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分析微创内固定支架经皮微创内固定技术治疗对C型老年桡骨远端骨折患者腕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2012年5月至2016年5月期间在我们医院骨科就诊的C型老年桡骨远端骨折患者136例,分为微创内固定支架经皮微创内固定技术组(试验组...目的分析微创内固定支架经皮微创内固定技术治疗对C型老年桡骨远端骨折患者腕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2012年5月至2016年5月期间在我们医院骨科就诊的C型老年桡骨远端骨折患者136例,分为微创内固定支架经皮微创内固定技术组(试验组)和外固定组(对照组),各68例,利用腕关节Gartland-Werley评分标准评价患者手术后的临床效果,最后通过SPSS 20.0统计学软件对本次研究所得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试验组的背甚度高于对照组(75.4±12.72 vs. 66.5±9.04),试验组的掌屈度高于对照组(61.27±9.43 vs. 53.51±5.82),试验组的旋前度高于对照组(77.01±7.34 vs. 69.24±4.61),试验组的旋后度高于对照组(73.76±8.22 vs. 62.36±5.46),试验组的Gartland-Werley评分低于对照组(2.36±1.24 vs. 8.61±6.69),两组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创内固定支架经皮微创内固定技术治疗C型老年桡骨远端骨折患者过程中,骨内固定效果更好,腕关节功能恢复更快,术后并发症发生概率更小,值得推广应用。展开更多
文摘目的分析微创内固定支架经皮微创内固定技术治疗对C型老年桡骨远端骨折患者腕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2012年5月至2016年5月期间在我们医院骨科就诊的C型老年桡骨远端骨折患者136例,分为微创内固定支架经皮微创内固定技术组(试验组)和外固定组(对照组),各68例,利用腕关节Gartland-Werley评分标准评价患者手术后的临床效果,最后通过SPSS 20.0统计学软件对本次研究所得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试验组的背甚度高于对照组(75.4±12.72 vs. 66.5±9.04),试验组的掌屈度高于对照组(61.27±9.43 vs. 53.51±5.82),试验组的旋前度高于对照组(77.01±7.34 vs. 69.24±4.61),试验组的旋后度高于对照组(73.76±8.22 vs. 62.36±5.46),试验组的Gartland-Werley评分低于对照组(2.36±1.24 vs. 8.61±6.69),两组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创内固定支架经皮微创内固定技术治疗C型老年桡骨远端骨折患者过程中,骨内固定效果更好,腕关节功能恢复更快,术后并发症发生概率更小,值得推广应用。
文摘目的:对经皮导管介入封堵术、直视修补术和经胸微创封堵术3种治疗小儿室间隔缺损(ventricular septal defect,VSD)的手术方式进行回顾性对比分析以有助于VSD手术方式的合理化选择。方法:2011年1月1日至2011年12月31日在我院分别行经皮导管介入封堵术(介入组,n=123)、直视修补术(直视组,n=104)和经胸微创封堵术(微创组,n=23)的VSD患儿共250例,比较3组的手术时间、输血量、术后机械通气时间、术后重症监护室(intensive care unit,ICU)监护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成功率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直视组手术时间、输血量、术后机械通气时间、术后ICU监护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明显大于介入组和微创组(P<0.001)。介入组无需输血、机械通气和ICU监护;微创组手术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明显长于介入组(P<0.001)。3组手术成功率和主要并发症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别(P>0.05)。结论:3种手术方式均是治疗VSD安全、有效的方法。应充分评估病情,根据不同的手术适应证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