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9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老年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前主动脉内球囊反搏联合术后重组人脑利钠肽对心室重构的影响 被引量:1
1
作者 李圣博 冯玲 +3 位作者 陈贝贝 姚芳 邢永生 刘艳宾 《实用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699-703,共5页
目的分析主动脉内球囊反搏联合重组人脑利钠肽(rhBNP)治疗对急性前壁心肌梗死老年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术后心室重构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于2018年1月至2023年6月我院收治行急诊PCI的急性前壁心肌梗死老年患者66例,分为两组。... 目的分析主动脉内球囊反搏联合重组人脑利钠肽(rhBNP)治疗对急性前壁心肌梗死老年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术后心室重构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于2018年1月至2023年6月我院收治行急诊PCI的急性前壁心肌梗死老年患者66例,分为两组。对照组(n=32)进行PCI术+rhBNP,研究组(n=34)PCI术+rhBNP+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检测对比两组血压、乳酸水平及机械并发症、心室重构、炎性因子、心肌酶学、ox-LDL水平。结果治疗前,对比两组乳酸、舒张压、收缩压、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后壁厚度(LVPWT)、左心室重构指数(LVRI)、左室射血分数(LVEF)、同型半胱氨酸(Hcy)、白细胞介素-6(IL-6)、肌钙蛋白T(cTnT)、乳酸脱氢酶(LDH)、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氧化性低密度脂蛋白(ox-LDL)水平(P>0.05);出院后3个月随访,乳酸、LVESD、LVEDD、LVPWT、LVRI、Hcy、IL-6、c TnT、LDH、CK-MB、ox-LDL水平降低,且研究组较低,舒张压、收缩压、LVEF水平上升,且研究组较高(P<0.05)。治疗前后两组机械并发症占比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前壁心肌梗死老年患者急诊PCI术后采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联合rhBNP治疗,可缓解患者心室重构、心肌损伤,减轻炎性损伤,改善氧化应激反应,调节组织灌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反搏 重组人脑利钠肽 急性前壁心肌梗死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 心室重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准分子激光消蚀术在药物球囊扩张成形术治疗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中的应用
2
作者 胥良 牛思泉 +3 位作者 王地 信鹏程 宁宏洁 乔木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36-540,共5页
目的:探讨准分子激光消蚀术(ELCA)在药物球囊扩张成形术(DCB)治疗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5月至2022年5月诊治的86例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排秩法分为观察组(予以DCB联合ELCA治... 目的:探讨准分子激光消蚀术(ELCA)在药物球囊扩张成形术(DCB)治疗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5月至2022年5月诊治的86例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排秩法分为观察组(予以DCB联合ELCA治疗)与对照组(予以单纯DCB治疗),各43例。对比2组治疗前后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肌钙蛋白Ⅰ(cTnⅠ)、B型脑钠肽(BNP)、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小而密低密度脂蛋白(sd-LDL)、生长分化因子15(GDF-15)、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以及治疗后1 a内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发生率。结果:治疗后观察组CK-MB、cTnⅠ、BNP、NT-proBNP、sd-LDL、GDF-15、LVESD、LVEDD降低的程度,LVEF升高的程度,均大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1 a内MACE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19)。结论:ELCA联合DCB治疗冠心病效果显著,有利于改善心功能和减轻心肌损伤,并降低MACE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准分子激光消蚀术 药物扩张成形术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准分子激光冠状动脉成形术联合药物涂层球囊治疗支架内再狭窄的即刻管腔获益及与光学相干断层成像下不同内膜组织特征间的关系 被引量:1
3
作者 何攀 杨俊杰 +6 位作者 陈海威 邓安平 金至赓 高磊 郭军 陈韵岱 汪奇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33-139,共7页
目的:比较准分子激光冠状动脉成形术(ELCA)联合药物涂层球囊(DCB)治疗冠状动脉支架内再狭窄(ISR)的即刻管腔获益及与光学相干断层成像(OCT)下不同内膜组织特征间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入选2019年1月至2023年5月于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 目的:比较准分子激光冠状动脉成形术(ELCA)联合药物涂层球囊(DCB)治疗冠状动脉支架内再狭窄(ISR)的即刻管腔获益及与光学相干断层成像(OCT)下不同内膜组织特征间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入选2019年1月至2023年5月于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接受DCB治疗的ISR患者86例,共96处ISR病变,所有病变均行OCT评估。根据是否使用ELCA,将病变分为ELCA+DCB组(n=30)和DCB组(n=66);并根据OCT评估的ISR病变内膜组织特征分为均质模式和非均质模式,比较两种不同模式对即刻管腔获益的影响。即刻管腔获益定义为治疗前后的OCT下最小管腔面积变化值(ΔMLA)。结果:ELCA+DCB组与DCB组相比获得更大的ΔMLA[(3.2±0.8)mm^(2)vs.(2.6±1.4)mm^(2),P=0.015]。在均质模式的ISR病变中,ELCA+DCB组的ΔMLA大于DCB组[(3.0±0.9)mm^(2)vs.(2.2±1.1)mm^(2),P=0.030],但在非均质模式的ISR病变中,两组ΔMLA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4±0.7)mm^(2)vs.(3.2±1.5)mm^(2),P=0.533]。术后随访6个月期间,病变接受DCB治疗的患者(n=60)与ELCA+DCB治疗的患者(n=26)均无死亡,靶病变血运重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7.4%vs.4.2%,P>0.05)。结论:ELCA联合DCB是治疗ISR的有效策略,较单独DCB治疗能够实现更大的术后即刻管腔获益,尤其对于OCT显示病变内膜组织均质模式ISR的治疗效果更为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架内再狭窄 准分子激光冠状动脉成形术 药物涂层 光学相干断层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进门-球囊扩张时间对行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患者临床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4
4
作者 徐承义 刘心甜 +7 位作者 苏晞 张勇 王军 熊辉 江旺祥 罗双萍 刘丹 邹勇 《中国心血管杂志》 2017年第5期326-331,共6页
目的探讨进门-球囊扩张时间(DTBT)对行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PCI)治疗患者近、远期临床预后、住院时间及医疗费用的影响,为中国胸痛中心建设提供数据参考。方法收集自2012年1月27日至2014年12月31日在武汉亚洲心脏病医院接受PPCI治疗... 目的探讨进门-球囊扩张时间(DTBT)对行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PCI)治疗患者近、远期临床预后、住院时间及医疗费用的影响,为中国胸痛中心建设提供数据参考。方法收集自2012年1月27日至2014年12月31日在武汉亚洲心脏病医院接受PPCI治疗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678例,并依据DTBT将患者分为研究组(DTBT<90 min,411例)和对照组(DTBT≥90 min,267例),回顾性分析两组基线临床资料、冠状动脉影像特征、PCI相关数据以及术后1年主要不良心脏事件(MACE)。结果 678例患者平均DTBT为(86.7±49.6)min,其中研究组为(64.9±15.6)min,对照组为(135.5±66.8)min。研究组住院时间[(9.6±4.1)d比(10.6±3.4)d,t=3.168,P=0.002]、医疗费用[(5.05±1.62)万元比(5.39±1.81)万元,t=2.019,P=0.044]均优于对照组。主要终点12个月心原性死亡率研究组低于对照组[7.1%(25/411)比12.7%(30/267),χ2=46.130,P=0.013],次要终点术后12个月累计MACE发生率研究组比对照组降低6.2%,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3.7%(93/411)比29.9%(75/267),χ2=3.070,P=0.080]。结论与DTBT≥90 min相比,控制DTBT<90 min能降低STEMI患者PPCI术后12个月随访心原性死亡率,缩短住院时间,降低医疗费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死 血管成形术 经腔 经皮冠状动脉 进门-扩张时间 胸痛中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磷脂综合征合并颈内动脉闭塞患者药物涂层球囊扩张血管成形术一例
5
作者 孙建飞 吴一娜 +1 位作者 朱时杰 黄清海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53-256,共4页
抗磷脂综合征(APS)是一种少见具有高致栓性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对于APS合并非急性脑供血动脉闭塞的最佳治疗方案仍不明确。作者报道1例采用药物涂层球囊扩张血管成形术进行再通治疗的APS合并颈内动脉非急性闭塞患者,术后7个月DSA复查血管... 抗磷脂综合征(APS)是一种少见具有高致栓性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对于APS合并非急性脑供血动脉闭塞的最佳治疗方案仍不明确。作者报道1例采用药物涂层球囊扩张血管成形术进行再通治疗的APS合并颈内动脉非急性闭塞患者,术后7个月DSA复查血管保持通畅。药物涂层球囊具有无支架置入的特点,可降低再狭窄发生率,在该类高致栓性患者中可能具有一定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磷脂综合征 动脉闭塞 扩张 血管成形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穿刺球囊扩张成形术治疗肺动脉瓣狭窄
6
作者 杨兴生 杨庭树 +3 位作者 王广义 孙静平 巩维如 杜洛山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3期176-178,共3页
报告8例经皮穿刺球囊肺动脉瓣扩张成形术(PBPV)的结果。本组男性3例,女性5例,年龄5~26岁。7倒用单球囊、1例双球囊扩张。肺动脉瓣口直径由8.4±2.2扩张至16.4±1.5mm,右室收缩压由16.9±5.3下降至9.1±3.8kPa,右室-肺... 报告8例经皮穿刺球囊肺动脉瓣扩张成形术(PBPV)的结果。本组男性3例,女性5例,年龄5~26岁。7倒用单球囊、1例双球囊扩张。肺动脉瓣口直径由8.4±2.2扩张至16.4±1.5mm,右室收缩压由16.9±5.3下降至9.1±3.8kPa,右室-肺动脉压差由14.9±5.1降至6.6±3.9kPa;心排血指数由3.2±0.3增加至5.1±0.7L/min·m^(-2)(P均<0.001)。治疗后症状消失或基本消失,杂音明显减轻。术后4~5天出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瓣狭窄 扩张 成形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冠状动脉内球囊扩张成形术治疗Gianturco-RoubinⅡ型支架内再狭窄
7
作者 卢成志 李玉光 +1 位作者 何世华 王焱 《中国心血管杂志》 1999年第3期173-174,163,共3页
目的 观察经文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治疗Gianturco-RoubinⅡ(GRⅡ)型支架内再狭窄的疗效并探讨其机理.方法和结果 在成功植入GRⅡ型支架后6个月行血管造影,对20例患者的22条支架内再狭窄血管再次行PTCA术.手术成功率为96%(21/22),4... 目的 观察经文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治疗Gianturco-RoubinⅡ(GRⅡ)型支架内再狭窄的疗效并探讨其机理.方法和结果 在成功植入GRⅡ型支架后6个月行血管造影,对20例患者的22条支架内再狭窄血管再次行PTCA术.手术成功率为96%(21/22),4例完全闭塞病变中有1例失败是因导丝不能通过闭塞处.无死亡,无急性或亚急性闭塞并发症.定量血管造影显示:平均最狭窄处血管直径从(0.85±0.34)mm增加到(2.32±0.41)mm,平均狭窄程度由(71±16)%下降至(18±12)%,而手术前后支架本身变化不明显.结论 重复PTCA术治疗GRⅡ型支架内再狭窄,安全有效,成功率高,并发症少.管腔扩大的原理主要为动脉样硬化班块组织被挤出支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架内再狭窄 治疗 并发症 成形术 PTCA术 扩张 血管造影 重复 增加 结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药物涂层球囊治疗老年患者冠状动脉大血管原位病变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一项队列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贾高鹏 曲泽 +5 位作者 李桂梅 皇甫卫忠 赵子豪 闫爽 陈秋雨 张越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3期4125-4131,4138,共8页
背景近年来,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加深,老年患者冠状动脉大血管病变的发病率显著增加。药物涂层球囊(DCB)作为一种新兴治疗手段,因其能有效减少再狭窄发生率而备受关注。然而,现有研究多集中于小血管病变,对大血管原位病变的有效性数据较... 背景近年来,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加深,老年患者冠状动脉大血管病变的发病率显著增加。药物涂层球囊(DCB)作为一种新兴治疗手段,因其能有效减少再狭窄发生率而备受关注。然而,现有研究多集中于小血管病变,对大血管原位病变的有效性数据较少。目的探讨DCB治疗老年患者冠状动脉大血管原位病变的效果。方法回顾性选取2022年就诊于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且年龄>60岁老年冠心病(CHD)患者128例为研究对象。完善术前检查化验。按照PCI治疗方案分为DCB组(n=30)、药物洗脱支架(DES)组(n=64)和生物可吸收支架(BVS)组(n=34)。术前、术后即刻及术后随访分别进行冠状动脉造影(CAG),观察术前靶血管参考直径(RVD),术前、术后即刻及术后1年随访观察最小管腔直径(MLD),进一步推算术前直径狭窄程度(DS)、术后即刻观察管腔获益(AG),术后即刻与术后随访1年残余直径狭窄程度(RDS)和晚期管腔丢失(LLL)。随访期间每月定期门诊或电话随访,记录患者院内及出院后1年内患者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采用LASSO回归分析筛选相关变量后,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究MACE发生的影响因素。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患者发生MACE的生存曲线,生存曲线的比较采用Log-rank检验。结果DCB组、DES组和BVS组患者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即刻BVS组MLD、AG高于DCB组、DES组,RDS低于DCB组、DES组(P<0.05),术后1年DES组RDS低于DCB组(P<0.05)。3组患者院内均无MACE发生,术后中位随访时间为478(425,538)d,共发生38例MACE,随访期间3组均无心肌梗死与心源性死亡事件发生;出血事件:DCB组有0例,DES组有3例,BVS组有3例,表现为牙龈出血,经评估为轻度出血。Log-rank检验结果示3组患者无MACE存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80)。LASSO回归分析筛选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介入治疗史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示LDL-C(OR=12.204,95%CI=3.403~43.768)、介入治疗史(OR=0.041,95%CI=0.010~0.162)是患者发生MACE的影响因素。结论DCB治疗老年CHD患者大血管病变与DES和BVS比较无明显差异,有效性及安全性DES和BVS相当。DCB是治疗老年患者冠状动脉大血管病变安全、有效的方式,LDL-C升高和介入治疗史是MACE发生的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冠状动脉血管成形术 药物涂层 老年人 队列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药物涂层球囊治疗冠状动脉分叉病变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9
作者 朱正茂 于雪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6-12,共7页
冠状动脉分叉病变占所有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病例的15%~20%,其介入治疗策略的选择仍具争议。作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介入治疗领域的新器械,药物涂层球囊逐渐被应用于分叉病变的介入治疗中,起到了简化操作程序、保护分支血管的作用。... 冠状动脉分叉病变占所有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病例的15%~20%,其介入治疗策略的选择仍具争议。作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介入治疗领域的新器械,药物涂层球囊逐渐被应用于分叉病变的介入治疗中,起到了简化操作程序、保护分支血管的作用。本文就药物涂层球囊在分叉病变介入治疗中的有效性及安全性的最新证据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分叉病变 经皮冠脉介入术 药物涂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13例经皮球囊肺动脉瓣成形术的进一步分析 被引量:12
10
作者 朱杰敏 凌坚 +7 位作者 张立仁 刘玉清 蒋世良 戴汝平 黄连军 曾筝 郝保健 白华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1995年第1期18-22,共5页
回顾113例经皮球囊肺动脉溶成形术(PBPV)的经验。患者年龄2~45(平均13.3)岁。术后即刻肺动脉-右室平均收缩压差自12.2±5.2kPa(91.7±38.8mmHg)下降到4.5±3.9kPa(... 回顾113例经皮球囊肺动脉溶成形术(PBPV)的经验。患者年龄2~45(平均13.3)岁。术后即刻肺动脉-右室平均收缩压差自12.2±5.2kPa(91.7±38.8mmHg)下降到4.5±3.9kPa(33.4±29.6mmHg),平均跨瓣压差下降到1.8±1.1kPa(13.2±8.5mmHg)。3~34(平均18.4)个月后18例复查右心导管,证实了PBPV中期疗效的可靠性。作者比较了使用单球囊,双球囊和Inoue球囊行PBPV的结果,指出后者疗效更佳,推荐用于少年和成人组患者。本文还讨论了PBPV并发症、心肌激惹所致右室流出道压差的测量和转归等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 成形术 动脉瓣狭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年龄≥80岁和年龄<80岁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支持下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预后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12
11
作者 张沛 戴军 +12 位作者 张朝阳 吴元 徐波 尤士杰 吴永健 刘海波 秦学文 颜红兵 姚民 乔树宾 杨跃进 陈纪林 高润霖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217-221,共5页
目的:对比评价年龄≥80岁(老老年)和<80岁(中老年)因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而直接经皮冠状动脉(冠脉)介入治疗(PPCI)并需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辅助支持患者的预后。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04-01至2015-12因STMEI而行PPCI,并需IAB... 目的:对比评价年龄≥80岁(老老年)和<80岁(中老年)因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而直接经皮冠状动脉(冠脉)介入治疗(PPCI)并需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辅助支持患者的预后。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04-01至2015-12因STMEI而行PPCI,并需IABP支持患者的临床、冠脉造影和随访资料。排除标准为术前合并心原性休克、机械并发症和非ST段抬高急性冠脉综合症的患者。将患者分为老老年组(≥80岁,n=51)和中老年组(<80岁,n=237)。研究的主要终点包括PPCI术后1个月、1年及2年的死亡和术后1个月的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MACCE,包括由死亡、心原性休克、新的或加重的心力衰竭、再次心肌梗死和卒中等组成的复合事件)。使用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致各终点事件的独立预测因子。结果:老老年组比中老年组术后1个月的MACCE发生率显著增加(41.2%vs 24.5%,P=0.029),其中卒中事件的发生率显著增加(9.8%vs 0.8%,P<0.001)。老老年组与中老年组术后1个月(17.6%vs 15.2%)和1年死亡率(25.5%vs 16.9%)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至术后2年时死亡率显著增高(35.3%vs 20.7%,Log-rank P=0.037)。术后心肌梗死溶栓治疗临床试验(TIMI)血流<3级是MACCE的强独立预测因子(HR=3.41,95%CI:2.09~5.56,P<0.001),均是各时间点死亡的最强独立预测因子(1个月:HR=9.51,95%CI:5.23~17.29;1年:HR=7.24,95%CI:4.13~12.69;2年:HR=5.85,95%CI:3.45~9.94;P均<0.001)。年龄≥80岁对各终点事件均无显著的预测效应。结论:老老年患者术后2年死亡率显著增高;术后1个月MACCE显著增高,主要为卒中事件显著增加。年龄≥80岁对各终点事件均无显著的预测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龄 心肌梗死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动脉反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下肢动脉病变球囊扩张成形术后再狭窄的疗效 被引量:6
12
作者 刘宝顺 吴晓亮 +4 位作者 何涛 王彪 王首旭 杨璇 李彦辉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2771-2773,共3页
目的:探索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下肢动脉病变球囊扩张成形术(PTA)后再狭窄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4年12月-2015年12月期间经检查确诊的2型糖尿病合并下肢动脉病变且行PTA治疗患者共42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单盲法将其分作两组,其中... 目的:探索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下肢动脉病变球囊扩张成形术(PTA)后再狭窄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4年12月-2015年12月期间经检查确诊的2型糖尿病合并下肢动脉病变且行PTA治疗患者共42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单盲法将其分作两组,其中对照组21例给予常规基础治疗,观察组21例同时加服补阳还五汤,观察患者术后再狭窄情况并进行组间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6个月、12个月时血管再狭窄率分别为4.76%和38.10%,与对照组比较均明显降低(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ABI(0.90±0.06)、TBI(0.58±0.06)、MDA(4.43±0.51)cm/s、MTA(4.34±0.51)cm/s与治疗前和对照组比较均有明显增加(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VAS评分(1.37±0.33)和跛行距离评分(1.02±0.33)与治疗前和对照组比较均有明显改善(P<0.05)。结论:糖尿病下肢动脉病变PTA患者采取中西医结合治疗能够改善患肢缺血症状和疼痛症状,降低再狭窄率,可进行临床推广和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下肢动脉病变 扩张成形术 再狭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药物涂层球囊在急性心肌梗死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10
13
作者 周力 朱超 +4 位作者 王福财 崔贺贺 刘青波 赵慧强 陈晖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669-675,共7页
目的评估药物涂层球囊(drug-coated balloon,DCB)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以2018年8月至2022年7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接受直接PCI并应用DCB... 目的评估药物涂层球囊(drug-coated balloon,DCB)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以2018年8月至2022年7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接受直接PCI并应用DCB处理罪犯病变的75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冠状动脉病变特点以及预后情况。结果手术成功率为100%,住院期间临床不良事件发生率为8%。30 d随访中,有2例(2.7%)患者因心力衰竭再入院。在中位时间为16个月的长期随访中,发生非致命性心肌梗死9例(12%)、靶病变血运重建5例(6.7%)、心力衰竭再入院4例(5.3%)、脑卒中3例(4%)。长期累积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main adverse cardiovascular and cerebrovascular events,MACCE)发生率为24%,Kaplan-Meier估测长期无MACCE生存率为63.6%(47.3%~79.8%)。结论对于急性心肌梗死中的高选择病变,如原支架内闭塞、小血管病变以及分叉病变,直接PCI时应用DCB血管成形术成功率高,长期预后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物涂层 急性心肌梗死 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脊柱转移瘤及胸腰椎压缩性骨折 被引量:3
14
作者 隋福革 张达 +4 位作者 赵丛然 汪群 郭明峰 李恒 王强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2007年第3期235-236,共2页
我院采用经皮球囊扩张后凸椎体成形术治疗脊柱转移痛及胸腰椎压缩性骨折忠者23例,取得了满意效果,报道如下。
关键词 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 胸腰椎压缩性骨折 脊柱转移瘤 治疗 经皮扩张 椎体成形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肺动脉瓣球囊扩张治疗先天性肺动脉瓣狭窄 被引量:3
15
作者 程自平 徐岩 +3 位作者 朱润硕 许邦龙 陈斌 林敏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3年第1期70-71,共2页
目的 观察先天性肺动脉瓣狭窄经皮球囊扩张成形术 (PBPV)即刻疗效、安全性。方法 对我院开展的PBPV 6例青少年肺动脉瓣狭窄进行分析。结果  6例治疗均获得成功 ,右室收缩压由术前 9 82kPa± 1 57kPa降为术后4 84kPa± 0 83... 目的 观察先天性肺动脉瓣狭窄经皮球囊扩张成形术 (PBPV)即刻疗效、安全性。方法 对我院开展的PBPV 6例青少年肺动脉瓣狭窄进行分析。结果  6例治疗均获得成功 ,右室收缩压由术前 9 82kPa± 1 57kPa降为术后4 84kPa± 0 83kPa。肺动脉收缩压由术前 2 58kPa± 0 85kPa升为术后 3 98kPa± 1 0 6kPa。右室肺动脉跨瓣压差由术前 6 82kPa± 1 53kPa降为术后 1 0 9kPa± 0 84kPa。并且术后体检杂音均明显减弱 ,未发现明显并发症。结论 PBPV手术成功率高、并发症少、安全有效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动脉扩张 治疗 先天性肺动脉瓣狭窄 疗效 安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球囊扩张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在胸腰椎压缩骨折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6
作者 孙捷 吴阳 +1 位作者 崔巍 焦龙兵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2010年第12期930-933,共4页
目的探讨球囊扩张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疼痛性椎体压缩骨折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 2007年1月~2010年1月间应用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椎体压缩骨折21例32椎,术后观察症状改善、骨折复位及并发症情况。结果全部病例顺利完成手术... 目的探讨球囊扩张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疼痛性椎体压缩骨折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 2007年1月~2010年1月间应用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椎体压缩骨折21例32椎,术后观察症状改善、骨折复位及并发症情况。结果全部病例顺利完成手术,无并发症发生。21例术后随访4~8个月,平均6个月。术后疼痛症状明显减轻,椎体高度恢复明显。结论 国产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可有效恢复压缩椎体的高度,改变椎体稳定性,增强椎体强度,迅速缓解疼痛,明显减少骨水泥渗漏率,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只要严格按规程操作,临床应用前景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体压缩骨折 骨质疏松 扩张 椎体后凸成形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体外膜肺氧合联合主动脉内球囊反搏对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原性休克患者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临床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20
17
作者 邱承杰 陈玉善 +3 位作者 解金红 柴爽爽 毛文峰 关怀敏 《中国心血管杂志》 2021年第3期257-261,共5页
目的评价体外膜肺氧合(ECMO)联合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对急性心肌梗死(AMI)合并心原性休克(CS)患者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PCI)临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胸痛中心收治的AMI合并CS患者,于2015年1月至201... 目的评价体外膜肺氧合(ECMO)联合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对急性心肌梗死(AMI)合并心原性休克(CS)患者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PCI)临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胸痛中心收治的AMI合并CS患者,于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在IABP辅助下完成PPCI者为IABP组,于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在ECMO联合IABP辅助下完成PPCI者为ECMO+IABP组。比较两组的院内死亡率、平均住院天数和1年内生存率情况。结果研究共纳入33例AMI合并CS患者,IABP组23例,男性15例,平均年龄(65.0±9.6)岁;ECMO+IABP组10例,男性9例,平均年龄(63.4±13.6)岁。ECMO+IABP组的院内死亡率低于IABP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0.0%比30.4%,χ^(2)=1.585,P=0.212)。随访1年,ECMO+IABP组的院外生存率显著高于IAB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90.0%比47.8%,χ^(2)=5.192,P=0.033)。结论ECMO联合IABP救治AMI合并CS患者较单用IABP可降低院内死亡率,改善1年生存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休克 心原性 体外膜肺氧合 动脉反搏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2例冠状动脉内球囊扩张及支架植入术后症状改善分析 被引量:6
18
作者 李素梅 崔冬霞 《护理研究》 2002年第3期167-168,共2页
关键词 冠状动脉 扩张 支架植入 症状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球囊主动脉瓣成形术临床应用进展 被引量:2
19
作者 支爱华 蒋世良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73-75,共3页
主动脉瓣狭窄可由不同病因引起,外科瓣膜切开术后再狭窄很常见,经皮球囊主动脉瓣成形术介入治疗创伤小, 可以改善血流动力学和临床症状,疗效满意,经皮经导管人工主动脉瓣置入术为主动脉瓣膜病领域中的新曙光。本文就 主动脉瓣狭窄介入... 主动脉瓣狭窄可由不同病因引起,外科瓣膜切开术后再狭窄很常见,经皮球囊主动脉瓣成形术介入治疗创伤小, 可以改善血流动力学和临床症状,疗效满意,经皮经导管人工主动脉瓣置入术为主动脉瓣膜病领域中的新曙光。本文就 主动脉瓣狭窄介入治疗新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 临床应用 动脉成形术 动脉瓣狭窄 介入治疗 瓣膜 领域 术后再狭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球囊扩张成形术与斑块切除术治疗腘动脉闭塞症的临床效果比较 被引量:2
20
作者 李新胜 成岗 张猛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2018年第11期128-132,共5页
目的探讨球囊扩张成形术和斑块切除术治疗腘动脉闭塞症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3月至2017年9月本院收治的98例腘动脉闭塞症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式将入选患者分为观察组(68例,采用球囊扩张成形术治疗)和对照组(30例,采用... 目的探讨球囊扩张成形术和斑块切除术治疗腘动脉闭塞症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3月至2017年9月本院收治的98例腘动脉闭塞症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式将入选患者分为观察组(68例,采用球囊扩张成形术治疗)和对照组(30例,采用斑块切除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溃疡变化情况、间歇性跛行距离和缓解时间、踝肱指数、患肢腘动脉周围皮肤温度变化情况及随访1年术后再狭窄发生率。结果术后1个月,观察组患者溃疡面积小于对照组(P <0.05),溃疡部位肉芽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 <0.05),间歇性跛行距离显著长于对照组(P <0.05)。但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1个月间歇性跛行缓解时间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_均> 0.05)。观察组患者术后7天踝肱指数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两组患者术前和术后24小时患肢腘动脉周围皮肤温度、术后通畅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再狭窄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_均>0.05)。结论球囊扩张成形术治疗腘动脉闭塞症有利于缩小溃疡面积、促进伤口愈合(肉芽组织同期更少)、增加间歇性跛行距离、提高踝肱踝肱指数,但术后通畅率、并发症发生率、再狭窄率与斑块切除术相当,远期临床疗效仍需进一步观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 扩张成形术 临床效果 踝肱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