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9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经皮微创脊柱内固定系统治疗创伤性胸腰段骨折的临床效果分析
1
作者 刘思法 谷长增 刘宁波 《中国实用医药》 2025年第2期54-57,共4页
目的探讨创伤性胸腰段骨折患者采取经皮微创脊柱内固定系统进行治疗的效果及其对患者炎症因子以及椎体功能的影响。方法72例创伤性胸腰段骨折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36例。对照组以切开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手术治疗,... 目的探讨创伤性胸腰段骨折患者采取经皮微创脊柱内固定系统进行治疗的效果及其对患者炎症因子以及椎体功能的影响。方法72例创伤性胸腰段骨折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36例。对照组以切开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手术治疗,研究组患者实施经皮微创脊柱内固定系统治疗。对比两组患者Cobb角、伤椎前缘高度比值、疼痛情况、应激指标[皮质醇(Cor)、磷酸肌酸激酶(CK)、前列腺素E_(2)(PGE_(2))]水平、炎症因子[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1β(IL-1β)]水平。结果治疗后,研究组患者Cobb角(8.25±1.42)°低于对照组的(11.41±2.14)°,伤椎前缘高度比值(91.65±16.84)%高于对照组的(73.07±15.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疼痛评分(3.32±0.71)分低于对照组的(4.70±0.8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Cor(171.39±22.73)ng/ml、CK(178.64±19.14)U/L、PGE_(2)(82.01±21.67)μg/L均低于对照组的(200.88±30.53)ng/ml、(250.98±22.16)U/L、(95.47±26.46)μ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CRP(7.52±0.95)mg/L、TNF-α(40.03±6.91)pg/ml、IL-1β(20.02±3.10)pg/ml均低于对照组的(12.04±1.42)mg/L、(47.02±8.81)pg/ml、(25.02±4.25)p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微创脊柱内固定系统对创伤性胸腰段骨折患者的治疗效果较好,可改善术后的应激反应、疼痛情况、炎症情况,帮助患者更好地恢复椎体功能,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微创脊柱内固定系统 伤性胸腰段骨折 治疗效果 炎症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微创脊柱内固定系统治疗创伤性胸腰段脊柱骨折的效果 被引量:4
2
作者 许腾飞 《当代医药论丛》 2020年第10期100-102,共3页
目的:探讨使用经皮微创脊柱内固定系统对创伤性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7年4月至2019年4月在重庆市高新区人民医院进行治疗的56例创伤性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随机分为甲组(n=28)和乙组(n=28)。使用后入路椎弓根... 目的:探讨使用经皮微创脊柱内固定系统对创伤性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7年4月至2019年4月在重庆市高新区人民医院进行治疗的56例创伤性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随机分为甲组(n=28)和乙组(n=28)。使用后入路椎弓根钉内固定术对甲组患者进行治疗。使用经皮微创脊柱内固定系统对乙组患者进行治疗。然后,比较两组患者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量表的评分、视觉模拟评分法(VAS)的评分、术中的出血量、手术切口的长度、进行手术的时间、住院的时间及骨折端愈合的时间。结果:治疗后3个月、6个月,乙组患者ODI量表的评分和VAS的评分均低于甲组患者,P<0.05。治疗后,乙组患者术中的出血量少于甲组患者,P<0.05;乙组患者手术切口的长度、进行手术的时间、住院的时间及骨折端愈合的时间均短于甲组患者,P<0.05。结论:使用经皮微创脊柱内固定系统对创伤性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进行治疗,可减少其术中的出血量,减轻其疼痛感,促使其较快地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伤性胸腰段脊柱骨折 经皮微创脊柱内固定系统 临床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手舟骨骨折应用经皮微创Herbert钉固定术治疗的临床效果评估
3
作者 李清洋 《中国实用医药》 2025年第13期31-34,共4页
目的 讨论经皮微创Herbert钉固定术应用在手舟骨骨折患者治疗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70例手舟骨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手术方式不同分为参照组和试验组,每组35例。参照组给予切开复位普通松质骨加压螺钉固定术治疗,试验组应用经皮... 目的 讨论经皮微创Herbert钉固定术应用在手舟骨骨折患者治疗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70例手舟骨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手术方式不同分为参照组和试验组,每组35例。参照组给予切开复位普通松质骨加压螺钉固定术治疗,试验组应用经皮微创Herbert钉固定术治疗。比较两组腕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腕关节功能、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试验组腕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97.14%比参照组的80.00%高(P<0.05)。术前,两组疼痛、功能、屈曲/伸展活动度、握力评分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两组疼痛、功能、屈曲/伸展活动度、握力评分均较术前提高,且试验组高于参照组(P<0.05)。试验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2.86%低于参照组的17.14%(P<0.05)。结论 手舟骨骨折应用经皮微创Herbert钉固定术治疗,可提高患者腕关节功能恢复效果。此种手术方案对降低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风险,促进其预后作用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舟骨骨折 经皮Herbert钉固定 腕关节功能 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拉鲁肽联合二甲双胍对经皮微创螺钉内固定术治疗踝关节骨折合并糖尿病患者血糖、胰岛功能的影响
4
作者 谢龙兵 《北方药学》 2025年第2期69-71,共3页
目的:观察踝关节骨折合并糖尿病患者经皮微创螺钉内固定术治疗期间采取利拉鲁肽联合二甲双胍治疗,对其血糖、胰岛功能的影响。方法:筛选2021年9月至2022年9月本院收治踝关节合并糖尿病患者80例,均行经皮微创螺钉内固定术,采用随机数字... 目的:观察踝关节骨折合并糖尿病患者经皮微创螺钉内固定术治疗期间采取利拉鲁肽联合二甲双胍治疗,对其血糖、胰岛功能的影响。方法:筛选2021年9月至2022年9月本院收治踝关节合并糖尿病患者80例,均行经皮微创螺钉内固定术,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对照组(40例)采用二甲双胍治疗,观察组(40例)采用二甲双胍联合利拉鲁肽治疗。根据血糖指标、胰岛功能及临床疗效对两组进行评价。结果:治疗后,两组各项血糖指标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 IR)低于治疗前,胰岛素分泌指数(HOMAβ)高于治疗前(P<0.05),观察组HOMA IR、HOMAβ均较对照组改善更明显(P<0.05)。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利拉鲁肽联合二甲双胍在经皮微创螺钉内固定术治疗踝关节骨折合并糖尿病的患者中,能够稳定血糖,促进胰岛功能改善,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踝关节骨折 糖尿病 经皮螺钉内固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微创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的临床效果
5
作者 徐德 《中国社区医师》 2024年第4期43-45,共3页
目的:探讨经皮微创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3月—2022年5月临沂市沂水县人民医院收治的62例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投掷硬币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1例。对照组实施开放椎弓根螺... 目的:探讨经皮微创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3月—2022年5月临沂市沂水县人民医院收治的62例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投掷硬币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1例。对照组实施开放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研究组实施经皮微创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比较两组影像学指标、疼痛程度、手术指标。结果:术前,两组Cobb角、椎体前缘高度、椎体矢状面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Cobb角小于术前,且研究组小于对照组,两组椎体前缘高度、椎体矢状面指数高于术前,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两组疼痛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疼痛评分低于术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切口长度小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引流量少于对照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经皮微创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的临床效果较好,可恢复骨折处脊柱结构,减轻患者疼痛,且切口小,术中出血量少,术后恢复速度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 开放椎弓根螺钉内固定 胸腰段脊柱骨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0例经皮微创脊柱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分析 被引量:11
6
作者 尚福亮 陈华 +1 位作者 李斌 李广庆 《中国实用医药》 2016年第33期75-76,共2页
目的分析胸腰椎骨折患者行经皮微创脊柱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60例胸腰椎骨折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临床常规的4钉内固术进行治疗,实验组患者采用经皮微创脊柱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 目的分析胸腰椎骨折患者行经皮微创脊柱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60例胸腰椎骨折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临床常规的4钉内固术进行治疗,实验组患者采用经皮微创脊柱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开始自主活动时间美国脊髓损伤协会(ASIA)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为10.0%(3/3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43.3%(13/3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微创脊柱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效果明显,疗效显著,患者术后恢复快,能大幅度降低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脊柱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 胸腰椎骨折 临床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微创脊柱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对胸腰椎骨折的治疗效果 被引量:10
7
作者 刘春雷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19年第7期1223-1225,共3页
目的探讨经皮微创脊柱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在胸腰椎骨折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81例胸腰椎骨折患者,依据手术术式分为两组,对照组(40例)接受常规4钉内固定治疗,观察组(41例)接受经皮微创脊柱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比较两组手... 目的探讨经皮微创脊柱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在胸腰椎骨折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81例胸腰椎骨折患者,依据手术术式分为两组,对照组(40例)接受常规4钉内固定治疗,观察组(41例)接受经皮微创脊柱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情况[术中出血量、自主活动时间、住院天数、术后3个月胸腰椎功能(ASIA)评分]及手术前后Cobb角、伤椎前缘高度变化情况,并统计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术中出血量减少,术后自主活动时间及住院天数缩短,术后3个月ASIA评分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观察组患者Cobb角小于对照组,伤椎前缘高度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4.88%(2/41),低于对照组的22.50%(9/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微创脊柱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术中出血少,术后并发症少,可改善患者Cobb角、伤椎前缘高度及胸腰椎功能,缩短其自主活动时间和住院天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腰椎骨折 经皮脊柱椎弓根钉棒系统 内固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胸腰椎骨折行经皮微创脊柱椎弓根钉棒系统附加伤椎内固定的疗效 被引量:4
8
作者 杨民坤 《中国实用医药》 2015年第25期52-53,共2页
目的探究胸腰椎骨折行经皮微创脊柱椎弓根钉棒系统附加伤椎内固定的疗效。方法 102例胸腰椎骨折患者,按照数字图表法分成研究组与对照组,各51例。对照组采取传统开放性手术固定治疗,研究组患者采用经皮微创脊柱椎弓根钉棒系统附加伤椎... 目的探究胸腰椎骨折行经皮微创脊柱椎弓根钉棒系统附加伤椎内固定的疗效。方法 102例胸腰椎骨折患者,按照数字图表法分成研究组与对照组,各51例。对照组采取传统开放性手术固定治疗,研究组患者采用经皮微创脊柱椎弓根钉棒系统附加伤椎内固定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前后创伤及手术情况。结果两组手术后凸Cobb角、椎体前缘高度和椎间隙高度较手术前分别明显减少、上升、上升,研究组术中出血量、术后疼痛度、住院时间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微创脊柱椎弓根钉棒系统附加伤椎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疗效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腰椎骨折 经皮脊柱椎弓根钉棒系统 伤椎内固定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微创脊柱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效果 被引量:2
9
作者 余绍金 邓世归 原卓敏 《中国实用医药》 2021年第30期88-90,共3页
目的观察胸腰椎骨折患者应用经皮微创脊柱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的效果。方法80例胸腰椎骨折患者,采用简单随机化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观察组采用经皮微创脊柱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治... 目的观察胸腰椎骨折患者应用经皮微创脊柱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的效果。方法80例胸腰椎骨折患者,采用简单随机化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观察组采用经皮微创脊柱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疗效、治疗前后的胸腰椎功能评分、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85.00%高于对照组的55.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胸腰椎功能评分(9.2±0.4)分高于对照组的(7.5±0.7)分,VAS评分(3.3±0.4)分低于对照组的(5.2±0.6)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10.00%低于对照组的35.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胸腰椎骨折患者应用经皮微创脊柱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的效果明显,并发症较少,且能有效缓解患者的疼痛,进而促进其胸腰椎功能的恢复,值得临床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腰椎骨折 经皮 椎弓根钉棒系统 视觉模拟评分法 胸腰椎功能 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微创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对胸腰椎脊柱骨折患者术后疼痛及预后的影响探讨 被引量:3
10
作者 杨鑫 刘山林 +1 位作者 刘海龙 李瑞琪 《中国实用医药》 2021年第5期85-87,共3页
目的探究经皮微创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对胸腰椎脊柱骨折患者术后疼痛及预后的影响。方法 72例胸腰椎脊柱骨折患者,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6例。对照组采用开放式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观察组采用经皮微创椎弓根螺钉内固定... 目的探究经皮微创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对胸腰椎脊柱骨折患者术后疼痛及预后的影响。方法 72例胸腰椎脊柱骨折患者,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6例。对照组采用开放式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观察组采用经皮微创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情况、疼痛程度、功能障碍指数、伤椎前缘高度、矢状面指数和后凸Cobb’s角。结果观察组手术切口长度(61.38±2.44)cm、术中出血量(95.31±23.38)ml、术后引流量(14.67±3.12)ml及VAS评分(2.16±0.65)分均优于对照组的(122.32±3.08)cm、(276.32±41.54)ml、(165.19±36.35)ml、(3.78±0.8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前,两组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伤椎前缘高度、矢状面指数和后凸Cobb s’角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后,观察组功能障碍指数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伤椎前缘高度、矢状面指数和后凸Cobb’s角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胸腰椎脊柱骨折患者采用经皮微创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可减少手术创伤,减轻疼痛,其远期效果与开放式手术相当,值得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腰椎脊柱骨折 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 开放式椎弓根螺钉内固定 术后疼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D打印联合经皮微创钢板内固定术在骨盆前环损伤中的应用
11
作者 周东 吴舒婷 +3 位作者 郭卫中 王磊 李铖嵩 苏郁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815-819,共5页
目的探讨3D打印联合经皮微创钢板内固定术(minimally invasive percutaneous plate osteosynthesis,MIPPO)治疗骨盆前环损伤的初步临床效果。方法2017年12月~2023年7月我们采用3D打印联合MIPPO治疗骨盆前环损伤15例,术前3D打印建立实体... 目的探讨3D打印联合经皮微创钢板内固定术(minimally invasive percutaneous plate osteosynthesis,MIPPO)治疗骨盆前环损伤的初步临床效果。方法2017年12月~2023年7月我们采用3D打印联合MIPPO治疗骨盆前环损伤15例,术前3D打印建立实体模型,体外模拟手术精准预弯钢板及设计螺钉数量、方向及长度,然后沿骨盆前环骨膜下通道置入术前体外模拟手术已预弯好的内固定物,内外侧切口分别置入术前已规划好的螺钉固定。结果15例均顺利完成手术,无神经、血管损伤等并发症。手术时间(162.9±63.1)min,切口总长度(13.5±2.2)cm,术中透视次数(5.5±1.0)次,术中出血量(456.7±272.5)ml。骨折愈合时间(17.5±1.8)周。15例随访(15.2±3.9)月,Majeed功能评分由术前(18.3±2.3)分显著提高至术后6个月(86.3±6.0)分(t=-47.313,P=0.000);骨折复位Matta影像学标准:优14例,可1例,优良率93.3%(14/15)。结论3D打印联合MIPPO治疗骨盆前环损伤可取得良好的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盆前环损伤 3D打印 经皮钢板内固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微创钢板内固定术治疗胫骨中下段骨折的临床预后分析
12
作者 刘庆良 《中国实用医药》 2024年第14期63-65,共3页
目的评价经皮微创钢板内固定术治疗胫骨中下段骨折的临床预后。方法选择胫骨中下段骨折患者68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实验组(34例,实施经皮微创钢板内固定术治疗)与对照组(34例,实施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 目的评价经皮微创钢板内固定术治疗胫骨中下段骨折的临床预后。方法选择胫骨中下段骨折患者68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实验组(34例,实施经皮微创钢板内固定术治疗)与对照组(34例,实施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骨痂形成时间与骨折愈合时间及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实验组总有效率97.06%高于对照组的73.53%(P<0.05)。实验组骨痂形成时间(4.33±1.22)周、骨折愈合时间(11.22±2.33)周均短于对照组的(6.55±2.11)、(17.66±3.44)周(P<0.05)。实验组不良事件发生率2.94%低于对照组的20.59%(P<0.05)。结论胫骨中下段骨折选择经皮微创钢板内固定术治疗能够提升临床疗效,加快患者的康复速度,减少相关不良事件的发生,安全性较好,具有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科 经皮钢板内固定 胫骨骨折 切开复位内固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微创脊柱椎弓根钉棒固定治疗无神经损伤的胸腰椎骨折的效果分析 被引量:10
13
作者 孟仪 于一民 刘沂 《中国实用医药》 2020年第4期71-73,共3页
目的探讨经皮微创脊柱椎弓根钉棒固定治疗无神经损伤的胸腰椎骨折的效果。方法 100例无神经损伤的胸腰椎骨折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和经皮微创治疗组。常规治疗组患者采用常规椎弓根切开螺钉固定手术治疗,经皮微创治疗组患者采用经皮... 目的探讨经皮微创脊柱椎弓根钉棒固定治疗无神经损伤的胸腰椎骨折的效果。方法 100例无神经损伤的胸腰椎骨折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和经皮微创治疗组。常规治疗组患者采用常规椎弓根切开螺钉固定手术治疗,经皮微创治疗组患者采用经皮微创脊柱椎弓根钉棒固定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疼痛评分、关节功能评分、椎体前缘高度比、椎体Cobb角及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住院时间、术后引流量、术后负重时间、术后骨折愈合时间、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疼痛评分、关节功能评分、椎体前缘高度比以及椎体Cobb角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疼痛评分低于本组治疗前,关节功能评分、椎体前缘高度比高于本组治疗前,椎体Cobb角小于本组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经皮微创治疗组患者疼痛评分(1.21±0.21)分低于常规治疗组的(3.14±0.26)分,关节功能评分(96.21±2.11)分、椎体前缘高度比(92.12±5.21)%高于常规治疗组的(84.68±2.17)分、(84.68±5.78)%,椎体Cobb角(6.11±1.02)°小于常规治疗组的(8.15±1.9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皮微创治疗组患者手术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少于常规治疗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后负重时间、术后骨折愈合时间均短于常规治疗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皮微创治疗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6.00%,低于常规治疗组的22.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无神经损伤的胸腰椎骨折患者实施经皮微创脊柱椎弓根钉棒固定手术治疗可获得较好效果,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预后,加速骨折的愈合,减少失血和引流量,减轻疼痛和更好恢复椎体高度以及Cobb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脊柱椎弓根钉棒固定 无神经损伤 胸腰椎骨折 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微创与传统开放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老年胸腰段脊柱压缩性骨折患者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35
14
作者 赵漓波 胡文山 《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 2018年第10期757-761,共5页
目的对比经皮微创与传统开放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技术治疗老年胸腰段脊柱压缩性骨折患者的疗效。方法入选2013年6月至2017年2月解放军总医院海南分院骨科收治的老年胸腰段脊柱压缩骨折患者245例。依据手术方式分为2组:微创手术组(n=126)和... 目的对比经皮微创与传统开放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技术治疗老年胸腰段脊柱压缩性骨折患者的疗效。方法入选2013年6月至2017年2月解放军总医院海南分院骨科收治的老年胸腰段脊柱压缩骨折患者245例。依据手术方式分为2组:微创手术组(n=126)和传统手术组(n=119)。比较2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费用、切口长度等围术期参数。术后随访至少6个月并测量伤椎前缘高度、Cobb角和矢状位指数。采用SPSS 18. 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依据数据类型,组间比较分别采用t检验或χ2检验。结果与传统手术组患者相比,微创手术组患者的手术时间[(95. 2±16. 3) vs(126. 5±39. 0) min]和住院时间[(10. 8±4. 0) vs (22. 5±13. 6) d]显著缩短,术中出血量[(82. 7±39. 9) vs (327. 2±143. 1) ml]、术后引流量[(33. 5±15. 8) vs (301. 5±110. 8) ml]、住院费用[(5. 1±0. 3)×104vs (5. 7±0. 2)×104RMB yuan]和切口长度[(9. 3±0. 6) vs (12. 8±1. 9) cm]也显著减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 05)。与手术前相比,2组患者手术后的伤椎椎体前缘高度[微创手术组:(11. 2±7. 3) vs (20. 1±3. 3) mm;传统手术组:(12. 2±7. 6) vs (21. 7±2. 4) mm]、Cobb角[微创手术组:(14. 0±6. 8)°vs (4. 3±1. 8)°;传统手术组:(14. 8±7. 0)°vs (4. 6±2. 8)°]和矢状位指数[微创手术组:(64. 5±12. 6)%vs (93. 8±13. 9)%;传统手术组:(63. 8±13. 8)%vs (95. 0±9. 6)%]均得到显著改善(均P <0. 05)。结论与传统开放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技术相比,采用经皮微创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老年胸腰段脊柱压缩性骨折患者的疗效确切,且手术时间短、住院时间短、手术切口小、术中出血量少和住院费用少,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人 经皮 胸腰段脊柱 压缩骨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微创脊柱内固定治疗对创伤性胸腰椎骨折患者外周血TNF-α、MCP及PGE2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13
15
作者 高霖 谢勇辉 +1 位作者 陈诚 周坤 《临床误诊误治》 CAS 2023年第6期99-102,共4页
目的 探究经皮微创脊柱内固定治疗对创伤性胸腰椎骨折患者外周血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单核细胞趋化蛋白(MCP)及前列腺素E2(PGE2)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8年7月—2021年8月收治创伤性胸腰椎骨折152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案不... 目的 探究经皮微创脊柱内固定治疗对创伤性胸腰椎骨折患者外周血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单核细胞趋化蛋白(MCP)及前列腺素E2(PGE2)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8年7月—2021年8月收治创伤性胸腰椎骨折152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分为对照组74例(给予Wiltse入路手术治疗)和观察组78例(给予经皮微创脊柱内固定治疗)。比较2组手术相关指标,手术前后TNF-α、MCP、PGE2水平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变化,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手术总时间长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术后住院时间及骨折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P<0.01)。术后1、3、7 d, 2组TNF-α、MCP及PGE2水平均较术前明显升高,但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1周、3个月、6个月,2组ODI评分均较术前明显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为2.56%(2/78)低于对照组10.81%(8/74)(P<0.05)。结论 经皮微创脊柱内固定治疗可明显降低创伤性胸腰椎骨折患者外周血TNF-α、MCP及PGE2水平,促进患者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骨折 伤性胸腰椎骨折 经皮脊柱内固定 肿瘤坏死因子-α 单核细胞趋化蛋白 前列腺素E2 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 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微创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分析 被引量:5
16
作者 杜鸣华 范金花 《中国实用医药》 2019年第35期74-76,共3页
目的分析评价胸腰椎骨折患者采用经皮微创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术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80例胸腰椎骨折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手术治疗,治疗组患者实施经皮微创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术治疗。比较两组... 目的分析评价胸腰椎骨折患者采用经皮微创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术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80例胸腰椎骨折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手术治疗,治疗组患者实施经皮微创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临床治疗效果、伤口感染发生情况及治疗前后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结果治疗组患者的住院时间(9.5±2.5)h、手术时间(52.5±10.1)min均短于对照组的(15.7±3.0)h、(75.0±8.2)min,术中出血量(63.8±20.0)ml少于对照组的(160.0±17.4)ml,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5.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的伤口感染发生率为7.5%,均低于对照组的2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VA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治疗组患者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胸腰椎骨折患者经皮微创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术治疗效果显著,可更好促进身体恢复,也可有效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在临床中具有重要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 胸腰椎骨折 视觉模拟评分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限切开结合经皮微创接骨板内固定技术治疗胫骨远端骨折 被引量:20
17
作者 侯国进 周方 +5 位作者 田耘 姬洪全 张志山 郭琰 吕扬 杨钟玮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21-125,共5页
目的比较经皮微创接骨板内固定技术(minimally invasive percutaneous plate osteosynthesis,MIPPO)与有限切开结合MIPPO技术治疗胫骨远端1/3关节外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18年12月我院胫骨远端关节外骨折77例,MIPP... 目的比较经皮微创接骨板内固定技术(minimally invasive percutaneous plate osteosynthesis,MIPPO)与有限切开结合MIPPO技术治疗胫骨远端1/3关节外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18年12月我院胫骨远端关节外骨折77例,MIPPO组25例,有限切开结合MIPPO组52例,随访1年以上。比较2组术中透视次数、术后正位踝穴角、无痛负重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末次随访时踝关节屈伸活动度、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merican Orthopedic Foot and Ankle Society,AOFAS)评分及并发症。结果MIPPO组较有限切开结合MIPPO组术中透视次数平均增加约2次[(10.5±2.4)次vs.(8.7±2.5)次,t=2.845,P=0.006]。随访时间(20.3±6.6)月。2组各1例局部蜂窝组织炎(P=0.547)。MIPPO组1例内固定断裂术后1个月行翻修手术(P=0.325)。2组正位踝穴角、无痛负重时间、骨折影像学愈合时间、末次随访时踝关节屈伸活动度及AOF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有限切开复位能直视确保复位质量,且不增加切口相关并发症,同时减少医患放射线暴露,是治疗胫骨远端1/3关节外骨折的安全、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骨远端骨折 经皮接骨板内固定技术 有限切开 腓骨骨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经皮微创椎弓根钉内固定术治疗创伤性脊柱骨折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1
18
作者 吴波 《当代医药论丛》 2019年第20期27-28,共2页
目的:探讨用经皮微创椎弓根钉内固定术治疗创伤性脊柱骨折的效果.方法:将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期间淮安市淮安医院收治的80例创伤性脊柱骨折患者平均分为参照组和研究组.对参照组患者进行开放式椎弓根钉内固定术,对研究组患者进行经皮... 目的:探讨用经皮微创椎弓根钉内固定术治疗创伤性脊柱骨折的效果.方法:将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期间淮安市淮安医院收治的80例创伤性脊柱骨折患者平均分为参照组和研究组.对参照组患者进行开放式椎弓根钉内固定术,对研究组患者进行经皮微创椎弓根钉内固定术.然后比较两组患者手术的效果.结果:研究组患者手术中的出血量少于参照组患者,P<0.05;其手术的时间、住院的时间均短于参照组患者,P<0.05;在手术后其视觉模拟评分法(VAS)的评分、并发症的发生率均低于参照组患者,P<0.05.在手术后6个月,两组患者椎体前缘的高度均长于手术前,P<0.05;其Cobb's角均小于手术前,P<0.05;两组患者椎体前缘的高度、Cobb's角相比,P>0.05.结论:用经皮微创椎弓根钉内固定术治疗创伤性脊柱骨折的效果较为理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放式椎弓根钉内固定 经皮椎弓根钉内固定 伤性脊柱骨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微创钢板固定治疗肱骨干骨折旋转畸形的发生 被引量:5
19
作者 李莹 王呈 +1 位作者 黄强 王满宜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4期5-6,19,共3页
目的总结闭合复位经皮微创钢板固定(MIPO)治疗单侧肱骨干骨折后肱骨旋转畸形的发生情况。方法对24例单侧肱骨干骨折患者采用MIPO方法进行治疗,术后以CT测量患者双侧肱骨头的后倾角,以健侧后倾角作为参考,计算患肢术后肱骨干旋转的角度... 目的总结闭合复位经皮微创钢板固定(MIPO)治疗单侧肱骨干骨折后肱骨旋转畸形的发生情况。方法对24例单侧肱骨干骨折患者采用MIPO方法进行治疗,术后以CT测量患者双侧肱骨头的后倾角,以健侧后倾角作为参考,计算患肢术后肱骨干旋转的角度。结果术后有16例肱骨远端发生外旋,旋转角度14.8°±11.5°;8例远端发生内旋,旋转角度21.9°±15.8°。24例患者总体旋转畸形17.2°±13.2°,9例旋转畸形超过20°,其中4例超过30°。结论闭合复位MIPO技术治疗肱骨干骨折术中要注意肱骨干旋转畸形的发生,闭合复位MIPO方法平均有17.2°旋转畸形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肱骨骨折 经皮内固定 旋转畸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微创钢板内固定技术结合锁定加压钢板与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效果比较 被引量:9
20
作者 余英剑 李桂涛 +3 位作者 洪翔 曹瑞治 刘恒 陈伟全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4年第19期47-50,共4页
目的观察经皮微创钢板内固定(MIPPO)技术结合锁定加压钢板(LCP)方式与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IFF)效果差异,观察患者骨折愈合情况。方法选择2010年1月~2013年10月深圳市龙岗中心医院收治的IFF患者60例,... 目的观察经皮微创钢板内固定(MIPPO)技术结合锁定加压钢板(LCP)方式与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IFF)效果差异,观察患者骨折愈合情况。方法选择2010年1月~2013年10月深圳市龙岗中心医院收治的IFF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各30例。观察组采取MIPPO技术结合LCP方式治疗,对照组采取PFNA治疗。术后两组患者进行系统康复训练,随访1年,根据Harris髋关节评分评估患者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比较两组疗效差异。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出血量、负重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分别为(64.7±11.4)min、(267.9±79.4)mL、(83.4±7.9)d、(17.5±1.1)周,均优于对照组[(79.4±12.1)min、(336.2±84.5)mL、(103.3±9.5)d、(18.9±1.2)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住院天数[(15.9±2.3)d]与对照组[(16.7±2.5)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Harris髋关节评分优22例(73.3%),良5例(16.7%),一般2例(6.7%),差1例(3.3%),对照组分别为16例(53.3%)、5例(16.7%)、5例(16.7%)、4例(13.3%),观察组优良率[90.0%(27/30)]明显优于对照组[70.0%(21/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6.7%(2/30)]与对照组[10.0%(3/3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gt;0.05)。结论 MIPPO技术结合LCP治疗IFF生物力学稳定,有助于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且不良反应少,安全性较高,临床疗效较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钢板内固定技术 锁定加压钢板 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 股骨粗隆间骨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