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差异测算与分解方法 被引量:2
1
作者 魏艳华 王丙参 马立平 《统计与决策》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20-125,共6页
文章给出了Gini系数、Theil指数、Canberra指数、Zenga指数、CV的加权形式与数值分解方法,不仅考虑了评价对象的重要性差异,还构建了数值分解的统一框架;将Gini系数及其分解方法推广到多维场合,用于揭示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差异的多... 文章给出了Gini系数、Theil指数、Canberra指数、Zenga指数、CV的加权形式与数值分解方法,不仅考虑了评价对象的重要性差异,还构建了数值分解的统一框架;将Gini系数及其分解方法推广到多维场合,用于揭示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差异的多维特征,从新视角度量其不平等程度;比较了Dagum Gini系数分解与加权变异系数平方二重分解方法,建议空间分解以Dagum Gini系数分解方法为准,结构分解以WCVS二重分解方法为准,以便更详细地探索差异的成因。最后,通过对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的差异测算与分解验证了所提改进方法的可行性与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 不平等指数 空间分解 结构分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的综合测度 被引量:25
2
作者 朱彬 《统计与决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5期9-13,共5页
文章从经济、社会、人口、资源、环境五个维度,构建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的综合测度指标体系,应用BP神经网络对中国各省份2010—2017年的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进行实证研究,通过引入离散系数和全局莫兰指数对各省份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 文章从经济、社会、人口、资源、环境五个维度,构建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的综合测度指标体系,应用BP神经网络对中国各省份2010—2017年的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进行实证研究,通过引入离散系数和全局莫兰指数对各省份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的空间差异和空间关联性进行分析。研究结果显示,2010—2017年中国各省份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逐年上升,总体上呈现出"东强西弱"和"南强北弱"的空间特征,而且这种空间分布格局有不断强化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 BP神经网络 离散系数 全局莫兰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三大经济圈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的测度与影响因素分析——基于社会福利水平视角 被引量:5
3
作者 李超 马若男 《商业经济研究》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62-165,共4页
本文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现实背景下,选取具有代表性的环渤海、长三角及珠三角等经济圈作为研究对象,以理论模型为基础,通过构建分层次指标体系以测算我国三大经济圈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进而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我国三大... 本文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现实背景下,选取具有代表性的环渤海、长三角及珠三角等经济圈作为研究对象,以理论模型为基础,通过构建分层次指标体系以测算我国三大经济圈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进而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我国三大经济圈的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均处于加速提升状态;三大经济圈的经济增长状况与其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具有不同的变化趋势;在经济高质量发展进程中,自然环境方面指标贡献率较高,社会保障方面指标居中,而成果分配等方面指标的贡献率较低,侧向反映出我国自然环境状况亟需改善的迫切性。据此本文提出降低居民收入分配差距、提升生态环境质量、加快人力资本积累的相关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大经济 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 综合指标体系 经济增长 社会福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测度与区域差异研究 被引量:15
4
作者 魏艳华 王丙参 马立平 《统计与信息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41-54,共14页
基于多指标面板数据,提出保序时空PCA评价法,该方法不仅能解决特征向量符号选择问题,还能处理数据在时间、空间上的相关性,运用此方法对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分阶段进行短期评价,并给出常规排序、并列排序、等级排序与全局排序,以考察各... 基于多指标面板数据,提出保序时空PCA评价法,该方法不仅能解决特征向量符号选择问题,还能处理数据在时间、空间上的相关性,运用此方法对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分阶段进行短期评价,并给出常规排序、并列排序、等级排序与全局排序,以考察各地区水平与相对位置变化,再结合聚类与空间集聚分析,做到优势互补、相辅相成。在度量地区差异时,构造多维基尼系数,直接依据多指标来测度,同时探讨了指标的地区差异,以寻找差异形成的原因。得出结论: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HQD)稳中向好,但整体水平依然不高,具体来说,与自身相比,29个省份(天津除外)、八大经济区HQD水平都在逐年提高,天津波动上升;相对而言,沿海发达地区HQD水平较高,北京、上海、江苏、天津、浙江、广东居前六,占据第一、二梯队,其中,北京、上海等地以异常值形式突显,其他大部分省份水平相对较低,约70%省份不及平均水平,尤其西南、西北中的云南、贵州、广西、甘肃、青海5省份始终处于第五梯队,排名十分靠后。两时期排名相比,东北经济区下降1名,长江中游上升1名,其余经济区不变,从省份排名来看,东北三省以及海南均有所后退,而河南、江西、河北进步明显。从聚类结果来看,两时期变化不大,内蒙古由第三梯队退至第四梯队,新疆由第四梯队退至第五梯队,其余不变;HQD地区差异呈下降趋势,但仍然较大,主要来自沿海与内陆省份间的差距,与地理位置关系密切,在空间上呈现显著的集聚特征,沿海地区以高—高集聚为主,内陆以低—低集聚为主;从具体指标来看,中国内地30个省份在进出口比重上差异最大,两个科技创新指标差异明显,其中人力投入差异略有增大,单位GDP能耗差异显著增大,其余指标呈下降趋势,尤其在协调共享方面;从全局排序结果来看,2019年南部沿海HQD水平不及2015年东部沿海,北部沿海不及2015年南部沿海,大西北不及2014年长江中游,这也在一定程度上说明八大区域HQD水平相差悬殊,经济追赶非一蹴而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 区域差异 保序时空PCA 聚类 空间集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