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T引导下经皮射频消融术治疗小肝癌的效果及对肝功能指标、并发症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3
1
作者 安美仪 张文轩 池元伟 《当代医药论丛》 2024年第5期51-54,共4页
目的:研究CT引导下经皮射频消融术治疗小肝癌的临床疗效及对肝功能指标、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4月—2023年4月期间牡丹江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收治的小肝癌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取行肝动脉化疗栓塞... 目的:研究CT引导下经皮射频消融术治疗小肝癌的临床疗效及对肝功能指标、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4月—2023年4月期间牡丹江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收治的小肝癌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取行肝动脉化疗栓塞术的50例患者设为对照组,取在此基础上行CT引导下经皮射频消融术的50例患者设为观察组。对比两组的临床疗效、肝功能指标、并发症发生率及生活质量。结果:(1)观察组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2)与术前相比,术后1个月两组血清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总胆红素(TBil)、甲胎蛋白异质体3(AFP-L3)、高尔基体蛋白73(GP73)水平均有所降低(P<0.05);术后1个月观察组血清ALT、AST、TBil、AFP-L3、GP73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3)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与术前相比,术后3个月两组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QOLI-74)中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物质生活状态评分均有所升高(P<0.05);术后3个月观察组上述各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小肝癌患者在行肝动脉化疗栓塞术的基础上,应用CT引导下经皮射频消融术治疗能够提高疗效,改善肝功能,提高生活质量,且不会增加并发症的发生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引导下经皮射频消融术 小肝癌 肝功能指标 并发症 肝动脉化疗栓塞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射频消融术与开腹手术治疗原发性中小肝癌的疗效对比 被引量:10
2
作者 史赢 陈金明 张春雨 《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 CAS 2018年第1期13-16,20,共5页
目的:探讨经皮肝癌射频消融术与开腹手术切除治疗直径≤5 cm的原发性肝癌的疗效对比。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2014年12月原发性肝癌患者255例,其中肿瘤≤5 cm 130例,分为观察组(经皮射频消融术)63例和对照组(开腹手术)67例,对比分... 目的:探讨经皮肝癌射频消融术与开腹手术切除治疗直径≤5 cm的原发性肝癌的疗效对比。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2014年12月原发性肝癌患者255例,其中肿瘤≤5 cm 130例,分为观察组(经皮射频消融术)63例和对照组(开腹手术)67例,对比分析两组疗效差异。结果:观察组术后1、3、5年总体生存率为93.7%、69.8%、15.9%,对照组术后1、3、5年总体生存率为92.5%、74.6%、17.9%,两组之间生存期无明显差异,观察组术后1、3、5年无瘤生存期为81.0%、33.3%、1.6%;对照组术后1、3、5年无瘤生存期为88.1%、53.7%、10.4%,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经皮射频消融术相比开腹手术切除治疗原发性中小肝癌具有相近的远期治疗效果,开腹手术的复发率低于射频消融术,经皮射频消融术创伤小、术后并发症少、住院时间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癌 开腹手术 经皮射频消融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注射用奥沙利铂联合B超引导下经皮射频消融术对原发性肝癌患者肝功能及生存率的影响 被引量:3
3
作者 张胜 张璇 饶小惠 《广州医科大学学报》 2019年第5期56-58,69,共4页
目的:探讨注射用奥沙利铂联合B超引导下经皮射频消融术对原发性肝癌(PHC)患者肝功能及生存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9月~2018年3月我院PHC患者68例,按治疗方案分观察组(n=34)、对照组(n=34)。对照组予以B超引导下经皮射频消融术治疗,... 目的:探讨注射用奥沙利铂联合B超引导下经皮射频消融术对原发性肝癌(PHC)患者肝功能及生存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9月~2018年3月我院PHC患者68例,按治疗方案分观察组(n=34)、对照组(n=34)。对照组予以B超引导下经皮射频消融术治疗,观察组予以注射用奥沙利铂联合B超引导下经皮射频消融术治疗。比较两组疗效、治疗前后肝功能[血清谷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总胆红素(TBIL)、谷氨酰转肽酶(GGT)水平]、肝功能(Child)分级,随访1年统计两组生存率。结果:观察组控制率97.06%(33/34)较对照组76.47%(28/34)高(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ALT、TBIL、GGT水平均降低,且观察组较对照组低(P<0.05);治疗后观察组Child分级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生存率96.77%(30/31)较对照组73.33%(22/30)高(P<0.05)。结论:注射用奥沙利铂联合B超引导下经皮射频消融术治疗PHC疗效显著,能有效改善肝功能,提高生存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注射用奥沙利铂 B超引导下经皮射频消融术 原发性肝癌 肝功能 生存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引导下经皮射频消融术治疗直径≤3 cm原发性肝细胞小肝癌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1
4
作者 魏涛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1年第19期3544-3546,共3页
目的分析超声引导下经皮射频消融术(RFA)治疗直径≤3 cm原发性肝细胞小肝癌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安阳市第五人民医院2019年3月至2021年2月收治的114例直径≤3 cm原发性肝细胞小肝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 目的分析超声引导下经皮射频消融术(RFA)治疗直径≤3 cm原发性肝细胞小肝癌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安阳市第五人民医院2019年3月至2021年2月收治的114例直径≤3 cm原发性肝细胞小肝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7例。对照组接受常规切除术治疗,观察组接受超声引导下经皮RFA治疗。对比两组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住院时间、并发症及术前、术后3 d肝功能[谷丙转氨酶(GPT)、谷草转氨酶(GOT)]、术前及术后1个月肿瘤标志物[甲胎蛋白(AFP)、磷脂酰肌醇蛋白聚糖-3(GPC3)、异常凝血酶原(DCP)]水平。结果观察组住院时间、手术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手术出血量少于对照组(P<0.05)。术后3 d,观察组GPT、GOT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1个月,观察组血清DCP、GPC3、AFP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10.53%)较对照组(26.32%)低(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经皮RFA治疗直径≤3 cm原发性肝细胞小肝癌,可缩短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减少手术出血量,保护肝功能,下调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肝细胞小肝癌 超声引导下经皮射频消融术 肝功能 肿瘤标志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超声引导下经皮射频消融术治疗肝癌的效果探析 被引量:1
5
作者 张国栋 《当代医药论丛》 2015年第8期186-187,共2页
目的 :探讨用超声引导下经皮射频消融术治疗肝癌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2010年3月~2013年3月期间我院收治的60例肝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我们将这6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有30例患者。我院使用超声引导下经皮射... 目的 :探讨用超声引导下经皮射频消融术治疗肝癌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2010年3月~2013年3月期间我院收治的60例肝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我们将这6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有30例患者。我院使用超声引导下经皮射频消融术对观察组患者进行治疗,使用传统的开腹手术对对照组患者进行治疗。治疗结束后,比较两组患者在手术后1年内的生存率、癌灶的转移率和发生手术并发症的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在手术后1年内的生存率和癌灶的转移率大体相当,二者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观察组患者在手术后发生腹水、黄疸、剧烈疼痛和发热这四种并发症的几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二者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 :用超声引导下经皮射频消融术治疗肝癌不仅能有效地提高患者1年内的生存率,降低其癌灶的转移率,而且安全性很高。因此,该手术可作为临床上治疗肝癌的优选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癌 超声引导下经皮射频消融术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接纳与承诺疗法在经皮射频消融术患者中的应用 被引量:11
6
作者 段彬 何湘军 +1 位作者 陈欢 俞明霞 《护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6期77-80,共4页
目的探讨接纳与承诺疗法对行经皮射频消融术患者心理弹性与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90例行经皮射频消融术的甲状腺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辅以接纳与承诺疗法进行护理干预,并于干... 目的探讨接纳与承诺疗法对行经皮射频消融术患者心理弹性与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90例行经皮射频消融术的甲状腺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辅以接纳与承诺疗法进行护理干预,并于干预前后采用心理弹性量表评分(CD-RISC)、生命质量测定量表评分(QLQ-C30)以及护理满意度指标进行评价。结果干预1月后,观察组心理弹性中自强、坚韧、乐观维度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生命质量中躯体功能、社会功能、角色功能、情绪功能、认知功能维度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对环境、爱护与关心、技术与护理服务的满意度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针对行经皮射频消融术的甲状腺癌患者采取接纳与承诺疗法进行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心理弹性,提高其生活质量和护理服务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癌 经皮射频消融术 接纳与承诺疗法 心理弹性 生存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接受超声引导下经皮射频消融术的结节性甲状腺肿患者进行围手术期护理的方法 被引量:4
7
作者 张媛媛 《当代医药论丛》 2017年第18期229-230,共2页
目的:探讨对接受超声引导下经皮射频消融术的结节性甲状腺肿患者进行围手术期护理的方法。方法:随机选取近几年在桂林医学院附属医院乳腺甲状腺外科进行超声引导下经皮射频消融术的20例结节性甲状腺肿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均进... 目的:探讨对接受超声引导下经皮射频消融术的结节性甲状腺肿患者进行围手术期护理的方法。方法:随机选取近几年在桂林医学院附属医院乳腺甲状腺外科进行超声引导下经皮射频消融术的20例结节性甲状腺肿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均进行围手术期护理。观察这些患者手术的完成情况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这些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在术后未发生明显的不适和严重的并发症。在这些患者中,有1例患者术后发生了体温升高的情况。该患者的体温在3 d内自行恢复。结论:对行超声引导下经皮射频消融术的结节性甲状腺肿患者进行科学有效的围手术期护理有利于其手术的顺利完成,可保障其进行手术治疗的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 经皮射频消融术 结节性甲状腺肿 围手术期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次手术与经皮射频消融术治疗复发性小肝癌对患者无瘤生存率的影响 被引量:1
8
作者 曾耿华 赖冬梅 +1 位作者 潘伟华 黄腾钦 《湖北民族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2年第4期28-31,共4页
目的观察二次手术与经皮射频消融术治疗复发性小肝癌对患者无瘤生存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选取2018年6月-2021年12月龙岩市第二医院肝胆外科收治的复发性小肝癌(直径2~5 cm)患者60例,依据治疗措施不同将其分为消融组(n=32)、二次手术组(n... 目的观察二次手术与经皮射频消融术治疗复发性小肝癌对患者无瘤生存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选取2018年6月-2021年12月龙岩市第二医院肝胆外科收治的复发性小肝癌(直径2~5 cm)患者60例,依据治疗措施不同将其分为消融组(n=32)、二次手术组(n=28),对比两组手术治疗一般情况、手术前后生化指标变化、并发症、复发率及无瘤生存情况。结果消融组治疗时间、术后住院时间短于二次手术组(P<0.05);消融组术后4周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甲胎蛋白(AFP)低于二次手术组,而白蛋白(ALB)高于二次手术组(P<0.05);两组术后6个月复发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消融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二次手术组(P<0.05);两组术后6个月平均无瘤生存时间、无瘤生存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二次手术与经皮射频消融术治疗复发性小肝癌均有一定疗效,后者有创伤小、肝功能损伤轻、并发症风险低等优势,无瘤生存率相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次手术 经皮射频消融术 复发性小肝癌 无瘤生存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多普勒引导下经皮射频消融术治疗结节性甲状腺肿的护理体会 被引量:6
9
作者 罗欢 邹树芳 《中国社区医师》 2019年第18期144-145,共2页
目的:分析探讨围手术期护理措施对接受超声多普勒引导下经皮射频消融术治疗的结节性甲状腺肿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收治进行超声多普勒引导下经皮射频消融术治疗的结节性甲状腺肿患者54例,均采取围手术期护理措施,观察效果。结果:所有... 目的:分析探讨围手术期护理措施对接受超声多普勒引导下经皮射频消融术治疗的结节性甲状腺肿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收治进行超声多普勒引导下经皮射频消融术治疗的结节性甲状腺肿患者54例,均采取围手术期护理措施,观察效果。结果:所有患者的手术治疗均取得了成功,同时在治疗过程中均未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或并发症,患者术后体温升高1例,但2d后自行恢复;患者手术穿刺点渗血2例,经压迫处理后止血;患者出现术后疼痛1例,经药物治疗后止痛,整体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低,为7.4%。结论:对接受超声多普勒引导下经皮射频消融术治疗的结节性甲状腺肿患者采取围手术期护理的护理效果显著,能够有效保障患者的手术顺利进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多普勒引导 经皮射频消融术 结节性甲状腺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射频消融术与传统手术切除术治疗小肝癌的效果研究 被引量:4
10
作者 李东升 刘苗苗 《中国社区医师》 2019年第19期35-36,共2页
目的:研究经皮射频消融术与传统手术切除术治疗小肝癌的效果。方法:2015年10月-2018年12月收治小肝癌患者11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55例。对照组实施传统手术切除术进行治疗,观察组实施经皮射频消融术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 目的:研究经皮射频消融术与传统手术切除术治疗小肝癌的效果。方法:2015年10月-2018年12月收治小肝癌患者11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55例。对照组实施传统手术切除术进行治疗,观察组实施经皮射频消融术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1个月血清ALT与AST水平、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其无瘤生存时间长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小肝癌患者采用经皮射频消融术比传统手术切除术疗效更佳,可有效加快患者肝功能恢复,降低并发症发生率,缩短患者住院时间,有利于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射频消融术 传统手术切除术 小肝癌 肝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射频消融与手术射频消融术治疗肝脏恶性肿瘤长期疗效的比较 被引量:1
11
作者 张伟 耿小平 《肝胆外科杂志》 2013年第4期244-244,共1页
背景射频消融术(RFA)用于治疗肝细胞性肝癌(HCC)和转移性肝癌已有十多年的历史,并且取得了很好的早期疗效。目前,行RFA术主要通过三种途径:经皮射频消融术、经腹腔镜射频消融术、开腹射频消融术,根据患者不同的情况选择不同的... 背景射频消融术(RFA)用于治疗肝细胞性肝癌(HCC)和转移性肝癌已有十多年的历史,并且取得了很好的早期疗效。目前,行RFA术主要通过三种途径:经皮射频消融术、经腹腔镜射频消融术、开腹射频消融术,根据患者不同的情况选择不同的方式。其中经腹腔镜射频消融术和开腹射频消融术统称为手术射频消融术。初步研究结果表明,在近期疗效上,经皮和经手术射频消融术没有差异,本研究主要探讨二者在长期疗效上的差异。方式对疑似肝癌患者进行血清学及影像学等检查进行诊断。对暂不能确诊的病人,行组织活检来确定病变性质。选取诊断为肝恶性肿瘤的患者,根据病变的大小、位置、肿瘤数目、与周围血管及胆管的关系,确定采用传统肝叶切除术或RFA术治疗。对可采用RFA术治疗的病人,根据病变特点分成经皮射频消融术组和手术射频消融术组。手术由同一专家组完成。术后前瞻性的观测其在2003—2011年间的情况,随访亦由相同的专家组完成。对患者定期进行CT及血清学检查,以观测术后死亡率、肿瘤的完全消融率、术后相关并发症、肿瘤的复发情况(有无复发、数目和大小)、远期生存率。术后并发症根据Clavien.Dindo分类分为I级、Ⅱ级、Ⅲ级,其中I级、Ⅱ级为微小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射频消融术 肝脏恶性肿瘤 长期疗效 手术 治疗 腹腔镜射消融术 血清学检查 术后死亡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疏肝补肾汤联合经皮射频热凝消融术对椎间盘源性腰痛患者疼痛程度和腰椎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5
12
作者 姜培林 张云飞 赵松阳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0年第10期1851-1852,共2页
目的研究疏肝补肾汤联合经皮射频热凝消融术对椎间盘源性腰痛患者疼痛程度和腰椎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6月周口永善医院收治的92例椎间盘源性腰痛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6例。对照组患者接... 目的研究疏肝补肾汤联合经皮射频热凝消融术对椎间盘源性腰痛患者疼痛程度和腰椎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6月周口永善医院收治的92例椎间盘源性腰痛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6例。对照组患者接受经皮射频热凝消融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疏肝补肾汤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于术前及术后1个月采用日本骨科协会评分(JOA)评估腰椎功能,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估疼痛程度。结果观察组治疗优良率(95.65%)高于对照组(80.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两组JOA评分高于术前,观察组JOA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1个月,两组VAS评分低于术前,观察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疏肝补肾汤联合经皮射频热凝消融术治疗椎间盘源性腰痛患者能增强疗效,进一步改善患者腰椎功能,减轻疼痛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间盘源性腰痛 疏肝补肾汤 经皮射热凝消融术 疼痛程度 腰椎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疏肝补肾汤联合经皮射频热凝消融术治疗椎间盘源性腰痛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5
13
作者 郑学檩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0年第24期4477-4479,共3页
目的探讨疏肝补肾汤联合经皮射频热凝消融术治疗椎间盘源性腰痛(DBP)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0月至2019年12月延津县中医院128例DBP患者,按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n=64)和研究组(n=64)。对照组接受经皮射频热凝消融术治疗,研究组接... 目的探讨疏肝补肾汤联合经皮射频热凝消融术治疗椎间盘源性腰痛(DBP)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0月至2019年12月延津县中医院128例DBP患者,按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n=64)和研究组(n=64)。对照组接受经皮射频热凝消融术治疗,研究组接受疏肝补肾汤联合经皮射频热凝消融术治疗。参考Macnab标准评估治疗效果,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后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估患者疼痛程度,采用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分数(JOA)评价腰椎功能,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血清5-羟色胺(5-HT)、前列腺素E2(PGE2)、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结果研究组优良率(92.19%)高于对照组(73.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JOA评分高于对照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研究组血清5-HT、PGE2、IL-6、TNF-α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疏肝补肾汤联合经皮射频热凝消融术治疗DBP效果显著,能有效减轻炎症反应,减少疼痛介质释放,降低疼痛程度,改善患者腰椎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间盘源性腰痛 疏肝补肾汤 经皮射热凝消融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肝穿射频消融联合介入治疗小肝癌与传统的手术切除治疗对照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刘也夫 《中国卫生产业》 2012年第12期94-94,96,共2页
目的比较肝动脉化疗碘油栓塞术(TACE)与射频消融术(RFA)联合介入治疗原发性小肝与传统手术治疗小肝癌的临床效果,为临床制定治疗方法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2月~2009年2月我院采用TACE联合RFA治疗的66例小肝癌患者的临床资料,... 目的比较肝动脉化疗碘油栓塞术(TACE)与射频消融术(RFA)联合介入治疗原发性小肝与传统手术治疗小肝癌的临床效果,为临床制定治疗方法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2月~2009年2月我院采用TACE联合RFA治疗的66例小肝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并以同期采用手术切除治疗的66例患者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12、24、36个月临床复发率和生存率,手术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12、24、36个月临床复发率分别为3.03%、7.58%、12.12%,对照组分别为3.03%、9.09%、13.64%,其中24、36个月复发率两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12、24、36个月生存率分别为100.00%、98.48%、93.94%,对照组分别为100.00%、96.97%、92.42%,其中24个月、36个月生存率两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3.03%,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0.61%,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ACE联合RFA治疗小肝癌疗效确切,并发症发生率低,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介入治疗 经皮射频消融术 原发性小肝癌 手术切除治疗 生存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ACE序贯联合射频消融治疗原发性肝癌疗效观察 被引量:5
15
作者 李本科 《肝胆外科杂志》 2020年第2期129-132,共4页
目的探索TACE序贯联合经皮射频消融(RFA)治疗原发性肝癌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2月至2016年12月于本单位收治的114例病人(原发性肝癌)为观察对象,采用数字表法将所有观察对象随机单盲分成:对照组57例单纯应用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治... 目的探索TACE序贯联合经皮射频消融(RFA)治疗原发性肝癌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2月至2016年12月于本单位收治的114例病人(原发性肝癌)为观察对象,采用数字表法将所有观察对象随机单盲分成:对照组57例单纯应用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治疗,观察组57例行TACE序贯联合经皮射频消融(RFA)治疗.术后均随访2年,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近期疗效、生存率及甲胎蛋白(AFP)下降情况.结果观察组肿瘤完全缓解率为12.28%、部分缓解率为66.66%、稳定率为17.54%,均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1年、2年生存率分别为81.80%、68.42%,对照组1年、2年生存率分别为75.43%、50.87%,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甲胎蛋白下降率为78.94%对照组下降率为49.12%血清AFP下降率组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0.05.结论TACE联合RFA治疗能有效地控制肿瘤的生长,可明显延长患者的生存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动脉化疗栓塞 经皮射频消融术 近期疗效 生存率 甲胎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细胞癌介入治疗术后并发肿瘤溶解综合征的诊断及治疗(附9例报告) 被引量:2
16
作者 王京艳 周霖 +1 位作者 余强 王华明 《山东医药》 CAS 2020年第30期54-56,共3页
目的总结介入术治疗后并发肿瘤溶解综合征(Tumor lysis syndrome,TLS)的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患者的临床特点,并探讨其有效治疗方法。方法收集9例介入术治疗后并发TLS的HCC患者临床资料,作回顾性分析,总结其临床特点... 目的总结介入术治疗后并发肿瘤溶解综合征(Tumor lysis syndrome,TLS)的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患者的临床特点,并探讨其有效治疗方法。方法收集9例介入术治疗后并发TLS的HCC患者临床资料,作回顾性分析,总结其临床特点、诊断及治疗方法。结果9例HCC患者中7例存在门静脉癌栓,均行介入术治疗,其中肝动脉化疗栓塞术7例、经皮射频消融术1例、肝动脉栓塞联合经皮射频消融术1例,对介入术治疗敏感。术后第2天,3例患者出现24 h尿量<400 mL,9例患者血清尿素氮、肌酐、尿酸、钾、磷水平均升高,钙及甲胎蛋白水平降低,确诊为TLS,进行静脉补液水化、应用利尿剂、纠正电解质紊乱、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术后第7天血清各项指标均明显好转。结论肿瘤负荷重、肿瘤对治疗敏感的HCC患者容易并发TLS。尿量减少、肾功能及电解质水平紊乱可诊断TLS。TLS的有效治疗方法为补液、利尿、纠正电解质紊乱、降尿酸及CRRT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癌 肿瘤溶解综合征 肝动脉化疗栓塞术 经皮射频消融术 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