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622篇文章
< 1 2 18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绿色信贷政策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微观效应研究综述
1
作者 郭昕宇 宋良荣 《财会月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10-115,共6页
绿色信贷政策为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坚定不移地走绿色低碳的高质量发展道路,必须深刻认识绿色信贷政策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实际效果和影响机制。相关研究在宏观和中观层面已较为成熟,但在微观层面尚未形成系统的理论和实... 绿色信贷政策为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坚定不移地走绿色低碳的高质量发展道路,必须深刻认识绿色信贷政策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实际效果和影响机制。相关研究在宏观和中观层面已较为成熟,但在微观层面尚未形成系统的理论和实证研究框架。本文通过梳理国内外文献,回顾我国绿色信贷政策的发展历程,辨析其环境规制和金融工具特征,综述绿色信贷政策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微观影响及其内在机制,包括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以及企业融资、投资、创新和环境治理行为在其中的作用机制,最终探究绿色信贷政策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微观效应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并进一步展望未来研究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信贷 质量发展 全要素生产率 投融资 绿色创新 环境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经济对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基于技术创新中介效应分析 被引量:3
2
作者 王琼 刘慕华 《财经理论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1-117,共7页
依据2012—2022年中国30个省级面板数据,构建中介效应模型,考量数字经济对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以及技术创新在其中的中介作用。结果显示:数字经济通过技术创新中介传导途径,对农业高质量发展促进效应显著;技术创新在中西部地区的中介... 依据2012—2022年中国30个省级面板数据,构建中介效应模型,考量数字经济对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以及技术创新在其中的中介作用。结果显示:数字经济通过技术创新中介传导途径,对农业高质量发展促进效应显著;技术创新在中西部地区的中介效应相对东部地区更显著且高于全国水平。鉴于此,建议加大科技财政支持力度,加强中西部地区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数字经济差异化发展,加速推进农业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经济 技术创新 农业质量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产业集聚对低碳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兼论绿色技术创新的中介效应
3
作者 朱祥和 《现代管理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58-69,共12页
低碳经济高质量发展是加快推动经济发展方式绿色转型、建设美丽中国的重要举措。基于2009—2023年我国30个省域的面板数据,借助双向固定效应模型、中介效应模型及面板门槛计量模型验证数字产业集聚对低碳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并剖析绿... 低碳经济高质量发展是加快推动经济发展方式绿色转型、建设美丽中国的重要举措。基于2009—2023年我国30个省域的面板数据,借助双向固定效应模型、中介效应模型及面板门槛计量模型验证数字产业集聚对低碳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并剖析绿色技术创新在其中的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数字产业集聚能够正向驱动低碳经济高质量发展,且绿色技术创新在二者间发挥显著中介效应。异质性结果表明,数字产业集聚对低碳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在“宽带中国”战略实施后和产业结构水平较高组更显著。门槛效应结果表明,数字产业集聚对低碳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正向驱动作用受到市场化程度单一门槛的影响。据此,提出打造数字经济产业集群优势、增强绿色技术创新内生动力和因地制宜优化区域功能布局的对策建议,为推动低碳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崭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产业集聚 低碳经济质量发展 绿色技术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家高新区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空间溢出效应及机制检验 被引量:2
4
作者 欧阳峣 谢北辰 《求是学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0-57,共18页
国家高新技术开发区是空间溢出效应的重要载体,也是推动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力量。文章采用1995—2019年中国169个国家级高新区和286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利用空间杜宾模型和双重差分法研究了高新区对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促进作用... 国家高新技术开发区是空间溢出效应的重要载体,也是推动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力量。文章采用1995—2019年中国169个国家级高新区和286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利用空间杜宾模型和双重差分法研究了高新区对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促进作用,验证了高新区空间溢出效应影响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机制与路径。实证研究表明:第一,高新区的设立显著提升了区域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水平,这一结论在进行多项稳健性检验后仍然成立;第二,高新区对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促进作用在城市人口规模划分下呈现差异化的结果,相较于大城市而言,特大和中小城市高新区的建设更好地推动了区域经济的高质量发展,而从城市区域划分来看则差异相对较小;第三,规模效应、竞争效应和创新效应是高新区空间溢出效应推动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机制与路径。研究表明,高新区是推动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平台,并通过空间溢出效应提升了所在区域的整体经济发展水平,为我国制定高新产业政策和区域发展战略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新区 空间溢出效应 质量发展 空间杜宾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绿色金融推进农业高质量发展的空间溢出效应研究
5
作者 苏蕾 任贵超 《武汉金融》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7-50,共14页
绿色金融与农业高质量发展在区域间是否会产生集聚协同效应并进一步缩小各地区之间的发展差距,以及绿色金融对跨时期、跨区域农业高质量发展能否产生跨时空扩散效应,是新时代逐步推进农业迈向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议题。本文以2012—2021年... 绿色金融与农业高质量发展在区域间是否会产生集聚协同效应并进一步缩小各地区之间的发展差距,以及绿色金融对跨时期、跨区域农业高质量发展能否产生跨时空扩散效应,是新时代逐步推进农业迈向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议题。本文以2012—2021年我国30个省份为研究对象,分别建立静态与动态空间杜宾模型,讨论绿色金融对本地区农业高质量发展的直接影响,以及对周边地区农业高质量发展的空间溢出效应。研究发现:(1)绿色金融与农业高质量发展均具有显著的空间聚集性。(2)经济体量相似地区的绿色金融、农业高质量发展集聚表现出“高高”与“低低”的分布特征。(3)不同空间权重矩阵下的空间杜宾模型回归结果表明,绿色金融对农业高质量发展存在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和促进作用,绿色金融服务的不断完善在促进本地区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同时,对周边地区亦产生正向激励效应。(4)绿色金融依托绿色科技创新与农业产业形态两种路径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5)在高市场化水平地区,绿色金融对农业高质量发展的激励作用更为显著。(6)不同粮食功能区之间由于农业生产要素差异,绿色金融对农业高质量发展的激励程度由大到小依次为粮食主销区、粮食主产区和产销平衡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金融 农业质量发展 空间溢出效应 绿色科技创新 农业产业形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空间外溢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协同效应研究——基于拉萨市的案例分析
6
作者 徐爱燕 肖志杨 夏小梅 《西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10-221,共12页
西藏高原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推动高质量发展,关键在于全面提高地区的全要素生产率。充分发挥中央财政转移支付、援藏等多种力量,充分挖掘内生动力,才能更好地实现拉萨经济高质量发展先行示范区的带头作用,实现先... 西藏高原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推动高质量发展,关键在于全面提高地区的全要素生产率。充分发挥中央财政转移支付、援藏等多种力量,充分挖掘内生动力,才能更好地实现拉萨经济高质量发展先行示范区的带头作用,实现先富地区带动其他地区共同富裕。由此,首先研究了拉萨市是全区的核心经济增长极,并通过构建动态空间杜宾模型来研究拉萨市在经济规模与全要素生产率两个方面的空间溢出效应。结果显示:(1)拉萨市作为全区核心经济增长极的空间外溢效应是影响西藏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2)拉萨市的经济规模与技术进步在全区具有显著的空间外溢效应,且二者的空间外溢效应不存在排斥现象;(3)相较于规模效应只存在短期空间效应,技术进步效应则存在较强的长期空间效应。进而从外溢路径、承接路径等方面提出发挥经济规模带动区域发展、细分领域实现园区错位发展、增强市场主体的创新动力、打破边界壁垒促进园区协同、营造良好的创新生态、优化产业集群发展生态等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质量发展 空间外溢效应 全要素生产率 协同效应 经济增长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绿色金融、新质生产力与经济高质量发展
7
作者 李媛媛 《武汉金融》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4-34,共11页
经济高质量发展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基础。本文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利用2012—2022年我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剖析绿色金融、新质生产力与经济高质量发展三者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绿色金融能够显著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新质生产... 经济高质量发展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基础。本文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利用2012—2022年我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剖析绿色金融、新质生产力与经济高质量发展三者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绿色金融能够显著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新质生产力在二者间发挥中介效应。异质性检验发现,在产业结构水平较高省份和高创新水平省份,绿色金融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促进作用更显著。此外,绿色金融还可以通过空间溢出效应影响本地与邻近地区的经济高质量发展。对此,本文提出以下建议:大力发展绿色金融,夯实经济高质量发展金融基础;释放科技创新潜能,着力培育新质生产力发展;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全面推进绿色金融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金融 新质生产力 经济质量发展 产业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融集聚与人力资本协同效应助推经济高质量发展
8
作者 朱莉 付一凡 马露瑶 《征信》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65-82,共18页
基于我国2011—2022年省级面板数据,在新空间经济学“4D”架构下合成经济高质量发展指数,探讨金融集聚与人力资本的协同效应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结果表明:金融集聚与人力资本协同效应对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且存在空... 基于我国2011—2022年省级面板数据,在新空间经济学“4D”架构下合成经济高质量发展指数,探讨金融集聚与人力资本的协同效应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结果表明:金融集聚与人力资本协同效应对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且存在空间溢出效应;由门槛检验可知,金融集聚与人力资本协同效应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效果存在非线性特征,协同效应的“优态”可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大推力;提高创新支持力度、创新效率和优化产业结构是协同效应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有效渠道,创新支持与产业结构优化存在路径耦合关系,机制路径的协同会强化单因素的作用效果。因此,应稳步推进金融集聚与人力资本协同发展,重视人才培养、培育金融发展动力,通过双因素协调进步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质量发展 金融集聚 人力资本 协同效应 修正耦合协调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境成本与企业高质量发展——ESG表现与绿色创新的中介效应
9
作者 张亚连 程天吉 李有娟 《会计之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1期132-139,共8页
我国生态环境质量改善正处于由量变到质变的关键时期,环境成本对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日益受到关注。文章以2015—2022年沪深A股重污染行业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探讨环境成本对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效果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环境成本... 我国生态环境质量改善正处于由量变到质变的关键时期,环境成本对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日益受到关注。文章以2015—2022年沪深A股重污染行业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探讨环境成本对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效果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环境成本能够显著促进企业高质量发展,且与国有企业相比,非国有企业的促进效果更为突出;机制检验表明,环境成本可通过提升ESG表现和激发绿色创新的方式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以上结论在进行稳健性检验后仍成立。进一步研究发现:中西部地区、高质量发展战略实施后,环境成本对企业高质量发展的促进作用更为显著;从企业生命周期看,衰退期非国有企业的促进效应最强,成熟期企业促进效应稳定,成长期企业促进效应相对较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成本 企业质量发展 ESG表现 绿色创新 产权性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化转型对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机制研究——绿色创新的中介效应
10
作者 李文静 史一辰 《工业技术经济》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3-13,共11页
数字技术的应用能够促进绿色创新进而赋能企业的高质量发展。本文基于资源基础理论和信息不对称理论,以2012~2023年沪深A股上市企业为样本,运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对数字化转型、绿色创新和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关系进行验证。研究结果表明,... 数字技术的应用能够促进绿色创新进而赋能企业的高质量发展。本文基于资源基础理论和信息不对称理论,以2012~2023年沪深A股上市企业为样本,运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对数字化转型、绿色创新和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关系进行验证。研究结果表明,数字化转型对企业高质量发展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数字化转型通过绿色创新间接对企业高质量发展产生积极影响;企业社会责任和企业风险承担水平均正向调节数字化转型对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研究结果揭示了企业数字化转型对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机制,为企业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化转型 绿色创新 质量发展 资源基础理论 信息不对称理论 双向固定效应模型 企业社会责任 企业风险承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创新韧性对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效应检验
11
作者 杨玉敬 《统计与决策》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6期105-110,共6页
文章基于2012—2021年中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探究数字创新韧性对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结果表明,数字创新韧性对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具有“U”型非线性特征,该结论在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仍然成立。异质性分析结果表明,... 文章基于2012—2021年中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探究数字创新韧性对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结果表明,数字创新韧性对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具有“U”型非线性特征,该结论在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仍然成立。异质性分析结果表明,高发展水平省份数字创新韧性对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U”型影响曲线更为陡峭;东部地区先于中部、西部、东北地区实现由阻滞效应到红利效应的转变。进一步检验发现,要素结构转型在数字创新韧性影响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过程中发挥调节作用。应加强反垄断监管与数据知识产权保护,合理布局地区数字新基建,推进传统要素结构转型,在增强数字创新韧性的同时,赋能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创新韧性 实体经济 质量发展 要素结构转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经济带普惠金融对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基于农业技术进步的中介效应
12
作者 刘洋 《安徽农业科学》 2025年第11期214-220,共7页
基于2012—2021年长江经济带的面板数据,运用熵值法和超效率SBM模型对农业高质量发展水平和农业技术进步进行测算,采用中介效应模型,探究农业技术进步在该经济带普惠金融对农业高质量发展影响的中介效应。结果表明:①2012—2021年长江... 基于2012—2021年长江经济带的面板数据,运用熵值法和超效率SBM模型对农业高质量发展水平和农业技术进步进行测算,采用中介效应模型,探究农业技术进步在该经济带普惠金融对农业高质量发展影响的中介效应。结果表明:①2012—2021年长江经济带农业高质量发展均值为0.520,总体表现出先升后降的趋势。各区域中,上游的农业高质量发展指数最大,下游位居第二,中游则最低。各省(市)中,上海市的农业高质量发展指数最高,重庆市次之,湖南省和浙江省农业高质量发展指数最低。②普惠金融对长江经济带农业高质量发展和农业技术进步均有显著的积极作用。③农业技术进步在普惠金融对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中具有部分中介作用,普惠金融通过促进农业技术进步来对长江经济带整体及上游和中游产生促进作用,通过降低农业技术进步来对下游农业高质量发展产生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惠金融 农业质量发展 中介效应 长江经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质生产力赋能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机制与效应 被引量:7
13
作者 梁晨露 张洁 +1 位作者 陈小龙 狄乾斌 《海洋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31-143,共13页
发挥新质生产力的赋能作用,推动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对于构建现代化海洋产业体系,进而实现海洋强国建设目标,具有重要的意义。在系统梳理新质生产力与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之间的相互作用机制基础上,利用2010-2022年中国沿海11省区市的面... 发挥新质生产力的赋能作用,推动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对于构建现代化海洋产业体系,进而实现海洋强国建设目标,具有重要的意义。在系统梳理新质生产力与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之间的相互作用机制基础上,利用2010-2022年中国沿海11省区市的面板数据,运用基准回归模型、多重中介效应模型、空间杜宾模型等多元统计分析方法,对新质生产力赋能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作用机制与空间效应进行深入剖析。研究发现:①新质生产力对海洋经济的高质量发展起到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且这种影响效应是稳健的。②新质生产力对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推动效果在不同的海洋经济圈和新质生产力内部结构上存在差异性,尤其在南部和东部海洋经济圈正向效应更为显著,劳动者和生产资料的赋能作用较为突出。③通过技术创新、产业结构升级和改善资源配置效率3条途径,新质生产力对海洋经济的高质量发展产生间接影响。④新质生产力存在着强烈的空间自相关性,且对周边地区的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发挥正向的空间溢出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 海洋经济质量发展 作用机制 赋能效应 中国沿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重环境规制、绿色技术创新与经济高质量发展 被引量:1
14
作者 李阳阳 刘伟江 《统计与决策》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75-80,共6页
文章基于2002—2020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构建动态面板模型,探讨双重环境规制、绿色技术创新与经济高质量发展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正式型与非正式型环境规制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作用效果相反,双重环境规制相互作用,共同促进经济高质量发... 文章基于2002—2020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构建动态面板模型,探讨双重环境规制、绿色技术创新与经济高质量发展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正式型与非正式型环境规制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作用效果相反,双重环境规制相互作用,共同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绿色技术创新在其中发挥了调节效应及门槛效应;进一步地,将绿色技术创新划分为实质性创新和策略性创新,发现实质性创新具有更加显著的调节效应,实质性创新与环境规制的良好互动有利于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重环境规制 经济质量发展 绿色技术创新 实质性创新 策略性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内统一大市场与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基于数字经济的门槛效应分析 被引量:1
15
作者 罗双成 刘建江 王莹 《统计与决策》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36-141,共6页
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是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内在要求,也是地区产业发展和产业分工的重要制度保障。文章探讨了国内统一大市场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并结合面板门槛模型分析数字经济在国内统一大市场影响制造业高质量发... 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是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内在要求,也是地区产业发展和产业分工的重要制度保障。文章探讨了国内统一大市场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并结合面板门槛模型分析数字经济在国内统一大市场影响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过程中的门槛效应。结果表明,构建国内统一大市场通过减少市场分割和降低贸易壁垒促进了研发创新和品牌塑造,有助于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该效应在市场化水平较低的时期更加显著。数字经济具有门槛效应,随着数字经济发展水平的提升,国内统一大市场对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更为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内统一大市场 市场分割 制造业质量发展 数字经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经济与能源高质量发展的动态耦合及碳减排效应 被引量:5
16
作者 王淑贺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75-87,共13页
推动数字经济与能源高质量发展耦合协调对实现“双碳”目标具有重要意义。基于2013—2020年中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利用耦合协调度模型、马尔可夫链、Dagum基尼系数和空间计量模型,探讨数字经济与能源高质量发展耦合协调度的时空格局... 推动数字经济与能源高质量发展耦合协调对实现“双碳”目标具有重要意义。基于2013—2020年中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利用耦合协调度模型、马尔可夫链、Dagum基尼系数和空间计量模型,探讨数字经济与能源高质量发展耦合协调度的时空格局、动态演进、区域差异及碳减排效应。研究发现:(1)各省份的耦合协调度均呈上升态势,但存在明显的梯度差异。(2)各省份耦合协调度在空间上呈现出东高西低的发展态势。(3)耦合协调等级存在“俱乐部趋同”特征,在短期内难以实现跨越式发展。在考虑空间因素后,耦合协调度具有“空间溢出”效应,“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现象并存。(4)耦合协调度的空间差异总体上在不断缩小,区域间差异是耦合协调度差异的构成主因。(5)耦合协调度可以有效减少碳排放,在东中部地区,碳减排效应更明显。针对以上研究发现,认为应因地制宜实施差异化政策,积极落实“东数西算”工程,推动数字经济与能源高质量发展协同共振,有效减少碳排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经济 能源质量发展 耦合协调 减排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质生产力赋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机制与效应研究 被引量:5
17
作者 阳杨 郭佳钦 高媛 《统计与决策》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09-113,共5页
文章以2010—2021年我国244个地级及以上城市数据作为样本,探讨新质生产力影响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在机制,以创业活力、人才集聚和技术集聚为中介变量,验证新质生产力影响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传导机制及空间溢出效应。研究发现:新质生产力... 文章以2010—2021年我国244个地级及以上城市数据作为样本,探讨新质生产力影响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在机制,以创业活力、人才集聚和技术集聚为中介变量,验证新质生产力影响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传导机制及空间溢出效应。研究发现:新质生产力有利于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分地区来看,新质生产力对非资源型城市和高铁开通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促进作用明显,对资源型城市和未开通高铁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促进作用尚不明显;机制检验结果表明,新质生产力通过增强创业活力、促进人才集聚、加速技术集聚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空间溢出效应检验结果表明,本地经济高质量发展能够带动邻近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而新质生产力通过溢出效应对邻近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产生负向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 经济质量发展 空间杜宾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与土地绿色利用效率耦合协调研究——以江苏省为例 被引量:1
18
作者 林耀奔 吕昕蕾 +1 位作者 黄思远 沈伟 《生态经济》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90-98,107,共10页
基于2011—2021年江苏省13座城市的面板数据,通过构建综合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熵值法、耦合协调度模型及相对发展度模型,对江苏省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和土地绿色利用效率耦合协调关系进行分析研究。研究结果显示:(1)整体上看,江苏省城市耦... 基于2011—2021年江苏省13座城市的面板数据,通过构建综合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熵值法、耦合协调度模型及相对发展度模型,对江苏省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和土地绿色利用效率耦合协调关系进行分析研究。研究结果显示:(1)整体上看,江苏省城市耦合度较高,均在0.92~1.00之间,表明均处于高度耦合阶段。(2)2011—2021年,江苏省大多数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滞后于土地绿色利用效率,但呈现经济高质量不断提升的趋势。(3)对江苏省城市耦合协调发展的复合类型进行划分,共划定了九种高耦合协调发展的复合类型。2011—2021年,江苏省城市高耦合协调发展的复合类型呈现协调性不断增强、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不断提升的态势。根据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和土地绿色利用效率耦合协调状态的研究结果,建议在经济高质量发展滞后型区域和土地绿色利用滞后型区域分别实施经济高质量发展主导策略和土地绿色利用效率提升策略,以实现区域高质量与协调发展,为我国其他地区城市发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质量发展 土地绿色利用效率 耦合协调关系 江苏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质生产力赋能经济高质量发展:作用机制与空间溢出效应 被引量:1
19
作者 陈树广 刘宇轩 王贝 《统计与决策》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07-112,共6页
随着我国经济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传统生产力已难以满足发展需求,探究新质生产力赋能机制有助于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文章利用2013—2022年我国省级面板数据测度新质生产力水平和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并实证检验了新质生产力对经济高质... 随着我国经济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传统生产力已难以满足发展需求,探究新质生产力赋能机制有助于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文章利用2013—2022年我国省级面板数据测度新质生产力水平和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并实证检验了新质生产力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赋能机制。结果表明,新质生产力对经济高质量发展有显著推动作用,其作用强度呈“西部>中部>东部”的特征;在东部和中部地区,绿色技术创新发挥了显著的中介作用;新质生产力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呈现单门槛效应;新质生产力对地理位置邻近且经济实力相当地区的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显著的正向空间溢出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 经济质量发展 空间杜宾模型 绿色技术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绿色低碳技术与物流经济高质量发展耦合协调的空间关联网络特征分析——以黄河流域为例
20
作者 薛阳 赵会 薛冲 《商业经济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5期91-95,共5页
本文基于2011-2022年黄河流域62个城市数据,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修正的引力模型及社会网络分析法,探讨该区域绿色低碳技术与物流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耦合协调水平及空间关联网络的结构特征。研究发现:研究期内,黄河流域绿色低碳技术与物... 本文基于2011-2022年黄河流域62个城市数据,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修正的引力模型及社会网络分析法,探讨该区域绿色低碳技术与物流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耦合协调水平及空间关联网络的结构特征。研究发现:研究期内,黄河流域绿色低碳技术与物流经济高质量发展整体耦合协调水平偏低,92%的城市仍处于严重失调阶段;2011-2022年,黄河流域耦合协调网络强度显著增强,形成了初步的“组团化”发展趋势;空间关联网络中,以鄂尔多斯、榆林、东营、包头等城市为代表的资源型城市,以济南、太原、郑州、西安等城市为代表的省会城市,以洛阳、淄博为代表的环省会周边城市是网络中的“中心行动者”;其他城市则更多扮演“边缘合作者”角色。此外,洛阳、银川、济宁等城市多靠近重要的交通干线和经济走廊,在网络中还发挥显著的“桥梁”作用;经济发展水平差异、空间邻接关系是耦合协调空间关联网络的重要影响因素,而产业结构差异却呈现抑制作用,人口密度差异对空间关联关系的影响并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低碳技术 物流经济质量发展 耦合协调 社会网络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8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