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6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手舟骨骨折应用经皮微创Herbert钉固定术治疗的临床效果评估
1
作者 李清洋 《中国实用医药》 2025年第13期31-34,共4页
目的 讨论经皮微创Herbert钉固定术应用在手舟骨骨折患者治疗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70例手舟骨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手术方式不同分为参照组和试验组,每组35例。参照组给予切开复位普通松质骨加压螺钉固定术治疗,试验组应用经皮... 目的 讨论经皮微创Herbert钉固定术应用在手舟骨骨折患者治疗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70例手舟骨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手术方式不同分为参照组和试验组,每组35例。参照组给予切开复位普通松质骨加压螺钉固定术治疗,试验组应用经皮微创Herbert钉固定术治疗。比较两组腕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腕关节功能、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试验组腕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97.14%比参照组的80.00%高(P<0.05)。术前,两组疼痛、功能、屈曲/伸展活动度、握力评分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两组疼痛、功能、屈曲/伸展活动度、握力评分均较术前提高,且试验组高于参照组(P<0.05)。试验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2.86%低于参照组的17.14%(P<0.05)。结论 手舟骨骨折应用经皮微创Herbert钉固定术治疗,可提高患者腕关节功能恢复效果。此种手术方案对降低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风险,促进其预后作用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舟骨骨折 经皮Herbert钉固定 腕关节功能 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显微外科技术联合闭合复位外固定架固定在四肢骨折合并血管损伤中的应用价值研究
2
作者 胡永生 王艳杰 谢忠存 《中国实用医药》 2025年第14期15-19,共5页
目的探讨显微外科技术联合闭合复位外固定架固定在四肢骨折合并血管损伤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92例四肢骨折合并血管损伤患者,按随机对照原则分为对照组(46例)与实验组(46例)。对照组采用显微外科技术+可吸收螺钉内固定治疗,实验组采... 目的探讨显微外科技术联合闭合复位外固定架固定在四肢骨折合并血管损伤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92例四肢骨折合并血管损伤患者,按随机对照原则分为对照组(46例)与实验组(46例)。对照组采用显微外科技术+可吸收螺钉内固定治疗,实验组采用显微外科技术+闭合复位外固定架固定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效果,康复指标,术前及术后1 d的疼痛程度,术前及术后8周的生化指标[碱性磷酸酶(ALP)、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实验组手术优良率(86.96%)高于对照组(69.57%)(P<0.05)。实验组开始活动时间、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关节功能恢复时间分别为(6.13±1.48)d、(13.57±2.06)d、(12.32±1.94)周、(13.64±1.76)周,短于对照组的(10.89±2.46)d、(19.63±3.28)d、(16.79±2.36)周、(18.13±2.18)周(P<0.05)。术后1 d,两组疼痛程度均轻于术前,且实验组轻于对照组(P<0.05)。术后8周,两组ALP、CRP、IL-6水平均高于术前,但实验组ALP(86.92±11.46)U/L、CRP(36.74±5.62)mg/L、IL-6(124.53±11.76)ng/ml低于对照组的(97.38±12.51)U/L、(42.76±5.39)mg/L、(139.64±12.58)ng/ml(P<0.05)。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4.35%低于对照组的21.74%(P<0.05)。结论显微外科技术与闭合复位外固定架固定相结合,可有效降低四肢骨折合并血管损伤患者的疼痛程度,改善生化指标,缩短康复时间,提高手术效果,且并发症发生率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肢骨折 血管损伤 外科技术 闭合复位 固定固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拉鲁肽联合二甲双胍对经皮微创螺钉内固定术治疗踝关节骨折合并糖尿病患者血糖、胰岛功能的影响
3
作者 谢龙兵 《北方药学》 2025年第2期69-71,共3页
目的:观察踝关节骨折合并糖尿病患者经皮微创螺钉内固定术治疗期间采取利拉鲁肽联合二甲双胍治疗,对其血糖、胰岛功能的影响。方法:筛选2021年9月至2022年9月本院收治踝关节合并糖尿病患者80例,均行经皮微创螺钉内固定术,采用随机数字... 目的:观察踝关节骨折合并糖尿病患者经皮微创螺钉内固定术治疗期间采取利拉鲁肽联合二甲双胍治疗,对其血糖、胰岛功能的影响。方法:筛选2021年9月至2022年9月本院收治踝关节合并糖尿病患者80例,均行经皮微创螺钉内固定术,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对照组(40例)采用二甲双胍治疗,观察组(40例)采用二甲双胍联合利拉鲁肽治疗。根据血糖指标、胰岛功能及临床疗效对两组进行评价。结果:治疗后,两组各项血糖指标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 IR)低于治疗前,胰岛素分泌指数(HOMAβ)高于治疗前(P<0.05),观察组HOMA IR、HOMAβ均较对照组改善更明显(P<0.05)。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利拉鲁肽联合二甲双胍在经皮微创螺钉内固定术治疗踝关节骨折合并糖尿病的患者中,能够稳定血糖,促进胰岛功能改善,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踝关节骨折 糖尿病 经皮螺钉内固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微创脊柱内固定系统治疗创伤性胸腰段骨折的临床效果分析
4
作者 刘思法 谷长增 刘宁波 《中国实用医药》 2025年第2期54-57,共4页
目的探讨创伤性胸腰段骨折患者采取经皮微创脊柱内固定系统进行治疗的效果及其对患者炎症因子以及椎体功能的影响。方法72例创伤性胸腰段骨折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36例。对照组以切开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手术治疗,... 目的探讨创伤性胸腰段骨折患者采取经皮微创脊柱内固定系统进行治疗的效果及其对患者炎症因子以及椎体功能的影响。方法72例创伤性胸腰段骨折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36例。对照组以切开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手术治疗,研究组患者实施经皮微创脊柱内固定系统治疗。对比两组患者Cobb角、伤椎前缘高度比值、疼痛情况、应激指标[皮质醇(Cor)、磷酸肌酸激酶(CK)、前列腺素E_(2)(PGE_(2))]水平、炎症因子[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1β(IL-1β)]水平。结果治疗后,研究组患者Cobb角(8.25±1.42)°低于对照组的(11.41±2.14)°,伤椎前缘高度比值(91.65±16.84)%高于对照组的(73.07±15.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疼痛评分(3.32±0.71)分低于对照组的(4.70±0.8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Cor(171.39±22.73)ng/ml、CK(178.64±19.14)U/L、PGE_(2)(82.01±21.67)μg/L均低于对照组的(200.88±30.53)ng/ml、(250.98±22.16)U/L、(95.47±26.46)μ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CRP(7.52±0.95)mg/L、TNF-α(40.03±6.91)pg/ml、IL-1β(20.02±3.10)pg/ml均低于对照组的(12.04±1.42)mg/L、(47.02±8.81)pg/ml、(25.02±4.25)p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微创脊柱内固定系统对创伤性胸腰段骨折患者的治疗效果较好,可改善术后的应激反应、疼痛情况、炎症情况,帮助患者更好地恢复椎体功能,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脊柱内固定系统 伤性胸腰段骨折 治疗效果 炎症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微创闭合复位与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踝关节骨折的临床效果分析 被引量:13
5
作者 陶锋 《中国实用医药》 2017年第20期74-75,共2页
目的探讨经皮微创闭合复位与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踝关节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38例踝关节骨折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9例。对照组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观察组行经皮微创闭合复位内固定治疗,比较两组手术出血量、手... 目的探讨经皮微创闭合复位与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踝关节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38例踝关节骨折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9例。对照组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观察组行经皮微创闭合复位内固定治疗,比较两组手术出血量、手术操作时间、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术后随访1年,采取Baird-Jackson评分标准对患者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进行评定。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手术出血量相对减少,手术操作时间、住院时间及骨折愈合时间均缩短,且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1年,观察组优良率为89.4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7.8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踝关节骨折患者采取经皮微创闭合复位内固定治疗的效果较好,具有创伤小、手术时间短、骨折愈合快、术后并发症少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踝关节骨折 经皮微创闭合复位内固定 切开复位内固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微创椎弓根螺钉闭合复位内固定术与开放椎弓根螺钉复位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效果比较 被引量:6
6
作者 石辉辉 熊明月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0年第31期5855-5857,共3页
目的比较经皮微创椎弓根螺钉闭合复位内固定术与开放椎弓根螺钉复位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骨折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0月至2019年10月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120例胸腰椎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方案分为A组与B组,各60例... 目的比较经皮微创椎弓根螺钉闭合复位内固定术与开放椎弓根螺钉复位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骨折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0月至2019年10月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120例胸腰椎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方案分为A组与B组,各60例。A组接受经皮微创椎弓根螺钉闭合复位内固定术,B组接受开放椎弓根螺钉复位内固定术,比较两组手术相关指标(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术前及术后1个月影像学参数(矢状位参数、椎体高度、Cobb角)、腰椎功能[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术后不同时段疼痛程度[视觉模拟评分量表(VAS)评分]、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A组切口长度小于B组,术中出血量少于B组,住院时间短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两组矢状位参数、椎体高度、Cobb角均高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A组ODI指数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 d、1个月,A组VAS评分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0)与对照组[5.00%(3/6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微创椎弓根螺钉闭合复位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骨折效果确切,相较于开放椎弓根螺钉复位内固定术,可进一步减轻手术创伤,改善腰椎功能,降低疼痛程度,安全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腰椎骨折 经皮椎弓根螺钉闭合复位 开放椎弓根螺钉复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微创闭合复位与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踝关节骨折的临床疗效比较探讨 被引量:21
7
作者 鲜文峰 《中国实用医药》 2016年第23期66-67,共2页
目的对踝关节骨折的有效内固定治疗方式进行比较研究。方法 66例踝关节骨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3例。观察组行经皮微创闭合复位治疗,对照组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对两组患者治疗后的踝关节功能评分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进行... 目的对踝关节骨折的有效内固定治疗方式进行比较研究。方法 66例踝关节骨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3例。观察组行经皮微创闭合复位治疗,对照组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对两组患者治疗后的踝关节功能评分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的踝关节功能评分为(86.72±3.78)分优于对照组的(75.33±4.0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6.06%低于对照组的24.2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踝关节骨折患者进行治疗时,可将经皮微创闭合复位作为一种有效的治疗方式,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踝关节骨折 经皮闭合复位 切开复位内固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微创手术联合Bunnell缝合法治疗新鲜闭合性跟腱断裂的效果研究
8
作者 宋磊 张树立 顾怀增 《中国实用医药》 2024年第1期56-59,共4页
目的研究新鲜闭合性跟腱断裂患者应用经皮微创手术联合Bunnell缝合法的治疗效果。方法48例新鲜闭合性跟腱断裂患者,参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22例)和实验组(26例)。对照组采用传统开放手术+Bunnell缝合法治疗,实验组采用经皮微创手术... 目的研究新鲜闭合性跟腱断裂患者应用经皮微创手术联合Bunnell缝合法的治疗效果。方法48例新鲜闭合性跟腱断裂患者,参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22例)和实验组(26例)。对照组采用传统开放手术+Bunnell缝合法治疗,实验组采用经皮微创手术+Bunnell缝合法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手术相关指标及术后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实验组治疗优良率92.31%高于对照组的68.1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术中出血量(32.32±2.12)ml少于对照组的(56.04±3.76)ml,切口长度(2.24±0.54)cm以及手术时间(31.23±1.43)min均短于对照组的(12.32±2.21)cm、(62.43±2.15)min,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术后不良事件发生率3.85%低于对照组的31.8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经皮微创手术联合Bunnell缝合法治疗新鲜闭合性跟腱断裂可获得良好的效果,能够有效改善术中各项指标,降低术后不良事件发生率,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 Bunnell缝合法 新鲜闭合性跟腱断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微创闭合复位术与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踝关节骨折的疗效对比 被引量:4
9
作者 李健 《当代医药论丛》 2021年第4期55-56,共2页
目的:对比用经皮微创闭合复位术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踝关节骨折的疗效。方法:选取2019年3月至2020年6月期间合肥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105例踝关节骨折患者作为研究的对象。将这105例患者分为闭合组和切开组。使用经皮微创闭合复位术... 目的:对比用经皮微创闭合复位术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踝关节骨折的疗效。方法:选取2019年3月至2020年6月期间合肥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105例踝关节骨折患者作为研究的对象。将这105例患者分为闭合组和切开组。使用经皮微创闭合复位术对闭合组患者进行治疗,使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对切开组患者进行治疗。治疗结束后,比较两组患者术中的出血量、术毕至首次下床活动的时间、术后2周时踝关节功能的评分和对治疗效果的满意率。结果:闭合组患者术中的出血量少于切开组患者,其术毕至首次下床活动的时间短于切开组患者,其术后2周时踝关节功能的评分高于切开组患者,P<0.05。闭合组患者对治疗效果的满意率高于切开组患者,P<0.05。结论:与使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踝关节骨折相比,使用经皮微创闭合复位术治疗踝关节骨折可有效地减少患者术中的出血量,缩短其术后康复的时间,促进其踝关节功能的恢复,提高其对治疗效果的满意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闭合复位 切开复位内固定 对比 踝关节骨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闭合复位有限切开微创钢板内固定治疗SandersⅡ~Ⅳ型闭合性跟骨骨折疗效观察 被引量:2
10
作者 常振超 《中国医学工程》 2019年第10期87-89,共3页
目的观察经皮闭合复位有限切开微创钢板内固定治疗SandersⅡ~Ⅳ型闭合性跟骨骨折疗效。方法选取该院SandersⅡ~Ⅳ型闭合性跟骨骨折患者68例(2017年6月至2018年7月),根据手术方案不同分为观察组(n=34)与常规组(n=34)。常规组实施外侧&quo... 目的观察经皮闭合复位有限切开微创钢板内固定治疗SandersⅡ~Ⅳ型闭合性跟骨骨折疗效。方法选取该院SandersⅡ~Ⅳ型闭合性跟骨骨折患者68例(2017年6月至2018年7月),根据手术方案不同分为观察组(n=34)与常规组(n=34)。常规组实施外侧"L"形切口切开复位内固定,观察组实施经皮闭合复位有限切开微创钢板内固定。对比两组围手术基本情况、足跟功能恢复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住院天数及手术用时较常规组短,术中失血量较常规组少(P<0.05);观察组术后6个月优良率(94.12%)高于常规组(76.47%),且并发症发生率(8.82%)低于常规组(32.35%)(P<0.05)。结论经皮闭合复位有限切开微创钢板内固定应用于SandersⅡ~Ⅳ型闭合性跟骨骨折患者,可显著减少术中失血量,缩短术后康复时间,恢复足跟功能,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闭合复位有限切开钢板内固定 SandersⅡ~Ⅳ型 闭合性跟骨骨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闭合复位带锁髓内钉内固定术与经皮微创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术治疗胫骨骨折的效果对比 被引量:4
11
作者 黄建泉 《当代医药论丛》 2018年第12期84-85,共2页
目的:分析与比较用闭合复位带锁髓内钉内固定术与经皮微创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术治疗胫骨骨折的效果。方法:选择南宁市第九人民医院收治的50例胫骨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手术方法的不同,将这些患者分为A组和B组。对B组患者进行闭合... 目的:分析与比较用闭合复位带锁髓内钉内固定术与经皮微创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术治疗胫骨骨折的效果。方法:选择南宁市第九人民医院收治的50例胫骨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手术方法的不同,将这些患者分为A组和B组。对B组患者进行闭合复位带锁髓内钉内固定术,对A组患者进行经皮微创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术,然后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和各项临床指标。结果:与A组患者相比,治疗后B组患者术后住院的时间和骨折端愈合的时间均更短(P<0.05),其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更低(P<0.05)。两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胫骨骨折患者进行闭合复位带锁髓内钉内固定术与经皮微创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术均可取得良好的效果。但对该病患者进行闭合复位带锁髓内钉内固定术可缩短其住院的时间和骨折端愈合的时间,降低其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闭合复位带锁髓内钉内固定 经皮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 胫骨骨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微创接骨板与传统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对胫骨远端骨折患者并发症的影响对比 被引量:15
12
作者 骆永锋 龚劲纯 +3 位作者 吴俊 陈晓军 杨成佐 邓剑君 《中国医药科学》 2018年第4期238-241,共4页
目的探讨经皮微创接骨板与传统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对胫骨远端骨折患者并发症的影响对比。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胫骨远端骨折患者106例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手术方法的不同分为传统组(n=50)和经皮组(n=56)。... 目的探讨经皮微创接骨板与传统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对胫骨远端骨折患者并发症的影响对比。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胫骨远端骨折患者106例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手术方法的不同分为传统组(n=50)和经皮组(n=56)。传统组患者采用传统切开复位内固定术进行治疗,经皮组采用经皮微创接骨板固定术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切口大小、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住院时间;采用踝关节评分Kofoed评分评价两组患者术前术后的疼痛、功能及活动度情况;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优良率,观察两组患者术后的并发症情况。结果经皮组的手术切口、术中出血量均小于传统组(P<0.05);经皮组的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传统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Kofoed评分均改善,但经皮组术后的疼痛、功能及活动度评分均优于传统组(P<0.05);经皮组手术优良率为92.85%(52/56)明显高于传统组80.00%(40/50)(P<0.05);经皮组1例患者出现皮下血肿,传统组3例患者出现骨折延迟愈合,2例出现皮下血肿,2例皮肤坏死,术后经皮组并发症发生率1.78%(1/56)明显低于传统组14.00%(7/50)(P<0.05)。结论经皮微创接骨板固定术可加快胫骨远端骨折患者骨折愈合的速度,促进其关节功能的恢复,有利于患者进行早期关节功能锻炼,并发症少,提高术后患者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接骨板 切开复位内固定 胫骨远端骨折 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微创内固定与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肱骨近端骨折效果观察 被引量:4
13
作者 杨庆 王荣生 《华夏医学》 CAS 2016年第3期54-57,共4页
目的:探讨经皮微创内固定与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40例肱骨近端骨折患者随机分为微创组和切开复位组,分别给予经皮微创内固定和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治疗情况,肩关节恢复情况及术后并发... 目的:探讨经皮微创内固定与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40例肱骨近端骨折患者随机分为微创组和切开复位组,分别给予经皮微创内固定和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治疗情况,肩关节恢复情况及术后并发症。结果:微创组患者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及骨折愈合时间及Neer评分、术后6个月VAS评分下降程度均优于切开复位组患者,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微创内固定治疗肱骨近端骨折创伤小,术中出血量少,缩短住院和骨折愈合时间,加快肩关节功能恢复,缓解患者术后疼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内固定 切开复位内固定 肱骨近端骨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传统复位内固定术与经皮微创内固定术治疗四肢骨折的效果对比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郑泓 翁天才 +1 位作者 纪木强 梁泳聪 《中国实用医药》 2021年第14期92-94,共3页
目的研究对比传统复位内固定术与经皮微创内固定术治疗四肢骨折的效果。方法54例四肢骨折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比组,各27例。对比组采用传统复位内固定术治疗,观察组采用经皮微创内固定术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术后... 目的研究对比传统复位内固定术与经皮微创内固定术治疗四肢骨折的效果。方法54例四肢骨折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比组,各27例。对比组采用传统复位内固定术治疗,观察组采用经皮微创内固定术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术后疼痛评分及骨折愈合时间。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2.59%显著高于对比组的70.3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并发症发生率3.70%显著低于对比组的22.2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第1、3、7天的疼痛评分均显著低于对比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骨折愈合时间为(3.03±1.24)个月,明显短于对比组的(4.89±1.46)个月,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四肢骨折治疗过程中,经皮微创内固定术治疗方案比传统复位内固定术治疗方案更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复位内固定 经皮内固定 四肢骨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传统切开复位内固定与经皮微创钢板内固定术治疗Pilon Ⅲ型骨折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3
15
作者 郭刚 《中国实用医药》 2014年第19期136-137,共2页
目的对比分析传统切开复位内固定术(ORIF)与经皮微创钢板内固定术(MIPPO)治疗PilonⅢ型骨折的临床疗效,为临床治疗PilonⅢ型骨折提供借鉴。方法 PilonⅢ型骨折患者60例,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0例采用MIPPO术,治疗组采用ORIF术,对比... 目的对比分析传统切开复位内固定术(ORIF)与经皮微创钢板内固定术(MIPPO)治疗PilonⅢ型骨折的临床疗效,为临床治疗PilonⅢ型骨折提供借鉴。方法 PilonⅢ型骨折患者60例,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0例采用MIPPO术,治疗组采用ORIF术,对比分析两组疗效。结果治疗组术后踝关节症状以及功能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更符合PilonⅢ型骨折生物力学特征,治疗效果更佳,可较好促进髁部功能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ILON Ⅲ型骨折 经皮钢板内固定 切开复位内固定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限切开复位经皮微创固定胫骨下段骨折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2
16
作者 詹平 戴闽 +3 位作者 李明军 张斌 聂涛 于小龙 《江西中医药》 2016年第12期34-36,共3页
目的 : 分析有限切开复位经皮微创固定在治疗胫骨下段骨折中的疗效方法 : 选择53例胫骨下段闭合性新鲜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闭合复位经皮内固定组A组(29例),有限切开复位微创固定组B组(24例),评价两组临床指标包括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 目的 : 分析有限切开复位经皮微创固定在治疗胫骨下段骨折中的疗效方法 : 选择53例胫骨下段闭合性新鲜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闭合复位经皮内固定组A组(29例),有限切开复位微创固定组B组(24例),评价两组临床指标包括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患肢术后下地承重时间、住院天数、骨折愈合时间、畸形成角度;采用Johner-Wruhs评分及Olerud-Molander评分标准对末次随访时的胫骨干骨折疗效和踝关节功能进行评价;比较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 B组骨折愈合时间、胫骨干成角畸形优于A组(P<0.05),A组术中出血量较B组少(P<0.05)。但两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患肢下地活动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与B组比较,Johner-Wruhs、Olerud-Molander评分优良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无内固定外露、切口皮肤坏死切口感染等并发症。A组患者骨折延迟愈合发生率和B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有限切开复位内固定并不增加对骨折端血运破坏,但能达到更好的骨折复位及骨面接触,更有利于骨折愈合。胫骨畸形成角度数和骨折愈合时间优于闭合复位内固定组,且不增加并发症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骨下段骨折 有限切开 经皮固定 MIPPO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D打印联合经皮微创钢板内固定术在骨盆前环损伤中的应用
17
作者 周东 吴舒婷 +3 位作者 郭卫中 王磊 李铖嵩 苏郁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815-819,共5页
目的探讨3D打印联合经皮微创钢板内固定术(minimally invasive percutaneous plate osteosynthesis,MIPPO)治疗骨盆前环损伤的初步临床效果。方法2017年12月~2023年7月我们采用3D打印联合MIPPO治疗骨盆前环损伤15例,术前3D打印建立实体... 目的探讨3D打印联合经皮微创钢板内固定术(minimally invasive percutaneous plate osteosynthesis,MIPPO)治疗骨盆前环损伤的初步临床效果。方法2017年12月~2023年7月我们采用3D打印联合MIPPO治疗骨盆前环损伤15例,术前3D打印建立实体模型,体外模拟手术精准预弯钢板及设计螺钉数量、方向及长度,然后沿骨盆前环骨膜下通道置入术前体外模拟手术已预弯好的内固定物,内外侧切口分别置入术前已规划好的螺钉固定。结果15例均顺利完成手术,无神经、血管损伤等并发症。手术时间(162.9±63.1)min,切口总长度(13.5±2.2)cm,术中透视次数(5.5±1.0)次,术中出血量(456.7±272.5)ml。骨折愈合时间(17.5±1.8)周。15例随访(15.2±3.9)月,Majeed功能评分由术前(18.3±2.3)分显著提高至术后6个月(86.3±6.0)分(t=-47.313,P=0.000);骨折复位Matta影像学标准:优14例,可1例,优良率93.3%(14/15)。结论3D打印联合MIPPO治疗骨盆前环损伤可取得良好的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盆前环损伤 3D打印 经皮钢板内固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微创钢板内固定术治疗胫骨中下段骨折的临床预后分析
18
作者 刘庆良 《中国实用医药》 2024年第14期63-65,共3页
目的评价经皮微创钢板内固定术治疗胫骨中下段骨折的临床预后。方法选择胫骨中下段骨折患者68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实验组(34例,实施经皮微创钢板内固定术治疗)与对照组(34例,实施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 目的评价经皮微创钢板内固定术治疗胫骨中下段骨折的临床预后。方法选择胫骨中下段骨折患者68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实验组(34例,实施经皮微创钢板内固定术治疗)与对照组(34例,实施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骨痂形成时间与骨折愈合时间及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实验组总有效率97.06%高于对照组的73.53%(P<0.05)。实验组骨痂形成时间(4.33±1.22)周、骨折愈合时间(11.22±2.33)周均短于对照组的(6.55±2.11)、(17.66±3.44)周(P<0.05)。实验组不良事件发生率2.94%低于对照组的20.59%(P<0.05)。结论胫骨中下段骨折选择经皮微创钢板内固定术治疗能够提升临床疗效,加快患者的康复速度,减少相关不良事件的发生,安全性较好,具有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科 经皮钢板内固定 胫骨骨折 切开复位内固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微创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的临床效果
19
作者 徐德 《中国社区医师》 2024年第4期43-45,共3页
目的:探讨经皮微创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3月—2022年5月临沂市沂水县人民医院收治的62例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投掷硬币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1例。对照组实施开放椎弓根螺... 目的:探讨经皮微创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3月—2022年5月临沂市沂水县人民医院收治的62例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投掷硬币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1例。对照组实施开放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研究组实施经皮微创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比较两组影像学指标、疼痛程度、手术指标。结果:术前,两组Cobb角、椎体前缘高度、椎体矢状面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Cobb角小于术前,且研究组小于对照组,两组椎体前缘高度、椎体矢状面指数高于术前,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两组疼痛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疼痛评分低于术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切口长度小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引流量少于对照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经皮微创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的临床效果较好,可恢复骨折处脊柱结构,减轻患者疼痛,且切口小,术中出血量少,术后恢复速度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 开放椎弓根螺钉内固定 胸腰段脊柱骨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臂外固定架联合经皮穿针固定治疗老年C1型桡骨远端骨折的近期临床疗效 被引量:1
20
作者 沈润斌 李国梁 +3 位作者 刘小平 陈康 韩广普 赵建勇 《中国骨伤》 2025年第1期25-30,共6页
目的:探讨闭合复位单臂外固定架联合经皮穿针固定治疗老年Cl型桡骨远端骨折的近期临床疗效。方法:自2022年12月至2023年12月治疗老年C1型桡骨远端骨折病例60例,其中男9例,女51例;年龄65~84(72.69±8.14)岁;左侧18例,右侧42例;摔伤55... 目的:探讨闭合复位单臂外固定架联合经皮穿针固定治疗老年Cl型桡骨远端骨折的近期临床疗效。方法:自2022年12月至2023年12月治疗老年C1型桡骨远端骨折病例60例,其中男9例,女51例;年龄65~84(72.69±8.14)岁;左侧18例,右侧42例;摔伤55例,车祸伤5例。根据手术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手法复位单臂外固定架固定,男4例,女26例;年龄(72.54±8.67)岁;身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为(20.61±2.17)kg·m^(-2);左侧10例,右侧20例;摔伤27例,车祸伤3例。观察组采用手法复位单臂外固定架联合经皮穿针固定,男5例,女25例;年龄(72.76±7.23)岁;BMI(20.82±2.03)kg·m^(-2);左侧8例,右侧22例;摔伤28例,车祸伤2例。记录并比较两组术前及术后2 d、12周桡骨高度、尺偏角、掌倾角变化及腕关节患者自行评分量表(patient-rated wrist evaluation,PRWE),比较两组测量结果。结果:两组病例均顺利完成手术,无严重并发症。60例均获得随访,时间12~20(14.50±2.78)周。两组术后2d及12周同术前比较桡骨高度、掌倾角、尺偏角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术后2 d时两组间桡骨高度、掌倾角、尺偏角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术后12周时两组间桡骨高度、掌倾角、尺偏角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2 d及12周PRWE评分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术后2 d时两组间PRWE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术后12周时两组间PRWE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闭合复位单臂外固定架联合经皮穿针固定可提高C1型桡骨远端骨折固定的可靠性,阶段性拆除固定装置更有利于腕关节功能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闭合复位 经皮穿针 单臂外固定 老年桡骨远端骨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