B组经跗骨窦入路螺钉固定治疗。记录两组手术指标,比较治疗前、治疗后3个月跟骨形态和足部功能(采用Maryland足功能评分标准评估),记录术后并发症。结果A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均较B组短,术中出血量较B组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两组Bohler角、Gissane角大于治疗前,且B组大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两组Maryland评分高于治疗前,且B组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跗骨窦入路螺钉固定治疗SandersⅢ型跟骨骨折患者在骨形态和足部功能方面效果更好,而经皮撬拨复位固定治疗SandersⅢ型跟骨骨折患者可减少术中出血量,缩短手术及住院时间,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跟骨骨折 跗骨窦入路螺钉固定 经皮撬拨复位固定 足部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撬拨复位治疗跟骨骨折
11
作者 方晓东 张美荣 《中国民间疗法》 2008年第4期10-10,共1页
关键词 经皮撬拨复位 跟骨骨折 复位治疗 跟距关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跟骨骨折患者进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的效果分析 被引量:1
12
作者 陈波 《当代医药论丛》 2020年第3期104-105,共2页
目的:探讨对跟骨骨折患者进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的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2月至2018年12月期间德江县民族中医院收治的78例跟骨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这些患者分为对照组(n=39)和观察组(n=39)。在两组患者入院后,对对照组患者进行经... 目的:探讨对跟骨骨折患者进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的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2月至2018年12月期间德江县民族中医院收治的78例跟骨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这些患者分为对照组(n=39)和观察组(n=39)。在两组患者入院后,对对照组患者进行经皮撬拨复位外固定术,对观察组患者进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然后比较两组患者手术的效果。结果:手术后,观察组患者患侧足部运动功能的优良率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对跟骨骨折患者进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的效果较为理想,可有效地提高其患侧足部的运动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跟骨骨折 切开复位内固定术 经皮撬拨复位外固定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种手术方案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的临床疗效及对机体内环境的影响 被引量:15
13
作者 白宏 唐世技 +2 位作者 郑义 黄伟 金锋 《生物医学工程与临床》 CAS 2020年第5期544-549,共6页
目的比较经皮撬拨复位空心螺钉、小切口结合微钢板内固定和微创跗骨窦入路内固定术治疗SandersⅡ、Ⅲ型跟骨关节内骨折的疗效及对机体内环境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9月至2019年6月在淮北市中医医院收治的90例SandersⅡ、Ⅲ型闭合性跟骨... 目的比较经皮撬拨复位空心螺钉、小切口结合微钢板内固定和微创跗骨窦入路内固定术治疗SandersⅡ、Ⅲ型跟骨关节内骨折的疗效及对机体内环境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9月至2019年6月在淮北市中医医院收治的90例SandersⅡ、Ⅲ型闭合性跟骨关节内骨折患者,其中男性72例,女性18例;年龄25~65岁,平均年龄41.62岁;左侧43例,右侧47例;高处坠落伤71例,车祸12例,其他原因7例。Sanders分型Ⅱ型47例,Ⅲ型43例;受伤至手术时间2~8 d,平均受伤至手术时间(3.50±0.34) d。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空心钉组、微钢板组、跗骨窦组,其中空心钉组给予经皮撬拨复位空心螺钉进行手术治疗;微钢板组给予小切口结合微钢板内固定;跗骨窦组给予微创跗骨窦入路内固定术。术后完成6个月随访,比较3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和完全下地负重时间,术前、术后均测量B觟hler角和Gissane角,按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足部评分系统评价疗效。采用免疫比浊仪法检测各组患者术前和术后1周血清中IgG、IgM、IgA水平。结果空心钉组术中出血量为(14.54±1.36) mL,均低于微钢板组[(29.35±3.20) mL]和跗骨窦组[(29.41±3.17) mL];空心钉组切口长度为(1.21±0.07) cm,均低于微钢板组[(4.36±0.35) cm]和跗骨窦组[(4.40±0.37) cm];而术中透视次数为(4.27±0.34)次,均高于微钢板组[(3.69±0.37)次]和跗骨窦组[(2.22±0.24)次],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空心钉组术后1个月和6个月跟骨宽度为(32.25 cm±3.24 cm、32.44 cm±2.87 cm),分别高于微钢板组[(27.29±3.36) cm、(27.38±2.73) cm]和跗骨窦组[(27.36±3.35) cm、(27.29±2.66) cm];Gissane角为(34.48°±3.88°、35.16°±3.25°),均高于微钢板组(31.54°±3.93°、31.59°±3.36°)和跗骨窦组(31.37°±3.68°、31.33°±3.29°),而B觟hler角为(111.14°±8.33°、111.18°±8.39°),均低于微钢板组(115.21°±8.28°、115.60°±9.20°)和跗骨窦组(115.35°±8.31°、115.65°±9.21°),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跗骨窦组AOFAS评分优良率高于其他两组(93.3%vs 80.0%、86.7%;P <0.05)。3组术前血清IgG、IgM、IgA水平无明显差异(P> 0.05);术后1周空心钉组IgM、IgA分别为(1.12±0.08) g/L、(0.87±0.07) g/L,均低于微钢板组[(1.24±0.11) g/L、(0.95±0.10) g/L]和跗骨窦组[(1.21±0.10) g/L、(0.99±0.11) g/L],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横斜型小切口微钢板固定和跗骨窦切口固定均可获得较好的力学稳定性,降低损伤,减少术中透视次数,改善术后关节功能,是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的首选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跗骨窦 空心螺钉 跟骨骨折 踝关节 经皮撬拨复位空心螺钉内固定 微钢板内固定 微创跗骨窦入路内固定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