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一种镍钛合金材料卵圆孔未闭封堵器有限元分析
1
作者 沈娟 刘卫 《中国医疗器械杂志》 2025年第2期119-124,共6页
该文利用有限元模拟分析方法,对一款国产镍钛合金材料卵圆孔未闭封堵器的设计结构进行了初步应力/应变分析。分析中对3个型号规格国产卵圆孔未闭封堵器进行实体结构建模,参考检验标准YY/T 1553—2017中疲劳性能的测试方法,对模型施加初... 该文利用有限元模拟分析方法,对一款国产镍钛合金材料卵圆孔未闭封堵器的设计结构进行了初步应力/应变分析。分析中对3个型号规格国产卵圆孔未闭封堵器进行实体结构建模,参考检验标准YY/T 1553—2017中疲劳性能的测试方法,对模型施加初始的安装变形,接着对样品施加2 mm的疲劳位移量,使模型产生疲劳变形,通过应变仿真分析得到各型号规格封堵器的疲劳安全系数。结果表明,3个型号规格的卵圆孔未闭封堵器的最小疲劳安全系数分别为2.09、2.35和2.06,均满足疲劳安全系数大于1的设计要求。其中,1818和3030型号规格卵圆孔未闭封堵器的最小疲劳安全系数较为接近,且均低于1825型号规格,因此,建议对1818和3030型号规格卵圆孔未闭封堵器均进行实物疲劳试验,以进一步验证产品的疲劳安全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未封堵 镍钛合金 应力/应变分析 疲劳安全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颅多普勒超声发泡试验联合声学造影对卵圆孔未闭患者介入封堵术的评估效果
2
作者 高沙沙 高万里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4年第4期591-594,共4页
目的研究经颅多普勒超声(TCD)发泡试验联合声学造影对卵圆孔未闭患者介入封堵术的评估效果。方法回顾分析,采集2020年3月至2021年12月于郑州大学附属郑州中心医院超声科就诊时确定为高度疑似卵圆孔未闭的124例患者的资料。所有患者均完... 目的研究经颅多普勒超声(TCD)发泡试验联合声学造影对卵圆孔未闭患者介入封堵术的评估效果。方法回顾分析,采集2020年3月至2021年12月于郑州大学附属郑州中心医院超声科就诊时确定为高度疑似卵圆孔未闭的124例患者的资料。所有患者均完成经食管超声心电图(TEE)、TCD发泡试验、声学造影检查,因目前无明确的卵圆孔未闭诊断金标准,结合核心文献及既往研究,以TEE作为诊断卵圆孔未闭的可行对照。对确诊为卵圆孔未闭且符合介入封堵术标准的患者实施介入封堵术,并通过TCD发泡试验联合声学造影检查评估介入封堵术的疗效,记录患者术后复发情况。结果124例患者中,115例经TEE明确诊断为卵圆孔未闭,检出率为92.74%。以TEE为对照,TCD发泡试验联合声学造影诊断卵圆孔未闭的灵敏度为98.26%(113/115),特异度为77.78%(7/9),准确率为96.77%(120/124);联合检查诊断与TEE的一致性K值为0.760,具有较好的一致性(P<0.05)。115例患者中有113例符合介入封堵术适应证,均顺利完成治疗,经联合检查评估有109例患者手术有效,有效率为96.46%;113例患者均完成术后随访,随访期间无病死,有2例出现复发,复发率为1.77%。结论TCD发泡试验联合声学造影检查诊断卵圆孔未闭具有较高的准确性,通过准确评估介入封堵术的手术效果,可减少因错误判断手术效果导致的术后复发,保证了介入封堵术治疗的有效性和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未 介入封堵 经颅多普勒超声 发泡试验 声学造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卵圆孔未闭:基于影像学证据的相关中枢神经机制
3
作者 崔凯歌 刘丽莹 +4 位作者 孙利强 胡婧 于佳琪 贾娟 杨冀萍 《临床荟萃》 2025年第2期172-179,共8页
卵圆孔未闭是在青年人中发病率较高的一种先天性心脏缺陷,分流量较大时一般会引起神经系统症状,相关机制还不明确,目前主要有反常栓塞,皮质扩散抑制,血管活性因子等几种假说。介入封堵术是目前主要的治疗方法,大部分患者术后神经疾病症... 卵圆孔未闭是在青年人中发病率较高的一种先天性心脏缺陷,分流量较大时一般会引起神经系统症状,相关机制还不明确,目前主要有反常栓塞,皮质扩散抑制,血管活性因子等几种假说。介入封堵术是目前主要的治疗方法,大部分患者术后神经疾病症状有所减轻,随机对照试验为此提供了有力证明。本文总结了卵圆孔未闭相关的中枢神经机制,回顾了近来对于封堵术疗效的研究成果,收集了相关脑部结构及功能影像学的证据,并希望从脑功能修复方面评价封堵术的疗效,为临床诊断及治疗相关疾病提供新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机制 封堵 影像学 脑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卵圆孔未闭封堵术对伴卵圆孔未闭的偏头痛患者的疗效 被引量:13
4
作者 付强 赵性泉 +5 位作者 曹京波 王拥军 王伊龙 刘改芬 白亚秋 王蓬莲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8年第12期1415-1418,共4页
目的探讨卵圆孔未闭封堵术对伴卵圆孔未闭的偏头痛患者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01~2018-04我院脑血管病头痛专病门诊240例偏头痛患者,患者均做头部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磁共振血管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 目的探讨卵圆孔未闭封堵术对伴卵圆孔未闭的偏头痛患者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01~2018-04我院脑血管病头痛专病门诊240例偏头痛患者,患者均做头部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磁共振血管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angiography,MRA),经胸超声心动图,TCD,TCD发泡实验。TCD发泡实验提示重度右向左分流的患者,进一步行经食道超声心动图检查证实卵圆孔未闭,知情同意后行卵圆孔未闭封堵术。根据是否接受封堵术,分为内科治疗组和经导管卵圆孔未闭封堵术治疗组。详细记录其人口学信息、既往史、头痛的频率、头痛持续时间、头痛发作前有无先兆症状、影像学表现、诊治经过及3月后病程转归。结果 240例偏头痛患者中,76例患者TCD发泡实验阳性,49例TCD发泡实验重度右向左分流,42例经食道超声心动图证实卵圆孔未闭。内科治疗组16例,卵圆孔未闭封堵术治疗组26例。与内科治疗组相比,经导管卵圆孔未闭封堵术治疗组先兆偏头痛症状改善明显(P <0. 05)。结论卵圆孔未闭封堵术可以改善先兆偏头痛伴卵圆孔未闭患者的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偏头痛 孔未 孔未封堵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颅多普勒发泡试验在卵圆孔未闭合并偏头痛患者筛查及封堵术疗效评估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16
5
作者 马利 王娟娟 刘莹莹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7年第25期127-130,共4页
目的观察经颅多普勒(TCD)发泡试验在卵圆孔未闭(PFO)合并偏头痛患者筛查价值及封堵PFO后的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1~12月延安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偏头痛患者80例为偏头痛组,其中先兆偏头痛(MA)51例,非先兆偏头痛(MO)29例,另选择同期于健康... 目的观察经颅多普勒(TCD)发泡试验在卵圆孔未闭(PFO)合并偏头痛患者筛查价值及封堵PFO后的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1~12月延安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偏头痛患者80例为偏头痛组,其中先兆偏头痛(MA)51例,非先兆偏头痛(MO)29例,另选择同期于健康体检的30名健康者作为对照组,两组均行TCD发泡试验;偏头痛组行食道超声心动图、头部CT检查。对确诊为卵圆孔未闭且同意封堵治疗的患者经皮穿刺介入封堵治疗,在封堵术后1、3个月行TCD发泡试验及常规经胸心脏超声心动图及头部CT检查,以观察封堵术疗效。结果偏头痛组TCD发泡试验检测37例存在右向左分流,且经食道超声心动图检查证实存在卵圆孔未闭,其中Ⅱ级患者13例,Ⅲ级患者19例,Ⅳ级患者5例;对照组中Ⅱ级患者5例,Ⅲ级患者2例,无Ⅳ级患者,两组RLS分流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0例患者(MA患者13例,MO患者7例)接受介入封堵治疗,手术成功,12例患者术后偏头痛症状消失,5例患者症状明显改善,3例患者术后3个月内TCD发泡试验仍提示存在右向左分流,但偏头痛症状较术前明显减少,其中2例患者仅在Valsalva动作后出现症状,1例患者手术前后均为Ⅳ级。所有患者复查头部CT检测均未发现新发梗死病灶。结论介入封堵治疗可明显改善PFO合并偏头痛患者的症状,TCD发泡试验在卵圆孔未闭合并偏头痛患者筛查及疗效评估中的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颅多普勒 发泡试验 偏头痛 孔未 介入封堵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卵圆孔未闭相关疾病及封堵术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7
6
作者 陈少敏(综述) 冯杰莉 冯新恒(审校)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1044-1048,共5页
卵圆孔是胎儿时期心脏房间隔的一个生理性通道,大多数人出生后原发隔与继发隔相互贴近、融合,使卵圆孔关闭,如果原发隔与继发隔未融合导致两者之间遗留裂隙,称为卵圆孔未闭(patent foramen ovale,PFO)。多数情况下,PFO对血流动力学无明... 卵圆孔是胎儿时期心脏房间隔的一个生理性通道,大多数人出生后原发隔与继发隔相互贴近、融合,使卵圆孔关闭,如果原发隔与继发隔未融合导致两者之间遗留裂隙,称为卵圆孔未闭(patent foramen ovale,PFO)。多数情况下,PFO对血流动力学无明显影响,不会引起临床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未 房间隔 封堵 血流动力学 临床症状 相关疾病 PFO 生理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腔内超声指导下的柔腰单铆型卵圆孔未闭封堵器植入实验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李小龙 刘超 +3 位作者 游仲帅 张康丽 黄松群 郭志福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CAS 2024年第2期178-184,共7页
目的评价新型柔腰单铆型卵圆孔未闭(PFO)封堵器在心腔内超声(intracardiac echocardiography,ICE)指导下行卵圆孔未闭封堵术的可行性、安全性和有效性,为临床研究提供实验依据和操作指导。方法2023年2月至2023年10月期间于长海医院临床... 目的评价新型柔腰单铆型卵圆孔未闭(PFO)封堵器在心腔内超声(intracardiac echocardiography,ICE)指导下行卵圆孔未闭封堵术的可行性、安全性和有效性,为临床研究提供实验依据和操作指导。方法2023年2月至2023年10月期间于长海医院临床研究中心选取10只健康成年犬,在ICE指导下行卵圆孔未闭建立PFO模型并行柔腰单铆型PFO封堵器植入,术后即刻、1个月、3个月、6个月分别通过心脏大体标本、光镜、电镜检查,评价柔腰单铆型卵圆孔未闭封堵器植入后的内皮化过程,观察有无残余分流、血栓形成等并发症。结果10只犬在ICE指导下均成功完成PFO模型建模并成功植入柔腰单铆型PFO封堵器,造模成功率100%,封堵器植入成功率100%,术中无并发症发生,所有实验犬均达到随访终点。10只犬术后即刻、1个月、3个月、6个月分别取出心脏大体标本进行观察,结果显示10只犬封堵器均无移位、合金丝断裂、血栓附着和赘生物,光镜和电镜检查显示封堵器在3月组、6月组内皮化良好。结论新型柔腰单铆型PFO封堵器设计科学,用于犬PFO封堵可行、安全、有效,ICE指导的房间隔穿刺术和PFO封堵术直观、安全、高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未 心腔内超声 房间隔穿刺 残余分流 内皮化 封堵 动物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偏头痛与卵圆孔未闭的关系及介入封堵术治疗效果分析 被引量:12
8
作者 高建朝 李利利 王登峰 《临床心身疾病杂志》 CAS 2022年第1期53-56,81,共5页
目的探讨偏头痛与卵圆孔未闭的关系,分析介入封堵术在偏头痛合并卵圆孔未闭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38例偏头痛患者设为研究组,200名健康体检者设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卵圆孔未闭检出率,比较两组卵圆孔未闭检出者未闭卵圆孔直径及右向左... 目的探讨偏头痛与卵圆孔未闭的关系,分析介入封堵术在偏头痛合并卵圆孔未闭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38例偏头痛患者设为研究组,200名健康体检者设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卵圆孔未闭检出率,比较两组卵圆孔未闭检出者未闭卵圆孔直径及右向左分流分级。根据偏头痛合并卵圆孔未闭患者治疗方式不同分为联合组29例与药物组44例,联合组予以介入封堵术治疗,术后给予盐酸氟桂利嗪+阿司匹林治疗,药物组给予盐酸氟桂利嗪+阿司匹林治疗,观察1个月。治疗前后比较联合组与药物组发作频率、持续时间、头痛影响测评量表-6评分及脑血流动力学水平。结果研究组卵圆孔未闭检出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研究组卵圆孔未闭检出者未闭卵圆孔直径显著大于对照组(P<0.01),右向左分流分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联合组与药物组头痛发作频率、持续时间、头痛影响测评量表-6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1),联合组显著低于药物组(P<0.01)。治疗后两组大脑中动脉、椎动脉、基底动脉血流速度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1),联合组显著低于药物组(P<0.01)。结论偏头痛与卵圆孔未闭具有一定联系,且与卵圆孔未闭严重程度有关,对合并卵圆孔未闭的偏头痛患者行介入封堵术能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进一步改善患者症状,降低脑血流速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偏头痛 孔未 介入封堵 脑血流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实时三维经食管超声心动图在卵圆孔未闭封堵术中的独特优势 被引量:7
9
作者 王晓静 王岩青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22年第8期1281-1284,共4页
目的探讨实时三维经食管超声心动图(real-time three-dimensional transesophageal echocardiography,RT3D-TEE)在经导管卵圆孔未闭(patent foramen ovale,PFO)封堵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应用RT3D-TEE检查的104例PFO的解剖形态及周... 目的探讨实时三维经食管超声心动图(real-time three-dimensional transesophageal echocardiography,RT3D-TEE)在经导管卵圆孔未闭(patent foramen ovale,PFO)封堵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应用RT3D-TEE检查的104例PFO的解剖形态及周围结构,对比2D-TEE测量PFO大小和2D-TEE切面下封堵过程中、封堵器释放后导管及封堵器伪像发生率,分析RT3D-TEE在PFO封堵中的独特优势。结果RT3D-TEE测量PFO最大宽度较常规2D-TEE较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04例患者中22例(21.2%)在2D-TEE切面左心房内有导管伪像出现,24例(23.4%)封堵器在房间隔同侧出现伪像;RT3D-TE引导下97例(93.3%)封堵成功,6例失败改经胸小切口封堵,1例塑形不佳。结论RT3D-TEE较2D-TEE有其独特的优势,在经导管PFO封堵治疗中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时三维经食管超声心动图 孔未 封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介入封堵术联合氟桂利嗪治疗卵圆孔未闭伴偏头痛临床疗效分析 被引量:3
10
作者 高建朝 李利利 张继凤 《临床心身疾病杂志》 CAS 2022年第2期124-127,共4页
目的探讨介入封堵术联合氟桂利嗪治疗卵圆孔未闭伴偏头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34例卵圆孔未闭伴偏头痛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67例。对照组予以介入封堵术治疗,观察组予以介入封堵术联合氟桂利嗪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术前及术... 目的探讨介入封堵术联合氟桂利嗪治疗卵圆孔未闭伴偏头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34例卵圆孔未闭伴偏头痛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67例。对照组予以介入封堵术治疗,观察组予以介入封堵术联合氟桂利嗪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术前及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末偏头痛发作频率、持续时间、脑血流动力学指标和动静脉5-羟色胺水平。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1个月、3个月和6个月末两组偏头痛发作频率较术前显著降低(P<0.05),持续时间较术前显著缩短(P<0.05);术后3个月、6个月末观察组偏头痛发作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持续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末两组大脑中动脉和基底动脉平均血流速度较术前显著减缓(P<0.05),术后1个月、3个月末观察组显著慢于对照组(P<0.05)。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末两组动脉5-羟色胺水平均较术前显著降低(P<0.05),静脉5-羟色胺水平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动脉5-羟色胺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静脉5-羟色胺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介入封堵术联合氟桂利嗪在治疗伴卵圆孔未闭偏头痛方面疗效确切,能有效缓解患者的头痛发作频率和持续时间,改善患者的脑血流动力学和动脉5-羟色胺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偏头痛 孔未 介入封堵 氟桂利嗪 临床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食道超声心动图在偏头痛合并卵圆孔未闭患者介入封堵术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7
11
作者 郭韬 《中国医学工程》 2015年第6期168-169,共2页
目的分析偏头痛合并卵圆孔未闭患者介入封堵术中应用TEE(经食道超声心动图)的作用。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月-2014年10月收治的60例偏头痛、疑有卵圆孔未闭患者为研究对象,术前均接受TEE检查,其中确诊患者中行介入封堵术32例,术中经由TEE... 目的分析偏头痛合并卵圆孔未闭患者介入封堵术中应用TEE(经食道超声心动图)的作用。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月-2014年10月收治的60例偏头痛、疑有卵圆孔未闭患者为研究对象,术前均接受TEE检查,其中确诊患者中行介入封堵术32例,术中经由TEE引导,观察TEE检查结果、介入引导效果及随访结果。另术前、术后1、3个月行HIT-6评分。结果 60例患者中,TEE、右心声学造影检出卵圆孔未闭56例,32例介入封堵术中成功30例。术中TEE引导均成功,成功率100%,且无并发症发生。另外,术后1、3个月HIT-6分评分明显比术前低(P<0.05)。结论 TEE在卵圆孔未闭封堵术中引导、效果评价中有较大的价值,其引导成功率高,能有效提高介入封堵治疗成功率,改善患者偏头痛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食道超声心动图 偏头痛 孔未 介入封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卵圆孔未闭与射血分数保留型心力衰竭的联系
12
作者 吐吾尼克·吐克达尔 任娟 +1 位作者 崔健帅 帕尔哈提·吐尔逊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CAS 2024年第1期20-23,共4页
卵圆孔未闭(PFO)是一种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病,是成年后闭合不全所致。射血分数保留型心力衰竭(HFpEF)是一种常见的心力衰竭形式,其特征是左心房压力增加为主的临床综合征,特别是在运动时较明显。最近,使用房间分流装置人工形成心房分流已... 卵圆孔未闭(PFO)是一种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病,是成年后闭合不全所致。射血分数保留型心力衰竭(HFpEF)是一种常见的心力衰竭形式,其特征是左心房压力增加为主的临床综合征,特别是在运动时较明显。最近,使用房间分流装置人工形成心房分流已成为降低左心房(LA)压力来治疗HFpEF患者的一种潜在的治疗方式。而PFO以自然的心房分流在HFpEF患者的治疗中有着重要的意义。因此,本文对卵圆孔未闭与心力衰竭(尤其是HFpEF)之间的联系进行概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未 射血分数保留型心力衰竭 房间分流器 经皮卵圆孔未闭封堵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食道超声引导下经皮封堵治疗卵圆孔未闭合并偏头痛儿童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2
13
作者 郭海涛 蔺林 +2 位作者 周晓明 杨玉齐 范顺阳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2年第23期4271-4274,共4页
目的探讨食道超声引导下经皮封堵技术在治疗卵圆孔未闭合并偏头痛儿童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2021年7月至2022年7月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收治的需要治疗的卵圆孔未闭患儿,7例适合微创封堵者接受食道超声引导下股静脉穿刺经导丝置入一体... 目的探讨食道超声引导下经皮封堵技术在治疗卵圆孔未闭合并偏头痛儿童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2021年7月至2022年7月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收治的需要治疗的卵圆孔未闭患儿,7例适合微创封堵者接受食道超声引导下股静脉穿刺经导丝置入一体式封堵器关闭卵圆孔。观察7例患儿术前、术后二尖瓣反流程度,术前、术后三尖瓣反流程度,术后上腔静脉流速,术后下腔静脉流速,术后是否有残余分流,术前、术后偏头痛发作频率。结果7例患儿术后均未发生并发症,其中5例患儿二尖瓣及三尖瓣术后与术前反流程度相比无明显变化,1例患儿二尖瓣反流由术前的轻微变为术后的阴性,1例患儿三尖瓣反流由术前的轻微变为术后的轻度。7例患儿上腔静脉、下腔静脉及右上肺静脉血流速度均在正常范围。7例患儿均无术后残余分流。7例患儿术前均有不同频率偏头痛发作,在接受卵圆孔封堵术后1个月门诊复查时随访患儿偏头痛发作频率,5例患儿偏头痛未再发作,2例患儿偏头痛发作次数明显减少。结论本研究的初步结果表明食道超声引导下经皮封堵术在需要治疗的儿童卵圆孔未闭患者中是安全可行的,对于适合微创封堵者可以考虑使用该术式进行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未 食道超声心动图 经皮封堵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类型偏头痛合并卵圆孔未闭的患者行介入封堵术近中期疗效分析 被引量:3
14
作者 黄嘉伟 王琼涛 李鹏飞 《中国医学工程》 2023年第12期18-23,共6页
目的 分析不同类型的偏头痛患者行介入封堵术治疗的临床疗效,评估偏头痛合并卵圆孔未闭的患者行介入封堵术的安全性。方法 纳入2022年1月至2023年2月在孝感市中心医院就诊,以偏头痛为主要症状并确诊为卵圆孔未闭的患者共65例,其中先兆... 目的 分析不同类型的偏头痛患者行介入封堵术治疗的临床疗效,评估偏头痛合并卵圆孔未闭的患者行介入封堵术的安全性。方法 纳入2022年1月至2023年2月在孝感市中心医院就诊,以偏头痛为主要症状并确诊为卵圆孔未闭的患者共65例,其中先兆性偏头痛患者36例,无先兆性偏头痛患者17例,慢性偏头痛患者12例,术前详细收集一般资料,均行介入封堵术,于封堵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门诊复查超声心电图、心电图,记录头痛影响测评量表-6 (HIT-6)、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偏头痛残疾程度评估问卷(MIDAS),评估患者头痛缓解程度。结果 65例患者行介入封堵术均手术成功,无并发症。治疗后HIT-6评分、VAS评分、MIDAS评分均较术前明显下降(P<0.05)。比较三组患者术后6个月HIT-6评分、VAS评分、MIDAS评分之间差异,结果发现先兆性偏头痛组在VAS评分、MIDAS评分上明显低于慢性偏头痛(P<0.05),即先兆性偏头痛组头痛缓解程度最为明显,其次是无先兆性偏头痛,最后是慢性偏头痛。结论 卵圆孔未闭介入封堵术治疗偏头痛疗效可靠、安全性高、成功率高,先兆性偏头痛患者相较于其他类型偏头痛更能从中显著获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未 偏头痛 介入封堵 头痛影响测评量表-6评分 偏头痛残疾程度评估问卷评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卵圆孔未闭封堵术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5
作者 李建雄 王峰 +1 位作者 陈开远 胡选义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1年第7期43-46,共4页
卵圆孔未闭是最为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病之一,其与隐源性脑卒中、偏头痛、减压病、斜卧呼吸-直立性低氧血症等疾病之间存在密切联系,对高危人群的预防性封堵及对住院患者的治疗性封堵已在临床广泛开展。随着治疗理念的改变及医疗水平的提高... 卵圆孔未闭是最为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病之一,其与隐源性脑卒中、偏头痛、减压病、斜卧呼吸-直立性低氧血症等疾病之间存在密切联系,对高危人群的预防性封堵及对住院患者的治疗性封堵已在临床广泛开展。随着治疗理念的改变及医疗水平的提高,卵圆孔未闭封堵术也发展出涉及不同手术入路及引导方式的多种变式。本文就卵圆孔未闭封堵术的相关应用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评估卵圆孔未闭患者最佳手术方式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未 经皮介入 超声心动图引导 射线引导 封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脏房间隔缺损/卵圆孔未闭封堵器——从不降解到可降解 被引量:5
16
作者 王一涵 窦红静 +3 位作者 孙康 李奋 戴柯 孙锟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9期50-56,共7页
房间隔缺损和卵圆孔未闭是临床常见的2种先天性心脏发育畸形。封堵器作为介入治疗房间隔缺损和卵圆孔未闭的装置,其作用是对房间隔上面未能闭合的孔进行封闭。可调节与可吸收是新型封堵器的2个发展方向。介绍了国内外封堵器装置的种类... 房间隔缺损和卵圆孔未闭是临床常见的2种先天性心脏发育畸形。封堵器作为介入治疗房间隔缺损和卵圆孔未闭的装置,其作用是对房间隔上面未能闭合的孔进行封闭。可调节与可吸收是新型封堵器的2个发展方向。介绍了国内外封堵器装置的种类、特点以及临床实验情况,结合现有一些生物可降解的高分子材料,分析了可生物吸收、可生物降解封堵器的研究意义和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房间隔缺损 孔未 封堵 可降解 高分子纤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封堵卵圆孔未闭预防卒中的国外发展及中国现状 被引量:7
17
作者 何璐 张玉顺 《协和医学杂志》 CSCD 2021年第3期318-321,共4页
经过近20年的争议和大量研究,封堵卵圆孔未闭(patent foramen ovale,PFO)在卒中二级预防中的作用已经明确。本文从循证医学证据入手,回顾近年来国内外经导管封堵PFO预防卒中的研究成果,旨在明确能从封堵治疗中获益的PFO人群。
关键词 孔未 封堵 卒中 随机对照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封堵卵圆孔未闭同时冠脉造影有价值吗?
18
作者 王京燕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CAS 2008年第7期497-497,共1页
瑞士学者Wahl等研究显示,卵圆孔未闭(PFO)经皮封堵时,对无症状患者,冠脉造影发现CAD患病率较高。 研究者选取临床确诊的PFO患者,年龄:男性〉40岁,女性〉50岁,或存在危险因素的年青患者575例,均无明确CAD病史、症状或体征,在... 瑞士学者Wahl等研究显示,卵圆孔未闭(PFO)经皮封堵时,对无症状患者,冠脉造影发现CAD患病率较高。 研究者选取临床确诊的PFO患者,年龄:男性〉40岁,女性〉50岁,或存在危险因素的年青患者575例,均无明确CAD病史、症状或体征,在PFO经皮封堵时常规冠脉造影检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脉造影检查 孔未 封堵 危险因素 无症状 CAD PFO 患病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房间隔穿刺介入封堵术对卵圆孔未闭患者心功能及预后的影响
19
作者 周晓凌 《当代医药论丛》 2023年第16期17-20,共4页
目的:探讨分析经房间隔穿刺介入封堵术对卵圆孔未闭患者心功能及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6月至2022年6月浙江省人民医院毕节医院收治的76例卵圆孔未闭患者的病历资料,按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两组,将其中给予经卵圆孔途径介入封... 目的:探讨分析经房间隔穿刺介入封堵术对卵圆孔未闭患者心功能及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6月至2022年6月浙江省人民医院毕节医院收治的76例卵圆孔未闭患者的病历资料,按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两组,将其中给予经卵圆孔途径介入封堵术的38例患者纳入对照组,给予常规封堵术失败后改行经房间隔穿刺介入封堵术的38例患者纳入观察组。对两组的手术相关指标、心功能、生活质量、不良事件发生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1)两组的术后苏醒时间及住院时间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的X线曝光时间和手术时间均长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2)术前及术后,组间的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搏出量(LVSV)、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两组的LVEF、LVSV均高于术前,LVESD、LVEDD均低于术前,有统计学差异(P<0.05)。(3)术前及术后,组间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QOLI-74)各维度评分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两组GQOLI-74各维度评分均高于术前,有统计学差异(P<0.05)。(4)观察组的术后不良事件发生率为10.53%,与对照组的15.79%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经房间隔穿刺介入封堵术治疗卵圆孔未闭效果显著,虽然手术时间较长,但仍能改善患者的心功能及预后,提高生活质量,且无严重不良事件,可作为经卵圆孔途径介入封堵术失败后的补充术式,临床应用价值较高,可大力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未 经房间隔穿刺介入封堵 心功能 预后 生活质量 不良事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介入封堵治疗对缺血性脑卒中合并卵圆孔未闭患者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5
20
作者 高飞丹 潘孙雷 +1 位作者 池菊芳 郭航远 《浙江临床医学》 2017年第8期1461-1462,共2页
目的 探讨介入封堵治疗在缺血性脑卒中合并卵圆孔未闭(PFO)患者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6年行卵圆孔封堵术6例,均经食管超声心动图(TEE)及经颅多普勒超声(TCD)增强发泡试验证实为PFO并存在右向左分流,其中合并脑梗塞5例,短... 目的 探讨介入封堵治疗在缺血性脑卒中合并卵圆孔未闭(PFO)患者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6年行卵圆孔封堵术6例,均经食管超声心动图(TEE)及经颅多普勒超声(TCD)增强发泡试验证实为PFO并存在右向左分流,其中合并脑梗塞5例,短暂性脑缺血1例,收集临床资料并对其进行随访.结果 所有患者均成功置入封堵器.术后心电监护1例出现阵发性房颤及1例偶发室性早搏.患者术后射血分数较术前升高(P〈0.05),左室内径无明显差异.术后1d、1个月、3个月、6个月复查心超未见封堵器移位,房水平未见分流.结论 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行卵圆孔封堵术后再发缺血性脑血管事件概率降低,提示介入封堵治疗可能对于缺血性脑卒中合并PFO患者预防再发具有一定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未 介入封堵 缺血性脑卒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