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经皮导管引流对重症急性胰腺炎大鼠胰腺损伤的影响 被引量:4
1
作者 陈光宇 戴睿武 +4 位作者 闫洪涛 陈涛 黎冬暄 郑晓博 汤礼军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32-137,共6页
目的探讨经皮导管引流(percutaneous catheter drainage,PCD)对大鼠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SAP)胰腺损伤的影响及意义。方法 60只Wistar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手术组(仅行开腹手术)、SAP组(逆行胰胆管注射牛磺... 目的探讨经皮导管引流(percutaneous catheter drainage,PCD)对大鼠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SAP)胰腺损伤的影响及意义。方法 60只Wistar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手术组(仅行开腹手术)、SAP组(逆行胰胆管注射牛磺胆酸钠诱导SAP大鼠模型)和PCD治疗组(在SAP组基础上行PCD治疗),每组20只,每组分6、24 h2个时相点,每时相点10只。分别于术后6、24 h取血清及腹水测定TNF-α、IL-1β及淀粉酶、蛋白酶水平,留取胰腺组织制作石蜡切片行光镜下病理检查、免疫组化检测Bcl-2、Bax在胰腺组织的表达以及采用TUNEL染色观察胰腺组织细胞的凋亡指数。结果注射牛磺胆酸钠后大鼠血清淀粉酶、TNF-α、IL-1β在造模后有显著升高(P<0.05),相同时相点的大鼠经PCD治疗后血清及腹水中炎症因子及腹水中蛋白酶含量即有明显下降(P<0.05),光镜病理检查提示PCD治疗组大鼠胰腺病理损伤较未治疗的SAP大鼠明显改善,TUNEL染色可见术后24 h PCD治疗组大鼠胰腺组织细胞凋亡指数较未治疗的SAP组高[(14.6±2.1)vs(2.7±1.5),P<0.05],免疫组化结果提示PCD治疗后Bcl-2表达下调[术后24 h:(10.81±2.16)vs(28.45±5.41),P<0.05]、Bax表达上调[术后24 h:(23.17±4.39)vs(9.64±1.85),P<0.05]。结论 PCD可减轻SAP大鼠胰腺损伤并缓解其病情,其可能机制与引流出富含炎症细胞因子及胰酶等有害物质的腹水从而抑制机体炎症反应促进胰腺组织细胞凋亡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炎 急性坏死性 经皮导管引流 胰腺损伤 凋亡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穿刺引流术在细菌性肝脓肿治疗中的作用 被引量:27
2
作者 徐圣 朱海东 +2 位作者 陈荔 周海峰 滕皋军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81-185,共5页
细菌性肝脓肿是一种罕见又会危及生命的疾病,近年来发病率有所升高。就治疗而言,经皮穿刺引流术联合抗生素已成为细菌性肝脓肿的一线治疗手段,外科手术多用于介入引流无效或肝脓肿合并有外科适应证的腹部疾病。作为常用的两种介入引流术... 细菌性肝脓肿是一种罕见又会危及生命的疾病,近年来发病率有所升高。就治疗而言,经皮穿刺引流术联合抗生素已成为细菌性肝脓肿的一线治疗手段,外科手术多用于介入引流无效或肝脓肿合并有外科适应证的腹部疾病。作为常用的两种介入引流术,经皮穿刺导管引流术和经皮穿刺细针抽吸术广泛应用于细菌性肝脓肿的治疗,并以前者居多。尽管细菌性肝脓肿的预后已明显改善,但其仍有一定的致死率,治疗指南仍未达成共识,经皮穿刺引流术的适应证仍存在争议。本文复习国内外文献,就经皮穿刺引流术在细菌性肝脓肿治疗中的发展历程、疗效、预后、抗生素的使用原则、与外科对比及治疗适应证探讨进行综述,以指导临床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穿刺引流 细菌性肝脓肿 经皮穿刺导管引流 抗生素 临床无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介入疗法治疗巨大坏死性肝转移瘤的应用
3
作者 郝刚 孔铭新 +1 位作者 李伟 坚永彬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CSCD 2006年第3期211-213,共3页
目的探讨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CT引导下穿刺置管引流、无水乙醇注射治疗巨大坏死性肝转移瘤(LNML)的应用。方法9例LNML患者,瘤体直径7~21cm,平均15cm,全部患者均已行原发病灶切除。原发病包括胃间质恶性肿瘤1例,结肠腺癌4例,直肠癌3例... 目的探讨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CT引导下穿刺置管引流、无水乙醇注射治疗巨大坏死性肝转移瘤(LNML)的应用。方法9例LNML患者,瘤体直径7~21cm,平均15cm,全部患者均已行原发病灶切除。原发病包括胃间质恶性肿瘤1例,结肠腺癌4例,直肠癌3例,肺癌1例。肝内肿瘤在行肝动脉化疗栓塞术3~5天内,于CT导向下经皮穿刺置管引流坏死物并无水乙醇注射。结果术后9例患者的临床症状均明显缓解,术后1周复查CT显示瘤腔明显减小。随访结果:患者的2年生存率为66.7%。结论肝动脉化疗栓塞结合CT引导下置管引流、无水乙醇注射是治疗LNML的有效双介入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转移 抽吸 放射学 介入性 经皮导管引流 栓塞 无水乙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