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经皮内镜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长期随访研究 被引量:8
1
作者 李悦洋 李海音 +5 位作者 常献 胡志雷 刘晨浩 高小新 张雨尧 李长青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2期2455-2461,共7页
目的评估经皮内镜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5年12月我科诊断为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并行经皮内镜髓核摘除手术的病例,完成至少5年的术后随访。观测患者术前,术后3个月、6个月、1年及末次随访的... 目的评估经皮内镜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5年12月我科诊断为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并行经皮内镜髓核摘除手术的病例,完成至少5年的术后随访。观测患者术前,术后3个月、6个月、1年及末次随访的腰椎疾病的功能评分(the 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及腰、腿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变化;记录术后并发症及其治疗方式。结果共纳入病例1 807例,完成随访病例1 706例,失访101例,随访率为94.08%。随访时间(6.36±1.08)年。术后3个月、6个月、1年及最终随访ODI评分分别为(26.01±7.48)、(20.87±7.50)、(17.25±7.77)及(17.26±13.53)分,较术前[(58.23±13.06)分]均明显下降;术后1年ODI评分较术后3、6个月明显下降。腰部VAS评分术后3个月、6个月、1年及最终随访分别为(2.50±0.83)、(1.93±0.84)、(1.54±0.82)、(1.46±1.28)分,均较术前[(5.48±1.24)分]明显下降;腰部术后1年VAS评分较术后3、6个月明显下降。术后3个月、6个月、1年及最终随访腿部VAS评分分别为(2.00±1.07)、(1.43±1.02)、(1.01±1.01)、(0.89±1.39)分,较术前[(4.73±1.84)分]均有下降。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0.53%(9/1 706),包括椎间盘囊肿2例,椎间隙感染2例,邻近节段突出5例。术后症状未缓解11例。术后复发177例,复发率10.38%。术后1年为患者复发高峰时间,61~90岁患者复发率较高。复发再手术率为50.85%,全部再手术率5.98%。复发治疗方式:手术治疗90例,保守治疗87例。结论经皮内镜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长期随访结果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间盘突出症 经皮内镜髓核摘除术 手术疗效 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疼痛敏感度用于预测经皮脊柱内镜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早期效果 被引量:11
2
作者 刘益鸣 张丽思 +3 位作者 吴鸥 李君 冯艺 张挺杰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192-198,共7页
目的:观察疼痛敏感度对经皮脊柱内镜髓核摘除术(percutaneous transforaminal endoscopic discectomy,PTE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早期效果的影响。方法:101例诊断为腰椎间盘突出症病人行脊柱内镜髓核摘除术。术前完成以下量表:疼痛敏感度... 目的:观察疼痛敏感度对经皮脊柱内镜髓核摘除术(percutaneous transforaminal endoscopic discectomy,PTE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早期效果的影响。方法:101例诊断为腰椎间盘突出症病人行脊柱内镜髓核摘除术。术前完成以下量表:疼痛敏感度量表(pain sensitivity questionnaire,PSQ)、医院焦虑抑郁量表(hospital anxiety and depression scale,HADS)、疼痛灾难化量表(pain catastrophizing scale,PCS)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问卷表(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术后6月进行随访,内容包括腰腿痛评分(numerical rating scales,NRS)、ODI和Mac Nab评估。结果:98例病人完成随访。PTED术后症状显著缓解,根据Mac Nab评估结果将病人分为两组:优良组(83.7%)和中差组(16.3%)。优良组的PSQ评分显著低于中差组;PSQ评分与手术前后的ODI差值之间显著相关,但与手术前后NRS差值之间无明显相关。HADS和PCS评分在两组间无明显差异,且与手术前后的ODI、NRS差值之间无明显相关。结论:PSQ或许可用于预测PTED术后早期的整体功能恢复,但无法预测手术后的疼痛缓解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疼痛敏感度量表 腰椎间盘突出症 经皮脊柱内镜摘除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脊柱内镜腰椎间盘摘除术后手术部位感染的临床特点及防治策略 被引量:2
3
作者 陈荣彬 潘艺之 +4 位作者 陈文创 鲁尧 张劲新 吴钊钿 李勇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343-349,共7页
目的总结经皮脊柱内镜腰椎间盘摘除(percutaneous endoscopic lumbar discectomy,PELD)术后手术部位感染(surgical site infection,SSI)的诊治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22年12月11例PELD术后SSI的病例资料。PELD术后均出现剧烈... 目的总结经皮脊柱内镜腰椎间盘摘除(percutaneous endoscopic lumbar discectomy,PELD)术后手术部位感染(surgical site infection,SSI)的诊治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22年12月11例PELD术后SSI的病例资料。PELD术后均出现剧烈腰背部或下肢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7~9分,平均8.1分。红细胞沉降率(ESR)17~114 mm/h,平均54.4 mm/h,C反应蛋白(CRP)8~151 mg/L,平均56.5 mg/L。MRI均提示术区椎间隙炎症信号改变。PELD术后2~17 d(平均9.5 d)确诊SSI。均采用抗生素治疗(经验性抗生素治疗4例,敏感抗生素7例),其中8例联合手术,包括经皮内镜病灶清除、置管冲洗引流4例,后路病灶清除2例,后路病灶清除联合内固定2例。结果随访14~75个月(平均36.8月)。根据改良MacNab标准,优5例,良4例,可2例。结论PELD术后SSI以发病急、再发剧烈腰背部或下肢疼痛、炎性指标升高及特征性影像学表现为临床特点,规范化的抗生素治疗辅以手术可以取得良好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内镜腰椎间盘摘除术 腰椎间盘突出症 手术部位感染 临床特点 防治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玑机器人改良导航系统在脊柱内镜髓核摘除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5
4
作者 李军杰 唐兰兰 +3 位作者 杨镇源 邓强 张彦军 刘宴东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1564-1570,共7页
目的探讨在经皮脊柱内镜髓核摘除术(percutaneous transforaminal endoscopic discectomy,PTED)中应用天玑骨科机器人改良导航系统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甘肃省中医院2020年6月至2022年8月,完成天玑机器人改良二维导航辅助下PTED手术操... 目的探讨在经皮脊柱内镜髓核摘除术(percutaneous transforaminal endoscopic discectomy,PTED)中应用天玑骨科机器人改良导航系统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甘肃省中医院2020年6月至2022年8月,完成天玑机器人改良二维导航辅助下PTED手术操作32例(改良导航组),与同期在C臂引导下完成35例PTED术(C臂透视组),对两组X线透视次数、辐射剂量、工作通道置入时间、手术总时长、VAS评分、ODI评分、技术学习曲线、手术并发症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改良导航组在X线透视次数、辐射剂量、工作通道置入时间、手术总时长方面优于C臂透视组(P<0.05);两组患者手术前后VAS评分、ODI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各时间点与术前组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中椎间孔成型情况、术后住院时间及患者术后并发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改良导航组学习曲线较C臂透视组低平,且手术时间恒定,随手术例数增加呈明显减少趋势(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术后末次随访时改良MacNab评分优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天玑机器人改良导航系统在PTED术中应用,能减少手术时间,降低术中辐射、手术风险,缩短PTED技术的学习曲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良辅助二维导航 腰椎间盘突出症 经皮脊柱内镜摘除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脊柱内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不同手术入路的进展 被引量:25
5
作者 罗凯 张学学 张达颖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2016年第5期373-377,共5页
经皮脊柱内镜技术是近年来脊柱微创外科的研究热点。与传统手术相比,经皮脊柱内镜腰椎间盘髓核摘除术(percutaneous endoscopic lumbar discectomy,PELD)具有手术创伤小、术后恢复快、对脊柱稳定性影响小、疗效确切等优势,已逐渐成为脊... 经皮脊柱内镜技术是近年来脊柱微创外科的研究热点。与传统手术相比,经皮脊柱内镜腰椎间盘髓核摘除术(percutaneous endoscopic lumbar discectomy,PELD)具有手术创伤小、术后恢复快、对脊柱稳定性影响小、疗效确切等优势,已逐渐成为脊柱微创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主流技术。但是由于突出物的大小和突出位置的不同、病变节段解剖因素的限制等原因,使得PELD的适应证相对狭窄。不同手术入路的研究及内镜工具的研发改良已成为目前该领域的研究热点及未来的发展方向。本文将就脊柱内镜的手术入路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间盘突出症 经皮脊柱内镜腰椎间盘摘除术 手术入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