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0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人水和谐视角下黄河流域经济-文化-生态系统和谐发展水平评价 被引量:4
1
作者 李金铠 孟慧红 魏伟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26-35,共10页
为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基于2001—2019年黄河流域经济、文化、生态3个子系统的数据,引入人水和谐理论,评价了黄河流域经济-文化-生态系统的和谐发展水平,结合空间自相关分析了其时空演化特征,并利用障碍度模型识别出了主... 为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基于2001—2019年黄河流域经济、文化、生态3个子系统的数据,引入人水和谐理论,评价了黄河流域经济-文化-生态系统的和谐发展水平,结合空间自相关分析了其时空演化特征,并利用障碍度模型识别出了主要障碍因子。结果表明:黄河流域经济-文化-生态系统的和谐发展水平由“较不和谐”向“接近不和谐”过渡,并有持续向好的趋势;黄河流域各地市的和谐发展水平逐渐趋于均衡化;空间上共有23个地市出现集聚现象,主要呈现出“高-高”和“低-低”集聚的现象,“高-低”和“低-高”集聚现象并不明显;阻碍黄河流域经济-文化-生态系统和谐发展的主要指标为实际利用外资额、旅游外汇收入、人均绿地面积、A级景区数量、工业废水排放量、产水模数,且各指标的障碍度均呈现增强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流域 经济-文化-生态系统 和谐发展 障碍因子诊断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olVES模型的关中-天水经济区生态系统文化服务评估 被引量:45
2
作者 赵琪琪 李晶 +2 位作者 刘婧雅 秦克玉 田涛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3673-3681,共9页
随着人类对于生态系统服务的需求持续增加,生态系统服务的评估逐渐成为研究热点。其中文化服务因其自身的无形性常在研究中被忽视且难以衡量。选取关中-天水经济区为研究区域,应用Sol VES模型并生成5种价值指数地图和价值总和地图来评... 随着人类对于生态系统服务的需求持续增加,生态系统服务的评估逐渐成为研究热点。其中文化服务因其自身的无形性常在研究中被忽视且难以衡量。选取关中-天水经济区为研究区域,应用Sol VES模型并生成5种价值指数地图和价值总和地图来评估该区域生态系统的文化服务。结果表明:审美价值在秦岭山脉和城市公园等区域较高;娱乐价值在娱乐机会较多、交通便利的城市和秦岭北麓区域更高;文化与历史价值集中在历史文化底蕴深厚的城市地区;精神价值在与城市距离较近、有山川分布的森林公园更高。Sol VES模型在大范围区域的应用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同时为政府进行生态建设和规划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olVES模型 生态系统服务 文化服务 关中-天水经济 空间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IS的关中-天水经济区土地生态系统固碳释氧价值评价 被引量:27
3
作者 周自翔 李晶 冯雪铭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2907-2918,共12页
气体调节服务功能是生态服务功能的重要的一部分,生态系统的固碳释氧功能,对于人类社会和整个动物界以及全球气候平衡,都具有重要意义。采用光合作用方程式,利用遥感估算模型,基于植被NPP(第一性生产力)物质量测算结果,测算关中-天水天... 气体调节服务功能是生态服务功能的重要的一部分,生态系统的固碳释氧功能,对于人类社会和整个动物界以及全球气候平衡,都具有重要意义。采用光合作用方程式,利用遥感估算模型,基于植被NPP(第一性生产力)物质量测算结果,测算关中-天水天经济区绿色植物固碳释氧物质量,以此为基础,分别采用造林成本法和工业制氧法测算其价值量,探讨关天经济区生态系统固碳释氧价值的时间变化、空间分布。结果表明:1)1998—2007年关天水经济区年固定CO2的价值量为226.35亿元/a。10a间2005年固定CO2的价值量最高,为301.73亿元/a,2002年最低,为159.06元/a。释放O2价值量取两种测评方法的平均值,年平均价值量为240.45亿元/a,比固定CO2的年均值多14.1亿元/a。2)从各土地利用类型来看,1998年和2007年平均固碳释氧价值排序为:林地>草地>耕地>其他类型。耕地向林地、草地转变时,平均固碳释氧价值分别增加了1614.29、1960.67元.hm-.2a-1,林地、草地向耕地转变时平均固碳释氧价值分别减少了1081.37、1706.60元.hm-.2a-1。3)从空间分布上来看,南部各县的单位面积固定CO2和释放O2价值普遍高于北部各县,总体上分布沿南部向北部逐渐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PP 土地生态系统 固碳释氧价值 关中-天水经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流域水资源-经济-生态系统的耦合协调及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16
4
作者 陈述 纪勤 +1 位作者 颜克胜 陈云 《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28-36,共9页
长江流域水资源、经济与生态之间协调发展有待提高,亟待探索水资源、经济与生态之间的协调关系及其影响因素,助力长江流域可持续发展。以2011—2020年长江干流10省市为研究对象,首先建立水资源-经济-生态(water-economy-ecology,WEE)系... 长江流域水资源、经济与生态之间协调发展有待提高,亟待探索水资源、经济与生态之间的协调关系及其影响因素,助力长江流域可持续发展。以2011—2020年长江干流10省市为研究对象,首先建立水资源-经济-生态(water-economy-ecology,WEE)系统耦合协调度模型;其次利用趋势面映射耦合协调度全域分布,并探究长江流域耦合协调度发展的局部特征;再利用空间自相关分析,解析耦合协调度全局和局部相关性;最后采用因子探测器,探究耦合协调度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长江流域水资源子系统、经济子系统、生态子系统两两之间的耦合协调度逐年上升,但上升趋势存在显著差异;WEE系统耦合协调度全域呈现“U”型变化的态势,局部表现为“中游<上游<下游”;WEE系统耦合协调度空间集聚水平不断提高,局部空间相关性逐年向好;WEE系统耦合协调度主要影响因素可概括为水资源开发利用、水资源条件、经济发展水平、城镇化水平、污染排放及治理。长江流域未来可依据耦合协调度分布及影响因素贡献率,改善地区相应影响因素的现状,拓宽长江流域各省市高质量发展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资源-经济-生态系统 耦合协调度 影响因素 长江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京津冀地区水-经济-生态系统耦合协调发展模拟 被引量:10
5
作者 王富强 张蒙 +2 位作者 吕素冰 赵衡 应卓晖 《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中英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18-232,共15页
针对京津冀地区水资源、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系统未来可能面临的失衡失稳问题,构建水-经济-生态系统动力学模拟模型,设置开源节流、发展经济、保护环境等5种情景方案,预测京津冀地区水资源、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系统指标发展趋势,运用耦... 针对京津冀地区水资源、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系统未来可能面临的失衡失稳问题,构建水-经济-生态系统动力学模拟模型,设置开源节流、发展经济、保护环境等5种情景方案,预测京津冀地区水资源、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系统指标发展趋势,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模拟京津冀地区2020—2035年不同情景下耦合协调发展趋势。结果表明:2020—2035年5种情景下北京、天津和河北水-经济-生态系统耦合协调度均呈上升趋势,其中延续现状型耦合协调度均最低,开源节流型、发展经济型和保护环境型次之,综合协调型均最高。说明在维持现状发展条件下,京津冀水-经济-生态系统耦合协调发展程度略有增加但变化较小,只有在节约用水和发展经济的同时充分考虑环境保护才能促进区域协调发展;2035年延续现状情景下北京、天津和河北耦合协调发展水平均属于中级耦合协调型,综合协调情景下北京和天津耦合协调发展属于良好耦合协调型,河北省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导致耦合协调发展缓慢,仍属于中级耦合协调型,未来应注重京津冀一体化发展。研究可为京津冀地区协调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生态系统 系统动力学 耦合协调度模型 发展趋势模拟 京津冀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中-天水经济区农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价 被引量:9
6
作者 张微微 李晶 刘焱序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201-205,共5页
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作为一种潜在的经济效益,常被人们忽略,造成经济价值在无形中大量损失,本研究目的在于定量分析生态系统的服务价值。在GIS和RS的支持下,根据生态系统服务评价理论,采用生态经济学方法,计算2007年关中-天水经济区范围内... 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作为一种潜在的经济效益,常被人们忽略,造成经济价值在无形中大量损失,本研究目的在于定量分析生态系统的服务价值。在GIS和RS的支持下,根据生态系统服务评价理论,采用生态经济学方法,计算2007年关中-天水经济区范围内农田生态系统的生态服务价值量。关中-天水经济区农田生态系统的总价值量为2.392×1012元,其中负价值为2.457×1011元,正负价值比例达10.88∶1。咸阳市的农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贡献率最大,占46%,其次是渭南市,占20%;渭南市的生态负价值贡献率最大,其次是铜川市。总体上看,关中-天水经济区农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呈现一定的空间区域差异,表现为平原服务价值高,山地服务价值低。服务价值高低主要受地势、综合地理条件、农业种植技术及环境污染程度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中-天水经济 农田生态系统 生态服务价值 空间差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中-天水经济区农田生态系统涵养水源价值量时空变化 被引量:10
7
作者 李晶 张微微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52-57,共6页
【目的】科学、准确地量化农田生态系统的涵养水源服务,有助于其更好地发挥调节水源、稳定水源供应的作用,以缓解水源短缺的危机.【方法】在3S技术支持下,采用土壤蓄水法估算了关中-天水经济区农田生态系统水源涵养量,并采用影子工程法... 【目的】科学、准确地量化农田生态系统的涵养水源服务,有助于其更好地发挥调节水源、稳定水源供应的作用,以缓解水源短缺的危机.【方法】在3S技术支持下,采用土壤蓄水法估算了关中-天水经济区农田生态系统水源涵养量,并采用影子工程法、成本估算法等计算了其涵养水源的价值量.【结果和结论】关中-天水经济区农田生态系统涵养水源量及其价值在1980—2010年的30年间呈先减少后增加的总体变化趋势,其中,1980—2005年农田生态系统涵养水源总量从32.219亿m3·年-1减少至19.691亿m3·年-1,涵养水源总价值从21.587亿元·年-1减少至13.193亿元·年-1,年均减少1.56%;2005—2010年生态系统总涵养水源数量从19.691亿m3·年-1增加到31.638亿m3·年-1,总涵养水源价值从13.193亿元·年-1增加到32.219亿元·年-1,年均增长为7.42%.由于退耕还林还草政策的正向引导,在耕地面积日益减少的情况下,农田生态系统的涵养水源量及涵养水源价值量依然呈增长趋势,并具有一定的时空变化:在时间上表现为先减少后增加;在空间上表现为东南平原高,西北山地、丘陵低的变化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中-天水经济 农田生态系统 涵养水源量 涵养水源价值 时空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西西江流域经济-社会-生态系统协调发展研究 被引量:9
8
作者 熊小菊 廖春贵 胡宝清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86-93,116,共9页
对广西西江流域经济、社会、生态系统综合发展能力及协调发展水平进行了探讨。结合广西西江流域经济、社会、生态系统三者之间的内在关系,构建出了能够反映复合系统及子系统的时空变化特征、相互作用的评价指标体系,并选取了2006~2016... 对广西西江流域经济、社会、生态系统综合发展能力及协调发展水平进行了探讨。结合广西西江流域经济、社会、生态系统三者之间的内在关系,构建出了能够反映复合系统及子系统的时空变化特征、相互作用的评价指标体系,并选取了2006~2016年的统计数据,对广西西江流域经济、社会、生态系统的发展指数、协调水平、协调状态和时序变化情况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①2006~2016年,广西西江流域综合发展指数呈波动上升的趋势,经济发展指数呈"三级阶梯"发展的格局,社会发展两极分化严重,生态发展指数时空差异大;②广西西江流域经济-社会-生态系统耦合协调度提升明显,以中低度协调为主;③经济-社会系统耦合协调度较经济-生态系统、社会-生态系统要稳定,经济-生态系统、社会-生态系统耦合协调水平偏低。研究结果可为广西西江流域生态文明建设的开展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文明建设 经济-社会-生态系统 全排列多边形综合图示法 耦合协调模型 耦合协调度 广西西江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生态系统有效物质(能量、货币)平衡模型的建立及其应用 被引量:6
9
作者 侯彦林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2期2147-2152,共6页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和有效物质 (能量、货币 )在系统内外部转化关系建立了社会 -经济 -自然复合生态系统有效物质(能量、货币 )平衡模型 ,定义了模型特征参数。将模型应用于 3个不同的研究领域 ,获得了相应研究领域的平衡模型 ,结果表明...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和有效物质 (能量、货币 )在系统内外部转化关系建立了社会 -经济 -自然复合生态系统有效物质(能量、货币 )平衡模型 ,定义了模型特征参数。将模型应用于 3个不同的研究领域 ,获得了相应研究领域的平衡模型 ,结果表明所建立的平衡模型具有通用性 ,它对于研究复合生态系统有效物质、能量和货币平衡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生态系统 有效物质(能量、货币) 平衡模型 特征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然资源−社会经济−生态系统耦合视角下的生态保护修复转型思考 被引量:6
10
作者 王军 孙雨芹 +1 位作者 杨智威 彭建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297-1304,共8页
自然资源、社会经济和生态系统相互作用、相互影响,构成了动态演变的耦合系统。本文明晰了自然资源−社会经济−生态系统耦合视角下生态保护修复的认知内涵,梳理了人地关系、社会−生态系统发展框架等耦合方法理论,分析了当前国土空间生态... 自然资源、社会经济和生态系统相互作用、相互影响,构成了动态演变的耦合系统。本文明晰了自然资源−社会经济−生态系统耦合视角下生态保护修复的认知内涵,梳理了人地关系、社会−生态系统发展框架等耦合方法理论,分析了当前国土空间生态保护修复工作中存在的不足,主要体现在要素关联的系统性不足、空间尺度统筹的联动性不足、与社会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协同性不足等。针对这些不足,提出了耦合视角下生态保护修复转型的路径和策略,包括强化系统目标进行模式与格局优化、跨层级联动统筹、高质量协同匹配等,以期为新时期生态保护修复与生态文明建设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文明建设 生态保护修复 自然资源-社会经济-生态系统耦合 转型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县域尺度珠江-西江经济带广西段土地利用变化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51
11
作者 王永琪 马姜明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1期7826-7839,共14页
土地利用方式改变着区域生态系统服务供给的潜在能力,进而对区域生态环境和经济可持续发展产生重要影响。以我国珠江-西江经济带广西段为例,测算1990年、2005年和2018年3期土地利用变化(LUC)和生态系统服务价值(ESV),进而利用ESV损益流... 土地利用方式改变着区域生态系统服务供给的潜在能力,进而对区域生态环境和经济可持续发展产生重要影响。以我国珠江-西江经济带广西段为例,测算1990年、2005年和2018年3期土地利用变化(LUC)和生态系统服务价值(ESV),进而利用ESV损益流向表和双变量空间自相关模型探讨LUC影响下ESV的时空特征。结果表明:(1)28年间研究区ESV总值变化不大,近年来ESV相比2005年有所降低,建设用地面积增幅最大,耕地和林地面积先减少后增多,以林地与耕地相互转移为主;(2)林地是研究区最重要的生态用地,维持生物多样性、水文调节、保持土壤、气体调节和气候调节构成研究区ESV的主体;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强度(ESVI)高值区主要分布在桂西北、桂东和桂北,低值区分布在地势较为平坦的桂中丘陵平原区;各区县ESVI呈显著空间正自相关性(P<0.05),空间集聚程度较高,高-高聚集、低-低聚集分别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强度高值、低值区域高度重合;(3)研究期间林地与耕地之间的相互转移是ESV增减的主要原因;3个时期土地利用程度与ESVI的双变量空间自相关图具有相似的空间特征,呈现出显著空间负自相关模式(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系统服务价值 土地利用变化 空间自相关 珠江-西江经济带广西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中-天水经济区农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正效益时空差异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马衍霄 李晶 +3 位作者 钟少华 徐红红 李霞 钟洁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3年第5期2201-2204,共4页
采用定量方法对关中-天水经济区农田主要农作物小麦、玉米、蔬菜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进行研究,并对关中-天水经济区农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正效益的经济价值进行评价。结果表明,2001~2009年关中-天水经济区农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总价值呈上... 采用定量方法对关中-天水经济区农田主要农作物小麦、玉米、蔬菜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进行研究,并对关中-天水经济区农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正效益的经济价值进行评价。结果表明,2001~2009年关中-天水经济区农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总价值呈上升趋势,2009年达到最大值6 156 196万元。在小麦、玉米和蔬菜3种农田作物中,小麦在各服务功能价值中占的比重最大,并呈下降趋势,而玉米和蔬菜各项服务功能价值都呈上升态势。在各服务功能价值中,每年固碳价值最高,占关中-天水经济区农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58%~67%,土壤保持价值最低。该研究为后期调节农田结构提供了依据,能促进关中-天水经济区农业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田生态系统 服务功能 时空差异 关中-天水经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logistic回归模型的生态系统服务簇变化驱动力分析——以关天经济区为例 被引量:1
13
作者 李辉蔷 梁小英 +2 位作者 魏峥 朱泳霏 石金鑫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803-1815,共13页
生态系统服务簇(ESB)是多种生态系统服务在特定空间上形成的不同组合,探索影响其变化的驱动因素有助于理解ESB的功能变化特征,为国土空间优化提供理论支撑。以2000-2020年关中-天水经济区为例,在量化土壤保持、NPP、游憩服务、生境质量... 生态系统服务簇(ESB)是多种生态系统服务在特定空间上形成的不同组合,探索影响其变化的驱动因素有助于理解ESB的功能变化特征,为国土空间优化提供理论支撑。以2000-2020年关中-天水经济区为例,在量化土壤保持、NPP、游憩服务、生境质量和粮食生产5种生态系统服务的基础上,利用自组织映射网络识别ESB,并探讨了影响不同ESB变化的驱动因素。结果表明,1)土壤保持、NPP、生境质量和游憩服务4种生态系统服务呈现出中西部低、南北山系高的空间分布格局,而粮食生产则恰好相反。2)研究区被划分为4种ESB,其中ESB1和ESB2主要分布在秦岭地区,ESB1的土壤保持服务显著高于ESB2;ESB3主要位于关中平原城市建成区和天水市,簇中5种生态系统服务水平均较低;ESB4则集中分布在关中平原地区,以粮食生产服务为主。3)ESB间的转换主要表现为6种类型,且其主要驱动因素存在一定差异。即:土地利用对4种ESB的转换均有重要驱动作用,其中以耕地和建筑用地的影响最显著;同时,ESB1、ESB4还受到降水等自然因素的影响,ESB2、ESB3、ESB4则多受GDP等社会经济因素的影响。该研究为关中-天水经济区的生态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新视角和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系统服务 生态系统服务簇(ESB) 自组织映射网络 驱动因素 LOGISTIC回归 关中-天水经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干旱区文化旅游地社会-生态系统恢复力年际变化及影响因素——以甘肃省敦煌市为例 被引量:25
14
作者 李观凤 焦华富 王群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935-945,共11页
文旅融合背景下,分析文化旅游地社会-生态系统恢复力年际变化及影响因素,能够为文化旅游地可持续发展提供较好的理论和实践指导。以敦煌市为典型案例地,从社会、经济、文化和生态环境4个方面构建文化旅游地社会-生态系统恢复力评价指标... 文旅融合背景下,分析文化旅游地社会-生态系统恢复力年际变化及影响因素,能够为文化旅游地可持续发展提供较好的理论和实践指导。以敦煌市为典型案例地,从社会、经济、文化和生态环境4个方面构建文化旅游地社会-生态系统恢复力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灰色关联TOPSIS、耦合协调度模型、BP神经网络等方法,探究了2007—2018年案例区社会-生态系统恢复力时序变化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2007—2018年敦煌市社会-生态系统恢复力处于较良好的状态且可划分为波动-缓慢增长-快速上升阶段。(2)文化和生态环境子系统在决定敦煌市社会-生态系统恢复力程度方面起到主导作用。(3)社会-生态系统及各子系统间的耦合度和协调度均呈上升趋势,子系统间对系统总体的协调度普遍起正向推动作用且作用强度随时间推移不断增大。(4)各因子的贡献率大小为敦煌百度指数>敦煌研究院研究生数量>各类文物保护单位>旅游业碳总排放量>文化产业经营单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旱区 文化旅游地 社会-生态系统 敦煌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湿地稻-鸭复合生态系统综合效益研究 被引量:61
15
作者 王华 黄璜 +1 位作者 杨志辉 廖晓兰 《农村生态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23-26,44,共5页
2000年3月至2001年10月在湖南长沙进行了湿地稻-鸭复合生态系统综合效益的小区试验。结果表明,实行稻-鸭生态种养显著降低稻田甲烷排放量,与常规稻田相比,甲烷排放总量在早稻田与晚稻田分别降低44.2%和40.7%。各处理晚稻田甲烷排放总量... 2000年3月至2001年10月在湖南长沙进行了湿地稻-鸭复合生态系统综合效益的小区试验。结果表明,实行稻-鸭生态种养显著降低稻田甲烷排放量,与常规稻田相比,甲烷排放总量在早稻田与晚稻田分别降低44.2%和40.7%。各处理晚稻田甲烷排放总量高于早稻田甲烷排放总量。养鸭稻田与常规稻田相比,土壤肥力都有所增加,土壤容重降低,>0.25mm团聚体增加2.65~3.12百分点,土壤结构系数增加2.56~6.63百分点。同时,稻田土壤氧化还原状况也得到明显改善。湿地稻-鸭复合生态系统直接的经济效益也远高于常规稻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地 -鸭复合生态系统 甲烷排放 土壤肥力 经济效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稻-菌-鱼复合生态系统水稻产量性状及经济效益分析 被引量:2
16
作者 刘文忠 《黑龙江农业科学》 2013年第10期24-27,共4页
为了明确稻-菌-鱼复合生态系统对水稻产量和经济效益的影响程度,采用畦作和平作两种水稻栽培方式,测定并分析了两种栽培方式下土壤温度和土壤中速效养分含量及其关联性,同时对复合生态系统下综合经济效益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复合生态... 为了明确稻-菌-鱼复合生态系统对水稻产量和经济效益的影响程度,采用畦作和平作两种水稻栽培方式,测定并分析了两种栽培方式下土壤温度和土壤中速效养分含量及其关联性,同时对复合生态系统下综合经济效益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复合生态系统下垄畦式立体栽培有效提高了土壤的吸热性和导热率,使土层温度有明显的提高,充分改善了稻田生态环境;土壤速效养分的感温效应表现为土层温度每提升1℃,土壤碱解氮含量增加4.0mg·kg-1,土壤速效磷增加0.3mg·kg-1,速效钾增加1.3mg·kg-1,土壤温度与速效养分含量之间呈线性关系,相关系数达到显著水平;垄畦作26、20和10cm分别比平作30cm×26cm、30cm×20cm及30cm×10cm增产28.13%、68.49%和67.40%,且垄畦式立体开发投入产出比比平作多13.4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丘陵区 -- 生态系统 经济效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东省经济、社会与生态系统协调发展及空间格局研究 被引量:7
17
作者 张玉泽 张俊玲 +1 位作者 程钰 任建兰 《生态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51-56,共6页
区域经济、社会与生态系统协调发展研究已成为现阶段人地关系及可持续发展研究的热点问题,以山东省17地市为研究对象,选取2003、2008和2013年的统计数据,构建了基于熵值法和物理耦合模型的经济、社会和生态系统耦合协调发展测度体系... 区域经济、社会与生态系统协调发展研究已成为现阶段人地关系及可持续发展研究的热点问题,以山东省17地市为研究对象,选取2003、2008和2013年的统计数据,构建了基于熵值法和物理耦合模型的经济、社会和生态系统耦合协调发展测度体系,得出以下结论:(1)2003~2013年山东省17地市的经济、社会与生态系统协调度逐步得到了提高,2013年所有地市均达到中高度协调及以上;(2)十年间17地市经济、社会与生态系统一直处于较高耦合阶段,协调度的提高主要得益于综合发展度的提高;(3)山东省东部沿海和中部发达城市经济、社会与生态系统协调度要优于其他城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社会-生态系统 耦合度 协调度 时空格局 山东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入境旅游格局演变及其与经济、社会和生态系统的关系研究——以辽宁省为例 被引量:1
18
作者 徐喆 甘静 +1 位作者 梅林 尹鹏 《东北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36-141,共6页
运用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和耦合协调度模型,探讨了20世纪90年代以来辽宁省入境旅游格局演变及其与经济、社会和生态系统的关系.结果表明:辽宁省入境旅游在时间上呈现出快速递增的趋势,盘锦增幅最快,在空间上非均衡性愈发突出;大连和沈阳... 运用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和耦合协调度模型,探讨了20世纪90年代以来辽宁省入境旅游格局演变及其与经济、社会和生态系统的关系.结果表明:辽宁省入境旅游在时间上呈现出快速递增的趋势,盘锦增幅最快,在空间上非均衡性愈发突出;大连和沈阳水平最高,辽西走廊阜新和朝阳水平最低.入境旅游呈现离散分布,负相关性开始减弱,空间依赖性有所增强,第二象限数据点最多,第一象限数据点最少.入境旅游与经济、社会和生态系统的耦合度与协调度整体不高,耦合度包括低水平阶段和拮抗阶段,协调度以中度失调和轻度失调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入境旅游 经济-社会-生态系统 格局演变 耦合协调度模型 辽宁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疆县域生态-经济协调性评估及可持续发展分区 被引量:1
19
作者 施金里 徐丽萍 +3 位作者 李晓航 高志玉 席芸芸 李智慧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794-1804,共11页
基于当量因子法估算2000—2020年南疆地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Ecosystem services value,ESV),应用生态-经济协调度(Ecological-economic harmony,EEH)模型从县域尺度分析南疆地区生态-经济发展协调水平及其空间分布特征,最后通过生态贡... 基于当量因子法估算2000—2020年南疆地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Ecosystem services value,ESV),应用生态-经济协调度(Ecological-economic harmony,EEH)模型从县域尺度分析南疆地区生态-经济发展协调水平及其空间分布特征,最后通过生态贡献率模型揭示各县域ESV变化主要贡献因子,并结合其ESV损益状况和生态-经济协调水平进行差异化的可持续发展分区。结果表明:(1)2000—2020年南疆地区ESV整体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总量缩减167.99×10^(8)元;草地和水体的ESV占总量的70%以上,单项ESV调节服务(57.1%)>支持服务(27.5%)>文化服务(10.0%)>供给服务(5.4%);草地和农田是多数ESV实现增益(减损)县域的主导地类。(2)2000—2020年南疆地区37个县域ESV均有不同程度减损,ESV实现增益县域共计9个;约80%的县域为生态-经济初始恶化区,其余县域表现为生态-经济协调稳定状态。(3)南疆地区整体呈轻度生态-经济不协调状态,少数生态-经济协调稳定县域主要分布于南疆中、东部地区。综合分析将南疆县域划分为林草生态-经济不可持续区、农田生态-经济不可持续区、水体生态-经济不可持续区、林草生态-经济持续稳定区和农田生态-经济持续稳定区5种类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系统服务价值 生态-经济协调性 EEH模型 可持续发展分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生态系统格局变化的东西部结合区生态服务价值评价——以珠江西江经济带为例 被引量:5
20
作者 肖红克 王莉 +2 位作者 李洪忠 陈劲松 韩宇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252-259,266,I0003,共10页
[目的]以珠江-西江经济带为例,分析典型东西部结合区生态系统格局变化特征以及对其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进行评价,为积极构建区域生态安全格局和开展生态补偿研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基于珠江-西江经济带2000-2015年生态系统类型数据,采用... [目的]以珠江-西江经济带为例,分析典型东西部结合区生态系统格局变化特征以及对其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进行评价,为积极构建区域生态安全格局和开展生态补偿研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基于珠江-西江经济带2000-2015年生态系统类型数据,采用生态系统类型年均变化率、生态系统类型转移矩阵研究其生态系统格局变化特点;参考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估算方法,对研究区近15 a来的生态服务价值进行评价与分析。[结果]①2000-2015年珠江-西江经济带以森林和农田生态系统为主,生态系统空间分布格局较稳定,变化的部分主要体现在东部人工表面生态系统的扩张上。②近15 a间农田和草地生态系统面积下降最多,湿地下降较少,其余生态系统类型面积均有不同程度地增加。生态系统类型转换主要发生在森林、农田和人工表面生态系统三者之间。③2000-2015年珠江-西江经济带生态服务价值减少了14.55亿元,其中草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下降最多,森林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增加最多。④珠江-西江经济带各县区生态服务价值空间分布格局稳定,但东部地区单位面积生态服务价值有持续下降的趋势。[结论]2000-2015年珠江-西江经济带东部生态系统格局变化对其生态服务价值下降产生了较大影响。今后在生态建设方面需重点合理控制东部人工表面生态系统面积的扩张速度,预防其生态服务价值持续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系统 格局变化 生态服务价值 东西部结合区 珠江-西江经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