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经皮心内膜肥厚室间隔射频消融术的临临床床应应用用现状与展望 被引量:6
1
作者 贾玉和 华伟 +1 位作者 姚焰 张澍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CAS 2021年第4期381-384,共4页
经皮心内膜室间隔射频消融术是近几年兴起的一种针对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新的非药物治疗方法。它的核心技术是利用心腔内三维超声导管将真正的梗阻区描记出来,同时结合心内电生理标测技术,将心脏传导束,包括HIS束、左束支及其分支等标记... 经皮心内膜室间隔射频消融术是近几年兴起的一种针对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新的非药物治疗方法。它的核心技术是利用心腔内三维超声导管将真正的梗阻区描记出来,同时结合心内电生理标测技术,将心脏传导束,包括HIS束、左束支及其分支等标记出来,然后利用目前通用的盐水灌注压力感知导管对梗阻区进行射频消融,造成急性期梗阻区心肌顿抑,中期(1~3个月)瘢痕形成,远期消融区心肌萎缩从而一定程度上缓解流出道梗阻程度,又最大程度避免损伤心脏传导束。本文欲对其应用现状和体会作一简短评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心内膜室间隔射频消融术 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 消融术 心腔内超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1例经皮心肌内室间隔射频消融术治疗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的近期疗效分析 被引量:3
2
作者 陈奇童 肖红艳 +2 位作者 何俊 王亚红 陶凉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CAS 2022年第6期546-550,共5页
目的 评估经皮心肌内室间隔射频消融术治疗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12月至2021年06月于武汉科技大学附属武汉亚洲心脏病医院行经皮心肌内室间隔射频消融术治疗的11例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患者,其中男性8例,女性3... 目的 评估经皮心肌内室间隔射频消融术治疗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12月至2021年06月于武汉科技大学附属武汉亚洲心脏病医院行经皮心肌内室间隔射频消融术治疗的11例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患者,其中男性8例,女性3例,年龄26~73岁,平均(45.27±12.67)岁,所有患者术前均使用β-受体阻滞剂和/或钙离子拮抗剂治疗后症状未控制,且术前左心室流出道峰值压差(LVOT-PG)(94.73±40.88)mmHg,通过各项指标的变化评估手术疗效。结果 手术时间120~515 min,平均(228.64±112.63)min;术后住重症监护室(ICU)时间15.75~55.42 h,平均(23.42±3.65)h;术后住院时间2.73~16.96 d,平均(7.62±1.13)d。与术前相比,出院时室间隔厚度(IVS)和左心室流出道峰值压差(LOVT-PG)明显下降[(1.82±0.11)cm比(2.27±0.36)cm,P<0.05;(36.00±26.88)mmHg比(94.73±40.88)mmHg,P<0.05]。与术后即刻相比,出院时肌钙蛋白I(cTIn)和N末端B型脑钠肽原(NT-proBNP)明显降低[(1.88±1.90)ng/L比(40.20±26.38)ng/L,P<0.05;(843.04±496.05)ng/L比(1719.25±1135.92)ng/L,P<0.05]。与出院时相比,出院后1个月和6个月出院时IVS变化和LOVT-PG下降无统计学意义[(1.70±0.12)cm和(1.50±0.09)cm比(1.82±0.11)cm,P>0.05;(24.25±6.48)mmHg和(22.43±5.25)mmHg比(36.00±26.88)mmHg,P>0.05];出院后1个月和6个月cTIn、NT-proBNP及左心房内径(LA)、左心室内径(LV)、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变化均无统计学意义。术后二尖瓣反流情况改善或轻度反流,SAM消失。本组1例患者因术后并发症而死亡。结论 经皮心肌内室间隔射频消融术创伤小,可有效解除肥厚性心肌病患者流出道梗阻,缓解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和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 经皮心肌内间隔消融术 疗效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房颤动介入术后医源性房间隔缺损右向左分流发生情况及其临床影响的研究
3
作者 葛纯猛 宁彬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8,共4页
目的探讨心房颤动(房颤)患者介入治疗中行房间隔穿刺术后造成医源性房间隔缺损(iASD)的右向左分流(RLS)发生情况及影响因素,并分析其与新发偏头痛之间的相关性,为相关临床事件的预防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22年11月至2023年3月阜阳... 目的探讨心房颤动(房颤)患者介入治疗中行房间隔穿刺术后造成医源性房间隔缺损(iASD)的右向左分流(RLS)发生情况及影响因素,并分析其与新发偏头痛之间的相关性,为相关临床事件的预防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22年11月至2023年3月阜阳市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收治的行房颤介入手术[包括导管射频消融术(RFCA)、经皮左心耳封堵术(LAAC)、“一站式”(RFCA+LAAC)手术]的患者54例,根据术后48 h内iASD是否存在RLS分为RLS组24例与非RLS组30例,收集2组一般临床资料及超声指标,分析RLS的发生情况和影响因素,以及术后3个月内新发偏头痛情况。结果所有患者术后iASD均出现左向右分流,24例(44.44%)患者出现RLS,iASD为(5.12±0.80)mm。随访3个月,2组新发偏头痛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LS组年龄、持续性房颤比例、iASD尺寸大于非RL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iASD尺寸是发生RLS的危险因素(OR=2.245,95%CI:1.040~4.846,P=0.040)。结论房颤介入治疗术后iASD出现RLS较为常见,与患者早期出现新发偏头痛无相关性,iASD尺寸是发生RLS的危险因素。同时,iASD在血流动力学及临床事件方面的影响应予以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颤动 间隔缺损 消融术 危险因素 经皮左心耳封堵术 医源性房间隔缺损 右向左分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律失常
4
《国外科技资料目录(医药卫生)》 1999年第4期33-34,共2页
9912093 中药治疗心律不齐:改善期外收缩[日]/福村基典//日医师会志.-1997,118(5).-RK~641 冀医情9912094 各种室上性和室性心律不齐的治愈性经皮导管剥离:第1个5年187例效果/Kobayashi Y//日医大志.-1997,64(6).-546~565
关键词 心律不齐 中药治疗 阵发性上性心动过速 期外收缩 心律失常 导管消融术 医师 经皮 心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