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经皮复位固定技术治疗严重塌陷型跟骨关节内骨折的近期疗效分析 被引量:8
1
作者 马利杰 姚双权 +1 位作者 吴昊天 张学斌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817-820,共4页
目的探讨经皮复位固定技术治疗严重塌陷型跟骨关节内骨折的近期效果。方法 2016年10月~2018年12月对33例(35侧)跟骨骨折采用经皮推顶复位技术复位距下关节面,恢复跟骨长度、高度和宽度,纠正内外翻畸形,经皮轴向支撑和横向加压螺钉固定... 目的探讨经皮复位固定技术治疗严重塌陷型跟骨关节内骨折的近期效果。方法 2016年10月~2018年12月对33例(35侧)跟骨骨折采用经皮推顶复位技术复位距下关节面,恢复跟骨长度、高度和宽度,纠正内外翻畸形,经皮轴向支撑和横向加压螺钉固定骨折。结果手术时间(46. 7±6. 9) min。术后无皮肤坏死感染等并发症。术后12 h VAS疼痛评分(5. 1±1. 2)分。术前跟骨高度(40. 92±4. 11) mm,显著低于术后(44. 53±3. 53) mm(t=4. 114,P=0. 000);术前跟骨宽度(52. 30±4. 70) mm,显著高于术后(41. 66±2. 96) mm(t=10. 433,P=0. 000);术前跟骨长度(71. 81±6. 76) mm,显著低于术后(81. 86±3. 22) mm(t=8. 120,P=0. 000);术前Biohler角中位数5. 00°(-10. 3°~15. 5°),显著小于术后29. 10°(22. 5°~40. 5°)(Z=-5. 160,P=0. 000);术前Gissane角106. 39°±11. 61°,显著小于术后130. 53°±4. 74°(t=10. 938,P=0. 000)。术后6个月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merican Orthopedic Foot and Ankle Society,AOFAS)足踝部功能评分(76. 0±6. 1)分,27侧良(77. 1%),8侧可。结论经皮复位、轴向支撑、横向加压固定技术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近期疗效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跟骨 经皮复位固定技术 关节内骨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机器人辅助与C型臂X线机透视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的疗效对比
2
作者 梁利川 刘列华 +4 位作者 赵晨 罗磊 李培 高永健 周强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36-242,共7页
目的:评估机器人辅助与C型臂X线机透视下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1月~2023年12月期间在我院收治的46例胸腰椎爆裂骨折患者,其中男26例,女20例,年龄27~69岁。根据术中是否使用机器人... 目的:评估机器人辅助与C型臂X线机透视下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1月~2023年12月期间在我院收治的46例胸腰椎爆裂骨折患者,其中男26例,女20例,年龄27~69岁。根据术中是否使用机器人辅助,分为机器人辅助引导的观察组的和传统C型臂X线机透视引导的对照组。观察组21例,男12例,女9例,年龄27~69岁(52.1±8.8岁);对照组25例,男14例,女11例,年龄27~69岁(50.9±13.2岁)。两组患者的病例数及男女比例、BMI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均行伤椎经皮椎弓根内固定手术,记录术中透视次数、手术持续时间和术中出血量。记录术后3d的CT资料,根据Gertzbein-Robbins评分,评价置钉的优良率。记录术前及术后1d、3d、1个月的胸腰背部疼痛VAS评分。测量术前及术后3d、1个月、6个月的Cobb角及椎体前缘相对高度,使用t检验和Mann-Whitney U检验对比术前及术后数据。结果:观察组的手术时间(90.71±9.52min vs 117.62±16.63min,P<0.05)、术中出血量(67.14±18.75mL vs 139.52±28.01mL,P<0.05)和透视次数(9.14±2.27次vs 18.86±2.86次,P<0.05)均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随访期间均未出现并发症。对照组共置入150枚螺钉,其中136枚位置优良;观察组共置入126枚螺钉,其中124枚位置优良,观察组螺钉置入优良率更高(98.4%vs 90.7%,P<0.05)。两组术后1d(2.67±0.57分vs4.00±0.70分,P<0.05)、术后3d疼痛VAS评分(1.19±0.68分vs 1.95±0.59分,P<0.05)有统计学差异;术后1个月VAS疼痛评分(0.76±0.43 vs 1.10±0.53,P>0.05)无统计学差异。两组术后3d、1个月及6个月的Cobb角(6.08°±1.49°vs 6.09°±1.05°;6.26°±1.46°vs 6.28°±1.14°;6.78°±1.38°vs 6.91°±1.31°)与椎体前缘相对高度[(90.14±1.56)%vs (90.06±1.69)%;(89.62±1.56)%vs (89.44±2.12)%;(88.87±1.72)%vs (88.92±1.88)%]在各时间点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机器人辅助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在提高手术精确度、减少术中出血、缩短手术时间和减少透视次数方面具有显著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腰椎骨折 机器人辅助 经皮复位内固定 椎弓根螺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撬拨复位内固定治疗军队训练伤桡骨颈骨折 被引量:5
3
作者 肖飞鹏 吕辉照 +3 位作者 赵枫 曹杰 王江波 张冬福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4期2217-2221,共5页
目的探讨经皮撬拨复位内固定治疗军队训练伤桡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05年9月至2017年3月,我院骨科共收治桡骨颈骨折311例,其中男性265例,女性46例;年龄18~33(25. 3±6. 2)岁。受伤原因:摔伤229例;高处坠落伤41例;拳击伤41... 目的探讨经皮撬拨复位内固定治疗军队训练伤桡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05年9月至2017年3月,我院骨科共收治桡骨颈骨折311例,其中男性265例,女性46例;年龄18~33(25. 3±6. 2)岁。受伤原因:摔伤229例;高处坠落伤41例;拳击伤41例。骨折均为单纯性桡骨颈骨折,根据O’Brien骨折分型:Ⅰ型138例:Ⅱ型152例;Ⅲ型21例。所有患者分为撬拨组和对照组,其中撬拨组232例,采用透视下经皮克氏针撬拨复位内固定术;对照组79例,采用切开复位微型钢板内固定术。记录骨折愈合时间和肘关节JOA功能评分。结果末次随访时撬拨组的JOA评分(96. 0±3. 0)分,对照组的JOA评分(90. 2±4. 4)分,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3. 878,P <0. 01)。所有骨折均获得Ⅰ期愈合,撬拨组的骨折愈合时间4~6 (5. 1±0. 5)周,对照组的骨折愈合时间12~22(17. 5±4. 0)周,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8. 008,P <0. 01)。结论经皮撬拨复位内固定治疗军队训练伤性桡骨颈骨折,具有微创、快速康复、功能满意的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军队训练伤 桡骨颈骨折 经皮复位 切开复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距下关节镜辅助下经皮撬拨复位螺钉固定与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Sanders Ⅱ、Ⅲ型跟骨骨折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29
4
作者 丁凯 凌为其 +1 位作者 谈春业 陈曦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508-512,共5页
目的探讨关节镜辅助下经皮撬拨复位螺钉固定治疗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比较我科2010年8月~2019年10月97例新鲜闭合性跟骨骨折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传统切开组和关节镜辅助微创组,比较2组患者术前等待时... 目的探讨关节镜辅助下经皮撬拨复位螺钉固定治疗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比较我科2010年8月~2019年10月97例新鲜闭合性跟骨骨折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传统切开组和关节镜辅助微创组,比较2组患者术前等待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切口并发症(切口皮肤坏死和切口周围皮肤麻木)发生率、美国足踝矫形外科协会(American Orthopedic Foot and Ankle Society,AOFAS)评分和Maryland评分。结果关节镜辅助微创组术前等待时间(1.3±0.4)d,明显短于传统切开组(8.0±0.7)d(t=57.067,P=0.000);术中出血量(17.8±3.1)ml,明显少于传统切开组(55.8±4.9)ml(t=46.143,P=0.000);术后皮肤坏死、皮肤麻木发生率明显低于传统切开组[0 vs.37.0%(20/54),P=0.000;2.3%(1/43)vs.50.0%(27/54),χ^(2)=26.497,P=0.000];AOFAS评分(93.6±2.5)分,明显高于传统切开组(81.7±3.1)分(t=-20.407,P=0.000);Maryland评分(93.0±2.4)分,明显高于传统切开组(81.3±3.1)分(t=-21.112,P=0.000)。2组患者跟骨长度、宽度、高度和Bohler角手术后均明显恢复(均P=0.000),传统切开组术后1年跟骨长度、宽度、高度和Bohler角与术后即刻比较有明显丢失(均P=0.000),关节镜辅助微创组术后1年与术后即刻比较丢失不明显(均P=1.000)。结论距下关节镜辅助下经皮撬拨复位螺钉固定与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比较,可以缩短患者术前等待时间和手术时间,降低术中出血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跟骨骨折 关节镜 距下关节 经皮复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良克氏针经皮旋转撬拨复位联合弹性髓内钉固定在儿童JudetⅣ型桡骨颈骨折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8
5
作者 王伟 徐文强 +2 位作者 刘朝宇 范永飞 马秀林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CAS CSCD 2021年第8期766-772,共7页
目的探讨应用改良克氏针经皮旋转撬拨复位联合弹性髓内钉固定治疗儿童JudetⅣ型桡骨颈骨折的可行性与早期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收集2019年4月至2020年10月由阜阳市人民医院应用改良克氏针经皮旋转撬拨复位联合弹性髓内钉治疗的23例儿童J... 目的探讨应用改良克氏针经皮旋转撬拨复位联合弹性髓内钉固定治疗儿童JudetⅣ型桡骨颈骨折的可行性与早期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收集2019年4月至2020年10月由阜阳市人民医院应用改良克氏针经皮旋转撬拨复位联合弹性髓内钉治疗的23例儿童JudetⅣ型桡骨颈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15例,女8例,年龄5~14岁,平均9.4岁;受伤至手术时间1~4 d,平均2.3 d;左侧13例,右侧10例;单纯桡骨颈骨折15例,合并尺骨近端骨折7例,合并肱骨内上髁骨折1例。按Judet分型:Ⅳa型15例,Ⅳb型8例;移位成角82.3°(72°~90°)。记录手术时间、透视次数、复位次数、按照Metaizeau放射学标准评价复位质量,末次随访时记录患侧和健侧肘关节屈伸及前臂旋转功能,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3例患者均应用此方法治疗,手术时间15~36 min,平均22 min;复位次数1~3次,平均1.3次;平均透视次数7.2次(范围:5~12次),按照Metaizeau放射学标准评估复位质量,优21例,良2例,优良率为100%,术后长臂石膏固定3~4周后行肘关节及前臂旋转功能锻炼。术后2~5个月骨折愈合满意后取出弹性髓内钉。所有患者获得随访,随访时间4~21个月,平均随访10.5个月。末次随访患肢按Metaizeau放射学标准评估复位质量:优22例,良1例,优良率为100%,患肢屈、伸、旋前、旋后范围分别为(141.09±3.64)°、(4.91±2.63)°、(85.61±2.87)°和(86.26±2.94)°,与健侧(141.83±1.92)°、(5.40±1.27)°、(86.13±1.42)°和(86.83±1.72)°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时无一例发生感染、骨折再移位、骨不愈合、畸形愈合、交叉愈合、骨骺早闭及桡神经损伤等并发症。结论改良克氏针经皮旋转撬拨复位联合弹性髓内钉技术治疗儿童移位严重的桡骨颈JudetⅣ型骨折,具有取材方便、操作简单、容易“捕获”明显移位的桡骨头、快速精准复位、减少辐射暴露、并发症少等优点,早期可获得满意的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桡骨颈骨折 经皮撬拨复位 弹性髓内钉 骨折固定术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器械复位法治疗难复性骨折848例
6
作者 李铭雄 张细祥 +2 位作者 魏志勇 林天辉 陈王 《世界中医药》 CAS 2010年第3期173-174,共2页
关键词 难复性骨折/经皮器械复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