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经皮内镜腰神经根减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8
1
作者 黄良诚 李宁 +1 位作者 李修璨 黄鹏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2期101-103,共3页
腰椎间盘突出症(LDH)在我国发病率较高,常引起严重症状并影响劳动能力。目前,临床上采用经皮内镜腰神经根减压术(PED)来治疗LDH临床效果明显,其手术技术日趋成熟、规范化,逐渐被脊柱外科医生作为治疗LDH的首选手术。PED包括经皮椎间孔... 腰椎间盘突出症(LDH)在我国发病率较高,常引起严重症状并影响劳动能力。目前,临床上采用经皮内镜腰神经根减压术(PED)来治疗LDH临床效果明显,其手术技术日趋成熟、规范化,逐渐被脊柱外科医生作为治疗LDH的首选手术。PED包括经皮椎间孔入路的内镜腰神经根减压术(PELD)和经皮椎板间入路的内镜腰神经根减压术(PEID),PELD主要有同轴脊柱内镜操作系统(YESS)技术和环锯系统(TESSYS)技术。PED治疗不同年龄、不同位置类型及含钙化物的LDH患者临床效果皆较为显著,但也可能导致神经根损伤、硬膜外或腹膜后血肿、硬膜外高压及造影剂误入硬膜囊等并发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间盘突出症 经皮内镜腰神经根减压术 同轴脊柱内镜操作系统技 环锯系统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激光椎间盘减压术(PLDD)联合神经根阻滞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卢荟 季卫锋 +2 位作者 马镇川 童培建 肖鲁伟 《浙江临床医学》 2008年第9期1160-1162,共3页
目的探讨经皮激光椎间盘减压术(PLDD)联合神经根阻滞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机制和临床疗效。方法2004年2月至2007年7月采用PLDD联合神经根阻滞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病人84例。单间盘突出50例,≥2个间盘突出34例。L3/4节段突出19个,L4/5节... 目的探讨经皮激光椎间盘减压术(PLDD)联合神经根阻滞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机制和临床疗效。方法2004年2月至2007年7月采用PLDD联合神经根阻滞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病人84例。单间盘突出50例,≥2个间盘突出34例。L3/4节段突出19个,L4/5节段65个,L5/S1节段32个,共116个椎间盘。术后定期随访。结果术前JOA评分平均为(18±6),术后3个月随访JOA评分平均为(26±3),有显著性差异(P<0.05)。84例病人中62例为优,19例为良,3例为可,优良率为96.4%。术前VAS评分平均为(7.8±1.4),术后一周VAS评分平均为(2.6±1.7),术后3个月VAS评分为(2.1±1.2)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PLDD联合神经根阻滞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疗效满意,可成为一种优化的微创手术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激光椎间盘减压 神经阻滞 微创 椎间盘突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后路经皮内镜下颈椎间盘切除术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短期疗效观察 被引量:7
3
作者 聂治军 张银刚 +1 位作者 袁启令 常彦海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770-773,共4页
目的观察后路经皮椎间孔镜下颈椎间盘髓核摘除术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的安全性及短期临床疗效。方法采用经皮后路椎间孔镜技术治疗16例患者,评价并比较患者术前、术后1周、术后1、3、6个月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 目的观察后路经皮椎间孔镜下颈椎间盘髓核摘除术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的安全性及短期临床疗效。方法采用经皮后路椎间孔镜技术治疗16例患者,评价并比较患者术前、术后1周、术后1、3、6个月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及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评分(Japanese Othopaedic Association Scores,JOA),末次随访采用改良MacNab标准评价临床疗效。结果本组患者的手术时间55~90min,术中出血量10~25mL,住院时间4~7d。13例均获得随访,时间6个月。无神经根损伤、硬膜囊破裂、脊髓或血管损伤等并发症发生。术后各时段VAS评分及JOA均较术前明显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根据改良MacNab标准评定疗效:优10例,良5例,可1例,总体优良率93.75%。结论在严格选择适应症的前提下,后路经皮椎间孔镜下颈椎间盘髓核摘除术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微创手术方式,近期疗效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内镜下椎间盘切除 神经型颈椎病 临床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选择性神经阻滞联合经皮后路内镜颈椎间盘切除术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12
4
作者 吴昌兵 魏亚 +4 位作者 马维邦 林博颖 代云磊 卢乾威 沈茂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43-50,共8页
目的观察选择性神经阻滞联合经皮后路内镜下颈椎间盘切除术(PPECD)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近期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18年6月至2020年1月共22例接受PPECD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的数据。记录术前1 d及术后1 d、1个月、3个月、6个月、1... 目的观察选择性神经阻滞联合经皮后路内镜下颈椎间盘切除术(PPECD)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近期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18年6月至2020年1月共22例接受PPECD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的数据。记录术前1 d及术后1 d、1个月、3个月、6个月、1年的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评分(JOA)、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颈部残疾指数评分(neck disability index scores,NDI),所有数据导入SPSS 26.0软件进行分析处理。定量数据表示为均值±标准差。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比较不同时间点颈部VAS、手臂VAS、JOA和NDI评分。采用配对t检验比较术后各时间点各类评分和手术前第1天评分。P<0.05被认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最后一次随访时采用改良后的MacNab标准记录以评估临床效果。结果所有手术均在超声引导下选择性神经阻滞联合内镜操作下成功完成。总手术平均时间为125.6 min。术中失血量为2~100 mL,平均出血量为19.1 mL。所有患者均接受随访,时间为15~33个月,平均为24.1个月。患者均未出现脊髓、神经根、血管损伤、硬膜撕裂或其他并发症。术后各时间段VAS评分与术前VAS评分相比,颈部、上臂VAS评分均明显降低(P<0.05),而术后JOA评分明显提高(P<0.05),术前NDI评分与术前评分相比明显降低(P<0.05)。在最后一次随访中,改良后的MacNab标准显示15例优、5例良、2例中、0例差,优良率为91%。术后磁共振成像和颈椎三维计算机断层扫描重建表明,椎间盘被充分切除,手术节段神经根受压解除。结论对于诊断不明确的患者,诊断性SNRB可能是确定颈神经根性疼痛来源的有利的方法。在SNRB的指导下,PPECD是治疗诊断颈神经根病的有效和安全的选择,近期疗效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选择性神经阻滞 经皮内镜颈椎间盘切除 神经型颈椎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钙化型腰椎间盘突出症及其经皮内镜治疗进展 被引量:16
5
作者 康鹏程(综述) 杨静海 陈良龙(审校)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463-466,470,共5页
钙化型腰椎间盘突出症(calcified lumbar disc herniation,CLDH)是比较特殊的椎间盘突出症,钙化的椎间盘组织质地坚硬,钙化病变常黏附在神经根或硬膜囊上,且椎间盘钙化程度随着退变严重程度的增加而显著增加[1~3]。儿童椎间盘内钙化可... 钙化型腰椎间盘突出症(calcified lumbar disc herniation,CLDH)是比较特殊的椎间盘突出症,钙化的椎间盘组织质地坚硬,钙化病变常黏附在神经根或硬膜囊上,且椎间盘钙化程度随着退变严重程度的增加而显著增加[1~3]。儿童椎间盘内钙化可自发消退,而成人椎间盘钙化可持续存在[4,5]。一般以中老年多见,因钙化椎间盘组织质地坚硬且活动度差,常合并椎管狭窄或神经根管狭窄,易损伤神经根或硬膜囊,保守治疗效果不佳,且随时间推移,神经根或硬膜囊的损伤加重,故一旦诊断CLDH,应尽早手术。以往多以传统开放手术为主,术中需切除部分骨性结构,反复牵拉神经,才能充分显露钙化椎间盘组织,术后可能出现腰背部疼痛及腰椎不稳,存在出血多、损伤大、恢复慢等缺点。随着脊柱微创技术的发展,微创器械也取得了突破性的改进,尤其是脊柱内镜技术的发展,CLDH不再是微创治疗的禁忌证。脊柱内镜技术包括经皮内镜经椎间孔椎间盘切除术(percutaneous endoscopic transforaminal discectomy,PETD)和经皮内镜经椎板间椎间盘切除术(percutaneous endoscopic interlaminar discectomy,PEID)。与传统开放手术相比,经皮内镜手术具有切口小、出血少、损伤小等优势,为CLDH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方法。本文对CLDH及其经皮内镜治疗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间盘切除 经皮内镜 传统开放手 硬膜囊 椎间盘组织 椎间盘钙化 骨性结构 神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穿刺微球囊压迫三叉神经半月节治疗三叉神经痛进展 被引量:7
6
作者 应翔 陈景南 +3 位作者 陈可安 房阳亮 俞文华 王昊 《浙江临床医学》 2017年第9期1751-1753,共3页
原发性三叉神经痛(Trigeminal Neuralgia,TN)的外科治疗目前主要包括三叉神经微血管减压(Microvascular decompression,MVD)、三叉神经根选择性部分切断术、经皮穿刺三叉神经节射频热凝毁损术等方法。Mullan在1983年首先报道经皮... 原发性三叉神经痛(Trigeminal Neuralgia,TN)的外科治疗目前主要包括三叉神经微血管减压(Microvascular decompression,MVD)、三叉神经根选择性部分切断术、经皮穿刺三叉神经节射频热凝毁损术等方法。Mullan在1983年首先报道经皮穿刺球囊压迫技术(Percutaneous Balloon Compression,PBC)治疗三叉神经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穿刺微球囊压迫 原发性三叉神经 外科治疗 半月节 射频热凝毁损 微血管减压 部分切断 三叉神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