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经皮二氧化碳测量在腹膜后腹腔镜泌尿外科手术中的准确性:一项前瞻性观察性研究
1
作者 孔秋月 刘洋 +6 位作者 李楠 黄少康 杨春 刘存明 丁正年 王娴 刘世江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818-825,共8页
目的:比较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end-tidal carbon dioxide partial pressure,P_(ET)CO_(2))和经皮二氧化碳分压(transcutane-ous carbon dioxide partial pressure,P_(a)CO_(2))预测泌尿外科腹膜后腹腔镜手术患者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arte... 目的:比较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end-tidal carbon dioxide partial pressure,P_(ET)CO_(2))和经皮二氧化碳分压(transcutane-ous carbon dioxide partial pressure,P_(a)CO_(2))预测泌尿外科腹膜后腹腔镜手术患者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arterial carbon dioxide pressure,P_(a)CO_(2))的准确性。方法:选择全身麻醉下行腹膜后腹腔镜泌尿外科手术患者50例,于气腹前及气腹后30、60、90 min分别测定P_(a)CO_(2)、P_(ET)CO_(2)、P_(TC)CO_(2)。计算P_(a)CO_(2)-PETCO_(2)和P_(a)CO_(2)-P_(TC)CO_(2)的差值。对P_(a)CO_(2)与PETCO_(2)、P_(a)CO_(2)与P_(TC)CO_(2)进行相关性和回归分析。采用Bland-Altman分析评价P_(a)CO_(2)与其他两个指标的一致性。结果:P_(a)CO_(2)-P_(ET)CO_(2)和PaCO_(2)-P_(TC)CO_(2)的绝对差值分别为(13.20±4.43)mmHg和(4.35±2.56)mmHg(P<0.05)。P_(a)CO_(2)与P_(ET)CO_(2)的相关系数为0.79(r^(2)=0.62,P<0.001),与P_(TC)CO_(2)的相关系数为0.91(r^(2)=0.83,P<0.001)。P_(a)CO_(2)与P_(ET)CO_(2)的95%一致性界限为4.53~21.88 mmHg,与P_(TC)CO_(2)的95%一致性界限为-3.18~10.48 mmHg。结论:P_(TC)CO_(2)监测可提高评估患者腹膜后腹腔镜泌尿外科手术中PaCO_(2)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二氧化碳 腹膜后腹腔镜 泌尿外科手术 血气监测 呼气末二氧化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二氧化碳分压监测在后腹腔镜下泌尿外科手术麻醉中的应用 被引量:14
2
作者 刘世江 刘璇 +3 位作者 于颖颖 孙杰 丁正年 刘存明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576-579,共4页
目的研究经后腹腔镜下泌尿外科手术中用经皮二氧化碳分压(PTCCO2)监测评估PaCO2的准确性和相关性。方法择期行后腹腔镜下泌尿外科手术的ASAⅠ或Ⅱ级患者,在气腹前和气腹后30、60min分别测量PaCO2、PETCO2和PTCCO2。计算PaCO2-PETCO2和Pa... 目的研究经后腹腔镜下泌尿外科手术中用经皮二氧化碳分压(PTCCO2)监测评估PaCO2的准确性和相关性。方法择期行后腹腔镜下泌尿外科手术的ASAⅠ或Ⅱ级患者,在气腹前和气腹后30、60min分别测量PaCO2、PETCO2和PTCCO2。计算PaCO2-PETCO2和PaCO2-PTCCO2的差值,数据分析采用Bland-Altman分析。结果 30例患者最终被纳入研究,共获得76个数据。PaCO2-PETCO2为(13.3±3.9)mmHg,PaCO2-PTCCO2为(5.2±2.4)mmHg。PaCO2与PETCO2之间的相关系数r为0.743(P<0.01),线性回归方程为PETCO2=0.42×PaCO2+17.25,r2为0.55(P<0.01);PaCO2与PTCCO2之间的相关系数r为0.900(P<0.01),线性回归方程为PTCCO2=0.95×PaCO2-2.39,r2为0.81(P<0.01)。PaCO2-PETCO2差值和PaCO2-PTCCO2差值的均数的95%的一致性界限(LOA)分别为(13.3±7.8)mmHg和(5.2±4.8)mmHg。结论在后腹腔镜下泌尿外科手术中,PTCCO2比PETCO2能更准确地估计PaCO2,由于个体间差异,PTCCO2监测仍不能替代动脉血气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二氧化碳分压监测 后腹腔镜手术 泌尿外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二氧化碳监测在肥胖患者行腹腔镜胃旁路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3
3
作者 刘世江 孙杰 +2 位作者 于颖颖 丁正年 刘存明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1064-1067,共4页
目的研究肥胖患者行腹腔镜下胃旁路术中经皮二氧化碳分压(P_(TC)CO_2)监测评估PaCO_2的准确性和相关性。方法择期行腹腔镜下胃旁路术的患者22例,男9例,女13例,年龄19~55岁,体重86~160kg,BMI>35kg/m^2,ASAⅠ或Ⅱ级,在麻醉后(气腹前)... 目的研究肥胖患者行腹腔镜下胃旁路术中经皮二氧化碳分压(P_(TC)CO_2)监测评估PaCO_2的准确性和相关性。方法择期行腹腔镜下胃旁路术的患者22例,男9例,女13例,年龄19~55岁,体重86~160kg,BMI>35kg/m^2,ASAⅠ或Ⅱ级,在麻醉后(气腹前)和气腹后30、60和120min时测量PaCO_2、P_(ET)CO_2和P_(TC)CO_2。并计算PaCO_2-P_(ET)CO_2和PaCO_2-P_(TC)CO_2的差值,采用Bland-Altman分析、相关与回归和确切概率法分析PaCO_2与P_(ET)CO_2、PaCO_2与P_(TC)CO_2的线性回归方程和一致性界限(LOA)。结果 1例男性患者因麻醉诱导时使用了去氧肾上腺素而被排除出本研究。余患者PaCO_2-P_(ET)CO_2的差值为(10.3±2.3)mm Hg,PaCO_2-P_(TC)CO_2的差值为(0.9±1.3)mm Hg。PaCO_2与P_(ET)CO_2之间的线性回归方程为P_(ET)CO_2=11.58^+0.57×PaCO_2(r2=0.64,P<0.01);PaCO_2与P_(TC)CO_2之间的线性回归方程为P_(TC)CO_2=0.60^+0.97×PaCO_2(r2=0.89,P<0.01),气腹后30、60和120min时P_(ET)CO_2和P_(TC)CO_2与PaCO_2具有明显相关性(P<0.01)。PaCO_2-P_(ET)CO_2差值的95%LOA为(10.3±4.6)mm Hg;PaCO_2-P_(TC)CO_2差值的95%LOA为(0.9±2.6)mm Hg。结论肥胖患者行腹腔镜下胃旁路术中,P_(TC)CO_2比P_(ET)CO_2更精确地评估PaCO_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二氧化碳监测 肥胖 胃旁路术 麻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健康人十二经原穴经皮二氧化碳释放率失衡度的初步观察 被引量:1
4
作者 赵朋娜 古菲菲 +3 位作者 李朝政 王燕平 宋晓晶 张维波 《世界中医药》 CAS 2022年第18期2640-2645,共6页
目的:测算健康人十二经原穴经皮二氧化碳释放率(TCER)及其左右失衡度(IBD-LRM)、表里失衡度(IBD-EIM)、手足失衡度(IBD-HFM),为经络诊断奠定基础。方法:使用激光多普勒及经皮氧分压监测仪测量30例健康受试者十二经原穴的经皮二氧化碳分... 目的:测算健康人十二经原穴经皮二氧化碳释放率(TCER)及其左右失衡度(IBD-LRM)、表里失衡度(IBD-EIM)、手足失衡度(IBD-HFM),为经络诊断奠定基础。方法:使用激光多普勒及经皮氧分压监测仪测量30例健康受试者十二经原穴的经皮二氧化碳分压曲线,用MATLAB程序对该曲线最小值之后的一段线性曲线进行最小二乘法线性拟合,以拟合直线的斜率作为TCER,再分别计算3种失衡度IBD-LRM、IBD-EIM和IBD-HFM及失衡度绝对值。结果:1)十二经TCER IBD-LRM均值为(-0.71±8.00)%,左右侧TCER分别为(2.21±0.56)和(2.24±0.59)mm Hg(1 mm Hg=0.133 kPa)/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BD-LRM绝对值在(14.04±9.66)%至(40.63±23.36)%之间,均值为(25.86±6.40)%。2)IBD-EIM均值为(-6.18±14.35)%,表里经TCER均值分别为(2.18±0.61)和(2.27±0.59)mm Hg/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BD-EIM绝对值在(20.26±14.82)%至(58.37±20.19)%之间,均值为(38.50±8.64)%。3)IBD-HFM均值为(13.63±16.93)%;手足同名经的TCER均值分别为(2.35±0.63)mm Hg/s和(2.10±0.64)mm Hg/s,手经显著高于足经(P<0.05);IBD-HFM绝对值在(26.68±20.69)%到(56.55±18.29)%之间,均值为(41.12±7.19)%。结论:健康人十二经原穴左右侧的TCER十分接近,表里经之间也比较接近,但手经高于足经;TCER的左右失衡度较小,表里失衡度和左右失衡度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二氧化碳释放率 失衡度 十二经 原穴 健康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生儿经皮二氧化碳分压监测值与动脉血气二氧化碳分压检测值差值的系统评价/Meta分析 被引量:2
5
作者 赵卓宇 王欢欢 +2 位作者 王瑞 曹云 张崇凡 《中国循证儿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410-423,共14页
背景无创经皮二氧化碳分压(TcPCO_(2))/经皮氧分压(TcPO_(2))监测技术能对新生儿二氧化碳分压(PCO_(2))/氧分压(PO_(2))进行连续监测,减少采血次数,临床非常关注其安全性和监测值的准确性。目的通过系统评价/Meta分析反映TcPCO_(2)/TcPO... 背景无创经皮二氧化碳分压(TcPCO_(2))/经皮氧分压(TcPO_(2))监测技术能对新生儿二氧化碳分压(PCO_(2))/氧分压(PO_(2))进行连续监测,减少采血次数,临床非常关注其安全性和监测值的准确性。目的通过系统评价/Meta分析反映TcPCO_(2)/TcPO_(2)监测值与PaCO_(2)/PaO_(2)检测值的一致性。设计系统评价/Meta分析。方法检索中、英文数据库(Ovid MEDLINE、Embase、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万方数据库和中国知网),以新生儿和TcPCO_(2)/TcPO_(2)监测中英文自由词和主题词构建不同数据库的检索式,去重后的文献由2人背靠背阅读题目和摘要初筛,阅读全文复筛,提取发表年份,出生胎龄,监测时胎龄,出生体重,监测时体重,样本量和监测对数,TcPCO_(2)/TcPO_(2)监测组的探头温度,监测部位、时长和设备,参照组(动脉、静脉、末梢和混合)血气PCO_(2)/PO_(2),两组血气差值、相关系数和不良事件。采用STATA 17软件行Meta分析。主要结局指标TcPCO_(2)/TcPO_(2)监测值与PaCO_(2)/PaO_(2)检测值差值。结果中英文数据库检索到875篇文献,经去重、初筛和全文筛选40篇文献进入本文分析,中文14篇,英文26篇。Meta分析显示,探头温度43℃和44℃亚组、42℃亚组、40℃和41℃亚组及38℃和39℃亚组TcPCO_(2)与PaCO_(2)差值分别为2.37(95%CI:2.17~2.67)、2.48(95%CI:1.17~3.79)、4.47(95%CI:3.03~5.92)和5.96(95%CI:5.27~6.64)mmHg,4个亚组Pearson系数为0.78~0.89;与PaCO_(2)偏差43℃和44℃亚组为5%、40℃和41℃亚组为11.8%~14.8%,38℃和39℃亚组为17%。Meta分析显示,探头温度43℃和44℃亚组、42℃亚组、40℃和41℃亚组、38℃和39℃亚组TcPO_(2)与PaO_(2)差值分别为-7.28(95%CI:-12.92~-1.63)、-5.61(95%CI:-6.61~-4.62)、-28.85(95%CI:-35.12~-22.58)和-31.42(95%CI:-35.97~-26.88)mmHg,4个亚组Pearson系数为0.35~0.91。8篇文献描述了轻微的皮肤发红,未发现皮肤烫伤不良事件。结论在没有控制TcPCO_(2)监测部位、时长、时点、设备和新生儿疾病及其状态下,TcPCO_(2)值与PaCO_(2)值强相关,高于PaCO_(2)约7 mmHg;规范操作下可选择使用TcPCO_(2)代替PaCO_(2)。在TcPCO_(2)监测的临床常用探头温度38℃~44℃的范围内,探头设定的温度越高越能准确反映PaCO_(2),较少发生皮肤发红不良事件。TcPO_(2)与PaO_(2)弱相关,不建议选择使用TcPO_(2)反映PaO_(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 经皮二氧化碳分压 经皮氧分压 二氧化碳分压 动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无创血气监测在儿童危重症中的应用价值评估 被引量:9
6
作者 唐林林 符跃强 刘成军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37-41,共5页
目的:分析不同血循环状态下经皮氧分压(transcutaneous oxygen pressure,PctO_2)与血氧分压(partial pressure of oxygen in arterial blood,PaO_2)、经皮二氧化碳分压(transcutaneous carbon dioxide pressure,PctCO_2)与血二氧化碳分... 目的:分析不同血循环状态下经皮氧分压(transcutaneous oxygen pressure,PctO_2)与血氧分压(partial pressure of oxygen in arterial blood,PaO_2)、经皮二氧化碳分压(transcutaneous carbon dioxide pressure,PctCO_2)与血二氧化碳分压(partial pressure of oxygen in arterial blood,PaCO_2)的相关性及差异性,从而了解PctO_2及PctCO_2在微循环障碍时的监测意义。方法:对2014年11月至2015年3月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重症医学科住院的56例患儿进行PctO_2/PctCO_2监测,因病情需要,部分患儿不同时段予动态监测,共采集110份数据。分析微循环正常组(n=75)、轻度障碍组(n=20)及重度障碍组(n=15)间PctO_2与PaO_2及PctCO_2与PaCO_2的相关性及差异性。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s curve,ROC curve)评价PctO_2、PctCO_2诊断低氧血症及二氧化碳潴留的敏感度及特异度。结果:相关性分析:在微循环正常组(n=75),PctO_2与PaO_2、PctCO_2与PaCO_2均有良好相关性(r=0.937、0.569,均P<0.05);在微循环轻度障碍组(n=20)及重度障碍组(n=15),患儿PctCO_2与PaCO_2均具有良好的相关性(r=0.718、0.679,均P<0.05),而PctO_2与PaO_2无相关性(P=0.175、0.074)。氧分压差(△PO2):微循环正常组(n=75)、轻度障碍组(n=20)和重度障碍组(n=15)的△PO2分别为:(0.24±1.08)、(7.99±7.99)和(9.71±5.15)k Pa。ROC曲线分析:微循环正常组(n=75)中,PctO_2在ROC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ROC curve,AUC)为0.89(95%CI=0.82~0.96,P=0.036),PctO_2=10.25 k Pa时诊断缺氧的敏感度是81.5%,特异度是83.3%。PctCO_2的AUC为0.77(95%CI=0.65~0.88,P=0.000),PctCO_2=5.45 k Pa时诊断二氧化碳潴留的敏感度是81.5%,特异度是66.7%。结论:在微循环正常时,PctO_2/PctCO_2监测在一定程度上可预测PaO_2/PaCO_2。在微循环轻度障碍及重度障碍时,PctCO_2监测可预测PaCO_2。PctO_2与PaO_2差别明显时往往提示微循环灌注不良,对于此类危重症患者,可结合PctO_2/PctCO_2监测与血气分析中PaO_2/PaCO_2综合判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氧分压 经皮二氧化碳分压 血氧分压 二氧化碳分压 微循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先天性心脏病患儿P_(ET)CO_2、TcPCO_2与PaCO_2监测的相关性 被引量:8
7
作者 黄洪强 王俊林 +3 位作者 周力 费建 屈美敏 张莉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877-880,共4页
目的:评估先天性心脏病患儿PET CO 2、经皮二氧化碳分压(TcPCO 2)与 PaCO 2值的相关性。方法选择拟在体外循环下行先天性心脏病手术患儿80例,男42例,女38例,年龄1月~5岁,ASA Ⅱ~Ⅳ级,分为四组:紫绀型伴严重肺动脉高压组(N1组)、... 目的:评估先天性心脏病患儿PET CO 2、经皮二氧化碳分压(TcPCO 2)与 PaCO 2值的相关性。方法选择拟在体外循环下行先天性心脏病手术患儿80例,男42例,女38例,年龄1月~5岁,ASA Ⅱ~Ⅳ级,分为四组:紫绀型伴严重肺动脉高压组(N1组)、紫绀型不伴肺动脉高压组(N2组)、非紫绀型伴严重肺动脉高压或肺血流增加组(N3组)和非紫绀型伴轻度肺动脉高压或肺动脉压力正常组(N4组),每组20例。统一选取相同的麻醉方案,在手术开始前记录患儿的 PET CO 2、TcPCO 2与 PaCO 2值,计算PET CO 2、TcPCO 2与 PaCO 2的差值,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N1、N2、N3组PET CO 2与 PaCO 2差值较大,N4组中相对较小;四组患儿 TcPCO 2与 PaCO 2差值都相对较小;N1、N2、N3组中 TcPCO 2-PaCO 2值明显低于PET CO 2-PaCO 2值,N4组中 TcPCO 2-PaCO 2值明显高于PET CO 2-PaCO 2值。PET CO 2与 PaCO 2的相关性分析中,N1、N2、N3、N4组的 R2分别为0.028、0.197、0.390、0.711(P 〉0.05、0.02〈P 〈0.05、P 〈0.01、P 〈0.01),在 N1、N2组相关性较低,N3、N4组相关性较高;TcPCO 2与 PaCO 2的相关性分析中,R2在 N1、N2、N3、N4组分别为0.750、0.827、0.835、0.691(P 〈0.01),各组均表现良好的相关性。结论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无论是肺血流增加还是右向左分流均可使PET CO 2与 PaCO 2的相关性较差,PET CO 2与 PaCO 2仅在左向右分流的先天性心脏病患儿中表现较好的相关性;TcPCO 2与 PaCO 2在小儿先天性心脏病监测中有良好的相关性,更适合为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无创监测 CO 2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心脏病 PETCO2 经皮二氧化碳分压 PACO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氧气与空气雾化对无创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患者的效果比较 被引量:5
8
作者 杨燕 徐静娟 +4 位作者 韩英 万文霞 贾小英 刘艳 王文燕 《护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4期49-53,共5页
目的比较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患者无创机械通气同时雾化吸入时,不同雾化驱动气体对患者雾化过程中二氧化碳分压动态变化及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将64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患者随机分为氧气组和空气组各32例。氧气组在无创机... 目的比较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患者无创机械通气同时雾化吸入时,不同雾化驱动气体对患者雾化过程中二氧化碳分压动态变化及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将64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患者随机分为氧气组和空气组各32例。氧气组在无创机械通气的同时进行氧气驱动雾化吸入治疗,空气组进行空气驱动雾化吸入。记录雾化0 min、5 min、10 min、15 min,雾化结束5 min、10 min、15 min的患者经皮二氧化碳分压。记录治疗前、治疗第4天、治疗第7天动脉血气分析、CAT评分、痰液症状积分。结果两组各30例完成研究。两组雾化不同时间经皮二氧化碳分压比较,组间、时间及交互效应存在统计学差异(均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PaCO_(2)、pH值、CAT评分、痰液症状积分均有改善,其中PaCO_(2)在治疗第7天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雾化驱动气体均能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氧气组能够使雾化过程中经皮二氧化碳分压维持相对稳定。而空气组能够降低雾化过程中经皮二氧化碳分压,适用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伴有严重CO_(2)潴留的Ⅱ型呼吸衰竭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 无创机械通气 雾化吸入 经皮二氧化碳分压 氧气 空气 痰液症状积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