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8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支架植入术前后NO和NA的变化
1
作者 姚珂 贾国良 《河南医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310-311,共2页
目的 :观察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支架植入术 (CASI)支架植入前后血浆中一氧化氮(NO)和去甲肾上腺素 (NA)浓度的变化 ,探讨其在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支架植入术术后再狭窄发生中的作用。方法 :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 2 1例 ,年龄 ... 目的 :观察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支架植入术 (CASI)支架植入前后血浆中一氧化氮(NO)和去甲肾上腺素 (NA)浓度的变化 ,探讨其在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支架植入术术后再狭窄发生中的作用。方法 :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 2 1例 ,年龄 (5 4.7± 8.3)岁 ,对患者术前及术后不同时期分别取冠状静脉窦血测定血浆中NO和NA的浓度。结果 :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术后即刻血浆中NO生成明显低于术前 (P <0 .0 1) ;术后即刻血浆NA释放明显高于术前 (P <0 .0 5 )。结论 :支架植入术后NO和NA浓度有明显变化 ,这些变化与再狭窄的发生可能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稳定型心绞痛 一氧化氮 去甲肾上腺素 血液 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支架植入术 CASI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完全闭塞病变的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型术及支架植入术
2
作者 马东星 刘惠亮 +2 位作者 罗建平 刘英 王书同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2003年第S1期111-,共1页
目的 探讨应用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 (PTCA)及支架植入术治疗慢性完全闭塞病变的成功率和疗效。方法  1999年 11月至 2 0 0 2年 12月我院收治的 4 1例慢性冠状动脉完全闭塞的患者 ,男 2 9例 ,女12例 ,平均年龄 (6 3± 12 )岁 ;其中... 目的 探讨应用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 (PTCA)及支架植入术治疗慢性完全闭塞病变的成功率和疗效。方法  1999年 11月至 2 0 0 2年 12月我院收治的 4 1例慢性冠状动脉完全闭塞的患者 ,男 2 9例 ,女12例 ,平均年龄 (6 3± 12 )岁 ;其中慢性冠状动脉闭塞小于 3个月者 2 7例 ,大于 3个月者 14例。冠脉造影示单支病变 2 1例 ,2支病变 13例 ,3支病变 8例 ;完全闭塞的病变中 ,前降支 17支 ,回旋支 8支 ,右冠状动脉 16支。对完全病变在导引钢丝通过后先行PTCA ,而后根据情况置入冠脉内支架。结果  4 1例完全闭塞病变扩张成功 38例 ,成功率为 92 % ;其中前降支、回旋支、右冠状动脉各失败 1例 ,且均为闭塞大于 3个月的病例 ;失败原因为导引钢丝或球囊不能通过病变部位。扩张成功的 38例病变置入支架 35例 ,置入率 92 % ,置入支架的指征主要为PTCA后夹层瘤形成或有残余狭窄大于 5 0 %且闭塞病变较短者。所有病例术中及术后未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 冠状动脉完全闭塞病变行PCI是安全有效的 ,而冠脉内支架的置入有助于提高完全闭塞病变PTCA治疗的疗效。但血管闭塞时间越长 ,PCI成功率越低。对于大于 3个月者术前应进行慎重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闭塞病变 成功率 经皮冠状动脉 慢性完全闭塞 支架植入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及支架植入术对QT离散度的影响
3
作者 许俊萍 陈光辉 +2 位作者 刘玲玲 李春江 王士雯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00年第6期374-374,共1页
关键词 血管成形术 经皮冠状动脉 QT离散度 支架植入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护理延伸服务对经皮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患者自我管理行为的影响 被引量:23
4
作者 彭贵海 孙天敏 +4 位作者 陈玲玲 张雨馨 王治校 詹中群 王崇全 《解放军护理杂志》 CSCD 2014年第1期14-17,共4页
目的探讨护理延伸服务对经皮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coronary stent implantation,CASI)患者自我管理行为的影响。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择湖北医药学院附属太和医院心内科2011年1-12月出院的CASI患者255例,按出院单双日分为对照组119例... 目的探讨护理延伸服务对经皮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coronary stent implantation,CASI)患者自我管理行为的影响。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择湖北医药学院附属太和医院心内科2011年1-12月出院的CASI患者255例,按出院单双日分为对照组119例和干预组13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出院宣教,干预组实施6个月多途径、多方式的护理延伸服务,调查两组患者出院后自我管理行为的差异。结果出院6个月时,干预组CASI患者自我管理行为的指标得分率总水平为81.02%、临床医嘱行为为84.18%、生活改良行为为81.29%、应急处理行为为78.23%,与对照组各对应项目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提供护理延伸服务,可以提升CASI患者出院后的自我管理行为水平以及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 护理延伸服务 自我管理行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患者健康教育需求的质性研究 被引量:10
5
作者 肖玲 方琴 +3 位作者 肖明朝 肖爽 王攀 赵庆华 《解放军护理杂志》 CSCD 2016年第21期21-24,41,共5页
目的深入了解经皮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患者的健康教育需求,以期为临床护士制定健康教育计划提供指导。方法2015年7-9月,采用目的抽样法选择重庆市某三甲医院心内科接受经皮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的患者12例,对其进行半结构式深入访谈,... 目的深入了解经皮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患者的健康教育需求,以期为临床护士制定健康教育计划提供指导。方法2015年7-9月,采用目的抽样法选择重庆市某三甲医院心内科接受经皮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的患者12例,对其进行半结构式深入访谈,并应用Colaizzi现象学研究法分析资料,提炼主题。结果共得到3个主题:患者疾病知识缺乏,健康教育需求迫切;健康信息获取渠道少;健康促进行为不佳。结论医疗机构应加强护士健康教育意识及能力的培训,落实经皮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患者的健康教育,以提高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 健康教育 需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穿刺桡动脉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和支架术123例报告 被引量:9
6
作者 赵全明 田 军 +2 位作者 李慧平 Martial Homon Gilles Grollier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269-271,共3页
目的:探讨经桡动脉进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可行性、安全性和介入材料的选择。 方法:选择经桡动脉冠状动脉造影成功的123例冠心病患者为研究对象。88处左冠状动脉病变中,56例使用了Judkins左冠导管,16例使用了Vo... 目的:探讨经桡动脉进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可行性、安全性和介入材料的选择。 方法:选择经桡动脉冠状动脉造影成功的123例冠心病患者为研究对象。88处左冠状动脉病变中,56例使用了Judkins左冠导管,16例使用了Voda左冠导管门4例使用了Amplatz左冠导管,另2例分别使用了人Amplatz左冠导管和MAC导管。45处右冠状动脉病变中,26例使用了Judkins右冠导管,12例使用了Amplatz右冠导管,6例使用了Amplatz左冠导管,l例使用了MAC指引导管。 结果:共对123例患者的138处病变(左主干1例,左前降支53例,左回旋支34例,右冠状动脉45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血管5例)进行了治疗。其中,对4处病变进行了单纯的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65处进行了直接支架术,69处进行了PTCA加支架术。123例中119例获得成功(96.7%)。支架置入前后血管平均狭窄程度分别为83.4%和 5.8%。共置入支架 131枚,其中 2.5 mm的11枚,2.75 mm的 5枚,3.0 mm的 50枚,3.5mm的 51枚,4.0 mm的 13枚,5mm的1枚。 结论:经桡动脉进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是一种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架 动脉 经皮穿刺 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 PTC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合并频发室性早搏患者射频消融对左心室功能和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3
7
作者 叶金善 杨丽霞 +5 位作者 刘毅慧 郭瑞威 郭传明 朱国富 苗贵华 段亚南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2期2424-2425,共2页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后合并频发室性早搏(简称室早)患者射频消融治疗对左心室功能和结构的影响。方法收集行PCI术治疗后的冠心病患者,合并频发室早并成功行射频消融治疗36例。比较消融...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后合并频发室性早搏(简称室早)患者射频消融治疗对左心室功能和结构的影响。方法收集行PCI术治疗后的冠心病患者,合并频发室早并成功行射频消融治疗36例。比较消融手术前与术后6个月室早总数、6分钟步行试验、NYHA心功能分级、超声心动图有关参数的变化。结果与术前比较,消融治疗后6个月复查,24 h室早总数由术前(25 662±13 121)个减少为(256±223)个(P<0.01);临床胸闷、心慌症状消失;6 min步行距离明显延长[(487±70)m vs(527±82)m,P<0.05],NYHA心功能分级较前改善(2.4±0.5 vs 1.1±0.4,P<0.01);左心室舒张末内径等心脏结构明显缩小[(56±12)mm vs(51±8)mm,P<0.05)];左室射血分数显著提高(0.48±0.09 vs 0.56±0.07,P<0.05)。结论冠心病患者PCI术后合并频发室早患者,行射频消融可改善频发室早引起的临床症状及心脏结构重构和功能减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经皮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 室性早搏 导管消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病人实施整体护理的效果研究 被引量:24
8
作者 彭贵海 谭利 +4 位作者 陈玲玲 张雨馨 王治校 詹中群 王崇全 《护理研究(上旬版)》 2013年第11期3526-3528,共3页
[目的]探讨整体护理干预对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病人的影响。[方法]2005年1月—2011年12月在我科住院行经皮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治疗的冠心病病人1 050例,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将病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对研究组病人实施整体护理干预,对... [目的]探讨整体护理干预对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病人的影响。[方法]2005年1月—2011年12月在我科住院行经皮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治疗的冠心病病人1 050例,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将病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对研究组病人实施整体护理干预,对照组病人进行传统护理,比较两组干预后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并发症发生、病人满意度、护患沟通率、健康教育覆盖率以及住院时间。[结果]研究组整体护理前、后SAS评分、SD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照组护理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病人桡动脉痉挛/闭塞、血肿/出血、心律失常、迷走神经反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病人满意度、护患沟通率、健康教育覆盖率高于对照组,而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1)。[结论]整体护理能明显降低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病人术中、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提高冠心病介入治疗的效果,缩短住院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 整体护理 冠心病 并发症 焦虑 抑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肠黏膜下层促进经皮血管腔内支架植入术后内皮化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李景雷 王晓白 +3 位作者 乔宏宇 张红 张艳 洪晓涛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403-408,共6页
目的探讨小肠黏膜下层(SIS)促进支架表面内皮化在预防经皮血管腔内支架植入术(PTS)后再狭窄的价值。方法 14头猪经颈动脉球囊过度扩张双侧髂动脉后,随机选取一侧髂动脉植入裸支架(bare stent,BS),对侧髂动脉植入SIS覆膜支架(SCS)。于4、... 目的探讨小肠黏膜下层(SIS)促进支架表面内皮化在预防经皮血管腔内支架植入术(PTS)后再狭窄的价值。方法 14头猪经颈动脉球囊过度扩张双侧髂动脉后,随机选取一侧髂动脉植入裸支架(bare stent,BS),对侧髂动脉植入SIS覆膜支架(SCS)。于4、8、12周分别对4、5、5头猪进行造影复查,并处死,对支架段标本行病理组织学及扫描电镜观察。结果 14头猪(28支髂动脉)共成功植入14枚BS及14枚SCS支架。复查造影示,8周时SCS组和BS组各有1支动脉闭塞,其余26枚支架均通畅,4、8、12周时SCS组再狭窄率与BS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免疫组化示4、8、12周时SCS组增殖细胞核抗原阳性细胞平均百分率均明显低于BS组(P<0.05);电镜见SCS组新生内膜内皮细胞数均高于BS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IS具有促进内皮细胞再生及支架表面内皮化的作用,可间接抑制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并促进合成型平滑肌细胞向收缩型转变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狭窄 小肠黏膜下层 内皮细胞 经皮血管内支架植入术 动物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及支架置入术病人早期康复的循证护理 被引量:6
10
作者 包艳 钟美容 +3 位作者 张丽群 韦丽华 杨靖 朱沛华 《护理研究(上旬版)》 2008年第5期1175-1177,共3页
[目的]探讨运用循证护理方案护理择期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及支架置入术后病人的早期康复护理效果。[方法]将60例择期行介入治疗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循证组按循证康复护理方案进行护理,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护理,比较两组病人术后... [目的]探讨运用循证护理方案护理择期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及支架置入术后病人的早期康复护理效果。[方法]将60例择期行介入治疗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循证组按循证康复护理方案进行护理,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护理,比较两组病人术后并发症与不良反应发生率、心理状态及运动能力。[结果]循证组在不良反应发生率、心理状态、运动能力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运用循证护理方法,可以促进PTCA及支架置入术后病人的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证护理 冠心病 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 支架置入术 康复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ouble Flash扫描模式在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的应用 被引量:2
11
作者 荆晶 周迎 +3 位作者 张弢 李建涛 杨俊杰 陈韵岱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277-282,288,共7页
目的探讨Double Flash扫描模式应用于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患者的图像质量、辐射剂量和诊断准确性。资料与方法 63例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患者行冠状动脉CT造影,心率≤70次/min者采用Double Flash扫描模式,心率>70次/min者采用螺旋... 目的探讨Double Flash扫描模式应用于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患者的图像质量、辐射剂量和诊断准确性。资料与方法 63例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患者行冠状动脉CT造影,心率≤70次/min者采用Double Flash扫描模式,心率>70次/min者采用螺旋扫描模式。比较两组支架节段图像质量主观评分、血管CT值、噪声、信噪比(SNR)和对比噪声比(CNR);以冠状动脉造影作为"金标准",评估两种扫描模式的诊断效能,并计算两组辐射剂量。结果 Double Flash组冠状动脉共植入支架59枚,其中57枚可诊断;螺旋组冠状动脉共植入支架58枚,均可诊断。Double Flash组和螺旋组图像质量主观评分、首次扫描过程中CT值、噪声、SNR、CN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ouble Flash组第2次扫描过程中图像质量评分与首次扫描和螺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ouble Flash组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和准确度分别为90.0%、89.8%、64.3%、97.8%和89.8%,螺旋组分别为83.3%、95.7%、83.3%、95.7%和93.1%。Double Flash组对于直径≥3.0 mm支架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和准确度明显高于直径<3.0 mm支架。Double Flash组整个扫描过程及冠状动脉CT造影增强扫描中的有效剂量、剂量长度乘积、容积CT剂量指数均显著低于螺旋组(P<0.05)。结论Double Flash扫描模式用于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患者,可以获得较好的图像质量,与冠状动脉血管造影具有较好的一致性,且辐射剂量低,而对直径≥3.0 mm支架评估明显优于直径<3.0 mm支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血管成形术 经皮冠状动脉 支架 冠状血管造影术 体层摄影术 X 线计算机 辐射剂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例急性心肌梗死合并严重心律失常行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加支架术的护理 被引量:1
12
作者 于志平 金丽华 张宝玲 《护理研究(上旬版)》 2008年第10期2627-2627,共1页
关键词 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加支架 急性心肌梗死 严重心律失常 护理 介入心脏病学 冠状动脉再通 PTCA 心律失常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直接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合并支架置入与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临床比较
13
作者 王庆胜 柳东田 +5 位作者 张健 杨红梅 马利祥 方海滨 梁慧 苏庆立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261-261,共1页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直接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 合并症 支架置入 治疗 静脉溶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与冠状动脉内支架术后红细胞变形能力变化的临床研究初探
14
作者 葛智平 郭静萱 +2 位作者 毛节明 谭秀娟 文宗曜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46-46,共1页
关键词 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 冠状动脉内支架 术后 红细胞变形能力 临床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直接与择期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加支架术治疗AMI效果比较
15
作者 王瑞莹 许静 +3 位作者 吴尚琴 孙姗 付乃宽 王惠中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207-209,共3页
目的 :比较直接与择期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加支架术 (PTCA +STENT)中再灌注性心律失常发生率及术后左室功能。方法 :10 3例急性心肌梗死 (AMI)患者 ,分为 2组 :A组 6 4例行择期PTCA +STENT术。B组 39例在发病 12h内行直接PTCA +STENT... 目的 :比较直接与择期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加支架术 (PTCA +STENT)中再灌注性心律失常发生率及术后左室功能。方法 :10 3例急性心肌梗死 (AMI)患者 ,分为 2组 :A组 6 4例行择期PTCA +STENT术。B组 39例在发病 12h内行直接PTCA +STENT术。术中冠状动脉造影 (CAG)定位梗死相关动脉 (IRA) ,多导心电生理仪监护再灌注性心律失常 ,根据心律失常不同类型给予相应处理。术后 10~ 2 0d作超声心动图 ,对比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以评价心功能。结果 :①首次CAG显示A组IRA 81支 ,其中左前降支 (LAD) 4 2支 ,右冠状动脉 (RCA) 2 5支 ,左回旋支 (LCX) 14支。B组IRA有 4 4支 ,其中LAD 2 4支 ,RCA 12支 ,LCX 8支。 2组冠状动脉分支阻塞率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②A ,B 2组行PTCA +STENT术中再灌注性心律失常发生率 :A组为 2 5 % (16 / 6 4 ) ,心室颤动发生率为 16 % (10 / 6 4 )。B组为 79% (31/ 39) ,其中心室颤动发生率为 5 4 % (2 1/ 39) ,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均为P <0 .0 5 )。 2组心室颤动患者行电除颤后均转复为窦性心率。③住院 10~ 2 0d行二维超声心动图检查显示 ,LVEF≥6 0 %者 ,A组为 6 4 % (41/ 6 4 ) ,B组为 90 % (35 / 39) (P <0 .0 5 )。结论 :AMI患者行直接PTCA +STENT术与择期PTC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再灌注性心律失常 左心室射血分数 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加支架 超声心动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氯吡格雷低反应患者短期替格瑞洛强化治疗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范远生 王飞 +8 位作者 杨璐 张晶 徐可 龚晓旋 李锦爽 应良红 纪矞钦 叶森 李春坚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769-773,共5页
目的:探讨经皮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后氯吡格雷低反应(clopidogrel low re-sponse,CLR)患者短期替格瑞洛强化抗血小板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连续入选PCI术后经光学血小板聚集(light transmit-tan... 目的:探讨经皮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后氯吡格雷低反应(clopidogrel low re-sponse,CLR)患者短期替格瑞洛强化抗血小板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连续入选PCI术后经光学血小板聚集(light transmit-tance aggregation,LTA)法检出的CLR患者100例,随机分为氯吡格雷组(50例)和替格瑞洛组(50例)。氯吡格雷组予氯吡格雷75 mg/d;后者予替格瑞洛90 mg,2次/d,bid,强化1个月后改为氯吡格雷75 mg/d;两组患者均联合服用阿司匹林100 mg/d。治疗1个月后检测所有患者的血小板聚集率;随访6个月,比较两组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随机治疗前二磷酸腺苷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率(adenosine diphosphate-induced platelet aggregation,PLADP)及花生四烯酸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率(arachidonic acid-induced platelet aggregation,PLAA)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1个月时,替格瑞洛组PLADP显著低于氯吡格雷组[(21.27±12.81)%vs.(48.72±10.92)%,P<0.01],两组患者PLAA无统计学差异(P>0.05);6个月时随访,替格瑞洛组心源性再入院患者显著低于氯吡格雷组(6%vs.20%,P<0.05),但轻微出血增加(24%vs.8%,P<0.05)。结论:替格瑞洛的抗血小板聚集作用显著优于氯吡格雷,对CLR患者PCI术后替格瑞洛强化抗血小板治疗1个月可能减少心源性住院事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替格瑞洛 氯吡格雷 血小板聚集率 经皮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支架内再狭窄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5
17
作者 黄宗燕 林英忠 +2 位作者 刘伶 袁军 吴旭斌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999-1001,共3页
目的探讨不稳定性心绞痛(UAP)患者PCI术后支架内再狭窄的术前影响因素。方法选择成功置入雷帕霉素药物涂层支架的UAP患者157例,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为再狭窄组16例和无狭窄组141例,回顾性分析2组性别、年龄、术前收缩压、糖尿病、TC... 目的探讨不稳定性心绞痛(UAP)患者PCI术后支架内再狭窄的术前影响因素。方法选择成功置入雷帕霉素药物涂层支架的UAP患者157例,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为再狭窄组16例和无狭窄组141例,回顾性分析2组性别、年龄、术前收缩压、糖尿病、TC、吸烟、体重指数、体力活动、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COX回归模型对有差异的因素进行分析。结果与无狭窄组比较,再狭窄组患者hs-CRP和HAMD评分明显升高(P<0.01);伴有抑郁症状患者hs CRP明显高于无抑郁症患者(P=0.002)。校正UAP患者术前收缩压、吸烟、糖尿病、体重指数影响后,术前hs-CRP(OR=9.205,95% CI:2.986~28.378)、TC(OR=3.762,95% CI:1.348~10.497)、HAMD评分(OR=1.376,95% CI:1.098~1.724)与术后支架内再狭窄相关。结论 PCI术前hs-CRP、TC水平和抑郁症状是UAP患者术后支架内再狭窄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绞痛 不稳定型 支架 血管成形术 经皮冠状动脉 冠状动脉再狭窄 抑郁症 C反应蛋白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冠状动脉置入国产西罗莫司药物涂层支架与瑞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7
18
作者 袁耀峰 李志荣 《中国心血管杂志》 2011年第2期128-130,共3页
目的比较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置入国产药物涂层支架与瑞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的近期疗效。方法选择2008年10月至2010年3月收治的AMI患者63例,其中31例行急诊PCI置入国产药物涂层支架(直接PCI组),32例行瑞替普酶... 目的比较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置入国产药物涂层支架与瑞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的近期疗效。方法选择2008年10月至2010年3月收治的AMI患者63例,其中31例行急诊PCI置入国产药物涂层支架(直接PCI组),32例行瑞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瑞替普酶溶栓组),比较两组患者住院期间的血管再通率、心血管事件、不良反应、病死率和心功能情况。结果直接PCI组再灌注成功率高于瑞替普酶溶栓组(96.8%比81.3%,P<0.05),主要心血管事件(再梗死、心绞痛、心力衰竭)、死亡及出血明显少于瑞替普酶溶栓组,住院时间明显短于瑞替普酶溶栓组[(14.2±7.6)d比(21.4±9.6)d,P<0.05]。AMI后2周,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显示,直接PCI组左心室舒张末内径(LVDd)明显低于瑞替普酶溶栓组[(52.8±5.6)mm比(56.9±6.4)mm,P<0.001],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明显高于瑞替普酶溶栓组[(59.6%±8.2%)比(51.2%±6.2%),P<0.001]。结论急诊PCI置入国产药物涂层支架治疗AMI,安全有效,能及时有效地开通梗死相关动脉,挽救濒死的心肌,改善心功能,减少再梗死、降低病死率,是AMI的首选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成形术 经皮冠状动脉 支架 心肌梗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雷帕霉素药物洗脱支架在急性冠脉综合征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9
作者 张凌宇 梁岩 +4 位作者 徐国帆 陈聪 陈杰山 蒋学军 陆宇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6年第21期2487-2488,共2页
目的:探讨雷帕霉素药物洗脱支架(CypherTM)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中应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选择我院2002年6月至2005年6月期间收住的ACS患者196例,分为两组:药物支架组和普通支架组。随访6个月,评价两组... 目的:探讨雷帕霉素药物洗脱支架(CypherTM)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中应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选择我院2002年6月至2005年6月期间收住的ACS患者196例,分为两组:药物支架组和普通支架组。随访6个月,评价两组间的治疗效果。结果:药物支架组糖尿病患者比例(22.4%)较普通支架组(10.2%)高,药物支架内径犤(2.6±0.3)mm犦小于普通支架犤(3.1±0.2)mm犦,药物支架长度犤(23.6±10.6)mm犦长于普通支架犤(17.1±9.5)mm犦(P<0.01)。PCI术后6个月随访显示,药物支架组的主要心脏事件(MACE)发生率(2.1%)及再狭窄率(2.1%)均较普通支架组低(11.2%,12.3%)(P<0.01)。结论:有选择地应用CypherTM支架是安全和有效的,其可以使MACE的发生率及再狭窄率明显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疾病 血管成形术 经皮冠状动脉 支架 冠状动脉再狭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内血管成形术和冠状动脉支架治疗 被引量:3
20
作者 王东亚 李小鹰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00年第5期350-353,共4页
老年冠心病人随着社会的老龄化而不断增加 ,这是一组有着特殊临床病理生理的人群 ,在选择介入治疗时应当充分考虑年龄、合并的慢性疾病、心功能状态、病变局部的解剖以及能否进行完全性血运重建等因素。老年冠心病人的介入治疗同样可以... 老年冠心病人随着社会的老龄化而不断增加 ,这是一组有着特殊临床病理生理的人群 ,在选择介入治疗时应当充分考虑年龄、合并的慢性疾病、心功能状态、病变局部的解剖以及能否进行完全性血运重建等因素。老年冠心病人的介入治疗同样可以获得理想的成功率。严格的病例选择标准是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人 冠状动脉疾病 血管戍形术 经皮冠状动脉 支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