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4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旅游发展笔谈——数字经济非均衡与区域旅游经济发展
1
作者 杨勇 《旅游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1,共1页
数字经济发展进程中客观存在的数字鸿沟,导致了新的社会矛盾与社会问题。我国《“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指出,我国数字经济发展不平衡、不充分、不规范等问题突出,“不同行业、不同区域、不同群体间数字鸿沟未有效弥合,甚至有进一... 数字经济发展进程中客观存在的数字鸿沟,导致了新的社会矛盾与社会问题。我国《“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指出,我国数字经济发展不平衡、不充分、不规范等问题突出,“不同行业、不同区域、不同群体间数字鸿沟未有效弥合,甚至有进一步扩大趋势”,这无疑成为影响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新因素。区域旅游经济协调发展是旅游研究中的经典议题。数字经济非均衡必然成为影响区域旅游经济协调发展的新问题。那么,数字经济非均衡影响区域旅游经济协调发展的机制是什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区域旅游经济 经济发展不平衡 经济非均衡 经济发展进程 经济发展规划 数字鸿沟 扩大趋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经济非均衡与区域旅游经济调控困境 被引量:4
2
作者 韩元军 刘英基 《旅游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2-14,共3页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着力“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但当前区域旅游经济调控机制却普遍存在体制机制设计尚需创新、协调管控体系尚需打通、公共服务体系尚需完善等现实困境。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加速应用,数字经济不仅成为“促转型、稳...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着力“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但当前区域旅游经济调控机制却普遍存在体制机制设计尚需创新、协调管控体系尚需打通、公共服务体系尚需完善等现实困境。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加速应用,数字经济不仅成为“促转型、稳增长”的新动能,而且为旅游业创新与变革注入活力,在优化旅游业组织运营机制的同时,为游客带来了全新体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旅游经济 区域协调发展 稳增长 新动能 创新与变革 经济非均衡 新一代信息技术 旅游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市场规模、要素禀赋与中国区域经济非均衡发展 被引量:12
3
作者 何雄浪 胡运禄 杨林 《财贸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40-48,共9页
传统经济学认为,地区间的资源要素空间分布差异是产生区域经济发展差异的主要原因。新经济地理学将区域差异的产生归结于本地市场效应的作用,认为随着贸易成本的降低,将形成中心—外围空间经济结构。以多地区自由资本模型为理论基础,实... 传统经济学认为,地区间的资源要素空间分布差异是产生区域经济发展差异的主要原因。新经济地理学将区域差异的产生归结于本地市场效应的作用,认为随着贸易成本的降低,将形成中心—外围空间经济结构。以多地区自由资本模型为理论基础,实证分析表明,促进经济发展的因素主要在于要素禀赋质量以及新经济地理学所强调的市场规模因素,虽然要素禀赋数量也能促进经济的发展,但毕竟不起主要作用。由此,要缩小中国区域经济差距,主要在于扩大落后地区的市场规模与提高要素禀赋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市场规模 要素禀赋 区域经济非均衡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初始条件、市场化改革与区域经济非均衡增长的实证研究 被引量:15
4
作者 洪名勇 《中国软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118-122,共5页
本文通过建立初始条件、市场化改革与区域经济非均衡增长模型,并用中国的资料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表示,在初始条件和市场化改革这两个影响区域经济非均衡增长的因素中,市场化改革的作用大于初始条件的作用,因此,缩小东西部经济差距,实... 本文通过建立初始条件、市场化改革与区域经济非均衡增长模型,并用中国的资料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表示,在初始条件和市场化改革这两个影响区域经济非均衡增长的因素中,市场化改革的作用大于初始条件的作用,因此,缩小东西部经济差距,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西部地区要结合本地实际,积极推进本地区的市场化改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初始条件 制度变迁 市场化改革 区域经济非均衡增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辽宁县域经济非均衡发展评价与原因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赵玉红 张旭东 《地方财政研究》 2007年第4期55-59,共5页
本文主要利用主成分分析方法,从发展水平、发展活力、发展潜力和综合指数四个方面对辽宁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非均衡状况做了基本评价,并运用SAS软件分析了县域经济区域间非均衡发展的影响因素,建议政府在支持县域经济发展中应加大力... 本文主要利用主成分分析方法,从发展水平、发展活力、发展潜力和综合指数四个方面对辽宁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非均衡状况做了基本评价,并运用SAS软件分析了县域经济区域间非均衡发展的影响因素,建议政府在支持县域经济发展中应加大力度抑制地区发展差距的扩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非均衡发展 县域经济发展 原因分析 评价 辽宁 主成分分析方法 经济社会发展 地区发展差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部探讨区域经济趋向一体化发展的新成果——周运源教授新著《粤港澳经济非均衡发展趋向一体化研究》评述
6
作者 李潇 马占亚 《南方经济》 CSSCI 2012年第5期79-80,共2页
众所周知,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据相关资料显示,2011年中国的经济发展总量已经占居世界第二位。然而,实际上,中国的自然资源、生产要素的地区分布以及发展实力具明显的差异性,区域经济不平衡发展的格局仍然突出。而在中... 众所周知,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据相关资料显示,2011年中国的经济发展总量已经占居世界第二位。然而,实际上,中国的自然资源、生产要素的地区分布以及发展实力具明显的差异性,区域经济不平衡发展的格局仍然突出。而在中国改革开放率先发展起来的广东,虽然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的发展,成效显著,但广东本身区域经济的发展同样存在不平衡发展的状况。反观香港和澳门,改革开放以来在与内地特别是广东发展联系合作中,同样创造了新的发展。近年来粤港澳之间尽管不平衡发展的经济发展差距在逐步缩小,然而粤港澳之间不平衡发展的格局仍然明显存在。在这种形势下,引入区域经济非均衡发展理论,总结粤港澳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的实践,探索粤港澳特殊区域经济发展的规律,寻求新时期粤港澳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路径与对策,是时代赋予区域经济理论和实际工作者的光荣使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经济发展 一体化发展 粤港澳 经济非均衡 发展趋向 经济不平衡发展 发展中国家 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经济非均衡发展中的政治调控
7
作者 吴志鸿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1993年第1期35-41,共7页
我国国民经济运行和发展呈现出总体上的非均衡性。这种非均衡性主要表现在国家生产力布局与资源配置、产业部门结构与国民经济发展速度在很长一段时间的相对失衡。非均衡的经济运行对社会生活带来了不同程度的震荡,直接影响到政治稳定,... 我国国民经济运行和发展呈现出总体上的非均衡性。这种非均衡性主要表现在国家生产力布局与资源配置、产业部门结构与国民经济发展速度在很长一段时间的相对失衡。非均衡的经济运行对社会生活带来了不同程度的震荡,直接影响到政治稳定,并导致了政治体制中的一系列冲突、变革与转型。要保持政治局面在非均衡经济运行中的动态稳定,以促进经济的持续高速增长,就必须在建设社会主义民主、完善社会主义法制的过程中,优化政治系统中的稳定调控机制。在当前,迫切需要建立和完善政治决策、政府调控、社会控制三大机制,以形成一个适应经济发展需要的有机协调的政治稳定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非均衡发展 生产力布局 均衡 产业结构 资源配置 政治稳定 国民经济运行 发展需要 计划体制 政府调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宏观经济运行研究的创新成果——《经济非均衡与宏观调控》评介
8
作者 王贵明 李智 《重庆社会科学》 1996年第6期71-71,共1页
我国自80年代中期发生投资、消费双膨胀以后,尤其是1992年下半年以来出现的投资扩张带动经济增长过热的局势,使政府更加深刻地认识到稳定经济运行环境的重要性并加大了宏观调控的力度;同时。
关键词 宏观调控 宏观经济运行 经济增长 经济运行环境 经济非均衡 均衡模型 重要性 政府 80年代 理论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当前中国经济的非均衡特征 被引量:7
9
作者 向国成 仇怡 《中国软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2期32-37,共6页
改革开放前二十年,形成了以沿海地区优先发展为重点的非均衡发展战略。这一战略的实施取得了辉煌的建设成就,但也派生出地区经济在发展中扩大差距、收入分配在增长中出现倾斜、消费水平在提高中产生断层、产业结构在优化中升级滞后、... 改革开放前二十年,形成了以沿海地区优先发展为重点的非均衡发展战略。这一战略的实施取得了辉煌的建设成就,但也派生出地区经济在发展中扩大差距、收入分配在增长中出现倾斜、消费水平在提高中产生断层、产业结构在优化中升级滞后、市场环境在完善中局部瓶颈等制约未来经济持续发展的结果。为了拓展未来经济发展的时间和空间,经济发展战略应由以沿海地区优先发展为重点的经济非均衡发展战略转向以西部大开发和科教兴国为重点的经济均衡发展战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非均衡 均衡发展战略 中国经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技术外部性、工业集聚与地区经济的非均衡增长 被引量:10
10
作者 简泽 《南方经济》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37-52,共16页
经济增长的空间不平衡和路径依赖特征是近年来中国经济面临的重要问题。基于技术外部性产生的规模报酬递增,这篇文章从理论和经验上分析了技术外部性、工业集聚和地区经济非均衡增长之间的动态相互作用。分析结果表明,在逐渐成长起来的... 经济增长的空间不平衡和路径依赖特征是近年来中国经济面临的重要问题。基于技术外部性产生的规模报酬递增,这篇文章从理论和经验上分析了技术外部性、工业集聚和地区经济非均衡增长之间的动态相互作用。分析结果表明,在逐渐成长起来的市场力量的作用下,这些因素动态相互作用产生的规模报酬递增延续和放大了地区间不平衡的工业化过程,从而导致了经济增长空间上的不平衡和地区收入差距时间上的持久性和自我增强的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技术外部性 规模报酬递增 工业集聚 经济非均衡增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均衡条件下的中国经济改革 被引量:5
11
作者 厉以宁 《改革》 CSSCI 北大核心 1991年第2期26-34,共9页
一、经济非均衡的现实性要为中国的经济改革设计方案,首先必须了解当前中国的经济处于非均衡状态之中。经济的均衡纯粹是一种理论的假设。这种假设主要是: 1.假设市场是完善的,信息是完备和畅通的,价格是灵活的,从而供求的变化将导致市... 一、经济非均衡的现实性要为中国的经济改革设计方案,首先必须了解当前中国的经济处于非均衡状态之中。经济的均衡纯粹是一种理论的假设。这种假设主要是: 1.假设市场是完善的,信息是完备和畅通的,价格是灵活的,从而供求的变化将导致市场的均衡; 2.假设资源供给是不受约束的,只有价格变化,资源供给也就相应地进行调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经济改革 经济非均衡 市场机制 政府调节 资源配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均衡经济增长条件下耕地保有量预测模型的探讨——以毕节地区为例 被引量:2
12
作者 陈笑媛 陈笑筑 张蕾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2665-2668,共4页
[目的]结合毕节地区土地利用现状和规划实践,探讨耕地保有量需求预测方法。[方法]多元回归预测法、时间序列预测法。[结果]应用毕节地区耕地综合生产能力、人口发展、耕地面积变化、固定资产投资等数据,建立了耕地保有量需求预测模型,... [目的]结合毕节地区土地利用现状和规划实践,探讨耕地保有量需求预测方法。[方法]多元回归预测法、时间序列预测法。[结果]应用毕节地区耕地综合生产能力、人口发展、耕地面积变化、固定资产投资等数据,建立了耕地保有量需求预测模型,并通过评价与解释确定最优模型作为毕节地区耕地保有量预测方案。[结论]将预测方案与贵州省宏观调控下达给毕节地区规划"影子指标"对照,并将规划"影子指标"分解到其所辖的8个县市,实现了预测方案与规划"影子指标"的衔接,为毕节地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工作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地保有量 预测模型 “影子指标” 均衡经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非均衡经济制度下税法的公平与效率 被引量:22
13
作者 张怡 《现代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97-105,共9页
我国的非均衡经济制度创造了举世瞩目的经济奇迹,这得益于社会转轨时期两种经济模式并存,其制度资源新旧交替的溢出,令"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基本原则左右逢源;然而,贫富失衡的社会必须内生衡平的法律机理予以回应,作为转移... 我国的非均衡经济制度创造了举世瞩目的经济奇迹,这得益于社会转轨时期两种经济模式并存,其制度资源新旧交替的溢出,令"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基本原则左右逢源;然而,贫富失衡的社会必须内生衡平的法律机理予以回应,作为转移支付实现社会财富公平分享的税法,其调节功能的非均衡构造和回应只有在特定的本土制度资源的基础上对症下药,以税负的实质性公平原则契合现实的不平衡状态,方能达到共富和谐的理想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均衡经济制度 公平与效率 税法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均衡经济的价格调节过程 被引量:1
14
作者 李忠民 张世英 《管理工程学报》 CSSCI 1997年第4期211-218,共8页
本文探讨非均衡经济的价格调节过程 ,以两种商品 (其中一种商品是货币 )的交换为背景 ,给出不同于瓦尔拉斯均衡摸索过程的一个价格调节算法 ,证明算法的收敛性 ,从几何上说明算法的动态过程 。
关键词 价格调节 瓦尔拉斯 均衡经济 均衡价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非均衡经济下的通货膨胀与货币政策 被引量:1
15
作者 殷孟波 冯用富 《金融理论与实践》 北大核心 1995年第8期3-6,共4页
中国非均衡经济下的通货膨胀与货币政策殷孟波,冯用富从1985年至1994年,中国的经济运行出现了两次严重的通货膨胀高峰:第一次是1988年至1989年;第二次是1993年至1994年,那么通货膨胀的深层次实质是什么呢... 中国非均衡经济下的通货膨胀与货币政策殷孟波,冯用富从1985年至1994年,中国的经济运行出现了两次严重的通货膨胀高峰:第一次是1988年至1989年;第二次是1993年至1994年,那么通货膨胀的深层次实质是什么呢?为什么这两次通货膨胀高峰都伴随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货膨胀 货币政策 中国 均衡经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均衡经济理论的演变及其对我们的启示 被引量:5
16
作者 董正平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1年第3期29-34,共6页
当代西方非均衡经济理论来源于新古典均衡理论 ,是对瓦尔拉斯均衡的否定 ,尽管非瓦尔拉斯均衡理论更加贴近经济生活 ,但其仍停留在对市场经济运行的现象描述上。马克思深刻揭示了资本主义经济失衡的根本原因 ,提出了未来社会有计划分配... 当代西方非均衡经济理论来源于新古典均衡理论 ,是对瓦尔拉斯均衡的否定 ,尽管非瓦尔拉斯均衡理论更加贴近经济生活 ,但其仍停留在对市场经济运行的现象描述上。马克思深刻揭示了资本主义经济失衡的根本原因 ,提出了未来社会有计划分配社会劳动、实现经济按比例平衡增长的设想。邓小平不拘泥于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个别结论 ,更不照抄照搬西方经济学的教条 ,而是以中国经济发展的现状为起点 ,以实现国民经济均衡协调发展为目标 ,提出了具有中国特色的非均衡发展战略 ,其核心是暂时打破均衡 ,促使非均衡逐步向均衡逼近 ,最终实现经济均衡协调发展。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进程中 ,我们应该弘扬邓小平的科学精神 ,解放思想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经济失衡现象 经济增长 邓小平 均衡发展战略 均衡经济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融改革与经济改革:从“非均衡性”角度分析
17
作者 褚伟 刘新宏 《南京金融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1996年第4期25-28,共4页
一、引言 金融的发展与经济发展之间关系的研究,一直是理论界颇为重视的课题。至今,大致形成了以下两个值得重视的观点:一是金融发展与经济发展的“平行关系”。美国经济学家雷蒙德·W·戈德史密斯指出,经济与金融发展之间存在... 一、引言 金融的发展与经济发展之间关系的研究,一直是理论界颇为重视的课题。至今,大致形成了以下两个值得重视的观点:一是金融发展与经济发展的“平行关系”。美国经济学家雷蒙德·W·戈德史密斯指出,经济与金融发展之间存在着大致平行的关系。经济飞速增长的时期也是金融发展速度较高的时期,反之亦然。虽然戈氏认为目前还无法弄清这种联系究竟意味着什么,到底是金融因素促进了经济发展,还是金融发展抑或相关因素引起的一种经济增长反映。但是,经济与金融之间的这种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平行关系”则是确定无疑的。二是经济发展与金融发展之间的“制约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有经济 经济非均衡 金融改革 金融发展 银行信用 国有企业 经济改革 经济发展 主导作用 市场利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论非均衡经济运行
18
作者 蒋晓泉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3年第1期21-24,共4页
在经济学中,均衡有局部均衡和一般均衡之分。局部均衡理论是由马歇尔创立的,而一般均衡理论和模型的建立则主要归功于瓦尔拉斯。所以在经济学中一般均衡也被称为瓦尔拉斯均衡。瓦尔拉斯均衡市场是结清的(Clearing),市场上只存在价格信号... 在经济学中,均衡有局部均衡和一般均衡之分。局部均衡理论是由马歇尔创立的,而一般均衡理论和模型的建立则主要归功于瓦尔拉斯。所以在经济学中一般均衡也被称为瓦尔拉斯均衡。瓦尔拉斯均衡市场是结清的(Clearing),市场上只存在价格信号,而且市场调节是调节经济运行的唯一有效手段。一旦市场出现非均衡时,如需求大于供给,由于市场是完善的,价格是完全弹性的,信息是通畅的,因此供求规律会立刻使得价格上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均衡经济 瓦尔拉斯均衡 一般均衡理论 经济 局部均衡理论 市场调节 经济非均衡 完全弹性 价格信号 供求规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均衡经济系统的集成调控研究
19
作者 林润辉 张世英 《管理工程学报》 CSSCI 2002年第1期51-54,共4页
本文借助生态演化思想研究非均衡经济系统的集成调控问题 ,以保证系统的生存和可持续性的供需平衡的存在 ;并且在系统生存基础上 ,考虑调控成本 ,通过经典最优调控和最优脉冲调控的结合得到非均衡经济系统集成调控最小成本的原理和确定... 本文借助生态演化思想研究非均衡经济系统的集成调控问题 ,以保证系统的生存和可持续性的供需平衡的存在 ;并且在系统生存基础上 ,考虑调控成本 ,通过经典最优调控和最优脉冲调控的结合得到非均衡经济系统集成调控最小成本的原理和确定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均衡经济系统 集成调控 生态演化 调控成本 系统生存 可持续性 供需平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工业经济模式的非均衡与均衡分析
20
作者 刘永清 肖忠东 《华东经济管理》 CSSCI 2008年第9期57-60,共4页
文章从经济学视角将工业模式区分为均衡与非均衡两种模式,并就两种不同的模式对其基本定义、特征、形成背景以及物质流程展开研究。重点分析了合理的均衡工业经济模式,并进一步探讨了均衡的工业经济模式的经济动力在于将环境和资源价值... 文章从经济学视角将工业模式区分为均衡与非均衡两种模式,并就两种不同的模式对其基本定义、特征、形成背景以及物质流程展开研究。重点分析了合理的均衡工业经济模式,并进一步探讨了均衡的工业经济模式的经济动力在于将环境和资源价值共同纳入现行经济系统中。通过对工业活动中环境成本的思考,从而合理地解决非均衡工业经济模式向均衡工业经济模式的转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均衡的工业经济 均衡工业经济 经济动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