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2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经皮内镜腰椎间盘摘除术中后颈部疼痛与腰段硬膜外腔压力的相关性 被引量:4
1
作者 茆庆洪 史长喜 +3 位作者 李青 肖兆妍 刘向荣 阮加萍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1194-1196,共3页
目的探讨经皮内镜腰椎间盘摘除术(percutaneous endoscopic lumbar discectomy,PELD)中后颈部疼痛与腰段硬膜外腔压力(lumbar epidural pressure,LEP)的相关性。方法本研究采用前瞻性设计,选择择期经椎板间隙入路PELD患者86例,男46... 目的探讨经皮内镜腰椎间盘摘除术(percutaneous endoscopic lumbar discectomy,PELD)中后颈部疼痛与腰段硬膜外腔压力(lumbar epidural pressure,LEP)的相关性。方法本研究采用前瞻性设计,选择择期经椎板间隙入路PELD患者86例,男46例,女40例,年龄19~71岁,ASAⅠ或Ⅱ级。采用腰段硬膜外麻醉,并经硬膜外导管接换能器连续监测LEP,记录手术开始前LEP基础值(LEPbase)、后颈部开始疼痛时LEP(LEPpain)和术中LEP最大值(LEP_(max)),采用趋势卡方检验分析LEP_(max)与后颈部疼痛发生率的关系。结果有30例(34.9%)患者术中出现后颈部疼痛。LEP_(max)最低为31.0mm Hg,最高为77.0mm Hg。后颈部疼痛患者LEP_(max)为(60.6±8.8)mm Hg,明显高于无疼痛患者的(50.7±9.5)mm Hg(P〈0.01)。后颈部疼痛的发生与LEP_(max)呈显著正相关(P〈0.01)。结论经皮内镜腰椎间盘摘除术中腰段硬膜外腔压力最大值越高的患者,后颈部疼痛发生的可能性越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内镜腰椎间盘摘除术 后颈部疼痛 腰段硬膜外腔压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脊柱内镜腰椎间盘摘除术后手术部位感染的临床特点及防治策略 被引量:2
2
作者 陈荣彬 潘艺之 +4 位作者 陈文创 鲁尧 张劲新 吴钊钿 李勇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343-349,共7页
目的总结经皮脊柱内镜腰椎间盘摘除(percutaneous endoscopic lumbar discectomy,PELD)术后手术部位感染(surgical site infection,SSI)的诊治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22年12月11例PELD术后SSI的病例资料。PELD术后均出现剧烈... 目的总结经皮脊柱内镜腰椎间盘摘除(percutaneous endoscopic lumbar discectomy,PELD)术后手术部位感染(surgical site infection,SSI)的诊治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22年12月11例PELD术后SSI的病例资料。PELD术后均出现剧烈腰背部或下肢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7~9分,平均8.1分。红细胞沉降率(ESR)17~114 mm/h,平均54.4 mm/h,C反应蛋白(CRP)8~151 mg/L,平均56.5 mg/L。MRI均提示术区椎间隙炎症信号改变。PELD术后2~17 d(平均9.5 d)确诊SSI。均采用抗生素治疗(经验性抗生素治疗4例,敏感抗生素7例),其中8例联合手术,包括经皮内镜病灶清除、置管冲洗引流4例,后路病灶清除2例,后路病灶清除联合内固定2例。结果随访14~75个月(平均36.8月)。根据改良MacNab标准,优5例,良4例,可2例。结论PELD术后SSI以发病急、再发剧烈腰背部或下肢疼痛、炎性指标升高及特征性影像学表现为临床特点,规范化的抗生素治疗辅以手术可以取得良好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内镜腰椎间盘髓核摘除术 腰椎间盘突出症 手术部位感染 临床特点 防治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疼痛敏感度用于预测经皮脊柱内镜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早期效果 被引量:11
3
作者 刘益鸣 张丽思 +3 位作者 吴鸥 李君 冯艺 张挺杰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192-198,共7页
目的:观察疼痛敏感度对经皮脊柱内镜髓核摘除术(percutaneous transforaminal endoscopic discectomy,PTE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早期效果的影响。方法:101例诊断为腰椎间盘突出症病人行脊柱内镜髓核摘除术。术前完成以下量表:疼痛敏感度... 目的:观察疼痛敏感度对经皮脊柱内镜髓核摘除术(percutaneous transforaminal endoscopic discectomy,PTE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早期效果的影响。方法:101例诊断为腰椎间盘突出症病人行脊柱内镜髓核摘除术。术前完成以下量表:疼痛敏感度量表(pain sensitivity questionnaire,PSQ)、医院焦虑抑郁量表(hospital anxiety and depression scale,HADS)、疼痛灾难化量表(pain catastrophizing scale,PCS)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问卷表(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术后6月进行随访,内容包括腰腿痛评分(numerical rating scales,NRS)、ODI和Mac Nab评估。结果:98例病人完成随访。PTED术后症状显著缓解,根据Mac Nab评估结果将病人分为两组:优良组(83.7%)和中差组(16.3%)。优良组的PSQ评分显著低于中差组;PSQ评分与手术前后的ODI差值之间显著相关,但与手术前后NRS差值之间无明显相关。HADS和PCS评分在两组间无明显差异,且与手术前后的ODI、NRS差值之间无明显相关。结论:PSQ或许可用于预测PTED术后早期的整体功能恢复,但无法预测手术后的疼痛缓解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疼痛敏感度量表 腰椎间盘突出症 经皮脊柱内镜髓核摘除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侧双通道与经皮椎间孔内镜下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比较 被引量:3
4
作者 李冬月 苏庆军 +2 位作者 张希诺 陶鲁铭 海涌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49-155,共7页
目的比较单侧双通道内镜技术(unilateral biportal endoscopy,UBE)与经皮椎间孔脊柱内镜技术(percutaneous endoscopic lumbar discectomy,PEL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3月至2022年3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 目的比较单侧双通道内镜技术(unilateral biportal endoscopy,UBE)与经皮椎间孔脊柱内镜技术(percutaneous endoscopic lumbar discectomy,PEL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3月至2022年3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脊柱内镜治疗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87例,UBE组39例,PELD组48例。分别记录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住院时间、手术时间、术中透视次数、出血量、手术前后血红蛋白的减少值、随访时间、术后并发症。术前、术后1个月、3个月及12个月随访时进行腰腿痛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评估。术后12个月应用改良MacNab标准评价临床疗效。比较两组患者术前、术后12个月硬膜囊面积变化。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BMI、住院时间、手术时间、随访时间、术后并发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UBE组术中出血量较PELD组多(P<0.05),但血红蛋白减少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UBE组术中透视次数少于PELD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1个月、3个月及12个月腰腿痛VAS评分和ODI较术前均明显下降(P<0.05),两组患者各时间点腰腿痛VAS评分及ODI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优良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12个月硬膜囊面积较术前均显著增大(P<0.05),UBE组较PELD组更为明显(P<0.05)。结论UBE与PEL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均可有效缓解疼痛,改善患者生活质量。UBE较PELD出血量略多,但术中透视次数少,硬膜囊面积的改善更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侧双通道技术 经皮椎间孔内镜技术 腰椎间盘突出症 临床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脊柱内镜椎间盘摘除术与椎间盘镜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比较 被引量:13
5
作者 薛旭 赵继荣 +5 位作者 陈祁青 赵宁 赵生鑫 马同 王国慧 郭培尧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781-785,共5页
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ar disc herniation,LDH)是骨科临床上的常见病、多发病,是由于各种原因引起椎间盘纤维环破裂,髓核组织突出到椎管或椎间孔内压迫神经根、马尾神经而引起腰腿疼痛或膀胱及直肠功能障碍,可出现腰痛伴有根性坐骨神经痛... 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ar disc herniation,LDH)是骨科临床上的常见病、多发病,是由于各种原因引起椎间盘纤维环破裂,髓核组织突出到椎管或椎间孔内压迫神经根、马尾神经而引起腰腿疼痛或膀胱及直肠功能障碍,可出现腰痛伴有根性坐骨神经痛,下肢感觉、运动功能减退或大、小便功能障碍等症状[1]。近年来随着脊柱微创外科的迅速发展,多种微创治疗手段纷纷涌现,1997年Yeung等[2]研制了穿刺经Kambin安全区域进入椎间盘的YESS(yeung endoscopic spine system)技术,2002年Hoogland[3]等在此技术基础上提出了经椎间孔进入椎管内进行直接神经根松解和减压的TESSYS(transforaminal endoscopic spine system)技术,随后Ruetten等[4]提出经椎板间入路椎间盘切除术,真正意义上实现了经皮脊柱内镜椎间盘摘除术(percutaneous endoscopic lumbar discectomy,PEL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间盘突出症 脊柱微创外科 椎间盘摘除术 微创治疗 椎间盘镜术 ENDOSCOPIC 临床疗效 内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内镜下椎间孔椎间盘切除术治疗L_(5)-S_(1)腰椎间盘突出症及髂嵴高度对其临床疗效的影响 被引量:1
6
作者 陈德塔 占新华 +3 位作者 圣小平 饶武 顾晶亮 于研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690-1695,共6页
目的分析L_(5)-S_(1)腰椎间盘突出症(LDH)应用经皮内镜下椎间孔椎间盘切除术(PETD)治疗的效果,并探讨髂嵴高度对其疗效的影响。方法择取2019年2月至2022年2月收治的行PETD治疗LDH(L_(5)-S_(1)节段)患者86例,基于髂嵴高度与L_(4-5)椎弓... 目的分析L_(5)-S_(1)腰椎间盘突出症(LDH)应用经皮内镜下椎间孔椎间盘切除术(PETD)治疗的效果,并探讨髂嵴高度对其疗效的影响。方法择取2019年2月至2022年2月收治的行PETD治疗LDH(L_(5)-S_(1)节段)患者86例,基于髂嵴高度与L_(4-5)椎弓根位置关系进行分组,将髂嵴最高点位于L_(5)椎弓根上边缘下方的48例患者纳入为A组、髂嵴最高点位于L_(4)椎弓根下缘与L_(5)椎弓根上边缘之间的33例患者纳入为B组、髂嵴最高点位于L_(4)椎弓根下缘上方的5例患者纳入为C组。比较3组手术情况及手术前后不同时点[术前(T_(0))、术后1周(T_(1))、术后1、6、12个月(T_(2)、T_(3)、T_(4))]视觉模拟评分(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结果3组手术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_(0)时,三组VAS评分、OD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_(1)-T_(4)时,3组VAS评分、ODI均低于T_(0)时,A、B组均低于C组(P<0.05),但A、B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ETD治疗L_(5)-S_(1)节段LDH临床疗效显著,髂嵴高度是否高于L_(4)椎弓根下缘水平线会对其临床疗效造成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内镜下椎间孔椎间盘切除术 L_(5)-S_(1) 腰椎间盘突出症 髂嵴高度 临床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内镜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长期随访研究 被引量:8
7
作者 李悦洋 李海音 +5 位作者 常献 胡志雷 刘晨浩 高小新 张雨尧 李长青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2期2455-2461,共7页
目的评估经皮内镜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5年12月我科诊断为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并行经皮内镜髓核摘除手术的病例,完成至少5年的术后随访。观测患者术前,术后3个月、6个月、1年及末次随访的... 目的评估经皮内镜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5年12月我科诊断为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并行经皮内镜髓核摘除手术的病例,完成至少5年的术后随访。观测患者术前,术后3个月、6个月、1年及末次随访的腰椎疾病的功能评分(the 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及腰、腿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变化;记录术后并发症及其治疗方式。结果共纳入病例1 807例,完成随访病例1 706例,失访101例,随访率为94.08%。随访时间(6.36±1.08)年。术后3个月、6个月、1年及最终随访ODI评分分别为(26.01±7.48)、(20.87±7.50)、(17.25±7.77)及(17.26±13.53)分,较术前[(58.23±13.06)分]均明显下降;术后1年ODI评分较术后3、6个月明显下降。腰部VAS评分术后3个月、6个月、1年及最终随访分别为(2.50±0.83)、(1.93±0.84)、(1.54±0.82)、(1.46±1.28)分,均较术前[(5.48±1.24)分]明显下降;腰部术后1年VAS评分较术后3、6个月明显下降。术后3个月、6个月、1年及最终随访腿部VAS评分分别为(2.00±1.07)、(1.43±1.02)、(1.01±1.01)、(0.89±1.39)分,较术前[(4.73±1.84)分]均有下降。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0.53%(9/1 706),包括椎间盘囊肿2例,椎间隙感染2例,邻近节段突出5例。术后症状未缓解11例。术后复发177例,复发率10.38%。术后1年为患者复发高峰时间,61~90岁患者复发率较高。复发再手术率为50.85%,全部再手术率5.98%。复发治疗方式:手术治疗90例,保守治疗87例。结论经皮内镜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长期随访结果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间盘突出症 经皮内镜髓核摘除术 手术疗效 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后路脊柱内镜下腰椎间盘L5S1髓核摘除术的“外科化”术式研究 被引量:8
8
作者 刘万祥 黄民锋 +5 位作者 李枝发 王丹 闫乾 张鸿升 黄中飞 陈锋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43-146,共4页
创伤小、出血少、恢复快是经皮脊柱内镜下腰椎间盘摘除术的优点[1,2],脊柱内镜是近年来国内发展最为迅速的脊柱微创技术,广泛应用于临床[3]。L_(5)S_(1)腰椎间盘突出时,往往因为椎间孔小、高髂嵴、横突肥大等客观条件,造成从椎间孔入路... 创伤小、出血少、恢复快是经皮脊柱内镜下腰椎间盘摘除术的优点[1,2],脊柱内镜是近年来国内发展最为迅速的脊柱微创技术,广泛应用于临床[3]。L_(5)S_(1)腰椎间盘突出时,往往因为椎间孔小、高髂嵴、横突肥大等客观条件,造成从椎间孔入路完成手术的难度增大[4],反复的透视穿刺、关节突打磨成形会增加术中出血的机率[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髓核摘除术 腰椎间盘摘除术 关节突 脊柱内镜 脊柱微创 髂嵴 腰椎间盘突出 椎间孔入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脊柱内镜下经椎板打孔髓核摘除术治疗重度向上移位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6
9
作者 唐永超 刘腾 +7 位作者 郭惠智 李海山 莫国业 袁凯 李永贤 詹晨光 杨志东 张顺聪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85-188,共4页
在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中,35%~72%存在椎间盘向上或向下移位,常因保守治疗无效而需要手术治疗[1-3]。经内镜下椎间孔或椎板间隙入路治疗椎间盘向上移位超过上终板下缘3mm以上的重度移位型腰椎间盘突出症(high-grade up-migrated lumbar... 在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中,35%~72%存在椎间盘向上或向下移位,常因保守治疗无效而需要手术治疗[1-3]。经内镜下椎间孔或椎板间隙入路治疗椎间盘向上移位超过上终板下缘3mm以上的重度移位型腰椎间盘突出症(high-grade up-migrated lumbar disc herniation,HUM-LDH)存在着一定的技术困难,常因移位的髓核残留导致疗效不佳,建议接受开放手术[4-6]。为解决这一难题,笔者自2017年6月~2021年7月采用全脊柱内镜下腰椎板环锯打孔髓核摘除术治疗20例重度向上移位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髓核摘除术 腰椎间盘突出症 脊柱内镜 移位型 环锯 椎间盘 常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内镜下腰椎间盘摘除术治疗伴腰椎管狭窄的单节段腰椎间盘突症术后复发的影响因素 被引量:9
10
作者 郭超 牛东阳 +2 位作者 刘佳 鲍小刚 许国华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619-625,共7页
目的:探讨经皮内窥镜下腰椎间盘摘除术(percutaneous endoscope lumbar discectomy,PELD)治疗伴腰椎管狭窄的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ar disc herniation,LDH)患者术后中期复发与椎管变化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18年6月于我... 目的:探讨经皮内窥镜下腰椎间盘摘除术(percutaneous endoscope lumbar discectomy,PELD)治疗伴腰椎管狭窄的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ar disc herniation,LDH)患者术后中期复发与椎管变化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18年6月于我院通过PELD治疗的伴腰椎管狭窄的LDH患者155例,其中男性93例,女性62例,年龄41~63岁,平均51.9±9.3岁。于患者出院后进行为期2年的跟踪随访,根据随访期间LDH有无复发将患者分为复发组及未复发组。比较两组患者临床资料:年龄、病程、性别构成、体质指数(body mass index,BMI)、吸烟史、基础疾病、腰椎管狭窄分级、病变位置及分类、腰部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下肢日本骨科协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评分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并通过术前5~7d及术后7d腰椎MRI测量:手术前后椎管横截面积(intervertebral canal cross-sectional area,ICCA)、硬膜囊横截面积(dural sac cross-sectional area,DSCA)、椎间孔矢状径及侧隐窝宽度并计算手术前后的差值。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术后复发的相关因素,而后以椎管狭窄类型为选择变量分析各不同种类的椎管狭窄复发的相关因素(P<0.1)。结果:共计155例患者完成随访,随访期间19例患者疾病复发。未复发组腰椎管狭窄分级:1级75例,2级47例,3级14例;复发组:1级5例,2级6例,3级8例,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2)。两组患者年龄、病程、性别构成、BMI、吸烟史、基础疾病、病变位置、术前VAS、下肢JOA及OD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未复发组患者ICCA(差值)(0.36±0.18cm^(2) vs 0.19±0.13cm^(2))、DSCA(差值)(0.23±0.09cm^(2) vs 0.09±0.04cm^(2))、椎间孔矢状径(差值)(1.22±0.48mm vs 0.93±0.53mm)及侧隐窝宽度(差值)(1.37±0.44mm vs 1.14±0.67mm)均高于复发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腰椎管狭窄分级、ICCA(差值)、DSCA(差值)及侧隐窝宽度(差值)与术后复发呈负相关(P<0.05)。DSCA(差值)与中央椎间管狭窄术后复发呈负相关(OR<0.001,P=0.001),ICCA(差值)(OR=0.001,P=0.006),椎间孔矢状径(差值)(OR=0.001,P=0.038)与椎间孔狭窄术后复发呈负相关,侧隐窝宽度(差值)(OR=0.004,P=0.009)与侧隐窝狭窄术后复发呈负相关。结论:LDH伴腰椎管狭窄行PELD术后复发与患者手术前后ICCA、DSCA、椎间孔矢状径及硬膜囊横截面积变化情况相关,这对于指导术中减压范围及临床手术效果判断具有积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间盘突出症 腰椎管狭窄 经皮内窥镜下腰椎髓核摘除术 椎管结构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穿刺腰椎间盘摘除术治疗慢性椎间盘源性下腰痛 被引量:8
11
作者 刘潇 段早辉 +2 位作者 徐志涛 王建辉 余晓龙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2005年第3期284-286,共3页
目的 评价应用经皮穿刺腰椎间盘摘除术对慢性椎间盘源性下腰痛的治疗效果。方法 应用经皮穿刺腰椎间盘摘除术治疗慢性椎间盘源性下腰痛2 6例。所有病例均在X线电视导向下进行。结果 随访3个月~4年,无严重并发症。根据MacNab腰腿痛... 目的 评价应用经皮穿刺腰椎间盘摘除术对慢性椎间盘源性下腰痛的治疗效果。方法 应用经皮穿刺腰椎间盘摘除术治疗慢性椎间盘源性下腰痛2 6例。所有病例均在X线电视导向下进行。结果 随访3个月~4年,无严重并发症。根据MacNab腰腿痛手术评价标准,术后3~6个月随访组,2 6例中优1 5例(5 7.7%) ,良7例(2 6 .9%) ,可3例,差1例,优良率84 .6 %。7个月~1年随访组2 2例,优1 1例(5 0 .0 %) ,良6 (2 7.2 %) ,可3例,差2例,优良率77.2 %。术后1年以上随访组1 4例,优7例(5 0 .0 %) ,良4例(2 8.5 %) ,可1例,差2例,优良率78.5 %。结论 经皮穿刺腰椎间盘摘除术对慢性椎间盘源性下腰痛疗效确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穿刺 腰椎间盘摘除术 慢性椎间盘源性下腰痛 介入性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治疗不同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分析 被引量:20
12
作者 何玉宝 徐执扬 +1 位作者 王洁颖 刘波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4期9810-9815,共6页
为观察不同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ar disc herniation,LDH)经皮椎间孔下髓核摘除术(percutaneous endoscopic lumbar discectomy,PELD)的临床疗效和并发症情况。通过回顾性分析2014年3月—2017年3月就诊于北京市垂杨柳医院骨科行PELD... 为观察不同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ar disc herniation,LDH)经皮椎间孔下髓核摘除术(percutaneous endoscopic lumbar discectomy,PELD)的临床疗效和并发症情况。通过回顾性分析2014年3月—2017年3月就诊于北京市垂杨柳医院骨科行PELD患者的临床资料方法研究不同类型LDH行PELD的临床疗效和并发症情况,根据椎间盘突出部位不同分组,分别为中央型、旁中央型、椎间孔和远外侧型。所有患者均在治疗后1周、3个月和6个月采用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 scale,VAS)评分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评分评估疗效。结果表明:三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住院时间、责任突出节段、Pfirrmann分级、手术时间和出血量无统计学差异;三组PELD手术并发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椎间孔和远外侧型神经损伤发生率最明显(P<0.05),中央型术后复发率(11.5%)最高;三组患者治疗前后及随访期间,VAS和ODI评分明显下降(P<0.01),各组VAS评分之间无明显差异,各组ODI评分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与中央型相比,椎间孔和远外侧型术后1周ODI评分下降明显(P<0.05);随访半年时,三组患者无论是VAS评分还是ODI评分均没有明显不同。可见PELD治疗不同类型的LDH,并发症少,缓解疼痛及远期功能恢复效果肯定。椎间孔和远外侧型LDH患者要警惕PELD术中神经损伤情况,而中央型LDH患者要重视PELD术后复发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间盘突出症 经皮椎间孔下髓核摘除术 临床效果 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再谈经皮腰椎间盘摘除术的适应证及禁忌证 被引量:5
13
作者 陈兴灿 陆雪华 +2 位作者 谭衍君 俞一曼 吴锦章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CAS 1999年第2期146-147,共2页
关键词 经皮 腰椎间盘摘除术 适应证 禁忌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显微内镜腰椎间盘髓核摘除术术后并发症的观察及干预护理 被引量:2
14
作者 高爽 陈洁 +1 位作者 唐香兰 陈邦菊 《激光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54-54,共1页
显微内镜腰椎间盘摘除术是微创脊柱外科的主要技术之一。其先进的成像系统将解剖结构清晰显露于屏幕上,使术者能更准确的辨认和保护神经根、硬脊膜束和椎管内的血管丛,准确的完成镜下椎板间开窗,髓核摘除术。经过护理组严密观察和护... 显微内镜腰椎间盘摘除术是微创脊柱外科的主要技术之一。其先进的成像系统将解剖结构清晰显露于屏幕上,使术者能更准确的辨认和保护神经根、硬脊膜束和椎管内的血管丛,准确的完成镜下椎板间开窗,髓核摘除术。经过护理组严密观察和护理,有效的预防了并发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间盘 摘除术 并发症 护理 髓核 内镜 解剖结构 成像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显微内镜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被引量:9
15
作者 黄建华 陈明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05年第12期1015-1016,共2页
目的探讨显微内镜髓核摘除术(microendoscopic discectomy,ME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或伴有腰椎管狭窄的疗效.方法216例采用髓核钳清除椎板上方的软组织,刮匙刺破黄韧带,枪式咬骨钳咬除黄韧带及部分椎板下缘,牵开神经根,暴露突出髓核并摘... 目的探讨显微内镜髓核摘除术(microendoscopic discectomy,ME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或伴有腰椎管狭窄的疗效.方法216例采用髓核钳清除椎板上方的软组织,刮匙刺破黄韧带,枪式咬骨钳咬除黄韧带及部分椎板下缘,牵开神经根,暴露突出髓核并摘除,伴侧隐窝狭窄者扩大成形.结果2例术中出血多改为开放手术.216例随访3个月~4年,平均2.5年.按Nakai疗效评定标准:优210例,良2例,可1例,差3例,优良率98.1%(212/216).2例术后3个月疗效差,二次开放手术;1例因腰椎间盘突出症伴椎体间轻度结核,漏诊结核致手术效果差.结论ME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创伤小,对脊柱结构稳定性的破坏小,术后病人恢复快,临床疗效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显微内镜 髓核摘除术 腰椎间盘突出症 椎管狭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穿刺腰椎间盘摘除术前后CT值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2
16
作者 刘雷 张聪 +1 位作者 衡代忠 陈德英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1998年第2期114-115,共2页
经皮穿刺腰椎间盘摘除术前后CT值的比较研究刘雷1张聪1衡代忠1陈德英1我院自1993年起应用椎间盘镜对197例患者进行了椎间盘摘除术,优良率为83%〔1〕。为进一步认识其作用机理,我们选择了120例腰椎间盘突出患者,... 经皮穿刺腰椎间盘摘除术前后CT值的比较研究刘雷1张聪1衡代忠1陈德英1我院自1993年起应用椎间盘镜对197例患者进行了椎间盘摘除术,优良率为83%〔1〕。为进一步认识其作用机理,我们选择了120例腰椎间盘突出患者,记录其手术前、后的CT值并进行对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间盘摘除术 经皮穿刺术 CT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穿刺腰椎间盘摘除术前测量与术中监视 被引量:1
17
作者 魏加强 尉言信 +2 位作者 陈明 黄建华 彭树进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SCD 1996年第5期217-218,共2页
经皮穿刺腰椎间盘摘除术前测量与术中监视魏加强,尉言信,陈明,黄建华,彭树进我院自1992年11月以来共为6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72个椎间隙施行经皮腰椎间盘摘除手术,均取得良好效果。现就术前测量及术中监视方法与体会... 经皮穿刺腰椎间盘摘除术前测量与术中监视魏加强,尉言信,陈明,黄建华,彭树进我院自1992年11月以来共为6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72个椎间隙施行经皮腰椎间盘摘除手术,均取得良好效果。现就术前测量及术中监视方法与体会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穿刺 腰椎间盘摘除术 测量 术中监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椎板间隙入路显微内镜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18
作者 程福平 林列 +3 位作者 陈海啸 洪正华 陈哲 洪盾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05年第12期1014-1014,1019,共2页
目的探讨后路显微内镜椎间盘摘除术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年7月~2004年4月我院采用显微内镜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68例(77个间隙)的临床资料,其中合并侧隐窝狭窄32例.结果4例中转开放手术,其中损伤硬膜2例,神经根外膜破... 目的探讨后路显微内镜椎间盘摘除术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年7月~2004年4月我院采用显微内镜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68例(77个间隙)的临床资料,其中合并侧隐窝狭窄32例.结果4例中转开放手术,其中损伤硬膜2例,神经根外膜破裂1例,难以控制的出血1例.无神经根马尾损伤或椎间盘炎.68例随访6~28个月,平均15.2月.按Nakai分级,优54例,良11例,可3例,优良率为95.6%(65/68).结论显微椎间盘镜髓核摘除术具有手术创伤小,疗效肯定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显微内镜 髓核摘除术 腰椎间盘突出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椎间孔镜与椎板开窗髓核摘除术治疗中年腰椎间盘突出症对比疗效分析 被引量:17
19
作者 罗进 兰海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S02期28-31,共4页
目的对比分析经皮椎间孔镜与椎板开窗髓核摘除术治疗中年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17年12月住院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80例。按照手术方式分为常规开放性手术组(42例)和孔镜组(38例)。观察两组病员术前术后... 目的对比分析经皮椎间孔镜与椎板开窗髓核摘除术治疗中年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17年12月住院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80例。按照手术方式分为常规开放性手术组(42例)和孔镜组(38例)。观察两组病员术前术后VAS、ODI、术中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卧床,术后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及术后优良率等指标。结果两组病员术中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卧床,术后住院时间,住院费用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除手术时间孔镜组长于常规组之外,其余孔镜组均低于常规组。VAS评分及ODI评分,术后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术后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病员术后VAS均明显低于术前,术后平均值孔镜组均低于常规组。两组患者均具有良好的优良率,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治疗中年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病员时,在熟练地掌握了孔镜技巧后经椎间孔镜髓核摘除术(PTED)是较好的选择。PTED近期疗效优于椎板开窗髓核摘除术(FD)组,并且住院费用花费更少,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间盘突出症 经皮椎间孔镜髓核摘除术 椎板开窗髓核摘除术 中年患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温针灸联合康复训练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后恢复进程的影响观察 被引量:20
20
作者 叶必宏 叶绿 +4 位作者 毛显禹 潘录录 陈炳 宋丰军 王庆来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212-215,共4页
目的研究温针灸联合康复训练对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ar disc herniation,LDH)患者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percutaneous endoscopic lumbar discectomy,PELD)术后恢复进程的影响。方法将2018年1月—2020年6月医院94例LDH患者采用随机数... 目的研究温针灸联合康复训练对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ar disc herniation,LDH)患者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percutaneous endoscopic lumbar discectomy,PELD)术后恢复进程的影响。方法将2018年1月—2020年6月医院94例LDH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8例,均在PELD术后给予常规治疗和康复训练,时间为3个月,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温针灸进行干预,疗程4周,观察两组围术期指标、视觉模拟法(VAS)疼痛评分、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分数(JOA)评分和Oswestry腰椎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检测血清P物质(SP)、前列腺素E;(PEG_(2))及五羟色胺(5-HT)水平,并随访术后并发症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首次下床活动时间和平均住院时间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VAS评分和ODI评分均明显降低(P<0.05),JOA评分明显升高(P<0.05),观察组术后1个月时VAS和ODI评分低于对照组,JOA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1个月时血清SP和PEG_(2)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两组血清5-HT水平明显升高(P<0.05),且观察组SP和PEG_(2)水平低于对照组,5-HT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温针灸联合联合康复训练用于LDH患者PELD术后干预有利于减轻局部疼痛和促进腰椎功能,提升患者术后康复速度,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调节SP、PEG_(2)和5-HT等因子表达水平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间盘突出症 经皮椎间孔镜髓核摘除术 康复训练 温针灸 腰椎功能 疼痛 生活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