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患者全程健康访视的实施 被引量:8
1
作者 王静 颜琼 +2 位作者 徐月美 孙洁 徐琴 《护理学杂志》 CSCD 2016年第13期87-88,共2页
目的探讨全程健康访视对冠脉支架置入术后患者的影响。方法将80例行冠脉造影+冠脉支架置入术患者随机分为访视组与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健康教育。访视组由CCU、介入室、病房护士组成三区一体访视小组,术前1d由CCU护士对患者进... 目的探讨全程健康访视对冠脉支架置入术后患者的影响。方法将80例行冠脉造影+冠脉支架置入术患者随机分为访视组与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健康教育。访视组由CCU、介入室、病房护士组成三区一体访视小组,术前1d由CCU护士对患者进行访视;术日晨由介入护士指导配合;支架置入术后入住CCU,CCU护士再次强化健康教育;转出CCU后病房护士做出院指导。患者出院后1、6、12个月由访视组长对患者进行电话及QQ随访。结果访视组疾病相关知识知晓率,出院后12个月服药依从率,血糖、血脂、血压定期检测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P<0.01),再住院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全程健康访视可提高患者的疾病相关知识知晓率及患者出院后的遵医行为,减少再住院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经皮冠脉支架置入术 冠状动脉造影术 健康访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支冠脉病变并心功能不全患者PCI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2
2
作者 李慧 杨守忠 李玉东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05年第3期252-253,共2页
目的:观察多支冠脉病变并心功能不全患者经皮冠脉介入术(PCI)后部分血运重建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56例多支血管病变的冠心病患者,男41例,女15例,平均年龄67±10岁,心功能Ⅱ~Ⅲ级,依自愿原则随机分为两组,介入治疗(PCI)组和单纯... 目的:观察多支冠脉病变并心功能不全患者经皮冠脉介入术(PCI)后部分血运重建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56例多支血管病变的冠心病患者,男41例,女15例,平均年龄67±10岁,心功能Ⅱ~Ⅲ级,依自愿原则随机分为两组,介入治疗(PCI)组和单纯药物治疗(MT)组.两组常规应用抗心绞痛及抗心衰药物治疗.于治疗1个月、6个月、12个月分别行超声心动图检查评价心功能.结果:PCI组和MT组1年生存率分别为98%和89%,未发生Q波心梗者分别占96%和87%,两组间未再发作明显心绞痛者分别占82%和49%,与术前比,PCI组在术后1个月左室射血分数有所增加(P<0.05),同时高于药物治疗组(P<0.05).在6个月时进一步改善,1年与6个月无显著差异.而药物治疗组仅在治疗6个月后,左室射血分数方有改善.结论:该结果显示:PCI组与MT组相比,不完全血运重建对于冠脉多支病变伴心功能不全患者仍不失为积极有效的治疗手段,可以改善心功能,提高生存率,改善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CI(经皮冠脉支架置入术) 冠状动脉疾病 多支病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MI介入抗凝治疗患者基于授权理论的心脏康复计划的实施 被引量:7
3
作者 杨卓 张德来 +2 位作者 曹胜兰 黄璜 李晓菲 《护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5期84-87,共4页
目的分析基于授权理论的心脏康复计划用于急性心肌梗死(AMI)介入抗凝治疗患者的效果。方法将106例行PCI联合比伐芦定抗凝治疗的AMI患者按照住院时间分为常规组48例和计划组58例。常规组予常规护理,计划组采用基于授权理论的心脏康复计... 目的分析基于授权理论的心脏康复计划用于急性心肌梗死(AMI)介入抗凝治疗患者的效果。方法将106例行PCI联合比伐芦定抗凝治疗的AMI患者按照住院时间分为常规组48例和计划组58例。常规组予常规护理,计划组采用基于授权理论的心脏康复计划干预。结果出院当日,计划组出院准备度总评分及各维度评分显著高于常规组(均P<0.01);左室应变参数、左室射血分数、自护能力得分及生活质量得分的组间效应、时间效应及交互效应显著(P<0.05,P<0.01)。两组随访1年各种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基于授权理论的心脏康复计划干预有利于改善AMI介入抗凝治疗患者的左室收缩功能,提高其出院准备度及自护能力,从而提升患者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比伐卢定 抗凝 经皮冠脉支架置入术 心脏康复计划 出院准备度 二级预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