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2篇文章
< 1 2 1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经皮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的护理体会 被引量:7
1
作者 何光兰 张丽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2000年第2期118-119,共2页
关键词 经皮 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 护理 冠心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期口服抗凝药物治疗的患者经皮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后的抗栓治疗 被引量:5
2
作者 胡小莹 邱洪 乔树宾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71-73,共3页
目前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的双联抗血小板治疗已经成为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后的标准抗栓方案,但约有5%接受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的患者需要长期口服维生素K拮抗剂治疗,对这些患者的抗栓治疗方案尚未统一,也是困扰心内科医师的难题之一。本文... 目前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的双联抗血小板治疗已经成为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后的标准抗栓方案,但约有5%接受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的患者需要长期口服维生素K拮抗剂治疗,对这些患者的抗栓治疗方案尚未统一,也是困扰心内科医师的难题之一。本文总结了接受长期口服抗凝药物治疗的患者行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后多种抗栓治疗方法,以寻求对此类患者的最佳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 华法林 抗栓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支架实时精显技术在复杂冠状动脉病变介入治疗中的应用及对支架内再狭窄风险的影响
3
作者 胡波 殷音 张英武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991-995,共5页
目的探讨支架实时精显技术(clear stent live,CSL)在复杂冠状动脉病变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中的作用及其对支架内再狭窄风险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9月至2023年10月于石河子大学医学院第... 目的探讨支架实时精显技术(clear stent live,CSL)在复杂冠状动脉病变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中的作用及其对支架内再狭窄风险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9月至2023年10月于石河子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接受PCI的140例复杂冠状动脉病变患者,根据简单随机化法将其分为常规组和CSL组,各70例。常规组采用常规支架对接技术,CSL组通过CSL进行PCI,对比两组患者的血管造影图像质量、手术治疗基本情况、心功能状况以及支架内再狭窄发生率。结果CSL组有效辐射剂量、显影合成时间及剂量面积乘积显著低于常规组,图像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支架置入成功率、手术时间、支架长度及支架数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SL组住院时间短于常规组[(9.83±1.21)d vs(11.85±1.68)d,P=0.000],治疗费用高于常规组[(3.01±0.63)万元vs(2.79±0.52)万元,P=0.026]。与同组术前比较,术后7 d的心脏指数显著升高、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常规组25.71%(18例)发生支架内再狭窄,CSL组4.29%(3例)发生支架内再狭窄,CSL组支架内再狭窄发生率显著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605,P=0.000)。结论CSL为复杂冠状动脉病变患者PCI术中提供了更好的图像质量,从而降低支架内再狭窄的发生风险,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冠状动脉疾病 支架内再狭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前后血清CTRP12水平变化及其与支架内再狭窄的关系 被引量:16
4
作者 张友明 龚军辉 朱红涛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671-1676,共6页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前后血清补体C1肿瘤坏死因子相关蛋白家族12(CTRP12)水平的变化及与对支架内再狭窄(ISR)的关系。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6月江苏省丹阳市人民医院确诊为AMI并行PCI的患者104例...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前后血清补体C1肿瘤坏死因子相关蛋白家族12(CTRP12)水平的变化及与对支架内再狭窄(ISR)的关系。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6月江苏省丹阳市人民医院确诊为AMI并行PCI的患者104例,统计术后12个月内ISR发生率,并根据复查冠脉造影结果将其分为ISR组和非ISR组。比较两组患者PCI术前和出院前日血清CTRP12水平。Logistic回归分析AMI患者PCI术后ISR的影响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CTRP12对AMI患者PCI术后ISR的预测价值。结果104例AMI患者PCI术后12个月ISR发生率为14.4%(15/104)。ISR组术前TIMI血流≤1比例、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TC、LDL-C较非ISR组显著升高,出院前日血清CTRP12水平低于非ISR组(P<0.05)。非ISR组中,出院前日血清CTRP12水平较术前升高(P<0.05)。ISR组中,出院前日血清CTRP12水平较术前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出院前日血清CTRP12水平降低是AMI患者PCI术后ISR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出院前日血清CTRP12对AMI患者PCI术后ISR预测的最佳截断点为3.89 ng/mL(敏感度93.3%,特异度73.0%),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849。结论出院前日血清CTRP12水平对AMI患者PCI术后ISR发生具有一定预测价值,CTRP12可能是AMI患者PCI术后ISR的治疗靶分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 补体C1肿瘤坏死因子相关蛋白家族12 支架内再狭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支架内再狭窄复发的危险因素及预测模型构建研究 被引量:11
5
作者 朱晨玉江 吕湛 +4 位作者 朱法胜 王勇 黄永培 王天杰 杨伟宪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456-463,共8页
目的:探索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支架内再狭窄复发的危险因素,并初步构建支架内再狭窄复发的可视化风险预测模型。方法:收集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2017年1~12月1 102例PCI后支架内再狭窄住院患者纳入分析。采用单因素... 目的:探索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支架内再狭窄复发的危险因素,并初步构建支架内再狭窄复发的可视化风险预测模型。方法:收集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2017年1~12月1 102例PCI后支架内再狭窄住院患者纳入分析。采用单因素Cox回归分析、LASSO回归及结合临床经验筛选支架内再狭窄复发的预测因子,多因素Cox回归分析建立预测模型。结果:中位随访1 264(1 169,1 334)d期间,111例(10.1%)患者支架内再狭窄复发。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年龄(HR=0.98,95%CI:0.96~0.99)、总胆红素(HR=0.95,95%CI:0.91~0.99)、载脂蛋白A1(HR=0.08,95%CI:0.02~0.42)、高敏C反应蛋白(HR=1.05,95%CI:1.01~1.10)和参照血管直径(HR=0.65,95%CI:0.44~0.98)是支架内再狭窄复发的危险因素,支架内再狭窄复发风险预测模型ROC曲线的AUC为0.70(95%CI:0.64~0.77)。结论:年龄、总胆红素、载脂蛋白A1和参照血管直径越小、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越高,支架内再狭窄复发的风险越高;可视化的支架内再狭窄复发风险预测模型预测性能较好,但仍需进一步优化和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复发性支架内再狭窄 危险因素 预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G/HDL-C、MPV/PC比值对老年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PCI术后支架内再狭窄的预测价值
6
作者 郭晓冬 张海云 +1 位作者 孙秋愿 方居正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442-447,共6页
目的探讨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TG/HDL-C)比值联合血小板平均体积/血小板计数(MPV/PC)比值对老年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支架内再狭窄(ISR)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平煤神马医疗集... 目的探讨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TG/HDL-C)比值联合血小板平均体积/血小板计数(MPV/PC)比值对老年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支架内再狭窄(ISR)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平煤神马医疗集团总医院2021年1月至2023年1月收治的240例老年冠心病患者,根据PCI术后6个月是否发生ISR分为ISR组(36例)与非ISR组(204例)。比较2组临床资料,TG/HDL-C、MPV/PC比值,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评估TG/HDL-C比值与MPV/PC比值的相关性,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TG/HDL-C、MPV/PC比值与PCI术后ISR的关系,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及曲线下面积(AUC)评价TG/HDL-C、MPV/PC比值对老年冠心病PCI术后ISR的预测价值。结果2组糖尿病、高血压、冠状动脉狭窄程度、支架直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ISR组TG、MPV、TG/HDL-C、MPV/PC比值高于非ISR组,HDL-C、PC低于非ISR组(P<0.05);TG/HDL-C比值与MPV/PC比值呈正相关(P<0.05);TG/HDL-C、MPV/PC比值与老年冠心病PCI术后ISR独立相关(P<0.05);TG/HDL-C、MPV/PC比值预测老年冠心病PCI术后ISR的AUC分别为0.759、0.784,联合预测的AUC为0.921,优于两者单独预测。结论TG/HDL-C、MPV/PC比值与老年冠心病PCI术后ISR显著相关,联合预测价值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支架内再狭窄 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比值 血小板平均体积/血小板计数比值 预测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及支架置入术病人早期康复的循证护理 被引量:6
7
作者 包艳 钟美容 +3 位作者 张丽群 韦丽华 杨靖 朱沛华 《护理研究(上旬版)》 2008年第5期1175-1177,共3页
[目的]探讨运用循证护理方案护理择期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及支架置入术后病人的早期康复护理效果。[方法]将60例择期行介入治疗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循证组按循证康复护理方案进行护理,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护理,比较两组病人术后... [目的]探讨运用循证护理方案护理择期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及支架置入术后病人的早期康复护理效果。[方法]将60例择期行介入治疗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循证组按循证康复护理方案进行护理,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护理,比较两组病人术后并发症与不良反应发生率、心理状态及运动能力。[结果]循证组在不良反应发生率、心理状态、运动能力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运用循证护理方法,可以促进PTCA及支架置入术后病人的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证护理 冠心病 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 支架置入术 康复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1000例——单中心经验分析 被引量:50
8
作者 高润霖 陈纪林 +5 位作者 杨跃进 乔树宾 姚民 秦学文 姚康宝 徐波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A09期1-3,共3页
目的:探讨国人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992 年10 月至1999 年6 月我院连续进行的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1 000 例,其中单支病变640 例,双支病变314 例,三支病变42 例,左主干病变4 例。结... 目的:探讨国人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992 年10 月至1999 年6 月我院连续进行的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1 000 例,其中单支病变640 例,双支病变314 例,三支病变42 例,左主干病变4 例。结果:在1 288 处病变共置入支架1 425 只。在未经介入治疗的病变置入支架(DeNovostenting)928 只,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 结果不理想置入支架404 只,PTCA 并发夹层、急性闭塞或濒临闭塞置入支架(Bailoutstenting)54 只,在再狭窄病变置入支架39 只。置入支架平均直径3-00 ±0-37 mm ,平均长度17-05 ±5-63 mm 。该1 000 例中998 例(99-8 % ) 支架成功地置入靶病变部位,术前病变平均直径狭窄(88-5 ±22-1) % ,术后残余直径狭窄(0-9 ±5-5) % 。重要并发症包括术中急性血栓形成4 例(0-4 % ) 、急性心肌梗塞6 例(0-6% ) 、在Bailoutstenting 过程中死亡1 例(0-1 % ) 。Bailoutstenting 患者重要并发症发生率14-3% ,明显高于选择性置入支架者(0-5% ,P< 0-0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 支架置入术 血管成形术 冠心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急性、亚急性支架内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33
9
作者 张燕 任艺虹 +3 位作者 周超飞 张庆考 刘国树 刘陪沛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7-20,共4页
目的:探讨经皮冠状动脉(冠脉)介入治疗(PCI)后急性、亚急性支架内血栓形成(AST/SST)的危险因素及其冠脉造影特点,以早期识别高危患者并减少该并发症的发生。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01至2011-01收治的冠心病行PCI术者5 129例的临床资料,其... 目的:探讨经皮冠状动脉(冠脉)介入治疗(PCI)后急性、亚急性支架内血栓形成(AST/SST)的危险因素及其冠脉造影特点,以早期识别高危患者并减少该并发症的发生。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01至2011-01收治的冠心病行PCI术者5 129例的临床资料,其中冠脉造影证实AST/SST(AST/SST组)43例。按年龄、性别(3∶1)匹配原则抽取PCI术后未出现AST/SST者12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AST/SST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AST/SST平均时间(4.1±5.7)d。院内死亡率13.95%(6/43)。AST/SST组糖尿病比例及血肌酐、空腹血糖高于对照组(P<0.05);AST/SST组支架置入前1周内心绞痛发作及1个月内急性心肌梗死史比例均高于对照组(P<0.05、<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左心室射血分数、血压、血脂等各项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冠脉造影AST/SST组出现B2/C病变比例、支架贴壁不良比例和支架数目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0.01)。应用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PCI术后AST/SST的独立危险因素:糖尿病(比值比1.447,95%可信区间1.101~1.902,P=0.008)、急性心肌梗死(比值比7.177,95%可信区间1.956~26.328,P=0.003)、多支架置入(比值比2.186,95%可信区间1.326~3.604,P=0.002)、支架贴壁不良(比值比7.590,95%可信区间1.389~41.475,P=0.019)是AST/SST的独立危险因素,高左心室射血分数(比值比0.988,95%可信区间0.979~0.998,P=0.016)是PCI术后并发AST/SST的保护因素(P均<0.05)。结论:糖尿病、急性心肌梗死、多支架置入、支架贴壁不良是PCI术后并发AST/SST的独立危险因素。高左心室射血分数是PCI术后并发AST/SST的保护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支架内血栓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患者全程健康访视的实施 被引量:8
10
作者 王静 颜琼 +2 位作者 徐月美 孙洁 徐琴 《护理学杂志》 CSCD 2016年第13期87-88,共2页
目的探讨全程健康访视对冠脉支架置入术后患者的影响。方法将80例行冠脉造影+冠脉支架置入术患者随机分为访视组与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健康教育。访视组由CCU、介入室、病房护士组成三区一体访视小组,术前1d由CCU护士对患者进... 目的探讨全程健康访视对冠脉支架置入术后患者的影响。方法将80例行冠脉造影+冠脉支架置入术患者随机分为访视组与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健康教育。访视组由CCU、介入室、病房护士组成三区一体访视小组,术前1d由CCU护士对患者进行访视;术日晨由介入护士指导配合;支架置入术后入住CCU,CCU护士再次强化健康教育;转出CCU后病房护士做出院指导。患者出院后1、6、12个月由访视组长对患者进行电话及QQ随访。结果访视组疾病相关知识知晓率,出院后12个月服药依从率,血糖、血脂、血压定期检测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P<0.01),再住院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全程健康访视可提高患者的疾病相关知识知晓率及患者出院后的遵医行为,减少再住院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经皮冠脉支架置入术 冠状动脉造影术 健康访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后肌钙蛋白T增高的发生率及其原因分析 被引量:8
11
作者 刘海波 高润霖 +5 位作者 陈纪林 杨跃进 秦学文 乔树宾 吴元 陈在嘉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143-144,共2页
目的 :本研究检测冠状动脉 (冠脉 )内支架置入术 (CS)后肌钙蛋白 T(Tn T)增高的发生率 ,并探讨 Tn T增高的原因及其对短期预后的预测价值。  方法 :对 5 1例行 CS(CS组 )及 34例行冠脉造影术 (CAG) (CAG组 )的患者术前、术后血液 Tn ... 目的 :本研究检测冠状动脉 (冠脉 )内支架置入术 (CS)后肌钙蛋白 T(Tn T)增高的发生率 ,并探讨 Tn T增高的原因及其对短期预后的预测价值。  方法 :对 5 1例行 CS(CS组 )及 34例行冠脉造影术 (CAG) (CAG组 )的患者术前、术后血液 Tn T及肌酸激酶 MB同工酶 (CK- MB)水平进行了测定。仔细分析所有患者的临床及术中情况 ,并密切观察住院期间是否发生严重冠脉事件 (如死亡、非致死性心肌梗塞等 )。  结果 :CS及 CAG后 Tn T增高的发生率分别为 5 .9% (3/ 5 1)及 2 .9% (1/ 34) ,两者之间无显著差别 (P=0 .5 3)。行 CS的患者中 ,术后 Tn T增高的 3例患者支架置入处均有分支血管闭塞 ,其中 2例术前 Tn T已高于正常。术后 Tn T增高与不增高者之间 ,CK- MB增高的发生率无显著差别 (P>0 .0 5 )。住院期间均无严重冠脉事件发生。  结论 :CS后 Tn T增高的发生率很低 ;术后 Tn T增高与支架置入处分支血管闭塞、术前近期已有微小心肌损伤等有关。术后 Tn T增高对住院期间严重冠脉事件的发生可能无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钙蛋白T 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 冠心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护理延伸服务对经皮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患者自我管理行为的影响 被引量:23
12
作者 彭贵海 孙天敏 +4 位作者 陈玲玲 张雨馨 王治校 詹中群 王崇全 《解放军护理杂志》 CSCD 2014年第1期14-17,共4页
目的探讨护理延伸服务对经皮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coronary stent implantation,CASI)患者自我管理行为的影响。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择湖北医药学院附属太和医院心内科2011年1-12月出院的CASI患者255例,按出院单双日分为对照组119例... 目的探讨护理延伸服务对经皮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coronary stent implantation,CASI)患者自我管理行为的影响。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择湖北医药学院附属太和医院心内科2011年1-12月出院的CASI患者255例,按出院单双日分为对照组119例和干预组13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出院宣教,干预组实施6个月多途径、多方式的护理延伸服务,调查两组患者出院后自我管理行为的差异。结果出院6个月时,干预组CASI患者自我管理行为的指标得分率总水平为81.02%、临床医嘱行为为84.18%、生活改良行为为81.29%、应急处理行为为78.23%,与对照组各对应项目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提供护理延伸服务,可以提升CASI患者出院后的自我管理行为水平以及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 护理延伸服务 自我管理行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患者健康教育需求的质性研究 被引量:10
13
作者 肖玲 方琴 +3 位作者 肖明朝 肖爽 王攀 赵庆华 《解放军护理杂志》 CSCD 2016年第21期21-24,41,共5页
目的深入了解经皮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患者的健康教育需求,以期为临床护士制定健康教育计划提供指导。方法2015年7-9月,采用目的抽样法选择重庆市某三甲医院心内科接受经皮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的患者12例,对其进行半结构式深入访谈,... 目的深入了解经皮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患者的健康教育需求,以期为临床护士制定健康教育计划提供指导。方法2015年7-9月,采用目的抽样法选择重庆市某三甲医院心内科接受经皮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的患者12例,对其进行半结构式深入访谈,并应用Colaizzi现象学研究法分析资料,提炼主题。结果共得到3个主题:患者疾病知识缺乏,健康教育需求迫切;健康信息获取渠道少;健康促进行为不佳。结论医疗机构应加强护士健康教育意识及能力的培训,落实经皮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患者的健康教育,以提高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 健康教育 需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支架内血栓对临床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5
14
作者 修建成 侯玉清 +5 位作者 黄铮 郭志刚 周忠江 贾满盈 吴平生 许顶立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65-166,169,共3页
目的评价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后支架内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及其对临床预后的影响。方法入选我院资料库登记成功实施PCI治疗的1283例患者。男860例,女423例,年龄(61.2±8.3)岁(14~84岁)。围手术期采用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噻氯... 目的评价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后支架内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及其对临床预后的影响。方法入选我院资料库登记成功实施PCI治疗的1283例患者。男860例,女423例,年龄(61.2±8.3)岁(14~84岁)。围手术期采用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噻氯匹定、低分子肝素/普通肝素进行标准的三联抗血小板、抗凝治疗。PCI手术方案:经股(桡)动脉入路,按标准的PCI手术规范治疗。平均随访(12±8)月(4-23月)。结果在1283例常规PCI患者中发生12例次支架内血栓形成,发生率为0.94%(12/1020)。其中急性支架内血栓1例,亚急性血栓9例,延迟血栓2例。合并危险因素,急性冠脉综合症(ACS)10例,弥漫长病变8例,心功能不全8例。临床转归:8例治愈出院,死亡4例。死亡的4例均为心绞痛并LAD支架内血栓形成,3例合并严重心功能不全。结论支架内亚急性血栓多发生于ACS、弥漫长病变、支架贴壁不良及心功能不全患者。合并不稳定性心绞痛、心功能不全、前降支支架内血栓形成是导致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 血栓治疗 前降支支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穿刺桡动脉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和支架术123例报告 被引量:9
15
作者 赵全明 田 军 +2 位作者 李慧平 Martial Homon Gilles Grollier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269-271,共3页
目的:探讨经桡动脉进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可行性、安全性和介入材料的选择。 方法:选择经桡动脉冠状动脉造影成功的123例冠心病患者为研究对象。88处左冠状动脉病变中,56例使用了Judkins左冠导管,16例使用了Vo... 目的:探讨经桡动脉进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可行性、安全性和介入材料的选择。 方法:选择经桡动脉冠状动脉造影成功的123例冠心病患者为研究对象。88处左冠状动脉病变中,56例使用了Judkins左冠导管,16例使用了Voda左冠导管门4例使用了Amplatz左冠导管,另2例分别使用了人Amplatz左冠导管和MAC导管。45处右冠状动脉病变中,26例使用了Judkins右冠导管,12例使用了Amplatz右冠导管,6例使用了Amplatz左冠导管,l例使用了MAC指引导管。 结果:共对123例患者的138处病变(左主干1例,左前降支53例,左回旋支34例,右冠状动脉45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血管5例)进行了治疗。其中,对4处病变进行了单纯的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65处进行了直接支架术,69处进行了PTCA加支架术。123例中119例获得成功(96.7%)。支架置入前后血管平均狭窄程度分别为83.4%和 5.8%。共置入支架 131枚,其中 2.5 mm的11枚,2.75 mm的 5枚,3.0 mm的 50枚,3.5mm的 51枚,4.0 mm的 13枚,5mm的1枚。 结论:经桡动脉进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是一种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架 动脉 经皮穿刺 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 PTC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桥蛋白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支架内再狭窄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7
16
作者 于洪伟 刘奇峰 +1 位作者 王玉亭 江珊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635-638,共4页
目的 :探讨血清骨桥蛋白(OPN)及金属基质蛋白酶-9(MMP-9)水平变化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支架内再狭窄(ISR)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择142例于我院接受PCI后复查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患者,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为再狭窄组(n=21)和... 目的 :探讨血清骨桥蛋白(OPN)及金属基质蛋白酶-9(MMP-9)水平变化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支架内再狭窄(ISR)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择142例于我院接受PCI后复查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患者,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为再狭窄组(n=21)和无再狭窄组(n=121),复查冠状动脉造影时检测两组患者血清OPN、MMP-9等生化指标,比较两组患者临床资料、OPN及MMP-9等临床生化指标水平。结果:再狭窄组患者血清OPN及MMP-9水平显著高于无再狭窄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01);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OPN及MMP-9升高均是PCI后ISR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优势比(OR)=3.034及OR=2.861,P<0.01];在OPN及MMP-9预测ISR能力的受试者工作曲线(ROC)中,其曲线下面积为0.821及0.887,P<0.001;当OPN及MMP-9分别取3.68 ng/ml和415.24 ng/ml时,联合检测可增加检测的敏感性(90.48%)和阴性预测价值(98.06%)。结论:PCI后患者血清OPN及MMP-9水平与ISR密切相关,联合检测血清OPN及MMP-9水平对ISR的发生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尤其是其阴性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支架内再狭窄 骨桥蛋白 金属基质蛋白酶-9 联合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苦碟子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基质金属蛋白酶水平和支架内血栓形成的影响 被引量:6
17
作者 王智慧 张晶 邢玥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377-380,共4页
目的:探讨苦碟子注射液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支架内血栓形成、基质金属蛋白酶(MMPs)和血栓素B2(TXB2)水平的影响,阐明苦碟子注射液减少PCI术后支架内血栓发生的机制。方法:40例老年冠心病患者行PCI术后随机分为2组,实验组(n=... 目的:探讨苦碟子注射液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支架内血栓形成、基质金属蛋白酶(MMPs)和血栓素B2(TXB2)水平的影响,阐明苦碟子注射液减少PCI术后支架内血栓发生的机制。方法:40例老年冠心病患者行PCI术后随机分为2组,实验组(n=20)给予苦碟子注射液,对照组(n=20)常规内科治疗,所有患者在术前、术后6个月测定MMPs及TXB2,术后检查冠状动脉造影及观察主要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再狭窄、心源性死亡、心肌梗死、再次血运重建术)。结果:与术前比较,实验组、对照组PCI术后MMPs、TXB2水平均下降(P<0.05),术后实验组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实验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苦碟子注射液可以降低PCI术后MMPs、TXB2水平及支架内血栓的发生率,提示苦碟子注射液发挥作用的靶点为MMPs和TXB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支架内血栓形成 基质金属蛋白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前后心电图的变化 被引量:2
18
作者 杨晓帆 宫剑滨 +5 位作者 江时森 陈锐华 张启高 王立军 彭永平 邹莺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04年第5期433-435,共3页
目的 :探讨冠状动脉性心脏病 (简称冠心病 )时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前后心电图的变化规律。 方法 :回顾性研究分析 1 36例冠心病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前后的心电图资料及冠状动脉造影 (CAG)资料。 结果 :1 36例患者中 ,1 0 8例术后心... 目的 :探讨冠状动脉性心脏病 (简称冠心病 )时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前后心电图的变化规律。 方法 :回顾性研究分析 1 36例冠心病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前后的心电图资料及冠状动脉造影 (CAG)资料。 结果 :1 36例患者中 ,1 0 8例术后心电图发生改变 ,占 79.4 1 %。不同病变范围组的心电图改变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P >0 .0 5 ) ,该研究分别从临床症状、诊断冠状动脉的优势类型、病变部位及手术前后累及导联数的改变等几个方面 ,具体探讨了不同病变范围组之间在介入手术前、后的心电图变化。结果提示 ,二支病变时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ACS)和非ACS患者支架置入前后的心电图改变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2 5 ) ,单支病变时 ,典型胸痛、不典型胸痛及无胸痛者置入支架后心电图改变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5 ) ,心电图有改变者术前、术后导联数对比分析结果 ,在单支、二支及多支病变组中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0 1 )。 结论 :通过观察手术前后心电图的改变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造影 心电图 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支架内再狭窄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5
19
作者 黄宗燕 林英忠 +2 位作者 刘伶 袁军 吴旭斌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999-1001,共3页
目的探讨不稳定性心绞痛(UAP)患者PCI术后支架内再狭窄的术前影响因素。方法选择成功置入雷帕霉素药物涂层支架的UAP患者157例,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为再狭窄组16例和无狭窄组141例,回顾性分析2组性别、年龄、术前收缩压、糖尿病、TC... 目的探讨不稳定性心绞痛(UAP)患者PCI术后支架内再狭窄的术前影响因素。方法选择成功置入雷帕霉素药物涂层支架的UAP患者157例,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为再狭窄组16例和无狭窄组141例,回顾性分析2组性别、年龄、术前收缩压、糖尿病、TC、吸烟、体重指数、体力活动、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COX回归模型对有差异的因素进行分析。结果与无狭窄组比较,再狭窄组患者hs-CRP和HAMD评分明显升高(P<0.01);伴有抑郁症状患者hs CRP明显高于无抑郁症患者(P=0.002)。校正UAP患者术前收缩压、吸烟、糖尿病、体重指数影响后,术前hs-CRP(OR=9.205,95% CI:2.986~28.378)、TC(OR=3.762,95% CI:1.348~10.497)、HAMD评分(OR=1.376,95% CI:1.098~1.724)与术后支架内再狭窄相关。结论 PCI术前hs-CRP、TC水平和抑郁症状是UAP患者术后支架内再狭窄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绞痛 不稳定型 支架 血管成形术 经腔 经皮冠状动脉 冠状动脉再狭窄 抑郁症 C反应蛋白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后的长期随访 被引量:6
20
作者 钟勇 江时森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07年第11期1219-1222,共4页
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是治疗冠心病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药物涂层支架的应用显著降低了支架内再狭窄的发生。作者简要介绍了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后长期随访的主要结果及其意义,并对其未来发展进行展望。
关键词 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 随访 再狭窄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